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夜与日最新章节!

    德纳姆“控诉”凯瑟琳·希尔伯里出身于英国最杰出的家庭之一,倘有人不厌其烦地查阅高尔顿先生的《遗传的天才》,他会发现这一说法离真相不远。阿勒代斯家族、希尔伯里家族、米林顿家族和奥特韦家族证实智力也是财产的一种,大可绵延不断地一个一个、一代一代往下传。这几个家族里的成员十之八九天赋异禀、才华横溢,这片丰沃富饶的土地本已培养出众多位高权重的法官、将军、律师和公仆,后来更栽培了任何家庭都无法企及的奇葩——一位伟大的作家,英国诗人中的瑰宝——理查德·阿勒代斯;他们漫不经心便得此珍宝,再次验证家族遗传的神奇美德。他们曾跟随约翰·富兰克林爵士远征北极,与哈夫洛克先生一同解救勒克瑙。他们并非是牢牢立足海礁、引领时代前进的灯塔,却是稳定耐用的蜡烛,照亮日常生活的寻常居室。无论是哪种职业,总有一个沃伯顿、阿勒代斯、米林顿或希尔伯里身居高位,担当权威。

    可以说,在英国社会,一旦拥有众所周知的姓氏,就算本身资质平平,也大可名誉等身,要变得杰出著名远比默默无闻容易。这对子嗣而言如此,连家族中的女儿————即使是在十九世纪————也可成为重要人士。老处女往往是慈善家和教育家,成了家的便是卓越男士的夫人。阿勒代斯家族确实有过几个可悲的例外,似乎表明名门的幼子比起双亲普通的孩子更易学坏,像是种解脱似的。但总体而言,二十世纪初期以来,阿勒代斯家族及其亲族都过得不赖。他们是所在行业的头领,姓名后面带有表示“绅士”的esq.,个个安坐豪华的公职办公室,配有私人秘书;他们撰写内容详实、黑皮加封的著作,由牛津大学或剑桥大学出版社发行,当其中一名家庭成员逝世,很可能由其亲属编写传记。

    家族的显贵之源当数诗人,因此,他的直系后裔比起分支亲属分外光彩夺目。希尔伯里夫人作为诗人唯一的孩子,理所当然是家族的精神领袖,她女儿凯瑟琳在所有远近亲戚间也就更为优越,况且她还是个独生女,便尤为如此。阿勒代斯家族通过联姻,后代数目颇多,他们定期在对方的房子里进餐,也会举行庆祝活动,这些聚餐地位崇高,已半是神圣,如同教会节日或斋戒一般,每隔一段时间便举行一次。

    过去,希尔伯里夫人认识她那一代的每一位诗人、每一位小说家、每一位柔美动人的女性、每一位杰出卓越的男士。这些人如今要么溘然长逝,要么隐蔽在业已衰败的荣耀当中,她的房子便成了亲戚聚会见面的场所,她向他们哀叹十九世纪的伟大岁月已然逝去,英国文学和艺术各界的代表人物仅余寥寥。他们的继任者何在?她问。她伤春悲秋,缅怀过去,总是慨叹现代缺乏富有表现力的诗人、画家或作家。她怀古思旧,旁人有意打断也难以成功。但她远非纠结于年轻一代的不足。她诚心欢迎他们到家里做客,跟他们分享往事,给他们几枚金镑,奉上冰激凌和合理的建议,还为他们编织恋情,尽管她想象中的恋情总与实际相差甚远。

    自凯瑟琳懂事以来,她显赫的出身浸润着生活的方方面面。育儿房壁炉上方挂着一张外祖父在诗人角的墓碑的照片。有一回大人跟她说悄悄话——这些时刻对于孩童总无比深刻,她得知外祖父被埋葬在那里,因为他是“一个好人、一位伟人”。后来一次纪念日,她随着母亲坐着双轮双座马车穿过伦敦的浓雾,把一大束明艳芬芳的鲜花放到他的墓前。她想着,教堂里摇曳闪烁的蜡烛、低吟浅唱的风琴,都是为了纪念他。一次又一次,她被带到客厅,接受一些地位尊崇的老先生的祝福,他们与她保持距离——以她孩子气的眼光来看坐得太远了,个个神态庄严,紧握手杖,跟通常坐在父亲扶手椅的普通访客不甚相同。她父亲也在场,表现不大正常,有些许激动兴奋,全程毕恭毕敬。这些令人畏惧的老绅士会抱抱她,用锐利的目光注视她,然后祝福她,告诉她必须要做一个好孩子;有时,他们在她脸上发现同理查德小时候一模一样的表情,引得她母亲一阵热切的拥抱。随后她满怀骄傲地被带回育儿室,感到一切富有意义,但不明就里,各种当时难以明了之事物,随着时光消逝方逐渐得到解答。

    家里访客络绎不绝。有“来自印度”的叔叔、阿姨和表亲,因为彼此的亲缘备受尊敬;其余来客则属于孤高强大的阶层,父母亲嘱咐她要“一辈子记住他们”。通过此番教导,又时常听人聊起众多伟人及其作品,她对于世界的初始概念包括莎士比亚、弥尔顿、华兹华斯、雪莱,在内的一众文豪。出于某些原因,这些大师对于希尔伯里一家来说尤为亲近。他们缔造她的人生观,在她处理各种琐事时助她辨明正误。对于自己是其中一名文豪的后裔,她丝毫不觉为奇,反深感满足。随着年月推移,她把家族享受的许多特权视作当然。不过,其中缺点也日益明显。她所继承的并非土地,而是知识与美德,或许这多少令人沮丧;家族里有一位伟大的祖先,其毋庸置疑的成就令想与之媲美的后代难以望其项背,这也多少让人气馁。她的家族曾繁花绽放,如今除却长出健康嫩绿的茎叶,似乎已别无可能。由于林林总总的原因,凯瑟琳有过失望颓败的时刻。过去光辉岁月的男男女女俱成长为无可比拟的人物,令当今相形之下卑微不堪,使得在伟大时代业已消亡之时仍尝试抖擞生活的她,得不到丝毫鼓励。

    她时常过分关注类似事情。首先,她母亲对这类问题非常着迷。其次,她正帮助母亲创作伟大诗人的一生,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对死者的想象上。凯瑟琳十七八岁时,也就是大约十年前,希尔伯里夫人热忱地宣布,在女儿的帮助下,传记很快就会出版。不久,这番决心便登上各大文学报刊。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凯瑟琳满心自豪,天天勤勉工作。

    然而最近,她感到一切毫无进展。任何人,只要对文学稍有了解,都不会质疑她们手上的材料足以撰写一部巨作,写成有史以来最佳传记之一亦是绰绰有余。宝贵的资料放满了箱子,摆满了书架。最活色生香的那些至为私密隐蔽的生活细节尽在一卷卷密密麻麻的黄皮原稿中。此外,希尔伯里夫人的脑海里有着对过往最为璀璨的念想,可给古旧的文字以光芒,以兴奋,使其有血有肉、形神俱备。她在写作方面毫无困难,每日宛若画眉吟唱,凭直觉天赋写满一页。母女俩有着所有这一切敦促鼓舞,也抱有完成著作至为虔诚的意图,传记依然纹丝未动。文章愈积愈多,对推进任务却无甚作用。无聊沉闷时,凯瑟琳怀疑她们是否能创作出任何作品供公众阅读。困难到底在哪里?唉,绝对不是她们的材料!也并非她们缺乏野心,而在于一些更为深刻的缘由————在于她自身毫无天赋,最重要的是,在于她母亲的气质性情。凯瑟琳估摸她从未见过母亲写作超过十分钟。她的主意大多在四处活动时涌上心头。她喜欢手拿掸子巡视房间,一边给已经铮亮的书背拂尘,一边想入非非。一个贴切的短语或是富有洞察力的观点蓦然涌现,她放下掸子心醉神迷地写上片刻,而后待情绪平复,她又找起了掸子,继续给老书抛光。此番文思喷涌从不稳定,仿若磷火般反复无常,在各种各样的主题间闪烁,这儿点亮一个观点,那儿又生变幻。凯瑟琳只能尽力将母亲的手稿按顺序排好,可是呀,要把理查德·阿勒代斯十六岁的生平放在十五岁之后,她真真无能为力。不过这些段落如此精彩绝伦,措辞如此华丽漂亮,如闪电般光明四射,读罢仿佛逝者也现身房中。倘不停歇阅读,这些书稿让她头昏目眩,质疑到底要将它们如何是好。希尔伯里夫人无意定夺什么该着墨细写,什么该置之书外,也无法决定公众对诗人与妻子分居的真相该了解几分。她为两种情况各起草了段落,两者皆欢喜,实在难以抉择。

    但书...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