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中华帝国史最新章节!

    中国哲学,如同希腊哲学和印度哲学,代表着人类思想史的一种原初面貌。

    在中国,哲学思考很可能产生于非常古老的四季交替的自然概念。对于这种季节规律的观察,想必铸就了远古时期中国人的思想。它将事物分成两个一般类别,即阴与阳,分别代表黑暗与光明,潮湿与温热,由此类推,还有天与地,收缩与膨胀,女性与男性。这两种法则的相互对立和交替,以及它们的相互依存,或者说二者的相互转变,解释了宇宙中万物与一切生命的演变进程。在这两种对立法则之上,还叠加着第三种原理————道,它可以描述为前两者不可分离、相互依赖并无穷演进的法则。

    这些自然主义观念,在原始思维的最早分类中是与生俱来的,接下来,是从占卜之学中引出的更为复杂的概念。早期的中国社会中,占卜者扮演着重要角色,为了方便自己的表演,他们虚构了一个抽象世界,它高于并支配着可知世界。这与柏拉图的“理念论”有些相似。不过,中国的占卜涉及了几何抽象,还用到了对不同组合的认知,从而形成了一整套以“三爻”、“六爻”形式排列的虚线和实线系统,并象征着阴与阳的各种组合,也就是宇宙的多种面貌及未来的各种可能性。在此基础上,又增加了纯粹中国式的、关于数目的定性价值之理念。我们能够意识到,这种特殊的观念,为远东哲学之后的演变充当了一个出发点。

    孔子画像(唐代吴道子作)

    正是在这种知识背景之下,孔子————在汉语中被称为“孔夫子”或“孔先生”————诞生了(通常认为其生于公元前551年)。他是鲁国(在今天的山东省)一个破落贵族家庭的孩子,有一段时间曾离开家乡,走访多个邻国之宫廷,随后回国创办了一个智慧学派。因其教义的道德特质,人们将孔子与苏格拉底(Socrates)相提并论。两人还有另外一个共同点,即生前都没有留下任何书面作品。我们不得不从柏拉图(Plato)和色诺芬(Xenophon)留下的肖像中(有时会有出入),重建苏格拉底的可能形象。但就孔子而言,这一工作甚至可能更为麻烦。我们所熟知的其格言,及与别人的对话,是经由一个他去世五百年之后的修订本传递给我们的。不过,这个文本中,浮现出了一位有迷人个性的人物轮廓,欣欣然地展示了其敏感性,以及发自内心的机敏应答。这永远不可能是常规的歌功颂德者所能编造出来的。

    孔子的思想历程,就我们所能追随的内容来看,似乎绝不追求革新。模仿保守派笔吏的样式(他与这一派联系紧密),孔子的教义表现为对古代传统的一种评注。人们在他身上会再度发现对“天”的敬重,也就是对宇宙秩序的推崇。阴与阳的古典理念,以及更高一层的“道”之理念,在孔子这里,通常意味着正道(也就是古之道),而他的道教对手们,在自己的作品中,则是在不同的意思上使用它。

    如同他这一学派的所有圣贤一样,孔子鼓吹孝道,以及对亡灵的虔敬。也就是说,崇拜祖先。尽管有这些传统主义理念,一些逸事告诉我们,他并不认为自己应当绝对为礼仪规则所制约;他特别赞赏的,似乎是动机的纯洁与心灵的真实。本质上说,他的教义似乎是一种行为学说,他传授的是一种积极的道德。“看来,正是作为良知的指导者,令他赢得了声望。”

    儒家学说可以用“仁”的概念来概括,这一概念既意味着对他人的仁爱之感,也表明对自身人格尊严的感知。简而言之,这是对自身及他人的一种尊重,只要对方拥有这一理念所包含的所有附属美德:宽宏大量,诚实守信及仁慈宽容。在外部关系中,仁表现在持续的自我控制之中,这是对礼仪的尊重及一种正式的礼貌,而这种礼貌,正如前文说过的,不过是一种内在优雅的外在表示。在这里,人们可以发现一种谦恭,它在骑士理想的支配下,在欧洲贵族阶层中催生出了封建时代的礼节。

    如同苏格拉底的教义,儒家学说首先倾向于教人了解自己,以便于促成自我完善。正如苏格拉底宣布放弃爱奥尼亚哲学家们对宇宙起源的研究一样,孔子————无论如何也不是不可知论者————拒绝探究命运的奥秘,不愿“语怪力乱神”。“知之,”他说,“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又说:“未知生,焉知死?”他的教义,不承认个人道德与公民及社会道德之间的差异。其目的就在于行仁政,正如在所有中国哲学体系中一样,仁政要靠君主美德与上天秩序的和谐来确保。“正是统治者的道德力量,他从天命中唤起的超自然影响力,导致其臣民是行善还是作恶。”因为人们强调这些格言,孔子后来被尊崇为圣人典范,以及儒家学派的至高权威。

    如果不得不将儒家思想的精神浓缩为一个简单准则,那我们会说,它是一种与宇宙秩序相联系,或者说相合作的民事秩序。

    墨子

    孔子的继承者墨子,展示出了最大的独创性。(他生活在公元前5世纪后期和前4世纪早期。)通过一次大胆的飞跃,这位著名的思想家走进了一神论,这让人难以理解。他援引了“上帝”,一位人格化的神,来取代其前辈们非人格化的“天”。上帝无所不能,无所不知,而且本质上是品性端正的:“善行的主要理由,应当是对天上之主的畏惧。他能看到森林、山谷中所经过的一切,还能看到人眼所不能看穿的所有隐蔽之处。他是我们应当努力取悦之人,他喜好善行并憎恶恶行,热爱公正且痛恨不公。天下的一切权力都从属于他,并必须根据他的意见来执行。他希望国君善待其子民,所有人互敬互爱,因为他,上帝,爱所有人。”

    从这种一神论中,墨子提取了一种非常高级别的道德。孔子的利他主义,在他这里变成了兼爱,甚至于发展到了自我牺牲的程度:“杀一人以存天下,非杀一人以利天下也,杀己以存天下,是杀己以利天下。”墨子以同样方式强烈谴责封建战争。以下格言概括了他的思想:“夫知者,必尊天事鬼,爱人节用,合焉为知矣。”

    道家学派则有着迥然不同的性质。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史前占卜者对于阴、阳及道理念的探究,这些我们均已经讨论过。它们还与古代神汉巫婆自我暗示的行为有关联,他们狂热的舞蹈导致了恍惚状态,能够捕捉神的注意力,并保持后者的在场。然而,从这些粗鲁的实践(依然充满了原始巫术)到“道教之父”们的崇高思想,必定是一条漫长之路。而且,正统观念更倾向于无视其可疑的祖先。根据传统,作为哲学的道教,由一位名叫老子的圣人所创立,我们对他没有任何确定的了解,但依照传说,他很可能活到了公元前5世纪。对于道教第二位圣人列子,我们也不会知道更多。相反地,第三位圣人庄子,已经清楚地显示,他生活在公元前4世纪下半期,大约死于公元前320年。

    老子

    道教一直保留着从古代巫术实践中继承的一些古怪的控制呼吸练习,更精确地说,是一套真正的“呼吸体操”,为的是将初学者送入一种狂喜和飘浮状态。这些方法并非古代中国所独有,因为人们可以在印度瑜伽修行者中间发现。这些自我暗示法,因一种神秘实践而显得高贵,正如印度瑜伽一样,其目的也是“让灵魂清空所有一切,只留下纯粹的本质。”道教圣徒因此达到了一种永久的入迷状态,“一种神奇的优雅,也是真正的自然情形。”

    道教书籍向我们揭示了这种神秘方法的不同阶段。“自...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