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袁子正书最新章节!

    礼政

    治国之大体有四。一曰仁义。二曰礼制。三曰法令。四曰刑罚。四本者具。则帝王之功立矣。所谓仁者。爱人者也。爱人父母之行也。为民父母。故能兴天下之利也。所谓义者。能辨物理者也。物得理。故能除天下之害也。兴利除害者。则贤人之业也。夫仁义礼制者。治之本也。法令刑罚者。治之末也。无本者不立。无末者不成。夫礼教之治。先之以仁义。示之以敬让。使民迁善曰用而不知也。儒者见其如此。因谓治国不须刑法。不知刑法承其下。而后仁义兴于上也。法令者赏善禁淫。居治之要会。商。韩见其如此。因曰治国不待仁义。不知仁义为之体。故法令行于下也。是故导之以德。齐之以礼。则民有耻。导之以政。齐之以刑。则民苟免。是治之贵贱者也。先仁而后法。先教而后刑。是治之先后者也。夫远物难明。而近理易知。故礼让缓而刑罚急。是治之缓急也。夫仁者使人有德。不能使人知禁。礼者使人知禁。不能使人必仁。故本之者仁。明之者礼也。必行之者刑罚也。先王为礼。以达人之性理。刑以承礼之所不足。故以仁义为不足以治者。不知人性者也。是故失教。失教者无本也。以刑法为不可用者。是不知情伪者也。是故失威。失威者不禁也。故有刑法而无仁义。久则民忽。民忽则怒也。有仁义而无刑法。则民慢。民慢则奸起也。故曰。本之以仁。成之以法。使两通而无偏重。则治之至也。夫仁义虽弱而持久。刑杀虽强而速亡。自然之治也。

    经国

    先王之制。立爵五等。所以立蕃屏。利后嗣者也。是故国治而万世安。秦以列国之势而并天下。于是去五等之爵而置郡县。虽有亲子母弟。皆为匹夫。及其衰。一夫大呼而天下去。及至汉家。见亡秦之以孤特亡也。于是大封子弟。或连城数十。廓地千里。自关已东皆为王国。力多而权重。故亦有七国之难。魏兴以新承大乱之后。民人损减。不可则以古治。于是封建侯王。皆使寄地。空名而无其实。王国使有老兵百余人。以卫其国。虽有王侯之号。而力侪于匹夫。县隔千里之外。无朝聘之仪。邻国无会同之制。诸侯游猎。不得过三十里。又为设防辅监国之官。以司察之。王侯皆思为布衣不能得。既违宗国蕃屏之义。又亏亲戚骨肉之恩。昔武王既克殷。下车而封子弟。同姓之国五十余。然亦卜世三十。卜年七百。至乎王赧之后。海内无主三十余年。故诸侯之治。则辅车相持。翼戴天子。以礼征伐。虽有乱君暴主。若吴楚之君者。不过恣睢其国。恶能为天下害乎。周以千乘之赋封诸侯。今也曾无一城之田。何周室之奢泰。而今曰之俭少也。岂古今之道不同。而今曰之势然哉。未之思耳。夫物莫不有弊。圣人者岂能无衰。能审终始之道。取其长者而已。今虽不能尽建五等。犹宜封诸亲戚。使少有土地。制朝聘会同之义。以合亲戚之恩。讲礼以明其职业。黜陟以讨其不然。如是则国有常守。兵有常强。保世延祚。长久而有家矣。

    设宦

    古者三公论王职。六卿典事业。事大者官大。事小者官小。今三公之官。或无事。或职小。又有贵重之官。无治事之实。此官虚设者也。秦汉置丞相九卿之官。以治万机。其后天子不能与公卿造事。外之而置尚书。又外之而置中书。转相重累。稍执机事。制百官之本。公卿之职。遂轻则失体矣。又有兵士而封侯者。古之尊贵者。以职大故贵。今列侯无事。未有无职而空贵者也。世衰礼废。五等散亡。故有赐爵封侯之赏。既公且侯。失其制。今有卿相之才。居三公之位。修其治政。以安宁国家。未必封侯也。而今军政之法。斩一牙门将者封侯。夫斩一将之功。孰与安宁天下也。安宁天下者不爵。斩一将之功者封侯。失封赏之意矣。夫离古意制。外内不壹。小大错贸。转相重累。是以人执异端。窥欲无极。此治道之所患也。先王置官。各有分职。使各以其属。达之于王。自己职事。则是非精练。百官奏。则下情不塞。先王之逼也。

    政略

    夫有不急之官。则有不急之禄。国之蛑贼也。明主设官。使人当于事。人当于事。则吏少而民多。民多则归农者众。吏少则所奉者寡。使吏禄厚则养足。则无求于民。无求于民。奸宄息矣。禄足以代耕。则壹心于职。壹心于职。则政理。政理则民不扰。民不扰则不乱其农矣。养生有制。送终有度。嫁娶宴享。皆有分节。衣服食味。皆有品帙。明设其礼。而严其禁。如是则国无违法之民。财无无用之费矣。此富民之大略也。非先王之法行不得行。非先王之法言不得道。名不可以虚求。贵不可以伪得。有天下坦然知所去就矣。本行而不本名。责义而不责功。行莫大于孝敬。义莫大于忠信。则天下之人。知所以措身矣。此教之大略也。夫礼设则民贵行。分明则事不错。民贵行则所治寡。事不错则下静壹。此富民致治之道也。礼重而刑轻则士劝。爱施而罚必则民服。士劝则忠信之人至。民服则犯法者寡。德全则教诚。教诚则感神。行深则著厚。著厚则流远。尚义则同利者相覆。尚法则贵公者相刻。相刻则无亲。相覆则无疏。措礼则政平。政平则民诚。设术则政险。政.险则民伪。此礼义法术之情也。

    论兵

    夫为政失道。可思而更也。兵者存亡之机。一死不可复生也。故曰。天下难事在于兵。今有人于此。力举重鼎。气盖三军。一怒而三军之士皆震。世俗见若人者。谓之能用兵矣。然以吾观之。此亡国之兵也。夫有气者。志先其谋。无策而径往。怒心一奋。天下若无人焉。不量其力。而轻天下之物。偏遇可以幸胜。有数者御之。则必死矣。凡用兵正体不备。不可以全胜。故善用兵者。我谓之死。则民尽死。我谓之生。则民尽生。我使之勇。则民尽勇。我使之怯。则民尽怯。能死而不能生。能勇而不能怯。此兵之半。非全胜者也。夫用战有四。有大体者。难与持久。有威刑者。难与争险。善柔者。待之以重。善任势者。御之以坚。用兵能使民坚重者。则可与之赴汤火。可与之避患难。进不可诡。退不可追。所在而民安。尽地而守固。疑问不能人。权谲不能设也。坚重者。备物者也。备物者。无偏形。无偏形。故其变无不之也。故礼与法首尾也。文与武本末。故礼正而后法明。文用而后武法。故用兵不知先。为政。则亡国之兵也。用人有四。一曰。以功业期之。二曰。与天下同利。三曰。乐人之胜己。四曰。因才而处任。以功业期之。则人尽其能。与天下同利。则民乐其业。乐人胜己。则下无隐情。因才择任。则众物备举。人各有能有不能也。是以智者不以一能求众善。不以一过掩众美。不遗小类。不弃小力。故能有为也。夫治天下者。其所以行之在一。一者何也。曰公而已矣。故公者所以攻天下之邪。屏谗慝之萌。兵者倾危之物。死生之机。一物不至。则众乱兴矣。故以仁聚天下之心。以公塞天下之隙。心公而隙塞。则民专而可用矣。公心明。故贤才至。一公则万事通。一私则万事闭。兵者死生之机也。是故贵公。

    王子主失

    有王子者。著主失之书。子张甚善之。为袁子称之曰。夫-人之所以贵于大人者。非为其官爵也。以其言忠信。行笃敬。人主授之不虚。人臣受之不妄也。若居其位。不论其能。赏其身。不议其功。则私门之路通。而公正之道塞矣。凡世之所患。非患入主之有过失也。患有过欲改而不能得也。是何也。夫奸臣之事君。固欲苟悦其心。夫物未尝无似象。似象之言。漫润之谀。非明者不能察也。奸臣因以似象之言。而为之容说。人主不能别也。是而悦之。惑乱其心。举动曰缪。而常自以为得道。此有国之常患也。夫佞邪之言。柔顺而有文。忠正之言。简直而多逆。使忠臣之言是也。人主固弗快之矣。今奸臣之言。已掩于人主。不自以为非。忠臣以逆迕之言说之。人主方以为诬妄。何其言之见听哉。是以大者刳腹。小者见奴。忠臣涉危死而言不见听。奸臣飨荣利而言见悦。则天下奚蹈夫危死而不用。去夫荣乐而见听哉。故有被发而为狂。有窜伏于窟穴。此古今之常也。凡奸臣者。好为难成之事。以侥幸成功之利。而能先得人主之心。上之人不能审察。而悦其巧言。则见其赏。而不见其罚矣。为人臣有礼未必尊。无礼未必卑。则奸臣知所以事主矣。虽有今曰之失。必知明曰所以复之涂也。故人主赏罚一不当。则邪人为巧滋生。其为奸滋甚。知者虽见其非。而不敢言。为将不用也。夫先王之道。远而难明。当世之法近而易知。凡人莫不违其疏而从其亲。见其小而暗其大。今贤者固远主矣。而执远而难明之物。奸人固近主矣。而执近而易知之理。则忠正之言。奚时而得达哉。故主蔽于上。奸成于下。国亡而家破。伍子胥为吴破楚。令阖闾霸。及夫差立。鸱夷而浮之江。乐毅为燕王破强齐报大耻。及惠王立而驱逐之。夫二子之于国家。可谓有功也。夫差。惠王足以知之矣。然犹不免于危死者。人主不能常明。而忠邪之道异故也。又况于草茅孤远之臣。而无二子之功。涉奸邪之门。经倾险之涂。欲其身达。不亦难哉。今人虽有子产之贤。而无子皮之举。有解狐之德。而无祁奚之直。亦何由得达而进用哉。故有祁奚之直。而无宣子之听。有子皮之贤。而无当国之权。则虽荆山之璞。犹且见瓦耳。故有管仲之贤。有鲍叔之友。必遇桓公而后达。有陈平之智。有无知之友。必遇高祖而后听。桓公。高祖不可遇。虽有二子之才。夫奚得用哉。

    厚德

    恃门户之闭以禁盗者。不如明其刑也。明其刑不如厚其德也。故有教禁。有刑禁。有物禁。圣人者兼而用之。故民知耻而无过行也。不能止民恶心。而欲以刀锯禁其外。虽曰刑人于市。不能制也。明者知制之在于本。故退而修德。为男女之礼。妃匹之合。则不淫矣。为廉耻之教。知足之分。则不盗矣。以贤制爵。令民德厚矣。故圣人贵恒。恒者德之固也。圣人久于其道。而天下化成。未有不恒而可以成德。无德而可以持久者也。

    用贤

    治国有四。一曰尚德。二曰考能。三曰赏功。四曰罚罪。四者明则国治矣。夫论士不以其德。而以其旧。考能不以其才。而以其久。而求下之贵上。不可得也。赏可以势求。罚可以力避。而求下之无奸。不可得也。为官长非苟相君也。治天下也。用贤非以役之。尚德也。行之以公。故天下归之。故明王之使人有五。一曰。以大体期之。二曰。要其成功。三曰。忠信不疑。四曰。至公无私。五曰。与天下同忧。以大体期之。则臣自重。要其成功。则臣勤惧。忠信不疑。则臣尽节。至公无私。则臣尽情。与天下同忧。则臣尽死。夫唯信而后可以使人。昔者齐威王。使章子将而伐魏。人言其反者三。威王不应也。自是之后。为齐将者。无有自疑之心。是以兵强于终始也。唯君子为能信。一不信则终身之行废矣。故君子重之。汉高祖。山东之匹夫也。无有...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