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边裔典最新章节!

    匈奴部汇考一

    上古

    黄帝有熊氏,北逐荤粥。

    按《史记·五帝本纪》:黄帝北逐荤粥,合符釜山。

    〈注〉《索隐》曰:匈奴别名也。唐虞以上曰山戎,亦曰熏粥,夏曰淳维,殷曰鬼方,周曰猃狁,汉曰匈奴。

    按《匈奴传》: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唐虞以上有山戎、猃狁、荤粥,居于北蛮,随畜牧而转移。其畜之所多则马、牛、羊,其奇畜则橐驼、驴、骡、駃騠、騊駼、驒騱。逐水草迁徙,无城郭常处耕田之业,然亦各有分地。无文书,以言语为约束。儿能骑羊,引弓射鸟鼠;少长则射狐兔:用为食。士力能弯弓,尽为甲骑。其俗,宽则随畜,因射猎禽兽为生业,急则人习战攻以侵伐,其天性也。其长兵则弓矢,短兵则刀鋋。利则进,不利则退,不羞遁走。苟利所在,不知礼义。自君王以下,咸食畜肉,衣其皮革,被旃裘。壮者食肥美,老者食其馀。贵壮健,贱老弱。父死,妻其后母;兄弟死,皆取其妻妻之。其俗有名不讳,而无姓字。

    〈注〉《汉书音义》曰:匈奴,始祖名。《索隐》曰:张晏曰:淳维以殷时奔北边。又乐彦《括地谱》云:夏桀无道,汤放之鸣条,三年而死。其子獯粥妻桀之众妾,避居北野,随畜移徙,中国谓之匈奴。其言夏后苗裔,或当然也。故应劭《风俗通》曰:殷时曰獯粥,改曰匈奴。又晋灼云尧时曰荤粥,周曰猃狁,秦曰匈奴。韦昭云汉曰匈奴,荤粥其别名。则淳维具其始祖,盖与獯粥是一也。 《索隐》曰:韦昭云:春秋以为犬戎。《小颜》云:即昆夷也。《山海经》云:黄帝生苗,苗生龙,龙生融,融生吾,吾生并明,并明生白,白生犬。犬有二壮,是为犬戎。《说文》云:赤狄本犬种,字从犬。又《山海经》云:有人面兽身,名犬夷。贾逵曰犬夷,戎之别种也。

    商成汤二十祀,夏桀死于亭山,其子淳维遁于北野,

    按《路史·后纪》:桀放于南巢三年死于亭山,其子淳维妻其众妾,遁于北野,随畜转徙,号荤育,逮周日盛,曰:猃狁。〈西戎北狄,古人似有定名矣。然在西北者,亦称戎大戎之类是也。东北者,亦称戎山戎之类是

    也。大抵北方既无城郭,而逐水草,则东西亦难一定。但不能越而南耳。至于部落族姓,各有所分,国籍既少,辨之亦难,前史所载只存大略,黄帝时已逐熏鬻矣,乃《山海经》又言:黄帝生叔均,叉均生北狄。《史记》又称夏后之裔曰淳维,为匈奴始祖,尊之则皆神圣之裔抑之又有盘瓠牝狼之说皆未可为据也。今自商周秦汉以来,姑以荤粥为始,而狄人匈奴继之在东北者属之于山戎。在西北者属之犬戎此后部落支分,名称各见,则各随其所著称之名,而叙其本末庶几稍存区别云尔。

    〉周穆王十四年秋九月,翟人侵毕。

    按《竹书纪年》云云。

    按《山海经·大荒西经》:西北海之外,有北狄之国。黄帝之孙曰始均,始均生北狄。

    懿王十三年,翟人迁岐。

    按《竹书纪年》云云。

    厉王共和十四年,猃狁侵宗周西鄙。

    按《竹书纪年》云云。

    宣王五年夏六月,尹吉甫帅师伐猃狁,至于太原。

    按《竹书纪年》云云。

    惠王十五年冬,十月,狄人伐邢。

    按《春秋·庄公三十二年》云云。 按《左传》:闵公元年,狄人伐邢,管敬仲言于齐侯曰:戎狄豺狼,不可厌也。诸夏亲昵,不可弃也。宴安酖毒,不可怀也。《诗》云:岂不怀归,畏此简书,简书,同恶相恤之谓也。请救邢以从简书,齐人救邢。

    惠王十七年冬,十有二月,狄入卫。

    按《春秋·闵公二年》云云。 按《左传》:冬,十二月,狄人伐卫,卫懿公好鹤,鹤有乘轩者,将战,国人受甲者,皆曰使鹤,鹤实有禄位,余焉能战,公与石祁子玦,与宁庄子矢,使守。曰:以此赞国,择利而为之,与夫人绣衣。曰:听于二子,渠孔御戎,子伯为右,黄夷前驱,孔婴齐殿,及狄人,战于荥泽,卫师败绩,遂灭卫,卫侯不去其旗,是以甚败,狄人囚史华龙滑,与礼孔,以逐卫人,二人曰:我大史也。实掌其祭,不先,国不可得也。乃先之,至则告守曰:不可待也。夜与国人出,狄入卫,遂从之,又败诸河。

    惠王十八年春,正月,齐师、宋师、曹伯救邢,逐狄人。按《春秋·僖公元年》云云。 按《左传》:诸侯救邢,邢人溃,出奔师,师遂逐狄人,具邢器用而迁之,师无私焉。惠王二十五年夏,狄伐晋。

    按《春秋·僖公八年》云云。 按《左传》:晋里克帅师,梁由靡御,虢射为右,以败狄于采桑,梁由靡曰:狄无耻,从之必大克,里克曰:惧之而已,无速众狄,虢射曰:期年狄必至,示之弱矣。夏,狄伐晋,报采桑之役也。复期月。

    襄王二年春,狄灭温,温子奔卫。

    按《春秋·僖公十年》云云。 按《左传》:春,狄灭温,苏子无信也。苏子叛王即狄,又不能于狄,狄人伐之,王不救,故灭,苏子奔卫。

    襄王四年春,诸侯城卫楚丘之郛。

    按《春秋》不书。 按《左传》:僖公十二年,春,诸侯城卫楚丘之郛,惧狄难也。

    襄王五年春,狄侵卫。

    按《春秋·僖公十三年》云云。

    襄王八年,秋,狄侵晋。

    按《春秋》不书。 按《左传》:僖公十六年,秋,狄侵晋,取狐厨,受铎,涉汾,及昆都,因晋败也。

    襄王十年春,正月,宋公、曹伯、卫人、邾人伐齐。狄救齐。冬,邢人、狄人伐卫。

    按《春秋·僖公十八年》云云。 按《左传》:冬,邢人,狄人,伐卫,围菟圃,卫侯以国让父兄子弟,及朝众曰:苟能治之,燬请从焉。众不可,而从师于訾娄,狄师还。

    襄王十二年秋,齐人、狄人盟于邢。

    按《春秋·僖公二十年》云云。 按《左传》:秋,齐狄盟于邢,为邢谋卫难也。于是卫方病邢。

    襄王十三年春,狄侵卫。

    按《春秋·僖公二十一年》云云。

    襄王十六年夏,狄伐郑。冬,天王出居于郑。

    按《春秋·僖公二十四年》云云。 按《左传》:郑之入滑也。滑人听命,师还,又即卫,郑公子士,泄堵俞弥,帅师伐滑,王使伯服,游孙伯,如郑请滑,郑伯怨惠王之入,而不与厉公爵也。又怨襄王之与卫滑也。故不听王命,而执二子,王怒,将以狄伐郑,富辰谏曰:不可,臣闻之,大上以德抚民,其次亲亲,以相及也。昔周公吊二叔之不咸,故封建亲戚,以蕃屏周,管,蔡,郕,霍,鲁,卫,毛,聃,郜,雍,曹,滕,毕,原,酆,郇,文之昭也。邘,晋,应,韩,武之穆也。凡,蒋,邢,茅,胙,祭,周公之裔也。召穆公思周德之不类,故纠合宗族于成周,而作诗。曰:常棣之华,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其四章曰:兄弟阋于墙,外禦其侮,如是则兄弟虽有小忿,不废懿亲,今天子不忍小忿,以弃郑亲,其若之何,庸勋亲亲,昵,近尊贤,德之大者也。即聋,从昧,与顽,用嚚,奸之大者也。弃德崇奸,祸之大者也。郑有平惠之勋,又有厉宣之亲,弃嬖宠而用三良,于诸姬为近,四德具矣。耳不听五声之和为聋,目不别五色之章为昧,心不则德义之经为顽,口不道忠信之言为嚚,狄皆则之,四奸具矣。周之有懿德也。犹曰莫如兄弟,故封建之,其怀柔天下也。犹惧有外侮,捍禦侮者,莫如亲亲,故以亲屏周,召穆公亦云,今周德既衰,于是乎又渝周召,以从诸奸,无乃不可乎,民未忘祸,王又兴之,其若文武何,王弗听,使颓叔,桃子,出狄师。夏,狄伐郑,取栎,王德狄人,将以其女为后,富辰谏曰:不可,臣闻之曰:报者倦矣。施者未厌,狄固贪惏,王又启之,女德无极,妇怨无终,狄必为患,王又弗听,初,甘昭公有宠于惠后,惠后将立之,未及而卒,昭公奔齐,王复之,又通于隗氏,王替隗氏,颓叔桃子曰:我实使狄,狄其怨我,遂奉大叔,以狄师攻王,王御士将禦之,王曰:先后其谓我何,宁使诸侯图之,王遂出,及坎欿,国人纳之,秋,颓叔桃子奉大叔以狄师伐周,大败周师,获周公忌父,原伯,毛伯,富辰,王出适郑,处于汜,大叔以隗氏居于温。

    襄王二十二年夏,狄侵齐。

    按《春秋·僖公三十年》云云。 按《左传》:春,晋人侵郑,以观其可攻与否,狄间晋之有郑虞也。夏,狄侵齐。襄王二十三年冬,狄围卫。十有二月,卫迁于帝丘。按《春秋·僖公三十一年》云云。 按《左传》:冬,狄围卫,卫迁于帝丘,卜曰:三百年,卫成公梦康叔曰:相夺予享,公命祀相,宁武子不可。曰:鬼神非其族类,不歆其祀,杞鄫何事,相之不享,于此久矣。非卫之罪也。不可以间成王周公之命祀,请改祀命。

    襄王二十四年夏,卫人侵狄。秋,卫人及狄盟。

    按《春秋·僖公三十二年》云云。 按《左传》:夏,狄有乱,卫人侵狄。狄请平焉。秋,卫人及狄盟。

    襄王二十五年夏,四月,狄侵齐。秋,晋人败狄于箕。按《春秋·僖公三十三年》云云。 按《左传》:狄侵齐,因晋丧也。狄伐晋,及箕,八月,戊子,晋侯败狄于箕,却缺获白狄子,先轸曰:匹夫逞志于君,而无讨,敢不自讨乎,免冑入狄师,死焉。狄人归其元,面如生。

    顷王元年夏,狄侵齐。

    按《春秋·文公九年》云云。

    顷王二年冬,狄侵宋。

    按《春秋·文公十年》云云。顷王五年冬,狄侵卫。

    按《春秋·文公十三年》云云。

    定王元年秋,赤狄侵齐。

    按《春秋·宣公三年》云云。

    定王二年夏,赤狄侵齐。

    按《春秋·宣公四年》云云。

    定王五年,夏,赤狄侵晋。

    按《春秋》不书。 按《左传》:宣公七年,夏,赤狄侵晋,取向阴之禾。

    定王六年夏,六月,晋师、白狄伐秦。

    按《春秋·宣公八年》云云。 按《左传》:春,白狄及晋平,夏,会晋伐秦。

    定王九年秋,晋侯会狄于攒函。

    按《春秋·宣公十一年》云云。 按《左传》:晋却成子求成于众狄,众狄疾赤狄之役,遂服于晋,秋,会于攒函,众狄服也。是行也。诸大夫欲召狄,却成子曰:吾闻之,非德莫如勤,非勤何以求人,能勤有继,其从之也。诗曰:文王既勤止,文王犹勤,况寡德乎。

    定王十一年,秋,赤狄伐晋。

    按《春秋》不书。 按《左传》:宣公十三年,秋,赤狄伐晋,及清,先縠召之也。

    定王十三年夏,六月,晋师灭赤狄潞氏,以潞子婴儿归。

    按《春秋·宣公十五年》云云。 按《左传》:潞子婴儿之夫人,晋景公之姊也。酆舒为政而杀之,又伤潞子之目,晋侯将伐之,诸大夫皆曰:不可,酆舒有三隽才,不如待后之人,伯宗曰:必伐之,狄有五罪,隽才虽多,何补焉。不祀,一也。耆酒,二也。弃仲章而夺黎氏地,三也。虐我伯姬,四也。伤其君目,五也。怙其隽才,而不以茂德,兹益罪也。后之人,或者将敬奉德义,以事神人,而申固其命,若之何待之,不讨有罪。曰:将待后,后有辞而讨焉。毋乃不可乎。夫恃才与众,亡之道也。商纣由之故灭,天反时为灾,地反物为妖,民反德为乱,乱则妖灾生,故文反正为乏,尽在狄矣。晋侯从之,六月,癸卯,晋荀林父败赤狄于曲梁,辛亥,灭潞,酆舒奔卫,卫人归诸晋,晋人杀之。

    定王十四年春,正月,晋人灭赤狄甲氏,及留吁。按《春秋·宣公十六年》云云。 按《左传》:春,晋士会帅师灭赤狄甲氏,及留吁,铎辰,三月,献狄俘晋侯,请于王,戊申,以黻冕命士会将中军,且为大傅,于是晋国之盗,逃奔于秦。

    定王十九年秋,晋却克、卫孙良夫伐廧咎如。

    按《春秋·成公三年》云云。 按《左传》:晋却克,卫孙良夫,伐廧咎如,讨赤狄之馀焉。廧咎如溃,上失民也。

    简王四年冬,秦人、白狄伐晋。

    按《春秋·成公九年》云云。 按《左传》:秦人白狄伐晋,诸侯贰故也。

    灵王十七年春,白狄来。

    按《春秋·襄公十八年》云云。

    灵王二十七年,夏,齐侯,陈侯,蔡侯,北燕伯,杞伯,胡子,沈子,白狄,朝于晋。

    按《春秋》不书。 按《左传》:襄公二十八年,夏,齐侯,陈侯,蔡侯,北燕伯,杞伯,胡子,沈子,白狄,朝于晋,宋之盟故也。

    景王四年夏,六月,晋荀吴帅师败狄于大卤。

    按《春秋·昭公元年》云云。 按《左传》:晋中行穆子败无终及群狄于大原,崇卒也。将战,魏舒曰:彼徒我车,所遇又阨,以什共车,必克,困诸阨,又克,请皆卒,自我始,乃毁车以为行,五乘为三伍,荀吴之嬖人不肯即卒,斩以徇,为五陈以相离,两于前,伍于后,专为右角,参为左角,偏为前拒,以诱之,翟人笑之,未陈而薄之,大败之。

    汉一

    高祖七年冬十月,上自将击韩王信于铜鞮,逐北至平城,为匈奴所围,七日乃得出。十二月,匈奴攻代,始遣刘敬结和亲。

    按《汉书·高祖本纪》:六年秋九月,匈奴围韩王信于马邑,信降匈奴。七年冬十月,上自将击韩王信于铜鞮,斩其将。信亡走匈奴,与其将曼丘臣、王黄共立故赵后赵利为王,收信散兵,与匈奴共拒汉。上从晋阳连战,乘胜逐北,至楼烦,会大寒,士卒堕指者十二三。遂至平城,为匈奴所围,七日,用陈平秘计得出。使樊哙留定代地。十二月,上还过赵。是月,匈奴攻代,代王喜弃国,自归雒阳,赦为合阳侯。辛卯,立子如意为代王。

    按《匈奴传》:秦灭六国,而始皇使蒙恬将数十万之

    众北击胡,悉收河南地,因河为塞,筑四十四县城临河,徙适戍以充之。而通直道,自九原至云阳,因边山险,堑溪谷,可缮者缮之,起临洮至辽东万馀里。又度河据阳山北假中。当是时,东国强而月氏盛。匈奴单于曰头曼,头曼不胜秦,北徙。十有馀年而蒙恬死,诸侯畔秦,中国扰乱,诸秦所徙适边者皆复去,于是匈奴得宽,复稍度河南,与中国界于故塞。单于有太子,名曰冒顿。后有爱阏氏,生少子,头曼欲废冒顿而立少子,乃使冒顿质于月氏。冒顿既质,而头曼急击月氏。月氏欲杀冒顿,冒顿盗其善马,骑亡归。头曼以为壮,令将万骑。冒顿乃作鸣镝,习勒其骑射,令曰:鸣镝所射而不悉射者斩。行猎兽,有不射鸣镝所射辄斩之。已而,冒顿以鸣镝自射善马,左右或莫敢射,冒顿立斩之。居顷之,复以鸣镝自射其爱妻,左右或颇恐,不敢射,复斩之。顷之,冒顿出猎,以鸣镝射单于善马,左右皆射之。于是冒顿知其左右可用,从其父单于头曼猎,以鸣镝射头曼,其左右皆随鸣镝而射杀头曼,尽诛其后母与弟及大臣不听从者。于是冒顿自立为单于。冒顿既立,时东国强,闻冒顿杀父自立,乃使使谓冒顿曰:欲得头曼时号千里马。冒顿问群臣,群臣皆曰:此匈奴宝马也,勿予。冒顿曰:奈何与人邻国爱一马乎。遂与之。顷之,东国以为冒顿畏之,使使谓冒顿曰:欲得单于一阏氏。冒顿复问左右,左右皆怒曰:东国无道,乃求阏氏。请击之。冒顿曰:奈何与人邻国爱一女子乎。遂取所爱阏氏予东国。东国王愈骄,西侵。与匈奴中间有弃地莫居千馀里,各居其边为瓯脱。东国使使谓冒顿曰:匈奴所与我界瓯脱外弃地,匈奴不能至也,吾欲有之。冒顿问群臣,或曰:此弃地,予之。于是冒顿大怒,曰:地者,国之本也,奈何予人。诸言与者,皆斩之。冒顿上马,令国中有后者斩,遂东袭击东国。东国初轻冒顿,不为备。及冒顿以兵至,大破灭东国王,虏其民众畜产。既归,西击走月氏,南并楼烦、白羊河南王,悉复收秦所使蒙恬所夺匈奴地者,与汉关故河南塞,至朝那、肤施,遂侵燕、代。是时汉方与项羽相距,中国罢于兵革,以故冒顿得自强,控弦之士三十馀万。自淳维以至头曼千有馀岁,时大时小,别散分离,尚矣,其世传不可得而次。然至冒顿,而匈奴最强大,尽服从北夷,而南与诸夏为敌国,其世姓官号可得而记云。单于姓挛鞮氏,其国称之曰撑犁孤涂单于。匈奴谓天为撑犁,谓子为孤涂,单于者,广大之貌也,言其象天单于然也。置左右贤王,左右谷蠡,左右大将,左右大都尉,左右大当户,左右骨都侯。匈奴谓贤曰屠耆,故常以太子为左屠耆王。自左右贤王以下至当户,大者万馀骑,小者数千,凡二十四长,立号曰万骑。其大臣皆世官。呼衍氏,兰氏,其后有须卜氏,此三姓,其贵种也。诸左王将居东方,直上谷以东,接秽貊、朝鲜;右王将居西方,直上郡以西,接氐、羌;而单于庭直代、云中。各有分地,逐水草移徙。而左右贤王、左右谷蠡最大国,左右骨都侯辅政。诸二十四长,亦各自置千长、百长、什长、裨小王、相、都尉、当户、且渠之属。岁正月,诸长小会单于庭,祠。五月,大会龙城,祭其先、天地、鬼神。秋,马肥,大会蹛林,课校人畜计。其法,拔刃尺者死,坐盗者没入其家;有罪,小者轧,大者死。狱久者不满十日,一国之囚不过数人。而单于朝出营,拜日之始生,夕拜月。其坐,长左而北向。日上戊己。其送死,有棺椁金银衣裳,而无封树丧服;近幸臣妾从死者,多至数十百人。举事常随月,盛壮以攻战,月亏则退兵。其攻战,斩首虏赐一卮酒,而所得卤获因以予之,得人以为奴婢。故其战,人人自为趋利,善为诱兵以包敌。故其逐利,如鸟之集;其困败,瓦解云散矣。战而扶舆死者,尽得死者家财。后北服浑窳、屈射、丁零、隔昆、龙新犁之国。于是匈奴贵人大臣皆服,以冒顿为贤。是时,汉初定,徙韩王信于代,都马邑。匈奴大攻围马邑,韩信降匈奴。匈奴得信,因引兵南踰句注,攻太原,至晋阳下。高帝自将兵往击之。会冬大寒雨雪,卒之堕指者十二三,于是冒顿阳败走,诱汉兵。汉兵逐击冒顿,冒顿匿其精兵,见其羸弱,于是汉悉兵,多步兵,三十二万,北逐之。高帝先至平城,步兵未尽到,冒顿纵精兵三十馀万骑围高帝于白登,七日,汉兵中外不得相救饷。匈奴骑,其西方尽白,东方尽駹,北方尽骊,南方尽骍马。高帝乃使使间厚遗阏氏,阏氏乃谓冒顿曰:两主不相困。今得汉地,单于终非能居之。且汉主有神,单于察之。冒顿与韩信将王黄、赵利期,而兵久不来,疑其与汉有谋,亦取阏氏之言,乃开围一角。于是高皇帝令士皆持满傅矢外乡,从解角直出,得与大军合,而冒顿遂引兵去。汉亦引兵罢,使刘敬结和亲之约。 按《韩王信传》,六年,更以太原郡为韩国,徙信以备胡,都晋阳。信上书曰:国被边,匈奴数入,晋阳去塞远,请治马邑。上许之。秋,匈奴冒顿大入围信,信数使使胡求和解。汉发兵救之,疑信数间使,有二心。上赐信书责让之曰:专死不勇,专生不任,寇攻马邑,君王力不足以坚守乎。安危存亡之地,此二者朕所以责于君王。信得书,恐诛,因与匈奴约共攻汉,以马邑降胡,击太原。七年冬,上自往击破信军铜鞮,斩其将王喜。信亡走匈奴。与其将白土人曼丘臣、王黄立赵苗裔赵利为王,复收信散兵,而与信及冒顿谋攻汉。匈奴使左右贤王将万馀骑与王黄等屯广武以南,至晋阳,与汉兵战,汉兵大破之,追至于离石,又破之。匈奴复聚兵楼烦西北。汉令车骑击匈奴,常败走,汉乘胜追北。闻冒顿居代谷,上居晋阳,使人视冒顿,还报曰...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