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边裔典最新章节!

    番僧部汇考

    明太祖洪武五年,乌斯藏摄帝师喃加巴藏卜先遣使朝贡。

    按《明外史·乌斯藏大宝法王传》:乌斯藏,在云南西徼外,去云南丽江府千馀里,四川马湖府千五百馀里,陕西西宁卫五千馀里。其地多僧,无城郭。群居大土台上,不食肉娶妻,无刑罚,亦无兵革,鲜疾病。佛书甚多,《楞伽经》至万卷。其土台外,僧有食肉娶妻者。元世祖尊八思巴为大宝法王,锡玉印,既没,赐号皇天之下一人之上宣文辅治大圣至德普觉真智佐国如意大宝法王西天佛子大元帝师。自是,其徒嗣者咸称帝师。洪武初,太祖惩唐世吐蕃之乱,思所以制御之。者惟因其俗尚,用僧徒化导为善,乃遣使广行招谕。又遣陕西行省员外郎许允德使其地,令举元故官赴京授职。于是乌斯藏摄帝师喃加巴藏卜先遣使朝贡。以五年十二月至京。帝喜,赐红绮禅衣及鞋帽钱物。

    洪武六年,喃加巴藏卜先躬自入朝,授为炽盛佛宝国师,锡玉印。又以抚谕朵甘故,封乌斯藏僧章阳沙加为灌顶国师。是年,遣其酋长入贡,而诸僧吉剌思巴巴藏卜等皆表进方物,始设朵甘都指挥使司。按《明外史·乌斯藏大宝法王传》:洪武六年二月,躬自入朝,上所举故官六十人。帝悉授以职,而改摄帝师为炽盛佛宝国师,仍锡玉印及?币表里各二十。王人制印成,帝视玉未美,令更制,其崇敬如此。暨辞还,命河州卫遣官赍敕偕行,招谕诸番之未附者。其冬,元帝师之后锁南坚巴藏卜、元国公哥列思监藏巴藏卜并遣使乞玉印。廷臣言已尝给赐,不宜复予,乃以文绮赐之。 按《阐化王传》:阐化王者,乌斯藏僧也。初,洪武五年,河州卫言:乌斯藏怕木竹巴之地,有僧曰章阳沙加监藏,元时封灌顶国师,为番人推服。今朵甘酋赏竹监藏与管兀儿搆兵,若遣此僧抚谕,朵甘必内附。帝如其言,仍封灌顶国师,遣使赐玉印、?币。六年,僧章阳沙加使酋长锁南藏卜贡佛像、佛书、舍利。是时方命佛宝国师招谕番人,于是怕木竹巴僧、吉剌思巴赏竹监藏巴藏卜等自称辇卜阇,遣使进表及方物。帝厚赐之。辇卜阇者,其地首僧之称也。

    按《朵甘传》:朵甘,在四川徼外,南与乌斯藏邻,唐吐

    蕃地。元置宣慰司、招讨司、元帅府、万户府,分统其众。洪武二年,太祖定陕西,即遣官赍诏招抚。又遣员外郎许允德谕其酋长,举元故官赴京。于是摄帝师喃加巴藏卜及故国公南哥思丹八亦监藏等于六年春入朝,上所举六十人名。帝喜,置指挥使司二,曰朵甘,曰乌斯藏,宣慰司二,元帅府一,招讨司四,万户府十三,千户所四,即以所举官任之。大臣言来朝者授职,不来者宜弗予。帝曰:吾以诚心待人。彼不诚,曲在彼矣。万里来朝,俟其再请,岂不负远人归向之心。遂皆授之。降诏曰:我国家受天明命,统御万方,恩抚善良,武威不服。凡在幅员之内,咸推一视之仁。乃者摄帝师喃加巴藏卜率所举故国公、司徒、宣慰、招讨、元帅、万户诸人,自远入朝。朕嘉其职天命,不劳师旅,共效职方之贡。已授国师及故国公等为指挥同知等官,皆给诰印。自今为官者务遵朝廷法,抚安一方。僧务敦化导之诚,率民为善,共享太平,永绥福祉,岂不休哉。并宴赉遣还。初,元尊番僧为帝师,授其徒国公等秩,故降者袭旧号。锁南兀即尔者归朝,授朵甘卫指挥佥事。以元司徒银印来上,命进指挥同知。已而朵甘宣慰赏竹监藏举首领可为指挥、宣慰、万户、千户者二十二人。诏从其请,铸分司印予之。乃改朵甘、乌斯藏二卫为行都指挥使司,以锁南兀即尔为朵甘都指挥同知,管招兀即尔为乌斯藏都指挥同知,并赐银印。又设西安行都指挥使司于河州,兼辖二都司。已,佛宝国师锁南兀即尔等,遣使来朝,奏举故官赏竹监藏等五十六人。命增置朵甘思宣慰司及招讨等司。招讨司六:曰朵甘思,曰朵甘陇答,曰朵甘丹,曰朵甘仓溏,曰朵甘川,曰磨儿勘。万户府四:曰沙儿可,曰乃竹,曰罗思端,曰列思麻。千户所十七。以赏竹监藏为朵甘都指挥同知,馀授职有差。自是,诸番修贡惟谨。

    按《明会典》:西番即古土番种类。洪武初,遣人招谕,又令各族举旧有官职者至京,授以国师及都指挥宣慰使、元帅招讨等官俾,因俗以治。自是番僧有封灌顶国师及赞善阐化等王,大乘大宝法王者,俱给以印诰,传以为信,其所设有都指挥使司、指挥司等处。都指挥使司二乌斯藏、都指挥使司朵甘卫、都指挥使司指挥使司一陇答、卫指挥使司、宣慰使司三,朵甘宣慰使司、董卜韩胡、宣慰使司长河西鱼通宁远、宣慰使司招讨司六,朵甘思招讨司、朵甘陇答招讨司、朵甘丹招讨司、朵甘仓溏招讨司、朵甘川招讨司、磨儿勘招讨司,万户府四,沙儿可万户府、乃竹万户府、罗思端万户、府别思麻万户府,千户所十七,朵甘思千户所、剌宗千户所、孛里加千户所、长河西千户所、多八三孙千户所、加八千户所、兆日千户所、纳竹千户所、伦答千户所、果由千户所、沙里可哈忽的千户所、孛里加思千户所、撒里土儿千户所、参卜郎千户所、剌错牙千户所、泄里坝千户所、阔则鲁孙千户所。

    洪武七年,西天阿难功德国遣使朝贡,授八思巴后人公哥监藏巴藏卜为圆智妙觉弘教大国师,乌斯藏僧答力麻八剌为灌顶国师。

    按《明外史·西天阿难功德国传》:西天阿难功德国,西方番国也。洪武七年,王卜哈鲁遣其讲主必尼西来朝,贡方物及解毒药石。诏赐文绮、禅衣及布帛诸物。后不复至。又有和林国师朵儿只怯烈失思巴藏卜,亦遣其讲主汝奴汪叔来朝,献铜佛、舍利、白哈丹布及元所授玉印一、玉图书一、银印四、铜印五、金字牌三,命宴赉遣还。 按《乌斯藏大宝法王传》:洪武七年夏,佛宝国师遣其徒来贡。其秋,元帝师八思巴之后公哥监藏巴藏卜及乌斯藏僧答力麻八剌遣使来朝,请封号。诏授帝师后人为圆智妙觉弘教大国师,乌斯藏僧为灌顶国师,并赐玉印。佛宝国师复遣其徒来贡,上所举土官五十八人,亦皆授职。

    洪武八年,西天阿难功德献佛像、舍利及马,朵甘置军民元帅府及陇答卫指挥系。 怕木竹巴设万户府。

    按《明外史·西天阿难功德国传》:洪武八年,西天阿难功德国国师又献佛像、舍利及马二匹,命送佛像、舍利干钟山寺,赐文绮、禅衣。和林,即元太祖故都,在极北,非西番,其国师则番僧。与功德国同时来贡,后亦不复至。 按《朵甘传》:洪武八年,置俄力思军民元帅府。寻置陇答卫指挥使司。 按《阐化王传》:洪武八年正月,设怕木竹巴万户府,以番酋为之。已而章阳沙加卒,授其徒锁南扎思巴噫监藏卜为灌顶国师。洪武九年,乌斯藏僧答力麻八剌遣使入贡。

    按《明外史·乌斯藏大宝法王传》云云。

    洪武十一年,乌斯藏奏举故官十六人为宣慰招讨等官,许之。

    按《明外史·乌斯藏大宝法王传》:洪武十一年复贡,奏举故官十六人为宣慰、招讨等官,亦皆报允。

    洪武十八年,以班竹儿藏卜为乌斯藏都指挥使,更定其品秩,皆许世袭。

    按《明外史·朵甘传》:洪武十八年,以班竹儿藏卜为乌斯藏都指挥使。乃更定品秩,自都指挥以下皆令世袭。未几,又改乌斯藏俺不罗卫为行都指挥使司。洪武二十一年,授巴藏为灌顶国师。

    按《明外史·阐化王传》:洪武二十一年,锁南扎思巴噫上表称病,举弟吉剌思巴监藏巴藏卜自代,遂授灌顶国师。自是三年一贡。

    洪武二十六年,思曩日等遣使贡马,赐金铜信符、文绮,许其朝贡。

    按《明外史·朵甘传》:洪武二十六年,西番思曩日等族遣使贡马,命赐金铜信符、文绮、袭衣,许之朝贡。

    成祖永乐元年,遣僧智光赐灌顶国师巴藏卜。巴藏卜即遣使入贡,置乌斯藏牛儿宋寨行都指挥使司,阐化王遣使朝贡。

    按《明外史·阐化王传》:成祖嗣位,遣僧智光往赐。永乐元年即遣使入贡。 按《朵甘传》:永乐元年,改必里千户所为卫,后置乌斯藏牛儿宋寨行都指挥使司,又置上邛部卫,皆以番人官之。 按《阐教王传》:阐教王者,必力工瓦僧也。成祖初,僧智光赍敕入番,其国师端竹监藏即遣使入贡。永乐元年至京,帝喜,宴赉遣还。

    永乐四年,阐教王入贡,封灌顶国师巴藏卜为阐化王,又封灵藏僧著思巴儿为赞善王。

    按《明外史·阐教王传》:永乐四年,阐教王又贡,帝既优赐,并赐其国师大板的达、律师锁南藏卜衣币。 按《阐化王传》:永乐四年,封巴藏卜为灌顶国师阐化王,赐螭纽玉印,白金五百两,绮衣三袭,锦绮五十匹,巴茶二百斤。

    永乐五年,封西僧哈立麻,为万行具足十方最胜圆觉妙智慧善普应佑国演教如来大宝法王西天自在佛,又封著思巴儿为赞善王,又封宗巴干为护教王。命阐化王与护教、赞善二王皆置驿站,以通往来。按《明外史·乌斯藏大宝法王传》:洪武十四年,乌斯藏喃加巴藏卜已卒,有僧哈立麻者,国人以其有道术,称之为尚师。成祖为燕王时,知其名。永乐元年命司礼少监侯显、僧智光赍书币往徵。其僧先遣人来贡,而躬随使者人朝。四年冬将至,命驸马都尉沐昕往迎之。既至,帝延见于奉天殿,明日宴华盖殿,赐黄金百,白金千,钞二万,?币四十五表里,法器、裀褥、鞍马、香果、茶米诸物毕备。其从者亦有赐。五年春,赐仪仗、银瓜、牙仗、骨朵、魫灯、纱灯、香合、拂子各二,手炉六,伞盖一,银交椅、银足踏、银杌、银盆、银罐、青圆扇、红圆扇、拜褥、帐幄各一,幡幢四十有八,鞍马二,散马四。帝将荐福于高帝后,命建普度大斋于灵谷寺七日。帝躬自行香。于是卿云、甘露、青鸟、白象之属,连日毕见。帝大悦,侍臣多献赋颂。事竣,复赐黄金百,白金千,宝钞二千,?币表里百二十,马九。其徒灌顶圆通善慧大国师哈思巴啰葛罗思等,亦加优赐。遂封哈立麻为万行具足十方最胜圆觉妙智慧善普应佑国演教如来大宝法王西天大善自在佛,领天下释教,赐印诰及金、银、钞、?币、织金珠袈裟、金银器、鞍马。命其徒孛隆逋瓦桑儿加领真为灌顶圆修净慧大国师,高日瓦禅伯为灌顶通悟弘济大国师,果栾啰葛罗监藏巴里藏卜为灌顶弘智净戒大国师,并赐印诰、银钞、?币。已,命哈立麻赴五台山建大斋,再为高帝后荐福,赐予优厚。六年四月辞归,复赐金币、佛像,命中官护行。 按《赞善王传》:赞善王者,灵藏僧也。其地在四川徼外,视乌斯藏为近。成祖践阼,命僧智光往使。永乐四年,其僧著思巴儿监藏遣使入贡,命为灌顶国师。五年封赞善王,国师如故,赐金印、诰命。 按《护教王传》:护教王者,名宗巴干即南哥巴藏卜,馆觉僧也。成祖初,僧智光使其地。永乐四年遣使入贡,诏授灌顶国师,赐之诰。五年遣使入谢,封为护教王,赐金印、诰命,国师如故。遂频岁入贡。 按《阐化王传》:永乐五年,命阐化王与护教、赞善二王,必力工瓦国师及必里、朵甘、陇答诸卫,川藏诸族,复置驿站,通道往来。永乐十一年,番僧混泽思巴入朝,封为万行圆融妙法最胜真如慧智弘慈广济护国演教正觉大乘法王西天上善金刚普应大光明佛,赐印诰亚于大宝法王。是年,阐化王遣人入贡,封思达藏僧南渴烈思巴为辅教王,封领真巴儿吉竖藏为阐教王。

    按《明外史·大乘法王传》:大乘法王者,乌斯藏僧昆泽思巴也,其徒亦称为尚师。永乐时,成祖既封哈立麻,又闻昆泽思巴有道术,命中官赍玺书银币徵之。其僧先遣人贡舍利、佛像,遂偕使者入朝。十一年二月至京,帝即延见,赐藏经、银钞、?币、鞍马、茶果诸物,封为万行圆融妙法最胜真如慧智弘慈广济护国演教正觉大乘法王西天上善金刚普应大光明佛,领天下释教,赐印诰、袈裟、幡幢、鞍马、伞器诸物,礼之亚于大宝法王。 按《阐化王传》:永乐十一年,中官杨三保使乌斯藏还,阐化王遣从子劄结等遂入贡。 按《辅教王传》:辅教王者,思达藏僧也。其地视乌斯藏尤远。成祖即位,命僧智光持诏招谕,赐以银币。永乐十一年封其僧南渴烈思巴为辅教王,锡诰印、?币,数通贡使。杨三保、侯显皆往赐其国,与诸法王等。 按《阐教王传》:永乐十一年,阐教王国师端竹监藏已数贡,乃加号灌顶慈慧净戒大国师,又封其僧领真巴儿吉监藏为阐教王,赐印诰、?币。后比年一贡。杨三保、戴兴、侯显之使,皆赍金币、佛像、法器赐焉。

    按《明会典》:尚师法王,永乐间,尚师法王来朝,经过府分茶饭管待回,还,亦如之。

    永乐十二年,护教王宗巴干卒,命其从子干些儿吉剌思巴藏卜嗣,王命中官杨三保至阐化王地修驿站。其年,乌斯藏尚师释迦也失入朝。

    按《明外史·阐化王传》:永乐十二年复命三保使其地,令与阐教、护教、赞善三王及川卜、川藏陇答朵甘上下邛部陇卜共修驿站,诸未复者尽复之。自是道路毕通,使臣往还数万里,无虞寇盗矣。其后贡益频数。帝嘉其诚,复命三保赍佛像、法器、袈裟、禅衣及绒锦、?币往劳之。已,又命中官戴兴往赐?币。 按《大慈法王传》:大慈法王,名释迦也失,亦乌斯藏僧称为尚师者也。永乐中,既封二法王,其徒争欲见天子邀恩宠,于是来者趾相接。释迦也失亦以十二年入朝,礼亚大乘法王。 按《大乘法王传》:永乐十二年,大乘法王辞归,赐加于前,命中官护行。后数入贡,帝亦先后命中官乔来喜、杨三保赍赐佛像、法器、袈裟、禅衣、绒锦、?币诸物。洪熙、宣德间并来贡。久之卒。 按《护教法王传》:永乐十二年,护教王宗巴干卒,命其从子干些儿吉剌思巴藏卜嗣王。洪熙、宣德中并入贡。已而卒,无嗣,其爵遂绝。

    永乐十三年,番僧释迦也失入朝,命为妙觉圆通慈慧普应辅国显教灌顶弘善西天佛子大国师,赐之印诰。

    按《明外史·大慈法王传》:永乐十三年,命大慈法王释迦也失为妙觉圆通慈慧普应辅国显教灌顶弘善西天佛子大国师,赐之印诰。十四年,释迦也失辞归,赐佛经、佛像、法仗、僧衣、绮帛、金银器,且制赞词赐之,其徒益以为荣。

    永乐十五年,释迦也失来贡。

    按《明外史·大慈法王传》:永乐十五年,大国师释迦也失遣使来贡。

    永乐十七年,命中官往赐释迦也失。是年,亦往使赞善王。

    按《明外史·大慈法王传》:永乐十七年,命中官杨三保赍佛像、衣币往赐释迦也失。 按《赞善王传》:永乐十七年,中官杨三保亦往使赞善王。

    永乐十八年,遣使往招西番、白勒等寨。

    按《明外史·朵甘传》:帝以西番悉入职方,其最远白勒等百馀寨犹未归附,遣使往招,亦多入贡。帝以番俗惟僧言是听,乃宠以国师诸美号,赐诰印,令岁朝。由是诸番僧来者日多。

    永乐二十一年,大国师复来贡。

    按《明外史·大慈法王传》云云。

    按《明会典》:洪武永乐以来,番僧给赐不等,复定剌麻番僧人等从四川起,送来者到京,每人?段一表里、纻丝衣一套、俱本色留边赏同其?段一表里、折阔生绢四疋、纻丝衣一套、内二件,给本色衣一件、折生绢三疋,俱赏钞五十锭,折靴袜钞五十锭,食茶六十斤。从洮河州起,送来者到京,每人折衣?段一表里,后加一表里,纻丝并绫贴里衣二件,留边赏同其?段一表里,折生绢四疋,俱食茶五十斤,靴袜钞五十锭,进过给军中等马每匹,纻丝一疋,钞三百,锭氆氇等物例不给价带,进方物回赐?段四表里。

    仁宗洪熙元年,赞善王卒,从子喃葛监藏袭。

    按《明外史·赞善王传》云云。

    宣宗宣德二年,遣中官往赐阐化王?币。

    按《明外史·阐化王传》:宣德二年,命中官侯显往赐阐化王绒锦、?币。其贡使尝殴杀驿官子,帝以其无知,遣还,敕王戒饬而已。 按《赞善王传》:宣德二年,中官侯显亦往使赞善王。

    宣德五年,阐教王卒,命其子袭职。

    按《明外史·阐教王传》:宣德五年,阐教王卒,命其子绰儿加监巴领占嗣。久之卒,命其子领占叭儿结坚参嗣。

    宣德九年,命使赍玺书赐朵甘诸僧。是年,释迦也失入朝,封为大慈法王。

    按《明外史·朵甘传》:宣德九年,命中官宋成等赍玺书、赐物使其地,敕都督赵安率兵送之毕力木江。 按《大慈法王传》:宣德九年,释迦也失入朝,帝留之京师,命成国公朱勇、礼部尚书胡濙持节,册封为万行妙明真如上胜清净般若弘照普慧辅国显教至善大慈法王西天正觉如来自在大圆通佛。 按《阐化王传》:宣德九年,阐化王贡使归,以赐物易茶。至临洮,有司没入之,羁其使,请命。有诏释之,还其茶。

    英宗正统元年,汰番僧六百馀人。

    按《明外史·大慈法王传》:宣宗崩,英宗嗣位,礼官先奏汰僧六百九十人,正统元年复以为请。命大慈法王及西天佛子如故,馀遣还,不愿者减酒馔廪饩,自是辇下稍清。西天佛子者,能仁寺僧智光也,本山东庆云人。洪武、永乐中,数奉使西国。成祖赐号国师,仁宗加号圆融妙慧净觉弘济辅国光范演教灌顶广善大国师,赐金印、冠服、金银器。至是复加西天佛子。未几卒,已释迦也失亦卒。初,太祖招徕番僧,本藉以化愚俗,弭边患,授国师、大国师者不过四五人。至成祖兼崇其教,自阐化等五王及二法王外,授西天佛子者二,灌顶大国师者九,灌顶国师者十有八,其他禅师、僧官不可悉数。其徒交错于道,外扰邮传,内耗大官,公私骚然,而帝不恤也。然至者犹即遣还。及宣宗时则久留京师,耗费益甚。英宗初年,虽多遣斥,其后加封号者亦不少。

    正统 年,诸番朝贡者八百二十九寨,皆赐赉遣归。按《明外史·朵甘传》:正统初,以供费不赀,稍为裁损。时有番长移书松潘守将赵得,言欲入朝,为生番阻遏,乞遣兵开道。诏令得遣使招生番,相率朝贡者八百二十九寨,悉赐赉遣归。

    按《明会典》:长河西,正统初,赏赐宣慰司自来进贡者,宣慰使钞一百五十锭、?段四表里,指挥佥事钞一百锭、?段二表里、俱纻丝衣一套、靴袜各一双、袭职,进贡赏同国师,并国师侄男进贡到京者,照宣慰使例。都纲剌麻番僧人等进贡到京者,每人钞五十锭、?段一表里、纻丝番僧衣一套、靴袜各一双、食茶六十斤、留边赏同。五年,剌麻番僧进骏马到京,每人钞五十锭,?段一表里、折衣?段二表里、靴袜各一双,进过马不分等第,每匹钞一百锭。

    正统五年,阐化王卒,封其从子巴藏卜为阐化王。赞善王以年老,请以子代。不许,授其子为指挥使。按《明外史·阐化王传》:正统五年,阐化王卒。遣禅师二人为正副使,封其从子吉剌思巴永耐监藏巴藏卜为阐化王。使臣私市茶?数万,令有司运致。礼官请禁之,帝念其远人,但令自僦舟车。久之,王卒,以桑儿结坚昝巴藏卜嗣。 按《赞善王传》:正统五年,赞善王奏称年老,请以长子班丹监剉代。帝不从其请,而授其子为都指挥使。初,入贡无定期,自永乐迄正统,或间岁一来,或一岁再至。而历朝遣使往赐者,金币、宝钞、佛像、法器、袈裟、禅服,不一而足。

    按《明会典》:达思蛮长官司,正统间,进贡到京,并留边番僧人等每人钞四十锭、?段一表里、折衣二表里、靴袜各一双。

    正统十年,长河西招抚生番,照本处番僧例给赏。按《明会典》:十年,长河西招抚生番照本处进贡,番僧例每人赏钞五十锭、?段一表里、折衣?段二表里、靴袜各一双,仍加赏折衣?段一表里。

    正统十四年,大宝法王卒。

    按《明外史·乌斯藏大宝法王传》:大宝法王,迄正统末,入贡者八。已而,法王卒,久不奉贡。

    代宗景泰 年,封番僧沙加为弘慈大善法王,班卓儿藏卜为灌顶大国师。

    按《明外史·大慈法王传》云云。

    景泰四年,给赏番僧每人钞五十锭,?段一表里、不与衣服靴袜。

    按《明会典》云云。

    景泰七年,辅教王南渴剌思巴遣使来贡,以年老,乞以其子嗣封。乃封其子喃葛坚粲巴藏卜为辅教王,赐诰敕。

    按《明外史·辅教王传》:景泰七年,辅教王南渴剌思巴遣使来贡,自陈年老,乞令其子喃葛坚粲巴藏卜代。帝从之,封为辅教王,赐诰敕、金印、?币、袈裟、法器。以灌顶国师葛藏、右觉义桑加巴充正、副使往封。至四川,多雇牛马,任载私物。礼官请治其罪,英宗方复辟,命收其敕书,减供应之半。

    英宗天顺元年,诸番僧照旧给赏。

    按《明会典》:天顺元年,照旧给赏。

    天顺三年,尊胜寺国师护印入贡,照乌斯藏都指挥例给赐。

    按《明会典》:三年,尊胜寺国师护印带进舍利等物,照先年乌斯藏地方都指挥等事例,量给?段二表里。天顺 年,降景帝所封大善法王为大国师,降灌顶大国师为国师。

    按《明外史·大慈法王传》:景泰中,封番僧沙加为弘慈大善法王,班卓儿藏卜为灌顶大国师。英宗复辟,务反景帝之政,降法王为大国师,大国师为国师。天顺四年,四川三司以贡使留境,上宴待遣还。按《明外史·朵甘传》:天顺四年,四川三司言:比奉敕书,番僧朝贡入京者不得过十人,馀留境上候赏。今蜀地灾伤,若悉留之,动经数月,有司困于供亿。宜如正统间制,宴待遣还。报可。

    天顺七年,定朵甘思贡使及番僧人等赏给。

    按《明会典》:朵甘思,天顺七年,宣慰使进贡到京,赏钞一百五十锭、?段四表里、纻丝衣一套、靴袜各一双,其贡使赏例禅师,番僧人等到京、每人赏钞五十锭、?段一表里、纻丝衣一套,留边每人钞五十锭,折表里阔生绢四匹、纻丝衣一套、内二件,给本色衣一件,折阔生绢三匹,俱与折靴袜钞五十锭、食茶六十斤、氆氇等物,例不给价,指挥佥事例加绢四匹,国师比禅师加绢二匹,新招抚来贡者到京每人钞五十锭、绢二匹、折衣?段二表里,留边每人钞五十锭、绢二匹,折布?段一表里,阔生绢四匹、各折靴袜钞五十锭,方物俱不给价。

    宪宗成化元年,谕阐化王三年一贡。封劄巴坚参、劄实巴领、占竹等,并为法王。

    按《明外史·阐化王传》:成化元年,礼部言:宣德、正统间,诸番入贡不过三四十人,景泰时十倍,天顺间百倍。今贡使方至,乞敕谕阐化王,令如洪武旧制,三年一贡。从之。 按《大慈法王传》:成化初,宪宗复好番僧,至者日众。劄巴坚参、劄实巴、领占竹等,以秘密教得幸,并封法王。其次为西天佛子,他授大国师、国师、禅师者不可胜纪。四方奸民投为弟子,辄得食大官,每岁耗费钜万。廷臣屡以为言,悉拒不听。

    成化三年,进禅师远丹藏卜为国师,命塔儿把坚粲袭封赞善王。

    按《明外史·朵甘传》:成化三年,阿昔洞诸族土官言:西番大小二姓为恶,杀之不惧。惟国师、剌麻劝化,则革心信服。乃进禅师远丹藏卜为国师,都纲子珰为禅师,以化导之。 按《赞善王传》:成化三年,命塔儿把坚粲袭封。故事,封番王诰敕及币帛遣官赍赐,至是西邮多事,礼官乞付使者赍回,从之。

    成化四年,大乘法王遣使来贡。

    按《明外史·大乘法王传》:成化四年,其王完卜遣使来贡。礼官言无法王印文,且从洮州入,非制,宜减其赐物。使者言,所居去乌斯藏犹二十馀程,涉五年外方达京师,且所进马多,乞给全赐,乃命量增。 按《阐教王传》:成化四年从礼官言,申三岁一贡之制。

    成化五年,阐化王卒,阐教王卒,辅教王卒,各命其子袭职。是岁,定番僧贡期及诰封赏赐之例。

    按《明外史·阐化王传》:成化五年,阐化王卒,命其子公葛列思巴中奈领占坚参巴儿藏卜嗣。未几遣僧进贡,还至西宁,留寺中不去,又冒名入贡,隐匿所赐玺书、币物。王使其下三人来趣,其僧闭之室中,剜二人目。一人逸,诉于都指挥孙鉴。鉴捕寘之狱,受其徒贿,而复以闻。下四川巡按鞫治,坐僧四人死,鉴将逮治,会赦悉免。 按《阐教王传》:成化五年,阐教王卒,命其子领占坚参叭儿藏卜袭。 按《辅教王传》:成化五年,辅教王卒,命其子喃葛劄失坚参叭藏卜嗣。 按《赞善王传》:成化五年,四川都司言,赞善诸王不遵定制,遣使率各寺番僧百三十二种入贡,且无番王印文,今止留十馀人守贡物,馀已遣还。礼官言:番地广远,番王亦多,若遵例并时入贡,则内郡疲供役。莫若令诸王于应贡之岁,各具印文,取次而来。今贡使已至,难拂其情。乞许作明年应贡之数。报可。

    按《明会典》:赐封礼部行吏部请给诰命内府各衙门,关造锦二段、纻丝十表里、袈裟僧衣一套、高顶僧帽一顶、水晶数珠一串、响钹二副、铃杵二副、白瓷茶钟二个、满答剌一个、连带鸾带一条、靴袜各一双、食茶一百斤、檀香一炷,请敕令大慈恩寺推剌麻二人为正副使,带领剌麻十名同原来请封剌麻赍奉前去番地授封,差通事一员伴送至四川。布政司交割从黎州,或天全出境,差去正副使每人赏钞八十锭、剌麻六十锭俱与番僧衣一套、靴袜各一双,赞善王授封,从陕西洮州出境,阐化辅教等三王从四川出境。成化五年,授封阐化辅教二王差去正使人等自带买路物件,食茶二万五千斤、纻丝三百匹、罗一百匹、绢一千匹、青红布三千五百匹、金箔一万贴、胡椒一百斤。

    成化六年,申诸番三岁一贡之例,国师以下不许贡。按《明外史·朵甘传》:成化六年,申诸番三岁一贡之例,国师以下不许贡,于是贡使渐希。初,太祖以西番地广,人犷悍,欲分其势而杀其力,使不为边患,故来者辄授官。又以其地食肉,倚中国茶为命,故设茶课司于天全六番,令以马市,而入贡者又优以茶布。诸番恋贡布之利,且欲保世官,不敢为变。迨成祖,益封法王及大国师、西天佛子等,俾转相化导,以共尊中国,以故西邮晏然,终明世无番寇之患。 按《辅教王传》:成化六年,申辅教王旧制,三年一贡,多不过百五十人,由四川雅州入。国师以下不许贡。

    成化 年,定番僧赏赐之例。

    按《明会典》:成化初,番僧人等到京,每人阔生绢二匹,钞五十锭,折靴袜钞五十锭,折衣?段二表里,留边赏同其折衣?段内一表里,折阔生绢四匹,氆氇等,物例不给价,带进国师方物给赐?段二表里。成化十二年,番僧番人无勘合留边者,减其赏绢。按《明会典》:十二年,番人番僧九百名来贡,以无勘合到京,并留边者每人俱减绢二匹。

    成化十七年,给阐北、赞善、阐教、辅教四王敕书勘合,以防真伪。

    按《明外史·阐化王传》:成化十七年,以长河西诸番多假番王名朝贡,命给阐化、赞善、阐教、辅教四王敕书勘合,以防奸伪。 按《大乘法王传》:成化十七年,大乘法王来贡。<...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