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中国大历史最新章节!

    就在大宋王朝最后几位皇帝依然在风流儒雅的杭州城里陶醉于他们对美学和形而上学问题的热爱的时候,成吉思汗已经开始了对亚洲的征服。

    成吉思汗1167年出生于外蒙古鄂嫩河与克鲁伦河的源头附近的一顶蒙古毡包里。当时的蒙古部落在亚洲各民族当中属于较落后的。无论他们的生活方式怎样————不管是北部西伯利亚森林中的猎人,还是从森林地带向南一直延伸到戈壁大漠的辽阔草原上的游牧民————他们全都依然处于半野蛮状态。他们的全部财富,像他们的祖先匈奴人一样,也是由他们的畜群所组成的,他们季节性地跟随自己的畜群到处迁徙,寻找草场和水洼。在酷热与严寒的糟糕气候里,他们过着悲惨的生活,当干旱使大草原上的牧草枯萎、让他们的畜群死去的时候,他们就面临着饿死的危险。他们对读书写字、城市生活和农业耕作一无所知;他们唯一的宗教就是萨满教,而景教已经在他们的邻居们(中部蒙古的克烈人、西部蒙古的乃蛮突厥人和内蒙古的汪古突厥人)当中传播,不过尚未渗透到他们当中。但是,这些幸运的游牧民,比起那些其财富让他们垂涎三尺的古老的文明帝国来,拥有令人生畏的军事优势。他们是出类拔萃的骑手和百发百中的弓箭手。13世纪的蒙古勇士们都是骑射手,他们总是出乎意料地出现,用箭洞穿敌人的身体,消失得无影无踪,然后,再一次在新的地方出现,乱箭齐发;如此反复,直到敌人筋疲力尽,在最后一击之下土崩瓦解。事实上,这支骑兵的灵活性很有欺骗性,使其看上去好像同时出现在每一个地方,这构成了他们对那个时期的其他大军的战略优势。此外,蒙古的猎人和骑手们在使用弓箭上的精湛技巧,在战斗中同样是一个决定性的因素,从战术的观点看,相当于一种“隔山打牛”。

    成吉思汗打得最艰苦的几场战役,对手是跟他争夺蒙古霸权的另外几个突厥-蒙古部落。到了1206年,他除掉了这些竞争对手,让自己成了整个地区的主人。然后,他挥师南下,直逼中原。

    正如我们已经看到的那样,中国的领土被三个不同的政权不等地瓜分了。首先是女真人的金国,以北京(燕京)为首都,盘踞着华北,亦即黄河流域。在他们占据这些古老的中国行省的80年里,女真人已经变得非常汉化了。其次是汉人的大宋帝国,以杭州为首都,占据着华南,也就是长江盆地及南部沿海各省。最后,是跟吐蕃人颇有渊源的唐古特人,他们控制着鄂尔多斯、阿拉善和甘肃,也就是西北边陲,在那里建立了西夏国。这个民族也正在逐步汉化。

    成吉思汗通过进攻西夏开始了他对中国的征服,几场战役之后,迫使唐古特人承认了他的宗主权(1209年)。然后,他掉转兵力,挥师中原,并在1211年尝试着突破长城,打通从热河与宣化方向通往北京的通路。女真人尽管吸收了华夏文明,但并没丢掉从他们的通古斯人祖先那里继承来的军事才能。《秘史》中的那位蒙古吟游诗人,最早把他们视为勇猛之士和英勇的对手而举手致敬。战斗空前惨烈。9年过去了,从张家口到北京的旅行者们沿途通常能够很容易由散落在周围的白骨堆辨认出昔日的战场。有些目击者还讲到过地面上堆起的腐尸,讲到过由这些腐败物所引发的疫病。

    蒙古大军完全由骑兵所组成,依然对如何实施攻城一无所知,他们被长城的堡垒所阻,在进入北京之前,一直逗留在宣化与热河地区将近两年(1211——1212)。1213年,成吉思汗终于强行入关,以三路大军进犯河北与山西。他进入了今日山东的心脏地带,攻城略地,洗劫一空,但他没能攻克北京,只好继续封锁这座城市。在休战期间,金国的国王————马可·波罗笔下的“金王”————放弃了继续固守都城的希望,把朝廷的驻地迁到了黄河南岸的开封(1214年6月)。成吉思汗利用这一事件重启战端。1215年5月,他的将士们进入了北京(中都),在屠城之后,放了一把大火把它夷为平地。破坏整整持续了一个月,而且是如此彻底,以至于45年之后,当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希望把这座城市作为首都的时候,他不得不重建整座城市。

    这次毁城行为,显示了蒙古人跟其他领先于他们的蛮族比较起来有多么落后。契丹人在963年,女真人在1122年,都曾控制过北京,但他们非但没有毁掉这座古城,反而在不久之后就把它作为自己的首都:在经过尽可能小的流血之后,从前朝的手里接管了它。这是因为契丹人和女真人已经对中华文明有某种程度的熟悉,他们也乐于吸收这种文明。而另一方面,蒙古人依然是个野蛮民族,他们对征服中国的态度,有点类似于印第安苏人部落对北美农庄的袭扰。他们只懂得游牧的生活方式,对于在大城市中生活需要什么,对于如何利用它巩固自己的征服,他们全无概念。他们根本就没有认识到,把那些日后将成为自己财产的东西保全下来有着怎样的优势。北京平原上富庶的农业土地,把财富呈现在了他们的面前,但他们摧毁了那里的一切,这并非出于邪恶,而是因为他们实在想不出更好的办法。

    成吉思汗的个人品格与蒙古大军的行为之间存在着一种奇怪的反差。根据可资利用的最可靠的证据,这位蒙古征服者似乎一直是位明君:冷静稳健,富于克制力和良好的判断力,在公平和道德上考虑周全,是一个能够公正对待勇敢敌人的人,但他痛恨叛国者。然而,他并没有远离原始的野性,除了普遍的恐怖之外,想不到借助任何其他手段来制伏被征服的民族。对他来说,就像对他所有的追随者一样,人命的价值是微不足道的。像北方大草原上所有的游牧民一样,他对定居民族也一无所知————诸如城市生活、土地耕作之类的习惯————事实上,对藏在他土生土长的大草原的地平线后面的任何事情都一无所知。在这些局限性之内(这都是他所处的时代和环境造成的),他是个天生的组织者,乐于听取文明人的忠告,由于智力超群,他拥有文明的天性。

    在攻陷北京(中都)时所抓获的战俘中,成吉思汗挑出了一位名叫耶律楚材的杰出人物,此人是契丹王室的后裔,这些鞑靼人一百年前统治着北京,几乎完全汉化了。像许多契丹人一样,耶律楚材对汉文化也有透彻的了解。他还是个政治家,在金国的政府部门担任过重要职位。耶律楚材的仪表给成吉思汗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身长八尺,美髯宏声。”[1]成吉思汗问他,既然金国的创立者们曾经灭掉了从前的契丹国,他又为何如此长时间地为金国效力,并说:“辽、金世仇,朕为汝雪之。”耶律楚材回答道:“臣父祖尝委质事之,既为之臣,敢仇君耶!”这位蒙古征服者很赏识这种对王朝的忠诚,哪怕是在敌人当中,这个答复让他格外喜欢。他把耶律楚材收归到自己的帐下,很快就让他成为最受敬重的顾问之一。耶律楚材为了一些良好的目的而利用了自己的影响力,在接下来的战役中,当蒙古的首领们在搜刮人口财物的时候,“楚材独收遗书及大黄药材。既...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