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儿童的人格教育最新章节!

    (一)

    有一个15岁的男孩,他是家中的独生子。为了达到小康之家,他的父母工作很努力。他们也一直非常关注男孩的身体健康,会为此而尽其所能。男孩的幼年生活是快乐而健康的。他的母亲是一个心地善良的女人,很容易因为一点小事就哭泣。在她关于儿子的叙述中,我们看到了她为孩子做了很多努力,但也对孩子有一些干扰。我们不了解这个男孩的父亲会怎么说他,但他的母亲将男孩描述为一个诚实的、精力充沛的孩子,他热爱家庭,很有自信。这个男孩小时候很不听话,这时父亲就会说,“如果我不瓦解他的这种淘气顽皮,那他将来就会更加肆无忌惮”。这个父亲所谓的“瓦解”思想,并不是对孩子进行循循善诱,而是只要孩子做错事就进行鞭打教育。男孩在幼年时期就表现出了强烈的反抗意识,表现在他想要成为一家之主的欲望上。其实在其他被宠坏的独生子身上,我们也能发现这种主导别人的欲望。这个男孩在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了强烈的反抗倾向,而且只要他觉得父亲不会打他,他就会拒绝服从。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停下来问一问,孩子哪种鲜明的性格特征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此时,我们的答案必然是“撒谎”。他会以撒谎的方式来逃避父亲沉重的责打。这的确是一个很大的抱怨和困扰,他的母亲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才来到我们诊所。现在孩子已经15岁了,但是父母永远都不知道他说的是谎话还是真话。当我们再深入一点了解就会听到他母亲的抱怨,这个孩子曾有段时间在一个教会学校上学,他的老师也抱怨他淘气顽皮、不服从管教以及扰乱课堂秩序,例如,老师没有提问他,他却说出了问题的答案,或他会突然提出一个问题来打断老师,或在班级内大声喧哗。大多数时候,他的作业字迹潦草,难以辨认。此外,他还是个左撇子。他的行为最终超出了一切界限,而且,他越是害怕父亲的惩罚就越会明显地说谎。他的父母起初还决定让他继续留在这所学校,但不久之后,他们不得不带他离开,因为他的老师认为他已经无药可救了。

    这个男孩看起来活泼开朗,他的智商也被所有的老师所认可。他从公立学校毕业了,不得不参加高中的入学考试。考试结束后,他的母亲一直等他公布结果,后来他告诉母亲自己通过了考试。家里每个人都很高兴,然后他们还一起去度假。在度假期间,这个男孩经常谈及高中。然后高中开学了。这个男孩收拾好书包去上学,每天中午还都回家吃饭。然而有一天,当母亲陪他走在一段上学的路上,他们一起过马路时,他的母亲听到有人指着他说:“就是那个男孩,今天早晨给我指了去车站的路。”母亲问他,那个人的话是什么意思,他今天上午是不是没有去过学校。这个男孩的回答是学校上午10点就放学了,之后有人问去车站的路,他就陪着那个人去了。他的母亲有些不相信这个解释,回家后向他的父亲说了这件事,他的父亲决定第二天陪他去学校。第二天,在去学校的路上,父亲不停地问他,最后得知,孩子没有通过入学考试,也从未去过高中上学,所有的这些天,他不过是在街上一直闲逛而已。

    父母给他请了一个家教辅导他,最终这个男孩也通过了考试,但他的行为却并没有得到任何改善。他依旧打扰课堂秩序,并开始小偷小摸。他从母亲那里偷了一些钱,却极力否认此事,直到被父母威胁要送他去警察局时才供认不讳。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事实是,他的父母对他忽视,不管他,他因此而痛苦不已。这个曾经骄傲地认为自己可以使孩子屈服的父亲,现在对孩子再也不抱任何希望。他们对这个男孩的惩罚是让他独自一个人,没人跟他说话或对他没有任何关注。他的父母还声称再也不会打他。

    在我们向母亲询问孩子出现这些毛病的时间时,这个母亲说“孩子一出生就有了”。当我们得到这样一个答案时,我们猜想母亲想暗示,因为父母想尽了一切方法让他改邪归正,但都一直没成功,因此男孩的不良行为肯定是与生俱来的。

    他在婴儿时期就极其不安分,他日夜号哭。然而,所有的医生都说孩子很正常,也非常健康。

    这并不像看上去那么简单。事实上,婴儿哭泣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原因有很多,特别是在这个案例中,男孩是独生子,母亲也没有养育方面的经验。孩子哭通常是因为他尿湿了,而母亲不一定总是能意识到这一点。当他哭了后他的母亲是怎么做的?她把婴儿抱在怀里,不停地轻轻摇晃,给孩子吃东西。其实她应该做的是找出孩子哭泣的真正原因,然后让孩子感到舒适,此时就不要太多地关注孩子。这样孩子就会停止哭泣,而且也不会在他的心里留下不良影响。

    他的母亲说,在一个正常的年龄,他毫无障碍地学会了说话和走路,牙齿也发育正常。他有一个在别人给他玩具后就立即毁坏的习惯。在他的身上常常有类似的行为发生,但这不一定表明孩子的性格特征不良。值得注意的是母亲的这句话,“无法让他在任何一件事情上独自一人,哪怕是一分钟也不行”。在这里我们必须要问,一个母亲应如何培养孩子独自玩耍?只有一种方法可以做到,就是家长必须让孩子在没有成年人不断的打扰下,一个人全神贯注。我们怀疑这个母亲没有做到这一点,而且一些言论也正好表明了我们的猜想。例如,男孩总是让母亲忙个不停,他总是抓住她不放等。这是孩子为了诱导母亲娇惯自己而所做的最初的尝试,也是他心理画卷上最早的印记。

    家长从来没有让孩子独处过。

    这个母亲这么说,显然是在为自己辩解。

    他从未独处过,直到今天他也不喜欢自己待着,即使是一个小时。晚上他也从来不会孤单,因为父母也从未让他晚上一个人待过。

    这证明了孩子与母亲黏得有多紧,也说明了他怎么做才能总是依恋着母亲。

    他从不害怕,直到今天也不知道恐惧为何物。

    这是个挑战心理学常识的表述,因为它与我们的发现有分歧。更进一步的考察这个事实,我们就会发现,这个男孩从未被独自留下,因此他也就没有必要害怕。因为对于这样的孩子而言,恐惧可以作为迫使别人跟他们待在一起的手段。只要运用这种手段,就没有什么让他感到恐惧,但是一旦让他独处,他立马就会表现出一种恐惧情绪。接下来又出现了一个看似矛盾的陈述。

    他很害怕父亲的手杖。所以他有恐惧吗?可是一旦鞭打结束,他很快就会忘了它,而且又重新变得活泼起来,即使有时候他被手杖责打得很疼痛。

    这里我们看到了一种不幸的对比:母亲处处迁就孩子;而父亲一直很严厉,试图纠正母亲的温柔迁就。因此,由于父亲的严厉将孩子越来越赶向母亲的那一边。也就是说,他转向那个可以纵容迁就他的人,转向那个可以在其身上轻易地得到一切的人。

    孩子6岁时,在教会学校受到了教士的监护,那时,教士就开始抱怨他的好动、不安分和注意力不集中,而且,这些抱怨更多的是关于他的日常行为,而不是他的家庭作业。其中最明显的是他的躁动不安。如果一个孩子想吸引别人的注意力,有什么方法会比这种不安分更能吸引别人呢?这个孩子显然想被别人关注。他已经形成了吸引母亲注意力的习惯,并且现在,在学校这个更大的范围内,他希望可以吸引更多人的关注。如果老师不理解孩子的真正意图,只是单独挑他出来谴责或训斥他,希望以此来矫正孩子的行为,成为老师自己所想成为的人,那么孩子,就不得不为寻求这种更多的关注而付出沉重的代价,但他已经习惯了。他在家里受到了很多责打,但是他的行为却从未改变过。我们期望学校所采取的温和的惩罚方式,可以将他从以前的问题中拯救出来,然而这却是最不可能发生的。当他屈身来到学校时,他仍然想成为众人瞩目的中心,以此作为一种心理补偿。

    父母向他指出,一个好的班级需要每个人都保持安静。父母试图通过这种告诫的方式来改善他的不良行为。当听到这种陈词滥调,我们有些怀疑家长是否有这方面的常识。其实像成年人一样,这个男孩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只是他完全忙于另外一个问题,即他想要获得别人的关注。但是在学校,如果他保持安静的话就无法获得任何关注,而通过努力学习来获得别人的关注也不容易。只要我们意识到他为自己设定的这种目标,就会发现他的行为没有谜团。显然,当父亲带着手杖而来时,男孩会安静一段时间。而一旦父亲走了,男孩又重新开始不安分,他的母亲也这样说。他将鞭打和惩罚只当作一种暂时的阻碍,短暂地中断了他对获得别人关注的追求,但是要想持久地中断他的这种追求,任何手段都无法达到。

    他总是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

    如果儿童想要吸引别人的注意力,显然,就必须用情绪失控或发脾气的方式来达到目标。我们看到的是,人们通常称为的发脾气无非是在达到目标的过程中一个便捷的手段,是一种由目标所决定的行为方式。例如,如果一个人想安静地躺在沙发上,那他将不需要这种对别人发脾气的性情。只有那些想让自己变得备受关注的孩子才需要这种发脾气的情绪,正如我们这个案例中提到的孩子一样。

    他养成了一种习惯,即把家中各种各样的东西带到学校兑换成现钱,然后用这些收入来和同学挥霍、娱乐。当他的父母发现这种情况之后,在他每天离家去学校之前都要对他进行搜身。终于他放弃了这种习惯,然后又转向戏弄同学及扰乱上课的事情上。只有父亲的严厉惩罚才能使他改变这些坏习惯。

    我们可以理解他为什么要恶作剧,是因为他想让别人注意到自己,迫使老师惩罚自己以显示出自己敢于挑战学校制度的优越感。

    他的捣乱欲望在慢慢地减少,但这种欲望还是会周期性地折回,并一如既往地发挥作用,最终,导致他被学校开除。

    这也证实了我们之前所说的观点。这个男孩在极力地追求别人的认可,自然会遇到很多障碍,而他自己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此外,如果考虑到他是个左撇子,那么我们可以更多地洞察他的内心。我们可以推断出,虽然他想避免困难,却总是躲不过去,而且缺乏克服困难的信心。但是,他越是缺乏自信心,就越想证明自己是值得别人关注的,以求得一种心理补偿。因此,他并没有停止恶作剧,直到后来,学校再也不能容忍他将他开除。如果有人持有正当的理由,认为学校不应该允许一个捣乱者打扰其他孩子的学习,那么除了将这个孩子驱逐出学校外的确别无他法。然而,既然我们相信教育的目的是纠正孩子的缺点,那么开除就是不合理的。既然孩子更容易获得母亲的认可,也就无须在学校努力了。

    这里要注意的是,在一个老师的建议下这个孩子在假期被送到一个家庭进行矫正。在那里他受到了比学校更严格的监管,但最终也没有矫正成功。他的父母仍然是孩子的主要监护人。孩子每周日回家,这是一件让他非常开心的事。但是,即使他不被允许回家,他也并没有生气,这很容易理解。他想充当伟人,想被别人视为英雄。他并不十分介意鞭打,因此无论是多么糟糕的事情,他都不允许自己因此而哭泣,也不允许自己的任何行为表现得有失男孩子气概。

    他的学习成绩从来都不会太差,因为总是有家庭教师在家辅导他。

    我们可以由此而得出结论,他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孩子。老师告诉父母,只要孩子可以稍微静下心来学习,成就也会更好一些。我们相信这个孩子可以提高成绩,因为除了弱智,没有孩子不能提高。

    他没有绘画天分。

    这点很重要,因为从这个陈述中我们可以猜想,他没有完全克服右手的笨拙。

    他是一个会在健身房累得筋疲力尽的孩子;他会很快就学会游泳而无惧危险。

    这表明他并不是完全缺乏勇气,只是一直把勇气用于一些无关紧要的事,因为这些事情对他来说很容易做到,而且他自己也有把握可以成功。

    他几乎不会害羞,而且他会告诉每个人他所想的,无论这个人是学校的门卫,还是学校的主任,尽管事实是他被一次又一次地告诫不要如此张扬。

    我们已经知道当他被禁止做这个或那个的时候,他根本不会在意。因此,我们不能认为他的不害羞证明了他有勇气。我们知道,许多孩子都意识到了,在他们自己和学校的老师及学校的管理者之间尚有一段距离。这个男孩不害怕被父亲鞭打,自然也不会害怕校长,为了显示自己的重要性,他放肆张扬地说话,如此一来,他真正地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他对于自己的男性性别并无明确认识,不过,他经常说自己不想成为一个女孩。

    没有明确的迹象表明他对于自己的性别有何种看法,但是我们在这些喜欢恶作剧的男孩身上总能发现他们轻视女孩的倾向。他们之所以有这种轻视,就是为了获得一种男性的优越感。

    他没有真正的朋友。

    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因为其他孩子也不一定喜欢总是被别人领导。

    他的父母至今都没有对他解释过性方面的事情。他的行为总是表达出了一种强烈的支配欲。

    他自己非常了解我们为什么必须要为他做这么多事情。也就是说,他十分清楚自己想要的东西,但无疑,他并不了解自己这种潜意识的目标和自己的行为之间的联系。他也不了解这种强烈的支配欲所达到的程度及其根源。他想支配别人是因为他看到了父亲对家庭的支配。他越想支配别人,真正的他自己就越弱,因为他必须依赖于别人才能实现支配。而他作为榜样的父亲,其实是以一种自我克制,比较独立的方式来实现支配。换句话说,他的野心助长了他的胆怯懦弱。

    他总是想要惹是生非、制造麻烦,即使是对那些比他更强的人也会这样做。

    那些比他更强的人,其实他们的行为更加谨慎,因为他们将自己的职责看得很重,而这个男孩却可以冒失无礼,他只顾自己。顺便说一句,这种冒失无礼并不容易根除,因为他觉得以自己的能力无法学会些什么,因此,他必须将自己隐藏在这种无礼中,来掩饰自己内心的脆弱和不自信。

    他并不自私,而是慷慨地给予。

    如果有人认为这种慷慨是善良的一种象征,那么他就很难发现这种慷慨和孩子其他性格之间的统一性。我们知道,一个人可以通过慷慨来显示自己的优越性。重要的是要看到这种慷慨的特质与权力欲之间的关系。这个孩子的慷慨让他觉得自己有了个人的拔高。很有可能他是从父亲那里学会了通过慷慨来自我炫耀,以显示自己的优越感。

    他依然不断地制造麻烦。他最害怕的是自己的父亲,其次是他的母亲。他准备随时起床,他也没有特别虚荣。

    这最后一句话是关于不明显的外表虚荣,这是因为他有着非常强烈的内心虚荣,这种虚荣并不是只能通过外表虚荣这一种方式来得以体现。

    他已经改掉了抠鼻孔的旧习惯。他非常固执,对食物很挑剔,不喜欢吃蔬菜和肥肉。他也不是完全不爱交际,而是更喜欢和那些他可以支配的孩子交往,也非常喜欢动物和花儿。

    他对动物的喜欢常常可以体现他对优越感的追求,对控制别人的渴望。这样一种喜欢当然没有什么坏处,因为它趋向于使人和世间万物联系起来。但是,我们发现这样的孩子表现出一种强烈的统治欲,他们总是想让母亲注意自己、照顾自己。

    他总有成为领导的强烈欲望,很显然不是智力上的领导欲。他养成了一种收集东西的习惯,但是他没有足够的耐心,他也从来没有彻底完成过这种收藏。

    这种人的悲剧在于他们在每一件事情还没完成时就停止,因为他们害怕承担完成一件事后自己应负的责任。

    总的来说,他的行为在10岁以后已经有所改善。以前不可能让他一个人独自待在房间,因为他总是想在街头逞强好胜。经过各方面的努力,他的行为才有所改进。

    让他一个人待在一个狭小的房间里,他的行为也就限制于此,这其实是满足其强烈的自我肯定欲望的最好方式。因为,在这个狭小的范围内,他可以制造更多的恶作剧,这不足为奇。如果有适当的监护,应该让他在街头活动。

    他一回家就开始做家庭作业,没有表现出想离开家的意愿。但是他总是在寻找浪费时间的方法。

    如果我们把孩子限制在这样一个狭小的范围内,使他一直在我们的监督下活动,那么我们肯定会面临他注意力分散和浪费时间的行为。我们必须给他活动的空间,让他和其他孩子一起活动,并让他在这种集体活动中发挥一定作用。

    他过去很乐意上学。

    这表明学校的老师对他并不严厉,因此,他也很容易能够扮演一个英雄角色。

    他过去总会丢失很多学校书本。他并不害怕考试,他总是相信自己可以将一切事情都做得很好。

    这里我们发现了一种相当普通的性格特征。一个人在任何情况下都表现得很乐观,其实这是他对自己没有信心的一种体现。如此说来,这样的人当然应该是悲观主义者,他们设法扭曲客观逻辑,逃避在一个梦中的世界,在那里他们可以将一切事情都做得很好。即使在现实中他们遭遇了挫败也不会表现得很惊奇。他们都有一种宿命论的观点,从而能够使他们表现得像乐观主义者。

    他的注意力总是容易不集中。有一些老师喜欢他,但也有另外一些非常讨厌他。

    那些满意他行为举止的温和老师在任何情况下都会喜欢他。他也很少去扰乱这些老师的课,因为他知道这些老师不会为难他。他像大多数被宠坏的孩子一样,不愿意专心致志,他也没有这样的好习惯。在6岁之前,他都觉得自己不需要专注于什么事情,因为他的母亲可以照顾好他生活中的一切。一切事情已经被预先安排妥当的行为,使他觉得自己好像是被困在这个牢笼之中。只要一遇到困难,他就会觉得自己缺乏准备。他还从来没有学会应对困难的方法。他对别人不感兴趣,也就无法和别人合作。对于要独立地完成一些事情,他没有必要的欲望和信心。他所拥有的就是出人头地的欲望,而且是无须任何努力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出类拔萃。不过,他没能扰乱学校的安宁,也没能获得别人的关注,这就使得他的行为更加恶劣。

    他总是想要轻易地就完成每件事情,而且用最轻松的方式去完成,去成功,因此从不考虑其他人。这种想法已经成为他生活中的主旋律,而且表现在了他所有的具体行为中,例如盗窃和撒谎。

    这种潜在于他生活风格发展中的错误非常明显。他的母亲肯定只是提供给了他一部分刺激,以此激发了他的社会情感的发展,但是不论是他温和的母亲还是严厉的父亲,都没能对他的社会情感的进一步发展进行成功的指导和决定。他的这种社会情感,只有被局限在母亲周围才有效,因为只有在母亲面前,他才会觉得自己是被关注的焦点。

    因此,他对优越感的追求不再被有用的社会生活层面所指导,而是被他自己的虚荣心所控制。为了将他引向对社会生活有益的方面,我们必须重新开始塑造他的性格。首先我们必须重拾他的信心,这样他才会愿意倾听我们的批判意见。同时,我们必须扩大他的社会关系的范围,以此来弥补他的母亲曾经没能为他做到的事情。我们还必须让他和他的父亲和解。他的教育必须一步一步进行,直到这个男孩能够像我们一样,理解他过去生活风格的错误。如果他的兴趣不再专注于母亲一个人,那么他的独立性与勇气将会增加,而且,他将会把这种对优越感的追求直接转向对社会生活有用方面的奋斗。

    (二)

    这是一个10岁小男孩的案例。

    来自学校的抱怨是他的学习很差,他已经落后了3个学期。

    10岁小孩就落后3个学期,我们都要怀疑他是弱智。

    他现在就读于三年级,智商是101。

    从这个数字可以看出,他不可能是弱智。那么导致他落后于其他同学的原因是什么?他为什么扰乱班级?我们看到他也会有一些努力和一些活跃的行为,但都在无益的方面。他想变得富有创造性,积极活跃,也想成为别人关注的焦点,但是却用错了方式。我们还看到了他与学校对抗。他是一个好斗者,是学校的敌人。因此,我们理解了为什么他成绩落后,了解了学校的常规生活很难约束他这样一个好斗者。

    他极不情愿服从命令。

    这很明显。他的行为在他自己看来很明智,也就是说,在我们觉得他不明智的行为中,其实他有自己的想法。如果他是一个好斗者,显然他就会拒绝别人的命令。

    他和其他男孩打架;他会把玩具搬到学校。

    他想让学校成为自己的地盘。

    他的口算不佳。

    这意味着他缺乏社会意识以及与口算相关的社会逻辑(参见第七章)。

    他有语言缺陷,而且每周上一次语言训练课。

    这种语言缺陷不是由于器官缺陷所致。这是一种缺乏社会合作的症状,在说话方面表现为语言障碍。语言体现了一种合作态度,一种个人必须把自己和别人联系起来的态度。在这个案例中,男孩利用这种语言缺陷作为他的好斗性的手段。因此对他不寻求对这个语言缺陷的治疗,我们无须感到惊奇,因为治疗语言缺陷就意味着他要放弃这个用以吸引别人关注的工具。

    当老师和他说话时,他的身体会动来动去。

    这就好像他正准备战斗。他并不喜欢和老师说话,因为在和老师的对话中,他不是关注的焦点。如果老师说什么,他不得不听,这样老师就是征服者。

    他的母亲(确切地说是他的继母,因为他的亲生母亲在他幼年时就去世了)只是抱怨他有些神经质行为。

    这种不可思议的神经质想法其实掩盖了孩子的很多不良行为。

    他是由两个祖母抚养长大的。

    一个祖母就已经足够糟糕,何况还有两个。我们知道祖母一般都会以一个可怕的方式宠溺孩子,她们为什么会这样做,这是一个值得花费时间去考虑的问题。这也是我们社会的失误,因为这些年老的女人们无处安置。她们对此很不满,想要社会合理地对待她们。她们这样想,当然相当正确。这个孩子的祖母想要证明自己存在的重要性,所以她选择了纵容孩子并使孩子们依恋自己的方式。以这样的方式,她维护了自己作为个体被社会认可的权利。

    以上已经提到了孩子有两个祖母,因此,我们可以理解在她们两者之间肯定会存在一种可怕的竞争。其中,每个祖母都想证明孩子更喜欢自己。自然,在这个祖母为了博得孩子偏爱的竞争中,孩子会发现自己处于天堂之中,在这里他可以得到想要的一切。所以他只需要对其中一个祖母说“另外一个祖母给了我这个东西”,那么听到这句话的这个祖母就会想方设法胜过她的竞争对手。因此在家里,孩子是关注的焦点,我们可以看到孩子是如何将这种关注变成他自己的目标。现在他去了学校,那里没有两个祖母,只有一个老师和许多孩子。他能够成为被关注的焦点的唯一途径就是通过斗争。

    他和祖母一起生活的时候并没有在学校取得好成绩。

    学校对他来说并不是一个合适的地方,他也没有为上学而准备充分。学校这个地方,很考验他的合作能力,但他过去却并没有接受过这方面的训练,而母亲是最能帮助孩子发展这种合作能力的人。

    他的父亲一年半后再婚了,所以这个孩子和他的父亲以及继母生活在一起。

    这里我们当然可以看到一种困境。当继母或继父介入孩子生活的时候,这种困境就开始了或者说增加了。继父母和孩子之间的问题或困境由来已久,而且尚未得到改善,其中,孩子们尤其遭罪。即使是最好的继母,一般也都会在和孩子的相处中存在问题。这并不是说继父母的问题无法解决,而是只有通过特殊的方式才可以解决。继母和继父不应该将孩子的感激当作自己应得的权利,而是应该尽最大努力去赢得孩子的这种感激和赞赏。由于这两个祖母使情况变得更加复杂,随之继母和孩子之间的困境也增加了。

    当继母第一次走进这个家庭时,她试图对家庭充满爱意。为了赢得这个男孩的心,她也做了所能做的一切。此外,这个孩子的哥哥也是个喜欢制造麻烦者。

    在家中还有另外一个好斗者,而且我们可以想象,在两兄弟之间的可怕竞争只会增加他们的斗志。

    这个孩子害怕父亲因而只能屈从于父亲,但他并不会服从母亲。从而导致这个母亲会将孩子的不良行为状告给他的父亲。

    这实际上是一种真正的供认,因为母亲无法教育这个孩子,所以只能把他状告给父亲。如果母亲总是向孩子的父亲汇报孩子做了什么、没做什么,如果她总是恐吓孩子说“我要告诉你的父亲”时,孩子已经明白母亲没有能力管自己,而且已经放弃了这种管理责任。于是,孩子便寻找机会对母亲发号施令。其实,母亲的这种告状方式的说话和行事也表明她有自卑情绪。

    如果孩子承诺听话的话,母亲就会带他出去玩,还会给他买东西。

    这个母亲处于一种困境之中。为什么?因为她总是生活在孩子祖母的阴影之下,因为孩子总是认为祖母比她更重要。

    祖母只是偶尔来看看他。

    如果一个人只是偶尔花几个小时来看孩子,那么就很容易干扰孩子的教育,而且将所有的麻烦和问题都留给了他的母亲。

    似乎家里再也没有一个人真正地喜欢这个孩子了。

    他们似乎都不再喜欢这个孩子。在将他纵容变坏以后,甚至连祖母现在都不喜欢他了。

    父亲会鞭打这个孩子。

    然而,这种鞭打并不起作用。孩子喜欢表扬,而且如果被表扬他总是会感到彻底心满意足。但他不知道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来正确地获得赞扬。他更喜欢无须努力就得到老师的赞美。

    如果他受到赞扬,他会做得更好。

    当然,所有想成为关注焦点的孩子都会这样。

    老师不喜欢他,因为他总是闷闷不乐。

    这是他所能采用的最好方式,因为他是一个好斗的孩子。

    这个孩子尿床。

    这也是他想成为关注焦点的一种表现。他并没有以一种直接的方式斗争,而是以一种间接的方式。他如何以间接的方式对抗母亲呢?通过尿床的方式而使母亲在半夜就起床;通过在夜里尖叫;通过躺在床上看书而不是去睡觉;通过早上不起床;也通过不良的饮食习惯。总之,无论是在白天还是夜晚,他总是有一些手段来让母亲关注他,为他操劳。他利用尿床和语言障碍这两种武器来和他所在的环境作斗争。

    母亲试图通过夜间数次唤醒他的方式让他摆脱这个尿床的习惯。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