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元曲三百首最新章节!

苦之情表现了出来。

    〔双调〕殿前欢

    揾啼红[1],杏花消息雨声中[2]。十年一觉扬州梦,春水如空[3]。雁波寒写去踪,离愁重,南浦行云送。冰弦玉柱[4],弹怨东风。

    【注释】

    [1]揾啼红:就是擦拭红泪的意思。

    [2]花消息雨声中:借用了南宋诗人陈与义《怀天经智老因访之》中“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的一句。花消息,指春天来到的消息。

    [3]十年一觉扬州梦,春水如空:这里借用了唐代诗人杜牧《遣怀》“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倖名”中的一句。

    [4]冰弦玉柱:琴的代指。

    【鉴赏】这首〔殿前欢〕是一首描写琴声的作品。曲中通过对前人诗句的引用,借助各种形象,委婉、生动地表现出了琴声中传达出的细腻情感,将作者卓越的艺术才能显示了出来。

    全曲可分为三个层次。开头两句为第一层。作者“揾啼红”一句中抓住了拭泪这一典型动作,描绘出一位悲戚哀怨的女子形象,勾起了读者的怜惜之情和好奇心,使读者不禁想象其哭泣的原因。紧接着“杏花消息雨声中”一句,便点明了拭泪的原因。盛开在绵绵细雨中的杏花预示着春天的到来,然而这美丽的杏花能够盛开多久呢?很快便会落红纷飞了。将这句与“揾啼红”联系起来,作者伤春、惜春的伤感之情便显而易见了。作者移用前人的诗意,抒发了时光易逝、岁月蹉跎的哀叹之情。接下来“十年一觉扬州梦,春水如空”两句,是这首曲子的第二层。作者通过“十年”与“一觉”强烈的对比,表现了对十年漫长生活的突然顿悟。“春水如空”是作者对过去生活的猛然觉醒,也是对逝去岁月的深切感悟。时间慢慢流逝,回首逝去的岁月,不过是一场空,内疚、喟叹顷刻间袭来。“空”与“梦”相互呼应,既回顾了十年生活中惋惜与失落,也进一步延伸了上一层中伤春情绪。以下为全曲的第三层。“雁波寒写去踪,离愁重,南浦行云送”三句,通过化用前人的诗意,表达了缠绵悱恻的离愁别绪。这组意象群渲染了暮秋时节寒风萧瑟、树叶飘落的凄凉氛围,映衬出作者凄冷痛楚的心境。最后两句“冰弦玉柱,弹怨东风”点明:原来这种种难以言传的情感,全是由琴弦弹奏出来的,实在令人惊叹。

    本曲通过刻画典型形象,将寓于声音中的抽象感情表现得形象可感,十分生动形象,极具艺术感染力。

    杨舜臣

    〔仙吕〕点绛唇

    慢马

    四只粗蹄,一条乌尾,棕[1]垂地。搭上鞍骑,二三百棍行三四里。

    〔混江龙〕怎做的追风骏骥,再生不敢到潭溪[2]?几曾见卷毛赤兔[3],凹面乌骓[4]?美良涧[5]怎敌胡敬德?虎牢关难战莽张飞[6]!能食水草,不会奔驰。倦嘶喊,懒马店骤[7],曾几见西湖沽酒楼前系?怎消得绣毡蒙雨,锦帐遮泥!

    〔后庭花煞〕叹梁园[8]芳草萋,怕蓝关[9]瑞雪飞。为爱背山咏,任教杜宇啼。空吃得似水牛肥。你可甚日行千里,报主人恩,何日把缰垂[10]?

    【注释】

    [1]棕:同“鬃”。

    [2]怎做的追风骏骥,再生不敢到潭溪:借用刘备策马跃潭溪的典故。骏,良马的意思。骥,指千里马。

    [3]赤兔:这是吕布的坐骑。

    [4]乌骓:这是项羽的战马。

    [5]美良涧:即美良川,位于今山西闻喜县南。

    [6]虎牢关难战莽张飞:指民间流传的三英于虎牢关战吕布的故事。

    [7]骤:奔驰。

    [8]梁园:即“兔园”,汉代梁孝王刘武所造,也被叫做“梁苑”。

    [9]蓝关:在今陕西蓝田县,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因谏宪宗迎佛骨被贬潮州,途经蓝关时写了《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诗。

    [10]缰垂:就是垂缰。在这里借用苻坚马垂鞍救落入深溪主人以脱险的典故,说明要知恩要图报。

    【鉴赏】杨舜臣,生平事迹不详。《全元散曲》收录了他的一套套数。这首曲子托物言志,作者通过吟咏慢马,表达出深厚的言外之意。

    首曲通过运用白描的手法,细致简练地勾勒出慢马“粗蹄”、“乌尾”、“马宗”长长地拖曳“在地”的特征。“搭上鞍骑”两句表现出慢马动作的迟缓。

    作者在第二曲〔混江龙〕中大量引用历史典故,描写了历史上的名驹快马,通过鲜明的对比慨叹其难以建立功勋。“能食水草”以下数句通过对慢马的习性特征进行描写,来抒发恨铁不成钢之意。尾曲托物言志,作者通过一连串的历史典故,形容“慢马”终日无所事事,碌碌无为。最后三句寄托了诗人对慢马的希冀,期望它能冲破羁绊,日行千里,建功立业,进而向主人报恩。

    这篇套数通过题咏慢马来寄托作者的感情。作者生动形象地对慢马、良马的神态进行了描写,用典不着痕迹,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寓意深厚。

    施耐庵

    〔双调〕新水令

    秋江送别————赠鲁渊、刘亮[1]

    西窗一夜雨蒙蒙,把征人归心打动。五年随断梗,千里逐飘蓬。海上孤鸿,飞倦了这黄云陇。

    〔驻马听〕落尽丹枫,莽莽长江烟水空。别情一种,江郎作赋赋难工。柳丝不为系萍踪,茶铛要煮生花梦。人懵懂,心窝醋味如潮涌。

    〔沉醉东风〕经水驿三篙波绿,向山程一骑红尘[2]。恨磨穿玉洗鱼[3],怕唱彻琼箫凤。尽抱残茗碗诗筒。你向西来我向东,好倩个青山互送。

    〔折桂令〕记当年邂逅相逢,玉树兼葭[4],金菊芙蓉[5],应也声同。花间啸月,竹里吟风。夜听经趋来鹿洞[6],朝学书换去鹅笼。笑煞雕龙[7],愧煞雕虫[8]。要论交白石三生[9],要惜别碧海千重。

    〔沽美酒〕到今日,短檠[10]前,倒碧筒[11],长铗[12]里,掣青锋。更如意敲残王处仲[13]。唾壶痕,击成缝[14],蜡烛泪,滴来浓。〔太平令〕便此后隔钱塘南北高峰,隔不断别意离悰[15]。长房缩地恐无功,精卫填波何有用?你到那山穷,水穷,应翘着首儿望侬。莽关河,有月明相共。

    〔离亭宴带歇拍煞〕说什么草亭南面书城拥,桂堂[16]东角琴弦弄。收拾起剑佩相从。撩乱他落日情,撩乱他浮云意,撩乱他顺风颂。这三千芥子[17]多做了藏愁孔。便倾尽别筵酒百壶犹嫌未痛。那堤上柳赠一枝,井边梧题一叶,酒中梨倾一瓮。低徊薛荔[18]墙,惆账蔷薇拢。待他日鹤书[19]传奉,把两字儿平安,抵黄金万倍重。

    【注释】

    [1]赠鲁渊、刘亮:鲁渊,字道原,淳安人,元代进士。曾任华亭县丞,后任浙西副提举。刘亮,字明甫,吴郡人,亦曾仕于张士诚。施耐庵亦曾参加张士诚农民起义,所以三人之间有很深的战友情谊。

    [2]向山程一骑红尘:山程,山间的路程。红尘,灰尘的意思。

    [3]玉洗鱼:鱼形的玉洗。元代有玉制的小盆,被称为玉洗,大的可以用来洗脸,小的可以用来洗笔。

    [4]玉树兼葭:树与苇,比喻不同的人。此处借用了蒹葭倚玉树的典故。

    [5]金菊芙蓉:菊花与荷花,比喻不同的人。

    [6]鹿洞:这是宋代著名书院。

    [7]雕龙:指善于撰写文章。

    [8]雕虫:对作赋的一种贬称。

    [9]白石三生:谓前世有缘。此处借用了三生石的典故。

    [10]檠:灯柄。

    [11]碧筒:即碧筒杯。一种由荷叶制成的用来饮酒的器具。

    [12]铗:剑把。

    [13]王处仲:晋代人,以豪爽闻于世。

    [14]唾壶痕,击成缝:此处借用击锤壶之典故,指慷慨悲歌。

    [15]悰:心情。

    [16]桂堂:桂木造的厅堂。是对华美的堂屋的泛指。

    [17]芥子:芥的种子,在这里引申为极微小的意思。

    [18]薛荔:亦称“木莲”、“鬼馒头”,桑科,常绿藤本,在夏秋季节开花。

    [19]鹤书:即鹤头书。书体名。在这指古时用于招贤纳士的诏书。

    【鉴赏】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原名耳,名子安,是《水浒》作者。传世散曲有套数一套。

    这篇套数本由民间传抄而来,王季思先生主编的《元明散曲选》也将此曲录入《全元散曲》,曲尾署“耐庵施肇瑞谱于秋灯阁”十字。套数由七支曲子组成,通过对往事的回忆,对离愁别绪的描写,将战友间的深厚情意表现了出来,是一篇不可多得的送别套数。首曲〔新水令〕,对施耐庵与鲁渊、刘亮三人一起参加农民起义时的峥嵘岁月进行了描写,慷慨激昂,三人的深情厚谊表露无遗。第二曲〔驻马听〕,描写离别的痛苦。面对水烟缭绕的暮秋景色,人心底的五味瓶仿佛被打翻了,暗潮汹涌。第三曲〔沉醉东风〕,通过对人物离别时的动作以及情感的变化进行细腻的描写,进一步写离别时的情景。第四曲〔折桂令〕,通过用典追忆了当年战友之间的深情厚谊。第五曲〔沽美酒〕,描写如今的生活与离别的痛楚。第六曲〔太平令〕,描写战友离别后相互深切的思念之情。第七曲用了一支带过曲〔离亭宴带歇拍煞〕,描写了宴席上的依依惜别与相互的嘱托叮咛,令人肝肠寸断。

    全篇套曲,语言通俗流畅,老少皆宜,格调清丽脱俗,感情深挚淳朴,将散曲“本色当行”的特征体现了出来。

    宋方壶

    〔中吕〕红绣鞋

    客况

    雨潇潇一帘风劲,昏惨惨半点灯明。地炉[1]无火拨残星。薄设设[2]衾剩[3]铁,孤另另枕如冰。我却是怎支吾[4]今夜冷?

    【注释】

    [1]地炉:挖地为坑的火炉,坑中熏火以取暖。

    [2]薄设设:形容单薄。

    [3]剩:剩余。

    [4]支吾:也作“枝梧”,有应付、抗过的意思。

    【鉴赏】这首曲子以《客况》为题,是对作者行旅中客居时的境况和感受的描绘和刻画。

    前三句,描绘了旅店的境况:窗外暮雨潇潇,凄风强劲,一阵阵寒气透过门帘袭人肌骨。旅店内,一盏半明半暗的油灯忽明忽灭地闪着昏惨惨的光。地炉也熄灭了,诗人只能拨着余烬中一星半点的残火,聊以取得一丝温暖的慰藉。这几句属于客观描绘,也渗透着作者的主观感受。潇潇的夜雨使人愁闷;透帘的劲风愈加使人寒冷;也是对主人公心境的刻画,暗淡的灯光使人感到昏沉寂寞和凄凉;无火的地炉,余烬的残星,使人无法取暖,更觉寒气逼人。

    后三句直接描述主人公的感受与心境。举目环顾室内,床头只有一张薄薄的被子,而且又脏又硬、僵黑似铁。那孤零零的一个枕头,在这凄风苦雨的寒夜,也益发显得清冷如冰。这种凄凉寒冷的境况汇聚到一点,我怎么能挨过今夜的寒冷寂寞呢?旅店的凄寒苦楚、孤单寂寞,简直使人不可忍受。

    这首曲子描述客旅途中的寂寞孤独,浸透着游子思乡、思亲的情怀,景中含情,情景交融,容易引起共鸣。

    〔中吕〕山坡羊

    道情(二首之二)

    青山相待,白云相爱,梦不到紫罗袍共黄金带[1]。一茅斋[2],野花开,管甚谁家兴废谁成败,陋巷箪瓢亦乐哉[3]!贫,气不改;达,志不改。

    【注释】

    [1]紫罗袍、黄金带:高级官员的服饰,代指高官。

    [2]茅斋:指作者居住的茅屋。

    [3]陋巷箪瓢亦乐哉:语出“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鉴赏】这首曲子写作者与青山白云相亲相爱、不求富贵、淡泊明志、贫贱不移、富贵不淫的高尚情操。节奏平稳轻快,“青山”、“白云”两个意象色彩柔和,形象鲜明,激起人们的联想,更展现了山林风光的魅力和作者对大自然陶醉之态。青山与作者互相期待着,白云与作者相互爱恋着。在作者眼里,大自然的一切也都和自己一样,是富有生命、具有感情的,体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美趣的发现与再现,这美趣背后的寄托与意蕴,都能得以完满的显现。

    接下来“一茅斋,野花开,管甚谁家兴废谁成败,陋巷箪瓢亦乐哉”四句与前三句比照,结构一样,同样是先写景后抒情,但在意境上又有新的开拓,在节奏上有着新的变换。前三句抒的是由当前现实所产生的厌恶官场之情,而这四句所抒的是对朝代更替和历史人物成败所产生的安贫乐道之情。虽然所居之处是一陋室,但由前三句可知,一定是在白云缭绕的青山之间,其清幽可以想见。野花在四周烂漫地开放着,充满了生机和野趣,表现了作者与世无争的态度。“陋巷簟瓢亦乐哉”,作者以古代贤人颜回自况,进一步表现了安贫乐道的志趣,说明他并非真正的忘世,而是守道而已。

    最后的排比句,斩钉截铁,器宇轩昂,收煞全篇,掷地有声,将思想的高度和情感的强度有力地向前推进了一层,表现出作者崇高的气节。

    〔双调〕清江引

    托咏[1]

    剔秃[2]一轮天外月,拜了低低说:是必常团圆,休着些儿缺[3]。愿天下有情底都似你者[4]。

    【注释】

    [1]托咏:托物言志。

    [2]剔秃:圆的形容词。剔,语助词,无义。秃,团的分读。

    [3]休着些儿缺:不要让月亮缺损一点儿。着,使、让。

    [4]者:语助词。

    【鉴赏】此曲借拜月而咏情怀。

    第一句,用了当时民间的口语词,新颖别致地描写出中秋之夜一轮圆月高悬碧空的壮丽景色。明月已升到中天,在这样的环境下,拜月方可“细语人不闻”。

    紧接着第二句“拜了低低说”,颇有情致,表现力极强,从这寥寥的五个字的背后,我们仿佛可以看见一位妇女虔诚拜月的神态,听见她默默祝祷的声音。她的娴静、温柔和善良,似乎都可以从这寥寥数字中感受到。

    接下来三句“是必常团圆,休着些儿缺。愿天下有情底都似你者”,是女主人公拜月时的祝祷之辞,也是她内心深处最深藏、隐秘、强烈的声音。“是必常团圆,休着些儿缺”语义双关,既是眼前月亮形象的写照,也是她对理想愿望的形象的表达。祝愿月亮常圆,却用了“是必”二字,语气似乎由祈求变成了命令,其实不然,作者只是想表现主人公专一的要求和迫切的心情。永远不让月亮有一点儿缺损,显然不符合实际情况,但是这不情之请,也表现了主人公发自内心的美好愿望。

    最后一句袭用《西厢记》结尾“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之意,以“愿天下有情底都似你者”收束全篇,很有力量,它已经超出了自我的狭隘圈子,推己及人,在情感的深厚之外寓含了博大的内容。

    此曲篇幅短小,但颇具艺术感染力。语言生动活泼、口语化,充分显示了元曲的“本色”。

    〔南吕〕一枝花

    蚊虫

    妖娆[1]体态轻,薄劣[2]腰肢细,窝巢居柳陌,活计傍花溪。相趁相随。聚朋党成群队,逞轻狂撒蒂[3]。爱黄昏月下星前,怕青宵[4]风吹日炙。

    〔梁州〕每日穿楼台兰堂画图,透帘栊绣幕罗帏,帐嗡嗡乔[5]声气,不禁拍抚[6],怎受禁持[7]?厮鸣厮咂,相抱相偎,损伤人玉体冰肌,人[8]娇并枕同席。瘦伶仃腿似蛛丝。薄支辣翅如苇煤,快稜憎[9]嘴似钢锥。透人,骨髓,满口儿认下胭脂记[10],想着痒散散那些滋味,有你后甚是何曾到眼底,到强如蝶使蜂媒。

    〔尾〕闲时节不离了花香柳影清阴里睡,闷时节则就日暖风和叶底下依,不想瘦躯老人根[11]前逞精细,且休说香罗袖里,桃花扇底,则怕露冷天寒恁时节悔。

    【注释】

    [1]妖娆:形容妖娆的卖弄,有贬义色彩。

    [2]薄劣:指其性情轻薄顽劣。

    [3]蒂:放肆、刁蛮。

    [4]青宵:苍天、碧空。

    [5]帐、乔:帐,这里作动词用,意思是对蚊子的嗡嗡声不痛快。乔,狡猾、刁钻。

    [6]不禁拍抚:不禁,忍不住。拍抚,指蚊子对人体的接触。

    [7]禁持:纠缠、打扰的意思。

    [8]:纠缠。

    [9]快稜憎:锐利的样子。

    [10]认下胭脂记:认下,记下。胭脂记,指人的血迹。

    [11]根、精细:根,即“跟”。精细,聪敏、明慧。

    【鉴赏】此曲托物言志,以通俗的语言、诙谐的笔调,讽刺了寻花问柳的无行文人。

    首曲〔一枝花〕,主要表现蚊子的形体特征和生活习性,从总体上描绘“蚊虫”体态轻盈,妖娆多姿。第三四句,说蚊虫巢居于柳陌花野之中,活动于花丛水溪之上。写蚊子互相追逐、互相跟随,成群结队的习性。以下数句,讲蚊子喜欢在昏暗中轻狂放肆的嗜好以及对风吹日晒的畏惧。

    〔梁州〕一曲,将“蚊虫”对人的侵扰和人对蚊子的怨恨作了更加细腻入微的描写。作者对蚊虫叮人的体察细致入微,对蚊子的腿、翅、嘴极尽夸张之能事,使之形象生动,呼之欲出。它表面是说蚊虫难拍,怎能将它管住,实际是嘲骂淫棍们的无法无天,他们的禽兽行径不受法律的禁止,又不准人们去反抗,因此他们才会这般肆无忌惮地拥抱着、依偎着人而叮之,损伤人身体,扰人清梦。接下来几句写人被叮之后其痒难当,不能入睡的情态。

    最后〔尾〕一曲,主要表现蚊子吸饱人血后,在白天的状况以及作者对它的嘲笑。“闲时节不离了花香柳影清阴里睡,闷时节则就日暖风和叶底下依”两句,“闲”和“闷”,展现了蚊子吃饱喝足后的心态;“花香柳影清阴里睡”、“日暖风和叶底下依”,描绘了蚊子志得意满的情态,与首曲中“窝巢居柳陌”、“活计傍花溪”的意蕴相呼应。最后三句“且休说香罗袖里,桃花扇底,则怕露冷天寒恁时节悔”,如同一声丧钟,敲响了害人“蚊虫”覆灭的命运:及至冷露天寒的季节到来,这些作恶多端的害虫也便悔之晚矣!此曲刚中带柔,寓意深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