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中西哲学之会通十四讲最新章节!

性﹐通過中華民族或希臘羅馬民族來表現也可以相溝通。可相溝通就有其普遍性﹐由此可言會通﹐若無普遍性就不能會通。雖然可以溝通會通﹐也不能只成為一個哲學﹐這是很微妙的﹐可以會通﹐但可各保持其本來的特性﹐中國的保持其本有的特色﹐西方也同樣保持其本有的特色﹐而不是互相變成一樣。故有普遍性也不失其特殊性﹐有特殊性也不失其普遍性﹐由此可言中西哲學的會通﹐也可言多姿多彩。

    自由世界所以要保存個體性就是要保存這多姿多彩﹔所保存的普遍性並不是抽象的普遍性(abstract universality) 。所謂抽象的普遍性是把差別性都抽掉﹐這種抽象的普遍性就是共產主義的ideology所造成的。故說到最後而簡單的一句話就是共產黨的普遍性是無特殊的內容﹐無多姿多彩﹐故為抽象的普遍性。這樣的社會一律平等﹐他們就由此抽象的普遍性來建立他們所謂的無產階級的大同﹐沒有階級對立的大同社會。這樣的社會一律平等﹐他們就由此抽象的普遍性來建立他們所謂的無產階級的大同﹐沒有階級對立的大同社會。但這種大同一出現﹐全部的社會就死掉。此即所謂的封閉的社會(closed society) ﹐不是開放的社會(open society) 。而我們這些個體(individual being ) ﹐都變成純一色的物質(pure matter) ﹐這就是共產黨所希望的﹐因為這樣最易統治。在這樣的純物質性的個人﹐怎麼能講個體性(individuality) 與自由(freedom, liberty) 呢? 它本來就不要讓你有這些﹐你一有這些﹐共產黨就完了。它這樣下去﹐這不是災害嗎? 它要以政治的力量﹐集體的力量把一個社會硬壓成這樣﹐當然就要殺人﹐非殺人鬥爭不可。

    空想與付諸行動的實現是很不同的﹐只是空想還無所謂﹐我們現在就因為由于有行動造成的實例擺在眼前﹐才深切的了解這一層的不同﹐如無共產黨出現﹐我們還不會深切了解到這種行動所造成的災害的嚴重與可怕。只是空想大同如何好﹐當年的康有為就是這樣﹐他那時想「大同」時﹐共產黨尚未出現﹐他以為「大同」的理想多崇高﹐多偉大﹐所以當時的人認為康有為的思想是最新奇﹑最進步的。但是這種新奇的思想是不能付諸實行的。一付諸實行﹐就要千萬人的人頭落地﹐就要毛澤東來殺人。當時康有為只是空想﹐而這種思想被認為是最進步﹐取新奇﹐最理想﹐而共產黨就來實行這一套。罵我們是反動的﹐落伍的﹐腐敗的﹐以種種醜惡的名詞來形容﹐這些都是玩弄文字魔術。你不能為這些文字魔術所威脅﹐若被威脅就糟了﹐這個時代的悲劇就是這樣﹐故其統戰有效。假如大家不為這些麻醉的字眼所威脅迷惑﹐他們的統戰就沒有效了。

    當時康有為把他想像的大同社會都具體地列擧出來。人老了就進養老院﹐死了就燒成灰做肥料﹐夫婦結婚同居不得超過一年﹐有了孩子就送進孤兒院﹐這種大同社會任何人無家庭之累﹐這樣看來是夠進步了。事實上毛澤東的人民公社還沒有做到這個地步﹐大家都已經受不了﹐故劉少奇才讓步。我們要知道這種知識分子的空想﹐這種不負責任的論調﹐其後果是很可怕的。由于對現狀的不滿而發發脾氣還無所謂﹐但不知道會有那麼可怕的後果﹐千萬人頭落地。所以這個時代諸位要認真仔細用心思考問題﹐不能隨隨便便發脾氣表現浪漫性﹐這種浪漫性不是隨便可以表現的。

    「大同」是可以講﹐大同的基礎在普遍性(universality) 。我們人之所以有理想都是基于普遍性。無普遍性就不能有理想﹐理想就顯不出來。所以在這個地方共產黨就反過來罵自由世界的人自私自利﹐只管現實的生活﹐追求個人的幸福而無理想。所以它要有個理想﹐無產階級的理想﹐它要黨員殉道﹐殉那個抽象的普遍性﹐他們的理想就寄託在這個地方﹐所以一轉就成為黨性﹐他們說個性是小資產階級的﹐他們卻不知道自由世界的普遍性是在個人的特殊性中表現﹐這樣才能保存這個社會的自由與多姿多彩。大家對這個道理無所知﹐所以為共黨所迷惑。一個人要想由抽象的普遍性﹐進一步來了解具體的普遍性(concrete universality) 是很難的﹐故青年人不易了解﹐他們的脾氣很急躁﹐眼看現實上有種種不滿就性急地要拉掉一切﹐這樣就成了抽象的普遍性﹐這是最真實的事實﹐歷來就是如此。所以他們不了解自由世界所代表的普遍性是具體的普遍性。具體與抽象是相對反的。

    故由普遍性可以言會通﹐由特殊性可以言限制﹐多姿多采﹐講個性。這兩方面都要同時保存。這種普遍性與科學真理的普遍性不同﹐它只能通過個體生命來表現﹐而同時就為生命所限制﹐這兩句話同時成立而不相衝突。人生的奮鬥就在這裡﹐即所謂的為理想而奮鬥(struggle for ideal) ﹐這樣人生才能上進﹐而實現價值﹐實現理想都由此出﹐故人生就是一個為理想奮鬥的過程。這種真理要通過個體生命來表現﹐又同時為個體生命所限制﹐即為表現真理的生命所限制﹐這種真理是什麼真理呢? 這種真理顯然與數學或科學的真理不同﹐故有兩種不同性質的真理。數學真理不需通過個體生命來表現﹐只要通過研究者來研究﹐其他如科學的真理也是一樣﹐這種真理我們以專門名詞名之曰外延真理(extensional truth) ﹐這是羅素在邏輯上所使用的名詞。另一種真理如「仁」「義」這種需通過生命來表現的真理策為內容真理(intensonal truth) 。外延真理與內容真理相對。我們一定要承認有這兩種真理。外延(extension) 與內容(intension) 是邏輯學中的專門名詞。

    目前的邏輯實論論﹐並不是完全錯的﹐只是他們只承認外延真理而不承認有內容真理。外延一詞由邏輯上的extension而來。外延真理都是可以量化與客觀化的﹐能量化才能客觀化﹐科學真理都是如此。能外延化的真理才能客觀地被肯斷(objectively asserted) 。

    而相反地﹐內容真理卻不能客觀地被肯斷。依羅素以邏輯作標準﹐若命題(proposition) 是繫屬于主體(belongs to subject) ﹐也就是屬主觀的態度者﹐則它們都不能客觀地被肯斷。外延真理則不管主體是誰﹐都是要承認的。而內容真理則繫屬于主體﹐如我相信什麼什麼(I believe so and so) ﹐我想怎麼樣怎麼樣(I think so and so) ﹐這樣的命題﹐是繫屬于我這個主觀的態度。我相信﹐我想這後面的句子都不能客觀化﹐故為內容真理。如我相信上帝﹐但你不一定相信。因上帝的存在不能被證明﹐這就不是外延真理﹐因其不能客觀地被肯斷﹐而是繫屬于我相信。但我相信你不一定相信﹐我今天相信明天也不一定相信﹐再如我想發財﹐我也不一定會發財﹐故有特殊性。

    所以羅素講科學知識的成立﹐一定要靠兩個基本原則﹐一個是外延性原則(principle of extensionality) ﹐即命題可由其外延的範圍﹐也即量來決定﹐不受主觀的影響。要靠這個原則始有真正的客觀知識﹐否則一切命題都是主觀的。第二個是原子性原則(principle of atomicity) 。在知識上是用這個名詞﹐在社會科學上則說是個體性原則﹐其實是相通的。

    原子性原則是說對象可以被分析或分解成若干部份﹐換句話講﹐部分可獨立地﹐單獨地被了解。如每一部分都要通過而且必然通過全體來了解﹐否則就不可理解﹐那麼部分就不能獨立地被了解﹐這樣就無科學的真理。

    如牽一髮以動全身﹐要了解頭髮就要了解頭﹐要了解頭就要了解全身﹐如此就要了解我坐的桌子﹐我在的教室﹐台大﹐台北乃至全部的太陽系﹐這樣一牽連﹐到什麼時候才能了解頭髮呢? 故這樣頭髮就不能獨立地被了解﹐這樣就沒有科學真理。所以必須假定原子性原則﹐也即可分性﹐全體可以分成部份﹐由了解部份來了解全體。此並不是說原子性原則可以適用于一切。某些道理是要通過全體來了解的﹐無孤立的全體﹐也無獨立的部份﹐對此後者而言即牽一髮而動全身﹐黑格爾就喜歡這種道理。講這樣道理的人認為天地間的一切都處于關係中﹐而這種關係都是內在關係(internal relation) ﹐也即一切東西所發生的關係都是內在關係﹐如A與B在關係內與跳出來在關係外就不一樣﹐也即A與B不發生關係時是一個樣子﹐當進人這個關係時A與B的客觀性如何了解呢? 這樣關係就是所謂的內在關係。

    故由普遍性可以言會通,由特殊性可以言限制,多姿多彩,講個性。這兩方面都要同時保存。這種普遍性與科學真理的普遍性不同,它只能通過個體生命來表現,而同時就為生命所限制,這兩句話同時成立而不相衝突。人生的奮鬥就在這裡,即所謂的為理想而奮鬥(struggle for ideal),這樣人生才能上進,而實現價值,實現理想都由此出,故人生就是一個為理想奮鬥的過程。這種真理要通過個體生命來表現,又同時為個體生命所限制,即為表現真理的生命所限制,這種真理是什麼真理呢?這種真理顯然與數學或科學的真理不同,故有兩種不同性質的真理。數學真理不需通過個體生命來表現,只要通過研究者來研究,其他如科學的真理也是一樣,這種真理我們以專門名詞名之曰外延真理(extensional truth),這是羅素在邏輯上所使用的名詞。另一種真理如「仁」「義」這種需通過生命來表現的真理稱為內容真理(intensional truth)。外延真理與內容真理相對。我們一定要承認有這兩種真理。外延(extension)與內容(intension)是邏輯學中的專門名詞。

    目前的邏輯實證論,並不是完全錯的,只是他們只承認外延真理而不承認有內容真理。外延一詞由邏輯上的extension而來。外延真理都是可以量化與客觀化的,能量化才能客觀化,科學真理都是如此。能外延化的真理才能客觀地被肯斷(objectively asserted)。

    而相反地,內容真理卻不能客觀地被肯斷。依羅素以邏輯作標準,若命題(proposition)是繫屬于主體(belongs to subject),也就是屬主觀的態度者,則它們都不能客觀地被肯斷。外延真理則不管主體是誰,都是要承認的。而內容真理則繫屬于主體,如我相信什麼什麼(I believe so and so),我想怎麼樣怎麼樣(I think so and so),這樣的命題,是繫屬于我這個主觀的態度。我相信,我想這後面的句子都不能客觀化,故為內容真理。如我相信上帝,但你不一定相信。因上帝的存在不能被證明,這就不是外延真理,因其不能客觀地被肯斷,而是繫屬于我相信。但我相信你不一定相信,我今天相信明天也不一定相信,再如我想發財,我也不一定會發財,故有特殊性。

    所以羅素講科學知識的成立,一定要靠兩個基本原則,一個是外延性原則(principle of extensionality),即命題可由其外延的範圍,也即量來決定,不受主觀的影響。要靠這個原則始有真正的客觀知識,否則一切命題都是主觀的。第二個是原子性原則(principle of atomicity)。在知識上是用這個名詞,在社會科學上則說是個體性原則,其實是相通的。

    原子性原則是說對象可以被分析或分解成若干部份,換句話講,部份可獨立地,單獨地被了解。如每一部分都要通過而且必須通過全體來了解,否則就不可理解,那麼部份就不能獨立地被了解,這樣就無科學的真理。

    如牽一髮而動全身,要了解頭髮就要了解頭,要了解頭就要了解全身,如此就要了解我坐的桌子,我在的教室,台大,台北乃至全部的太陽系,這樣一牽連,到什麼時候才能了解頭髮呢?故這樣頭髮就不能獨立地被了解,這樣就沒有科學真理。所以必須假定原子性原則,也即可分性,全體可以分成部份,由了解部份來了解全體。此並不是說原子性原則可以適用于一切。某些道理是要通過全體來了解的,無孤立的全體,也無獨立的部份,對此後者而言即牽一髮而動全身,黑格爾就喜歡講這種道理。講這種道理的人認為天地間的一切都處于關係中,而這種關係都是內在關係(internal relation),也即一切東西所發生的關係都是內在關係,如A與B在關係內與跳出來在關係外就不一樣,也即A與B不發生關係時是一個樣子,當進入這個關係時A與B就變了,這樣A與B的客觀性如何了解呢?這樣關係就是所謂的內在關係。

    而外在關係(external relation),則A、B在關係內與其在關係外一樣不變,並不因進入關係內而起了變化。如我與桌子的前後、左右的位置關係就是外在關係。依邏輯實證論講,科學真理所代表的關係一定是外在關係。就科學的知識而言,認知關係就是外在關係。假如是內在關係,則我了解一個東西與你了解這同一個東西不一樣,這樣就無客觀知識可言。所以要承認科學知識就要承認外在關係。這樣就不能把天地間一切東西間的關係都視為內在關條。不能全部成為內在關係,就是要承認原子性原則在某種範圍內有效。

    大體英美人的思想,都很重視原子性原則與外在關係。當然我們不能如黑格爾把一切關係都看成內在關係。英美人重視外在關係也不錯,為了要說明科學知識就要這樣。但我們既然承認有兩種真理,則我們就不能視一切關係為外在關係。不過原子性原則之重要性不能隨便抹殺。就哲學而言,羅素提出這個原則為的是說明科學知識,說明邏輯分析應用的範圍,由此乃有他的邏輯原子論(logical atomism),為了說明科學知識這個原則是必要的。

    但講到內容真理,這個原則就不必能適用了。內容真理很玄,不過兩種真理都是需要的,不能只承認一方而抹殺另一方。

    原子性原則不但在說明科學知識上重要,在其他方面,如在政治、社會方面,更顯得重要。蓋有此原則,才能講自由、個體、乃至人權。英美人在政治、社會方面也很自覺地意識到原子性原則之重要性,在這方面可以稱為個體性原則(principle of individuality)。英美人不只是重視現實的經濟利益,否則他們無法領導當今的世界。個體性原則,一般人生活在自由中,對之不自覺也不清楚,但他們的一般高級知識份子、哲學家都意識得很清楚。儘管在純粹哲學方面如形而上學等,這對讀哲學的人不很過癮,但對政治社會方面的作用卻是很大,這是值得我們注意的。如英國有另一位大哲學家懷德海(A﹒N﹒Whitehecd),也能談形而上學,他也一定堅持原子性原則。不但在知識上,即在社會政治上也要肯定這個原則。不肯定這個原則,自由、人權就不能講,他們是很自覺的。英國是老派的自由民主,也是自由民主的發祥地,這是從大憲章開始,由他們不斷地奮鬥,爭取得來的。通過奮鬥而得,所以意識得很清楚。中國人就一直對這方面很模糊,到現在還是如此,所以要現代化很困難,尤其大陸上更困難更麻煩。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