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龙榆生学术论文集最新章节!

    一 論四聲與樂律之關係

    自宫譜失傳,而填詞者已不知協律爲何事。然宫調緣於律吕,歌詞出自語言,其抗墜抑揚,疾徐高下,所以表達一切情感者,理本無殊。方成培曰:“音自人心而生,律由古聖而作。人心千古不死,則律法終古不亡,古調雖有淪廢,固可尋繹而知也。”又曰:“以八音自然之聲,合人喉舌自然之聲,高下一貫,無相奪倫而成樂矣。”(《香硯居詞塵·宫調發揮》)樂有抑揚高下之節,聲有平上去入之差,準此以談,則四聲與音律,雖爲二事,然於歌譜散亡之後,由四聲以推究各詞調聲韻組織上之所由殊,與夫聲詞配合之理,亦可得其彷彿。若執四聲以當宫律之律,則又差以毫釐,失之千里矣。

    二 論四聲之性質

    萬樹《詞律·發凡》云:“自沈吴興分四聲以來,凡用韻樂府,無不調平仄者。至唐律以後,浸淫而爲詞,尤以諧聲爲主。倘平仄失調,則不可入調。”所謂四聲者,平、上、去、入也。平謂之平,上、去、入總謂之仄。萬氏云:“平止一途,仄兼上、去、入三種,不可遇仄而以三聲概填。蓋一調之中,可概者十之六七,不可概者十之三四,須斟酌而後下字,方得無疵。此其故當於口中熟吟,自得其理。夫一調有一調之風度聲響,若上、去互易,則調不振起,自成落腔。”觀其嚴於上、去之分,蓋有其學理與經驗上之根據。其言曰:“上聲舒徐和軟,其腔低,去聲激厲勁遠,其腔高,相配用之,方能抑揚有致。”又曰:“名詞轉折跌蕩處,多用去聲,何也?三聲之中,上、入二者,可以作平,去則獨異。故余嘗竊謂論聲雖以一平對三仄,論歌則當以去對平、上、入也。當用去者,非去則激不起”(《詞律·發凡》),此皆深造有得之言。黄九烟論曲,有“三仄應須分上去,兩平還要辨陰陽”之句,亦謂此也。

    三 論平仄在歌詞上之運用

    填詞家對於平仄四聲之運用,不出兩途。或寬或嚴,亦各因其所用之調而異。大抵尋常通行之調,率以兩平兩仄相間,其體出於唐人近體律、絶詩者,多可不必拘泥。例如唐、五代人所製之小令:

    《望江南》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緑如藍,能不憶江南。(白居易)

    前調

    梳洗罷,獨倚望江樓。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蘋洲。(温庭筠)

    《相見歡》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  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李後主)

    《浣溪沙》

    轉燭飄蓬一夢歸,欲尋陳迹悵人非,天教心願與身違。  待月池臺空逝水,蔭花樓閣漫斜暉,登臨不惜更沾衣。(李後主)

    前調

    夜夜相思更漏殘,傷心明月憑闌干,想君思我錦衾寒。  咫尺畫堂深似海,憶來惟把舊書看,幾時 手入長安?(韋莊)

    《謁金門》

    春雨足,染就一溪新緑。柳外飛來雙羽玉,弄晴相對浴。  樓外翠簾高軸,倚徧闌干幾曲。雲淡水平煙樹簇,寸心千里目。(韋莊)

    前調

    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閒引鴛鴦香徑裏,手挼紅杏蕊。  鬭鴨闌干獨倚,碧玉搔頭斜墜。終日望君君不至,舉頭聞鵲喜。(馮延巳)

    試取上列同調之詞,加以比較,不但三仄不拘上、去,單字亦可仄可平。此由其體勢之構成,即取五、七言近體詩句法,加以解散而錯落之,調聲以雙字爲主,且音律亦不似宋代慢詞興起後之嚴故也。

    四 論去聲字在歌詞上之特殊地位

    慢詞句法上之聲韻組織,亦多與五、七言近體詩相同者,如《滿庭芳》、《水龍吟》、《念奴嬌》、《賀新郎》之類,雖四言、六言參用,而仍不背兩平兩仄相間之原則,惟《念奴嬌》之兩結,率用平仄平仄,爲稍異於近體詩耳。傳作對於上、去之辨,猶未甚嚴也。迨柳永、周邦彦之徒,究心樂律,而歌詞上之句法組織,乃漸與近體詩分道揚鑣,其後來所謂拗體,不特一字之平仄,必須遵守,即上、去亦不容輕...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