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中国人生哲学最新章节!

    此篇的讲题是中国先哲的宇宙观。我之所以要提出这个问题,诸位只消回忆上篇所述的故事,便可知道。那位牧羊人假使说不出宇宙中心究竟在什么地方,周游世界究竟需要多少时间,便连教主和牧羊人自身的性命都保不了。

    诸位听了这话,不要笑我把这个问题看得太严重了。它实在严重,并不是我要小题大做,故意夸张。比方说,现在诸位正安坐家中读书,似觉周围的环境与你们的生活渺然无关,地球里面起什么化学变化,天空中间有什么物理现象流行,别的国家作什么野心打算,好像都和你们绝不相干。这种想法是对的吗?不对!

    从最浅显的一方面说,假使现在太阳系中忽然来了一个怪星,本着极大的速度,与地球相遇,把地球撞得粉碎;假使现在地层底下忽起一种变动,迸出极热的火力,冲破地壳,把地面的房屋烧成灰烬;假使现在某个国家忽作军事动员,拿着极猛的武器侵略过来,把我们疆土的人口蹂躏、残杀不堪,你们仍旧可以茫然无动于衷,镇定地生活吗?

    我们平时寄托在正常的环境里,只觉得自身生活重要,外面环境不甚重要,因为我们的生命稳定、安静,没有遇着危机和严重关头,所以只注重生命的内相,忽略了生命的外缘。其实,脱离了环境,我们一时一刻也不能继续生存,不但正常的生活不可能,就连做梦也做不成!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蝴蝶也。”假使梦中没有世界,再假使梦里的世界没有花园、草地、春光、清气,庄周梦为蝴蝶,又怎能栩栩飞动,自得其乐?拿通俗的话来讲,宇宙就是人类借以生存的环境,宇宙观就是人类对生命环境所下的合理解释。

    宇宙本来指着空间和时间,上下四方叫作“宇”,往来古今叫作“宙”,宇和宙连在一起,就是空间和时间的系统。这在近代科学上是作如此解释,所以一切物体的动静变化,都落在空间和时间里。

    这种说法本无大错,但由中国先哲看来,却不甚圆满,因为空间和时间只是机械物体存在的场合,拿来当作全体生命的环境,一部分虽确实如此,另一部分却不恰当。生命除掉物质条件之外,更兼有精神的意义和价值。

    中国先哲所谓宇宙,其实包括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两方面,并需使之浑然化为一体,不像西洋哲学往往把它们截作两个片断来看。《易经·系辞传》上虽说“形而上者之谓道,形而下者之谓器”,后来宋儒如张载、朱熹等虽亦有“虚”“气”或“理”“气”分别的主张,但是仍然于“道”“器”“虚”“气”及“理”“气”之间,求得其一贯处。这些说法却不能拿来与西洋精神和物质二元论混为一谈,更不能矫揉削弱,使之倾向于偏狭的精神或物质一元论。

    中国人的宇宙是精神和物质浩然同流的境界。这浩然同流的原委都是生命。说明这一点后,现在我想把中国先哲的宇宙观分为下列三层讨论,为便于了解起见,有时会拿中国的思想和西洋的学说对照比较。

    (一)中国人的宇宙不仅是机械物质活动的场合,而且是普遍生命流行的境界。这种说法可叫作“万物有生论”。世界上没有一件东西真正是死的,一切现象里边都藏着生命。诸位如果读过《镜花缘》这部小说,便可想象这一层。

    当三月三日,昆仑山上王母做寿,连北斗宫中魁星夫人、空中风姨、天上月姊、蓬莱山上的百花仙子和百兽大仙、百鸟大仙、百介大仙、百鳞大仙、木公、金童、玉女,齐来献寿。这种文学的幻想,把世界上冥顽不灵的东西都看作活的现象。哲学虽不能像文学这般具体描写世界的生态,但也不妨假定有一种盎然生气,贯彻宇宙全境。古代希腊若干哲学家、中国历代大哲学家,多作此种想法。

    唯有近代大多数西洋哲学家,因为受了物质科学的影响,才认定宇宙是冥顽的物质系统。宇宙只是由质与能的单位,依机械方式,在那儿离合变化。这个说法确实给予科学研究以种种方便,引起许多抽象精密的思想系统,但若根据这科学唯物论来解释人生,反极困难,所以近代西洋哲学家要说明人生之意义与价值,却非另起炉灶不可。他们总是在精神和物质之间画着一道鸿沟,然后再慢慢地设法求联络,也许终久得不着妥当的联络。

    中国先哲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则十分圆通。宇宙根本是普遍生命之变化流转,其中物质条件与精神现象融会贯通,而毫无隔绝。因此,我们生在世界上,不难以精神寄色相,以色相染精神,物质表现精神的意义,精神贯注物质的核心,精神与物质合在一起,如水乳交融,共同维持宇宙和人类的生命。

    中国人和希腊人的宇宙大部分可以拿万物有生论去解释,近代西洋人的宇宙则不能,因为他们往往把宇宙当作物质的机械系统,内中不表现生命。有时遇着生命现象,也还要化为物质条件来研究。这种说法不妨叫作“万物无生论”。

    中国先哲不常用“宇宙”这个名词,正是因为他们不愿意把宇宙看作机械的空间和时间系统。我们在经书、子书上,常遇到天、天地、乾坤、道、自然、阴阳、五行、虚、理、气、心一类的观念。至于其他形容宇宙属性的名词更多。这些观念和名词含义虽各不同,其实都是说明宇宙的理体和秩序的。

    我们如果执着这些差异的名词,不求会通,那么,中国先哲的宇宙观几乎是纷乱如麻的。但是,我想这种种不同的说法,可以归结到一个共同点上去。这便是:宇宙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大生机,无一刻不发育、创造,无一地不流动、贯通。

    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论语·阳货》篇)

    《易传》的作者更以大生之乾,广生之坤,合而言之,称颂天地之大德曰生。

    老庄列子所谓道,显然是生天生地,衣养万物的母体(参考老子《道德经》上篇,《庄子·大宗师》,《列子·天瑞》篇)。

    墨子尝说:“天欲其生而恶其死。”(《墨子·天志》)

    孟子有知性(性古训生)知天之说,汉儒赵岐注《孟子》,亦曰:“天道荡荡乎大无私,生万物而不知所由来。”

    秦、汉儒生多笃信阴阳五行之说,不免拘泥于形气以谈天,似近乎唯物论,但仍旧把积气之天,与积形之地,看作“万物苍苍然生”(《五经异义》引《古尚书》说,《尔雅》郭注)。于是有“天地含情,万物化生”(《易乾凿度义》,与《列子·天瑞》篇同),“万物非天不生,非地不载”(伏生《尚书大传》),“天地有合,则生气有精矣”(韩婴《韩诗外传》),“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许慎《说文解字》),“天者施生”“地者元气之所生”(班固《白虎通》),“天之为言陈也,……施生为本,转运精神”(《尔雅·释文》引《礼统》),一类的万物有生论。

    后来,宋、明儒者更是发挥了这种主张。朱子“天以阴阳五行化生万物”一语,可以总括汉、宋儒家的说法。张载所谓“由太虚有天之名,由气化有道之名,合虚与气有性之名”(《正蒙·太和》篇)也...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