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元明杂剧最新章节!

    一、冲场

    首先出场的脚色,以冲末为最普遍,术语叫做“冲场”。冲末多半不是剧中主要人物,他上场之后,其他脚色陆续登场,展开剧情。也有些剧不由冲末冲场,而由其他脚色如正末、正旦、搽旦、净、丑先上场,不过,这种情况比较少些。

    二、上场诗

    脚色出场之后,一般先念四句上场诗(或叫做定场诗)。诗的内容,按照出场人物的身份、行业、年龄及剧情而有所不同。但每一类型,几乎都各有几句照例的、公式化的句子(有些剧里字句完全相同,有些则略为变化一下)。例如:

    大官僚出场念:“龙楼凤阁九重城,新筑沙堤宰相行。我贵我荣君莫羡,十年前是一书生。”

    老旦出场念:“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不须长富贵,安乐是神仙。”较穷苦一点的老旦,则念:“教你当家不当家,及至当家乱如麻;早晨起来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一般年老的中小地主一类人物出场念:“月过十五光阴少,人到中年万事休;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作远忧(或作:莫为儿孙作马牛)。”大地主出场,则念:“段段田苗接远村,太公庄上戏儿孙;虽然只得锄刨力,答贺天公雨露恩。”

    恶霸或花花公子出场念:“花花太岁为第一,浪子丧门世无对;闻着名儿脑也疼,只我是有权有势× ××。”————活画出一副恶霸仗势欺人的形象。

    买卖人出场念:“买卖归来汗未消,上床犹自想来朝;为甚当家头先白?日夜思量计万条。”

    书生出场念:“黄卷青灯一腐儒,九经三史腹中居。试看金榜标名姓,养子如何不读书?”等等。

    上场诗念毕,就自述姓名、籍贯、身份,或交代剧情有关的人物和情节;如和他同时上场的有几个人物,也由他一个一个地代为介绍出来。全剧就从这里开端,各脚色陆续登场。

    与上场诗相对的是下场诗。在一折将结束时,剧中人物有时念四句诗,然后下场。这种诗称为“下场诗”,多与剧情内容相结合。这里不另举例了。

    三、唱

    唱,是元、明杂剧的主要构成部分,以代言体的方式,由主唱脚色的口里唱出来(凡标明曲调如〔点绛唇〕、〔混江龙〕等,均为唱的部分),可以抒情、叙事、议论、描写、对答;结合“科”、“白”,便构成杂剧的整体。

    元杂剧一般规律,全剧里主唱的仅限于一种脚色,即由正末或正旦唱(楔子里或由冲末唱);由正末主唱的名为“末本”戏,由正旦主唱的名为“旦本”戏。这一种脚色(正末或正旦),在全剧四折里,所扮演的剧中人物并不限定是一人,比如说:第一折正末扮甲,二折正末扮的就不一定是甲,也可扮乙,三、四折也可以是丙或丁。例如《单刀会》是末本,正末在一折里扮乔公,二折扮司马徽,三、四折扮关羽。不过,这种一个脚色扮几个人物的情形不太多,一种脚色扮演一个固定人物的较普遍。不管扮的是甲、乙或丙、丁,如果是末本,那么,他们就都是正末;如为旦本,则她们都是正旦。

    上面讲的是一般情况,也还偶有些例外,不能不在这里附带谈谈。例如:一、全剧各折并不由正末或正旦主唱到底,而是由末、旦分担主唱脚色。像《西厢记》第五本:楔子,正末唱;一折,旦唱;二折,正末唱;三折,红娘(旦)唱;四折,正末、旦、红娘接唱。又如旦本《东墙记》第三折:生(冲末扮)唱、梅香唱、正旦唱、生唱。二、不仅主唱脚色(末或旦)唱,其他脚色(净、丑、搽旦等)也唱一两支曲子。不过,所唱的一两支曲子多属小曲或曲尾,不算作整个套曲的组成部分,所用的韵也多与全套的韵不同。如旦本《临江驿》第二折,净扮试官唱〔醉太平〕小曲;同剧第四折,搽旦也唱〔醉太平〕。又如末本《薛仁贵》第三折,丑扮禾旦唱〔双调·豆叶黄〕。又如旦本《望江亭》第三折末尾〔马鞍儿〕一曲,由李稍、张千和净扮杨衙内各唱一句,合唱四句。

    怎样解释上述例外现象呢?现在还没有一致的看法。据现存一百多种元杂剧看来,例外现象究属少数。但它的存在,却不能不引起研究者的注意。这些例外现象的产生,初步推测,约有以下几种可能。一、经过明人的改动:他们依据当时的南戏、传奇的唱法,改动了元杂剧原来的某些面貌,这种可能性是很大的。像前面所举的旦、末接唱,和不限于末或旦主唱,而由数人(各种脚色)接唱、合唱的例子,就是南戏、传奇习用的方式,而明杂剧里也偶有采用的。我们看旦本《张生煮海》剧,《元曲选》本第三折忽然变成由正末扮演的长老主唱,破坏了全剧由一种脚色主唱的规律。但同样是明刻选本《柳枝集》本同剧第三折,则仍由正旦扮仙姑主唱,保持了一般规律。从这个...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