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金光明最胜王经注释最新章节!

    金光明最胜王经灭业障品第五。

    (三门同前。言来意者。略有二意。一明灭恶之中。前品梦闻悔过以为惊觉。今者正示悔法灭除。故前品后有此品生。二者欲求胜果要殖妙因。障难既存。何能起行。欲起妙行先令灭障。妙幢但陈其梦未自忏除自发露。故请佛说悔灭之法。故前品后有此品生。次释品名者。梵云羯磨。此云业。阿跋罗拏此云障。毗那奢此云灭。总应云业障灭。今依此方语云灭业障品。业谓造作。障谓障碍。由作不善能碍圣道。业即是障。持业释也。由忏悔等四种之行。能灭业障。故名灭业障品。言解妨者。问。障有多种。谓惑·业·苦。今何但言灭业障耶。答。惑·业·苦三总得名业。何者。烦恼是业之因也。苦亦是业之果也。今此中业因业果相从于业总名为业。通灭三故云灭障品也。是问答广如沼公疏中述也)

    尔时世尊住正分别。入于甚深微妙静虑(此品之因。大文分四。一放光集众。二天帝启请。三如来为说。四得益喜行。初文分三。此初入定放光。于中亦三。一入定。二放光。三照境。此初也。言正分别者。后得缘俗名为分别。得称境而知故名住正。或正谓本智。分别即后得。住谓依止。即后得智依本智起。入者即能入也。静虑者所入也。超过二乘名甚深。胜于菩萨名微妙。据宝放光是神境通。通依静虑。故先入定)。

    从身毛孔放大光明。无量百千种种诸色(二放光也)。

    诸佛刹土悉现光中。十方恒河沙校量譬喻所不能及(三照境也)。

    五浊恶世为光所照(第二明光利益。有四。此初总明时处)。

    是诸众生作十恶业五无间罪。诽谤三宝。不孝尊亲。轻慢师长婆罗门众。应堕地狱·饿鬼·傍生(二明所照境。即光所照。正佛意为断业惑苦各据重明云照五浊十恶等)。

    彼各蒙光至所住处(三明光能照也)。

    是诸有情见斯光已。因为力故皆得安乐。端正殊妙色相具足。福智庄严。得见诸佛(四正明光益。于中后四。一得安乐。二得端正。三得福智。四得见佛)。

    是时帝释·一切天众及恒河女神并诸大众蒙光希有。皆至佛所右绕三匝退坐一面(寻光诣佛)。

    尔时天帝释承佛威力。即从坐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向佛。而白佛言。世尊(帝释启请有四。此即请法仪及所请主)。

    云何善男子善女人愿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修行大乘。摄受一切邪倒有情。曾所造作业障罪者云何忏悔当得除灭(此明所为机及所请法。机中有二。初能行法人。次所引摄者。此中修行亦自所习。但菩萨为怀利他先故但举为他。理实亦自行。请法可知)。

    佛告天帝释。善哉善哉。善男子。汝今修行欲为无量无边众生令得清净解脱安乐哀愍世间福利一切(第三如来为说。有云。此初答所请法。汝今修行者即调伏方便界。具离二障名清净解脱。言安乐者通菩提涅槃。哀愍者拔苦也。福利者与乐也)。

    若有众生由业障故造诸罪者(正答。有二。初略明但令灭恶。后善男子有四业障自障下广明亦令生善。初中亦二。初正明忏悔法。后若人成就四法下明能行之人。就忏悔中有五。此初明应忏之人。由业障故者宿业也。造诸罪者更起现行也。此由宿因作业决定者。即假者。造业之人。广如疏)。

    应当策励昼夜六时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一心专念口自说言(正明方轨。策励者令起审决思也。昼夜等者明发思正起三业。偏袒已下明三业。其文可见)。

    归命顶礼现在十方一切诸佛已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所对忏者有二。初现在。后如是等下过未)。

    转妙法轮。持照法轮。雨大法雨。击大法鼓。吹大法螺。建大法幢。秉大法炬(此赞利他。初明说法。次明利他。说中八句。初三句标。次五句释。此中二释。初转法轮在见道。照法轮在修道。照法轮在修道。持在无觉。义通三乘。雨大法雨胜解行位。击大法鼓在见修位。次法螺下在无学位。又释。初三唯解深密是三时教。此中持应在后。以文言便持在照前。乃至广引法花论文。如沼云疏中释。下五句中。雨大法雨即转法轮。准法花论云。已断疑者令成就智身故即是令得三乘果。次击大法鼓者即照法轮。彼论云。已成就智身示二种密境界故。次吹大法螺等三是持法轮。初是说法。次得智。后观理)。

    为欲利益安乐诸众生故。常行法施诱进群迷。令得大果证常乐故(此明利他。令他得世果名利益。得出世果名安乐。以教授机名为法施。令发心名诱。令成就名进。令得解脱名大果等)。

    如是等诸佛世尊以身语意稽首归诚至心礼敬(过未诸佛)。

    彼诸世尊以真实慧以真实眼真实证明真实平等悉知悉见一切众生善恶之业(投诚请证。一佛具二智云真实惠。二因五眼故云真实眼。三能真实证具前二义故。四平等心证平等理故即三念住故。五能知见。由佛具二知故云悉知。亦因五眼故云悉见众生善恶之业)。

    我从无始生死以来随恶流转共诸众生造业障罪(正明忏。文分为三。初总标。二别忏。后顺同。此初也。随恶者。随恶友造恶业也。流转者。受生死果。种子为流。现果为转。或堕恶惑业集谛流。或随恶果苦谛转。依于苦谛故云共诸众生。起于集谛故云造业障罪)。

    为贪瞋痴之所缠缚。未识佛时。未识法时。未识僧时。未识善恶(次别忏也。有三。此即忏惑起业因也。由斯三毒不自在。故云未识三宝善恶)。

    由身语意造无间罪(此忏业障。依尼乾子经。有大乘五逆罪)。

    恶心出佛身血。诽谤正法。破和合僧。刹阿罗汉。杀害父母(此之五逆三乘通说。总大乘中当第四逆。言谤正法者。谤佛八王非为正道说五法为正道。大乘之中未见其文。大婆○百十六云。云何五法。一尽寿着粪扫。二尽寿乞食。三尽寿唯一坐食。四尽寿常居回处。五尽寿不食一切鱼肉味盐苏)。

    身三语四意三种行造十恶业。自作教他见作随喜。于诸善人横生毁谤。斗称欺诳以伪为真。不净饮食施与一切。于六道中所有父母更相恼害(第五逆也。生毁谤者。语恶业也。斗称欺诳等者。是盗业也。不净食施等者。贪不善业。惜好施恶故更相恼害者。是瞋不善根业也)。

    或盗窣睹波物四方僧物现前僧物自在而用。(是第一逆。用盗三宝财物也)。

    世尊法律不乐奉行。师长教示不相随顺。见行声闻独觉大乘行者喜生骂辱。令诸行人心生悔恼(是第二逆。初违教即隐弊覆藏。见行声闻等下毁人。含第三逆也)。

    见有胜己便怀嫉妒。法施财旆常生悭惜。无明所覆邪见惑心(明忏余业。各据胜说)。

    不修善因令恶增长。于诸佛所而起诽谤。法说非法非法说法。如是众罪(即是所起业。新薰不善令增。本有不善业等令长)。

    佛以真实慧·真实眼·真实证明·真实平等悉知悉见(二请佛证知)。

    我今归命。对诸佛前皆悉发露不敢覆藏。未作之罪更不复作。已作之罪兮皆忏悔(三正陈忏悔也)。

    所作业障应堕恶道地狱傍生饿鬼之中阿苏罗众及八难处。愿我此生所有业障皆得消灭所有恶报未来不受(三忏报障)。

    亦如过去诸大菩萨修菩提行所有业障悉已忏悔。我之业障今亦忏悔皆悉发露不敢覆藏。已作之罪愿得除灭。未来之恶更不敢造(忏中后顺同也。三世为三。此同过去。初举他。我之业障下自作也)。

    亦如未来诸大菩萨修菩提行所有业障悉已忏悔。我之业障今亦忏悔皆悉发露不敢覆藏。已作之罪愿得除灭。未来之恶更不敢造。

    亦如现在十方世界诸大菩萨修菩提行所有业障悉已忏悔。我之业障今亦忏悔皆悉发露不敢覆藏。已作之罪愿得除灭。未来之恶更敢造(余二准同)。

    善男子。以是因缘若有造罪一刹那中不得覆藏。何况一日夜乃至多时(第四结劝修行。有二。初举罪劝悔。二若有愿生下举益劝修。因缘者是所以。由恶业感恶果。既有此损。所以刹那可知)。

    若有犯罪欲求清净。心怀愧耻。信于未来必有恶报。生大恐怖。应如是忏(后二文由愧拒恶。信有恶报故生大怖)。

    如人被火烧头烧衣救令速灭火若未灭心不得安。若人犯罪亦复如是。即应忏悔令速除灭(喻合可知)。

    若有愿生富乐之家多饶财宝。复欲发意修习大乘。亦应忏悔灭除业障(下举益劝修。有二。初举有漏益。后举无漏益。前中初举欲界。后举色界。前中亦二。初人。次天。人中四姓等。其文可知)。

    欲生豪贵婆罗门种刹帝利家及转轮王七宝具足。亦应忏悔灭除业障(后二也)。

    善男子。若有欲生四天王众三十三天夜摩天都史多天乐变化天他化自在天。亦应忏悔灭除业障(举欲天劝)。

    若欲生梵辅大梵天少光无量光极光净天少净无量净遍净天无云福生广果无烦无热善现天善见色究竟天。亦应忏悔灭除业障(举色天劝。沼公疏中广释诸天名。烦故不陈)。

    若欲求预流果一来果不还果阿罗汉果。亦应忏悔灭除业障。若欲愿求三明六通声闻独觉自在菩萨至究竟也(举无漏果劝。有二。初通说声闻。次明俱脱二乘。三明六通如余处辨)。

    求一切智智净智不思议智不动智三藐三菩提正遍智者。亦应忏悔灭除业障(举大果劝。初四智。智性名智。三藐已下智相名智。一切智者根本智。重言智者性也。即此智性离二障故名净智。非余所知名不思议。离生灭名不动。三藐等如常所释)。

    何以故(不释忏悔灭罪所以。即是释难。有二。初释难。后若有善男子下结成忏悔能灭诸恶。初中有三。一依因缘门释。第二何以故下依无相门释。三善男子一切诸法下依真如门释。此初也。于中亦二。初征。后释。此征也。意云。善恶各别前后生灭。何以故忏悔灭罪。亦征意云。恶现在时忏心未起。起忏心时已生者谢无。未生者住未来复无。现在时复不俱。明闇不并。又向在者才生即灭。从何所以而说忏灭)。

    善男子。一切诸法从因缘生(释初难。初释。后引证。此释。虽前后生灭。一切诸法而由因缘力故生。又由因缘力故灭。此但举因缘生。必定有因缘灭。故影略言不说灭也。虽灭不待因缘。见生说。若未来应生。落谢应能感果。由忏因缘令彼不起。亦名为灭。即待因灭也)。

    如来所说。异相生异相灭。因缘异故(此引证。一切如来皆同此说。故云如来所说。相谓体相。异法体出生异法体灭坏。犹如明生而闇法灭。有能生因缘。有能灭因缘。是所以义。所以有异。故忏法生不善法除灭也)。

    如是过去诸法皆已灭尽。所有业障无复遗余(释第二征。有三。初牒前所征过去已灭。次辨令忏善心得生。后辨忏心所灭之障。此初也。如是过去诸法已灭尽者。牒前已灭现行之法。云所有业障。彼所熏种可有当生。无复遗余者。令彼当生无复遗余。不约现行已灭说断也)。

    是诸行法未得现生而令得生。未来业障更不复起(次辨令忏善心得生。此因缘法昔不缘令未得现生。而今现缘令忏善心得生。令未来应生业障更不复起。即有漏心忏伏断。无漏心忏除断。广如疏述也)。

    何以故(第二依无相门释。初假征。后正释。此征也。意云。俱生灭法。何以故异法因缘有生法生。异法因缘有灭法灭耶)。

    善男子。一切法空(正释。初释。后引证。此初也。一切生灭法相皆悉空故。即相无自性)。

    如来所说无有我人众生寿者。亦无生灭。亦无行法(此引证也。一切如来说。我寿者皆是无故彼所起善恶之业亦无生灭。即解深密等说。一切法皆无自性无生无灭等。所灭之障既无生灭。能灭之行又无生灭。又普贤观经云。以此五蕴空无自性。乃至云。如此想心从妄想生。如空中风。无依止处。如是法相不生不灭。何者是罪无住·坏·观心无法。不住法中。如是相者名大忏悔等)。

    善男子。一切诸法皆依于本亦不可说(第三依真如门说。忏除所以。初释。次征。后通。此初也。一切法本体即真如。以本真如无生无灭不可言说故。一切法皆依于本无生无灭亦不可说。此为除能所证相遍计性故摄妄皆尽)。

    何以故(征也。何所以故。发无生灭又不可说)。

    过一切相故(通也。由真如理出生灭相。过者离也)。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如是入于微妙真理生信敬心。是名无众生而有于本(结成忏悔。初结忏悔。后结成真说也。此初也。结真忏悔。一结无漏。即如是入于微妙真理。是入者证也。以以无分别入真如理破二障断。二结有漏。即生信敬心。虽未能证而但信解无相真如。依胜解力又能除恶。我我所无依圆性有故。云无众生而有于本。真妄对明言依他有。据实不无)。

    以是义故说于忏悔灭除业障(结成真说。由三相应有义利故。说于忏悔)。

    善男子。若人成就四法能除业障永得清净。(上明忏悔法。下明能行之人。于中有三。初标。次释。后摄。此初标也)。

    云何为四。一者不起邪心正念成就。二者于甚深理不生诽谤。三者于初行菩萨起一切智心。四者于诸众生起慈无量。是谓为四(次释。有三。谓征·释·结。文段可知。此意应同法花普贤四法)。

    尔时世尊而说颂言。

    专心护三业。不诽谤深法。作一切智想。慈心净业障(颂摄。能于三业正念成就随根成就。名护三业)。

    善男子。有四业障。难可灭除(上略陈忏悔灭恶。已下广明四行辨生善。于中分二。初明所除障。后明能除行。初中后三总标。次别征。后别解。此初也)。

    云何为四。一者于菩萨律仪犯极重恶。二者于大乘经心生诽谤。三者于自善根不能增长。四者贪着三有无出离心(后二文也。征者可知。同喻伽第七十九论。彼云。复次菩萨略有四种增上品障。若不净除终。不堪能入菩萨地及地渐次。何等为四。一者于诸菩萨毗季耶中起染干犯。二者毁谤大乘相应妙法。三者不积集善根。四者有染爱心。如其次第同此经文)。

    复有四种对治业障。云何为四。一者于十方世界一切如来至心亲近说一切罪。二者为一切众生劝请诸佛说深妙法。三者随喜一切众生所有功德。四者所有一切功德善根悉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下明能除行。文分为二。初总标。后天帝别请。此初也。此之四行于一切位皆悉通行也)。

    尔时天帝释白佛言。世尊。世间所有男子女人于大乘行有能行者有不行者。云何能得随喜一切众生功德善根(天帝别请有二。初天帝请。后佛为说。此请也。佛标说中。先劝请。次随喜。云何天帝先问随喜后请劝请。答。机乐欲故。劝请难故。遂易先问也)。

    佛言。善男子。若有众生虽于大乘未能修习。然于昼夜六时偏袒有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一心专念作随喜时得福无量(下佛答。有四。一答初问并教仪则。二正教随喜。三明随喜得福多少。四即劝修。此即初也。仪则可知)。

    应作是言。十方世界一切众生现在修行施戒心慧。我今皆悉深生随喜。由作如是随喜福故。必当获得尊重殊胜无上无等最妙之果。如是过去未来一切众生所有善根皆悉随喜(答第二问随喜之法。文段分四。一随喜凡夫福。二随喜菩萨福。三随喜如来福。四随喜三乘福。此初也。初随喜现在。后随喜过未)。

    亦现在初行菩萨发菩提心所有功德。过百大劫行菩萨行有功德。获无生忍。至不退转一生补处。如是一切功德之蕴。皆悉至心随喜赞叹过去未来一切菩萨所有功德随喜赞叹亦复如是(随喜菩萨。初福随喜现在。后随喜过未。初中五位。一初发心位。二胜解行位。即过百大劫等。三增上意乐位。即获无生忍。四行正行地。五决定地。六决定行地。即至不退转。二地至九地五地至究竟位。即第十地因究竟也。略无种姓及如来地。过未可知)。

    复于现在十方世界一切诸佛应正遍知证妙菩提。为度无边诸众生故。转无上法轮行无碍法施击法鼓吹法螺建法幢雨法雨。哀愍劝化一切众生咸令信受。皆蒙法施悉得充足无尽安乐(隋喜如来。随喜如来中。初随喜自利。即证菩提。二随喜利他。为度已下是也)。

    亦复所有菩萨声闻独觉功德积集善根。若有众生未具如是诸功德者悉令具足。我皆随喜(随喜三乘福。有二。初随喜向。后随喜果。此随喜向也)。

    如是过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