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金刚经持验录最新章节!

; 寺中所有的徒众对这首偈颂无不惊讶万分,互相赞叹的说:‘真奇怪!人不可貌相啊,还没有多久,竟使他成为肉身菩萨了。’

    五祖这时从禅房里出来,得知此事后,见徒众惊怪,惟恐惠能受人暗算,遂拿鞋擦掉墙壁上的偈颂,故意宣称:‘此偈也还没有见性。’大众都信以为然。

    五祖独自来到碓坊,看到惠能腰上系着一块石头在舂米,就说:‘求道的人,为法而不顾惜身命,是应当如此的。’

    接着问道:‘米熟了妈?’

    惠能回答说:‘早就熟了,只是还没有筛呢?’

    五祖就用锡杖敲击石碓三下,然后离去。

    惠能明白五祖的心意,深夜三更时分,来到五祖的禅房,五祖用裟袈遮围,不让别人知道,为惠能讲说《金刚经》,讲到了‘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时,大师豁然大悟,知道一切万法不离自性。

    惠能禀告五祖说:‘我真料想不到,自性本来是清净的,原是不生不灭的,本来是具足无缺毫无动摇的,自性竟能生出万法。’

    (原文:惠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遂启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五祖知道惠能已经开悟,见到自性,就说:‘若不认识本心,学法是没有益处的。若能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就是大丈夫、天人师、佛。’

    五祖传受以心印心的顿教法门,并将衣钵传给他,说:‘你现在就是第六代祖师,要善自护念,广度一切有情众生,将佛法流布于未来,不要使它断绝。’

    五祖传法已毕,又说偈:

    ‘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

    无情亦无种,无性亦无生。’

    五祖对他说:‘从前初祖达摩大师刚来中国时,传法师承不为世人所相信,所以才将衣钵作为信物,代代相继嗣承。正法则是以心传心,皆令学道之人自悟自解。自古以来,诸佛所传的就是自性本体,历来祖师相传的都是自性本心。衣钵是争夺的祸端,只传到你为止,不可再传。倘若再传下去,则你的生命就好像悬丝那样的危险!你必须赶快离开此地,因我怕有人要害你。今后佛法将由你发扬光大,你离开以后,要往南走,但不宜急着弘扬佛法,因为法是要从难中兴起的。’

    六祖大师拜辞了五祖,一路向南行,两个多月后,到了大庾岭。后面有好几百人在追赶,想要夺取衣钵。其中有一位僧人,俗姓陈名叫惠明,曾任四品将军,性情粗暴,他走在众人之前,赶先追上了惠能。

    六祖见状,就将衣钵放在石头上,说:‘这衣钵是历代祖师传承的信物,怎可用暴力来争夺?’于是隐藏在草丛中。

    惠明赶到,看到石头上的衣钵,想伸手去取,但却拿不动,于是大声喊叫:‘行者!行者!我是为求法而来,不是为衣钵而来。’

    六祖从草丛中走了出来,趺坐在石头上,惠明向他作礼后说:‘希望行者为我说法。’

    六祖说:‘既然为求法而来,就该屏除一切攀缘心,勿生一念,我才为你说法。’

    惠明遵照六祖的嘱咐,默然良久。

    六祖说:‘不思量善,不思量恶,正在此时,那个是明上座的本来面目?’惠明至此言下大悟。

    (第一公案原文:‘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

    惠明又问:‘从上代祖师传下来的密语密意之外,还有其他比这更妙的吗?’

    六祖说:‘跟你讲的就不是秘密了,若能返观内照,妙法还是在你身边。’

    惠明说:‘我在黄梅这么多年,实在还没有省悟自己的本来面目,承蒙行者的指示,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现在您就是我的师父了。’

    六祖说:‘你既这样谦下,我们都是同师黄梅五祖,你要善自护持,勿令退失。’

    六祖后来到了曹溪,又被恶人追逐,只好在四会的猎人队中避难,前后经过十五年的岁月。

    仪凤元年丙子正月八日,六祖来到广州法性寺,正逢印宗法师讲《涅槃经》。讲经时,有风吹动旛旗,一僧说这是‘风动’;另外一僧说这是‘旛动’,彼此争论不已。六祖走向前去,告诉他们说:‘不是风动,不是旛动,是仁者你的心动啊!’

    大众听了都感到惊异。印宗法师就请六祖到上座,征诘宗门奥义,见师言简理当,不由文字,印宗法师说:‘行者一定不是个平常人,我久闻黄梅的衣钵南传,不知道是不是您?’

    六祖谦称:‘不敢当。’

    印宗法师立即向六祖叩头顶礼,请他将五祖所传的衣钵出示给大众看。

    正月十五日,印宗法师在光孝寺集合四众弟子,为六祖大师举行剃度仪礼,且自愿拜他为师。

    二月八日释迦牟尼佛出家曰,集聚高僧大德为六祖授具足戒。西京智光律师为授戒师,苏州慧静律师为羯磨师,荆州通应律师为教授师,中印度耆多罗律师为说戒师,西印度密多三藏法师为证戒师。

    六祖受戒的戒坛有一段因缘:刘宋时代有一位求那跋陀罗三藏法师,创建了这座戒坛,坛上竖一石碑,且曾预言:‘后世当有一位肉身菩萨于此受具足戒。’

    梁武帝天监元年(公元五○二年),印度智药三藏法师航海而来,看到这法坛与石碑,将从印度带来的菩提树栽植在坛边,并立碑预志说:‘一百七十年后,当有肉身菩萨在这菩提树下,开演上乘佛法,广度无量众生,真是传佛心印之法主也。’

    次年春天,六祖辞众欲归曹溪宝林寺,印宗法师与僧俗一千多人,送到曹溪,当时荆州通应律师与学者数百人,依师而住。

    六祖到曹溪宝林寺后,看到殿宇讲堂狭窄,不能容纳那么多人,想予以扩建,就去拜访当地地主陈亚仙说:‘老僧想向施主化一坐具之地,不知道可不可以?’

    亚仙说:‘和尚的坐具有多大?’六祖拿出坐具给他看,亚仙欣然答应。

    这时,六祖把坐具一展,尽覆曹溪四境,并有四大天王现身,坐镇四方。如今的天王岭,就是因此得名。

    亚仙目睹这奇妙的境界,就告诉六祖说:‘和尚您的法力广大,但是我高祖的坟墓都坐落于此,将来建塔时,希望予以保留,其余土地愿意全部捐献,永远做宝坊。此地乃是生龙白象来脉,建造时只可平天,不可平地。’后来的建筑都是依照陈亚仙的话去做。

    六祖大师随即在菩提树下,开东山法门。六祖大师在城中大梵寺,向韶州韦刺史与官僚、徒众说法:‘我在黄梅得法后,受尽种种艰难苦楚,生命像悬丝般的危险。现在能与韦璩刺史和各官僚、僧人、比丘、比丘尼、老道、居士聚会一堂,这都是我们多生多劫的缘分,也是过去生中供养诸佛,同种善根,才能听闻如上所说顿教的法门,和我得法的因缘。’

    以上是笔者依据《坛经》‘行由品第一’以及六祖入室弟子法海禅师所撰写的《六祖法宝坛经略序》,略述六祖的生平及其得法因缘。六祖原是一个不识字的沙门,因闻《金刚经》而悟道。他所说的法,由门人法海禅师、神会禅师等予以整理,成为《六祖法宝坛经》,这是禅宗无上宝典。坛经所发挥的道理,自如来性海中流出,一言一语,不离自性。释德异说:‘《坛经》者,言简义丰,理明事备,具足诸佛无量法门。一一法门,具足无量妙义;一一妙义,发挥诸佛无量妙理。’《坛经》是实相般若,可以开学人的大智慧,启发菩提心,与《金刚经》脉络相连,二书如能同时读诵受持,更易融会贯通。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