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论最新章节!

》一卷),集部则有《云谣集杂曲子》及唐人通俗诗小说各若干种(《云谣集》藏伦敦博物馆,通俗诗及小说英法皆有之,德化李氏亦藏有二种);而已逸四部书之不重要者及大藏经论尚不在此数。皆宋元以后所未见也。己酉冬日,罗叔言氏即就伯氏所寄之影本,写为《敦煌石室遗书》,排印行世;越一年,复印行其影本为《石室秘宝》十五种;又十一年癸巳,复刊行《鸣沙石室逸书》十八种;又五年戊午,刊行《鸣沙石室古籍丛残》三十种,及《鸣沙石室佚书续编》四种;又四年辛酉,伯氏复以陆法言《切韵》三种影本寄罗君,未及精印,王静安君先临写一本,石印以行世。故巴黎所藏要书,略皆印行。又京师图书馆所藏《摩尼教经》一卷,罗君亦于辛亥印入《国学丛刊》。其余敦煌佛典及内阁大库书,具在学部图书馆目录。又近时所出金石器物,罗君复拟一一为之结集。其书虽仅成一半,然不可谓非空前绝后之一大事业。此二十年中古书古器物之发见及其刊行之大略也。

    (乙)新研究之进步

    最近研究之事业,亦与古书古器之发见并行,故当承上章所言之三大发见述之:在二十年前,古器物学与古文字学,经潍县陈斋氏介祺、吴县吴愙斋氏大已渐具眉目。及殷虚文字出,瑞安孙仲容氏诒让即就《铁云藏龟》考其文字,成《契文举例》二卷(书成于光绪甲辰,越十三年丁巳,罗君得其手稿印行)。虽创获无多,而殷虚文字之研究,实自此始。嗣是罗君之《殷商贞卜文字考》(宣统庚戌)、《殷虚书契考释》(甲寅),《殷虚书契待问编》(丙辰),王君之《戬寿堂所藏殷虚文字考释》(戊午),先后成书,其于殷人文字,盖已十得五六。又罗君《考释》一书,兼及书契中所见之人、地名及制度典礼。王君复纂其业,成《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续考》及《殷周制度论》各一卷(丁巳),就经传之旧文与新出之史料,为深邃绵密之研究。其于经史二学,裨益尤多。兹举其重要者:商自成汤以前,绝无事实,《史记·殷本纪》惟据《世本》书其世次而已。王君于卜辞中发见王亥、王恒之名,复据《山海经》、《竹书纪年》、《楚辞·天问》、《吕氏春秋》中之古代传说,于荒诞之神话中,求历史之事实;更由甲骨断片中,发见上甲以下六代之世系,与《史记》纪表颇殊:真古今所不能梦想者也。又《书序》、《史记》均谓盘庚迁殷,即是宅亳。罗君引古本《竹书》谓殷为北蒙,即今彰德;王君于《三代地理小说》中证成其说,遂无疑义。又王君之《殷周制度论》,从殷之祀典世系,以证嫡庶之制始于周之初叶;由是对周之宗法、丧服,及封子弟、尊王室之制,为有系统之说明。其书虽寥寥二十叶,实近世经史二学上第一篇大文字。此皆殷虚文字研究之结果也。

    至西域汉晋木简之研究,则审释文字多出罗君,而考证史事则多出王君。其所发见:如汉时西域两道之分歧,塞上各烽燧之次第,魏晋间葱岭以东之国数,及西域长史之治所,均足补史之阙文。而敦煌所出古书之研究,则全出罗君一人之手。其新得之成绩:如高昌麴氏之年号世系,沙州张氏及曹氏之事实,皆前此所未知。此敦煌古简古书研究之结果也。至西域各处所出之古番文,伯希和君于此中发见古代窣利、覩货逻及东波斯三种世所未知之文字;而罗君之子君楚(福苌),亦从俄人所得西夏字书《掌中珠》残本及种种西夏遗文,发明西夏文字之构造及意义。此今日研究之进步,皆与古书古器之发见相关者也。

    至经史小学,在前三百年中,已大进步者,王君复由新材料出发,以图解决数千年未决之问题。其最重要者,如《周书·洛诰》、《顾命》之新说,鬼方狁之地理,明堂庙寝之制度,与声音文字上种种之解释,于乾嘉以来纸上之旧学,及近时土中之新学间,确得其根本之结合与调和————此惟于最近十年中始得见之。凡此皆与新出之古书古器相关者也。

    其与此无关,而由固有之学派发生者:经部如瑞安孙仲容氏之《周礼正义》(序于光绪二十五年,然印行在后),史部如胶州柯凤孙氏劭忞之《新元史》,其书皆浩大繁博,着手皆在数十年前,而皆出于此二十年中。孙书荟萃诸家之说,全用六朝唐人义疏体裁;采择既博,论断亦允,而其所自发明,转不若其所著《籀述林》之富。长沙王葵园氏先谦之《汉书补注》,娄县张闻远氏锡恭之《丧服学》,风尚略同。惟宜都杨星吾氏守敬之《水经注疏》,要为开创之学,其精密亦出诸家之上。柯氏《新元史》意在增订旧史,惜未探考异致,其所以增订之意,及其所根据之书籍,晦而不明。顾皆竭一生之精力而成,前此二十年中,未尝有此大著述也。

    由上所论述观之,则最近二十年中,我国旧学之进步,求之前古,盖未有如此之亟者。而孙、柯、王、杨诸君,其书出于此二十年中,然其研究实亘于前此数十年。至近旧学之进步,则以罗、王二君为中心。罗君以学者之身,百方搜求新出之材料,而为近百年文化之结集,其研究之功,乃为其保存流通之功所掩。王君以精密之分析力与奇异之综合力,发见旧材料与新材料间之关系,而为中国文化第二步之贡献,遂使群众旧学退步之近二十年中,为从古未有之进步。余故草此篇,以谂阅者,使知言中国学术无进步者之谬,并以为二君祝。而罗君之子君楚————即发明西夏文字之读法者,去岁以劬学死,更不能不为中国学术前途致惜也。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