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中国近百年史最新章节!

    国际形势 三国干涉还辽,各有政治作用,疆吏竟欲利用俄国为我击日,酬以土地权利。俄固不肯无故作战,对于中国则谋多得权利,中、日议订还辽条约,日使要求不得割让于他国,俄使闻而反对,不啻视为势力范围地矣。中国于战败后,不肯变法自强,朝臣疆吏唯欲结援强国,以致谣言蜂起。英使欧格讷归国,论及国际形势曰:“昨一电曰德欲占舟山,今一电曰俄欲借旅顺。由是推之,明日法欲占广西,又明日,俄欲占东三省,许之乎?抑拒之也。……今中国危亡已见端矣,各国聚谋,而中国仍熟睡未醒,何耶?”其言发于订约后六月,可谓警切之至。三国自谓有功于中国,索酬原在意料之中,其先争揽者则为借款。

    三次借债 外债始于同治初年,政府购买军舰,款项不敷,承办者乃向英商借贷。顾款少期短,无足轻重,后遇战事亦曾借外款,中、日战前,偿还几尽,战起借款约四千万两。《马关条约》载明赔款二万万两,还辽代价三千万两,而政府收入年凡八千万两,唯有迫而借债。俄请向其借款,法、德亦有要求。总署接受俄请,俄主俄、法银行承借,摈弃德国,其政策则二国合作,巩固其政治地位,并多求权利也。英、德二使迭有陈说,均无效果,借款共四万万法郎,利息四厘,三十六年还清,以关税为担保品,并附有条件。其用意则欲干涉海关也。四万万法郎,合银一万万两;付赔款八千万两,余款无几。二次赔款仍须借贷,英、德商人提出条件,法使亦欲承揽,英使闻之至总署争论,法使忽改前言,乃再与英、德银行磋商。光绪二十二年(一八九六)春,合同成立。中国借款一千六百万镑,年息五厘,三十六年还清,以关税为担保,期内不得改变海关行政,英国借以保障其利益也。

    英、德借款合银一万万两,以折扣佣费之故,偿清赔款尚少六七千万,明年,先向英、德银行磋商,然无抵项,未有所成。会德强据胶州湾,国际上之形势剧变,列强各谋扩张势力,要求借款。俄国条件严酷,倘予承认,不啻为其保护国矣。英国条件亦苛,并请开放大连,俄使闻而警告李鸿章。总署以为向英借款,较有利益,商定草约。俄使乃至总署争论,咆哮恫吓,无所不用其极。英使继至,发言亦悍。法使又拦阻借款。俄外交部复来电警告,总署无法应付,声称取消借款。英国竟因此事,要求利益:一、中国不割让扬子江流域于他国;二、开放内河;三、开放南宁、湘潭。总署迫而许之,赔款到期仍须偿付,乃向英、德银行磋商,盖商人借款,俄不反对也。二十四年(一八九八),合同成立。中国借款一千六百万镑,年息四厘半,四十五年还清,担保品为关税,苏州、松沪、浙江东部、九江之厘金,及湖北、安徽之盐税,后二者指定五百万两,归总税务司兼管。海关行政于借款期内,不得更改。

    法国新得之利益 借款引起争论,三国索酬,几致瓜分之祸,先得利益者,当为法国,法国干涉还辽,要求改定中、越边界,中国让与澜沧江上流猛乌、乌得,其地本归江洪,曾许英国不割让于他国者。总署大臣不知其详,即应法请,条约将成,英使拦阻无效,忿然而去。二国又订商约,中国开放思茅、河口(代替蛮耗)、龙州、蒙自,土货减税四成,将来开采云南、广西、广东之矿,先向法商矿师商办,并许安南铁路展至中国,俄而法使要求铁路直达龙州。明年(一八九六)夏,总署许之,由是外人得于国内建筑铁路,法国实为倡首。其政府尤重视开矿,据李鸿章书,奕劻许其开采。英以法得利益,亦提出要求,二十三年(一八九七),总署许之。法使再至总署吵闹,要求筑路开矿,及不租借琼州于他国。大臣与之辩论,即攘臂拍案,出语讥讪。总署让步,一一许之,其能成功者,颇得俄使及李鸿章之助。

    中东铁路交涉 俄、法为同盟国,互相援助,求得利益。俄筑西伯利亚铁路,欲经中国,直达海参崴。中、日战后,俄报倡言铁路直达黄海,公使许景澄电称其执政大臣有此意,乃竟不待同意,派员入境勘查路线,二十二年(一八九六)春,调查完毕提出要求,总署弗应。会俄皇举行加冕礼,德宗派李鸿章为头等出使大臣赴俄道贺,俄遣军舰迎之,及抵俄京与财相微德相见。微德督办西伯利亚铁路,主张日本还辽,政治上颇有势力,要求中国许俄筑路,经过北满,则日患可抒。倘不许俄公司承办,俄即不能再助中国,俄皇亦以为言。朝臣疆吏方欲结援强国,朝廷未有异议,二国签定密约,共同防御日本,期为十五年。中国许俄筑路,经过黑龙江、吉林,归道胜银行承办。银行系西伯利亚铁路局主办,所谓商办者,徒有虚名。俄而合同成立,铁路照俄成例办理,股票只许华、俄商民购买,开车八十年后无条件归还中国,三十六年后亦许其赎回。更据公司章程,公司受俄财政部之管理与监督,自设警察,开采矿产,并免费运输俄军。论者谓为财政部之分局,实有所见。

    对英之让步 中、日战前,中、英邦交较为亲善,战后俄、法之势力大张,及中国割让江洪,英使出而拦阻不得。总署多所顾忌,乃应英请,磋商让地,久无所成,更要求开放西江,总署允许开放,不愿让与土地。而英外部要求二者,且提出之商埠太多,交涉经年,未有进展。英使窦纳乐,尝至拂衣而起,总署让步许之,二十三年(一八九七)春,条约成立,一称《缅约》,中国割让土地,并许将来筑路与缅甸铁路连接。一称《专约》,中国开放梧州、三水、江根墟为商埠,外船得驶往梧州,得于江门、肇庆、德庆等地停泊,上下客货。英国称为防法,实际上亦不过借以多求权利耳。其他要求,尚有租借军港,承办铁路。

    德占胶州湾之始末 德国干涉还辽,除得天津、汉口租界而外,尚欲租借海港,德报以之为言,德使绅珂提出要求。总署大臣深恐他国援例,拒绝其请,并令许景澄(兼为驻德公使)向其外交部说明,而外相毫无放松之意。明年(一八九六),绅珂迭以为请,未有进展。会李鸿章游德,德皇提出交换条件,亦未成功。其欲租借者,后始决定胶州湾,时传中、俄密约,许租于俄,实则全为讹言,德亦于中国使馆访知。其新任公使海靖两次要求租借胶州湾五十年,总署大臣坚持不可,海靖商请俄、法公使援助,不得,二十三年,会山东巨野县匪盗杀害德教士二名,德皇即遣舰前来,水兵上岸,要求胶澳守兵于四十八小时内退尽。

    朝廷得报,决用外交方法解决,中国兵力远不足以敌德,德所顾虑者,英、俄之态度耳。俄初反对,欲派兵舰驶赴胶澳,德乃向英表示好感。英有连德之意,不欲反对。海靖提出要求,中有与教案无涉者,建筑铁路则其明例。总署大臣称德撤兵,即可磋商条件,而德拒绝撤兵,乃派翁同龢等交涉,多许其请,并承认租借一岛。李鸿章反对,主请俄国代索胶澳。德对俄让步,承认其利益,而俄患逼,欲其租借山东以南之海港。翁氏向海靖磋商,海靖不可,知德出此,将与英、日之利害冲突也。会俄改变政策欲租旅顺,德遂得其谅解,于是海靖之态度益强。总署让步,承许撤换官员,给款及地,建筑教堂,并谕各省保护教士,教案始得解决。

    租借胶澳条约 教案解决之后,议商租借胶澳及建筑铁路条件。关于租借地段,海靖必欲全澳在内,期限九十九年,翁氏改为五十年,为其所拒。至于筑路,总署大臣迫而许之,海靖初请筑路至济南,忽而改请展至山东边境,并得开矿...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