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晚学盲言最新章节!

    人生有实际与理想,两者当兼顾。纵是个人主义,亦该为超个人的社会大众存一理想。纵是社会群体,但亦该为群体中各个人存一理想。

    万物并生育于天地之间,取于物以自给其生,此乃自然,不得已。至若取于人,终是要不得。渔猎畜牧耕稼莫非取于物,但商业则乃取于人。果是有供乃有取,但取于人以自给之心,恐终是要不得。

    幼婴非能取于人,乃人自育之。耄老非能取于人,乃人自养之。幼吾幼,老吾老,人各顾其私,而有益于天下之大公。自有幼稚园,有老人院,老幼各由公养,而人心之私反以大减。故唯督其私,庶以全其公。个人主义则太偏于私,无公可言。

    至若拳击运动等,则更无可言。参加各项运动会,亦唯为一时快意。但损己害人,事又何限。人生不快乐事多,乃有不顾一切,而唯求一时快意者。国际战争屡发,亦可谓乃求一时快意。故勿使人多不快意,斯其人亦不唯求快意。勿使人太不自由,斯其人亦不唯求自由。注意其消极反面,而积极正面乃有不求正而自正者。小而修心养性,大而治国平天下,皆当注意及此。

    父母宠爱其子女,常骄纵使其快意,则不如意事必连续而至。今日全世界皆求一时快意,则唯核子战争最为可然。言此何堪嗟叹。

    中国有一古老道德旧传统,但今日则改而趋向于一个前所未有的新社会。旧道德与新社会间,不免有隔阂,应各求迁就,使旧道德能适应新社会,而新社会亦能符合旧道德,始是当前一正途。今日又称知识爆破时代,而知识在对物。中国人重道德,则是人对人。主要在幼童时期即须教养。今日则在小学中即提倡所谓视听教育,幼童头脑全花在对物上。对人的意识日淡日薄,天真已漓,成年后又如何再教他对人。这实是当前教育上一大问题。

    中国乃一广土众民大一统的国家,君位最高。然尊其位非即尊其人。司马迁史记以下,全部二十五史,帝王本纪仅为时事纪年标帜。历代开国之君,秦始皇汉高祖以来,都遭讥议。唯东汉光武帝一人最少,但其受后人推崇,则尚远不如同时富春江上垂钓之严光。守成诸君,唯汉武帝、唐太宗、清康熙三人多得后人称述。然汉武帝、唐太宗晚节皆有亏,独康熙一人较完好。其当治平盛世,毕生数十年享安乐生活,亦无过甚差失者,唯清乾隆一人,然亦未得后人之称重。中国人崇礼,宾主相交,贵各尽其礼。为人臣止于敬,亦自尽其礼而已。对富贵而过分卑谦,只自表其鄙贱,故歌功颂德亦所当戒。而居高位则更当自抑逊。试读历代帝王诏书,可知其立言陈辞之节制矣。凡此有关人心风气,乃为论历代政治制度者所未及。

    道家言因应。事物之来,我但求所以应之而已,且莫问其所由来。如子女,或不孝,为父母者只求所以应,则可不见为子女之不孝,而终不失父母之慈。父母或不慈,为子女者只求有所应,则可不见为父母之不慈,而终不失子女之孝。儒家则谓尽其在我。果必问此事物来,则用心移在外,而在我转有所不尽矣。故物理与人道有别。中国人只问所以应,其所见物理亦不同。西方人只问所由来,则其所尽人道亦不同。此所谓重内重外之分。

    生老病死,人所同然。中国人生则谋养育之,老而谋侍奉之,病则求何以疗治,死乃谋如何葬祭,而人道尽矣。释迦必问生老病死何由来,乃逃家出走,而发明其一套涅槃之理论。西方人亦追问人生来历,遂有灵魂自天堂谪降之说,于是其论人道亦相异,要之不本于人生之本身。其遇病,中国则因病治病,故中国医学终不忘失人身之整体。而西方医学则重解剖,俾使认清人身之各部分,于是目病治目,耳病治耳,而人身整体之气血相通则转多忽视。故即论自然,中西观念亦不相同。

    近代国人每好本西方思想来研讨中国文化传统,遂多格不相入处。如中国重礼乐,必牵涉到中国人之鬼神观。但今人则谓中国人之鬼神观迷信不科学,而西方人之灵魂观念则谓是宗教信仰,又可外于科学来作研讨。果能以中国之鬼神观与西方人之灵魂观作一比较,则中西文化相异,庶亦有一契入处。又如中国人之民族观,乃中国社会结构一要项,亦可谓中国乃一氏族社会宗法社会,而近人又以封建观念加以鄙斥,不加研寻,则一部中国社会史又将何从说起。

    讨论中国文学,亦当从中国文化大全体中探求其意义与价值之所在。如举极微末之一端言,平剧中有白蛇传,法海和尚惩治蛇精,此乃佛门大经大法,无可非议。然此故事屡经演变,白蛇精乃为尽人所同情,而法海所为乃转使人内心反对,此中大有深意。中国人之文化理想,有曰“夷狄而中国则中国之”。今则蛇而人,斯亦人之而已。又乌得必以其蛇而斥之。尤其是最后祭塔一出,白蛇精所生子获中状元,亲赴雷峰塔设祭,白蛇精从被幽中得出,亲晤其子。一段唱腔,哀怨欣悦,听者神往。较之三娘教子岳母刺字各有胜场,而或觉情味更深。此固见平剧之艺术精美,但亦在文学传统中有其宜加阐发处。

    立场二字,不知起始何年,或传译西语,兹不详考。但此二字在中国文化传统中亦有涵义可申。立属私,场属公。如父慈子孝,父子地位不同,斯则慈孝有殊。但家之立场则同。苟非有家之共同立场,亦将无父子地位之分别。君仁臣敬,地位不同,但国之立场则同。苟无国,亦无君臣分别之地位。其父攘羊,其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异于是,子为父隐,父为子隐。”在家的立场上宜如此。瞽瞍杀人,舜为天子,在国的立场言,宜治瞽瞍以罪。但舜就家的立场言,则只有窃其父而逃。立场不同,而道亦异。立场有大小,家与家之共同立场则为国。国与国之共同立场为天下。周武王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议论行事各不同,其以天下为立场则同。西方人言个人主义,依中国观念言,个人在人群中有地位,但地位非即立场。仅以个人为立场,则唯自私自利,谋富谋贵,此乃小人之至,而非人道所许。如国与国之上,尚有一天下共同立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此乃中国之恕道。于是在共同立场下,始有和平相处之道。至唯物史观,则虽号为世界主义,而人类立场专在物,人之自身乃亦无立场可言,则与西方之个人主义实相同。

    处境与立场有异,人类大群与其他有生物同处天地中,但立场可各不同。道家言自然,可谓多发明了人类的处境。儒家言道,则著重在人类之立场。今人言人本位,应主立场言。人本位之下,又可有民族本位,但不可言家本位,则立场与本位又不同。今人治学,贵能于现行新名词一一阐申其涵义,此亦可谓训诂明而后义理明。

    最近在夏威夷开一世界性的朱子学会议,余以不能亲自出席,特撰文嘱人在场宣读。大意谓中国人为学不重求异,重在求同。故不贵一己特创著书立说,而以朱子为例。初疑如此立言,绝不受人欢迎。乃事后代为宣读者告余,欧美学人颇重此文,不少人在演讲中提及,并有人谓西方哲学本亦如余文所指,特康德以下,近数百年来始不然。故专据近代欧美来比论中西,乃见有大相异处。余意则谓中西文化自始即相异,在此不详论。但近代西方学人乃多治汉学,出席此会议者亦颇众,并有主古代欧洲亦与中国同道者。此可见最近西方人途穷思变,乃与我国人之一尊西化,大异其趣。此亦微露其端倪而已,此下为变尚多。国人主新主变,试静待数十年或百年以上,再观西方之所变所新,再试立说,宜亦未为太迟。

    人生应历三阶程,一为对物,次为对人,三为对己,即对心。如原始人出外渔猎,求取食物,此为第一阶程人对物。渔猎有获,归其洞窟,男女老幼,相聚群居,此为第二阶程人对人。在此第二阶程中,有其喜怒哀乐,此为第三阶程人对心。第一阶程为维持生命之手段,第二阶程乃真实生命,第三阶程则为生命之深入与光辉。以婴孩言,当其初出母胎,骤见阳光,感受空气刺激,以惊以喜,放声啼哭,实则发自其内心,此为人生第一阶程,而第三阶程已为之主。随即有父母家人披以襁褓,哺以饮食,此即人生第二阶程。婴孩天生,原始人则属人生。文化理想贵能由人生回向天生,故孟子曰:“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人之老,无不回念其幼龄生活,此乃最自然最幸福之生活。无幼年何来有中年。无老年,则中年一切辛劳皆无留味。人能善尽其幼年与老年,则中年辛劳始可自慰而无憾。今人太过重视中年生活,童稚与老年,失其照顾,恐终非人生之理想。

    董仲舒言:“明其道不计其功,行其义不谋其利。”今人乃谓中国重道义,西方重功利。其实功利即在道义中,道义即功利之大者。义字从羊从我,即我之私人权利。故攘人之羊,乃大不义。羊美食,此乃人对物自然方面事。但他人之羊,己不可攘,此乃人对人人文方面事。故必先知仁,乃有义。老子谓“失仁而后义”,即明其先后。其实原始人各在洞窟中畜羊,已是仁义。人生本已在仁...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