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吴门表隐最新章节!

    地脈在太湖中,包山下,有洞庭穴潛行水底,無所不通。(郭璞《山海經注》。)震澤中洞庭山有洞穴,深百餘尺,仰君他誤墮洞中,至一龍宮,下有青泥,饑食,味若粳米飯。(梁四公記。)

    三白酒,婁關顧氏創造。(申論芳記:宋顧克先名勤,始造。)為白米、白水、白曲也,(《紺珠》。)以瓿置壁下月餘,出之鮮美,名靠壁清。(《事物鏡原》。)

    如意塔在滸墅齋僧弄底。謝南吉妻周氏早寡苦節,撫一女,守貞不嫁,長齋奉佛,死即葬宅後,塚上築台為石塔,塔中刻貞女像。

    雲石在元墓山大池頭,宋初祥雲所化,旁建雲石庵。(顧公燮記。)

    促織盆,陸墓鄒、莫二姓造,雕鏤極工巧。明宣德時,鄒大秀、小秀姊妹創始。(《戒庵漫筆》合參。)

    明指揮何少槐墓在教場西。少槐先世因太祖近親,賜第蘇州教場楊山太尉廟傍。

    打結柏樹在北憚寺西,元僧餘澤手植。既死,嘉慶二十年雕成百子觀音像,建殿安奉。(費西疇錄。)

    明崇祀鄉賢、名宦、甌寧知縣贈尚書顧允元暨配夫人墓,在元墓山陸家塢。(隸吳邑十九都二十六圓身宇圩。)孫殉節禮部尚書、建極殿大學士、國朝賜謐節湣,崇祀忠義、鄉賢、名賢、黃門、文康等祠錫疇暨配申、徐二夫人祔葬穆位。曾孫海南道塋暨配徐恭人、副室孫氏,元孫應瓏暨配葉氏皆祔。今大路旁尚有鳳山、瑞屏二公墓道、石坊。(瑞屏公篤於宗族,有功祠譜。今奉支衰微。顧氏族眾,有墓在元墓者,相期往祀。)

    明殉節崇祀鄉賢、忠義祠、元城知縣、封尚書顧天敘暨配周夫人墓,在潭東聚峰山次,孫貢生鑒祔。

    明殉節錢塘知縣、國朝賜謐忠節、崇祀忠義、鄉賢、名賢、名宦、文康等祠顧咸建暨配張恭人、副室朱氏墓,在聚塢小潭山文康公賜塋旁。子震修,配葛氏、張氏;震省,配周氏;孫晉逖,配陳氏;晉璘,配趙氏、徐氏,皆祔。

    明殉節舉人、國朝賜祀忠義祠、崇祀鄉賢、名宦、文康等祠顧咸受暨配金孺人、副室曹氏、朱氏墓,在小潭山兄塋之次。子震恭暨配金氏、朱氏;孫晉桓,配葉氏,皆祔。(四條顧毓沅錄。)

    少詹事習寯暨配董、楊二淑人,副室高氏墓在花梨巷。(隸長邑九都十六圖始字圩。)門人彭啟豐誌。窩有文行,倡義局。傳載郡誌,崇祀名賢、復舊等祠。(習兆熊錄。)

    竹牌草在管山,葉如蘭,平頭,有天、地、人、鵝諸名色,紅黑顯見尤奇,春生夏枯。(宋雲亭述。)

    奉直大夫、貢生陸觀潛暨配章、陳二宜人、副室周、毛二孺人墓在木瀆黑魚浜。觀潛篤孝能文,列祀復舊祠。(陸僎錄。)

    中書陸敬暨配汪宜人、副室汪氏、節婦王氏墓在春渡橋。馮培誌。敬孝友端方,樂善不倦,多文博古,子孫眾多,皆有文名。詩人吳友仁墓在虎邱山西麓,有碣,題「蕉隱先生之墓」。

    刑部主事周孝塤暨配許安人墓在堯峰山柴場村。朱綬誌。孝塤篤孝敦行,以詩名世。

    鐵樹即紅豆,郡中祇有四樹:一在元墓山寺內;一在城東酒仙堂,宋白鴿禪師手植;一在升龍橋南惠太史周惕宅,周惕少從酒仙堂分拆栽成;一在吳衙場明給諫之佳宅內,後易宋、易彭,今為吳刺史論穀所居。(宋綬錄。)

    周越大夫范蠡墓在黃埭,其地特高。(《吳中舊事》。)

    金墅夏禹王廟,湖水漲泛,農田淹沒,惟此廟水至門乃止。(《遊墅舊聞》。)石羊二在陽山,一去其首。昔有神仙從山上牧羊所化。石婆婆在陽山,半入土中,以女形人,相傳即驅羊人所化。

    陳水仙廟在胥江大日暉橋西,神姓陳,名閔,字大有,為胥台鄉土穀神。(按神名漢,隆興二年官郡太守,太湖水決,以身殉止。)宋紹熙(碑誤作興字)中建。國朝雍正十三年重建,沈德潛記。

    贈文林郎張介祉墓在潭東。墓前棋鬥林立,曾孫五子登科。介祉傳載《滸墅關志》。

    張公祠在潭東,祀文林郎介祉。子郟縣知縣震維,孫河南按察使孟球、靖安知縣叔琳配。傍有瞻雲閣,極覽湖山之概。

    石址庵在光福石觜墩,宋咸淳初建,中有古榆甚大,晉時物,為山中第一。傍有宋先賢黃策祠,(周永年《鄧尉志》。)已廢。今位附庵中。香山實相寺前有石柱,吳越廣陵王錢元尞係馬於此。

    琵琶橋在金墅蓮華寺前,以指爪爬石作琵琶聲。又有九龍樹,唐人所植。

    淩公祠在滸墅漁莊,祀吳偏將車統、宋鄉賢太學博士浩、明處士謨。

    趙公祠在墅義學後,祀宋定城令用。國朝道光六年,裏紳淩壽祺、金晉、隆廷燦、吳宗泰、顧習三、張德馨等捐建。

    宋定城令趙用暨配王、方二淑人墓在滸墅義學後,里人稱趙王墳。紹熙辛亥二月葬,子勮壙誌。明方鵬重修,久廢。國朝嘉慶二十年,修學得壙誌,紳士公修、韓崶、徐華嶽並有記。

    關南有趙王涇橋。

    宋鎮東將僉判王鬥文暨配陶夫人墓,在滸墅義學後,淳祐壬子冬葬,子庚孫銘。明方鵬有重封記。

    朱氏祠在陽山東灘橋,祀漢尚書梁,子孫咸祔,中有二十四世冀祀田記碑。

    矯阿公堂在滸墅榷署內,即司庫土地神,祀明知府順。署後有矯舍橋。(縣志載:矯文獻公祠在陽山,久廢。嘉慶三年,紳士韓是升,董如蘭等移建長元學右偏。)

    塔平、石下、巷路、馬路、五像、四通、大通七橋俱在滸墅五都。明嘉靖間,里人沈凝助修昆山城,餘多石料所建。橋下俱刻沈宅橋,沈凝獨力建。

    方公祠在滸墅南津橋弄,祀明榷關戶部員外郎鵬。萬曆二年榷使趙雲翔建,國朝嘉慶二十一年重建。

    諸賢祠在南津橋方公祠後,祀宋先賢范仲淹,明榷使邊有猷、李開藻、梁宜生、陳寧。(祠內有四公去思碑。)道光七年建。

    顧公祠在黃埭下堡,祀明初處士德,子孫咸祔。萬曆中,裔孫九思建。江盈科記。

    張賜閑公祠在師古浜,祀明保定知府。崇禎十七年,榷使張永禧建,久廢。今紳士蔣希賢等移祀九張先生祠。牛踏扁豆名在連香橋,香而嫩,不可多得。

    望亭土城,明嘉靖時備倭所築。

    元處士張度墓在墅儀橋內,長子福、次子天孫、(天孫代父役,死於燕,兄福求骨歸葬。)福子華並祔。明孝子宋子明墓在滸墅九都,子明傳載關誌。

    明孝行承事郎張慎墓在鳳凰山,張習誌。子淇,孫木、禾、采,曾孫鏊祔。慎傳載《滸墅關志》。

    餘公街即遊墅鎮通衢。明嘉靖四十二年,榷使餘立捐俸市磚石甃治,遠近德之。監其事,長洲縣典史曹大卿。施霖記。

    董公堤,自楓橋至遊墅二十里。明嘉靖二十二年,榷使董子策創築,以濟行旅。張寰記。萬曆二十四年,榷使董漢儒重築,更易石甃治。申時行、董其昌並有記。(十九條皆《滸墅關志》。)

    顧、金二烈婦墓祠在虎邱山塘綠水橋張忠敏公祠東,祀嚴燦妻顧氏,順治七年雪夫冤獄,自刎死。(見誌。)沈某妻金氏,夫亡自刎。(誌未載祠。)祠中有大府給「烈並磨笄」匾。顧烈婦有像,甚顯應。二墓並在祠後,金墓已被陸姓所侵。嘉慶十五年,知府五泰、元和縣周岱齡勘實得復。南首烈婦坊尚存。

    黃鸝坊橋井闌石,刻文有「伏承□□當生庚寅,施財一口開□□眾功德□父母闕就□□者慶曆辛未」(下闕。)開元寺東井闌石刻文有「至元三年丁□仲春吉□眾建」。

    乘鯉橋井闌石刻文有「長洲縣上元鄉醋庫巷面南居住,□吉州助教駱鎬舍石□井井闌□□□□,追薦亡妻□氏八娘,□□生□□□□,壬辰年□月□日題。」一面有「元妻翟氏□自衣服□□□五十闕化人天界,延祐戊戌三月□□開井。」又一面有「修理祈保平安,闕月吉日重修。」

    郡學前井闌石刻有「法真」二大字。(四條韓崇錄。)

    至和塘自婁門至昆山七十里,向無官塘,民甚病涉。宋至和二年,知府呂居簡同昆山主簿邱與權(傳載誌書,崇祀名宦)力創築塘,至今賴之。明弘治九年,工部姚文灝、傅潮先後修之。萬曆四十二年,長洲知縣胡士容、縣丞汪其俊、主簿張棱重修。捐資戮力者:郡紳申時行、徐冽、翁正學、盛際、汪芳、張邦簋、鄒廉、鄭大淳、餘梁、許策、夏奉石、顧緒餘、顧維楨、王騰宇。塘長六千六百四十丈一尺,為橋五十二,分洩湍決。崇禎十年,巡撫張國維、巡按路振飛、兵備馮元颺、知府陳洪謐、知縣劉嗚謙、裏民馬負圖重修。國朝康熙□□年,邑紳宋世漋倡修。乾隆五十五年,巡撫長麟以罰項重修,把總徐起、董天選監理。道光五年,邑紳沈巽同、王有慶等重修。

    乙未亭在沙河塘靈雨橋北。宋至和二年乙未,邱與權力築堤訖,置碑於亭,已廢。國朝道光十五年乙未,紳士王有慶等重建,巡撫陳鑾記,同知楊承湛書,勒石亭中。

    陸金壩在婁門外跨塘。明義士陸金捐築,據險扼要,值倭亂,以佐任環,民賴以安。宋右丞朱諤賜葬華山。諤傳載《婁縣志》。姑蘇台有方石,中穿,謂吳王用以竿旌者。(汪琬記。)

    歸涇橋內坼旁,有翁仲伏於水。乾隆初,山民盜潭東韓宗伯世能墓物,恐捕,棄於此。(顧邦孚記。)

    元無為大師塔在陽山金井塢。師,王清獻公都中。母早寡,苦節撫孤,後為尼,有祠設像,都中配之。

    虎邱同善堂內小碑,刻文有「當州長洲縣東吳鄉唐家橋東居住、清信女弟子王氏一娘並男金守暹、守良,謹發至誠,舍裝奩貨賣,同建造石橋一座。所集勝緣,伏用祝延今上皇帝、皇太后聖壽,及福軍府寀僚,六軍萬姓。次願自身平善,家眷康寧者。治平元年五月望日,勾當造塘路,僧允勤題,錢塘匠人鄭居惠。」一百七字,中另刻小字,有「本府長洲縣白公堤,□尼師道等發心重建功德,報答生身父母之恩,自身康泰者。嘉定四年續題。」又三十八字。

    永昌村有永福、永祿、永壽三橋,皆順治七年,裏士王之屏獨建,並獨修安樂、孟登、衣錦三橋。元高上吳钅玉墓在遊墅不字圩。明昭勇將軍何子誠墓在赤山嶺。子汝舟、孫彥明祔。

    明處士馮昌墓在高景山。昌靖難兵起,隱葑溪。明處士淩世忠墓在蠡湖橋行字圩。子雲霄、孫文崗祔。明孝子徐滔墓在白豸山。

    藏軍洞陽山西有二,口窄中廣,大石窒之,明劉基作。(六條《滸墅關志》。)

    南望廟在東山,名騎龍殿。明許騎龍常賈金陵,除夕儕輩談故鄉事,請偕歸,傾刻可至。眾斥其妄。或願同行。許縛草為龍,與共騎,令閉目,惟聞風濤聲。良久風息,已抵南望,尚未曙也。許令其人還家,旋騎龍仙而去,里人立廟祀之。(《高陽雜俎》節錄。)

    明寓賢殳丹生宅在山塘東,今稱殳家牆門。

    明處士韓思聰暨配王碩人墓在陸墓柵涇。(隸...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