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胡适19堂文学课最新章节!

>
    (《更漏子》)

    儿家夫婿心容易,身又不来书不寄。闲庭独立鸟关关:争忍抛奴深院里?

    闷向绿纱窗下睡,睡又不成愁已至。今夜却忆去年春,同在木兰花下醉。

    (《木兰花》)

    以上说后蜀的词人。当时荆南的大臣中有一个孙光宪(即是作《北梦琐言》的),是一个很好的词人(《大文学史》误把他当作后蜀词人,今改正)。

    何事相逢不展眉,苦将情分恶猜疑?眼前行止想应知。

    半恨半嗔回面处,和娇和泪泥人时,万般饶得为怜伊。

    (《浣溪沙》)

    密雨阻佳期,尽日凝然坐。帘外正淋漓,不觉愁如锁。

    梦难裁,心欲破,泪逐檐声堕。想得玉人情,也合思量我。

    (《生查子》)

    烛煌煌,香旖旎,闲放一堆鸳被。慵就寝,独无憀,相思魂欲销。

    不会得,这心力;判了依前还忆。空自怨,奈伊何?别来情更多。

    (《更漏子》)

    如何?遣情情更多。永日水堂,帘下敛双蛾。六幅罗裙窣地,微行曳碧波。看尽满地疏雨,打团荷。

    (《思帝乡》)

    但是当时的词的中心,不能不让给南唐。我们前回讲六朝的民间文学时,曾指出南朝文学的特性是恋爱,是缠绵宛转的恋爱。唐朝统一了三百年,南北民族的文学也混合起来,产生了唐朝的文学。盛唐时,南北文学的势力正平均,故英雄文学与儿女文学都有代表的作品。李白、杜甫都能有时作很细腻的儿女诗,有时作很悲壮的英雄诗。中唐以后,到了晚唐、五代,这个平均的局面保不住了,儿女文学的势力便渐渐的笼罩一切了。当小词盛行的时代,南唐割据江南,正是儿女文学的老家,故南唐的词真能缠绵宛转,极尽儿女文学的长处;后来李后主(煜)亡国之后,寄居汴京,过那亡国皇帝的生后,故他的词里往往带着一种浓挚的悲哀。儿女的文学最易流入轻薄的路上去。儿女文学能带着一种浓挚的悲哀,便把他的品格提高了。李后主的词所以能成为词中的上上品,正是因为这个道理。

    我们举冯延巳、张佖、李后主三人做南唐诗人的代表。先看冯延巳的词:

    红满枝,绿满枝,宿雨恹恹睡起迟,闲庭花影移。

    忆归期,数归期,梦见虽多相见稀,相逢知几时?

    (《长相思》)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芳径里,手挼(ruó)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谒金门》)

    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青梅如豆柳如丝,日长蝴蝶飞。

    花露重,草烟低,人家帘幕垂。秋千慵困解罗衣,画梁双燕栖。

    (《阮郎归》)

    小庭雨过春将尽,片片花飞。独折残枝,无语凭阑只自知。

    玉堂春暖珠帘卷,双燕来归。君约佳期,肯信韶华得几时?

    (《采桑子》)

    几日行云何处去?忘了归来,不道春将暮。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

    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来时,陌上相逢否?”撩乱春愁如柳絮,悠悠梦里无寻处。

    (《蝶恋花》)

    (此词或作欧阳修词。清朝有个周济选了一部《宋四家词》,断定此词是欧阳修的;他说,冯延巳是一个小人,如何能作这种忠厚爱君的词。依我看来,周济这个标准是靠不住的。这种诗词的面子是很容易懂得的,但他们的底子就很难断定了。即如这首词,可说是逐臣思君,也可说是小人望宠。我们实在无从知道冯延巳能不能作此词。北宋的小词,大半是模仿五代小词的,故欧阳修、晏殊一派的词并无时代的分别。我因此不删此词。)

    春日晏,绿酒一杯歌一遍,再拜陈三愿:一愿郎君千岁;二愿妾身长健;三愿如同梁上燕,岁岁长相见。

    (《薄命妾》)

    看张佖(《全唐诗》作张泌)的词:

    碧阑干外小中庭,雨初晴,晓莺声,飞絮落花,时节近清明。

    睡起卷帘无一事,匀面了,没心情。

    (《江城子》)

    蝴蝶儿,晚春时,阿娇初着淡黄衣,绮窗学画伊。

    还似花间见,双双对对飞。无端和泪拭胭脂,惹教双翅垂。

    (《蝴蝶儿》)

    我们现在要举李后主的小词了。我们先引他没有亡国的时候作的词:

    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刬(chǎn)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

    画堂南畔见,一晌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

    (《菩萨蛮》)

    这一首幽会的词,据《古今词话》,是后主为他的皇后的妹子作的。这种词,与上文引的许多词一样,虽是艳丽,终不免有点轻薄;轻是不沉,薄是不厚,轻薄就是没有沉厚的情感在内。像这一类的词,如:

    晚妆初过,沉檀轻注些儿个。向人微露丁香颗。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

    罗袖挹残殷色可。杯深旋被香醪涴。绣床斜凭娇无那。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

    (《一斛珠》)

    云一,玉一梭,淡淡衫儿薄薄罗,轻颦双黛螺。

    秋风多,雨如和。帘外芭蕉三两窠。夜长人奈何!

    (《长相思》)

    但是他后来作的词,便大不同了。凄凉的亡国恨,反映着从前的繁华梦,不知不觉的给他一种深厚的悲哀,不知不觉成熟了他的诗才。请看下文举的例:

    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却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清平乐》)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相见欢》)

    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

    (《捣练子》)

    这都是很悲哀的诗。有几首把他的故国之思写的更明显些: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忆江南》)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

    最悲哀的自然是那首不朽的《浪淘沙》: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阑!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李后主亡国后,贫穷的不得了;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他自己上书诉说他的穷状(《宋史》四七八)。《宋史》又说,李后主有土田,在常州,归官家检校。真宗时,“上闻其宗属贫甚,命鬻其半,置资产以赡之”(《宋史》四七八,《李仲寓传》下)。我们看这种情形,便知道李后主过的生活确是一种“终日以泪洗面”的生活。他的词里的悲哀是用眼泪浇灌出来的。

    以上我们说唐与五代的白话文学,总算完了,我们研究的结果是把这个时期看作文学的白话化时期。我们承认初唐是贵族文学的时期,盛唐是开始白话化的时期,中唐是白话文学风行的时期,晚唐、五代是白话文学大盛的时期,我想我们举出的证据很可以证明这种结论了。我们这种观察与向来论唐诗的人的主张,完全不同。请看下面的比较表:

    向来的人所以觉得中唐不如盛唐,晚唐又不如中唐,正是因为盛唐以后白话化的程度加多了,中唐以后更加多了;他们不赞白话化,故觉得是退化,但是我们研究白话文学发达的历史,不能不承认文学史上这个很明显的白话趋势。我们研究出来的是:盛唐的白话文学多于初唐,中唐的白话文学多于盛唐,晚唐的白话文学更多于中唐。至于元、白的诗才是否比得上李、杜,杜牧、杜荀鹤的诗是否比得上杜甫,这全是个人的天才的限制,与那些时代的白话化的趋势无关。今天在座的人都用白话作文,未必人人都比得上《水浒传》与《红楼梦》;这是因为我们的才性与施耐庵、曹雪芹不同,但我们尽可以大胆宣言,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学白话化的程度比施耐庵、曹雪芹的时候加多几百倍了。同样,我们也可以说,盛唐的诗,如杜甫的诗,也许有些是中唐、晚唐人做不到的,但中唐、晚唐的白话诗确是比盛唐多的多了。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