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英雄和英雄崇拜最新章节!

    1795年12月4日,托马斯·卡莱尔生于苏格兰西南部登佛里斯州埃克尔费亨村,父James Carlyle,母Margaret Aitken,二人生有九个孩子(4子5女),托马斯是长子。

    (歌德的《威廉·迈斯特》第一部出版,勃斯韦尔死,诗人济慈生)

    1801年(六岁)卡莱尔未来的妻子Jane Baillie Welsh珍妮·韦尔什出生。

    (大不列颠及爱尔兰王国成立)

    1802年(七岁)到霍坦姆村教区小学上学。

    1803年(辉格党刊物《爱丁堡评论》问世)

    1805年(德国作家席勒去世)

    1806年(十一岁)父亲对卡莱尔寄予希望,送他进城,入安南文法学校。

    (经典作家马克思诞生)

    1809年(十四岁)进入爱丁堡大学文科读书。

    (英国诗人丁尼生诞生)

    1812年(十七岁)暑假期间,继续留校读书,读苏格兰唯心主义学派著作,读伦理哲学,补读休谟、吉本、莎士比亚著作。

    1813年(十八岁)夏季,参加宗教测试(父亲希望卡莱尔长大后,做教牧人员)。

    1814年(十九岁)未获学位,即离开爱丁堡大学,成为安南学校的数学教师。

    (德国哲学家费希特死)

    1815年(二十岁)做石匠的父亲詹姆斯移居离埃克尔费亨村西北二英里的梅因希尔村务农。圣诞节时,托马斯·卡莱尔首次会见埃德华·艾尔文牧师,后成为挚友。

    (滑铁卢之战,联军击败拿破仑)

    1816年(二十一岁)11月任克科迪学校的校长。

    1817年(二十二岁)卡莱尔不再考虑担任神职。读斯塔尔夫人的《论德国》。

    1818年(二十三岁)11月移居爱丁堡,任私人家庭教师,初次患消化不良症。

    1819年(二十四岁)开始学习德语,由文化而哲学,成为“唯一直接受了德国文学极大影响的英国作家”(马克思恩格斯语)。思想上对宗教产生怀疑,开始学习法律。

    (评论家罗斯金生)

    1820年(二十五岁),向《爱丁堡百科》投稿,撰写“孟德斯鸠”等条目。

    (经典作家恩格斯诞生)

    1821年(二十六岁)5月末,经艾尔文牧师介绍,初次会见珍妮·韦尔什。

    1822年(二十七岁)2月,经艾尔文介绍,在富有的布勒家担任家庭教师。夏,史称“利斯道上顿悟”,即在蒙丁堡市得斯港散步时,内心突然经历了对于宗教从“永远否定”到“永远肯定”的转变。后写作短文评歌德的《浮士德》(诗人阿诺德生,诗人雪莱死)

    1823年(二十八岁)《席勒生平》在《伦敦评论》上发表。

    1824年(二十九岁)翻译歌德的《威廉·迈斯特》。去伦敦的Highgate拜访诗人柯勒律治。

    (诗人拜伦逝去)

    1825年(三十岁)从事德国小说的翻译。

    (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去世)

    1826年(三十一岁)卡莱尔一家离开Mainhill,移居Scotsbrig。

    10月17日,卡莱尔与韦尔什结婚。迁往爱丁堡的Comely Bank 21号新居。

    1827年(三十二岁)1月——6月写作自传体小说Wotton Reinfred(未完成)。

    春,与杰弗里相识。

    6月,把最初的论文《里希特(让·保尔)》投给《爱丁堡评论》。选译的《德国小说》出版。“在德国文学的代表人物中,影响卡莱尔最深的不是黑格尔,而是文学的药剂师让·保尔”(马克思恩格斯语,《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七卷第321页)。

    1828年(三十三岁)5月6日,因经济拮据,移居克雷根帕塔克,6月热心地为杂志写稿,评彭斯的文稿在《爱丁堡评论》发表(后收于《过去与现在》)。

    1829年(三十四岁)4月,评伏尔泰一文在《外国评论》发表。6月,写《时代的象征》,抨击社会。

    1830年(三十五岁)致函歌德;《论历史》在《弗雷泽杂志》发表。秋,开始写作《旧衣新裁》。

    1831年(三十六岁)8月带着《旧衣新裁》原稿赴伦敦。会见密尔。《十四十五世纪德国文学》发表于《外国评论季刊》。

    1832年(三十七岁)1月22日父詹姆斯去世(73岁)。3月,卡莱尔离开伦敦。

    (歌德、司各脱、边沁等逝世。选举改正法案通过)

    1833年(三十八岁)开始对法国大革命发生兴趣。8月,接受美国作家、思想家爱默生的访问。《再论历史》发表于《弗雷泽杂志》。11月,同刊登载《旧衣新裁》稿。

    (牛津宗教活动开始)

    1834年(三十九岁)春,决心移居伦敦,以写作为生。6月10日迁居伦敦郊外切尔西区的切内街5号(后为24号)。9月开始写作《法国大革命》。12月牧师艾尔文逝世。

    1835年(四十岁),《牧师艾尔文之死》在《弗雷泽杂志》发表。得到密尔的支持,确定写作《法国大革命》。偶与斯特林家人相识。3月6日,此前写好的有关《法国大革命》的原稿在密尔家被仆人误烧毁。会见诗人索塞及华滋华茨。

    1836年(四十一岁)《旧衣新裁》在美国出版。结识诗人泰勒。

    1837年(四十二岁)1月12日,《法国大革命》写完。5月,发表第一组关于德国文学的讲演,六次。听众有:斯特林父子,马志尼、萨克雷、亨特、福斯特等。

    (维多利亚女王即位)

    1838年(四十三岁)5月,发表第二组关于欧洲文化史的讲演,十二次。《旧衣新裁》及《评论选集》出版。

    (宪章运动爆发。6月,维多利亚女王加冕)

    1839年(四十四岁)5月,发表第三组关于近代欧洲革命的讲演,六次。《宪章运动》出版。各方友好劝卡莱尔赴美讲演,未成。

    1840年(四十五岁)5月,发表第四组关于英雄和英雄崇拜的讲演,六次。秋,开始关于克伦威尔的研究。

    1841年(四十六岁)托利党议员米尔恩斯评论《宪章运动》并邀卡莱尔同游约克郡。3月,《论英雄与英雄崇拜》出版。去克伦威尔转战的各地考察旅行。秋,写作《过去与现在》。

    1842年(四十七岁)2月岳母去世。卡莱尔游历比利时。

    1843年(四十八岁)春,《过去与现在》出版。恩格斯于1884年发表书评,认为“卡莱尔这本书是惟一能够动人心弦、描绘人的关系、具有人的思想方式的一本书。”“托马斯...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