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齐白石回忆录最新章节!

    (一八七八年————一八八九年)

    光绪四年(戊寅·1878年),我十六岁。祖母担心大器作木匠,非但要用很大力气,有时还要爬高上房,怕我干不了。母亲也顾虑到,万一手艺没曾学成,先弄出了一身的病来。她们跟父亲商量,想叫我换一行别的手艺,照顾我的身体,能够轻松点才好。我把愿意去学小器作的意思,说了出来,他们都认为可以,就由父亲打听得有位雕花木匠,名叫周之美的,要领个徒弟。这是好机会,托人去说,一说就成功了。于是,我辞了齐师傅,到周师傅那边去学手艺。

    这位周师傅,住在周家洞,离我们家,也不太远,那年他二十八岁。他的雕花手艺,在白石铺一带,是很出名的,用平刀法,雕刻人物,尤其是他的绝技。我跟着他学,他也肯耐心地教。说也奇怪,我们师徒二人,真是有缘,相处得非常之好。我很佩服他的本领,又喜欢这门手艺,学得很有兴趣。他总说我聪明,肯用心,觉得我这个徒弟,比任何人都可爱。他没有儿子,简直把我当做亲生儿子一样地看待。他又常常对人说:“我这个徒弟,学成了手艺,一定是我们这一行的能手,我做了一辈子的工,将来面子上沾着些光彩,就靠在他的身上啦!”人家听了他的话,都说周师傅名下有个有出息的好徒弟。后来我出师后,人家都很看得起,这是我师傅提拔我的一番好意,我一辈子都忘不了他的。

    光绪五年(己卯·1879年),我十七岁。光绪六年(庚辰·1880年),我十八岁。光绪七年(辛巳·1881年),我十九岁。照我们小器作的行规,学徒期是三年零一节,我因为在学徒期中,生了一场大病,耽误了不少日子,所以到十九岁的下半年,才满期出师。我生这场大病,是在十七岁那年的秋天,病得非常危险,又吐过几口血,只剩得一口气了。祖母和我父亲,急得没了主意直打转。我母亲恰巧生了我五弟纯隽,号叫佑五,正在产期,也急得连东西都咽不下口。我妻陈春君,嘴上不好意思说,背地里淌了不少的眼泪。后来请到了一位姓张的大夫,开了一剂“以寒伏火”的药,吃了下去,立刻就见了效,连服几剂调理药,病就好了。病好之后,仍到周师傅处学手艺,经过一段较长时间,学会了师傅的平刀法,又琢磨着改进了圆刀法,师傅看我手艺学得很不错,许我出师了。出师是一桩喜事,家里的人都很高兴。祖母跟我父亲母亲商量好,拣了一个好日子,请几桌客,我和陈春君“圆房”了,从此,我和她才是正式的夫妻。那年我是十九岁,春君是二十岁。

    我出师后,仍是跟着周师傅出外做活。雕花工是计件论工的,必须完成了这一件,才能去做那一件。周师傅的好手艺,白石铺附近一百来里的范围内,是没有人不知道的,因此,我的名字,也跟着他,人人都知道了。人家都称我“芝木匠”,当着面,客气些,叫我“芝师傅”。我因家里光景不好,挣到的钱,一个都不敢用掉,完工回了家,就全部交给我母亲。母亲常常笑着说:“阿芝能挣钱了,钱虽不多,总比空手好得多。”

    那时,我们师徒常去的地方,是陈家垅胡家和竹冲黎家。胡黎两姓,都是有钱的财主人家,他们家里有了婚嫁的事情,男家做床橱,女家做妆奁,件数做得很多,都是由我们师徒去做的。有时师傅不去,就由我一人单独去了。还有我的本家齐伯常的家里,我也是常去的。伯常名叫敦元,是湘潭的一位绅士,我到他家,总在他们稻谷仓前做活,和伯常的儿子公甫相识。论岁数,公甫比我小得多,可是我们很谈得来,成了知己朋友。后来我给他画了一张《秋姜馆填词图》,题了三首诗,其中一首道:

    稻粮仓外见君小,草莽声中并我衰,

    放下斧斤做知己,前身应做蠹鱼来。

    就是记的这件事。

    那时雕花匠所雕的花样,差不多都是千篇一律。祖师传下来的一种花篮形式,更是陈陈相因,人家看得很熟。雕的人物,也无非是些“麒麟送子、状元及第”等一类东西。我认为这些老一辈的玩意儿,雕来雕去,雕个没完,终究人要看得腻烦的。我就想法换个样子,在花篮上面,加些葡萄石榴桃梅李杏等果子,或牡丹芍药梅兰竹菊等花木。人物从绣像小说的插图里,勾摹出来,都是些历史故事。还搬用平日常画的飞禽走兽,草木虫鱼,加些布景,构成图稿。我运用脑子里所想得到的,造出许多新的花样,雕成之后,果然人都夸奖说好。我高兴极了,益发地大胆创造起来。

    那时,我刚出师不久,跟着师傅东跑西转,倒也一天没有闲过。只因年纪还轻,名声不大,挣的钱也就不会太多。家里的光景,比较头二年,略微好些,但因历年积叠的亏空,短时间还弥补不上,仍显得很不宽裕。我妻陈春君一面在家料理家务,一面又在屋边空地,亲手种了许多蔬菜,天天提了木桶,到井边汲水。有时肚子饿得难受,没有东西可吃,就喝点水,算是搪搪饥肠。娘家来人问她:“生活得怎样?”她总是说:“很好。”不肯露出丝毫穷相。她真是一个挺得起脊梁顾得住面子的人!可是我们家的实情,瞒不过隔壁的邻居们,有一个惯于挑拨是非的邻居女人,曾对春君说过:“何必在此吃辛吃苦,凭你这样一个人,还找不到有钱的丈夫!”春君笑着说:“有钱的人,会要有夫之妇?我只知命该如此,你也不必为我妄想!”春君就是这样甘熬穷受苦,没有一点怨言的。

    光绪八年(壬午·1882年),我二十岁。仍是肩上背了个木箱,箱里装着雕花匠应用的全套工具,跟着师傅,出去做活。在一个主顾家中,无意间见到一部乾隆年间翻刻的《芥子园画谱》,五彩套印,初二三集,可惜中间短了一本。虽是残缺不全,但从第一笔画起,直到画成全幅,逐步指说,非常切合实用。我仔细看了一遍,才觉着我以前画的东西,实在要不得,画人物,不是头大了,就是脚长了;画花草,不是花肥了,就是叶瘦了,较起真来,似乎都有点小毛病。有了这部画谱,好像是捡到了一件宝贝,就想从头学起,临它个几十遍。转念又想:书是别人的,不能久借不还,买新的,湘潭没处买,长沙也许有。价码可不知道,怕有也买不起。只有先借到手,用早年勾影雷公像的方法,先勾影下来,再仔细琢磨。

    想准了主意,就向主顾家借了来,跟母亲商量,在我挣来的工资里,匀出些钱,买了点薄竹纸和颜料毛笔,在晚上收工回家的时候,用松油柴火为灯,一幅一幅地勾影。足足画了半年,把一部《芥子园画谱》,除了残缺的一本以外,都勾影完了,钉成了十六本。从此,我做雕花木活,就用《芥子园画谱》做根据,花样既推陈出新,不只是死板板的老一套,画也合乎规格,没有不相匀称的毛病了。

    我雕花得来的工资,贴补家用,还是微薄得很。家里缺米少柴的,时常闹着穷。我母亲为了开门七件事,整天地愁眉不展。祖母宁可自己饿着肚子,留了东西给我吃。我是个长子,又是出了师学过手艺的人,不另想想办法,实在看不下去。只得在晚上闲暇之时,匀出功夫,凭我一双手,做些小巧玲珑的玩意儿,第二天清早,送到白石铺街上的杂货店里,许了他们一点利益,托他们替我代卖。我常做的,是一种能装旱烟也能装水烟的烟盒子,用牛角磨光了,配着能活动开关的盖子,用起来很方便,买的人倒也不少。大概两三个晚上,我能做成一个,除了给杂货店掌柜二成的经手费以外,每个我还能得到一斗多米的钱。那时,乡里流行的,旱烟吸叶子烟,水烟吸条丝烟。我旱烟水烟,都学会吸了,而且吸得有了瘾。我卖掉了自己做的牛角烟盒子,吸烟的钱,就有了着落啦,连烧料烟嘴的旱烟管,和吸水烟用的铜烟袋,都赚了出来。剩余的钱,给了我母亲,多少济一些急,但是还救不了根本的穷,不过聊胜于无而已。

    光绪九年(癸未·1883年),我二十一岁。那年,春君怀了孕,怀的是头一胎。恰巧家里缺柴烧,我们星斗塘老屋,后面是靠着紫云山,她拿了把厨刀,跑到山上去砍松枝。她这时,快要生产了,拖着笨重的身子,上山很费力,就用两手在地上爬着走,总算把柴砍得了,拿回来烧。到了九月,生了个女孩,这是我们的长女,取名菊如,后来嫁给了姓邓的女婿。

    我在早先上山砍柴时候,交上一个朋友,名叫左仁满,是白石铺胡家冲的人,离我们家很近。他岁数跟我差不多,我学做木匠那年,他也从师学做篾匠手艺,他出师比我早几个月,现在我们都长大了,他也娶了个老婆,有了孩子,我们歇工回来,仍是常常见面,交情倒越来越深。他学成了一手编竹器的好手艺,家庭负担比较轻,生活上比我略微好一些。他是喜欢吹吹弹弹的,能拉胡琴,能吹笛子,能弹琵琶,能打板鼓。还会唱几句花鼓戏,几段小曲儿。我们常在一起玩,他吹弹拉唱,我就画画写字。有时他叫我教他画画,他也教我弹唱。乡里有钱的人,常往城里跑,去找玩儿的,我们是穷孩子出身,闲暇时候,只能做这样不花钱的消遣。我后来喜欢听戏,也会唱几支小曲,都是那时候受了左仁满的影响。

    光绪十年(甲申·1884年),我二十二岁。光绪十一年(乙酉·1885年),我二十三岁。光绪十二年(丙戌·1886年),我二十四岁。光绪十三年(丁亥·1887年),我二十五岁。光绪十四年(戊子·1887年),我二十六岁。这五年,我仍是做着雕花活为生,有时也还做些烟盒子一类的东西。我自从有了一部自己勾影出来的《芥子园画谱》,翻来覆去地临摹了好几遍,画稿积存了不少。乡里熟识的人知道我会画,常常拿了纸,到我家来请我画。在雕花的主顾家里,雕花活做完以后,也有留着我不放我走,请我画的。凡是请我画的,多少都有点报酬,送钱的也有,送礼物的也有。我画画的名声,跟做雕花活的名声,一起在白石铺传开了去。人家提到了芝木匠,都说是画得挺不错。

    我平日常说:“说话要说人家听得懂的话,画画要画人家看见过的东西。”我早先画过雷公像,那是小孩子的淘气,闹着玩的,知道了雷公是虚造出来的,就此不画了。但是我画人物,却喜欢画古装,这是《芥子园画谱》里有的,古人确是穿着过这样衣服,看了戏台上唱戏的打扮,我就照它画了出来。

    我的画在乡里出了点名,来请我画的,大部分是神像功对,每一堂功对,少则四幅,多的有到二十幅的。画的是玉皇、老君、财神、火神、灶君、阎王、龙王、灵官、雷公、电母、雨师、风伯、牛头、马面和四大金刚、哼哈二将之类。这些位神仙圣佛,谁都没见过他们的本来面目,我原是不喜欢画的,因为画成了一幅,他们送我一千来个钱,合银元块把钱,在那时的价码,不算少了,我为了挣钱吃饭,又拗不过乡亲们的面子,只好答应下来,以意为之。有的画成一团和气,有的画成满脸煞气。和气好画,可以采用《芥子园画谱》的笔法;煞气可麻烦了,绝不能都画成雷公似的,只得在熟识的人中间,挑选几位生有异相的人,作为蓝本,画成以后,自己看着,也觉可笑。我在枫林亭上学的时候,有几个同学,生得怪头怪脑的,现在虽说都已长大了,面貌究竟改变不了多少,我就不问他们同意不同意,偷偷地都把他们画上去了。

    在我二十六岁那年的正月,我母亲生了我六弟纯楚,号叫宝林。我们家乡,把最小的叫做“满”,纯楚是我最小的弟弟,我就叫他满弟。我母亲一共生了我弟兄六人,又生了我三个妹妹,...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