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雪莱抒情诗选最新章节!

    1 《一只猫咪》创作年代为1800年,当时雪莱仅八岁。据一些传记家说,诗人很早就反对英国贵族、资产阶级的继承法和长子继承法,他曾带着忿怒的心情注意到自己的父亲如何焦急地等待着他祖父的逝世,好继承遗产和在议会中的干俸。这首诗也反映了雪莱的这种心情。(3页)

    2 爱林(Erin):爱尔兰的古称。(6页)

    3 巴利阿人(Pariah):印度最低层、最受压迫和鄙视的人。(8页)

    4 原诗录自雪莱早年致黑奇纳女士(Miss Hitchner)的信。雪莱在回信中与黑奇纳讨论生死问题。诗的原题是:《致为了这种信念而死的玛丽》。(12页)

    5 原诗无题,现在这个标题是1870年版《雪莱诗集》的编者罗色蒂所加。(14页)

    6 法佛尼阿(Favonius):希腊神话中西风之神。(14页)

    7 罗伯特·安麦特(Robert Emmet,1778——1803):爱尔兰革命家,1803年领导起义失败,遭英政府杀害。(15页)

    8 爱林,见注2;逝者,指起义失败后死难的爱尔兰革命志士。(15页)

    9 此诗牛津版《雪莱诗全集》编者赫钦生归入雪莱1814——1815年的早期诗作中。原诗没有标明创作年月。雪莱夫人猜测此诗作于1817年。据道登《雪莱传》说,此诗可能作于1814年6月,是献给雪莱夫人玛丽·葛德文的。注家伍德贝里则认为此诗是写给雪莱前妻哈丽叶·韦斯布克的。(16页)

    10 华兹渥斯(William Wordsworth,1770——1850):英国19世纪著名浪漫主义诗人,早年拥护法国革命,后背叛革命。(21页)

    11 波拿巴(Bonaparte):即拿破仓。(22页)

    12 雪莱认为只要有“精神美”的存在,死不但不可怕,而且充满着希望;否则死也就和现实生活一样黑暗。这首诗反映了雪莱的柏拉图式的唯心主义思想。(25页)

    13 意谓只有在黑暗中才看得见微弱火焰的光芒。雪莱在这里以“微弱的火焰”比喻“人类思想”,“黑暗”(微弱火焰闪光的条件)比喻“精神美”。(27页)

    14 白山(Mont Blanc):为阿尔卑斯山脉的最高峰,在法国东南部与意大利接壤处,山上多冰河。沙摩尼谷就在山下,阿夫河也从那儿流过。(30页)

    15 可怕的怀疑,指所谓上帝创造自然的宗教迷信观点;“如此柔和、庄重、肃穆的信念”则是指华兹渥斯等人所倡导的“自然崇拜”(natural piety);雪莱认为人要和大自然和协,就必须客观地认识自然,亦即应该破除这种“怀疑”和“信念”。(33页)

    16 1817年1月,雪莱前妻之父提起诉讼,控告雪莱“停妻再娶,诽谤宗教”。当时大法官艾尔顿左袒原告,判决将雪莱前妻所生子女归第三者抚养。雪莱作此篇揭露当时英国司法和宗教的黑暗。(39页)

    17 埋葬了的死尸,指1641年废除的英国“威斯敏斯特民事刑事裁判法庭”,这个法庭专门审判一些法典上没有提到的罪行,以专横无理著称。(39页)

    18 自然的丰碑,指父母与子女的自然关系,父母抚养自己儿女的权利。(39页)

    19 据传说,鳄鱼哭其所吞食之人,或善作哭声以诱人。(43页)

    20 威廉·雪莱,雪莱的儿子,玛丽·葛德文所生,当时还不到两岁。(45页)

    21 指雪莱与其前妻哈丽叶·韦斯布克所生的一子一女,英国法院判决归第三者抚养,参看注16。(45页)

    22 指玛丽·葛德文1817年9月所生的一个女儿,当时还在腹中。(46页)

    23 即指玛丽·葛德文尚未生下的胎儿。所谓“真属于我们”,是说雪莱以前两个孩子被反动法院夺走,实际上并不属于他。(46页)

    24 奥西曼狄亚斯(Ozymandias):古埃及王。据古希腊史家代俄多拉斯(Diodorus)的记载,奥西曼狄亚斯的石像是全埃及最巨大的一座,其上有铭文曰:“我是奥西曼狄亚斯,王中之王;谁如果想知道我躺卧在哪里,让他超越我的许多伟绩之一吧。”(49页)

    25 此诗据说是献给英国哲学家威廉·葛德文(William Godwin,1756——1836)的。葛德文是著名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也是雪莱的岳父。(50页)

    26 撒旦(Satan):《圣经》中所说的恶魔。许多诗人把他用作反叛者的形象。(51页)

    27 《致尼罗河》是雪莱与济慈、李·亨特比赛诗艺而写的,其他二人也都写了一首同样题目的十四行诗。(57页)

    28 卡斯尔累(Robert Castlereagh,1769——1822):臭名昭著的英国外交大臣,与当时爱尔兰、意大利及欧洲其他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坚决为敌。(73页)

    29 阿尔比温(Albion):英国的古称。(73页)

    30 她,指英国;她的儿女,英国人民。(73页)

    31 七、八两节是诗人忿激的反话,实际上是号召劳动人民起来斗争。(77页)

    32 两个政治人物:即当时英国政客息德马司(Sidmouth)和卡斯尔累。(78页)

    33 指1760年至1820年统治英国的国王乔治三世。他在位最后十年,由他的长子(即后来的乔治四世)做摄政王。(83页)

    34 妹妹:指春天的东风。(86页)

    35 雪莱把天与海比作巨树、云比作落叶。(87页)

    36 美娜德(Maenad):疯女郎,希腊神话中酒神的侍女。(87页)

    37 贝宜湾(Baiae):意大利那不勒斯湾西部名称。(88页)

    38 意为童年时代幻想能够随风遨游太空。(89页)

    39 西风以树丛当作弦琴,奏出音乐。(90页)

    40 雪莱于1820年5月8日写给吉斯本夫人的信中说:“寄上评论诗人们的一首小诗,这诗本身就是替华兹渥斯作的剖白。”注家罗色蒂认为指的就是这一首诗。(91页)

    41 “一个更辉煌的星座养育的孩子”及下行“从月亮之外的天国飞来的灵魂”,均指诗人们。(92页)

    42 据注家意见,1819年6月,雪莱的儿子威廉不幸在意大利夭折,雪莱夫人伤痛不堪,此诗和下一首同样题目的短诗都是因此而作的。(95页)

    43 当时雪莱夫妇同在罗马。“为何离去”云云,是说雪莱夫人丧子之后过分沉浸在哀痛中,无心过问其他事情。(95页)

    44 欣喜,指玛丽·雪莱的长子威廉。(96页)

    45 母鹿:象征温柔优雅。雪莱在另一诗篇《阿特拉斯的女巫》中也有“像母鹿似的温雅”之句。(102页)

    46 希腊神话:美少年那耳喀索斯看到映在水面上的自己的倒影,疑为一个美丽的水仙女,终于为了这个幻想中的水仙女而跳水自杀。他死后化为水仙花。(102页)

    47 铃铛儿:指铃兰的花朵;嫩绿的帐幕,铃兰的叶。(103页)

    48 美娜德:见注36。(104页)

    49 眼睛:指百合花的花心。(104页)

    50 天幕:即本节第一行“花朵盛开的树枝”。两岸的树木枝叶茂盛,遮盖住小河,形如“天幕”。(104页)

    51 不凋花:希腊神话中所说的一种生长在天堂里、永不凋敝的花。(105页)

    52 此行原文相当晦涩,英美注家如斯温朋(Swinburne)、亚历山大(W.J.Alexander)、克拉克(G.H.Clarke)、休斯(A.M.D.Hughes)等有不同的解释。现参考亚历山大和克拉克二家的解释译出。“它最感贫乏”,是说含羞草无花,也无香味;“它有最多的爱情”,是说含羞草热爱别的花草,而别的花草虽然都有美的形态,却缺乏对其他花草的爱。(107页)

    53 展翅的虫儿:蜜蜂。(108页)

    54 朦胧的中午:中午日光强烈,水蒸气变成一片轻雾,所以造成“朦胧”的感觉。(108页)

    55 这里作者以海洋比拟无意识的梦,而把海底的沙土比作人在睡眠时暂时潜伏的“意识”。(109页)

    56 月光下的天堂:指女郎照拂下的花园;星辰,指花朵。本节第三行“一盏盏明灯”是指“星辰”,也就是指花朵。(111页)

    57 精神:原文为spirit。据《牛津大词典》解释,这是古代人们认为充满在血液中和人身主要器官的一种物质和液体,其特点是自然的、动物的、富有生命的。日本注家斋藤勇译作“精气”。(113页)

    58 贝宜湾:见注37;维苏威(Vesuvius):意大利著名的火山。(115页)

    59 二十二、二十三两节中的“他”均指冬天。(122页)

    60 本节为西班牙诗人卡尔德隆(Pedro Calderon,1600——1681)所作戏剧《浮生若梦》中一首歌词的意译。雪莱极爱卡尔德隆的戏剧。(125页)

    61 引自拙译拜伦《哈洛尔德游记》第四章第九十八节。(137页)

    62 1820年西班牙人民起义,迫使国王斐迪南七世实施1812年的宪法,释放爱国人士。(137页)

    63 你:即自由。(138页)

    64 乳母:即大地。(138页)

    65 另一个灾星:指宗教。(139页)

    66 这里指古希腊流行的神托或神谶(oracle)。(140页)

    67 培罗斯(Paros):希腊岛名,该岛产大理石,古希腊的许多建筑和雕像都是用培罗斯产的大理石琢成的。(140页)

    68 那座山:即雅典的卫城阿克罗波利(Acropolis)。(141页)

    69 卡德摩斯的神女(Cadmaean Maenad):酒神的侍女。欧里匹狄斯的戏剧中描写这些神女用奶汁喂养幼狼。(142页)

    70 罗马刚出现时,希腊还没有丧失自由精神。“你最爱的儿子”,指希腊;“天国的美食”,指自由之神的奶汁。(142页)

    71 卡密拉(Marcus Furius Camillus):公元前五至四世纪著名罗马英雄,曾打退入侵的高卢人。阿梯里(Atilius):即雷古拉(Regulus),公元前三世纪罗马的执政官,被迦太基人所俘,后迦太基人解送他回罗马求和,以议和成功为释放他的条件,但阿梯里仍劝罗马继续作战,他回迦太基后,终于如他自己所预料,遭迦太基人杀害。(142页)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