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胡适19堂文学课最新章节!

    这个时代又是“古文”体中兴的时代。韩愈、柳宗元的“古文”自然是一千多年以来的一件很有势力的东西。但我们从历史上看起来,古文体的改革,虽然不是改成白话,却也是和白话诗同一个趋向的。这话自然有人不承认。但我们细看古文的历史,就可以知道我这话不是瞎说的了。

    从汉到唐,文学分作两条路。韵文是一路,散文是一路。韵文是贵族与小百姓公用的,故韵文的进化又分作两条支路。贵族的文人——从司马相如直到王勃、杨炯——尽管作他们的贵族诗赋;一个作《拟古》,第二个作《拟拟古》,第三个又作《拟拟拟古》:这是支路甲,就是我的朋友钱玄同说的“选学妖孽”走的路。但是民间的无名诗人却在这一千年中开辟出一条韵文的大路,这就是我们前说的汉、魏、六朝的平民文学,这就是支路乙。这条支路乙开辟的很早,因为无量数的无名诗人的眼泪、笑声、欢喜、悲哀,全都靠这条路发泄出去;这条路一塞,就没有生命了;就有生命,也没有生趣了。因此,自从《三百篇》以来,大中华的小百姓始终不肯把这条支路乙塞住。因为小百姓中无名诗人牢牢守住了这条路,不曾断绝,故白话韵文发达的早,故支路甲上的诗人到了后来也不得不挂白旗了,不得不白话化了。这是白话诗所以能早日成立的历史。

    但是散文的一条路,因为教育上的需要,因为科举的势力,因为政治的重要,就被贵族的文人牢牢的霸住。小百姓只顾得那一条韵文的支路乙,也就没有能力来同贵族文人争这条散文的路。小百姓在这一千年中,只能不知不觉的把语言逐渐改变了;在文字一方面,他们这时候还不能同贵族文人竞争。故散文的白话化,比那韵文的白话化,自然慢的多了。因为小百姓的势力还不能影响到散文,故散文的进化不能不限于文人阶级里面。

    但是文人阶级的散文在这一千年中,也分了两条支路。一条是那骈俪对偶的魔道,在汉朝已有起点了,到六朝更十分发达,一切庙堂文字大概都用这种体裁。这条骈偶支路,我们叫他做支路丙。第二条是周秦诸子和《史记》《汉书》以来那种文从字顺,略近语言的自然的“古文”。在六朝时代,这条支路虽然没有多人行走,但那少数经师史家却不能不走这条支路。这条路,我们叫他做支路丁。到了唐朝,经学也发达了,史学也发达了,故这条古文的支路上,走的人也多起来了(参看《唐文粹》里选的初唐、盛唐诸人的古文)。到了盛唐、中唐时代,元结、陆贽、独孤及等都是走古文的路的。到了韩愈、柳宗元的古文出来,这条支路丁就成为散文的正路。从此以后,支路丙虽然也还有人走,但远比不上支路丁了。

    但是在文人阶级与平民阶级之间,这时代还有一个特殊阶级——和尚阶级。这个阶级的生活方面,和平民阶级很接近;在他里面的智识阶级的思想学问一方面,又和文人阶级很接近。这时代最风行的一个宗派,叫做“禅宗”的,更有这个特殊性质。他们是一个哲学宗派,有很高超的理想,不容易用古典文学表达出来。况且他们是一个革命的学派,主张打破一切“文字障”,故和那古典文学,根本上也不相容。因此,禅宗的大师讲学与说法都采用平常的白话。他们的“语录”遂成为白话散文的老祖宗。——这条路到中唐方才大发达,到晚唐更发达了。我们可叫他做支路戊。

    我们可画一个表,写出这五条支路的变迁:

    我们看了这表,便可以知道韩、柳的古文乃是一大进化。我们又可以知道“古文”乃是散文白话化以前的一个必不可少的过渡时期。平民的韵文早就发生了,故唐朝的韵文不知不觉的就白话化了。平民的散文此时还不曾发达,故散文不能不经过这一个过渡时代。比起那禅宗的白话来,韩、柳的古文自然不能不算是保守的文派。但是比起那骈俪对偶的“选体”文来,韩、柳的古文运动真是“起八代之衰”的一种革命了。

    最可注意的是韩、柳一班人和白居易、元稹、刘禹锡一班人,不但同时,并且是同志。元、白都是作古文的能手。元稹管制诰时,把一切诏旨文章都改为散体,不用向来承用的骈体(看《元氏长庆集》),这是一大变化(可惜后来的制诰诏策仍是骈体胜利)。白居易的古文在当时也有重名。他的散文中,竟有用白话的,如他的《祭弟文》(《白氏长庆集》卷六十):

    ……呜呼,自尔去来,再周星岁。前事后事,两不相知。今因奠设之时,粗表一二。……合家除苏苏外,并是通健。...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