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玄怪录译注最新章节!

    【题解】

    本卷共五篇。《华山客》写在华山隐居的党超元,晚上有一个美貌女子来访,她自称是修仙的狐女,要真正成仙,还要死于猎人之手一次,这是宿命。狐女请求他能够救她一命,使之能够最后成仙。党超元按照她的要求,将她的尸体从猎人的手中要来,并将她送回巢穴,狐女最后得以成仙。狐女送给他价值不菲的金子作为报酬。这则故事明确地写到了狐女修仙及其劫数,这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是比较早的案例。《尹纵之》写尹纵之在山上学习时,有一个漂亮的农家女子偷听他弹琴,尹纵之发现后将她邀至家中,并与之共度良宵。第二天天明时,尹纵之执意留下这个女子的一只鞋作为信物,但后来发现她原来是一头母猪,尹纵之让人射死了这头母猪,自己因此遭到报应,一生无所成就。《王煌》写一个叫王煌的人,途中遇到一个漂亮的寡妇,便娶其为妻。后来被一道士识破,王煌所娶的这个女子是一个鬼,如果不及早远离她将必死无疑。王煌不听,果然死于非命,死状惨不忍睹。《岑曦》写客居在相国岑曦家的郑知古,深夜听到哭泣求饶之声,并看到一个高大的鬼前来捉拿岑曦,还砍掉了他的头颅。第二天一早,岑曦上早朝,感觉自己的脖子疼,本来想请假休息,但最终还是上早朝去了,不久传来岑曦被朝廷斩首的消息,验证了郑知古深夜所看到的并非虚假。《李沈》写李沈按照好友李擢的指示,帮助其投胎转世,并在他还是一个婴孩时,助其想起了前世。故事曲折,引人入胜。

    华山客

    党超元者,同州郃阳县人①。元和二年,隐居华山罗敷水南。明年冬十二月十六日,夜近二更,天清月朗,风景甚好,忽闻扣门之声。令童候之②,云:“一女子,年可十七八,容色绝代,异香满路。”超元邀之而入,与坐,言词清辩,风韵甚高,固非人世之材。良久,曰:“君识妾何人也③?”超元曰:“夫人非神仙耶,必非寻常人也。”女曰:“非也。”又曰:“君知妾此来何欲?”超元曰:“不以陋愚,特垂枕席之欢耳④。”女笑曰:“殊不然也。妾非神仙,乃南冢之妖狐也。学道多年,遂成仙业。今者业满愿足⑤,须从凡例,祈君活之耳。枕席之娱,笑言之会,不置心中有年矣,乞不以此怀疑,若徇微情,愿以命托。”超元唯唯⑥。又曰:“妾命后日当死于五坊箭下⑦。来晚猎徒有过者,宜备酒食以待之。彼必问其所须,即曰:‘亲爱有疾⑧,要一腊狐,能遂私诚,必有殊赠。’以此恳请,其人必从。赠礼所须,今便留献。”因出束素与党⑨,曰:“得妾之尸,请夜送旧穴。道成之后,奉报不轻。”乃拜泣而去。

    【注释】

    ① 同州:西魏废帝三年(554)改华州置州。治武乡(隋改名冯翊,今陕西大荔)。唐辖境相当今陕西大荔、合阳、韩城、澄城、白水等地。

    ② 候:看望,问候。《汉书•李广苏建传》:“朝夕遣人候问武。”

    ③ 妾:旧时妇女自称的谦辞。《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

    ④ 垂:施与,赐予。汉桓宽《盐铁论•本议》:“陛下垂大惠,哀元元之未赡,不忍暴士大夫于原野。”枕席:指男女媾欢。三国魏曹植《种葛篇》:“与君初婚时,结发恩义深。欢爱在枕席,宿昔同衣衾。”

    ⑤ 业满:谓因果业报已经完结。

    ⑥ 唯唯:恭敬的应答声。《汉书•司马相如传》:“齐王曰:‘虽然,略以子之所闻见言之。’‘仆对曰:“唯唯。”’”唐颜师古注:“唯唯,恭应之辞也。”

    ⑦ 五坊:唐代为皇帝饲养猎鹰猎犬的官署。至宋初始废。

    ⑧ 亲爱:至亲好友。三国魏曹植《赠白马王彪》:“郁纡将难进,亲爱在离居。”

    ⑨ 束素:一束绢帛,用作礼品。《旧五代史•晋书•郑阮传》:“有属邑令,因科醵拒命,密以束素募人阴求其过,后竟停其职。人甚非之。”

    【译文】

    党超元是同州郃阳县人。元和二年,隐居华山罗敷河南边。第二年冬天十二月十六日,晚上接近二更,天晴月朗,风景很好,忽然听到有敲门的声音。党超元令书童去看一看,书童说:“一个女子,年龄大约十七八岁,无比美丽,来的路上充满异香。”党超元邀请她进来,请她坐下,她说话清晰明辩,气质优雅,必定不是人世间的女子。过了很长时间,她说:“您认为我是什么人?”超元说:“夫人即使不是神仙,也必定是非同寻常的人。”女子说:“不是。”她又说:“您知道我来这里的目的吗?”超元说:“您不嫌弃我浅薄,是专门来寻求男女之欢的吧。”女子笑着说:“根本不是。我不是神仙,是南边坟墓里的妖狐。学道很多年,有了修成神仙的根基。今天我的仙业已经修满,心愿也实现了,需要依从惯例死一次,祈求您能够让我活下去。男女之欢,聚会谈笑,不想这些事已经有很多年了,请您不要在这方面怀疑我,如果能得到您的些许同情,情愿以命相托。”超元恭敬地答应了。女子又说:“后天我当死于五坊人的弓箭之下。明天晚上有猎人路过这里,宜准备好酒食热情招待他们。他们一定会问您有什么需要的,您就说:‘亲友有病,要一只腊狐,如果能够得到,一定以厚礼相赠。’您这样恳请他们,那些人一定会答应的。赠送所需要的礼物,我现在就留在这里。”于是把一束绢帛交给党超元,女子说:“得到我的尸体,请在晚上送回到我的洞穴。学道成功之后,不会少报答您的。”说完女子向他施礼,哭着离去了。

    至明,乃鬻束素以市酒肉,为待宾之具。其夕,果有五坊猎骑十人来求宿,遂厚遇之。十人相谓曰:“我猎徒也,宜为衣冠所恶。今党郎倾盖如此①,何以报之?”因问所须,超元曰:“亲戚有疾,医藉腊狐,其疾见困,非此不愈。”乃祈于诸人:“幸得而见惠②,愿奉五素为酒楼费。”十人许诺而去。南行百余步,有狐突走绕大冢者,作围围之,一箭而毙。其徒喜曰:“昨夜党郎固求,今日果获。”乃持来与超元,奉之五素。既去,超元洗其血,卧于寝床,覆以衣衾。至夜分人寂,潜送穴中,以土封之。后七日夜半,复有扣门者,超元出视,乃前女子也,又延入。泣谢曰:“道业虽成,准例当死,为人所食,无计复生。今蒙深恩,特全毙质,修理得活,以证此身。磨顶至踵③,无以奉报。人尘已去,云驾有期,仙路遥遥,难期会面。请从此辞。药金五十斤④,聊充赠谢。此金每两值四十缗,非胡客勿示。”乃出其金,再拜而去,且曰:“金乌乍分⑤,有青云出于冢上者,妾去之候也。火宅之中⑥,愁焰方炽,能思静理,少涤俗心⑦,亦可一念之间,暂臻凉地。勉之!勉之!”言讫而去。明晨往视,果有青云出于冢上,良久方散。及验其金,真奇宝也。即日携入市,市人只酬常价。后数年,忽有胡客来请,曰:“知君有异金,愿一观之。”超元出示,胡笑曰:“此乃九天液金,君何以致之?”于是每两酬四十缗,收之而去。后不知其所在耳。

    【注释】

    ① 倾盖:车上的伞盖靠在一起。常用来形容朋友相遇,亲切谈话的情况。《孔子家语•致思》:“孔子之郯,遭程子于途,倾盖而语终日,甚相亲。”

    ② 见惠:谢人贶赠的谦辞。

    ③ 磨顶至踵:即摩顶至踵,形容不辞劳苦,不顾身体。

    ④ 药金:用药物炼制成的假金。《旧唐书•孟诜传》:“诜少好方术,尝于凤阁侍郎刘祎之家,见其敕赐金,谓祎之曰:‘此药金也。若烧火其上,当有五色气。’试之果然。”

    ⑤ 金乌:相传日中有三足乌,世因称太阳为金乌。唐韩愈《李花赠张十一署》:“金乌海底初飞来,朱辉散射青霞开。”

    ⑥ 火宅:佛教语,多用以比喻充满众苦的尘世。

    ⑦ 少:稍,略。《庄子•徐无鬼》:“今予病少痊,予又且复游于六合之外。”

    【译文】

    第二天早晨,他就卖掉绢帛,买了酒肉,作为招待宾客的食物。到了晚上,果然有五坊的十个猎人,骑马来求宿,党超元便好好招待了他们。十个人互相交谈说:“我们只是猎人,为士大夫所恶。今天党先生如此招待我们,我们拿什么报答他呢?”因此便问他有什么需要,超元说:“有个亲戚得了重病,需要用一只腊狐来治疗,他的病越来越严重,没有这个东西治不好。”党超元向他们祈求说:“如果能得到你们的恩惠,愿送五束绢帛作为你们以后的酒钱。”十个人许诺而去。他们南行百余步,有一只狐狸突然围绕着大坟墓跑,他们便把它包围起来,一支箭便把它射死了。他们高兴地说:“昨天晚上党先生非常想要的狐狸,今日果然获得了。”于是拿着狐狸给了超元,超元送给他们五束绢帛。他们离开之后,超元洗干净狐狸身上的血迹,让它卧在床上,盖上被子。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偷偷地把它送到狐狸的洞穴里,用土把洞口封上。过了七天,半夜时分,又有人来敲门,超元出去看视,原来是之前那个女子,再次请她进来。女子哭泣着感谢说:“我的道业虽然成功了,但是按照规定应该要死一次,并且为人所食,那么再也没有机会复生了。我非常感谢您的大德,保全了我的尸体,还帮助我复活,使我能够修行得道。您不辞辛苦,无以为报。我已经脱离凡尘,升仙在望,仙路遥远,很难再见面了。我就此告别了。这里有药金五十斤,权且作为感谢的礼物。此金每两价值四十缗,不是胡人不要拿出来示人。”女子把金子拿出来给他,再次拜谢而去,她还说:“明天太阳初升之时,有青云从大墓里升起,正是我离开的征兆。人世间,人的忧愁如同火焰,能够静下心来思考道术,稍微洗涤俗心,也可以在一念之间,暂时达到安静清凉之境地。努力!努力!”说完就走了。第二天早晨超元到大墓去看视,果然有青云从坟墓升起,很长时间才散去。等到验视她赠给的药金,真是珍奇的宝物。这一天便拿到市场上去卖,市场上的人只给一般的价格。过了几年,忽然有个胡人来访,说:“我知道您有奇异的金子,希望能够看一看。”超元拿给他看,胡人笑着说:“这个乃是九天液金,您是怎么得到的?”于是胡人以每两四十缗的价格把药金买走了。后来就不知道这些金子到哪里去了。

    尹纵之

    尹纵之,元和四年八月肄业中条山西峰①,月朗风清,必吟啸鼓琴以怡衷②。一夕,闻檐外履步之声,若女子行者。纵之遥谓曰:“行者何人?”曰:“妾山下王氏女,所居不远,每闻郎君吟咏鼓琴之声,未尝不倾耳向风③,凝思于蓬户④。以父母训严,不敢来听。今夕因亲有适人者,父母俱往,妾乃独止。复闻久慕之声,故来潜听。不期郎之闻也。”纵之曰:“居止接近⑤,相见是常。既来听琴,何不入坐?”纵之出迎,女子乃拜。纵之略复之,引以入户,设榻命坐。仪貌风态,绰约异常,但耳稍黑。纵之以为真村女之尤者也⑥。山居闲寂,颇积愁思,得此甚惬心也。命仆夫具果煮茗,弹琴以怡之。山深景静,琴思清远,女意欢极。因留宿,女辞曰:“父母如何?”纵之曰:“喜会是赴,固不夜归。五更潜复闭户为独宿者,父母曙到,亦何觉之?”女笑而止。相得之欢,誓将白首,绸缪之意⑦,无不备尽。

    【注释】

    ① 肄业:谓修习其业。《左传•文公四年》:“臣以为肄业及之也。”晋杜预注:“肄,习也。”中条山:在山西西南部,黄河和涑水河、沁河间。

    ② 衷:内心。

    ③ 向风:景仰,仰慕。南朝梁陆倕《石阙铭》:“于是天下学士,靡然向风。”

    ④ 蓬户:用蓬草编成的门户,指穷人居住的陋室,亦为谦辞。

    ⑤ 居止:居住。魏晋向秀《思旧赋•序》:“余与嵇康、吕安,居止接近。”

    ⑥ 尤:最优异。

    ⑦ 绸缪:亲密缠绵。

    【译文】

    尹纵之,唐宪宗元和四年八月在中条山西峰修习学业,只要是月光皎洁、风轻云淡的夜晚,一定会吟诗弹琴以怡情悦性。一天晚上,尹纵之听到屋檐下有脚步声,好像是有女子在走路。尹纵之远远地问:“走路的是什么人?”回答说:“我是山下王姓家的女儿,住的地方离这里不远,每次听到您吟诗弹琴,无不恭听仰慕,令我在陋室中苦思冥想。因为父母管教严格,不敢过来聆听。今天晚上因为亲戚家有嫁人的,父母都去了,就剩下我一个人。再次听到久慕的吟诗弹琴之声,所以过来偷听。没有想到被您听到了。”尹纵之说:“我们住得很近,以后相见是经常的事。既然来听琴,为何不进来坐一坐呢?”尹纵之出去迎接她,女子向她施礼。尹纵之略微回礼,并把她请入屋中,设座请她坐下。女子风姿貌美,体态柔和,只是耳朵稍稍有些黑。尹纵之认为她确实是村姑中最美丽的女子。尹纵之山中闲居寂寞无聊,颇为烦恼,能有一位姑娘到这里来自然感到非常高兴。便让仆人摆上水果,煮上茶,自己弹琴以取悦这位女子。山深景静,琴思清远,女子极为惬意。尹纵之请她住在这里,女子推辞说:“与父母怎么说呢?”尹纵之说:“结婚赴会,不会晚上回来的。五更天的时候偷偷回去,关上门,依然看上去是独自一人在家里,父母天亮时回来,怎么能觉察到呢?”女子笑着同意了。二人极尽男女之欢,发誓要白头偕老,缠绵之情,无不尽情感受。

    天欲曙,衣服将归①,纵之深念,虑其得归而难召也,思留质以系之②。顾床前有青花毡履③,遽起取一只锁于柜中。女泣曰:“妾贫,无他履,所以承足止此耳。郎若留之,当跣足而去④。父母召问,以何说告焉?杖固不辞⑤,绝将来之望也。”纵之不听,女泣曰:“妾父母严,闻此恶声,不复存命。岂以承欢一宵,遂令死谢⑥?缱绻之言⑦,声未绝耳,不忘陋拙,许再侍枕席,每夕尊长寝后,犹可潜来。若终留之,终将杀妾,非深念之道也。绸缪之欢,弃不旋踵耳⑧,且信誓安在?”又拜乞曰:“但请与之,一夕不至,任言于邻里。”自五更至晓,泣拜床前,言辞万端。纵之以其辞恳,益疑,坚留之。将明,又不敢住,又泣曰:“是妾前生负郎君,送命于此。然郎之用心,神理所殛⑨,修文求名,终无成矣!”收泪而去。纵之以通宵之倦,忽寝熟,日及窗方觉,闻床前腥气,起而视之,则一方凝血在地,点点而去。开柜验毡履,乃猪蹄壳也。遽策杖寻血而行,至山下王朝猪圈,血踪入焉。乃视之,一大母猪,无后右蹄壳,血卧墙下,见纵之怒目而走。纵之告王朝,朝执弓矢逐之,一矢而毙。其年纵之下山求贡⑩,虽声华籍甚?,然终无成,岂负豕之罪欤??

    【注释】

    ① 衣(yì):穿衣。《韩非子•五蠹》:“妇人不织,禽兽之皮足衣也。”

    ② 质:抵押品,人质。《战国策•赵策》:“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③ 履:鞋子。《庄子•让王》:“原宪华冠 履,杖藜而应门。”

    ④ 跣(xiǎn)足:光着脚,没穿鞋袜。

    ⑤ 杖:用棍子打,拷打。

    ⑥ 谢:道歉。《史记•项羽本纪》:“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⑦ 缱绻(qiǎn quǎn):情意缠绵不忍分离的样子。唐元稹《会真诗三十韵》:“留连时有限,缱绻意难终。”

    ⑧ 旋踵:一转脚,形容极短的时间。《汉书•陈汤传》:“令威名折冲之臣旋踵及身,复为郅支遗虏所笑,诚可悲也!”

    ⑨ 神理:犹神道。谓冥冥之中具有无上威力,能显示灵异、赐福降灾的神灵之道。南朝宋谢灵运《从游京口北固应诏诗》:“事为名教用,道以神理超。”唐李善注:“《周易》曰:‘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殛(jí):诛,杀死。《左传•襄公十一年》:“明神殛之。”

    ⑩ 贡:推荐。唐白居易《与陈给事书》:“尝勤苦学文,迨今十年,始获一贡。”

    ? 声华:美好的名声、声誉。唐白居易《晏坐闲吟》:“昔为京洛声华客,今作江湖潦倒翁。”籍甚:盛大,盛多。《汉书•陆贾传》:“贾以此游汉廷公卿间,名声籍甚。”

    ? 豕(shǐ):猪。

    【译文】

    天要亮了,女子穿上衣服要回去,尹纵之十分喜欢她,担心她回去之后就难以再回来了,就想留下一件抵押品以便拴住她。回头看到床前她的一双有青色花纹的毡鞋,立即拿起来一只锁在柜子里。女子哭泣着说:“我家很穷,再没有其他鞋可穿,只有这一双鞋。您若留下它,我就只能光着脚回去。父母问起来,如何回答?他们用木杖打我也在所不辞,但会阻绝我再次过来的可能。”尹纵之不听,女子哭着说:“我的父母管教很严格,知道我有这样的丑行,非打死我不可。难道我们一夜之欢,需要用我的一死来向父母道歉吗?我们当时的缠绵不舍之言,还在耳边回响,只要您不嫌弃我,我许诺会再次服侍您,每天晚上父母睡后,仍可以偷偷地过来。假若您坚持要留下鞋子,那么就会把我害死,这不是想念我的方法。恩爱之欢,瞬间就舍弃了,那些誓言去哪里了呢?”她再次施礼乞求说:“只要您还给我鞋子,如果我一晚上不来,您可以任意到四邻那里去讲我们之间的事。”从五更到天明,女子哭泣着在床前施礼,好话说尽。尹纵之以其言辞恳切,愈发怀疑,坚持把鞋子留下。将要天亮时,女子又不敢继续住,再次哭泣说:“是我前生辜负了郎君,送命到此。然而郎君的狠心,神明所不容,您以文章求名,终将不会成功!”女子擦干眼泪就走了。纵之因为通宵没睡觉,非常疲倦,忽然就睡熟了,日头照到窗户时才醒来,闻着床前有腥味,起来一看,是一些凝固的血液在地上,星星点点的血液一直洒向房间之外。打开柜子查看毡子鞋,原来是一个猪蹄子壳。于是拿着木棍循着血迹找去,一直寻到山下王朝家里的猪圈,血迹进入猪圈里面。他看了看,原来是一头大母猪,其后右蹄子壳没了,卧在墙角下的血泊里,看到尹纵之,怒目而视,然后就逃走了。尹纵之告诉王朝,王朝拿着弓箭追逐那头猪,一箭就把它射死了。那年尹纵之下山请求推荐做官,虽然他的声誉极佳,然而最终也没成功,这岂不是辜负猪的罪过吗?

    王煌

    太原王煌,元和三年五月初申时①,自洛之缑氏庄②,乃出建春门二十里,道左有新冢,前有白衣姬设祭而哭甚哀。煌微觇之,年适十八九,容色绝代。傍有二婢,无丈夫。侍婢曰:“小娘子秦人③,既笄适河东裴直,未二年,裴郎乃游洛不复,小娘子讶焉,与某辈二人,偕来到洛,则裴已卒矣。其夫葬于此,故来祭哭耳。”煌曰:“然则何归?”曰:“小娘子少孤无家,何归?顷婚礼者外族④,其舅已亡。今且驻洛,必谋从人耳⑤。”煌喜曰:“煌有正官,少而无妇。庄居缑氏,亦不甚贫,今愿倾微诚⑥,试为咨达。”婢笑,徐诣姬言之。姬闻而哭愈哀,婢牵衣止之,曰:“今日将夕矣,野外无所止,归秦无生业。今此郎幸有正官而少年,行李且赡,固不急于衣食。必欲他行,舍此何适?若未能抑情从变,亦得归休⑦,奈何不听其言耶?”姬曰:“吾结发事裴,今客死洛下,绸缪之情,已隔明晦。碎身粉骨,无谢裴恩。未展哀诚,岂忍他适。汝勿言,吾且当还洛。”其婢以告煌,煌又曰:“归洛非有第宅,决为客,客于缑,何伤?”婢复以告。姬顾日将夕,回无所抵,乃敛哀拜煌,言礼欲申,哀咽良久。煌召左右饰骑,与煌同行十余里,偕宿彭婆店,礼设别榻。每闻煌言,必呜咽而泣,不敢不以礼待之。先曙而到芝田别业,于中堂泣而言曰:“妾诚陋拙,不足辱君子之顾。身今无归,已沐深念。请备礼席,展相见之仪。”煌遽令陈设,对食毕,入成结缡之礼⑧,自是相欢之意,日愈殷勤。观其容止婉娩⑨,言词闲雅,工容之妙⑩,卓绝当时。信誓之诚,惟死而已。

    【注释】

    ① 申时:指下午三点至五点。

    ② 洛:即洛阳。之:往,朝某方向走,到……去。《史记•项羽本纪》:“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③ 娘子:古时奴婢对女主人的称呼。唐薛调《无双传》:“有青衣告仙客曰:‘娘子适以亲情事言于阿郎,阿郎云:“向前亦未许也。”’”秦:指今陕西中部平原地区。因春秋战国时为秦国地,故名。

    ④ 顷:往昔,当时。外族:母亲或妻子的父母家的同族。唐卢纶《送内弟韦宗仁归信州觐省》:“常嗟外族弟兄稀,转觉心孤是送归。”

    ⑤ 从人:指嫁人。唐吴兢《乐府古题要解•定情诗》:“汉繁钦所作也。言妇人不能以礼从人,而自相悦媚。”

    ⑥ 微诚:微小的诚意。常用作谦辞。晋陆机《谢平原内史表》:“臣之微诚,不负天地。”

    ⑦ 归休:回家休息。《汉书•孔光传》:“沐日归休,兄弟妻子燕语,终不及朝省政事。”

    ⑧ 结缡(lí):古代嫁女的一种仪式。女子临嫁,母为之系结佩巾,以示至男家后奉事舅姑,操持家务。《诗经•豳风•东山》:“亲结其缡,九十其仪。”毛传:“母戒女,施衿结帨。”

    ⑨ 婉娩:柔顺。《礼记•内则》:“姆教婉娩听从。”

    ⑩ 工容:女工和容貌。

    【译文】

    太原有一个叫王煌的人,在元和三年五月初的一个下午,从洛阳到缑氏庄去,走出建春门二十里左右,在道旁看到一座新坟,坟前有一个白衣女子正在拜祭,哭得十分哀切。王煌偷偷打量那个女子,见她不过十八九岁年纪,姿容绝代。身边只跟着两个婢女,没有男人。婢女对王煌说:“我家小娘子是秦地人,十五岁时嫁给了河东的裴直,结婚不到两年,裴郎去了洛阳就再没回来,小娘子觉得奇怪,与我俩一起到洛阳来寻找,却发现裴郎已经死了。他就葬在这里,因此我们来这儿哭祭。”王煌说:“那你们要回哪里呢?”婢女回答:“小娘子自幼父母去世,哪有家可回?当年的婚事也是由母亲家的同族决定的,现在舅舅已经去世了。眼下只好暂时居留在洛阳,设法找个郎君嫁了吧。”王煌高兴地说:“我是个有官职的人,年轻又没有娶亲。我在缑氏庄有个住处,生活也不贫困,十分愿意向小娘子求婚,请试着向她转达我的这个想法。”婢女笑了笑,慢慢走到白衣女子身边对她说此事。白衣女子听了婢女的话后,哭得更加悲伤了,婢女拉着白衣女子的衣服阻止她说:“眼看就要天黑了,野外没有落脚的地方,回到秦地又毫无谋生的办法。幸好眼前这位郎君有官职又年轻,家境不错,不愁衣食。你今后若要改嫁的话,错过当下这桩婚事又要嫁给谁呢?就算是你仍旧不能忘情,也需要找个地方休息一下,怎么不听别人一番好言相劝呢?”白衣女子说:“我和裴郎是结发夫妻,他客死在洛阳,我与他恩爱有加,现却阴阳相隔。就算粉身碎骨,都难以报答他对我的情义。我还没对他的死尽我的哀思,又怎忍心另嫁他人呢?你不要再说了,我们先回洛阳。”婢女把这些话告诉了王煌,王煌又说:“你们回到洛阳没有住处,一样是客居而已,不如客居于缑氏庄,也没什么坏处呀。”婢女又将王煌的建议转达给白衣女子。白衣女子眼看太阳就要落山,回去也没有投宿之处,就擦掉眼泪向王煌施礼,但只要一提到婚事她就哭泣很久。王煌便命仆从收整好一匹马,与白衣女子同行十余里,到彭婆店里歇宿,为白衣女子另设了一间房间以礼相待。白衣女子每每听到王煌求婚之言,必定会呜咽哭泣,使得王煌不敢不以礼相待。第二天一早,王煌带着白衣女子一行来到他家在芝田的别墅,白衣女子在中堂上哭着对他说:“我本来丑陋笨拙,不值得您这样看顾。我既已没有了归处,又蒙您的牵念,就请您准备酒宴,让我与您行成婚之礼吧。”王煌马上命令仆从布置婚礼用品,与白衣女子吃完饭,便举行了成婚之礼,自此恩爱甜蜜,一天胜过一天。再看那白衣女子,容颜举止娇婉可人,言谈温文尔雅,针织女工冠绝当时,对王煌诚心依赖,愿意与其生死相依。

    后数月,煌有故入洛。洛中有道士任玄言者,奇术之士也,素与煌善,见煌颜色,大异之,曰:“郎何所偶,致形神如此耶?”煌笑曰:“纳一夫人耳。”玄言曰:“所偶非夫人,乃威神之鬼也。今能速绝,尚可生全。更一二十日,生路即断矣,玄言亦无能奉救也。”煌心不悦,以所谋之事未果,白衣遣人请归,其意尤切。缠绵之思,不可形状①。更十余日,煌复入洛,遇玄言于南市,执其手而告曰:“郎之容色决死矣,不信吾言,乃至如是。明日午时,其人当来,来即死矣。惜哉!惜哉!”因泣与煌别,煌愈惑之。玄言曰:“郎不相信,请置符于怀中。明日午时,贤宠入门,请以符投之,当见本形矣。”煌乃取其符而怀之。既背去,玄言谓其仆曰:“明日午时,芝田妖当来,汝郎必以符投之。汝可视其形状,非青面耐重鬼,即赤面者也。入反坐汝郎,郎必死。死时视之,坐死耶?卧死耶?”其仆潜记之。及时,煌坐堂中,芝田妖果来,及门,煌以怀中符投之,立变面为耐重鬼。鬼执煌,曰:“如此,奈何取妖道士言,令吾形见!”反捽煌,卧于床上,一踏而毙。日暮,玄言来候之,煌已死矣。问其仆曰:“何形?”仆乃告之。玄言曰:“此乃北天王右脚下耐重也,例三千年一替②,其鬼年满,自合择替,故化形成人而取之。煌得坐死,满三千年亦当求替。今既卧亡,终天不复得替矣。”前睹煌尸,脊骨已折。玄言泣之而去。此传之仆人,故备书矣。

    【注释】

    ① 形状:形容,描述。明李贽《解经文》:“其为昏扰扰相,殆不容以言语形状之矣。”

    ② 例:规定,规则,条例。

    【译文】

    过了几个月,王煌到洛阳办事。城中有位名叫任玄言的道士,是一位身怀奇术的高人,一向和王煌关系不错,这次看见王煌的面色后,大为惊异,说:“郎君和什么人结亲了,致使有这般神色?”王煌笑着说:“只是娶了一位夫人。”玄言说:“你娶的不是夫人,而是一个威神之鬼。如果你现在能尽快与她断绝关系,还可以保全性命。再过个一二十天,你就全无生还的机会了,玄言我也没办法救你。”王煌心里不高兴,正好所办之事因故没能办成,白衣女子又派人来请他回去,十分急切。王煌于是返回缑氏庄,继续与白衣女子缠绵,恩爱之深无法用语言描述。又过了十几天,王煌又到洛阳,在南市再遇到任玄言,玄言拉着他的手对他说:“你这脸色必死无疑了,都是因为你不信我的话,才落到这个地步。明天午时,她就会来,她一来你就会死。可惜!可惜!”玄言流着眼泪与王煌告别,王煌心中更加惶惑不安。玄言说:“你若是不信,请把这张符放在怀里。明天午时,你宠爱之人进门后,请把符投向她,那时你应当就能看到她的本来面目了。”王煌就取了符放入怀中。等到他转过身去,玄言对他的仆人说:“明天午时,芝田那个妖怪就会来了,你家主人必定会拿符投向她。你可以观察她的模样,如果不是青面耐重鬼,就一定是个红脸鬼。她进门后会反坐在你家主人身上,主人一定会死。主人死后你去看看,看他是坐着死的,还是躺着死的。”仆人暗暗记下。到了那个时候,王煌坐在堂上,芝田妖怪果然来了,她到门口时,王煌就拿怀中的符投向她,她立刻就变成了耐重鬼。耐重鬼上前抓住王煌,说:“既然这样,为什么要听妖道之言,害我现原形!”她将王煌反绑双手,推倒在床上,然后一脚踩死了王煌。到了天黑时,玄言来打探情形,王煌已经死了。玄言问他的仆人:“那鬼是什么模样?”仆人就把当时所见告诉了玄言。玄言说:“这是北天王右脚下踩着的耐重鬼,按例每三千年就会找一个替身取代自己,现在那鬼的年数已满,正当自行选择替身,所以才化为人形四处寻觅。王煌要是坐着死的,满三千年后也能去寻找替身。但如今他是躺着死的,那么永远也不能再找替身了。”玄言上前查看王煌尸体,见王煌的脊骨已断。玄言哭着离开了。

    这故事是由王煌的仆人述说的,所以能全部记载下来。

    岑曦

    进士郑知古,睿宗朝客于相国岑公门下有日矣①。一夕,因寝于内厅。夜分②,远闻众闹祈哀之声,倾耳听之,声声渐近。既而分明闻其祈救人曰:“岑氏寒微,未达于天下,幸而生之。曦,谬掌朝政,其心畏惧,未尝敢危人。设使妇人而持权者,其心亦猛于曦也。即曦持衡御物③,生无怨人,死无怨鬼,何所触犯,而当此戮?唯使者恕之④。某等当使曦以阴缗百万奉谢。”泣告之声盈路。俄见大鬼丈余,蓬头朱衣,执长剑逾墙而入,有丈夫、妇女、老者、少者亦随之入,或自投于墙下遮拜,其辞恳切。大鬼不顾,又逾中门,众亦纷纭而入。食顷,闻阖门大哭之声,惊起听之,大鬼者执曦头而出,门内哭声极哀,若有大祸。衙鼓将动,稍稍似息。知古彷徨不知所为,行于廊下,以及鸣鼓⑤。鼓发,中门大开,厩吏乃饰马。导从之士⑥,俨立于门下矣。知古微觇之,闻曦起而□冠矣。有顷,朝天时至⑦,执炬者告之。曦簪笏而出⑧,抚马欲上,忽扪其颈曰:“吾夜半项痛,及此愈甚,如何!”急命书吏为简⑨,请展前假小憩之。遂复入,行数步,回曰:“今晨有事,须自对扬⑩。”强投简而登马。知古所见中夜之事小验,益忧。有顷,一骑奔归曰:“相国伏法矣?,家当籍没?。”知古逾垣而出,免为法司所诘?。前拜泣而求恕者,盖岑氏之先也。

    【注释】

    ① 睿宗:即唐睿宗李旦(662——716)。唐高宗子,684——690与710——712年在位。

    ② 夜分:半夜时候。三国魏曹植《上责躬应诏诗表》:“昼分而食,夜分而寝。”

    ③ 持衡:以秤称物,比喻公允地评量人才。唐杜甫《上韦左相二十韵》:“持衡留藻鉴,听履上星辰。”御物:驾驭万物。东晋干宝《晋纪总论》:“行任数以御物,而知人善采拔。”

    ④ 使者:受命出使的人,泛指奉命办事的人。《史记•魏公子列传》:“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

    ⑤ 以及:连词。表示在时间、范围上的延伸。犹言以至,以至于。《后汉书•仲长统传》:“汉二百年而遭王莽之乱,计其残夷灭亡之数,又复倍乎秦、项矣;以及今日,名都空而不居,百里绝而无民者,不可胜数。”

    ⑥ 导从:古时帝王、贵族、官僚出行时,前驱者称导,后随者称从,因谓之导从。

    ⑦ 朝天:觐见天子、天帝。唐杜甫《逼仄行赠毕曜》:“东家蹇驴许借我,泥滑不敢骑朝天。”

    ⑧ 簪笏:冠簪与手板,为古代仕宦者所用,故比喻为官贵显。唐王勃《滕王阁序》:“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

    ⑨ 简:书籍,信札。唐柳宗元《答贡士元公瑾论仕进书》:“辱致来简,受赐无量。”

    ⑩ 对扬(yáng):面君奏对。《魏书•儒林传序》:“州举茂异,郡贡孝廉,对扬王庭,每年逾众。”

    ? 伏法:犯罪受到制裁,处了死刑。《汉书•司马迁传》:“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异?”

    ? 籍没:旧时指登录财产或家口,以没收充公。《三国志•魏书•东夷传》:“季父牛加有二心,位居杀季父父子,籍没财物,遣使簿敛送官。”

    ? 诘:责备,查究,究办。

    【译文】

    进士郑知古,唐睿宗时在岑相国门下做了很长时间的门客。一天晚上,睡在了内厅。半夜时分,听到远处有众人喧闹并苦苦哀求之声,仔细倾听,声音越来越近。不久,能够分辨祈求人说的话,他说:“岑氏出身寒微,并没有成名,幸而生了这个孩子。岑曦误掌朝政,他有畏惧之心,不曾去祸害人。即使是一个妇人掌握权力,她的心也一定比岑曦硬。岑曦公正地选拔人才,知人善任,生无埋怨他的人,死无埋怨他的鬼,他触犯到什么了,要被杀头?请求您宽恕他。我们一定让岑曦以阴间的缗钱百万酬谢您。”一路上都是哭泣哀告之声。不一会儿,见到了一个身高有一丈余的大鬼,头发蓬松,穿着红色衣服,拿着长剑穿墙而入,身后有男人、妇女、老人、小孩也跟着进来,有的在墙角下礼拜,哀求十分恳切。大鬼不理他们,又过了中门,跟随的人也进去了。一顿饭工夫,听到门里有大哭之声,郑知古大惊而起,仔细听,大鬼提着岑曦的头颅出来了,门里的哭声极其哀痛,好像发生了大的灾祸。这时衙门要开始敲鼓了,哭泣之声稍稍停歇。郑知古彷徨着不知道该怎么办,在廊下走来走去,一直到鼓声响起。鼓声发出,中门就打开了,马厩的小吏在备马。岑曦的随从,已经恭敬地在门口等候了。郑知古偷偷看了看,看到岑曦起来穿上官服。不久,早朝的时间到了,拿着火把的人告诉岑曦该走了。岑曦戴上簪,拿着笏出来了,扶着马就要骑上去,忽然摸着他的脖子说:“我半夜的时候脖子疼,这时更厉害了,怎么办呢!”急忙令书吏写信,请求告假休息。于是又回房内去了,走了几步,回头又说:“今天早晨有事,必须亲自面奏皇上。”硬是把书信扔了,骑上马。郑知古所看到的半夜时发生的事已经得到一些验证,于是更加担忧了。过了一会儿,一个骑马的人跑回来说:“相国被处斩了,还会来抄家。”郑知古翻墙跑了,没有受到法司的查办。之前半夜祈求哭泣的人,应当是岑曦的先人。

    仆常闻人之荣辱,皆禀自阴灵①。惟此鬼吏,其何神速矣。乃知幽晦之内,其可忽之乎!

    【注释】

    ① 阴灵:旧时迷信谓人死后的魂灵、幽灵。唐白居易《昭德王皇后挽歌词》:“阴灵何处感,沙麓月无光。”

    【译文】

    我曾经听说人的荣辱,都承受自阴间的魂灵。唯有这个鬼吏,做事如此神速。由此可知,阴间的事,是不可以被忽视的!

    李沈

    陇西李沈者,其父尝受朱泚恩①,贼平伏法,沈乃逃而得免。既而逢赦,以家产童仆悉施洛北惠林寺而寓生焉。读书弹琴,聊以度日。今荆南相公清河崔公群②,群弟进士于,皆执门人礼③,即其所与游者,不待言矣。常以处士李擢为刎颈交④。

    【注释】

    ① 朱泚:幽州昌平(今北京昌平)人。初为幽州节度使朱希彩部将。大历七年(772),受军众推为留后,被任为卢龙节度使。九年,入朝,领兵守边。建中三年(782),因弟朱滔叛唐,罢兵权,留居长安。次年,被在京师哗变的泾原兵推为皇帝,国号秦,后改国号为汉,自号汉元天皇,与朱滔相呼应。不久被李晟击败,逃奔至彭原(今甘肃庆阳西峰),为部将所杀。

    ② 荆南:唐方镇名。至德二载(757)置。治荆州(今属湖北)。辖境屡有变动,较长期领荆、澧、朗、峡、夔、忠、万、归八州,相当今湖北石首、荆州以西和重庆垫江、丰都以东的长江流域及湖南洞庭湖以西的澧、沅二水下游一带。相公:旧时对宰相的敬称。《文选•王粲〈从军诗〉之一》:“相公征关右,赫怒震天威。”唐李善注:“曹操为丞相,故曰相公也。”

    ③ 门人:生徒,弟子。《论语•先进》:“颜渊死,门人欲厚葬之。”

    ④ 处士:古时称有才德而隐居不仕的人。《荀子•非十二子》:“古之所谓处士者,德盛者也。”刎颈交:同生死的朋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唐司马贞《索隐》引北魏崔浩曰:“言要齐生死而刎颈无悔也。”

    【译文】

    陇西的李沈,他的父亲曾受过朱泚的恩惠,朱泚叛乱被平后,被处决,李沈逃跑了才没受到惩处。不久得到赦免,他便把家产、奴仆全部施舍给洛北惠林寺,自己寄居于此。他在这里读书弹琴,姑且度日。现荆南相公清河县人崔群,崔群的弟弟进士崔于,都对他执门人礼,其他与其交游的自不必多说。李沈一直以处士李擢为刎颈之交。

    元和十三年秋,擢因谓沈曰:“吾有故将适宋,回期未卜,兄能泛舟相送乎?”沈闻其去,离思浩然①,遂登舟。初约一程,程尽则曰:“兄之情,岂尽于此?”及又行,言似有感,竟不能别,直抵濉阳②。其暮,擢谢舟人而去,与沈乃下汴堤③,月中徐曰④:“承念诚久,兄识擢何人也?”沈曰:“辩博之士也⑤。”擢曰:“非也。擢乃冥官,顷为洛州都督,故在洛多时。阴道公事,故不任昼,乃得与兄同游。今去阴迁阳,托孕于亲已五载矣。所以步步邀兄者,意有所托。”沈曰:“何事?”曰:“擢之此身,艺难为匹⑥,唯虑一舍此身,都醉前业⑦,祈兄与醒之耳。然擢孕五载,寓亲腹中,其家以为不祥,祈神祝佛之法,竭赀而为⑧。擢尚未往,神固何为。兄可往其家,朱书‘产’字,令吞之,擢即生矣。必奉兄绢素⑨。兄得且去,候擢三岁,宜复来视之,且曰:‘主人孙久不产者,某以朱字吞之,生儿奇慧,今三载矣,思宿以验之,故复来也。’可取儿抱卧,夜久伺掌人闭户,即抱于静处呼曰:‘李擢记我否?’儿当啼,啼即掌之,再三问之,擢必微悟。兄宜与擢言洛中居处及游宴之地,擢当大悟,悟后此生之业无孑遗矣。此事必醒素以归⑩,擢乃后荣盛,兄必可复得从容矣。兄声名籍甚,不久当有大谏之拜?,慎勿赴也,赴当非寿。此郡北三十里有胡村,村前有车门,即擢新身之居也。”言讫,泣拜而去。

    【注释】

    ① 浩然:广阔盛大的样子。《晋书•刘寔传》:“悬车告老,二十余年,浩然之志,老而弥笃。”

    ② 濉(suī)阳:即睢阳。古县名。秦置,以在睢水之阳得名,治今河南商丘南。

    ③ 汴堤:隋炀帝时沿通济渠、邗沟河岸修筑的御道。后人谓之隋堤。

    ④ 月中:月光之中,月光下。唐王建《霓裳辞》:“宫女月中更替立,黄金梯滑并难行。”

    ⑤ 辩博:博学,知识广博。《旧唐书•僧玄奘》:“玄奘既辩博出群,所在必为讲释论难,蕃人远近咸尊伏之。”

    ⑥ 艺:技能,才能。《论语•雍也》:“求也艺。”匹:匹敌,比得上。

    ⑦ 醉:昏愦,糊涂。前业:佛教用语。前世所作之业。

    ⑧ 赀(zī):通“资”,货物,钱财。《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司马相如)以赀为郎,事孝景帝,为武骑常侍,非其好也。”

    ⑨ 绢素:未曾染色的白绢。《新唐书•裴行俭传》:“行俭工草隶,名家。帝尝以绢素诏写《文选》。”

    ⑩ 醒素:犹清醒。唐元稹《酬乐天东南行诗一百韵》:“耽眠稀醒素,凭醉少嗟吁。”

    ? 大谏:唐宋时谏议大夫之别称。

    【译文】

    元和十三年秋天,李擢对李沈说:“我有事要到宋地去,回来的日期无法确定,兄长能乘船送我吗?”李沈听说他要走,不忍离别之情油然而生,于是登船为他送行。开始时,约定送他一段路,这段路结束后,李擢说:“兄之情,难道就结束于这个地方吗?”李沈便继续送他,两人聊得投机,最后也没有分开,直送他到了濉阳。傍晚,李擢辞谢船夫下了船,与李沈一起走下汴堤,在月光之下,李擢慢慢地对李沈说:“承蒙您长久地对我这么好,兄长您觉得我是什么样的人?”李沈说:“你是博学之士。”李擢说:“不是。我是阴间的官,不久前是洛州的都督,所以在洛州住的时间长。阴间的公事,不在白天处理,所以才能与兄长一起游玩。我现在要离开阴间返回阳间,已经投胎五年了。之所以一步步邀请兄长过来,是有事相托。”李沈说:“什么事?”李擢说:“我这个人,在才能方面很少有人能匹敌,唯一要考虑的是一旦舍弃此身,因前生的业力会令我昏愦糊涂,请求兄长到时让我清醒。然而李擢已经投胎五年,在亲人腹中,这家以为我不祥,用祈求神佛的方法,要把我弄掉,竭尽全力做这件事。我还没有真正到她腹中去,神又有什么办法呢?兄长可以到他家里去,用红笔写一个‘产’字,令她吞掉,我就出生了。他们必定送给您白绢作为礼物。兄长暂且离去,等我三岁的时候,再来看望我。您还要对他们说:‘主人的孙子久久不能出生,您儿媳吞掉了我写的红字,生的孩子一定非常聪明,现在已三年了,想着要查验一下,所以又来了。’您可以抱着小孩睡觉,深夜乘着主人关上门,就抱着小孩到安静的地方,呼叫:‘李擢还记得我吗?’我会啼哭,啼哭就用手扇,一再问,我会有一点醒悟。兄长宜与我说在洛阳的居住处以及当时游宴的情形,我当彻底明白,明白之后,此生之业力就没有残存了。我必须在清醒的情况下回归,以后可兴旺发达,兄长您也可以恢复到以前的闲适和宽裕。兄长的名声非常大,不久以后就会被任命为谏议大夫,千万不要去赴任,赴任则短寿。此郡北三十里有个胡村,村前有个专供车辆出入的门,这就是我投胎的新家。”说完,就挥泪拜谢而去。

    迟明①,沈策杖访之②,果有胡村。叩门求憩,掌人翁年八十余,倚杖延入。既命坐,似有忧色,沈问之,翁曰:“新妇孕五载矣③,计穷术尽,略无少征④。”沈因曰:“沈道门留心,颇善咒术,不产之由,见之即辨。”遽令左右召新妇来,沈诊其臂曰:“男也,甚明慧,有非常之才,故不拘常月耳。”于是令速具产所帷帐床榻,毕,沈执笔若祝者⑤,朱书“产”字令吞之,入口,而男生焉。翁极喜,奉绢三十匹,沈乃受焉,曰:“此儿不常也,三岁当复来为君相之。”言讫而去。及期再往,乃曰:“前所生子,今三岁矣,愿得之一宿占相之⑥。”掌人喜而许之。沈夜伺人静,抱之远处,呼曰:“李擢,今识我否?”儿惊啼,沈掌之,曰:“李擢,何见我不记耶?”又掌之,儿愈啼。而问之者三四,儿忽曰:“十六兄果能来此耶?”沈因语洛中事,遂大笑言若平生,曰:“擢一一悟矣。”乃抱之归宿。及明朝⑦,告其掌人曰:“此儿有重禄⑧,乃成家之贵人也,宜保持之。”胡氏喜,又赠绢五十匹,因取别。乃忆醒素之言,盖以三才五星隐其成数耳⑨。

    【注释】

    ① 迟明:天将亮的时候。《汉书•高帝纪》:“于是沛公乃夜引军从他道还,偃旗帜,迟明,围宛城三匝。”

    ② 策杖:扶杖。三国魏曹植《苦思行》:“策杖从吾游,教我要忘言。”

    ③ 新妇:儿媳妇。《后汉书•周郁妻传》:“郁父伟谓阿曰:‘新妇贤者女,当以道匡夫。’”

    ④ 少:稍稍,稍微。《战国策•赵策》:“少益嗜食。”征:征兆,迹象。

    ⑤ 祝:祭祀时司礼仪的人。

    ⑥ 占相:观察某些自然现象或人的面貌、气色等,以推断吉凶祸福。

    ⑦ 明朝(zhāo):明天早晨。唐杜甫《春宿左省》:“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

    ⑧ 重禄:厚俸,高薪。《礼记•中庸》:“忠信重禄,所以劝士也。”宋朱熹《集注》:“谓待之诚而养之厚。”

    ⑨ 三才:天、地、人。《易•说卦》:“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五星:古代星命术士以人的生辰所值五星之位来推算禄命,因以指命运。

    【译文】

    天亮的时候,李沈拄着拐杖去找寻,果然有个胡村。他上前敲门请求休息,主人是一个八十多岁的老翁,拄着拐杖请他进来。入座后,老翁似有忧色,李沈就问他,他说:“儿媳妇怀孕五年了,用尽了一切办法,也没有要生孩子的征兆。”李沈就说:“我长期关注道门,很擅长咒术,不能生产的原因,看了就能明白。”老翁马上让家人把儿媳妇叫来,李沈在其手腕号脉说:“男孩,非常聪明,有不一般的才能,所以不拘正常的月份生产。”于是让他们快速准备好生产所需要的帷帐床铺,准备完毕后,李沈拿着笔,像一个巫师,用红笔写了一个“产”字,让孕妇吞下,刚入口,小孩就出生了。老翁非常高兴,送给他绢三十匹,李沈接受了,并说:“这个孩子不平凡,三岁的时候我再来为他看相。”说完就走了。过了三年,李沈如期而往,说:“那个孩子现在三岁了,希望能用一晚上的时间为他占相。”老翁非常高兴地同意了。李沈趁着夜深人静,把孩子抱到远处,呼喊道:“李擢,现在还认识我吗?”小孩大惊而啼哭,李沈便用手扇他,说:“李擢,见到我为什么不记得我了呢?”李沈又扇他,小孩哭得更厉害了。李沈再三询问,小孩忽然说:“十六兄果然能来?”李沈跟他说起在洛阳的事,小孩大笑,说话的口吻像李擢以前一样,说:“我都一一想起来了。”李沈就抱着他回去睡觉了。到了第二天早晨,告诉主人说:“这个小孩命中有高官厚禄,是这个家庭的贵人,应该好好爱护他。”胡氏非常高兴,又赠送他绢五十匹,李沈取了绢就告别了。李沈回忆起李擢当时所说的必须保持清醒的话,所以人的命运应该是由天、地、人以及生辰、星位所决定的。

    以沈食禄而诛①,不食而免,其命乎?足以警贪禄位而不知其命者也。

    【注释】

    ① 食禄:享受俸禄。《史记•循吏列传》:“使食禄者不得与下民争利。”

    【译文】

    如果李沈去享受俸禄就要被杀,不享受俸禄就免死,这难道不是命运吗?这个故事足以警示那些贪图富贵而不知自己命运的人。

    补遗

    【题解】

    “补遗”部分共十二篇。《杜巫》写杜巫在年轻时,服用了一个道士给的一粒丹药,从此就没了食欲,但身轻体健。杜巫自从当上刺史之后,认为如果不吃饭会影响他作为刺史的形象,便设法清除了体内的丹药。后来他又想炼制这种丹药,终未成功。《崔尚》写一个叫崔尚的人,写了一部《无鬼论》,准备呈给皇帝。忽然有个道士自称鬼,拿到书就不见了。《郑望》写郑望在赴京途中,晚上投宿一户人家,结果这户人家的主人与其父是旧相识,在宴请他时还请一位叫蘧蒢三娘的女子前来助兴。郑望从京城回来时又来到此处,蘧蒢三娘却已经不见了。后来得知这里是王将军的墓,而蘧蒢三娘是一个伶人的妻子,其墓在王将军墓旁,她的丈夫将其迁葬到长安去了,所以他没有见到蘧蒢三娘。《元载》写元载任宰相时,一日上早朝,有一人送来一首诗,读完就不见了,诗意隐寓了元载的惨淡结局。《魏朋》写建州刺史魏朋,向来不会写诗。他在病重时,索笔写了一首诗,诗的口吻和内容却是亡妻写给魏朋的,不久魏朋就死了。《岑顺》写岑顺爱好军事,他在一处废宅内,晚上在灯下观金象军与天那军交战,国君还邀请他指挥作战。后来,岑顺的家人发现宅内的地基下有一古墓,墓内有一棋盘,岑顺所看到的两军打仗,原来是象棋的两军对局。《韦协律兄》写韦生十分勇敢,无所畏惧,他在一处凶宅内,半夜时看到一个体型极小、肤色黝黑的男孩爬到他的身上,其身体冰凉,后来发现这原来是一个古代的铁鼎,砸碎了这个铁鼎,铁鼎上微微染着血色。《苏履霜》写武官苏履霜在战场上救了刘明远一命,苏履霜去世后,在阴间遇到了刘明远,刘明远欲报当年苏履霜的救命之恩,为他指了一条生路,最后苏履霜被放还了阳间。《景生》写景生精通《周易》,曾经给当时的相国吕谭讲《周易》,但还没讲完,吕相国就去世了。景生有一天突然就死了,原来是吕谭把他召到阴间,让他继续讲《周易》。这遭到了阴间两位官员的极力反对,景生因此得以返回阳间。《崔绍》写崔绍因枉杀三只猫,被捉拿至阴间受审。由于崔绍家两代人长期供奉一字天王,一字天王在阴间助他开脱了杀猫的罪行,崔绍也答应抄写佛经回向给受害者,从而得以返回人间。《卢顼表姨》写一只小花狗得到了主人————卢顼表姨的精心呵护,小花狗死后在阴间成了一位漂亮的女子,并嫁给了李判官做他的侧室。卢顼表姨死后,小花狗为了报答她的养育之恩,向李判官求情,使她返回阳间,并大大延长了卢顼表姨的阳寿。此故事宣扬了佛教中的因果报应观念,同时以故事中的阴间存在的徇私舞弊来影射阳间。《狐诵通天经》写裴仲元因追逐野兔而进入一座墓穴,发现一只狐狸正靠着棺材看书,狐狸逃走后,留下一本书。第二天这只狐狸化为秀才索要这部书,裴仲元不给。接着他的已经去世了的妻兄前来借这部书一观,拿到书,就忽然不见了。裴仲元不久就死了,应是遭到了狐狸的报复。

    杜巫

    杜巫尚书年少未达时①,曾于长白山遇道士贻丹一丸②,即令服讫③,不欲食,容色悦怿④,轻健无疾。后任商州刺史,自以既登太守,班位已崇而不食⑤,恐惊于众,于是欲去其丹,遇客无不问其法。岁余,有道士至,甚年少。巫询之,道士教以食猪肉,仍吃血⑥。巫从之食吃,道士命挲罗,须臾,巫吐痰涎至多⑦,有一块物如栗。道士取之,甚坚固。道士剖之,若新胶之未干者,丹在中。道士取以洗之,置于手中,其色绿莹。巫曰:“将来⑧,吾自收之,暮年服也。”道士不与,曰:“长白吾师曰:‘杜巫悔服吾丹,今愿出之。汝可教之,收药归也。’今我奉师之命,欲去其神物,今既去矣,而又拟留至耄年⑨,纵收得,亦不能用也。自宜息心⑩。”遂吞之而去。巫后五十余年,罄产烧药,竟不成。

    【注释】

    ① 尚书:秦置,隶属少府,掌殿内文书。汉成帝时设尚书员,掌群臣奏章。隋、唐设尚书省,以左右仆射分管六部。明洪武十三年(1380)废中书省,以六部尚书分掌政务。清末并六部,改尚书为大臣。达:显贵,显达。《孟子•尽心》:“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② 贻(yí):赠送。《诗经•邶风•静女》:“贻我彤管。”

    ③ 讫(qì):助词。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已经完成。相当于“了”。

    ④ 容色:容貌颜色。晋郭璞《游仙诗》:“翡翠戏兰苕,容色更相鲜。”悦怿(yì):喜悦,愉快。汉王充《论衡•验符》:“皇帝悦怿,赐钱衣食。”

    ⑤ 班位:职官爵位,朝班位次。《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公孙挥能知四国之为,而辨于其大夫之族姓、班位、贵贱、能否。”崇:崇高,高贵。

    ⑥ 仍:又,且,还。宋杨万里《和谢张功父》:“老夫最爱嚼香雪,不但解酲仍涤热。”

    ⑦ 痰涎:痰与口水,偏指痰。至多:极多。宋苏轼《缴进陈绎词头状》:“陈绎知广州日,私自取索,用市舶库乳香斤两至多,本犯极重,以元勘不尽,至薄其罪。”

    ⑧ 将来:拿来,带来。

    ⑨ 耄(mào)年:老年。《后汉书•杨彪传》:“(彪)耄年被病,岂可赞惟新之朝?”

    ⑩ 息心:不再想望。《明史•贾三近传》:“人或裹足毁裳,息心仕进。”

    【译文】

    尚书杜巫在年轻没显贵的时候,曾经在长白山遇到一个道士,道士赠送他一丸丹药,让他立即吃下去,从此杜巫没有了食欲,但容貌安详,身体轻健,没有疾病。后来他担任商州刺史,觉得自己现在官至太守,爵位已高,不吃饭恐怕让人惊异,于是想要把丹药除去,遇到客人时,总是询问除丹之法。一年多以后,来了个道士,非常年轻。杜巫向他询问除丹之法,道士教他吃猪肉,还要吃猪血。杜巫照做了,道士让他揉搓,不一会儿,杜巫吐出很多痰,当中有一块像栗子似的东西。道士把那个东西取出来,很是坚固。道士把它剖开,好像是新粘的还没有干,丹药就在其中。道士把丹药拿出来洗净,放在手中,那丹药色绿而发光。杜巫说:“拿来吧,我自己收着它,等晚年时服用。”道士不给他,说:“我长白山上的师父说:‘杜巫后悔吃了我的丹药,现在想把它取出来。你可以教给他方法,把药收回来。’今天我是奉师父的指令,你想要除去那个神物,现在已经去掉了,却又打算留到晚年服用,即使你收得此药,也不能用了。自应打消这个念头。”于是把丹药吞下去就走了。此后五十多年,杜巫罄尽家产烧炼丹药,最终也没有炼成。

    崔尚

    开元时有崔尚者,著《无鬼论》,词甚有理。既成,将进之①。忽有道士诣门②,求见其论。读竟,谓尚曰:“词理甚工③,然天地之间若云无鬼,此谬矣。”尚谓:“何以言之?”道士曰:“我则鬼也,岂可谓无?君若进本,当为诸鬼神所杀,不如焚之。”因尔不见,竟失其本。

    【注释】

    ①进:奉上,呈上,对象多为国君。《战国策•齐策》:“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②诣:前往,到。

    ③工:精致,严密。《战国策•魏策》:“此非兵力之精,非计之工也。”

    【译文】

    开元年间有个叫崔尚的人,著有《无鬼论》,论述很有道理。书已经写成,准备呈给皇帝。忽然有个道士来到他家,请求看那部书。道士读完,对崔尚说:“理论论述很严密,但是天地之间,如果说没有鬼,这是错误的。”崔尚对他说:“凭什么这么说?”道士说:“我就是鬼,怎么能说没有呢?如果您进献这部书,一定会被众鬼所杀,不如烧了它。”道士说完就不见了,书也不知所终了。

    郑望

    乾元中有郑望者①,自都入京②,夜投野狐泉店宿,未至五六里而昏黑。忽于道侧见人家,试问门者,云是王将军,与其亡父有旧。望甚喜,乃通名参承③。将军出,与望相见,叙悲泣,人事备之④。因尔留宿,为设馔饮。中夜酒酣,令呼蘧蒢三娘唱歌送酒⑤,少间三娘至⑥,容色甚丽,尤工唱《阿鹊监》。及晓别去,将军夫人传语,令买锦裤及头髻、花红、朱粉等⑦。后数月,东归,过,送所求物。将军相见欢洽,留宿如初。望问:“何以不见蘧蒢三娘?”将军云:“已随其夫还京。”以明日辞去,出门不复见宅,但余丘陇⑧。望怃然却回⑨。至野狐泉,问居人,曰:“是王将军冢⑩。冢边,伶人至店,其妻暴疾亡,以苇席裹尸,葬将军坟侧,故呼曰‘蘧蒢三娘’云。旬日前?,伶官亦移其尸归葬长安讫。”

    【注释】

    ① 乾元:唐肃宗李亨的年号(758——760)。

    ② 都:指洛阳。

    ③ 参承:参见侍候。晋王羲之《明府帖》:“前从洛至此,未及就彼参承,愿夫子勿悒悒矣。”

    ④ 人事:世间的事。晋陶渊明《归园田居》:“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⑤ 蘧蒢(qú chú):亦作“蘧篨”“蘧除”。指用苇或竹编成的粗席。《周书•韦敻传》:“昔士安以蘧蒢束体,王孙以布囊绕尸。”送酒:奉酒,敬酒。唐张 《游仙窟》:“十娘曰:‘遣绿竹取琵琶弹,儿与少府公送酒。’”

    ⑥ 少间:过一会儿,隔不多时。

    ⑦ 花红:指簪在帽上的金花和披在身上的红绸,用来表示喜庆。朱粉:胭脂和铅粉。妇女用的化妆品。唐白居易《题令狐家木兰花》:“腻如玉指涂朱粉,光似金刀剪紫霞。”

    ⑧ 丘陇:坟墓。《墨子•节葬》:“棺椁必重,葬埋必厚,衣衾必多,文绣必繁,丘陇必巨。”

    ⑨ 怃然:怅惘若失的样子。《论语•微子》:“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宋邢昺疏:“怃,失意貌。”

    ⑩ 冢:坟墓。

    ? 旬日:十天,亦指较短的时日。《周礼•地官•泉府》:“凡赊者,祭祀无过旬日。”

    【译文】

    乾元年间有一个叫郑望的人,自洛阳入京城,晚上在野狐泉店投宿,还没有走五六里路,天就黑了。忽然在道旁看见一户人家,试探着问守门的人,守门的人说是王将军家,这个王将军和他死去的父亲是旧交。郑望非常高兴,就通报姓名拜见。将军出来与郑望相见,叙说离别的相思之情,讲了很多世间的事情。将军留他住宿,为他准备了酒菜。半夜喝得兴起,招呼蘧蒢三娘前来唱歌助酒兴。一会儿三娘到了,她长得非常漂亮,尤其擅长演唱《阿鹊监》。天快亮的时候方才告别而去,将军夫人传话说,让他帮忙买一些锦裤及头髻、花红、朱粉等东西。过了几个月,郑望从京城回来,又路过这里,来送夫人让购买的东西。将军见了非常高兴,和当初一样留住一宿。郑望问:“怎么不见蘧蒢三娘?”将军说:“她已经跟随她的丈夫回京城了。”第二天郑望告辞,出门后就看不到原来的房子了,只剩下一座坟墓。郑望怅然而归。走至野狐泉,问当地的居民,他们说:“那是王将军的墓。墓的旁边,有一座客店,一个伶人住在客店,他的妻子忽然暴病而死,他便用苇席裹尸葬在了将军的墓旁,所以称她是‘蘧蒢三娘’。十天前伶人已经把她的尸骨迁葬到长安去了。”

    元载

    大历九年春①,中书侍郎、平章事元载早入朝②,有献文章者,令左右收之。此人若欲载读,载云:“俟至中书,当为看。”人言:“若不能读,请自诵一首。”诵毕不见,方知非人耳。诗曰:“城东城西旧居处,城里飞花乱如絮。海燕衔泥欲下来,屋里无人却飞去。”载后竟破家,妻子被杀云③。

    【注释】

    ① 大历:唐代宗李豫的年号(766——779)。

    ② 中书:“中书舍人”的省称。隋唐时为中书省的属官。侍郎:中书省的长官,副中书令,帮助中书令管理中书省的事务。平章事:“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简称。同平章事最早出现于唐太宗时期,自高宗永淳元年(682)始,实际担任宰相者,或加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名义。元载(?——777):字公辅,凤翔岐山(今属陕西)人。肃宗时,累官至度支使并诸道转运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追征江淮多年欠赋,民间大困。代宗时,仍任宰相。贿赂公行,奢侈荒淫,有庄田数十区。大历五年(770),与代宗密谋诛杀宦官鱼朝恩。后以权势太盛,获罪被杀。

    ③ 妻子:妻子和孩子。《孟子•梁惠王》:“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

    【译文】

    大历九年春天,中书侍郎、平章事元载早起上朝,有人前来呈献文章,元载让随从收下了。这人好像是想让元载马上读一读,元载说:“等回到中书省,一定看。”那人说:“你不能读,请让我读一首。”读完就不见了,这才知道不是阳间的人。诗曰:“城东城西旧居处,城里飞花乱如絮。海燕衔泥欲下来,屋里无人却飞去。”元载后来家破人亡,妻子和孩子也都被杀了。

    魏朋

    建州刺史魏朋①,辞满后客居南昌②,素无诗思③。后遇病④,迷惑失心,如有人相引接⑤。忽索笔抄诗言:“孤坟临清江,每睹白日晚。松影摇长风,蟾光落岩甸⑥。故乡千里余,亲戚罕相见。望望空云山,哀哀泪如霰⑦。恨为泉台客⑧,复此异乡县。愿言敦畴昔⑨,勿以弃疵贱⑩。”诗意如其亡妻以赠朋也。后十余日,朋卒。

    【注释】

    ① 建州:州名。唐武德四年(621)置,治建安(今福建建瓯),辖境相当今福建南平以上的闽江流域(沙溪中上游除外)。

    ② 辞满:旧指官吏任期届满,自求解退。南朝宋谢灵运《还旧园作见颜范二中书》:“辞满岂多秩,谢病不待年。”

    ③ 诗思:作诗的思路、情致。唐韦应物《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怪来诗思清人骨,门对寒流雪满山。”

    ④ 病:重病。

    ⑤ 引接:引导,接引。

    ⑥ 蟾光:月色,月光。南朝梁萧统《锦带书十二月启•太簇正月》:“飘飖余雪,入箫管以成歌。皎洁轻冰,对蟾光而写镜。”

    ⑦ 霰(xiàn):在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空气凝结成的小冰粒,多在下雪前或下雪时出现。

    ⑧ 泉台:坟墓,墓穴。唐骆宾王《乐大夫挽词》:“忽见泉台路,犹疑水镜悬。”

    ⑨ 畴昔:指往事或以往的情怀。《北史•郎茂传》:“及隋文为丞相,以书召之,言及畴昔,甚欢。”

    ⑩ 疵(cī)贱:卑贱的人。唐钱起《温泉宫礼见》:“沧溟不让水,疵贱也朝天。”

    【译文】

    建州刺史魏朋,任满后辞官,客居南昌。他向来没有作诗的思路和情致。后来得了重病,迷迷糊糊地失去了自我意识,好像有人来接引他。忽然,他要笔誊写了一首诗:“孤坟临清江,每睹白日晚。松影摇长风,蟾光落岩甸。故乡千里余,亲戚罕相见。望望空云山,哀哀泪如霰。恨为泉台客,复此异乡县。愿言敦畴昔,勿以弃疵贱。”从诗的意思来看,是魏朋的亡妻写给魏朋的。过了十多天,魏朋就死了。

    岑顺

    汝南岑顺①,字孝伯,少好学有文,老大尤精武略②。旅于陕州③,贫无第宅。其外族吕氏有山宅,将废之,顺请居焉。人有劝者,顺曰:“天命有常,何所惧耳!”卒居之。后岁余,顺常独坐书阁下,虽家人莫得入。夜中闻鼓鼙之声④,不知所来。及出户则无闻,而独喜,自负之,以为石勒之祥也⑤。祝之曰⑥:“此必阴兵助我,若然,当示我以富贵期。”数夕后,梦一人被甲胄前报曰:“金象将军使我语岑君,军城夜警,有喧诤者⑦,蒙君见嘉,敢不敬命。君甚有厚禄,幸自爱也。既负壮志,能猥顾小国乎⑧?今敌国犯垒,侧席委贤⑨,钦味芳声,愿执旌钺⑩。”顺谢曰:“将军天质英明,师贞以律?,猥烦德音,屈顾疵贱。然犬马之志,惟欲用之。”使者复命,顺忽然而寤,恍若自失,坐而思梦之征。

    【注释】

    ① 汝南:郡名。汉高祖四年(前203)置,治上蔡县(今属河南)。东汉仍治平舆,其后治所屡迁,辖境渐小。东晋移治悬瓠城(今河南汝南),隋开皇初废。大业及唐天宝、至德时又曾分别改蔡州、豫州为汝南郡。

    ② 老大:年老。《乐府诗集•长歌行》:“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武略:指在行军打仗、指挥作战方面的才能。《旧唐书•王忠嗣传》:“雄毅寡言,严重有武略。”

    ③ 旅:寄居外地,旅居。《左传•庄公二十二年》:“羁旅之臣,幸若获宥……君之惠也。”陕州:北魏太和十一年(487)置,治陕县(今河南三门峡陕州区),辖今河南三门峡、洛宁、渑池、灵宝及山西平陆、芮城、运城等地区。其后辖境缩小。隋唐时,江淮漕米北运长安,此为水陆转运站。

    ④ 鼓鼙:军中常用的乐器。《礼记•乐记》:“君子听鼓鼙之声,则思将帅之臣。”

    ⑤ 石勒(274——333):字世龙,上党武乡(今山西榆社)人。羯族,十六国时期后赵的建立者。

    ⑥ 祝:祷告,向鬼神求福。《战国策•赵策》:“祭祀必祝之。”

    ⑦ 喧诤:喧嚷争吵。唐玄奘《大唐西域记•拘尸那揭罗国》:“直性婆罗门曰:‘勿喧诤也,宜共分之。’”

    ⑧ 猥:谦辞。等于说“辱”,指降低身份,用于他人对自己的行动。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