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中国近百年史最新章节!

    太平军之形势 天国诸王内讧之年,胡林翼克复武昌,次第收复湖北沿江要城,文宗授为巡抚,总督与之合作,乃能整理税收,剿平盗贼,湖北地位日渐巩固,曾国藩时方困于南昌,军饷艰难,会父病死,告假回籍。湘军归李续宾统率,顿于九江城下,咸丰八年(一八五八),地雷坏城墙而入,尽杀城中守兵。于是湘军顺流而下,进至安徽,其固定之策略,则自上流进攻下流也。其在江苏,江南大营兵溃后,朝命提督和春为主帅,利用诸王内斗,连战皆捷,咸丰七年攻下镇江。江北大营亦陷瓜州。太平天国颇处不利地位,幸忠王李秀成、英王陈玉成善于用兵,清兵又以英、法联军之牵制,捻匪之为害,不能全力进攻也。

    李秀成之战绩 于此现状之下,太平军之敌,一为江南大营,一为江北大营,一为进攻皖北之湘军。就战斗而言,江北大营最弱,湘军人数无几,每陷一城,分兵守之,势力单薄。江南大营兵数最多,筑有坚固之营垒,围攻南京。李秀成作战之计划,先攻弱兵,然后合力进攻能战之兵,遂于咸丰八年秋,力扑江北大营,败之,占据扬州,更聚兵西上,联合捻匪围攻李续宾所部于三河,先以马队进攻,大军继之,李续宾战死,湘军几尽覆没,余兵闻风退至湖北。而江南大营尚围攻南京,时人以为大功可成,日望捷音,但大营未有水师,不能断绝城中运粮,所称功绩,多为浮夸之辞。咸丰十年(一八六○),李秀成统兵侵扰浙江,以分大营兵力,及其往援,即回南京猛扑大营,于是江南大营溃散。

    大营溃散之影响 江南大营之兵士属于绿营,全国兵额六七十万,而大营较有战绩者,一则绿营旧制,战兵月饷一两五钱,而大营兵士时为五两四钱,往往得其死力。一则张国梁善于战斗,负有时望。大营兵饷出自江、浙,及江北大营溃散,防地益广。其失败者,一则饷糈困难,一则暮气深重,一则主帅非李秀成之敌也。太平军乘势进攻,席卷东南富庶之区,进逼上海,后更攻取浙江,兵势张旺,所得之货财甚多。时人益以时局难于收拾,亦有认为始有转机者。其原因有二:一、清廷初倚大营平乱。曾国藩自统湘军以来,未有督吏之权,强民捐输,备受地方官绅之侮辱与非难,因以父丧回籍,及其再出,仍无督吏之权,至是,朝旨授为两江总督,兼钦差大臣,曾氏始能展其才能。一、太平军逼近上海,上海时为重要商港,中外人士成立会防局,道台吴煦雇用美人华尔(Ward)创立常胜军。湘军常胜军均为太平军之劲敌。当更附言天国与列强之关系。

    天国与列强之关系 洪秀全原不明了国际间之形势,其封东王则欲其统管东方各国,西王则统西方各国,南王则统南方各国,北王则统北方各国。英、美、法国以鸦片战后,朝臣疆吏仍昏然排外,英国商业时最发达,采用高压政策,解决争执,而误会困难仍时发生。洪秀全自广西出发,攻扰五省,列强以为清廷腐败,汉人起而创立政府,将改变对外政策。上帝会初亦引起外国牧师之同意。及太平军攻下南京,英使亲往调查,时传英将保护太平天国,虽不足信,而固愿与其领袖接近,访问结果,主张严守中立。美使、法使亦曾往宁,美国主张承认其为事实政府,法国不理使臣严守中立之建议,援助清军攻击困守上海县城之小刀会,说者谓与宗教有关。及江南大营第二溃散,英、法方与朝廷搆衅,英遣员商于天国领袖,勿扰上海附近之地,为其所拒,乃驻兵保卫。江苏巡抚薛焕雇用外员助战,常受英官干涉。及《北京条约》成立,始大改变态度,常胜军借用其大炮攻城,英将遣军队助战,肃清驻守上海附近之太平军。

    曾国藩作战之计划 咸丰十年,曾国藩奉旨为两江总督,朝廷欲其往援苏、常,曾氏则谓湘军已薄安庆城下;安庆关系重大,不宜撤退,商请湖北出兵,并遣员入湘募勇,其弟曾国荃于安庆督战,国藩自将湘勇进驻徽州祁门。李秀成时已攻下常州、无锡、苏州,以上流势急,率兵西上,攻陷皖南大城,先后两次围攻祁门。湘军文报饷路不通,形势岌岌。会左宗棠等来援,始能出险。左氏家贫,读书勤劳,负有才略。初太平军进攻长沙,左氏原拟入山避难,而巡抚张亮基厚礼聘之,入城佐理军事。张氏去湘,其继为巡抚者,仍聘为幕友,湘南田赋之整理,境内治安之维持,颇赖其调处,会为人构陷,退居家中,忽又奉旨佐理湘军,乃召勇五千,严格训练,时间虽或甚短,而固能战之兵也。李秀成围攻祁门。冀解安庆之围,而曾国荃进攻益力,陈玉成往援,亦不能胜。

    陈玉成之败死 陈玉成久在皖北,往援安庆不胜,乃西扰湖北,进至德安,冀湘军往援,而胡林翼御之,安庆围师仍未撤退。陈玉成再至安庆,猛扑湘军,亦不能胜。湘军用地雷坏城,攻入城中,搜杀甚惨,时咸丰十一年八月一日(一八六一年九月五日)也。安庆既下,陈玉成部下气沮,退于集贤关。湘军主将恐其盘据皖北,势将复振,分兵追击,并另遣兵收复其部将占领之城邑。其时天国朝中无人主持大计,陈玉成与诸将书称其不公。至是,兵败,不敢回京,部下又不服从命令,于是逃往庐州,清兵踵至,而城中粮尽,率其亲信出逃,往依练总苗沛霖,为其所缚,献于清军,朝命将其磔死,楚、皖一带,湘军少一劲敌。

    浙、沪之战 李秀成于祁门战不能胜,部兵一部分进攻江西,咸丰十一年冬,侵扰江西之兵奉命入浙。李亦统兵往攻杭州,浙江官长乞援,曾国藩无以应之,朝命左宗棠往援,业已无济于事。浙江大部分归于太平军统治,李秀成自浙入苏,逼近上海。其地人心惶惶,绅商往谒英员,说其调兵助战。初中法、中俄《北京条约》成立,法使、俄使均称愿代平乱。朝臣鉴于古事,多所疑虑。英国参赞又进谗言,统兵之将帅亦言不可,遂作罢论。至是,江、浙绅士忽持借兵之议,江苏巡抚为之代奏,朝旨许之。英、法时有军舰兵士在沪,英国久已决定不许太平军进扰上海,法已表示援助清廷。及太平军自浦东吴淞进犯上海,为外兵击退,常胜军亦于松江附近,立有功绩。

    常胜军 先是,江南大营第二次溃散,上海绅商设立会防局,雇用外兵协同防守,其饷银出自海关,上海国际贸易时颇发达,税银年有增加。勇于冒险之外人,多在其地。商人杨坊介绍华尔于关道吴煦议定攻取松江给银三万两,商人丁吉昌为其向导。华尔召聚水兵百人往攻,不胜,另召人往,乘其不备,攻下松江,此咸丰十年五月事也。英国方与清廷搆衅,其在上海官长干涉沪官雇用外人,据薛焕奏称无约国人亦常为其唤回,乃控华尔引诱英兵之罪于美领事。华尔囚于舰中,泅水逃出,召募农民为兵,而以美人为官。其兵月饷优厚,操练颇严,军中购有枪炮,所向多能有功。薛焕称为常胜军,因以为名。穆宗(同治)得报,诏授华尔为副将。方事危急之际,上海官绅乞援于曾国藩。曾命属员李鸿章召练淮勇往援,太平军又多一敌。

    天国末年之情状 太平军西援安庆,东攻上海,皆不能胜,然自江南大营溃后,新得江、浙富庶之区,南京又无围师,固其极盛时代也。且时与外人接触之机会较多,军中购得洋枪,亦有外国人助之,战斗力视前较强。其困难则自诸王残杀以来,天王不信大臣,深居宫中,其兄洪仁发等管理朝政,洪氏兄弟实无才能,诛求货财,纲纪日坏。其时战争日久,民多逃亡,田地荒芜,粮食缺乏。南京于江南大营围攻之际,江面仍可自由往来,据英记者报告,守城兵士有与攻城之兵以银换买粮食者,此可证明城中军粮之不足。至是,太平军攻陷东南城邑,所获甚多,李秀成以前事为戒,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