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中国文学论丛最新章节!

    一民族一国家之文化传统,必然会大量地保存于其国家民族所使用之文字。而且其文化传统之精微处、重要处,所保存于文字中者,必远过其能保存于其国家民族之其他事物中。故在每一民族与国家之后代人,欲求了解其前代人之文化业绩,亦必然将凭借其国家民族所使用之文字为其主要之桥梁。另一国家民族,欲求了解其他国家民族之文化,亦必当了解其国家民族所使用之文字。

    中国文化传统,绵延四千年以上,而且能不断发扬光大,其中一原因,亦为其文字具有特殊之性格与功能,故使其文化传统,易保存、易传递。其一是中国文字能摆脱语言束缚,而获得其独立自由之发展。其次是中国文字创造,有其精妙之意义,与其活泼之使用方法,故使中国人只凭少数单字,而对历史上不断后起之种种新事物新观念,都可运用自如,尽量表达,而使旧有文字,永不感有不敷应用之困难。

    若论中国文字形体,其间变化较多。如从甲骨文、钟鼎文、大篆、小篆、隶书、而至楷书,大率自商代至秦汉,其间已经历近于两千年之久,文字形体常在变动中。即秦汉时代,亦尚只以隶书为主,楷书之起,犹在后。后代人惯用楷书,骤见前代所用甲骨钟鼎大小篆隶书,有不识其形体,不知其为何字者。

    但论中国文字之结构,及其句法之组织方面,则远较字形变化为简单。大抵在韵文方面,如古诗三百首,其中句法,已与后代句法无不相同。如云:"一日不见,如三秋兮,"此一句八字中,只兮字已为后世所少用。但略去此一字,只读上面七字,其句中意义,亦已显豁呈露,不难了解。上引诗句之七字中,只一秋字,涵义须稍作讲解。此秋字,不作春夏秋冬之秋字解,乃借作一年两年之年字解。因每年必有一秋,故三秋可借作三年解。此一字义上之变化,只须一点便明。一初识字之小学生,读此诗句,略经讲解,便可明了。但此诗句,已远在三千年前。三千年后一初识字小学生,便能读三千年前古人之诗句,而当下明其意义,此惟中国文字,有此功能。此只偶举一例,三百首诗中其他类于此等句法者尚多。

    若论散文方面,孔子作《春秋》,其句法亦与后代相似,无大分别。但《春秋》著成年代,距今已两千五百年。如云:"陨石于宋五,六鹢退飞过宋都。"此两句中,只一鹢字,为小学生所不识。但只看其左边一益字,便可知此字亦读益。看其右边一鸟字,便可知此字亦指鸟,只不知其为何鸟而己。又如陨字作落字解,一经讲授,则此两句意,亦便易明了。

    其实中国古代造句,亦与近代人讲话,无大相异。只是较为简净化。中国近代人讲话,只较中国古代人作文造句,多加进了几个字。其文法与语法间,则并无大变化。

    中国疆域广大,各地方音,不能一致。但使各地人同读一部古书,无论如三千年以上之《诗经》,两千五百年以上之《春秋》,人人易懂,只是读音稍有不同。中国文化传统之可久可大,其有赖于中国文字之功能者,观于上举,可以想见。

    但近代中国人读中国古代书,究有困难。其困难不在句法组织上,乃在字义运用上。如上句秋字作年字用,陨字乃落字义。而近代中国人说话,则只说三年,不说三秋。又只说落,不说陨,此是一例。

    中国文字,多有同字异义者。同一字可解作许多义,又有在同义有细微分别者。如《论语》开端即云:"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悦字乐字,即是在同意义中有分别。而在现代人说话中,则无此分别。只说乐,不说悦。白话说乐又必说快乐,不单说一乐字。但在文言中,此快乐二字意义亦有不同。单据现代人讲话来运用文字,则必有不够运用不够细密之病。又若单凭口语,来求了解中国文化,则必有不够了解之处。

    近代中国人提倡白话文,欲使文字语言化。此在普及教育及通俗应用上,不能谓无贡献。但另一面,也该使语言文字化,始可使语言渐臻精密圆满,庶可无损于此文化传统将来之继续发展与进步。

    近代中国,因于推行白话文教育,影响所及,使多数人只能读五十年以内书,最多亦仅能读百年前后书。而有些书则已不能读。百年以上一切古书,则只有进入大学文学院某几系的学生始能读。如是则几于把中国文化传统腰斩了,使绝大多数人,不能了解自己民族的文化传统,于中国文化此下进展,必将受大损害。

    外国人关心中国文化,想求了解,也多从学习中国话,认识中国字,读中国的白话文开始。如是亦将使他们仅能认识近五十年,乃至一百年来之中国,而于中国文化传统,终亦无从认识。

    一般人总说中国文言难学,其实不然。我认识几位外国朋友,他们并不曾费甚大精力,而也能读中国的古书。并有能写中国诗,能作中国文言文的。只据此例,便知中国文言并非难学,只要把学中国文言文的方法稍求变通便得。据我想像,只在四五年内,不论中国人外国人,从识字直到读古书,奠定一基础,其事并不难。

    我因此有一意愿,要来写一部无师自通的《中国文言自修读本》,第一目标是为中国人而作。只要是一高中学生,他已认识了不少中国字,读我此书,自更容易。第二目标,是为外国人而作。只要曾学中国话,曾读中国白话文者,读我此书,自也容易。纵使未学中国话,不识中国字,也可以直接读我此书。从识字到读古书,费四五年工夫,便能建立其基础,完成其目标。

    此下我将扼要叙述我编写此书之几项重要工作。

    一、选择单字。

    此书将选用中国古书中所常用之单字,约以四千字为度,最多将不超过五千字。

    二、详列字形。

    本书于通用楷体外,依照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兼列篆体。识字形,可以便利明字义。在小篆与楷书中间之隶体,识了小篆楷书...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