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边裔典最新章节!

    边裔总部汇考三

    明一

    明礼部设主客清吏司及鸿胪寺,皆掌四方蕃国朝贡赐赉廪给迎送之事,又以外国非侵中国,不得用兵,惟富慎备西北,垂之祖训。

    按《明会典》:主客清吏司、郎中员外郎主事,分掌诸蕃朝贡接待给赐之事,简其译伴,明其禁令。

    鸿胪寺,凡外夷进贡方物,本寺官引至御前俟礼部,官奏过赞叩头毕,举案至东陛,授内官捧进。

    凡赏赐外夷人员衣服?缎等件,本寺官举案引至御前俟礼部,官奏过赞叩头毕,仍举案引出给散。管待蕃夷土官筵宴。凡诸蕃国及四夷使臣土官人等进贡,例有钦赐筵宴一次、二次,礼部预开筵宴日期,奏请大臣一员待宴及行光禄寺备办于会同馆管待教坊司用乐,鸿胪寺令通事及鸣赞供事仪制司领宴花人一枝。若使臣数多分二日宴,如遇禁屠斋戒,移后三四日举行,回还之日,差官伴送,沿途备办饭食,经过去处,茶饭管待各有次数许镇守总兵或三司或府卫正官二三员陪席。

    蕃夷土官使臣下程。凡诸蕃国及四夷土官使臣人等进贡等项,到会同馆,俱有常例,并钦赐下程,礼部奏准通行,光禄寺支送,其钦赐下程一次者,仍支常例下程,或五日、十日一次者,常例下程住支。若已经给赏,两月之外,不行回还者,住支下程。

    日本国、满剌加国、锡兰山国、朵颜三卫、哈密瓦剌亦力把力撒马儿罕、土鲁番、黑娄苏门荅剌、以必洗必儿戎地面、米儿哈兰米、昔儿孛剌安卫、哈剌孩卫、买买回回、锁鲁丹罕东卫、阿端地面、迤北,那姑儿鲁迷天方各五日下程一次每十人羊、鹅、鸡各一只,阿端地面减鹅鸡酒二十五瓶,黑娄那姑儿各减五瓶米、五斗面、十二斤八两果子一斗、苏门荅剌那姑儿各果子四色、烧饼二十个、糖饼二十个、米儿哈兰减一十个,苏门荅剌加十个,那姑儿减饼、蔬菜、厨料。日落国兀良哈哈烈女直都指挥等官、火剌札乌思藏等处喇嘛、蕃僧、苏禄王尚师法王、婆罗门可脱癿讨来思癿加思兰,各止支常例下程、土官蕃僧人等。无关文者不支。

    凡送夷人下程,光禄寺差属官一员,管押至会同馆主事处验给。

    蕃夷人等,朔望朝及见辞酒饭,上桌案酒用牛羊等肉共五楪,每楪生肉一斤八两,茶食五楪,每楪一斤,果五楪,核桃、红枣、榛子每楪一斤,胶枣、柿饼每楪一斤八两。中桌案酒用羊牛肉四楪,每楪生肉一斤,茶食四楪,每楪十两,果四楪,核桃、榛子、红枣每楪十两,胶枣十二两,酒三钟,汤饭各一碗。

    凡使臣进贡,沿途关支廪给口粮回还亦如之。惟朝鲜、占城、琉球、瓜哇、暹罗、满剌加、日本、锡兰山、迤北、哈密瓦剌、撒马儿罕、土鲁番使臣回还,沿途除廪给口粮外,仍日支下程一处,朝鲜等八国,并迤北每人肉半斤、酒半瓶。哈密等每十人羊一只、酒二瓶半。湖广、广西、四川、云南、贵州腹里,土官遇三年朝觐,差人进贡一次,俱本布政司给文起送,限本年十二月终到京庆贺,限圣节以前谢恩,无常期贡物不等。凡土官差人到京,鸿胪寺即与引见,并投进实封奏本其方物赴礼部验进。湖广、广西、四川、云南、贵州腹里土官朝觐,进到方物,及中途倒死马匹,例不给价,到京马匹,每匹赐钞一百锭,其赐各不同。

    凡三品四品回赐钞一百锭、?缎三表里。惟播州、贵州二宣慰使赐锦二段、?缎六表里、五品钞八十锭、?缎三表里、六品七品钞六十锭、?缎二表里、八品九品钞五十锭、?缎一表里。杂职衙门并头目人等自进马匹方物、钞四十锭、?缎一表里。

    差来通事把事头目各钞二十锭、?缎一表里,随来土官弟男并把事头目人等钞二十锭,从人伴吏钞十锭,播州差来长官钞四十锭一表里,通把头目人等各钞三十锭,贵州差来舍人钞二十五锭、二表里,把事十五锭一表里,通事十锭、绢一匹,头目从人赏钞如例。

    凡进马一二匹及方物轻者,止照杂职例赏。

    凡谢恩差来人,与杂职赏同。贵州土官减钞二十锭,随来通把从人给钞,如朝觐例。凡庆贺,贵州差来舍人赏钞五十锭、?段二表里,把事钞十五锭、?段一表里,通事从人钞如朝觐例。四川土官差来使人进马者,钞二十锭、?段一表里,进降香茶蜡等物者,钞二十锭、绢二匹,随来从人钞十锭。

    凡投降夷人,每名赏素纻丝衣一套、绵布十匹、钞一百锭、米三石、牛二只、羊五只、柴五百斤,随来妇人每口绵布三匹、钞十锭。

    洮岷等处蕃族,旧二年一贡,后三年一贡。大族起送,为首者四五人。小族起送一二人留边,听赏者,大族不过十五人,小族不过七八人。

    贡物:铜佛、画佛、舍利子、马驼、酥油、青盐、青木香、足力麻、铁力麻、氆氇左髻毛缨、明盔、明甲腰刀。

    洮岷等处蕃僧,每寺许四五人,每年终遇大节一次,赴京朝贡。

    按《图书编》载《皇明祖训》曰:四方诸夷,皆限山隔海,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赋;得其民,不足以供役。若其自不揣量来扰我边,则彼为不祥,彼既不为中土患,而我兴兵轻伐,亦不祥。吾恐后世子孙,以中国富彊,贪一时战功,无故兴兵,致伤人命,慎勿为也。但胡戎与西北边境,互相密迩,累世战争,必选将练兵,时谨备之不征。

    诸夷东北朝鲜 即高丽,其李仁任及子成桂今名旦者,自洪武六年至二十八年首尾,凡弑王氏四王,姑待之。

    正东偏北日本 虽朝实诈暗通奸臣,胡惟庸谋为不轨,故绝之。

    正南偏东大琉球 朝贡不时,王子及陪臣之子皆入太学读书,礼待甚厚。

    小琉球 不通往来,不曾朝贡。

    西南安南 三年一贡。

    真腊 朝贡如常滨海。

    暹罗 朝贡如常滨海。

    占城 自占城以下诸国,朝时内带行商,多诡诈,故令沮之。自洪武八年沮至十二年方乃得止,其国滨海。

    苏门荅剌 滨海  西洋 滨海

    瓜哇 滨海    彭亨 居海中

    百花 居海中   三佛齐 居海中

    浡泥 居海中

    太祖洪武二年,定蕃国朝贡筵宴,及遣使进表望阙庆祝之仪。

    按《明会典·蕃国礼》:国初,诸蕃来朝,必见皇太子及亲王、皇帝亲御殿。待宴后,止朝见上,赐宴会同馆,命礼部待之,其蕃使进表亦不宣读。洪武二年定:凡蕃王来朝至龙江驿驿官,具报应天府,府报中书省,及礼部以闻,遣侍仪通赞舍人二员接伴,遣应天府知府至驿,礼待前期馆人于正厅陈,设蕃王座于厅之西北东向,知府坐于厅之东南西向,知府至馆以宾主接见具酒食宴,待毕,知府还蕃王送出门外。次日清晨,从官复伴送蕃王入会同馆,礼部尚书奉旨即馆中宴劳,尚书至蕃王服其国服,出迎相见,宴享如龙江驿,酒行作乐,宴毕,尚书及从官皆出蕃王与其从官送至馆门外。明日,中书省奏知命官一员,诣馆如前宴劳,礼部告示侍仪司以,蕃王及其从官具服于天界寺习仪三日,择日朝见。前一日,内使监陈设御座香案于奉天殿,尚宝司设宝案于御座前,侍仪司设蕃王与其从官次于午门外,蕃王拜位于丹墀中道稍西,及御座之南,其从官拜位于蕃王丹墀。拜位之后,俱北向设方物案于丹墀之北,中道东西方物状案于御前,及丹墀中受方物官位于方物案之东西,知班二人位于蕃王拜位之北。引蕃王舍人二人位于蕃王之北,引蕃王从官舍人二人位于蕃王从官之北,俱东西相向,馀如朝会仪。是日鼓初严,礼部陈方物于午门外,举案者就案,次严,执事官俱入就位,接伴舍人引班舍人、引蕃王及其从官立俟于午门外三严,文武官具朝服入就侍立位,执事者举方物案,蕃王等从其后,由西门入奉天西门至殿前丹墀西,俟立侍从奉迎皇帝,具礼服御舆,以出大乐鼓吹振作升座,乐止,捲帘鸣鞭报时,讫,蕃王及其从官各就拜位,执事者以方物案置蕃王拜位前,赞拜乐作,蕃王及其从官皆四拜,乐止,引班导蕃王升殿,宣方物官取方物状,从行俱由西升。乐作,从殿西门入内,赞接引蕃王至御前,乐止,赞拜,蕃王再拜跪称:兹遇某节,钦诣皇帝陛下。称贺致词讫,宣方物官跪于御前西,宣状承制官跪承制诣蕃王前立,宣制讫,赞拜蕃王俯伏兴,再拜,蕃王及宣方物状官俱由西门出。乐作,复位。乐止,赞拜乐作,蕃王及其从官皆四拜,乐止、礼毕,鸣鞭,皇帝兴乐作至谨身殿,乐止,引班导蕃王及其从官俱出见皇太子,前一日礼部官以蕃王所献东宫方物启知,内使监设皇太子位于东宫正殿,蕃王及其从官次于东宫门外,又设蕃王拜位于殿门外及殿中,其从官拜位于殿下中道之东西,俱北向。引班二人于蕃王拜位之北,引从官二人于从官拜位之北,皆东西相向。馀陈设如朝会仪。质明,蕃王朝见皇帝,讫常服至东宫门外,文武官公服入,侍从皇太子皮弁服出。乐作,升座,乐止,引班引蕃王入,乐作,至位,乐止,其从官俟立于殿下,东西相向。赞拜乐作,蕃王再拜,皇太子立受。乐止,引班引蕃王至殿西门内,赞接引至殿中,跪称:兹遇某节,诣皇太子殿下。称贺致词讫,俯伏兴,蕃王复位。赞拜乐作,再拜,皇太子答拜,乐止,蕃王出,皇太子坐,引班引蕃王从官就拜位。赞拜乐作,从官皆四拜,乐止,礼毕,皇太子兴乐作出殿门,乐止,蕃王及其从官以次出,接伴舍人引见亲王。前期,王府官设王座于正殿东稍北西向,蕃王坐于殿西稍南东向,蕃王拜位于座之南,王答拜,位于座之北,蕃王从官拜位于殿门外北向,内赞二人位于殿上之东西,承传二人位于殿门外之东西,接伴舍人位于内赞之南东西相向,引从官二人位于拜位之北,王府官侍立位于殿上左右,俱东西相向。是日,所司陈仪仗于殿之东西,蕃王至王府门外,执事者先入就位,王皮弁服出,升座。蕃王至殿下由西阶升王降,座出,迎于殿门外,既见王府官引王由中门入,舍人引蕃王由西门入,各就拜位。赞拜,蕃王再拜,王答拜,就座,蕃王亦就座。引班引蕃王从官就拜位,皆四拜。礼毕,蕃王诣王座前,王降座蕃王,举手揖毕,王还府蕃王出王府,官送至门外。择日锡宴于谨身殿,拱卫司设黄麾仗于殿廷左右,内使擎执如奉天殿受朝贺仪,内使监陈设御座于殿中,皇太子座于御座东偏稍南,诸王座皆以次而南,俱西向。又设诸王座于西偏与东偏,诸王座相对,俱东向。蕃王座于殿中之西第一行,东向次设文武一品,陪宴座第二行二品、三品三行,俱东西相向。蕃王从官、文武三品陪宴官俱以序坐于西庑,东向北上,和声郎陈大乐细乐舞队于殿之南楹。光禄寺设御尊于殿中之南。皇太子、诸王、蕃王至二品官酒尊于殿门左右之东西,御位司壶二人尚酒尚食二人,东偏皇太子。诸王司壶二人奉酒食二人,西偏诸王。如之,蕃王司壶一人奉酒食一人,文武官第一行及左右第二行各司壶四人兼供酒食。光禄寺直长于西庑,各置酒尊及司壶供酒食之人,光禄寺卿陈御食案及皇太子诸王,食案寺丞设蕃王食案于殿中,直长设殿上左右文武官,及西庑食案各于其座前。诸执事者,各供事舍人,引文武官,常服,侍立于殿门之左右,又引蕃王服其国服,侍立于百官之北,引进,引皇太子、诸王常服,侍立殿内之左右。侍仪导引皇帝常服,升御座。大乐鼓吹,振作鸣鞭,乐止,皇太子诸王各就座。礼部官取旨导蕃王入就座,光禄寺卿举御食案,进于御前;礼部侍郎、光禄寺少卿举食案置于皇太子、诸王之前;礼部郎中、光禄寺丞举食案置于蕃王前。文武官及蕃王从官各以次就坐,内使监令于御前斟酒,司壶于皇太子诸王以下各斟酒。细乐作奏太清之曲,和声郎北面立,举手唱。上酒,皇帝举爵饮,皇太子以下皆饮毕,乐止。酒再行,细乐作奏,感皇恩之曲,饮毕,乐止。内使监令于御前进食,供事者自皇太子以下各供食。大乐作,和声郎唱,上食,皇帝进食,皇太子以下皆食毕,乐止。酒三行,细乐作,奏贺圣朝之曲,饮毕乐止。进食,奏大乐,食毕,乐止。凡五进食皆如之。酒四行,细乐作,奏普天乐之曲,饮毕,乐止进食。酒五行,细乐作,舞诸国来朝之舞,饮毕,乐舞止进食。酒六行,细乐作,奏朝天子之曲,饮毕,乐止进食。酒七行,细乐作,奏醉太平之曲,舞长生队之舞,饮毕,乐舞止进食。其西庑斟酒进食之次,亦如殿中,惟不用乐。宴毕,皇帝兴乐作,皇太子诸王侍从还宫。乐止,蕃王文武官俱以次出东宫,择日宴蕃王。是日:宿卫陈设,如朝会仪。中书省、大都督府御史台俱取旨,宴乐蕃王。陛辞其陈设、行礼如朝见仪,惟不设宿卫及传制方物案宣状等官,辞东宫亦如见仪,惟不跪致词,礼毕,中书省率礼部官送至龙江驿,礼部设宴如初至,礼部官还应天府官送起行。

    蕃国遣使进表前期,所司于王宫内外及国内街巷结?,设阙庭于殿上正中表笺案,于阙庭前香案,于表笺案前。司香二人于香案左右。王拜位于殿中,众官位于王后,俱北向。司礼二人于王位北,引礼二人于王左右,引班四人于众官左右,俱东西相向,使者立位于香案东,捧表笺二人于香案西,设乐于众官。拜位之后,龙亭于殿南正中,仪仗鼓乐于龙亭前。是日清晨,司印者陈印案于殿中,涤印讫,以表笺及印,俱置于案,王具冕服,众官俱朝服。诣案前用印毕,用黄袱裹表、红袱裹笺各置于匣中,仍各以袱裹之,捧表笺官捧置于案,使者与捧表笺官各就位,引礼引王及众官俱入就拜位,赞拜乐作,再拜,乐止,王诣香案前跪,众官皆跪,王三上香讫,捧表官取表东向跪,进王,王受表,以进于使者,使者西向跪,受兴,置于案。赞兴王复位,赞拜乐作,王与众官皆四拜,乐止礼毕。捧表笺官捧表前行,置于龙亭中,金鼓仪仗鼓乐前导王送至宫门外,还。众官朝服送至国门外,使者乃行。

    蕃国望阙庆祝仪,蕃王奉正朔称朝贡者。其国中有庆祝礼,颁自朝廷使遵行之,前期执事者于王宫正殿南向陈香烛案于阙庭前,王拜位于殿中,褥位于香案前,众官拜位于王之后,俱北向。司礼司赞于王拜位之北,司香二人于香案前,俱东西相向。是日,陈军仗于王宫门之外,乐工陈乐于拜位之后,众官先具朝服,引班于王宫门外东西,执事俱就位。王于后殿,具冕服,未赐者服其服,众官入俟立于殿庭东西。王出,乐作,由西陛升至拜位,乐止,众官就拜位。赞拜乐作,王与众官皆四拜,乐止。王由东门入,乐作,至褥位,乐止。赞跪,王与众官皆跪,王三上香毕,俯伏兴。众官皆兴王由东门出,乐作,还位。乐止,赞拜乐作,王与众官皆四拜,乐止,赞搢笏三舞蹈跪、三拱手、加额呼万岁,出笏,俯伏兴赞四拜。礼毕,王与众官以次出。凡蕃王至京,令礼部官于会同馆礼待永乐,以后四夷来朝贡者,钦命中官与文武大臣,或学士等官待宴,不拘员数。

    洪武三年,定蕃国受印物之仪。

    按《明会典》:蕃国受印物洪武三年定。使者至蕃国境,先遣关人入报,蕃王遣官远接,前期,有司于国门外公馆设幄结?,设龙亭于馆之正中,备金鼓、仪仗鼓吹于馆所以。伺迎引又于国城内街巷结?,又于王宫设阙庭于殿上正中,设香案于阙庭之前,设蕃王受赐予位于香案之前,设蕃王拜位于殿庭正中,北向。众官拜位于王拜位之南,异位重行,北向。设乐位于众官拜位之南,北向,司赞二人于蕃王拜位之北。引礼二人于司赞之南,引班四人于众官拜位之北,俱东西相向。陈仪仗于殿庭之东西,远接官接见使者,迎至馆所以,上赐安奉于龙亭中,遣使驰报王。是日,蕃王率百官出迎于国门外,远接官迎上赐,出馆至国门,金鼓在前,次众官常服乘马行次,王乘马行次,仪仗鼓乐次,上赐。龙亭使者常服乘马行于龙亭之后,迎至殿中,金鼓分列于门外之左右,众官分立殿庭之东西,置龙亭于殿上正中。使者立于龙亭之东,引礼引蕃王,引班引众官,各就拜位。立定,司赞唱拜,乐作,蕃王及众官皆四拜,乐止,引礼引蕃王诣龙亭前。使者称有制,引礼赞跪,司赞唱跪,蕃王与众官皆跪,使者宣制曰:皇帝敕使某持印赐尔国王某,并赐某物。宣毕,使者捧所赐印并某物西向授蕃王,蕃王跪受,以授左右。讫,引礼唱俯伏兴平身,司赞唱同。蕃王及众官皆俯伏兴平身,引礼引蕃王出,复位,司赞唱拜,乐作,蕃王及众官皆四拜,乐止,司赞唱礼毕。引礼引蕃王入殿西立,东向,使者东立,西向。引礼唱,使者与蕃王行两拜礼。使者降自东阶,蕃王降自西阶,遣官送使者还馆。

    洪武四年,谕省府台臣:外国不侵中国,无辄用兵,惟西北不可不备。

    按《图书编》:洪武四年九月,上御奉天门谕省府台臣曰:海外夷国为患中国者,不得不讨。不为中国患者,不可辄用兵。古人言:地广非久安之计,民劳乃易变之源。隋炀帝妄兴师旅,征讨琉球,荼毒生民,徒慕虚名,反疲中土,载诸史册,为后世讥。朕以诸小蛮夷,阻越山海,不侵中国,无烦用兵。惟西北胡戎,世为中国患,不可不谨备。卿等记此言,知朕意。

    洪武十五年,命翰林侍讲火原洁等,编类华夷、译语。按《明会典》:洪武永乐以来,设立御前答应大通事,有都督、都指挥、指挥等官,统属一十八处,小通事总理来贡四夷并来降夷人,及走回人口。凡有一应夷情,译审奏闻。

    按《图书编》:洪武十五年,命翰林侍讲火原洁等编类华夷、译语。上以前元素无文字,发号施令,但借高昌书、制蒙古字行天下。乃命原洁与编修马懿赤黑等,以华言译其语。凡天文、地理、人事、物类、服饰、器用靡不具载,复取元秘史参考,以切其字,谐其声音,既成刊布。自是,使臣往来朔漠,皆得其情。

    凡四夷分十八所,设通事六十人,大通事有都督都指挥等官统诸,小通事总理贡夷、降夷及归正人夷,情蕃字文书译审奏。

&nbs...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