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金刚经持验录最新章节!

赶紧恭敬起立。他见阎王的态度转变的如此恭敬,更加不停地念诵,阎王准备暂时放他还阳。

    可是这群仇家,却哀哭地说:「我们被他陷害,受冤数年,无法报复,现在既已拘来,实在放他不得。」

    这些人一再要求阎王做主,阎王却面有难色的说:「他的阳寿未尽,因为造恶才拘摄来此,现在他高声诵最上乘法,冥府对他也是无可奈何,姑且放他还阳。他是凶恶之人,待他恶贯满盈之时,再捉他来偿命也尚未为晚。」

    晋陵人因为这段因缘,从此不敢继续造恶,改行迁善,又害怕命终之后惨受恶报,所以每天勤诵金刚经,回向超度他们,这是发生在万历庚子年秋天九月的事。

    莫晴虹笔记曾评论说:「讼狱的祸害实在不小,巧笔尖刻的恶业最大。世间常有因为细故,或是只字片语的违逆,彼此负气不平,如果遇到好人,从中规劝和解,可使怨忿消除,化戾气为和平。万一遇到讼棍,被他们的阴谋诡计及花言巧语所骗,那里会顾得到倾家荡产,甚至讼中生讼,连年牵缠,就是卖妻鬻子也不能了结,甚至断送性命,悔之莫及!可见讼师造祸之惨毒,人间及冥府的法律,是不会轻予饶恕宽贷的。晋陵的讼棍,因诵经得以侥幸再生,若不是真诚回心向善,金刚经能常作护身符吗?」

    二十五蒙圣僧搭救

    唐朝乾元初年,刘鸿渐是御史大夫刘展的儿子,因为安史之乱,世局动荡,遂举家迁徙南方,有位和尚教他念诵金刚经,从此以后,鸿渐就每天持诵。

    上元年间,鸿渐到寿春作客。有一天出门,碰到两位鬼吏对他说:「奉太尉的牒令来追你。」鸿渐说:「我并不认识太尉,为何要从命?」

    鸿渐打算抗拒,两位鬼卒遂走到他前面,将他摔倒在地,拿了一件衣服叫他穿上,然后拖著走。不久,他们过了淮河,到达一座村庄,鬼吏又拿出大麻衫腰带,命令鸿渐穿上。

    他们一行继续向北走,只见前面道路越来越狭窄,最后到了一座大城,他们进入城中,有座巍峨雄伟的宫殿及房舍呈现在眼前。

    这时,鸿渐忽然看到以前劝他念诵金刚经的和尚,从殿中走出,后面跟著一位童子,童子趋前向鸿渐招呼说:「十六郎,你何以来到此地?」鸿渐据实以答。

    童子回头向和尚禀告说:「鸿渐刚才为鬼吏所追,他既有诵经的功德,我们难道不救他吗?」

    鸿渐走到和尚面前,恭敬地跪下顶礼,并向和尚求救。和尚安慰他说:「你这趟路走得很辛苦吗?」

    一会儿,鬼吏领著鸿渐进入殿中,鸿渐举头一看,大厅内正中央的书案后,有座五色浮图,大约有三四尺高,不停地自动旋转。

    此时,尚未审问鸿渐,和尚已走进大厅中,旋转的浮图忽然变成一位俊美丈夫,年约三十岁左右,自称是中丞,中丞降下台阶迎接和尚说:「和尚您为何又来此地?」

    和尚说:「刘鸿渐是我的弟子,持诵金刚经的功德很大,况且他的寿数未尽,你应该释放他才是。」

    中丞说:「他既会持诵金刚经,我愿意听他诵经。」遂命鸿渐跪下诵经。

    鸿渐凭记忆诵了两行,以下忽然遗忘,抬头一看,大厅的西边有人手持金钩龙头幡,幡上书有碧字的金刚经文,了了分明,他照著经文直诵下去,诵毕,鸿渐再看四周,所有的人都消失不见,宽阔的厅堂一片寂静,鸿渐走向厅外。

    出了大厅,看到先前追他的鬼吏。这时突然有个东西朝他打来,鸿渐惊惶地逃走,一会儿看到路旁水沟内有水,鸿渐停下来想喝水,鬼吏说:「这是人肉的脓液,因为澄清很久,底下都是残余腐烂的皮肉,你如果喝下去,就不能回阳了。」

    鸿渐一直向前走,不久回到家中,看到自己的形骸躺在床上,鸿渐内心中感到无比惆怅,鬼吏从后面将鸿渐一推,鸿潮觉得震动一下,就苏醒过来。

    二十六同名异行,祸福立判

    张隐,年方弱冠,茹素不食荤腥,经常念诵金刚经。与他住在同里的有位屠户,也叫张隐,因为宰杀猪羊很多,故这些冤魂向冥府诉冤,阎王便派遣鬼使来追,却误摄持经的张隐。

    张隐到了冥府以后,阎王责骂他说:「你为何要以杀生为业?」张隐回答说:「我平日以看经为务,从未宰杀生灵。」

    阎王不信,遂命左右取业镜照看,果然种有善根,就问鬼吏:「张隐应得寿命多少?」

    鬼吏阅簿,回答说:「他可得寿九十岁。」阎王对张隐说:「你既不曾宰杀,并有持经的功德,现在放你还阳。」

    张隐死后,正值炎夏,返阳时已经过了二十一天,尸体早已腐坏,不能再附,遂又到冥府向阎王禀报上情。阎王说:「你的尸体既不能再附,那我就再派使者急追屠户张隐,来此受报,你既跟屠户同名同姓,那就依附他的身体吧!」

    持经张隐返阳后,屠户家人看到屠户死了三天,又复活过来,全家不胜欣喜,但张隐却迳自走向自己的家中,向妻儿说:「我再得重生。」

    张隐被屠家认作夫,持经之家认作父,两家为此争论不已,谁也无法鉴别,于是报请官府裁决。

    后来由明淮刺史判决说:「身魂两生,姓名不殊,生本各枝,死回同气,身属屠家,其情性声音却是持经之人,实难分辨,由两家轮流各奉养一个月。」剌史并将此事,表奏朝廷,闻者皆称罕见,屠儿子孙,从此也改恶向善。

    佛言:「念念仁慈修善者,造人天福德身;念念杀生食肉者,造地狱畜生身。」两人所为不同,祸福立判,果报分明,能不三思!

    二十七不造恶业,不怕冥殿对质

    唐朝大庙署丞李思一,于贞观二十年正月八日罹患重病,十三日黄昏去世。

    思一死后来到冥府,冥官问他:「你在十九岁时,有没有屠杀猪羊?」思一仔细地回忆,自忖并无杀生,遂回覆冥官说:「没有。」

    冥王命令指控思一的猪羊,到殿上与思一对质,问到杀害分食的时间完全不符,遂交付主司再详加查覆,发现猪羊被杀害的那一天,思一正在黄州,听慧[王+民]法师讲涅槃经,然而慧[王+民]法师已经圆寂,往生于金粟世界,已在三界之外,所以无法追证对质,遂放思一返阳。

    过了几天,思一来到清净寺,在玄通法师座下忏悔受戒。回家后,思一普劝亲友诵念金刚经,并发愿要为遭受冤枉去世以及不得转经的人,为他们读诵金刚经五千卷,藉以超拔济度。思一刚说完这些话,因为冥府又要传唤对质,便去世了。

    到了冥府,思一告诉冥官说:「我现在发心受持金刚经。」

    冥官一听大喜,称赞他说:「你发心受持金刚经,功德不可思议!」

    须臾之间,看到一人手持经卷,告诉思一说:「这本就是金刚经。」思一请他打开经卷,阅读经题,与今时金刚经没有什么差异,遂闭起眼睛,发心要深入了解经义,以求宏法利生。

    这时,忽然听到有人向思一说:「你现在发这个广大心愿,功德无量!这时猪羊前来与你对质。」思一睁开眼睛,看到一群猪羊出现在殿上。

    这群猪羊用人语说:「我们实在是自身命尽,并非思一杀害,只因没有功德,要在恶道受生,恐怕无法获得饶恕,所以妄引善人来此,希望拖延些时日而已,思一是冤枉的。」

    慧[王+民]法师从金粟世界派来的两位和尚,也在此时来到冥府。思一看到两位和尚,赶紧趋前顶礼,和尚向冥将说:「思一诵持金刚经,一心不乱。这些猪羊也证实他并未杀生。慧[王+民]法师在金粟世界,特地派遣我们两人前来搭救。」冥王遂让思一返阳。

    两位和尚送思一回家后,就腾空飞去。思一苏醒过来,望空顶礼膜拜,感谢慧[王+民]法师及两位和尚的搭救。

    其后思一亲自到寺庙,恭请僧众转读金刚经五千遍,以了却宿愿。自己也昼夜不停地诵持,后来并得长寿。

    众生所以轮回受苦,由于起惑造业。行善获福,作恶得祸,自作自受,丝毫不差。人死后,依其生前所造善恶等业,在六道中轮回不已。倘若造作恶业,则必流转于畜生、饿鬼、地狱三恶道中,未有了期;倘能依照佛的正法修行,必出三界,终成圣果。我辈凡夫,无始来被「我执」困缚,造下无量无边罪业,现既归依三宝,应发大惭愧心、大忏悔心,常在诸佛菩萨前发露诸罪,痛念「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并离一切相,发菩提心,行菩萨道,或修净土,仗佛慈力,同生极乐。

    二十八不可食肉

    赵文若,隋朝雍州长安县人,大业年间得病身亡。他死后过了七天,家人正要大殓,即将入棺之时,发现文若的一只脚,缩了一下,于是暂停入殓。过了一会儿,文若就苏醒过来,遂将入冥的经过告诉家人。

    文若被鬼使追入冥城,阎王问他:「你生前有何功德?」

    文若说:「平日持诵金刚经。」

    阎王一听大喜,称赞他说:「善哉!善哉!这是最大第一功德,你的寿命已尽,但可藉此福业延长你的寿算。」又说:「世人罪业以杀生为最重,你平日以猪羊为食,杀生无数,仍要受报。」阎王就派使者领著文若前往观看众生受报的各种地狱。

    他们向北走了二、三里,有一座高墙挡在前面,墙脚下有一仅一人容身的洞穴,他们穿过洞穴后,看到墙外是座大地狱,恰如《地藏经》所说,有镬汤地狱、炉炭地狱、刀山地狱、剑树地狱、铜柱地狱‥‥‥等等,受刑人不可胜数,烟火连天,黑气溢地,哀号惨叫的声音此起彼落。文若不禁悚然心惊,赶紧掩住耳朵,闭起了眼睛不忍观看。

    这时有鸡鸭猪羊等畜生,用人语向文若说:「还我的命来!」

    文若说:「我不欠你们的命。」

    这群畜类说:「你在某年某月某日和某人切割我们的头脚,各各分食。」

    文若回忆往日杀食的地方,始知所言不虚,深感忏悔,不敢多说,一心急切地念佛,愿将福业回向这群畜生,度它们脱离苦趣。

    使者领著文若返回殿上,阎王说:「你喜吃肉食,杀生无数,姑念你持诵《金刚经》,仅予薄罚以示惩戒。」阎王拿一碗铁钉,命令文若吃下,又用长钉五枚钉在文若头顶手足等处,然后放他返阳。

    文若醒后,觉得头顶手足等处非常疼痛,腹部也隐隐作痛,就专心一意诵持《金刚经》,不敢虚掷光阴,经过不久,身上的疼痛遂不药而愈。

    经过此事的教训,文若深知此经功德浩大,每遇僧俗,不论亲疏,都诚恳地劝他们受持读诵《金刚经》。

    后来,有次文若出差,在驿站休息,梦见一位青衣妇女,神情紧张地向文若请求救命,文若惊醒后,立刻唤来驿长,问他说:「你是不是准备要为我杀生?」

    驿长回答说:「是的,我正要杀一只羊来请您。」

    文若又问:「是什么颜色?」

    驿长说:「是青色的雌羊。」

    文若一听大惊,就用等值的钱向驿长赎羊,告诉驿长说:「请你赶快放了它!万万不可宰杀。」

    读过《地藏菩萨本愿经》的人,都知道地狱的种种苦报,非常痛苦悲惨,在不同的地狱里,有百千种业报,这乃是众生所造的罪业恶行所感招的果报。归结起来,都是身、口、意所造的杀、盗、淫、妄等恶业,才会堕落在三恶道里,驴胎马腹,猪鸭鱼羊,历经各种地狱,受苦无量。我们修菩萨行,应利益一切众生,救一切众生苦,岂可杀生食肉,而违背慈悲呢?经云:「一切众生,皆是过去父母,未来诸佛。」又云:「以人食羊,羊死为人,人死为羊。如是乃至十生之类,死死生生,互来相啖。」由是可知,戒杀茹素,至为重要!

    二十九因为食肉,两次摄入冥府

    唐朝天宝年间,有位参军名叫费子玉,平日持诵金刚经,可是未断杀业,仍然食肉杀生。

    有一天晚上,他正在睡觉,突然有两位官吏来到他的床前,大声叫著说:「召见费将军。」子玉惊起,连忙问说:「是谁要召见我?」官吏说:「是阎王要召见你。」子玉闻言大为恐惧,呼叫左右准备马匹,竟没有人答话,遂仓卒跟随鬼使而去。

    他们来到了一座大城,子玉看到城门外各有数千人,不禁心惊,这时诵经益加急切,便想:「若能遇到菩萨,一定要向菩萨诉说委屈。」

    一曾儿,阎王吩咐引他上殿,子玉入殿拜见阎王,这时,忽然看见一位和尚从云端飘然而下,阎王立刻起立拱手作揖,子玉也向和尚行礼致敬,并说:「我想见地藏菩萨。」阎王在旁开口道:「子玉,这位就是你想见的地藏菩萨。」

    子玉一听,非常欢喜,就趋前跪下向地藏菩萨顶礼。地藏菩萨向阎王说:「此人一生持诵金刚经,功德无量,寿算未尽,宜放他回去。」阎王侍立在一旁,听完菩萨的话后,就向子玉说:「你生前食肉杀生,本来寿算已尽,因持诵金刚经,现在地藏菩萨又为你作大证明功德主,所以暂时放你回去。」子玉向阎王拜谢,然后辞出。

    地藏菩萨告诉子玉说:「你返回阳世后,不可再食肉,则可长寿。」又引子玉礼拜佛像,子玉跟著地藏菩萨跪下拜佛。

    他们走出后,子玉向菩萨问说:「门外为何有这么多的人?」地藏菩萨说:「他们生前广造恶业,堕入鬼趣已经数百年,无法转生。」子玉听了,叹息不已!然后向地藏菩萨辞别,又复活过来。

    三年以后,子玉因为食肉又被摄入冥府,再被引见地藏菩萨,菩萨看到他之后,生气的责骂说:「当初不是叫你不可食肉吗?为何要故意违犯?」子玉对地藏菩萨的责备,深感惭愧,发誓从此以后不再吃荤腥鱼肉,一定持斋茹素,精勤诵经。

    子玉终于又蒙地藏菩萨再次说情,阎王又放他返阳。子玉再得重生,不敢违背誓言,就终身持斋茹素,精勤持诵金刚经。

    子玉因为宿根深厚,两次蒙地藏菩萨说情,得以返阳,这是地藏菩萨的大悲心及大愿力所致。地藏菩萨为了救拔众生一切痛苦,发「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的广大愿力,久远劫来,于十方世界,现大不可思议威神慈悲之力,来救护一切罪苦之事。

    我们今生得闻佛法,更应善加珍惜,不可违犯戒律,杀生食肉,否则累积的业障深重,遮蔽了心源,就是地藏菩萨也要为之叹息的。

    普愿法界大众,持斋茹素,勤诵大乘佛经,并发愿往生西方净土,才不辜负地藏菩萨的殷殷期望。

    三十锅油化彩云飞去

    吴奕德,明朝歙石桥人。万历甲申年二月,他借住在临塘寺读书,他在寺中,向普门大师请教佛法,遂持斋茹素,并发愿亲书金刚经三十卷传施。

    那一年的五月,他才书写了三卷,有一天到琴溪游泳,返家后就暴毙,由于心胸之处一片温暖,家人不敢盖棺,守候在棺木旁诵金刚经。

    过了八天,奕德忽然复活,捧著腰部,嘴里连连说跌得好痛。片刻后,奕德才缓缓地说出这几天的经过。

    那天,他到溪中游泳,忽然出现两位青衣人将他押走,渐渐地走向幽暗之处,与他同行的人,都被青衣人用铁捧抽打背部,青衣人告诉奕德说:「我们是冥卒,你因生前诵金刚经,所以不必抽打。」

    不久,他们走到海边,海面上一片昏黑,有许多奇形怪状的动物,又像人,又像畜生,在海中头出头没,数也数不完,景象幽森恐怖。

    他们一行继续前行,进入一座城中,城内两旁有很多栅栏,犯人都被关在栅栏内,伸出头向外看,奕德看到死去的弟妹也在栏中,弟弟向他讨钱,并乞求一卷金刚经,弟妹说:「家中已经为哥哥诵经及送银来了。」

    一会儿,果然送到,奕德遂分成两份,送给弟妹,两位青衣冥卒在旁催促赶快走。

    他们又进入一座小城,看到受刑的景象特别凄惨,行刑用的刀锯世上从未见过,举目所见,尽是淋漓的血肉,血流满地,真是惨不忍睹!凄惨哀号的叫声,令人闻之鼻酸,奕德看得心惊胆颤,遂赶快急步通过。

    最后,他们又来到一座小城,城上署额为「森罗殿」,左为四生司,右为四死司,进入殿中,奕德看到有一百八十多人向他索命,他搞不清楚是怎么一回事,阎王遂命令左右带他去清水潭,用潭水来洗胸部,奕德不仅看到体内的脏腑,也忆起了前世。

    原来,这些向他索命的,都是他前世为将时所误杀的人。

    回到殿中,奕德向阎王抗辩说:「两军交战,阵前误杀,岂能一一偿还?」

    阎王闻言,非常震怒,就呼叫左右,要用极刑来处罚奕德。这时,地面突然分裂,跃出一位火眼碧身的鬼卒,手里捧著一座大锅镬,里面盛有沸滚的油。

    正准备将奕德投入时,忽从殿外传来读诵金刚经的声音,一道金光照到森罗殿上,所有的鬼卒脸色大变,跪著禀告阎王说:「西方的圣人来到。」阎王立刻起身迎接。

    奕德看到两位巨人走入殿中,举起手中的金刚杵朝著铁镬一指,忽然间,所有沸滚的油都化作彩云腾空飞去,奕德此时已经吓得魂飞魂散,便发愿说:「如果能够再生,除了将以前发愿书写的金刚经一一完成,并要读诵三十卷,然后再书写一百八十卷,以资度脱这些宿世的仇家。」

    此时,阎王叫两位青衣鬼吏送奕德返阳,所走的路与去时不同,渐渐地可以看到一丝光明。他们走到一座峻岭,黄衣鬼吏将奕德推落崖下,醒来之后才知道腰部跌伤。

    从此以后,全家人都蔬食茹素,戒除荤腥,奕德并书写金刚经施送,平日自己更是诵持不辍。

    三十一不可毁谤三宝

    宋朝时,送州有位姜学生,二十三岁的那一年,忽然暴病而亡,被两位鬼使追入冥城。他被引见阎摩天子,天子责骂他说:「你因前世修福培德,注定享寿八十二岁,丁丑年赴试可以中举,官至公卿,但你不该杀牛食肉,有违天律,当削除你寿算福禄。你既是读书人,难道没有听说海州下了七天七夜的雷雨,由天降下一个石碑吗?碑上写著:『万法唯心造,为牛最苦辛,君看横死者,尽是食牛人』。从前有一位进士名叫庾信,杀牛食肉,仗恃文章聪明,毁谤三宝,死了以后,历经各种地狱之苦,现在变为乌龟,仍在受罪。」

    天子命令鬼吏将乌龟牵来,命姜学生观看,那只乌龟有九个头,头眼都在流血,看起来似乎极为痛苦的样子。

    天子说:「庾信生前造了许多的业,虽然受尽地狱种种刑罚,现在仍然变作乌龟,受苦无量。」

    姜学生听了天子所说,不由得悚然心惊,害怕自己也会被判入地狱受苦。这时,站在姜学生身旁的鬼吏,告诉姜学生说:「你赶快禀告天子,从今以后要改恶修善,请求还魂,否则若被判入地狱,恐怕无有出期。」

    姜学生问说:「依你之见,我该如何做才是?」

    鬼吏告诉他说:「阴府对于书写及受持妙法莲华经与金刚经的人,最为敬重,你如果发心,就可以获释。」

    姜学生听到鬼吏的指点,再仔细深思天子刚才所说,对于生前的所作所为,深自懊悔,极盼获得改过自善的机会,遂禀告天子说:「我年幼无知,不知罪福,所以犯此重罪,刚才听您所说,我非常懊悔,我生前虽然读过庾信的文章,但从来没有毁谤过佛法僧。希望能有悔过向上的机会,请天子悯念,学生家中的双亲已经垂老,又无兄弟侍养,既然我的阳寿未尽,请您放我返阳,以后我定当孝养父母,护持佛法,并发愿书写妙法莲华经及金刚经,终身茹素,精勤受持。」

    天子悯怜他的一片诚心,遂判还阳,并再三告诫说:「你回到阳间以后,务必孝养父母,恭敬三宝,诵持经典,戒杀茹素,广修善业。如果敢再犯,即使千佛出世,恐怕也无法忏悔你的罪业了。」

    姜学生既得还阳,亲朋好友及邻里街坊都来探望,姜学生叙说一切经过,所有听到的人,也都深感惭愧,惟恐造罪,将来难免要受到苦报,于是都改过自新,广修善业。

    楞严经佛言:「凡杀生者,多为人食,人若不食,亦无杀事,是故食肉,与杀同罪。」所遭恶报,当亦相等。故佛又云:「念念杀生食肉者,造地狱畜生身。」甚可畏也!

    三十二天火焚烧罪簿

    唐朝开元十五年,勒令将天下所有的村坊佛堂,小的拆除,功德移入邻近佛寺;大的则一律封闭。很多不信佛的人,都乘机拆毁佛寺,许多大佛堂及大佛像,被他们残酷地破坏殆尽。

    新息县令李虚,平日嗜酒,脾气倔强,行事乖戾反常。这一天,李虚喝得醉醺醺,豫州的行文刚好来到,限令三天之内拆毁呈报。李虚阅文大怒,下令县内禁止拆毁,违者处死,县内的佛堂遂得以保全。

    李虚平日好杀,刚愎自用,当时并非爱护或怜惜这些佛堂,只因一时的忿恨,才予以维护。他做了此事,一直不以为意。

    一年以后,李虚染患重病,终于不治而死,尸体隔了十多天才入殓,次日准备出殡,他的母亲、妻子及儿女围绕在棺木旁不停地哭泣。到了夜深时,忽然听到棺木内指爪轻击木板的声音。起初大家还以为是老鼠咬物,后来声音越来越大,李虚的妻子吓得赶紧逃走,唯有他的母亲不肯离去,叫人设法开棺。他们说:「现在是夏天,尸体恐怕早已腐坏了。」他的母亲不顾一切,催促他们立即开棺。

    棺木启开之后,发现李虚已经复活,全身上下有多处溃烂,李虚马上淋浴敷药,休养了一个多月,才痊愈。李虚死而复活,将入冥的经过告诉家人。

    起初,他被两位鬼卒拘至阎府,尚未见到阎王,只见到阶前的典吏。这位典吏生前原是新息县的一名职员,死去一年多。典吏一见到李虚便说:「长官为何来到此地?」李虚说:「我刚才被拘录来此。」

    典吏说:「长官平生嗜好杀戮,不知罪福,现在应当受报,怎么辫?」李虚听完非常忧惧,就向典吏求助。

    典吏说:「去年,勒令拆毁天下佛堂,惟独长官所辖的范围内,得以保全,功德很大。等一下阎王审问时,不必多说,只要将此功德回报即可。」李虚一一牢记在心。

    片刻之后,阎王升堂,命令左右将李虚带来,并查看他的善恶簿。有位冥吏拿著一本书册,在堂上侍立著,阎王身后尚有两位青衣童子随侍在侧。

    阎王命令冥吏翻开书册,唱读李虚的罪业。冥吏说:「李虚平时喜欢宰割羊脚,依律应当杖打一百,并割身上之肉一百斤,以偿罪报。」阎王说:「就割他身上的肉,以示惩罚。」

    李虚赶快回禀说:「去年,上级勒令拆毁佛堂、佛像,惟独我管辖的范围内得以保全,可否仗此功德免除罪报?」

    阎王闻言大惊,赶紧问左右说:「果真有此事?」

    冥吏说:「没有。」

    新息的典吏立即趋前禀告说:「有的,此事记载于天堂的福簿上,可以查得到。」阎王说:「赶快前去查看回报。」

    殿前南边的低墙有楼阁数间,冥吏登楼查看,一时之间,尚未找到。

    这时,有两位和尚来到殿前,阎王问说:「二位曾做什么功德?」一位回答说:「平日常诵金刚经。」一位说:「平日常读金刚经。」

    阎王闻言,马上起立合掌,很恭敬地说:「请两位法师登阶。」

    王座之后有两个高座,右边是金座,左边是银座,阎王请诵经的坐金座,读经的坐银座。两位和尚坐好之后,打开金刚经,开始诵经。

    阎王仍然站立著,双手合掌,态度恭敬聆听。诵读将毕时,忽然有五色彩云飘到银座前,两位和尚腾空飞去,顷刻间消失了踪影。阎王告诉阶下的人说:「两位和尚都已生天而去。」

    这时,冥吏检查完毕,回到殿上,禀告阎王说:「李虚的福簿上仅记载一条,去年勒令拆毁佛堂,新息县独得周全,藉此功德可以消除一生所造之罪业,并延寿三十年,仍生善道。」

    冥吏说完之后,罪簿轴中自动出火,焚烧成灰烬。阎王说:「放李虚返回阳间。」仍派两吏护送他出城。

    他们走出南门不久,看到前面有座高楼华屋,里面的男女杂坐在一起,乐饮笙歌。李虚一向爱好唱歌,遂驻足观赏,两位鬼吏敦促说:「赶快通过此地,不要观看,否则对你不利。」李虚不信,仍停在门口伫立观看。

    店里的人向李虚打招呼:「进来坐啊!」

    两位鬼吏说:「此地非善处,你如果不相信,那就进去吧!」

    李虚那里肯信?他大步迳自走入店中,里面的人都站起来欢迎,李虚很高兴地与他们一起作乐,他们斟酒来敬李虚,李虚端起酒杯一喝,发现原来是粪汁,臭秽难闻,准备撇下不喝,这时从床下钻出牛头卒,举起刀叉顶住李虚的胸部,不让他离去,逼著他连喝数杯,才让他离开。李虚走了出来,与两位鬼卒会合,两位鬼吏领著李虚,走到一条荒田小径中,看到远处有一盏灯,非常明亮,灯旁有个大坑,深不见底,两吏将李虚推入坑中,李虚于是苏醒过来。

    李虚素性冥顽,不知罪福,因为喝酒违令,无意中保全了佛堂,虽非他的本意,尚且获得天火焚烧罪簿,得以消除一生的罪业,免堕三恶道之苦。倘若出自至诚之心,护持佛法,其功德岂不是更不可思议?

    佛、法、僧三宝的威德庄严及光明,具有无量功德,是众生无上福田。布施供养,赞叹瞻礼,乃至恭敬合掌,均可获福无量。

    地藏经中,佛说:「未来世中,若善男子善女人,于佛法中,种少善根,毛发沙尘等许,所受福利,不可为喻。」地藏菩萨也说:「我闻阎浮众生,但能于诸佛教中,乃至善事,一毛一渧,一沙一尘,如是利益,悉皆自得。」护持佛法的功德,地藏经校量布施功德缘品中载之甚详,为了使众生见佛闻法睹僧,皈依三宝,获无量法益,我们应以大无畏的精神,护持佛法,昌隆圣教,俾使佛法久住世间,不断地流传下去,使得流转于生死苦海中的众生,受到佛法的教化,发菩提心,迈向解脱大道。

    三十三不可有嫉妒之心

    卢弁,他的伯父任职湖城县令。有一次,卢弁从东都来探望伯父,夜宿官邸中。梦见两位黄衣使吏领他到冥城,使吏引他入见判官,判官又派使吏带著卢弁去参观地狱。

    他们来到一栋石造的房子,并无梁柱,房中置放大石磨十多部,磨旁有数百位妇女排列著,石磨不断地自动旋转,每部石磨皆有牛头狱卒看守,狱卒将妇女一个一个地掷进石磨孔,随著磨的旋转,妇人的身体被磨得血肉模糊,甚为凄惨,哀号惨叫的声音,令人不忍卒闻。

    卢弁看到他的伯母也在行列之中等待受刑,卢弁问她说:「你造了什么罪业?何以受此罪报?」他的伯母说:「我因为生前嫉妒,死后才遭受此罪报。」接著向卢弁恳求说:「我知道你一向持诵金刚经,请你赶快为我诵经,或许可以减罪。」

    卢弁开始诵金刚经,这时,十多部的石磨一闻诵经声,突然停止不转,受刑人遂得稍获休息。

    守候在一旁的狱卒见状,趋前质问卢弁:「你是何人?为何来此诵经,大转法轮,度脱他们的苦难?」

    卢弁回答:「我看到我的伯母在行列中,我很想救她。」

    牛头卒说:「先让我去禀告判官。」判官听完狱卒所说,就派黄衣使吏护送卢弁和他的伯母返阳。

    当初与卢弁同行的,仅有小奴一人,看到卢弁死去已经半天,感到惊惶失措,卢弁正好醒了过来。

    卢弁到了湖城,看到伯父正在礼忏,虔诚地讽诵佛经,伯母迎面而来,紧紧地握住他的手,神情激动的说:「今日要是没有遇见你的话,恐怕我这血肉之躯已被磨成肉糜,能够得到重生,都是佛力护佑,你的功劳最大。」遂再三地向他致谢。

    卢弁的伯母蒙他诵经搭救,逃过了一场大劫难,不仅痛改前非,更因深感经力不可思议,全家从此虔奉佛法,持诵金刚经不辍。

    先辈有云:「见人有得意事,便当生欣喜心;见人有失意事,更当生怜悯心。」若有一念嫉妒,则见人有得,如己有失;见人有失,如己有得。嫉妒之心宛如一把利刃,譬如见到别人有什么胜过自己的,例如钱财多、地位高,或名誉、学问‥‥‥等等,内心便自然而然地生起了嫉妒,且如刀割自己的身体般的难受,嫉妒心之可怕,由此可知。

    三十四借经读诵,罪业可免

    陈昭,唐朝汉州孔目(官名)。有一天梦见一个人到他的床前说:「赵判官叫你去。」陈昭就跟著他进入冥府。

    到了冥府,赵判官说:「你知道过错吗?窦悬他杀牛,你拿了一个牛头,依功过表格来看,此事应记过一百,而你占五十。」

    赵判官又问他说:「你有什么功德?」

    陈昭回答说:「曾经向表兄借金刚经持诵。」

    赵判官命他合掌祈请,看到一本用黄色布巾包住的经,从天空下降,落在陈昭的面前,他捡起来一看,果然是向表兄借的那本金刚经。

    赵判官说:「这样可以免了。」于是就放他还阳。

    三十五功德最为第一

    赵文昌,隋朝开皇十一年,出任太府寺丞。有一天暴死,经过三天又苏醒过来,说出入冥的经过。

    他到了冥府,冥王问他:「你一生曾经做过什么福业?」

    文昌回答说:「我因家贫,没有做什么功德,只是专心持诵金刚经而已。」

    冥王闻言合掌,非常恭敬地说:「善哉!善哉!受持金刚经的功德甚大,不可思议。」

    冥王回顾冥吏,说:「你仔细的查一查,怎么可以错捉好人?」冥吏查阅了文簿,回禀冥王说:「确实是捉错了,文昌还有二十余年的寿命。」

    冥王复查属实后,告诉文昌说:「你随著冥吏去取一本金刚经来。」

    文昌跟随冥吏往西南方大约走了五六里,来到冥府存放经典的地方,数十间房屋都非常宏伟华丽,陈列著各种佛经,庄严万分。文昌闭目合掌,信手抽出一卷佛经,大小恰如以前读的一般,封套上写有「功德最为第一」,打开一看,原来就是金刚经。

    文昌回到殿上,冥王命令属下拿著刚才携回的金刚经,由一人在西边捧经,又派人备妥七宝铺设的床席,叫文昌坐在上面诵经,一字不遗,才令放还。

    冥王派属下带著文昌从南门出去,看到周武帝被关在门旁的房子里,颈上带著三重钳锁,他对文昌说:「我毁灭佛法的罪业极为深重,请你转告隋皇帝,请他为我作些功德,才能超离地狱。」

    出了南门,看到一个大的粪坑,坑中有一个人伸出头来,文昌询问他是谁?原来是秦将白起。(白起乃秦国大将,破赵时,坑埋没了赵国的降兵四十万,造下无边杀业,遂堕粪尿地狱。)

    文昌还阳后,入奏隋帝,隋帝乃下令替周武帝转读金刚经,设大供三天,并将此事录入隋史。

    三十六舌受犁耕未受伤

    高纸,唐朝人,是隋朝仆射(官名)高颖的孙子。龙朔二年时,有一天,高纸骑著马出长安顺义门,忽然遇到两个骑马的人向他说:「王在叫你。」高纸不肯去,但不知道他们是鬼使,于是鞭打马匹,要想逃走,却被那两个人拦住不放。

    高纸有个哥哥在化度寺出家为僧,高纸想进入寺内,鬼使挡住寺门不肯让他进去,高纸举手殴打鬼使一拳,鬼使大怒,将他拖落马下,他便昏绝不省人事。

    寺僧发现,将他抬入寺内,到了次日早上,他才苏醒过来,说出入冥的经过。

    起初跟著两位鬼使去见冥王,冥王说:「你的时候还未到,只因曾经毁谤佛法,故将你拘摄来此,让你活受其罪。」冥王命令左右拔高纸的舌头,用犁去耕,但是屡次都未受伤。冥王询问冥吏,高纸究竟曾修甚么福德?

    冥吏回答道:「他曾经念诵金刚经。」冥王称善,遂令放还。高纸从此一心持诵金刚经,终生不辍。

    三十七三卷经敌不过一篇奏疏

    宋朝时,有一位冯察院,每天持诵金刚经三卷。二十八岁的那一年,曾经为国事递上一篇奏疏。当天夜里四更,他被鬼吏追入冥府,阎摩天子深责他说:「你素来持诵金刚经,本可活至七十九岁,官至枢府,只因此篇奏疏,有损于黎民百姓,依律应当削除你的福禄,除去你的寿算。」

    冯某大为惊恐,后悔自己的作为,马上俯伏禀告说:「我的阳寿既然未尽,乞赐再生,誓当终身持经,力行阴骘。」

    天子诫谕他说:「念你诚心悔过,姑且放你返阳。你要记住!凡是握有权柄的人,可以用一本记事簿,把日间所作所为,一一予以记载。倘若有损于民,必不敢书写,也因而不敢去作,这是最好的延年之术。才举一善念,惠民恤物,则阴德与日俱增,必增禄寿,并荫及子孙。倘若稍存刻薄剥削之心,则阴德骤损,马上就会受到严谴。因果报应,昭然不爽。」

    冯某既得返阳,从此戒慎恐惧,力行方便,利国惠民,广积阴德,后来果然拜相。

    他活到九十八岁,有一天生病卧床,他的第九子,年仅十一岁,在前厅看到无数牛头马面,大为惊骇,就问他们何处而来?鬼吏说:「我们特来迎接阎摩天子。」

    儿子将所见禀告父亲,冯某笑著说:「生为上柱国,死作阎摩王,这是我应得的去处。」

    冯公生为宰相,死作阎摩王,固是正报,然亦非上果。冯察院每天持诵三卷金刚经,尚且敌不过他有损于民的一篇奏疏,因果真是可畏!

    三十八冥府见闻

    姚待,唐朝梓州郪县人,时常持诵金刚经。长安四年,他的母亲去世,遂发愿为亡母书写四部佛经:法华及维摩各一部、药师经十部、金刚经百卷。写完诸经,又写十四卷般若经。

    有一天午时左右,突然有一只鹿走进姚家的大门,在摆放经卷的书案前,伸出舌头舐书案,舐后伏在桌下。姚家饲养有五六只狗并没有吠叫,姚待蹲下去将鹿抱起来,鹿一点儿也不害怕。姚待为它念了三归依以后,鹿忽然跪下,久久不肯离去。

    到了先天年间,诸经写毕,勘订完妥即将放入经函。这时,有位屠儿名叫李回奴,不知何故,突然来到姚家,站在书案前,微笑地指著佛经,合掌而立,似乎是要请经的样子。

    李回奴的面貌凶恶,平日耽嗜饮酒,两眼红赤,双耳俱聋。姚待见状,知道此人与般若有缘,遂取了一卷金刚经施送给他,李回奴接获经卷之后,含笑而去。从此,姚待再也没见到他。

    开元四年,玄宗观有位道士名叫朱法印,研习老庄之学极有心得,前往眉州讲学,经过数年始还。姚待与乡中学究二十多人前去问候,一位王姓官员命人杀羊煮熟来招待大家,姚待忍不住嘴馋,随口吃了四五块。

    姚待返家后的第二天,忽然觉得头痛,全身的关节仿佛刀割一般,痛苦万分。到了黄昏,病情转剧。突然门外面传来呼叫他的声音,不知不觉地走了出去,原来是一位黄衣人,黄衣人告诉姚待说:「冥王叫你前去。」姚待虽不愿意,但也只好跟随黄衣人而去。

    黄衣使者引他入见冥王,冥王问他:「你生前曾作什么善业?」

    姚待回答说:「持诵金刚经。」

    冥王闻言面带微笑地说:「善哉!」这时,站立在旁的鬼吏说:「你为何在朱道士的房间吃肉?」姚待不敢隐瞒,据实回答说:「吃了四五块。」

    冥王回顾鬼吏,鬼吏高声说:「他吃了四两八铢。」

    姚待听到鬼吏向冥王轻声说:「姚待吃肉不是他的本意,可以放他回去,宰羊之事,俟王某追来之后再行结案。」

    这时,姚待看到身后有狱卒押著一个人,颈上架著枷锁,加了四道钉鍱,回头仔细一看,原来是屠儿李回奴。

    冥王问姚待说:「此人读诵金刚经,是否属实?」

    姚待说:「是的,李回奴向我请了一卷金刚经。」等姚待再回头要看李回奴时,只见地上有一副枷锁,屠儿已经不见了。

    冥王说:「李回奴已经往生善道,你也可以返回阳间了。」

    姚待走出大厅,看到厅门两边有数千人,有的身上带枷锁,也有被绳子将手反绑的。姚待看到亲家翁张楷亦在其中,虽然带著小枷锁,但未加钉鍱。张楷向姚待叩头求救道:「请你转告我的家中,叫他们为我写经,修诸功德。」张楷似乎想再说下去,但被在旁的使吏制止。

    姚待续向前行,看到一位村人,名叫张贤,张贤告诉他说:「赶快走!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姚待知道此人抱病连年,水浆不能入口,原来是魂魄系于冥司,才会得此重病,久治不愈。

    姚待走没多远,遇到鬼吏送他返阳。姚待醒后,才知道自己已经死去一天。他到亲家张楷的家中,得知张楷已经去世,遂说出冥府所见,并将张楷交代的话转达。

    他又来到张贤的家中,看到张贤仍然卧病在床,姚待又将冥府所见告诉张贤的儿子,他们立刻写经,不到五天,张贤的病就痊愈了。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