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淳熙严州图经[标点本]最新章节!

p;  法照院:在蒙福乡,唐咸通八年建,名大明院。国朝大中祥符九年,中书札子睦州十四处寺院未有,敕额赐今名。

    石佛院:在仁寿乡,乾德元年建。相传有地名富常潭,石佛现,长六尺五寸,迎置于院,因以名。

    普安院:在仁寿乡,建隆三年建。

    冰洁院:在仁寿乡,建隆二年建。

    富兴院:在太平乡,乾德元年建。

    灵源院:在太平乡,晋天福八年建。

    回向院:在太平乡,庆历中建。

    某禇院:在清平乡,唐咸通八年建。

    富洪院:在清平乡,唐大中六年建。

    临池院:在清平乡,周广顺四年(按:当为显德元年)建。

    富岩寺:在进贤乡,晋天福四年建。

    灵耀院:在进贤乡,旧系女冠灵耀宫,后唐长兴四年改为僧院,仍其名。

    栅源院:在昌期乡,不知所建年代。院有至道三年,知县事孙谠撰《重建殿宇记》,有云:越王勾践袭吴,兵行之际,于此源口立砦栅,千载而下,始有是寺,因地而称。又曰:寺有圣者像,乡民岁时旱暵,不待暴尫,祷必获应。又曰:院壁得咸通十三年沙门师鲁书。武宗诏毁天下佛寺,圣者之像岿然,曾不焦坏。洎像教复兴,邑人王璇得之于山坞泥潦之中,相好俨然,盖彰是教之不可泯。其大要如此。

    三会寺:在昌期乡,梁大同三年建。

    鹤鸣院:在昌期乡,唐武德元年建。

    灵岩院:在常乐乡,唐咸通八年建。

    龙泉院:在昌期乡,唐咸通七年建。院有泉一泓许,能出云雨,以苏旱乾,疑有龙在焉,因以名。国朝政和六年,县人裒钱一新,赠谏议大夫江公望为之记,具载龙泉之异。其略曰:一斛之水甚微,龙讬之而神濡为膏泽,以福于人,而佛祠讬之以兴。余不尽载。

    静乐院:在常乐乡,唐正(本字犯仁宗嫌名)观元年建,国朝熙宁四年重见。见进士徐龟蒙所作记。

    丰源院:在安乐乡,梁正(本字犯仁宗嫌名)明二年建。

    沙硎院:在安乐乡,唐会昌六年建。(按武宗方毁天下佛寺,不应当时所建。或地僻乡民私立,不然年份传误也。)

    新定院:在安乐乡,建隆二年建。

    主教院:在长乐乡,后唐清泰二年建。

    清泉院:在长乐乡,后唐长兴三年建。

    龙华寺:在青溪乡,旧名永泰,不知所建年代。寺有宝大二年,乡岩将方邺等乞重修状,后判依执押字,及有宝大三年,睦州请僧住持帖,后系司空判军州事郭押。皆见存。(按宝大、宝正皆钱氏年号,别见事志。)国朝政和三年,以犯哲宗陵名,改今名。

    惠明院:在仁寿乡云濛山,旧名云濛庵。绍兴元年,僧楚月诣行在所陈,请得临安府废额归,以名其院。院有保宁庵庆寿堂。见宣和六年县人方闻所题石刻。

    神景尼寺:在县东,唐大中元年建。

    龙岩尼寺:今废。

    静居尼寺:今废。

    祠庙

    城隍庙:在县内东偏。

    真应庙:在县内,其神方储。相传后汉时,以贤良方正仕和帝,后为洛阳令,卒赠黟县侯,立庙名洛阳。唐垂拱四年,为狄梁公焚毁,后邑人复立之。国朝政和七年,县人方适、方奕与父老,状其灵异,列于转运使,转运使为请于朝,赐今额。其后裔方訚、方闻,今皆历显官。

    南部行事庙:在县西。相传为方储之兄名侪,后汉时封关内侯,补南部行事。在任有恩及民,因为立庙。

    都督庙:在县前渡南濒江。相传为方储弟俨,后汉时为大都督,既死为立庙。其后见梦于人,人为更庙于南山,因名都督山。

    五龙庙:在县东五里。相传其神为方储之子,名观之。

    宋齐邱相公祠:在昌期乡,相传齐邱尝避地居此,终焉。按:齐邱晚为李璟放于青阳,缢而死。不知此何据,且为何神也。今一乡之宋姓,自言皆其后裔。祠有灵异,乡民岁时祷祀焉!

    乌龙庙二:

    一在清平乡寻凤里。按:章泯所作《乌龙山庙记》载:邵仁祥之先,因石勒之乱渡江,有名敷者,尝为东阳太守。敷之孙曰坦,仕为新安令,〔南朝〕宋元嘉二年卒,葬青溪邑之现王山。时有相其墓者曰:后当有王侯之封。宋、齐间,使望气者占之,因断其地脉,复有相者云:犹当出阴中王。唐正(本字犯仁宗嫌名)观中,仁祥以处士为建德令周光敏所害,后为乌龙山之神,卜宅之吉,至是果验。本庙在乌龙山下,而此庙之神,疑为坦也。庙有碑,刻元祐三年,乡民邵宗旺等,捨山林以奉远祖仁安灵应王.盖指为仁祥别庙也。

    一在太平乡,庙亦有碑,大中祥符五年所刻。载仁祥清平乡人,既被害,归其柩寻凤里葬焉。前庙乃即其地,此庙为邵诏者所建,亦仁祥之后裔,其文词浅俚不足录。今两乡岁时,各于其庙奉祀焉!

    何侍郎庙:在安乐乡,庙亦有碑,载神为何姓而不著名。谓其先从晋过江,卜居新安,仕陈文宣帝,位吏部侍郎,以谗见戮。太建二年立庙。按陈文帝之后为宣帝,宣帝即位,改元太建。今曰仕文宣帝而以立庙于太建,其说乖戾,余载年代尤差互,皆不足考计。后列何姓者数人,当是共立庙以祀其先,借为此官称尔。然传世既久,亦不必毁云。

    项仙姑庙:在蒙福乡。耆旧相传:项氏姊妹,自其家归宁,临流欲渡无船,因以帔为梁而过。后人名其地为渡渎。

    山

    雉山:在县西南一里,周回七里四十步。旧经载《新安记》云:郡西南渡水一里余,有山如凤立雉蹲,因以为名。隋尝取以名县。

    都督山:在县南,即方俨尝所居也,山因以得名。

    灵岩山:在县东北六里,周回十二里。旧经载《地理志》云:吴永安五年,黄龙见于此,因名龙山。唐元和元年,观察使牒改今名。

    迈山:在县西北六里。旧经载《新安记》云:其山重叠,迈于诸山,故以名。今观山形,盘礴连延,四面诸山,皆若相向。

    南来山:在县西北一百三十里,山势自北来南,故以名。

    东泉山:在县东北一百五十里,旧名覆船,取山形之似。其南出泉三脉,并东注。唐元和中,观察使牒改今名。

    重坑山:在县东八十里,山有二坑,故以名。

    蔗山:在县东四十二里,中间平地二顷。故老相传云:昔人于此种甘蔗,因以名山。

    云濛山:在县南十八里,高五百丈,周围七十里,出众山之上。天欲雨,先见云雾,滃然濛其上,故以名。(山下有庙,相传为汉时建,而无年代可考。又谓旧封护国府君,后封钱国王,谓是国朝仁宗时,亦无可据。)

    水(溪滩津渡附)

    新安江:在县南。出徽州,自歙县深渡入县界,至白马砂入建德县界。湍险迅急,春夏涨滥,中流不可行舟。秋冬澄澈见底,故沈约诗云:“眷言访舟客,兹川信可珍。洞澈随清浅,皎镜无冬春。”李白亦云:“青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

    东溪:在县东一里

    滩

    深渡滩、息滩、慈滩、龟石滩、黄石滩、顾珉滩、赖雀滩、麻车滩、浪渴滩、卢堪滩、额赖滩、罗顶滩、义里滩、小溪滩

    津渡

    县前渡:在县南。

    召石渡:在县西九里。

    息滩下渡:在县西三十里。

    轩渚小溪渡:在县东五十一里。

    古迹

    锦砂村:在县西八里。旧经据《新安记》云:林木森耸,波流澄澈,映石如锦,故以名。《寰宇记》云:傍山依壑,素波澄映,锦石舒文。冠军吴喜闻而造焉,鼓枻游泛,弥旬忘返,叹曰:名山幽谷,故不虚赏,使人丧朱门之志。

    轩清溪:在县东五十一里。《新安记》云:洛阳令方储,乘鹤轩至此登船,遂以名溪,后人复立庙以祀。仙翁名轩驻,言鹤轩堂驻此也。

    时里石门:在县西四十里。《舆地志》云:石门关者,神门也!常为雾塞,无人得见。孙和太子避难,至此逢大雨,平地尽没,即以白牛、白马祠祭天地神祗,三日士歇,见有石门。今验见存。

    废昌亭:在县东十里。《舆地志》云:梁天监二年,郡守任昉,于此亭送许由。

    右建德府府境图,东西三百九十里,南北三百三十里。东至临安府三百一十里,西至徽州三百七十里,南至婺州一百五十里,北至临安府二百七十里。东南到婺州一百八十里,西南到衢州二百一十里,东北到临安府三百一十里,西北到徽州三百一十里。其水路,东沿浙江至东梓浦入临安界,一百三十三里,南溯东阳江至三河湍入婺州界,五十里,西北溯新安江至街口渡入徽州界,二百五十里。

    图经卷第三终。此卷板心,原标一百二十九页,至一百四十九页。

    爽秋六兄属,从文澜抄景定严州续志十卷,以寄京邸。阁本即从宋刊《新定续志》而出。“四库总目”续志条下,载有“绍兴旧志,今佚”之语。按之《士礼居〔藏书〕题跋记》,《新定续志》夹注:《严州图经》为严姓物,严于数年前得之于昆山,价止青趺三两三钱。藏金纸面装,四册止存三卷一百二十八页,云是太仓金元功家物。及检叶文庄《菉竹堂书目》,载有《严州图经》,无卷数、册数,当是叶传之金,而金又散出者也。先是书友携是书来,索值百千余,未及还价而即取去。后严持示钱竹汀先生,先生以为世无二本,当宝爱之。故近日欲请观,每讫言为友借去,不能再见。然属书友及与严素识者往探消息,总以议价定妥,然后索归。惜余买书金尽,未能如数与之,致书不能复合云云。乱后,此书为陆存斋所得,今借而影抄。卷端有严豹人小印,的为严氏旧藏。惟首卷页数,为书(估)〔贾〕改填,以顺次第,其实尚阙十数页,其后五卷更不可考矣。既抄藏于八千卷楼,复抄寄爽秋,以冠景定之续。爽秋方佥理各国事务,重洋绝域,山川风土,商贾互市,罔不归之译治。近年,日本、高丽旧刊古籍,日出不穷,礼失求野,安知后阙五卷不更为爽秋搜得,而合延津之剑,以慰桑梓之思乎!光绪壬辰闰六月三日,钱塘弟丁丙识。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