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人类向何处去最新章节!

    欧洲动荡

    1.欧战及其后果

    现在,我要从末人的角度来观察你们的时代。

    在人类的灵魂被唤醒,开始认识世界和自己很早以前,他有时会从睡梦中惊醒,睁开困惑的眼睛,然后又继续睡下。人类早先经历的这些时刻就包括初人从野蛮到文明的整个奋斗过程。在那一时刻,当人类跨入鼎盛的时候,你们顽强地站了起来。早期的文化在你们这一代几乎看不到进步,而你们时代的人类精神已经出现了衰退的迹象。

    你们“西方”文化的第一个(有人或许会说,是最伟大的)成就是两种理想的构建,它们是精神健康的基础。苏格拉底以追求真理为快乐,而非以实用为目的,他崇尚公正的思想、诚实的心态和雄辩的口才;耶稣乐于关爱周围的人,体味他认为充斥在世界中的、代表对世人和上帝无私的爱的神性。苏格拉底致力探求客观冷静的智慧;耶稣致力追求对上帝激昂无私的崇拜。苏格拉底极力主张知识的诚笃;而耶稣则极力追求意志力的坚韧。当然,尽管强调的内容不同,但他们的思想都深入人心。

    不幸的是,他们崇尚的理想要求人的思维意识必须理性和有活力,而初人的神经系统并不具备这两个要素。几个世纪以来,苏格拉底和耶稣这两位巨擘召唤着智慧超群的人类去实现那些理想,但均告失败。这些挫折导致在人类中产生一种悲观的懈怠情绪,这又延迟了理想的实现。

    当然还有其他延迟理想实现的原因。孕育并培养了苏格拉底和耶稣的两个民族是最先对“天意”产生敬意的民族。人类首先在希腊的悲剧艺术中、希伯来人对神法的崇拜中,以及印度的弃世传统中,朦胧地体验到了那种陌生但神奇的美感,这种美感使人类在整个奋斗生涯中反复受到鼓舞,但也觉得困惑。对神性的崇拜与对生命————抗击着死亡的生命————的坚韧追求之间是存在冲突的,而这种冲突是无解的。尽管只有极少数人清醒地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但初人心灵的进化在不知不觉中一次次地被这个无法逾越的困境所限制。

    人类被原始的经验所驱使、诱惑的同时,对物质能量的支配力也越来越强,这使得他们的现实社会结构在不断地迅速变化,最终原始的天性再也无法驾驭复杂的环境。适应了在野外狩猎和搏斗的动物们突然被召唤在一起,摇身一变成了城市居民,分布于世界各地。这时,他们发现自己不够发达的大脑无法掌控危险的力量。人类挣扎过,但很快会知道,人类在巨大的压力下崩溃了。

    欧战当时被称作“结束一切战争的战争”。为了控制自己的本性,初人发动了无数场悲剧性的战争,人类的无能展露无遗。欧战是其中的第一场,也是破坏力最小的一场。起初,有的人是高尚的,有的人则是虚伪的,不同的人性和动机引起了对立双方的冲突。尽管双方都做好了应对的准备,但谁都无意引发冲突。受拉丁文化影响的法国和受北欧文化影响的德国在气质上的真正差异,以及德国和英格兰之间表面上的较量,加上德国政府和军方的一些愚蠢、无理的举动,使得整个世界分化为两个阵营。然而在这两者之间,我们看不到任何原则上的分歧。在冲突中,双方都坚信只有自己代表着文明。但实际上,双方都经常付诸纯粹野蛮的行动。双方不仅展现了英雄气概,还表现出了初人难得的宽宏大量。有一些在末人看来平常的行为,在那个年代却只有高瞻远瞩、能够掌控自我的人才能做出。

    痛苦的时光一点点过去,交战各国人民心中萌生了一种真诚强烈的愿望————要建立一个和平的、团结的世界。至少在一段时期内,一种更崇高的思想从狭隘的种族斗争中诞生了。但当时这种热情缺乏明确的指导,甚至缺乏信仰的勇气。欧战后的和平是古代史中最有意义的时刻,因为它折射出了充满希望的智慧和不可救药的愚昧。两者分别代表了一个物种的忠诚和物种内部狭隘斗争的冲动。至少从表面上来看,这个物种就是人类。

    2.英法战争

    欧战结束后不到一百年,一个短暂而悲惨的事件就发生了。我们或许可以说,它决定了初人的命运。在这个世纪里,和平和理智的意志已经开始成为强大的历史力量。除了一些当时被记录下来的最不幸事件以外,在人类最危险的时代,或许是主张和平的一方主宰着欧洲,然后通过欧洲主宰着世界。在这个关键的时刻,如果初人运气稍微好一些,或者出现一种更智慧、更有自控能力的人类团体,或许初人就不会随即陷入一个漫长、黑暗的时期。如果胜利发生于人类总体心智水平步入衰退之前,那么“全球国家”的成就就不会被认为是末日,而被认为是真正文明的第一步。但是事与愿违。

    欧战之后,从前比其他国家更加好战的战败国,现在却最爱好和平,成了启蒙运动的坚强阵地。实际上,到处都发生着深刻的心理变革,但主要还是在德国。而胜利者,尽管渴望显得宽厚仁慈,建立一个崭新的世界,但受自身胆怯心理和统治者失败外交策略的影响,陷入自己一直以来在讨伐的邪恶之中。他们一次次铤而走险,破坏睦邻友好,很快就又陷入武装冲突。其中有两次冲突是要特别关注的。

    第一次冲突发生在法国与意大利之间,对欧洲来说破坏性较小。这是一场荒唐的短暂战争。自从古罗马衰亡以来,意大利人在艺术和文学领域里的成就已经超越了军事领域。但是在基督教创立以来的第19个世纪,意大利通过英雄般的运动解放了,反而让意大利人对国家声誉特别重视。在欧洲人眼中,国家实力是用军事荣耀去衡量的,所以意大利人在推翻了本就不稳的外族统治后,急于在战场上摆脱平庸无能的帽子。然而欧战之后,意大利经历了一段社会动荡和停滞时期。随后,一个浮夸却真诚的民族主义政党掌控了这个国家,并给意大利人带来一种新的自尊感。这种自尊感建立在公共服务改革与军国主义政策之上。火车开始准点运行,街道干净起来,道德规范得到提升。意大利的航空业创下多项纪录。年轻人穿上军装,真枪实弹参加军事训练。他们相信自己就是国家的救世主,他们被激励到战场去流血,最终被利用去执行“政府”的意志。整个运动主要由一个人策划,他富有行动策划方面的才能,加上花言巧语和粗暴的思维,他如愿以偿地成了一个独裁者。他几乎奇迹般地将意大利训练成了一个高效的民族。同时,在强大的情感感召下,他不可思议地、浅薄地大肆鼓吹意大利人的自我意义和“扩张”意志。由于意大利人认为没有必要控制人口,所以“扩张”便成为实在的需要。

    这样,意大利由于觊觎法国在非洲的领土,嫉妒法国人对拉丁民族的领导权,而且对法国庇护意大利国内“叛徒”的行为非常愤怒,于是与这个骄傲的前盟友逐渐反目。一场臆想的边境“侮辱意大利国旗”事件,至少导致一小股意大利国民自卫队士兵擅自向法国领土发动袭击。尽管袭击者最终被捕,但法国人也付出了血的代价。在意大利人看来,虽然最终的道歉和赔偿将是冷静克制的,但会隐隐伤害他们的尊严。意大利爱国者们习惯了采取短视的暴怒行为。“独裁者”不但没有勇气道歉,反而被迫去要求释放被捕的国民自卫队士兵,并最终向对方宣战。经过一场激烈的遭遇战,不屈不挠的法国军队开进意大利北部。意大利人的抵抗起初是英勇的,但最终却乱作一团。在惊慌失措中,意大利人从军事荣耀的梦幻中清醒过来。平民百姓开始反对“独裁者”,而当初迫使他宣战的正是他们自己。独裁者浮夸而英勇地试图镇压罗马暴民,但失败了,并惨遭杀害。新政府迅速签订和约,并将从前以“保护”为借口吞并的一片相邻领土还给了法国。

    从此,意大利人不再关心如何在军事荣耀上超越加里波第,而是更渴望赶上但丁、乔托和伽利略所取得的辉煌荣耀。

    法国现在已经彻底主宰了欧洲大陆。但是,输不起的法国人表现得既傲慢又焦虑。很快和平又遭到了破坏。

    欧战的最后一批老兵刚刚嘱托完后辈要铭记历史,法国与英格兰之间的长期对抗就达到了极点。起因是两国政府针对一名非洲裔法国士兵性侵英国妇女案发生的纠纷。在这次争端中,英国政府确实搞错了,国内的性压抑氛围或许对其构成了误导。从来没有什么骚扰事件,引起传言的事实是,一个生活在法国南部的无聊而又神经质的英国女子渴望得到一个粗野汉子的拥抱,便引诱一名塞内加尔下士到她的住所。后来当他表现出厌倦的时候,她就报复他,声称他在市镇的树林里猥亵了她。这个传闻太容易让英国人津津乐道、信以为真了。同时,英国新闻界的大亨们不想错过这个机会,借机炒作性行为、种族意识和自义说等话题。随后,当时在英国的法国公民就经常受到苛待,甚至偶尔会被暴力袭击。一时间,法国内部心怀疑惧,崇尚武力的一派抓住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实际上,这场战争主要是空战。法国当时已经成功劝说(失去理智的)国际联盟限制英国空军战机的数量。由于伦敦位于法国滨海基地攻击范围之内,限制英国军机数量显然削弱了英国打击巴黎的战斗力。这种事态当然不会持续很久。英国越来越坚决地鼓动废除这一限制。另一方面,在欧洲,要求进行彻底的空军裁军的热情越来越高涨。法国理智的一方势力逐渐强大,这就使法国政府毫无悬念地接受了这一要求。因此在这两种情形下,法国的好战分子们急切地希望尽早开战。

    顷刻之间,为裁军做出的努力全部付诸东流。曾使两国无法互相理解的思维方式上的微妙差异,突然间被这起挑衅事件扩大为无解的纷争。英国人又开始认为法国人全都容易冲动,而对法国人来讲,英国人与过去一样是最无礼的伪君子。两国中头脑清醒的人都强调双方要尊重基本的人性,但无人理睬。感到不安的德国人想从中调解,也无功而返。国际联盟尽管当时有很大的声望和权威,威胁要将两国除名或惩罚两国,但也无济于事。在巴黎有传言说,英国违背了自己做出的国际承诺,在大张旗鼓地建造大型飞机,准备袭击从加来到马赛的整个法国。实际上,这一传言也不完全是诽谤,因为战斗开始时,人们就发现英国空军的打击范围比预计中大得多。然而,战争的全面爆发依然使英国大惊失色————就在刊登法国宣战新闻的伦敦报纸热卖的时候,敌机已经出现在该市上空。几个小时之后,伦敦三分之一的地区就成了废墟,一半的人口在大街上中毒。一枚炸弹落在大英博物馆旁边,使整个布鲁姆伯利区变成了一个大坑,满是木乃伊、雕像和手稿的碎片,还有商品、售货员、科研人员的尸体。就这样,片刻之间,大批英国最具价值的文物和最具思考能力的群体被摧毁了。

    不久发生了一场小规模但极具影响力的冲突,这个冲突很可能影响了之后几百年的历史进程。在伦敦遭受轰炸的过程中,英国内阁在唐宁街首相官邸的地下室举行了一次特别会议。当时的执政党主张进步主义、和平主义和世界主义,本无意与法国产生争执。在这次内阁会议上,一名怀有理想主义思想的成员大力主张英国要摆出大度的英雄气概。为了让自己的声音超过英国隆隆的枪炮声和法国炸弹猛烈的咆哮声,他用力提高嗓音,提议通过广播发出如下消息:“全体英国人和法国人,落在我们头上的灾难完全是由你们一手造成的。在这极其痛苦的时刻,所有的仇恨和愤怒都已离我们远去。我们的双眼已经睁开。我们再也不会认为我们仅仅是英国人,你们也不要再认为你们仅仅是法国人;在所有其他物种面前,我们都是文明的人类。请不要误认为我们是战败者,之所以发出这则信息,是为了获得你们的宽恕。我们的武器尚未动用,我们的资源仍然丰富。然而正是由于我们今天才真正理解了战争带来的灾难,所以我们决定放弃战争。不会有英国的飞机、战舰和士兵再被投入战争。你们好自为之吧!即使一个伟大的民族被消灭,也比整个人类陷入动荡强得多。我坚信你们也会放弃战争。战争已把我们的眼睛擦亮,你们的双眼将为我们的手足情谊而闪亮。法国精神不同于英国精神。它们极其不同,但这只不过是眼睛和双手的区别而已。没有你们,我们仍会是野蛮人。而没有我们,耀眼的法国精神也得不到充分的表达。法国精神在我们的文化和言语中获得了重生,而英国精神就是来自你们,来自你们最独特的卓越才华。”

    在人类以前的历史中,这样的信息是不会被任何政府认真考虑的。如果这个建议是在前一场战争中被提出来,那么提出这个建议的人会被耻笑、咒骂,或许还会被谋杀。好在后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信息往来与文化交流的扩大,再加上长期活跃的世界主义运动,欧洲人的思想意识已经彻底改变了。即便如此,当进行简短的讨论后,英国政府下令将这特别的信息发送出去时,阁员们还是为自己的举动感到惊讶不已。用一位阁员的话说,他们不清楚究竟是魔鬼还是上帝主宰了他们,但肯定的是,他们确实被附身了。

    那天夜晚,(那些幸存下来的)伦敦人的精神面貌得到了提升。城市生活的杂乱无章,人们身体上的巨大痛苦和内心中强烈的怜悯之情,以及对似乎所有人都参与的、前所未有的精神活动的感悟,所有这些交织在一起,即使在这个被摧毁的大都市的喧嚣和困惑里,也产生了一种被抑制住的热情和内心深处的平静,这些对伦敦人来说都是史无前例的。

    与此同时,不知道未遭受损失的伦敦北部人是将政府突然采取的和平主义态度看作懦弱的表现,还是看作非同一般的英勇姿态。不过,不久他们就心甘情愿地接受事实了,或许他们的内心倾向于后一种观点。针对英国发出的信息,法国方面有两种不同的态度:一派高呼胜利;另一派则沉默困惑。随着时间的推移,前一派主张制定侵略政策,而后一派则高呼“英国万岁,人道主义万岁”。此时,追求世界主义的意志非常强大,最终的结果几乎肯定是健全的理智取得最终的胜利。但不幸的是,英国的一起意外事件将整体进程带上了相反的方向。

    空袭发生在周五夜间。到了周六,英国不同寻常的信息已经传遍各国。当天傍晚,雨雾天气使落日显得苍白无力,一架法国飞机突然出现在伦敦西郊上空。它慢慢地下降,旁观者以为是和平的使者。飞机离地面越来越近,然后突然有东西掉了下来,并立刻在附近的一所大规模学校和王宫旁边发生了大爆炸。学校严重损毁,王宫则逃过一劫。但是,一位年轻漂亮且非常受民众喜爱的公主被击中,这为和平事业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她身受重伤,但一些经常阅读画报的学生还是能辨认出她。她的尸体被刺穿在通往市区的主要街道旁高高的围栏上。爆炸过后,敌机坠毁并燃烧,最后被机上人员摧毁。

    旁观者冷静思考片刻,马上意识到这场灾难其实源自事故。那架飞机由于遇险而掉队,并非充满仇恨地蓄意攻击。但是面对残缺不全的学生尸体,因痛苦和惊恐而忧愤不已的公众则无心进行推测。还有公主,她有着无穷的女性魅力,更是民族意识的象征。这样一个人物却被残杀,赤裸裸地暴露在崇拜者的面前。

    消息传遍了整个英国,但遭到歪曲,所以人们坚定地认为这次行动是海峡对面有着扭曲性欲望的恶魔犯下的滔天大罪。一小时后,伦敦人的心情发生了变化,而且全体英国人第一时间本能地产生了一种仇恨,这仇恨远超对德国人的愤恨。英国空军早已全副武装,此时一声令下便飞往巴黎。

    此时的法国,好战的政府已经垮台,主张和平的政党掌控了国家。正当大街上挤满激昂支持者的时候,英国人投下了第一枚炸弹。周一早晨,巴黎被彻底击垮。随后几天,两军发生了冲突,更有针对平民的杀戮。尽管法国人很勇敢,但英国空军一流的组织调动能力和机动效率,以及高度的警觉性和过人的胆识,使法国军机无法升空。但即便法国已经被打垮,英国也无力扩大战果。两国的所有城市都陷入瘫痪。饥荒、骚乱、抢劫,特别是加速传播和无法控制的疾病,使两国都濒临瓦解,战争这才陷入停滞。

    实际上,不只是表面敌对行动的停止,由于两国已经遭到重创,人们也无力再向对方发泄愤怒,所以两国的精力暂时都花在尽力消除饥荒和瘟疫的影响上。重建工作需要大量的外部援助。当时,两国由国际联盟代管。

    将此时的欧洲与欧战后的欧洲做对比,结果就显而易见了。从前尽管各国表现出了促进团结的真诚意愿,但他们制定的政策中仍都含有憎恨和猜疑的内容。那时还有许多有关赔款、割地和安保的争辩,欧洲分为两大阵营的争论也不绝于耳,尽管当时只是纯粹的人为和情感因素所导致。但英法战争后,一种全然不同的心态占了上风。此时两个国家都没有提到赔款,也没有向同盟国寻求安全保障。在极端灾难的影响下,爱国主义似乎消失不见了。两个敌对的民族与国际联盟合作,共同完成了双方的战后重建工作。这种心态变化有三个成因:国民组织暂时瓦解;支持和平主义、反对民族主义的工党迅速在两国上台;国际联盟强有力地介入,详细调查了战争的起因,并用惋惜的态度向两国和世界曝光了这场战事荒唐的导火索。

    我们已经详细研究分析了两个由小事引发,影响却很大的事件,或许堪称整个人类史上最富戏剧性的事件。你们要认真思考这个事件————由于判断失误或飞机仪表的故障,法国飞行员迷失方向,在和平信息已经发出后仍使伦敦遭受灾难。如果不发生这个意外,英法两国就不会损失惨重。而且,如果战争能被及时地避免(当时眼见就要成为现实),那么全世界理智一方的力量将会得到极大加强。本来脆弱的团结意志将会得到巩固,不是等到冲突发生之后才占据上风,控制人们的惊恐情绪;而是能够为基于互信的长期政策奠基。的确,此时此刻,人类内心固有的冲动已经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平衡,若不是因为这小小的意外,英国的和平信息所激发的运动或许会平稳快速地向人类联合的目标发展。这就是说,在长期战争泛滥导致人类精神衰退之前,这场运动或许能取得成功,而不是亡羊补牢。若真如此,人类的第一次“黑暗时代”就不会到来。

    3.英法战争后的欧洲

    现在,一个微妙的变化开始影响地球上所有人的心态走向。这个变化之所以引人注目,是因为从美国或中国的角度来看,这场战争毕竟还是一个微不足道的骚乱,与刚刚独立的好斗小国之间的吵闹毫无两样,一个年迈的文明在其衰退期也会发生这样的争斗。如果用美元来计算,这次战争的损失对已经富有的西方和潜在富有的东方来说并不算惨重。大英帝国,这个由不同民族组成的独一无二的大榕树,自此在世界外交领域确实失去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由于现在将这些民族联系起来的纽带完全是一种感情上的连接力量,所以帝国并没有因主干遭遇的不幸而瓦解。实际上,对美国经济帝国主义政策的普遍忧虑,也促使这些殖民地保持对英国的忠诚。

    然而,这种小规模的冲突确实造成了无法挽回且影响深远的灾难。尽管英法两国人的性格差异导致他们之间的冲突,但双方常在不知不觉中,在调和与明晰欧洲整体心态方面进行过合作。尽管他们的失误使西方文明遭到了破坏,但是,要想拯救这个容易陷入盲目的世界,他们固有的德行————虽然从中也产生了弊端————是必不可少的。尽管法国在国际政策中有其根深蒂固的盲目性和刻薄性,英国的怯懦甚至还要更糟,但两国对文化的影响是有益的,在此时此刻也是急需的。尽管两国的偏好和理想不尽相同,但与西方其他民族相比,英法人民有着更审慎的批判性,两国最优秀的人物身上同样体现着冷静与创造性的智慧。这种特质带来了各自的缺点。具体来讲,英国人谨小慎微,这常常导致道德上的懦弱;而法国人的盲目自满和狡黠,则往往被掩盖在现实主义的表象下。当然,两个国家内部也是千差万别的。英国人之间各有不同,但在一定程度上,大多数英国人都具有典型的英伦特色,由此也在世界上发挥着独一无二的影响力。他们相对冷漠、怀疑、小心、务实、坚韧。英国人知足,不易激动,所以一面宽宏大量,另一面却对外人尖酸刻薄;既能发扬英雄主义精神,也会胆怯悲观地放弃那些对人类存亡来说至关重要的终极奋斗目标。法国人和英国人同样会违反人道主义,但方式方法截然不同。法国人的特质是不能心平气和地正视自己,于是会在盲目中犯错。英国人犯错则常常是由于胆怯,眼睛倒是瞪得很大。英法两国在国民常识、观念统一这方面冠绝全球;但又最容易以常识的名义背叛自己的观念。所以,他们有着背信弃义的不良口碑。

    在当时,民族特点和爱国情操的差异不是人类之间最根本的区别。在每个国家里,共同的传统或文化氛围对国民产生着统一的影响,但是在国民内部,各种心态倾向都是存在的,尽管比例可能各有不同。人类之间最明显的文化差异————狭隘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的差异————就跨越了国界。世界范围内,新事物正在兴起,比如近来发展起来的、博爱的世界性“国家”。如今,在每片土地上都有大批觉醒的人。无论他们的气质、政治态度和信仰是什么,都忠诚于人类并因此团结在一起。不管这里的人类指的是物种,还是一种昂扬奋进的精神。不幸的是,这种新崛起的意识仍然被陈旧的偏见所干扰。在某些人的头脑里,捍卫人类精神被真诚地等同于捍卫某个国家,且被认为是所有智慧的基础。其他人则认为社会不公激发了一种无产阶级意识,尽管这种心态本质上是倾向于世界主义的,但表现出来的狂热宗派意识对捍卫者和敌对者产生了相同的影响。

    还有另一种情感,它不如世界主义那么清晰和容易被察觉,但也对人类的心灵产生了影响。那就是忠实于客观智慧的认识,心怀困惑与崇敬地仰望一个即将展现在人们面前的世界————一个威严的、浩瀚的、精彩的世界,而人类在其中起到的作用注定是悲剧性的、微不足道的。毫无疑问,许多民族早已在积极探求这种客观智慧的认识。但在这方面,英国和法国超越了其他国家。另外,即使在这两个民族中,也有反对这种认识的强大势力。与当代其他民族一样,这类人容易陷入狂乱冲动。的确,法国人的思想通常来说眼界清晰务实,鄙夷模糊不清的思想,评判也是公允的,但偏偏对“法国”这个念头执着不休,以至在国际事务中往往显得小家子气。不仅在国内,而且在整个欧洲乃至美国,法国与英国确实一道成为激励客观冷静思想产生的主要力量,这种思想是西方文化中最卓越罕有的成分。在基督教控制的17世纪和18世纪,英法两国便率先对客观世界本身产生了兴趣,创建了自然科学,并从怀疑论出发,建立起最辉煌灿烂的思想大厦。后来,主要还是法国人和英国人利用科学技术揭示了人类世界与物质世界的奥秘,比如这两个世界之间真正的关系。对这些令人振奋的发现欢呼雀跃的,也主要是这两个民族中出类拔萃的人物。

    随着英法两国的衰落,这种冷静思考的伟大传统开始黯然失色。欧洲现在被德国领导。尽管德国人有实践才能,为人类历史做出了学术上的贡献,他们也有辉煌的科学研究和一丝不苟的哲学研究,但德国人本质上还具有浪漫主义的精神。对他们来说,这种倾向既是优点也是缺点,所以德国人能从他们最优秀的艺术和深邃的哲学思想中获得一定的灵感,不过,这也使他们不善自我批判,高傲自大。德国人比其他西方人更急切地去揭示事物的奥秘,又对人类的理性少有怀疑,因此往往会回避、忽视某些不可辩驳的事实。由于这种特质,德国人富有建构思想体系的雄心,在这方面有着巨大的建树。缺乏德国人的参与,欧洲人的思想早已陷入混乱。但在无序的事物面前,他们对秩序和体系的激情,使他们的论证结果时常带有偏见。在并不稳固的根基上,他们巧妙地维持着通天的阶梯,避免它轰然倒地。于是,如果没有来自莱茵河与北海以外的粗粝批评,德意志民族的灵魂就无法充分地自我表现。由于对自身浪漫主义的茫然焦虑和缺乏冷静,这个伟大的民族偶尔会通过荒谬的野蛮行径来展现自己的气概,或者通过坚忍不拔、取得巨大成功的工商活动来使国民固有的梦幻情怀得到满足;但是,他们真正需要的是更加彻底的自我批判。

    除了德国,还有俄罗斯。俄罗斯人的行事原则同样需要建立在自我批判的基础上,甚至比德国人更加需要。自布尔什维克革命以来,在俄罗斯广袤的田野与森林中,村镇和大都市内部都出现了崭新的艺术和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中又融入打破旧习的热情、丰富的感知能力以及源于个人渴望的非常卓越的、往往凭借神秘或直觉获知的超验能力。美国人和西欧人首先对个人生活产生兴趣,其次才是社会这个整体。对这些民族来说,忠诚会引发消极的自我牺牲,他们的理想一直就是培养技艺超众的个人。社会就是造就天才的摇篮。但俄罗斯人无论是源于其天生禀赋,还是其长久的暴力政治、宗教信仰和真正的社会革命,都容易在团体中流露出自卑的心态,也容易自发地崇拜高于个体的事物,无论是社会、上帝还是盲目的自然力量。西欧人是能够认识到人类的渺小的。如果只把人类视为茫茫繁星中的某个物种,人类又算得上什么呢?他们甚至可以推断出,人类只不过是宏大宇宙主题中的一个小小分支。但是,西欧人通过非凡的才智做到这一点;而俄罗斯人,无论是东正教徒、托尔斯泰的信徒,还是狂热的唯物主义者,都能够凭借知觉,凭借直接的体悟达到同样的认识,不需要进行艰苦的探索。而且一旦实现了自己的理想,俄罗斯就会从中感受到喜悦。但由于俄罗斯人在理性上有所欠缺,所以他们的感知是困惑的、变动的,而且不乏误解。除此之外,这种体悟只会引发冲动,却不能指导行动。西欧和东欧应该互相勉励,互相补充,这一忠告确实是意义深远的。

    布尔什维克革命以后,俄罗斯文化中出现了一个任何现代国家都不曾了解的新要素。旧政权被真正的无产阶级政权取代,新政权尽管有时会过于狂热,但它废除了旧的阶级专政,鼓励最底层的民众自豪地参与到伟大的社会运动中去。更重要的是,淳朴的俄罗斯人在政治革命的同时,没有把物质财富看得很重,并且形成了西欧人无法接受的“视金钱为粪土”思想。其他国家专注积累或炫耀财富,俄罗斯人却会自然地投入本能的享受或文化活动之中。

    与其他国家相比,俄国市民不太容易被传统束缚。面对变化着的世界,初人精神正是从这里展开了一场崭新的、真诚的大变革。新生活方式等事物正在从市民传播给农民。在亚洲各地,一群日益壮大的、坚韧勇敢的人正把目光转向俄罗斯,他们所求的不只是机器,更是理念。有时,俄罗斯似乎即将把人类共同面临的秋天转变为生机盎然的春天。

    布尔什维克革命以后,新俄罗斯遭到西方的抵制,并因此度过了一个自我意识汪洋恣肆的阶段。共产主义思想和唯物主义思想成了新生改革运动中无神论教派的信条。一切批评都遭到严苛的压制,这些批评的力度远超其他国家对俄国的批评。政府教导俄罗斯人把自己当成人类的救世主。但是,随后经济上的隔绝开始妨碍布尔什维克国家政权的发展,所以新的文化慢慢在形成、传播。俄罗斯与西方的经济交流逐渐恢复,文化交流也开始加深。俄罗斯直觉性的、神秘的超然态度开始自成一派,其自身也在自我巩固与加强,这主要表现在与西方最优秀思想的脱离上。然而,打破旧习的思想遭受到了压制。崇尚感官享受和冲动的生活方式被一场新的批判运动改变了。唯物主义思想一直以来都是源于被曲解但对客观“现实”产生的极其强烈的神秘直觉。这种唯物主义思想开始与更理性的斯多葛主义思想融合,后者是西方思想史中的一朵奇葩。与此同时,通过与农民文化的接触和亚洲人民的交流,新生的俄罗斯开始将英法沉重的祛魅精神与东方式的直觉狂喜熔于一炉。

    这两种态度的融合现在是人类主要的精神需求。如果不能将两者结合为统摄性的观念,就会导致民族在精神上的混乱。此时,这一融合对俄罗斯最优秀的思想家来说,正显得越来越紧迫。如果西方思想能够继续和风细雨地滋润俄罗斯,那么这个理想或许真的能够实现。

    但事实并非如此。随着美国与德国的崛起,英法两国的经济陷入持续衰退,现在连思想的自信也遭到了动摇。几十年来,英国已经注意到新兴国家正在抢夺它的市场。利益损失在国内导致一系列的问题,使英国感到窒息。这些问题必须通过大刀阔斧的改革才能解决。这是一场需要勇气和活力的运动,没有理想抱负的民族是没有出路的。不久,英法战争便爆发了,整体局势每况愈下。但英国没有遭遇法国发生的那种精神错乱,不过其整个心态却发生了变化,原本作为“欧洲稳定器”的作用也减弱了。

    对法国来说,文化生活此刻陷入严重的困境。如果不被贪婪的民族主义逐渐毒化,法国最终是能够从打击中恢复过来的。对法国来说,爱国反而有害于国民。他们如此疯狂地推崇美妙的法国精神,以至他们视所有的其他民族为原始人。

    然而在俄罗斯,两个德国思想体系建构者的伟大成果————共产主义和唯物主义,却从未受到批判。另一方面,实践共产主义的运动也被逐渐削弱,因为俄罗斯越来越受西方,特别是美国金融界的影响。官方的唯物主义信条也逐渐堕落为荒唐的言论,因为对俄罗斯人的思想来说,它只不过是舶来品。因此,上述两者在实践与理论之间存在着深刻的矛盾。曾经生气勃勃和前景光明的文化现在遁入虚伪。

    4.俄德战争

    在俄罗斯,共产主义的理论与个人主义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导致欧洲下一场灾难的发生。俄罗斯和德国之间的机械与谷物贸易繁荣,本应结为紧密的伙伴。事实证明,如果没有美国的资金支持,俄罗斯的产业结构是无法建立的。渐渐地,这种影响也改变了以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体制。从波罗的海到喜马拉雅山脉和白令海峡,牧场、林地、机械耕种的良田、油田和大量涌现的工业城市,都越来越依靠美国的金融和组织。但是在俄罗斯人的头脑中,资本主义的象征不是美国,而是个人主义并不兴盛的德国。明明是俄罗斯人自己背叛了共产主义理想,却自以为是地憎恶起德国来,以此平复不安。这种倒错的敌意得到美国人的煽动。美国人有很强的个人主义意识,他们的国家空前繁荣,现在轻蔑地对俄罗斯人的信条采取了容忍的态度。其实,美国人只关心如何将俄罗斯的金融控制在自己手里。当然,事实上导致俄罗斯人自我背叛的是美国,而且美国精神才是与俄罗斯精神最不相容的。但此时,美国的财富对俄罗斯是不可或缺的,所以美国导致的仇恨要由德国去承受。

    德国人内心愤恨不平,因为美国人夺走了他们最有利可图的领域,尤其是俄罗斯亚洲油田的开采权。人类的经济生活一度依赖煤炭,但是近来石油被认为是更方便的能源,由于地球上石油的储量远远低于煤炭,且原油的消耗彻底失控,甚至达到浪费的程度,所以石油的缺乏已经凸显。因此,对尚未开采的油田实施国有化已经成为各国政治事务中的主要内容,也成了战争的主要导火索。由于美国已经开采并消耗了本国大部分的原油资源,所以为了与资源依然丰富的中国竞争,它致力于排挤德国在俄国油田中的势力。难怪德国人感到愤愤不平,但失误是他们自己造成的。在奉行共产主义思想的俄罗斯伺机改变世界的时候,德国已经取代英国成为欧洲个人主义的新旗手。德国渴望与俄罗斯开展贸易,同时又担忧被俄罗斯的社会主义信条所侵蚀。特别是共产主义运动最早是在德国工人间展开的,更强化了这层担忧。后来工业秩序稳健地恢复过来,共产主义思想对工人的吸引力也随之减弱。即便如此,德国内部的反共论调依然故我。

    于是,欧洲的和平一直处于由俄罗斯和德国两个国家争斗而引发的危险之中,而他们之间的差异在于理想而非实践。一方虽然信仰共产主义理念,却被迫将许多公共权利让渡给雄心勃勃的个人;另一方理论上立基于私营企业制度,实际上却越发偏向社会主义。

    双方都不希望战争。双方对军事荣耀都不感兴趣,因为军国主义已经声名扫地。双方表面上都不主张民族主义,因为尽管民族主义还有影响力,但已不被称颂。尽管双方都宣称主张国际主义与和平,但都互相指责对方奉行狭隘的爱国主义。这样看来,欧洲尽管比以往更加平静,但注定要爆发战争。

    与大多数战争一样,英法战争增强了人们对和平的渴望,但也使和平不如从前那样牢固。人们之间缺乏信任,这种不信任不仅仅是国家间存在已久的不信任,而且还是一种对人性极具破坏力的不信任。后者就像人们对精神错乱的恐惧一样对人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有些人表面上全心全意地以“欧洲人”自居,却担心随时会屈服于某种迅速蔓延的荒谬的爱国主义,并卷入进一步瓦解欧洲统合的运动中去。

    这种担心是促使“欧洲联邦”建立的一个动机。除俄罗斯外,联邦各国都愿意放弃他们的主权,接受统一的管辖,武器也集中管理。从表面上看,这场运动的动机是和平,但美国人认为其目的是为了对付自己,于是美国退出了国际联盟。美国的“天敌”中国留在国联中,希望利用它与敌手对抗。

    从外部来看,“欧洲联邦”起初确实是作为一个联系紧密的整体出现的;但从内部来看,它是不稳定的,每次遇到严重的危机就会分裂。我们没有必要去关注这一时期发生的许多小规模战争,尽管它们对经济和心理的累积效应是严重的。然而,欧洲最后确实在情感上做到了亲如一家。但是对这种联合,共同的信仰远不是主因,对美国的共同担忧才是。

    欧洲最终走向联合是俄德战争的结果,这场战争的诱因既有经济上的,也有情感上的。欧洲所有的民族一直用惊恐的目光注视着美国。美国试图用金融控制俄罗斯,欧洲人民还担忧很快就要遭受同一暴君的奴役。人们认为损害俄罗斯的利益也会打击美国脆弱的地位。但发动这场战争的真正原因是情感层面的。英法战争结束五十年后,一位二流德国作家出版了一本典型的德式书籍,只是内容卑劣。每个民族都有独特的美德,因此也有独特的弱点。该书观点鲜明,但语言太过放肆。作者用单一的准则去解释繁多的世事,虽然不乏详尽的细节与貌似合理的观点,但仍显露出作者令人吃惊的天真。作者在书中精彩地阐述了心中的世外桃源,但从更广泛的范围上来看,书的内容依然空洞。在这部连篇累牍的两卷本中,作者声称宇宙是二元体,一方是优越的北欧精神,一方是低劣的斯拉夫精神。前者受神圣权利的控制,富有英雄主义;后者则缺乏自律和独立精神。作者根据这一原理对历史和进化的全部历程进行了解释,而且在谈论当代世界时,该书公然指出斯拉夫文化正在毒化欧洲。其中一个词语特别引起俄罗斯人的狂怒:“俄罗斯亚人的猿猴般的脸。”

    莫斯科方面要求作者道歉并停止该书的发售。柏林方面对书中的辱骂表示遗憾,但态度并不真诚,同时还强调了言论自由。随后俄罗斯在广播中加大了讨伐的声音,最终爆发了战争。

    对关注太阳系内人类思想发展的人来说,这次战争的细节并不重要,但战争后果产生的影响是重大的。莫斯科、圣彼得堡和柏林在空袭中被摧毁。整个俄罗斯西部被最新型的致命毒气淹没,不仅动植物被毁灭,而且从黑海到波罗的海之间的土地多年寸草不生,不再适合人类居住。不到一周,战争就宣告结束,参战人员被一片面积庞大的无人区分隔出来。然而,战争的影响是持久的。德国人开启的进程连他们自己也无法终止。残留的毒气继续被方向不定的风吹到欧洲和西亚的所有国家。春季来临时,在大西洋沿岸一带,所有花朵在含苞待放时尽皆枯萎,新生叶子的边缘干枯皱缩。人类也未能幸免:在战场以外的地区,孩子和老人是受伤害最大的群体。大量毒气随风飘过广大地区,并随着风向吹向八方,于是毒气席卷了整个欧洲大陆。毒气吹到哪里,当地孩子们的眼睛、喉咙和肺就会像植物的叶子一样受到伤害。

    经过多次辩论之后,美国最终决定进军欧洲,保护其在俄罗斯的利益。中国也开始调动军队。但还没等美军战备完成,毒气传播的新闻就使其改变了对策。美国没有施加惩戒,而是提供了援助。这是美国表达善意的姿态。但是从欧洲的实际情况来看,美国的援助收益远大于成本,因为大部分的欧洲地区不可避免地落入美国的经济控制。

    简而言之,俄德战争让欧洲团结在反美情绪之下,同时欧洲人的精神状况也显著恶化了。这一方面是战争本身的影响,另一方面是毒气产生的社会危害效应。有些年轻人变得体弱多病,而且厌世。从这场战争结束到美欧战争爆发的三十年间,欧洲承受了大批人口无力工作的沉重负担。欧洲人比以往更缺乏强健的智慧,更加被束缚在重建家园的具体事务中。

    对人类来说,更大的灾难是,俄罗斯试图融合西方智性与东方神秘主义的新文化运动搁浅了。

    欧洲的没落

    1.欧洲与美国

    欧洲各国以外有两个更强大的国家,他们之间的敌意越发强烈。这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因为一个国家拥有最古老、最优秀的文化;另一个却是最年轻、最自信的国家,并宣称其崭新的精神就是人类未来的精神。

    在远东,尽管中国是完全的东方国家,且很大程度上受到俄罗斯的影响,但已经半美国化了。中国一直在坚持不懈地改良稻田,推进铁路建设,规划长期的工业发展。中国对世界上其他的国家非常友好。从前,在取得统一和独立的进程中,中国从激进的布尔什维克主义中获益匪浅。俄罗斯崩溃后,其文化在东方找到了继续生存的沃土。它的神秘主义影响了印度,社会主义理想又影响了中国。中国确实没有接受共产主义理论,更没有去实践共产主义。但中国学会了将自身越来越投入一个充满活力、全心全意的执政党怀抱,从社会整体而非人类个体的角度去体验周围的事物。然而其国内也充斥着个人主义观念,无论执政者怎样,整个国家已经培育出了一个埋头苦干、努力勤奋的工薪阶层。

    在西方,美利坚合众国公开宣称自己是全球的保护人。它引起了普遍的恐慌和嫉妒。美国人的进取心为其赢得了普遍的尊重,但他们的自满遭到广泛鄙视,而这种自满却使美国人迅速改变着人类的整体特征。此时,全球的每一个人都在使用美国的产品,每一个地区都有美国的资本在支持着当地劳工的生活。另外,美国的印刷机、留声机、半导体、电影放映机和电视机不停息地将美国思想渗入地球的每个角落。年复一年,天空中回荡着纽约欢乐的声音,美国中西部地区的宗教热情也得到广泛传播。尽管遭到鄙视,但不容置疑的是,美国强势地影响了整个人类。如果美国将自己最珍贵的思想成果奉献给世界,那倒也没什么。然而不可避免的是,只有它最恶劣的东西得到了传播。美国是有潜力成为伟大的国家的,但通过种种的粗鄙机器,只有它最庸俗的某些特点传播到了国外。于是,美国内部劣等阶层的有害思想彻底地腐蚀了整个世界,美国社会中高尚的成员也受到了影响。

    事实上,美国文化中的精华总是无力抵御其中的糟粕。美国人确实为人类的思想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为将哲学从古老的枷锁中解放出来尽了一份力。他们为科学的发展做了大量严谨的研究。在天文学领域,他们使用贵重的观测仪器观察澄澈的天空,做了大量的研究,最终揭示了恒星和星系的特性。尽管美国文学不免粗疏,但他们也构思出了一些新的表达方式和欧洲人不易理解的思维方式。他们还创立了崭新辉煌的建筑学。他们还有善于组织的天才,将无数人有机协调起来,这是其他民族想都不敢想的,更别提具体实现了。实际上,他们最优秀的人才常用一种全新的专注心态和极大的勇气,去面对陈旧的理论和价值问题,所以迷信之雾在美国精英面前立刻消散。但是,这些最伟大的精英在庞大的自欺欺人的顽固分子群体面前就成了少数派。令人惊讶的是,顽固派陈腐的宗教学说得到乐观主义的年轻人的支持,而这种盲目的支持让人难以容忍。事实上,在这样一个民族中,青年人尽管朝气蓬勃,却遭受到压制,缺乏成长的环境和机会。回顾人类漫长的发展期,当面对这样历史悠久的民族时,我们发现他们的命运已经被环境和品性决定了,从中还能感受到命运开了一个令人沮丧的玩笑:自认为能够让世界恢复活力的人,反而将它带入精神的荒漠,最后不可避免地使它沦入衰朽时期,经历一个漫漫长夜。

    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美国当时毕竟是一个大有希望的国家,拥有超过所有其他民族的与生俱来的天赋。在美国人身上汇集了所有民族的优点,比其他任何民族在精神上都充满活力。美国人身上融合了盎格鲁-撒克逊人的倔强、日耳曼人在细节和组织方面的才能、意大利人的快活乐天、西班牙人的热情,还有凯尔特人炽烈的情感。这个国度里,还有热情冲动的斯拉夫人、朝气蓬勃的黑人,还会发现暗淡但隐约使人兴奋的印第安人的踪迹,在西部还有少量的蒙古人。毫无疑问,互不容忍从某种程度上使这些群体互相分离,然而这些人逐渐融合为一个民族,他们为自己的个性骄傲,为自己的成功骄傲,为自己在国际舞台上的理想骄傲,也为自己以人为中心的宇宙观骄傲。如果能被进一步合理地疏导,如果能够投入人类生活中更艰深的领域,这强大的力量就会战无不胜!亲身经历灾难或许让这个民族敞开了心扉。美国人如果能够与一个更加成熟的文化进行交流,或许可以使他们更加智慧。但是,美国人沉醉不已的成功使他们感到自满,从而无法向不如自己成功的对手学习。

    然而,这种孤立保守的心态终将会衰落。只要英国仍然是强大的经济对手,美国就不可避免地用猜忌的目光注视着它。但是,现在英国经济颓势尽显,文化却走入最后一个巅峰时代,美国人对它的态度反而宽容大度起来。优秀的美国人开始窃窃私语,认为也许自己的国家无与伦比的繁荣根本不足以证明大部分美国人精神上的伟大和道义上的正直。少数坚守文道的作家开始指出美国缺乏自我批评精神,无法接受对自己不利的玩笑,根本没有当代英国最优秀、最可贵的公正和谦逊的心态。这些举动或许会很好地给全体美国人上一课,让他们认识到这些,毕竟这有助于削弱他们野蛮的利己主义,并再次竖起耳朵去感受躁动地球以外的寂静。再次竖起耳朵吧,近年来物质上的成功已经震聋了他们的双耳。当时,美国大陆上有一些文化的孤岛虽然不断萎缩,但还是奋力让自己摆脱粗俗与迷信的漩涡。这座孤岛上的人们曾向欧洲寻求援助,当英法两国错误地陷入放纵和战争时,他们还试图挽回颓势。英法两国的错误使很多最优秀的思想家死去,他们的文化影响力也永久地被削弱了。

    随后,德国开始代表欧洲发声。德国是美国经济上强大的竞争对手,而美国对它的影响却不大。另外德国的批评,尽管通常语气很严厉却迂腐,但很少带有嘲讽,所以不能大力批判美国的自满情绪。于是,美国在美国精神的泥潭里越陷越深。大量的财富、精力和成功的发明被用到愚蠢的用途上。尤其是,美国生活完全是围绕着对强大个人的崇拜而组织起来的,这种崇拜式的理想是欧洲的战争步入尾声的时候才逐渐产生的。没有这种理想意识的美国人通常位于社会底层,他们要么用未来美好的理想安抚自己,要么加入追星的行列去体验他人的满足感,要么对自己的美国国籍得意扬扬,为政府傲慢的对外政策拍手叫好。掌权者只要权力不丢就沾沾自喜,而且不假思索地炫耀着自己的权力,骄傲自大,一如往昔。

    欧洲从俄德战争的灾难中恢复过来的时候,几乎不可避免地要与美国发生摩擦,因为欧洲长期以来在美国金融的摆布下已痛苦不堪,而且欧洲人的日常生活越来越受到大批高傲的外国“贵族”势力的冲击,这股势力便是来自美国的商人。只有德国相对比较容易摆脱这种影响,因为德国的经济实力依然强大。但在德国,跟其他地方一样,与美国人的摩擦不断。

    当然,欧洲和美国都不期待战争。双方都十分清楚战争意味着商业繁荣的结束。而且对欧洲来说,战争很可能意味着失去一切,因为众所周知,人类的破坏力量已经更加强大了,如果发动残酷的战争,强大的一方会将对方彻底抹除。但是,“事故”最终还是如意料之中地发生了,激起大西洋两岸人民的盲目愤怒。在意大利南部,一个美国人遭到谋杀,欧洲媒体随即散布了一些不妥的言论。美国媒体上则出现了攻击性的报复言论。同时,一个意大利人在美国中西部被si处绞刑。紧接着,罗马爆发了对美国人的屠杀,形势难以遏制。美国派遣空军去占领意大利,但遭到欧洲空军的拦截。实际上,早在宣战前,战争就已经爆发了。这次双方空军的遭遇或许给欧洲带来了不幸,但只是暂时遏制了美国进攻的脚步。敌人已经全力以赴地准备发起毁灭性攻击了。

    2.神秘武器之源

    正当美国人发起总动员的时候,一件有趣的事情发生了。某国际科学家协会正在英国的普利茅斯开会,一名来自中国的年轻物理学家提出,希望向专家委员会进行汇报。他一直在找寻通过物质湮灭来利用亚原子能的方法。于是,由四十人组成的国际委员会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德文郡北部海岸的哈特兰角。

    一个雨后晴朗的早晨,科学家们聚集在伦迪岛西北十八公里左右的地方,这座岛屿的峭壁显示出不同寻常的情况。委员们聚集在这里,穿着雨衣坐在兔子出没的草地上,一大群海鸟在他们头顶盘旋。

    这是一个优秀的团队,每个成员都出类拔萃。从某种程度上说,他们都具有各自民族的个性。每个人都是那个时代典型的科学家。放在过去,科学家或许代表着对唯物主义的盲信和矫揉造作的愤世嫉俗。但是,现在公然宣称“所有自然现象都是宇宙精神的表现”这一同样盲目的信念却蔚然成风。在这两个截然不同的时代,科学家在认真研究工作之外的信念时都是很盲目的,往往只是凭借个人偏好,就像选择娱乐活动与食物一样。

    在这个群体中,我们可以介绍其中的几位。德国代表是一位人类学家,秉承人类由来已久的追求,坚持强健体魄与精神,用肉体力量努力展示着日耳曼民族固有的特征。法国代表是位精神矍铄的心理学家,怪癖是收藏古今的武器,他用和善的犬儒主义心态注视着此次会议的进程。英国代表是一位本民族为数不多的知识分子,虽然在物理学研究上没有多少建树,却对历史悠久的英国脏话土语颇有心得,而且乐于将自己辛苦劳动的成果分享给同事。协会会长来自西非,以人猿杂交研究而闻名。

    一切就绪后,会长解释了此次会议的目的:亚原子能的利用已经成为现实,此次就是给大家做一个演示。

    这位年轻的中国科学家是蒙古族人,他站起身来,他从公文箱里取出一个形似老式步枪的仪器。他一边展示着,一边用传统中国士人的腔调开始讲解:“在具体描述精微的原理之前,我将通过展示这最终产品的功能来说明其重要性。我不仅可以湮灭物质,还可以长距离精准地进行操作。其次,这个过程是完全可控的。作为一种破坏手段,我的仪器是完美的。作为人类建设工作所需的能源,它有着巨大的潜力。先生们,这是人类历史上伟大的时刻。这是一件能够永远终结人类相互残杀的器物,现在,我要把它交给我面前的科学家组织。今后,这个伟大的协会————各位都是它的精英————将成为地球仁慈的主人。凭借这个小小的设备,你们就能避免愚蠢的战争。凭借另一个我即将完成的设备,在需要的时候,你们能获得无限的工业能源。先生们,我有幸向各位展示这件有益的设备,而你们将成为这个星球的绝对主宰。”

    这时,英国代表用古英语咕哝了一句,“求上帝保佑”。(Gawd‘elp us!)这句古英语的意思只有他自己知道,在其他不懂物理学的外国人的脑海里,这个古怪的词语被认为是与新能源相关的一个术语。

    接着,中国科学家又做了一段讲解。他身体转向伦迪岛方向,指着它说:“那个岛不再适宜居住,而且给过往船只带来了航行上的危险,所以我要将它移除。”他一边说着,一边把仪器对准远处的峭壁,口中没有停下:“这个扳机最终会激发分子的正负电荷,两种电荷会在岩石表面的某点互相湮灭。被激发的原子又会触发旁边的原子,从而无限地传播下去。第二个扳机会让电荷湮灭停下来。除非我将它停下来,否则这个过程会不断进行下去,最终或许会让整个星球毁灭。”

    这时,旁观者中有人感到焦虑不安,但这年轻人仔细地瞄准,接连扳动了两个扳机。仪器没有发出任何声音。迷人的小岛上也看不到有什么变化。英国人发出咯咯的笑声,但很快就不笑了。远处的峭壁上出现了耀眼的光点。光点越来越大越亮,最后大家只能眯着眼继续观察。越来越大的光点照亮了云彩下面的一切,使太阳投射在旁观者身旁的金雀花花丛的影子瞬间消失。小岛面向不列颠岛的一侧骄阳似火,让人无法忍受。然而,炽热的光焰很快就被沸腾的海水形成的云雾遮住了。突然,这个方圆五公里的花岗岩小岛变成了碎片,密密麻麻的大石块被抛向天空,下面慢慢升腾起一个由碎石和蒸汽构成的巨大蘑菇云。这时,巨响也传到了科学家那里,他们都用手捂住耳朵,眼睛还是痛苦地望着海湾方向,浑身布满白色石灰。同时,爆炸中心处形成了高高的巨浪,足以吞没一艘货船,朝比迪福德和巴恩斯特布去了。

    旁观者一跃而起,喧闹起来。这凶险一幕的年轻制造者却欣喜若狂地注视着这出奇观,看到只是余波便已如此强大,感到惊讶不已。

    休会期间,众人去了旁边的一个小教堂听取研究报告。穿过教堂大门的时候,他们看到蒸汽和烟尘已经消散,伦迪岛重新出现,被海水环抱。《圣经》被庄重地拿开,窗户也被打开,往外排一排宗教气息。事实上,尽管对相对论和量子理论的早期唯心主义解释已经使科学家们习惯了对宗教的尊重,但他们中的许多人进入宗教场所时,仍然会觉得窒息。当科学家们在古朴坚固的长椅上就座后,会长解释说,他们在此开会已经得到了教会的准允,因为教会已经意识到,由于科学家逐渐揭示了物理学的精神基础,科学和宗教今后必定会成为紧密的盟友。另外,此次会议的目的就是要探讨一个至高无上的奥秘。科学将发现奥秘,宗教使奥秘变得高尚。会长对年轻的能量仪器设计者的成功大加赞扬,并请他在会上发言。

    然而就在这时,年长的法国代表准备插话,大家给了他发言的机会。他将近一百四十岁了,长寿秘诀是内在的强大精神,而非任何物理技术。这位高龄老人谈起了过去人类更智慧的年代。在逐渐衰退的文明中,年长者往往眼界更开阔,更有活力。他的长时间演讲辞藻华丽且推理严谨。他说:“毫无疑问,我们是这个星球上的智慧源泉。由于我们对事业有强烈的使命感,所以我们无疑更加真诚。唉,但是我们终究还是人,不时地犯些小错误,做些不明智的事情,所以我们被赋予的力量不会带来和平。相反,它只会延续民族仇恨,使整个世界走向混乱。那将破坏我们诚实正直的精神,并最终使我们变成独裁者,顺便将科学毁灭。最终可能由于一个小的失误,整个世界就会被引爆,导致的灾难让我们后悔不已。我知道,欧洲肯定会被大西洋对岸那些精力充沛但是未经磨难的无知孩童摧毁。这听上去虽然阴暗,但其他的选择却要糟糕得多。先生们,我们怎能袖手旁观呢!对思维成熟的人来说,你的了不起的发明会起到很大作用,但我们的心智还远未开化————不,绝对不可以给我们。所以,我非常遗憾地请求你销毁自己精妙绝伦的设备,而且如果可能的话,从你的大脑中删除这些非凡研究的记忆。但最重要的是,不要把你的原理讲给我们听,讲给任何人听。”

    这时,德国代表抗议说放弃就意味着懦弱。他简要地介绍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在组织有序的科学引领下,在用科学原则组织起来的宗教启示下,整个世界会井井有条。他说:“毫无疑问,放弃就是拒绝上帝给我们的礼物,直到最近,我们才偶然地在最微小的量子中发现了上帝的存在。”其他发言者也提出了正反两方面的意见。但很快,明智的一方占了上风。在场科学家们显然受到了世界主义的感召。实际上,由于他们对民族主义的疏离,连美国代表都开始鼓吹使用这种武器,虽然它显然会用来对抗自己的同胞。

    最终,代表一致投票要求————不,是命令————销毁仪器和相关资料,然而同时表达了对这位中国科学家深深的敬意。

    年轻人站起身来,从提箱中取出仪器,用手抚摸了一下。他站在那儿很久,一言不发,目光凝视着仪器,其他人显得有些焦躁不安。最后他说:“我将尊重会议的决定。销毁十年辛勤研究的成果,特别是这件仪器。确实很悲哀,我曾期待赢得人类的感激之情,但相反,我成了一个被抛弃的人。”他又陷入沉默,然后往窗外望去,并从口袋里拿出望远镜,向西边观望。“看,美国人来了。先生们,美国人的战斗机群正在逼近。”

    所有代表都站起来,涌向窗户。在西面高高的天空中,一列稀稀疏疏的黑点隐约向南北两个方向展开。英国代表说:“看在上帝的面上,再用一次你的武器吧,否则英国就完蛋了。美国人会在大西洋上空杀死我们的同胞的。”

    中国科学家把目光转向会长。所有人都异口同声地喊:“击落它们!”只有法国人表示抗议。美国代表抬高嗓门说:“飞机上的人是我的同胞,还有我的朋友,可能还有我儿子。但他们真的疯了!他们想要做极其可怕的事情,暴徒心理!击落他们吧!”中国科学家依然在注视着会长,会长马上点了点头。法国人开始痛哭流涕。于是,靠在窗台的年轻人逐一瞄准每个小点,顷刻间所有的小点变成了刺眼的火球,然后消失。教堂内出现了长时间的寂静。大家私语起来,他们盯着那个中国人,表现出了焦虑和反感。

    代表们在教堂旁边的空地上匆忙地举行了仪式。他们点起了火,将仪器和同样致命的研究资料烧毁。此刻,表情严肃的中国科学家要与每个人握手,然后说道:“由于我内心的秘密无法被销毁,所以我必须从地球上消失。将来某个更值得尊重的人种会再次发明这一技术,但今天我对这个星球来说是个潜在的危险。所以,由于我愚蠢地未能意识到我生活在野蛮人之中,我要用古老的智慧自我解脱,从此消失。”他说着就倒在地上,停止了呼吸。

    3.欧洲荼毒

    流言通过口口相传和广播传遍世界。一个岛被神秘地炸毁;美国战斗机群神秘地被消灭在空中;在这些事件发生的附近地区,一些著名的科学家正聚在一起开会;欧洲政府努力寻找这位无名的救世主,要向他表示感谢,然后将这项技术拿为己用。科学协会的会长报告了会议和投票的情况,他和同事立刻被逮捕了。为了让他们吐露秘密,先是道德“压力”,后来更是身体“压力”。全世界都确信他们真的知道这个秘密,而且会使用。

    与此同时,人们了解到当初美国空军指挥官在击败欧洲空军后,得到的命令只是在英国上空“展示肌肉”,因为两国正在进行和平谈判。而在美国国内,各大公司已经向政府发出威胁,如果继续在欧洲实施不必要的暴力行为,他们将采取抵制措施。美国的大企业在态度上总体与世界保持一致,因为他们意识到,欧洲的衰亡将不可避免地削弱美国的金融实力。但意外的灾难降临到了趾高气扬的美国空军身上,导致美国人内心产生了盲目的憎恨感。参加和平谈判的人一下子陷入茫然。这样一来,中国人的攻击行动非但没有拯救英国,反而让它厄运当头。

    几天来,欧洲人生活在极度的恐慌之中,他们不知道会有什么恐怖的事情随时发生在他们身上。难怪政府竟然用拷打的方式希望从科学家那里获取有关的秘密。难怪四十名相关人员里,只有一人,即英国代表通过撒谎解救了自己。他承诺尽最大努力去“回忆”错综复杂的湮灭过程。在严密的监视下,他利用自己有关物理学的知识,试图发现中国人的窍门。幸好他完全找错了方向,他自己也明白这一点。但他的首要动机是保命,后来他想了一个计策,让研究工作进了死胡同,会无限期地拖延下去。这个英国人的“背信弃义”让最顶尖的物理学专家投入毫无价值的研究中,从而避免了任性的、毫无同情心的人类将地球摧毁的悲剧。

    美国人有时十分和善,此刻,举国上下却对英国人和所有欧洲人无比痛恨。他们用最新研制的毒性最强的毒气袭击了欧洲,最终所有的人如洞中老鼠一样被毒死在城市里。美国人使用的毒气效力会在三天内消散。这样,美国的防化部队就可以在袭击后的一周里清理每一座城市。许多第一波进入被袭击后如死一般寂静的城市的人,在看到横尸遍野的悲惨场面后马上就会精神失常。毒气首先在地面发挥作用,然后像潮水一样涌起,吞没了楼顶和塔尖,还有山冈。不仅成千上万由于第一波毒气窒息而死的人躺在大街上,屋顶上也遍布尸体。这些人为了逃避低处的毒气,挣扎着绝望地爬向高处。入侵者到达后,他们便在高处注视着那些地面上倒下的、身体扭曲的人们。

    就这样,欧洲被彻底击垮了。所有的文化娱乐中心全被毁掉了。只有位于高原和山区的农业区未受到毒气的侵蚀。欧洲精神今后只能以破碎混乱的印象存在于美国人、中国人、印度人和其他民族的心里。

    当然,许多英国的殖民地已经不受欧洲人控制,而是落入美国人掌中。显然,战争已经分化了大英帝国。加拿大站在美国一边。南非和印度宣布中立。澳大利亚同样中立,但不是由于怯懦,而是因为与交战双方都交好。新西兰人退到大山中,不可思议地英勇抵抗了美军达一年之久。新西兰人单纯、勇敢,几乎对欧洲精神毫无了解。尽管他们已经美国化,却朦胧地忠实于欧洲精神,或至少忠实于欧洲主义一个方面的象征————“英国”。他们的忠诚,或者说天生的固执,是无与伦比的。当他们最后抵抗不下去的时候,许多人————既有男人也有女人————没有屈服,而是选择了自杀。

    但此次战争最难化解的痛苦不是由败者,而是由胜者承受。因为当美国人的激情开始慢慢退却的时候,他们无法随随便便用自欺的方式掩饰屠杀罪行。他们本质上不是残忍而是善良的民族。他们认为世界是一个人类自由自在寻找快乐的地方,而他们正是最大的快乐制造者。然而,他们被卷入这场难以置信的犯罪,所以美国人的内心充满着一种集体犯罪感。他们一向自负而心胸狭隘,但现在他们身上的这些品行走向极端甚至疯狂。无论作为个人还是集体,他们越来越害怕受到批评,越来越倾向于责备和憎恨别人,越来越自以为是,对批判思想越来越敌对,越来越迷信。

    就这样,曾经受众神恩宠的高贵民族受到诅咒,同时诅咒着别人。

    美国和中国

    1.竞争

    欧洲衰落后,人类的效忠意识逐渐凝结为对美国和中国这两个国家的情感。其他国家人民的爱国热情渐渐转化成了对中美之一的忠诚。最初确实有许多两败俱伤的冲突。若要详细阐述人类这个阶段的历史,肯定会有以下事件:北美重演“南北战争”故事,融合了本已美国化的南美拉丁民族;日本,曾经对新生的中国横行霸道,现在却受到社会变革之害,最终成了美帝国主义的牺牲品;这种奴役处境使日本更加从情感上转入中国的怀抱,最后通过英勇的独立战争获得自由,并加入由中国人主导的“亚洲联盟”。

    关于这段历史的详尽记述还要包括国际联盟的兴衰。它从来没有变成全球政府,而是各国政府的联合会,成员国都把本国主权放在首位。尽管如此,国际联盟还是逐渐获得了凌驾于各国之上的声望和权威。尽管在基础结构方面还存在不足,但联盟是一个推动全人类意识发展的有形支点,是很宝贵的。起初国际联盟如履薄冰,只是凭借着格外的谨慎才得以存续,对“列强”几乎到了卑躬屈膝的程度。然而,国家联盟逐渐地获得了道德上的权威,所以哪怕实力再强的国家,也不敢公开强硬地违反联盟意志,或拒绝“高等法院”的裁决。但由于人类还是普遍爱国,而非爱国际,所以当一个国家失去首脑、局面失控、违背承诺、陷入恐慌时,侵略仍然司空见惯。英法战争就是典型事例。有的时候,成员国还会分成两大阵营,国际联盟于是暂时被分裂,被遗忘。例如在俄德战争期间,美国支持俄罗斯,而中国支持德国。欧洲崩溃后,整个世界一时间陷入国际联盟与美国双边对峙的局面。但国际联盟由中国主导,已经不再是世界主义的化身。尽管如此,纯粹地忠诚于全人类意识的各国,还是努力将美国拉回国际联盟,最后成功了。

    尽管联盟未能阻止“大战”,但在阻止长期困扰人类的小规模冲突上还是卓有成效的。近来世界和平得到了确保,除了联盟本身分化为两大阵营的时候。不幸的是,随着美国和中国的崛起,阵营分裂越来越常见。在美国新南北战争期间,人类试图再建立一个联盟,要成为“世界主权者”,控制所有国家的武器装备。不过,世界主义虽然强大,但狭隘民族主义更强大,最终导致联盟在日本问题上公然分化为二,双方阵营都声称从旧联盟继承了世界主权。但实际上,两个阵营都受到某种超国家情感的控制————一个阵营忠诚于美国,另一个阵营忠诚于中国。

    这种状况在欧洲衰落后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里出现。在第二个世纪的时间里,两大阵营都确定了政治立场和主要思想。一方是富有的、关系紧密的“美洲大陆联盟”,加上几个穷亲戚————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彻底被打倒的西欧,还有渺无人烟的俄罗斯一部。另一方则是亚洲和非洲。实际上,古老的东西方差异现在成了政治归属感与阵营组织的基础。

    双方内部当然都有文化上的差异,中国与印度思维方式之间的差异就很大。中国人注重外表,对感性、高雅、实用感兴趣;而印度人则倾向透过外表发现本质,认为人生不过是现实的一瞬罢了。所以,一般的印度人从不关注现实社会问题。他们对建设美好世界缺乏兴趣,因为他们在骨子里认为世界不过是幻影。在思维层面,中印两国的共性还不如中西之间,但由于对美国的忧虑,两个东方大国团结在一起。他们至少有一个真正的共同点:两国人民都仇恨由来自美国的旅行商人、传教士和野蛮征服者所组成的奇异团队。

    由于中国相对美国较弱,而且中国人为美国工业的无孔不入感到愤懑不已,所以中国的民族主义情绪更盛。美国确实声称放弃了民族主义,为世界政治和文化的统一而奋斗。但它设想的统一是在美国统领下进行的,而且美国人眼里的文化就只有美国文化。亚洲和非洲认为,这种世界大同对自己缺乏同情。在中国,人们齐心协力地肃清文化中的外来要素,然而取得的成就只是表面上的————辫子和筷子重新成为闲暇时的时尚,古典名著又成了学校的必修课。但一般人的生活态度依然是美国式的。虽然中国人在政治上是反美的,但他们不仅使用美国的餐具,穿美国制造的鞋,使用美国的留声机和节省人力的家用器具,还学习欧洲的语言,本国语言中也渗入美国俚语,报纸和广播也采用美国模式。他们每天从电视屏幕上了解到美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和一切美国公共事件。他们抽香烟,嚼口香糖,放弃了鸦片和线香。

    很大程度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是反形而上学的,但终归躲不开形而上学,所以他们接受了朴素唯物主义。这种学说是由最早期的行为主义者带动流行的,认为唯一的现实是物理能量,心智不过是身体应激反应所构成的系统。行为主义以前在清除西方的迷信方面起到了很大作用。而且,它一度也确实是人类思想发展的最主要节点。

    中国人确实吸收了这种富有潜力但不切实际的早期学说。但在行为主义发源的地方,它已经逐渐被大众贪图安逸的思想所败坏,最后变成了一种诡异的招魂术。这种新观点认为,尽管生命的最终形式确实是物理能量,但物理能量是与圣灵相连的。在这个时期,美国思想最引人注目的特点是行为主义与激进的原教旨主义的结合,这是一种退化的、变质的基督教形式。其实,行为主义本身最初是一种颠倒过来的清教思想,它主张,心灵得到救赎需要接受一套粗糙的唯物主义教条。之所以变成这样,主要原因在于,正人君子讨厌这种变形的行为主义,而早期的行为主义者又表示不可理解。之前的清教徒厌弃一切肉体冲动;后来的清教徒依然自以为是地践踏着心灵产生的欲望。但由于物理学内部不断增强的唯心主义倾向,行为主义和激进的原教旨主义找到了一个汇合点。现在,人们认为物理世界的终极元素是多种多样、任意活动的“量子”,而“量子”又是由“精神”活动控制的。唯物主义者和唯心主义者的融合是多么容易啊!本质上,他们在心态上从来相差不远,只是信奉的教条截然相悖而已。真正的分歧双方,一边是真正的心灵主义者,另一边是唯心主义者和唯物主义者。所以,基督教教派中最信仰唯物主义的信徒和科学教派中最教条主义的人很快就会找到表达双方统一性的方法,更可以否认一切让人类精神融汇起来的更精微的能力。

    这两种信仰同样尊重低级的物质运动。接下来我要讲中美思维方式最深刻的差异。对美国人来说,任何形式的活动本身就是目的;而对中国人来说,真正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心境平和,一切活动都是朝着它前进的。只有当平衡被打破时,人们才会采取行动。在这方面,中国与印度一致,双方都喜欢先思考再行动。

    于是,中印两国对财富的欲望不像美国那样强烈。财富是使事物和人运动的动力,所以在美国,财富已被坦诚地认为是上帝的气息和人类固有的圣灵。上帝是至高无上的“统领”和宇宙的“主宰”。他的智慧被认为是令人惊叹的巨大力量,他的爱是对其臣民的慷慨给予。天才的故事是教育的基石,富人作为上帝的主要代表而受到尊重。美国大企业中典型的美国男人可能在外面炫耀财富,但自己生活却很朴素。他注重华贵只是为了向众人展现自己的卓越身份。典型的中国富人会用一种微妙的、持久的审美眼光去享受奢侈,而且很少会为了虚妄的权力而牺牲财富。

    另一方面,由于美国文化完全专注个人生活的价值,所以美国人在贫困人口的福利方面就要比中国人更敏感。因此,美国式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劳工生活要比中国式资本主义下好得多。在中国,这两种资本主义同时存在。在美国工厂工作的中国工人在美国制度下过得很好,相比起来,在中国工厂工作的工人简直是凄惨的奴工。许多中国产业工人买不起汽车,更不用说飞机了,这成了许...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