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智觉普明国师语录最新章节!

。岂非恩渥之至者哉。况亦本寺开基之兆。出尝感瑞梦。此则伏三宝覆护之力者也。然则凡在本寺僧众。外严戒律内修禅定专能精进勿致怠慢。特祈国家安泰而增檀越之福寿。此则报恩之至者也。是以凡请住持时。先本院主与门中老宿相议以撰其人。而后可承大檀越尊意矣。

    本院塔主宜小师之中请以道为念以戒修身以公道辨事者。塔主进退宜以三十六之月为限。若也众缘不合。须信其意。

    守塔侍者并免僧。宜于常住小师之中请之。莫以客僧充之。免僧宜乎随从院主以管领院中事。不得信意漫游。如有别事可辨请暇。则可请余人也。

    每日晨昏常住讽经之次。院中僧众诣释迦窟前。诵大悲咒一遍。以表报师恩及资小师僧尼亡魂之仪。又诵大悲咒一遍。以奉资大檀越诸位尊灵及信男信女幽魂。日中之时。院中僧众可就院主客堂读诵金刚经一卷·心经五卷·大悲咒·消灾咒奉祈佛法繁昌国家安稳。

    院中事无大小。院主与主事僧和合而行焉。若有大事难辨。则本寺长老与门徒老宿相俱评议而断之。庄园管领亦不可自专焉。

    院中人数莫过七员(中塔院主。侍者。免僧一人。行者一人。人力二人。常住打给钱)。此外不费常住。别养四五人。以充院中禅诵之众。佛前每日(行者捧来侍者献之)两塔日日灵供并同前(行者二人。人力三人。以院中常住养之)。

    常住临时打嚫(佛前中塔院主。侍者。免僧)。共五钱可请之。每日佛供临时嚫物两塔供具等。二人行者为承仕而受用之(两行者虽为承仕。亦宜奉事院主。院主钱行者一人。人工一人免之)。院主得钱宜参拾六贯。主事僧拾贰贯。守塔侍者参贯六百。此外塔主主事侍者等。诸寮炭油及院中细细资具并修理等。宜用当院公物也。当院资缘若有阙乏时。须系常住辨焉。资缘若有余剩。亦宜资常住。莫效寻常以论本寺塔头之异(本寺在园等一千余贯钱。以山僧管领地所寄附也。院中僧外若有公界耆旧老宿寄栖。则其寮炭油自常住可送之。但如而今常住土贡寺家受用不足安众。况有余剩乎。然而各别檀那寄附田地多矣。若获入手。丰足有日。思之)。

    佛光国师年忌(九月初三)佛国国师年忌(十月二十日)如祖师忌院中辨之植儿孙福。

    正觉国师年忌(九月三十日)如祖师忌常住可辨之。月忌灵供就院中可辨之。

    大檀那百年后年忌月忌等。须如法精修。若别有田园。宜月月书写法华以严饰仙驾结清众缘。切莫怠慢(此事系常住)。

    寻常塔头守塔侍者。于影像前晨昏表奉事之仪。其理宜然。古者云。事死当如事生矣。虽然先师平生尚不要烦人。灭后亦略之。矧于老拙乎。东西两塔年忌月忌及旦望讽经之时。两序宜在佛前中央立班。佛国先国师忌辰讽经时。须挂其顶相于中塔内老僧影像前而立班其前。诸忌佛事并不得庄严堂内圆寂潇洒是真佛事也。

    老拙灭后中阴百日小祥大祥等诸忌。只要随家丰俭做之。不须僧俗小师各出资财役役营为。每月忌斋亦不许遗弟轮番以作之。一切须以先师遗诫为本。别莫立规绳。

    老拙影像左右各挂一枚大牌。小师之中不问存亡。书其名字以资亡殁诸灵。兼祈存者福寿。旨趣载前。若有檀那为大牌所载亡魂作佛事。则假书其位牌安卵塔阶。或为本院有大功者。于大小刹作长老者。或尊贵异常之人。别安其牌。其余切莫安之。恐牌上迫窄。后者无所容焉。大牌(右比丘信男。左比丘尼信女)。

    本寺并末寺契券等正文。宜收院中。院主能护持勿令散失。

    守口摄意勿致斗诤。既是以道聚头。纵是法谈。如及诤论则不可。矧为闲事长无明乎。然彼此同是凡夫。瞥喜瞥瞋难得而禁。如有小纷争。则劝令和合。及于相骂相打。则不论理非两俱出。若复有不好者构虚言烦清众。结徒作党损人以图己利者。事既露脱。则永摈出门徒。若有与他者。罪以同前。固可守之。

    本寺规矩须取要而行之。不必效大丛林。只须省万事而专道行矣。愚拙见先师灭后后生晚进。以先师云看经诵咒犹闲事而为证。饱食安眠徒过日者。往往有焉。争奈先师谓之衣架饭囊。愚拙愍斯辈。每月以初四十八两日。看读大般若经一部·普门品一卷·大悲咒一遍·消灾咒三遍。专祈伽蓝镇静。火盗潜消。僧众安宁。道业圆就。又初五十九两日。如前看诵经咒。以祈天下太平。国土丰稔。檀那福寿。与道俱长。用报答四恩。拔济三有。至于未来际莫令退转。若有懈怠者。须除本院众数。院主固可制之。回向语别不可制之。

    常牧寮僧众。以道行为本。亦不废看经。其旨趣别记之。二时粥饭。直饶及本院阙乏。切莫缺之。诸庄园结算。宜以前勘为本。若兴隆地产增土贡庄主。虽五年法复须再任。若檀那始寄附田地。则择耐烦廉直之仁。可以检点下地调进目录。盖以最初之帐为未来法耳。切须慎焉。若庄主奸曲事露现。则不问年纪不论前功。急须改替焉。

    老僧灭后忌斋。载前段制之。虽然遗弟不问耆旧老幼。一年一度月月排之。轮以充之。否则必有未来忘父祖恩者。念之(其资二斤四斤六斤。东关小师于龙兴院辨之。关西徒弟于南禅龙华辨之。嵯峨小师聚会鹿王院辨之)。凡诸余科条具见临川家训三会遗诫。故不敢重叠也。

    至德二年十一月二十日。

    春屋老叟梵相揭。

    附录。

    梦中像记。

    昌树书记。

    林泉野释子弱岁时。父教兄谕。你长必行唐土。自受其训。区区不忘。虽然夙缘不到耳。数载夷洛之间。卒未曾梦见已久矣。然而今丹丘寓居。正当大明洪武十六年。始梦入其国。此何征也。不审不审。

    予住庵余十年。岁已耳顺也。永德壬戌正月十七日夜。五鼓之后恍然入瞌睡三昧。忽梦至一萧寺。荒寒索寞。廊卷风叶。仰观废额。四祖大医禅师道场也。予欣然而徐步入云堂。有僧出迎莞尔云。何来暮耶。相语移刻。予问其人者。昨朝赴五祖之请云云。

    次至一所。有白衣先生。抚几朗吟。予请送行之偈。先生泚毫即作长篇语。书尾空楮。某也假其笔以书八分字二三行。先生冰哂颔之而已矣。又至一所遇悟庵南堂。手展八帧子。俾予睹之。悟庵所画山水甚绝妙也。堂云。我将持之归本国矣。

    又至一所。楼阁峥嵘殿宇肃严。而不见人。自念言。是妙喜世界。予凝远熟视。中岩和尚堆垩榻。而为众谈大慧普说。时众未集。某近前。岩以手指中央一幅画像。予就其指看却曰。阿谁。岩且颔。引声哢云。彼者言大慧之人也。予云。不然。岩矍然曰谁。予曰。是吾国师。岩诘其故。予见大智普明四个字在其上方。而指以为证之。顷忽开静板鸣。惊觉抚枕正垩追绎焉。

    昔大惠禅师。绍兴辛酉之夏。贬衡移梅。凡十七年矣。乙亥冬蒙恩北还。明年春复僧。谢恩云。青毡本是吾家物。今日重还旧日僧。珍重圣恩何以报。万年松上一枝藤。同六月却饶州荐福之命。以偈云。万死一生离瘴网。前程来日苦无多。收拾骨头林下去。谁能为众更波波。寻领朝命住四明育王山。问道者万二千指。百废并举。寔六十九岁也。

    老师应安辛亥之冬。谢事寓于丹之海屿古云门寺。凡九年矣。康历改元之孟夏。俄得钧翰上洛。寻被旨。同六月初二日。特奉敕住南禅第一山。王公贵人缁素争竞瞻礼。咸谓一佛出世。开堂后百废具举。师年亦六十九岁也。噫昔祖今师进退住院。年方同一而殆冥合者何也。又次年庚申正月二十六日。特赐智觉普明国师。兼大僧录。宠荣至矣。盛矣哉。

    禅师七十岁。正月初十日。被旨迁住径山。

    国师七十岁。退归未几而有旨再住龟山。

    禅师七十三岁。四月谢事径山。五月初一日。遂所请知省。李公伯和施钱重建明月堂。为师佚老之居云云。

    国师七十三岁。九月三十日。奉为先师开山国师三十三回之忌辰。大作佛事。至晚退居于金刚院云云。

    门人(昌树)。董以纪梦。并装池缃缥之轴。如所梦像自写照。焚芗拜呈。就需着语。辄赐采览。而为予赞。赞曰(赞词见于本录)。小师道隐书记。记梦中梦请赞。特赐智觉普明国师兼僧录(妙葩)。

    树子携此轴拜辞而去。仲冬初吉也。同五日赍洛之冷泉信先居士宅。玆木皇元诸大老宿之墨迹普应国师万一山诉笑隐月断二江古林了庵无际八员也。居士又启一奁子出一书。俾余观之。即玉几奚翁手泽也。谨薰读其帖云。宗杲比者得得入城见庙堂求退。未启口间。左相先以不得言退院之语为言。遂不敢再三。又且?懡而归云云。右此赞中?懡二字甚恰好了也。又楚石琦和尚跋其帖。又书?懡云云。盖大智普明四个字者。所梦之方寸墨字也。而今以金泥书于黑椅子上。别有意趣欤。同八日遂卷而怀之。以归丹丘林泉旧隐矣(昌树)。焚芗拜书于其真里耳。如今新裱之。时丙子应永三龙集春三月二十五日。年七十三岁。重志之(树)。倾背之后必可收于京师西山鹿王院库藏者也。

    普明国师赞。

    祖芳禅师。

    道重丘山。行昭日月。以大海为境界者七十八年。将万像作辩舌兮炽然演说。黑竹篦不立圣解凡情。烹金炉锻尽顽铜钝铁。千载振其高风。四众仰其芳烈。磊磊落落作师日本天王。巍巍堂堂飞声大明天阙。正所谓天柱中立狂澜障回。象王行处狐踪屏绝者是矣。

    智觉普明国师春屋和尚遗像。其徒弟昌缮请赞。

    永乐二年岁在甲申春正月初八日。武林净慈住山拙逸叟道联书。

    同。

    大通禅师。

    颔下眉兮顶门眼。大日月轮破群昏。全是不是犹难测。凤林吒之那堪论。幸希延禅延命去。待得再兴于世乞一言。祝。

    灵山而则笑花。少林而能分髓。王者轨范超古人。唯我金刚大士耳。

    同。

    绝海国师。

    国师之德不可得赞。国师之道不可得穷。据万乘师表之极位。恢三代祖父之家风。瞻彼龟山龙阜法席。岿然睹史夜摩天宫。覆一篑以壮万年之基业。插茎草以建宝幢于觉雄。福慧兼备宗说共通。若非古佛降迹来致宗教尊崇。则奚以如是之隆耶。森森乔木西山麓。潭北湘南气象同。

    云门一曲轴跋。

    大通禅师。

    且夫某何者。也遇而尤野。埋没而随百草者。不在辩矣。然得之之可贵者。某唯斯一轴乎。所以留在山中。则使来者咸知绝唱之高妙慈育之不弃物也。不知则已。知则予愿足矣。颂曰。

    灵根同气不同条。每恨身因何所招。一曲顿令忘彼我。德音岂假九成韶。

    示葩侍者。

    竺仙和尚。

    祖师门下无一毫之事可言。然拟欲道个无字。早已事生。争得无事。事不得已。未免捋下面皮且从无事事上说个无事底事。者个无事之事不是今日之事。自从无量空劫已前至于今也。尽大地人与彼昆虫草木之类莫不承恩力。而说之者不在摇唇鼓舌方为之说。所谓尽大地十方三世一切水鸟树林墙尘瓦砾。靡不炽然演说。无有间歇。而昧之者无知觉耳。所以烦他上祖。离兜率降阎浮。出母胎处王宫。逾禁城入云山。起道树诣鹿苑。如是特地已成几许节文了也。复于鹭池鹫岭甸庵园。三百余会观机垂教。口唠唠地说之不少。亦不知是几许科断了也。于其中间亦靡不间以示之机关。而及举金色波罗华。以迦叶破颜乃成付授。一扫四十九年特地周遮。从是而下递代相承不涉廉纤。单单直面提持。投机透关堪任其事者。然后付嘱。谓之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大化将东。乃有香至国王季子。微自辨珠。至破六宗。如转圆石于千刃之冈。洎来震旦。道个不识。直得乾坤黯黑江汉波干。见者闻者未曾有也。亦不知是何言句。次第历涉。乃有奇人承其玄猷。至曹溪从平地上涌出涛澜涨满天下。可谓东土大乘根机在于玆乎。遂出南岳青原石头马祖百丈黄檗洎诸大宗师具大眼目者。皆奋发大机恢张大用。传佛心宗以接来者。非性□名相言说科断拟议思量之可及也。诚所谓譬如一滴师子之乳迸散六斛驴乳。又自是而下分流四海。各擅门风。而变通逸格冲楼跨灶。回天转地换斗移星。雷厉风飞龙驰虎骤者。何其盛欤。而其用处各各不同。验其旨归一一无异。掬其源流探其端绪。皆得从上所谓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个一着子入手而能变化不测。之若是也。只个一着子匪从人得。于己成见。在其阐发善与不善之耳。谓其善者。惟在俊流。不论懵底。象季渐微人心淡薄。俊流难得宗门寂寥。观之先哲。何其哀飒一至于是耶。当此之时欲求其人。傥非宿有灵骨禀大愿力乘大行轮。行玆大道得无颠覆。何故丁玆运浇世途转见迂曲世相。方外嚣薄世利既已浓厚。世故故乃熏人。傥其根浮力浅行愿不深。于方寸中稍不端正。不被其欺而夺之者未之有也。既被其夺。乃成封滞不能瞥脱矣。但区区孜孜不肖之心。无他谋惟利已自养荣迁胜人而已矣。与其伍者遂成魔党。以此而出家身心果安在哉。既成其魔。凡有言说及其行事悉是魔事。况其言说从本不正。及其行事从本不中者耶。傥堕于此。虽有智惠。果何用哉。傥不堕此。而坚刚之志存。端直之心不屈。虽今生现世福力不迨未能整其颓纲。而亦于后来世断断不入于邪魔外道之类。随其所堕受三涂苦。正念不忘善根不败。一出头来。必为端人正士也。维侍者俊敏学问过人。岂一世二世刮垢磨光能至是耶。更须照带。勿流于世智辩聪。无益妨道。冀以念于祖门颓圯。当力辨扶树之心。一归于道可也。而佛祖天龙亦岂不为之赞助哉。且道是甚么道墙外底。个事奇特叵测。解之者胡乱举觉。无有不是。无有不中。直是天回地转水涌云兴。不同小小。所谓入荒田不拣。信手拈来草也。若更全体作用。直饶虚空亦须迸裂。岂有近傍处。若未解者。任尔差排搜索求奇拈出人前。悉皆不是更有者。见人容易便乃乱统。正所谓丑妇效颦也。达磨曰。迷时人逐法。解时法逐人。解时识摄色。迷时色摄识。此谓欤。然若据本分。饶尔达磨到者里。亦未能放过在。今夫临济德山用底。靡不知为棒喝也。然只知其为棒喝。而不知其为棒喝也。然使其知。曷有其人哉。且此家常茶饭耳。若其大开东合罗列明窗事。果孰能向之。在智者不可不审。今之参学者不肯信有教外别传底奇特事。但得少为足。不穷其大。谓止如是。却多错会却好事。如宗师家拈槌竖拂。或指个目前境界以示学者。而不知其落处。于是或错会之者。便谓此是附物显理。即色明心。理事融通色空无碍。举一尘毛全体发露。无不是也。屈哉。审如是则无过教乘中所显说明文。而又教外别传果奚为耶。而况教亦谓理事皆障也。石头云。执事元是迷。契理亦非悟。此盖就其下者而言之。若论其至。直饶契理契事。至于理事不涉脱体无依。赤洒洒净裸裸出没自由变化无方。亦只是个饭盆里老鼠。未知有向上一窍在。而其执理以为极则可乎。据实而论。诚为大病。况其于理而未能契。于其学者置之勿言。岂知有巍巍而堂堂底汉。公然据其师位者。亦如是欤。抑且夸诞自负以盗其名位。正如白昼攫金不见其人。而不知其有且评者也。是固夏虫不可语井冰。乌足为言之。然达磨一宗欲堕地矣。将若之何。在于英杰切宜深究究而得之。却曰。果然多少人错会却好事。而我即向伊道。好事不如无。

    因热戏成示葩侍者。

    不知今日如何热。呼着南薰不肯来。幸然座中有好客。解衣携手登高台。东溟在眼南岳远。苍波有路青天开。只消坐地游八极。一尘不动心悠哉。春屋闻此亦抚掌。飕飂万木声喧豗。

    送葩侍者之京省师。

    古今道不得底句。道得不在多言语。不见灵山会上人。一笑迦文便分付。我玆欲写长长篇。检点将来何错误。只么相看无一词。已成狼藉河沙数。然而放去收来。何似舒开捏聚。或曰一向不住。何似一向不去。汝师宗门主中主。之子游行应绝侣。汝师有道塞穹宇。之子毋辞振今古。曰佛曰祖只是人。为圣为贤无异路。汗衫脱去清风生。纸袄着来淋墨汗。何如倒挂百衲衣。等闲笑作三台舞。青山拍手为和歌。响遏行云动天府。天府开击天鼓。就跨行云作霖雨。霖雨施洽下土无不普。然后正好。移腔换调入市廛。听教千人万人睹。我亦有一曲。十成无律吕。唱起赠君行。嘱君着眼觑。不曰折柳枝。岂云离别苦。绿阴遍地何处无。架满蔷薇泣香露。此曲人间天上无。去觐师颜为师举。

    贞和之秋。春屋座元示以看圆觉经十颂。披而读之。其文彩粲然珠玉夺目。意致深宏溟海难测。可谓至矣。余欲谩依高韵。以免于见义不为之刺。而沉吟累日。唯得其初首之一篇耳。又沉吟数日。或得句而不得意。或得意而不得句。终不能成章。余之知几乎。盖是师旷之枝策。惠子之据梧。之谓耶。然而不得巳录呈一首。亦是有臆无心之语也。伏乞照恕。

    龙湫和尚。

    看经曾未解条时。放大光明两眼皮。为报文殊师利等。密王三昧密王知。

    和春屋首座温泉诗。

    师兄近自汤山返。示我佳篇意甚深。句句纳新而吐故。言言举古以明今。才声共备唐灵彻。道德双全宋死心。密语就中藏不得。满籯倾出四知金。

    和春屋首座早春上普明阁。

    义堂和尚。

    禅翁也解以诗鸣。新句时闻大雅声。笔底锦文翻蜀水。眉间剑气出丰城。逢春喜见棣华秀。瑞世伫看昙萼生。清兴偶然吟上阁。落霞孤鹜眼增明。

    次韵春屋首座(本四十首。今取其六)。

    辛卯春。吾兄春屋首座有病中作。同病诸公递相赓和。或五首十首乃至二三十首。愈出愈奇。一时之盛作也。周信亦效其颦。凡四十首。此内或赠答或时事或题咏或纪行。余时有温泉之行。遂及之云。奉酬春屋葩公法兄首座。

    迦叶师兄相弗穷。有时微笑脸生红。春风棣萼群芳上。腊月莲华五浊中。渊默未容金粟佛。语言还许雪峰空。吾皇为法求人切。伫听云雷起蛰虫。

    再酬春屋首座。

    赓酬未觉语言穷。叠叠裁成锦段红。忽见真珠生掌内。也应美玉入怀中。鹰鹯奋击百禽尽。骐骥嘶鸣凡马空。无奈词锋来逼我。伤人毒气甚沙虫。

    三酬春屋首座。

    诗垒战酣筹已穷。词锋重淬迸殷红。解牛已试庖丁手。飞鸟安逃羿彀中。七子文章应盖世。一人声价欲辽空。涪翁不解杜陵句。夜宿招提见羽虫。

    四酬春屋首座。

    炙毂才饶语莫穷。歌词或拟满江红。宝珠光透蚌胎外。明月晕生犀角中。笔卷波澜呑巨海。气冲星斗薄曾空。追攀顾我岂无分。愚闇从教比裸虫。

    赴温泉途中作。寄天龙春屋首座。

    回望西山缥缈处。落霞映日暮天红。不知一别来天外。尚觉相陪在座中。诗诵鹡鸰金掷地。赋吟鹦鹉笔摩空。何当借得阳和力。腐草生辉化作虫。

    游法泉寺读春屋首座旧题采其词成章云。

    想见吾兄逸群态。渥洼声气珠汗红。高名已出青霄上。妙偈仍留白社中。古殿一灯明照夜。幽庭老树翠参空。漫将芜语押高韵。计拙输他撼柱虫。

    追和云居春屋师韵(本十一首。今取其一)。

    火后修造。

    勤扫劫灰无几年。愿心坚似铁山然。蒺藜园作优昙国。瓦砾场开睹史天。龙献宝珠来座侧。鸟衔花片落禅边。惭吾百计皆成拙。白蹈东西缺助缘。

    次韵奉寄天龙春屋。

    蔽障魔高万万寻。如何只手护禅林。将慈作甲非关铁。以法为城不用金。潜子上书成剩语。韩公排佛却知音。遥知独坐云居顶。下视重重业海深。

    用韵上云居春屋和尚。

    北斗低边天上寺。禅翁定起出禅扉。魔云扫尽天如洗。佛日回光不待挥。

    上春屋和尚隐居侑以光祖帖。

    才入丹山深处栖。便应李下已成蹊。比来西望长安眼。今日长安西更西。

    法幢到处道惟尊。踪迹休将隐显论。八万四千毛孔里。一毛孔里一乾坤。

    流行缺止任前缘。鼻祖银钩尚宛然。送上丹山供一览。三千里外笑掀天。

    寄春屋和尚大通禅师。

    自云居下主临川。便拨劫灰开法筵。百万众前承密付。二十年后显单传。速追旧观黄金殿。平布元基白玉砖。不费腕头些子力。变灾却作好因缘。

    近体一首奉寄前天龙芥室禅师。

    金衣昔厌缁尘染。无乃如今慰此心。芥室奇营呑朔漠。云门幽筑挹山阴。参玄诸子凤仪集。四海一翁龙蛰深。但愿沛然甘露再。祖宗薄蚀在平沈。

    次丹丘芥室和尚述怀韵。

    老禅方丈日如年。落得细论文字禅。刮膜须还金色佛。炼丹岂若地行仙。梦中荣辱有何命。毫末功名未必天。风月打开无尽藏。破沙盆内煮山川。

    和普明国师雪韵。

    圆智禅师(观中)。

    云间朱袖帝乡声。唤起胡僧耳朵生。解释春愁三万斛。不知庭雪与腰平。

    智觉普明国师赞。

    常光国师(空谷)。

    芥室三千界。云居四十年。举念现楼台于平地。开眼兴云雨于晴天。始道不为虫豸。防关太过。后却看弄胡孙。放行何偏。扶桑国内戴发含齿之类。争入我正觉罗网。但师驱逐之鞭挞之所使然。从此破沙盆价直不半文钱。

    普明国师大祥忌大智院请。

    此香寻之佛国土。得之正觉山。拈向瑞龙发祥光。裨皇家萝图。灼就灵龟现神兆。断衲子性命。仙境藏千岁之嘉运。帝城起五色之非烟。七十有八来年已是过去。五十六亿万载犹是未来。灭后三周八月十三日正是现在。今当此时大智禅院守塔比丘中渊。烧此宝香供养前住南禅后住当山特赐智觉普明国师。直得融三际于一念接十虚于毫端(插香)。试于香烟起处见。国师分身百亿。入百亿国土。说三世平等法门。度脱无量无边不可说不可说。算数譬喻所不能及诸众生众。而无量无边算数譬喻所不能及诸佛菩萨诸贤圣众。同此证明。诸人还信得及见得彻么。若能信得及见得彻。桂子月中落。其或未然。天香云外飘。

    题通天桥和偈十九首。

    康历庚申八月初吉。谨和高韵奉贺常乐新作亭桥。

    新作亭桥高且大。任他溪涧起风波。路穿螮蝀腰间去。人履虚空背上过。

    龙湫周泽。

    万丈彩虹横玉涧。千年神物卧苍波。满身风露青冥外。蹈断天关掉臂过。

    性海灵见。

    半千衲子蹑烟霞。步步由来不犯波。三道宝阶非别路。地居宫殿尽穿过。

    日田利涉。

    虹影远横天末霞。不同略彴卧溪波。脚头脚尾通霄路。这畔人从那畔过。

    瑞岩义麟。

    堪笑步虚仙饮霞。龙渊龙子渡鲸波。天台五百诸尊者。借路凌霄峰顶过。

    日峰士东。

    界破碧云兼赤霞。大梁高架拍空波。脚头路断四天下。步步元从这里过。

    起山师振。

    行雁斜横松岭霞。饥虹偃饮水天波。迷流度尽归常乐。超得非非想定过。

    大方源用。

    雌霓横空饮彩霞。巨鲸截海跨洪波。一条活路须弥顶。日月远从脚下过。

    大仲礼制。

    长虹贯日彻云霞。截断银河万丈波。天上人间无别路。圣凡高自这边过。

    菊庄有恒。

    彩虹一抹出红霞。高起龙渊万刃波。要向凌霄峰坐断。先须从者里难过。

    直心是一。

    天然架汉似丹霞。步步登高平地波。一颗明珠在驴脚。行人容易莫蹉过。

    南堂处薰。

    高耸云端凌晓霞。斜横溪上唾澄波。忽然架起通天路。忉利夜摩亲历过。

    无尘至清。

    石梁斜映赤城霞。台岭迢迢隔海波。今日凌霄通一路。人天交接截流过。

    竺芳超昙。

    万丈晴虹截断霞。千寻玉涧激扬波。唤他下界众生起。俱自通天一路过。

    东辉祖旭。

    国师题品句干霞。诸老继声扬楚波。从此通天祖道大。几孙可折桂枝过。

    长安演大。

    卧云影映十灵霞。偃月光涵万壁波。中有通天广大路。往还人自普门过。

    天裕利闻。

    夹截赤城映日霞。穿开银汉浸星波。自从透出两头路。三十三天拂袖过。

    万峰祖灯。

    度生未了那伽定。永作津梁历烟波。独步丹霄条活路。直从这里截流过。

    则川玄三

    那伽定久千松塔。恰似鸡峰迦叶波。桥号通天良有以。时时梵释共来过。

    振岩芝玉。

    此录未曾锓梓。大行于世已久矣。恐其漫灭。玆命工为活板以广流通。惜乎年代辽远。或蠹损或舛讹。而今且据旧本不敢订正。复编拾遗暨附录一卷并刊。以辉遗德于无穷。是乃随得辑录。而未悉其次第。庶后之览者补焉。伏愿佛种不断。世世建金刚幢。祖印亲传人人开大智藏。

    宝永乙酉仲夏。

    相国东堂小比丘祖缘谨题。

    相国东堂南禅前住比丘显灵。

    相国东堂南禅前住比丘集仗。

    相国东堂比丘祖桂。

    相国住持比丘梵竺。

    等持前住比丘承颐。

    真如前住比丘乾祐等校雠。

    宗言。

    中珣。

    周留。

    绍永等参阅。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