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灵魂与心最新章节!

    一

    人生是一个整体,但为研讨方便起见,不妨将它分成两方面来讲。一是内在的心灵,一是外在的身体。心灵生活亦称精神生活,身体生活亦称物质生活。粗略言之,由大自然物质中酝酿出生命,再由生命中酝酿出心灵。但亦可说,只要有生命的,便有心灵精神。直从下等微生物开始,最少也可说便具有一个求生的意志。稍进一步,便有一种保生的智慧。更进一步,便有一种乐生的情感。此皆是一种心灵精神生活附随于身体物质生活而见。亦可说意志在先,智慧次之,情感最后,此为一切生命心灵作用进展之三阶层。可是生命演进到人类,便见与其他生命大不同。其他生命,都是以物质生活为主,心灵精神只是一种副作用,来帮助其物质生活的。而人类生命,却似反转过来,以心灵精神的生活为主,而物质身体的生活,转成为帮助心灵精神生活的副作用。主役之间地位互易。其他生命,像是以物质生活为目的,心灵生活为手段。人类生命,则以心灵精神生活为目的,而以身体物质生活为手段。我们中国人说“人为万物之灵”,此是说:人也是一物,也是一种生物,只人在生物中特别有灵。这个“灵”字就指的心灵,也可称之为“灵明”或“灵觉”。明与觉,是人类此心最重要的功能和作用。就自然演化言,先有了物质然后才有生命,有了生命然后才有心灵,这是进化程序一步步地如此向前推进。所以在生命中,心灵是最后进化所得,最有价值,又是最有意义的。我们说人的心灵精神生活乃超出于身体物质生活之上,只说的是事实,不是任何人所发的某种高论。

    在人类生命中,最伟大的一点成就,就是人类能成群。成群也不只是由人类开始,动物间也已慢慢进展到有群,尤著的如蜂蚁。但人在群体生活中,又有了家庭、社会、国家和民族,这些全不是其他生命以物质生活为主的所有,而是由精神生活中产生。人的生活,又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人对自己生命能够感到快乐。刚才所讲的求生意志,乃及如何保持生命的一些智慧,此是大多数生命所同有。只有一种乐生之情,乃最为人生之特出处。当然理智、情感可相通,但究不是一个。求知识,不一定便是快乐。快乐属于情感方面。多数动物能哭不能笑。小孩子初生堕地,第一声就是哭,要经过一段时期后才会笑。笑是人类所独有,乃在大自然生命演进中一种最宝贵的乐生之情。中国人称“孩童”,“孩”字就指笑。人生普遍理想,应该少哭多笑。人生既以乐生之情为其最高发展,而仍不能免于哀伤悲痛而有哭。此种哀伤悲痛之哭,亦为人生情感中最可珍贵的。动物不会笑,也同样不会如人之哭。换言之,哀与乐是真人生,是人生之真境界。

    乐生先要能安生。生命在危险中便不安,当然就不乐。这个乐,不在身体上,不从外面加进去,而乃发自内心。人活着要吃,不吃就不能保持生命,但这是物质人生,属于身体所需要。从动物到人类都如此。要求吃饱,事很简单,但要吃得知味,便转移到情感,转移到心灵人生方面来。《中庸》上说:“人鲜不饮食,鲜能知味。”知味有多少阶层,人与人不同。高级的人,才懂得高级的味。低级的人,只懂得低级的味。同是一碗鸡汤,在不同环境中吃,其味就各不同。鸡汤从外面吃进去,但味则从心灵内部感觉到。有时,一个人吃粗茶淡饭,比别人吃鸡鸭鱼肉还好,这就是味不同。这个“味”字,在人生中牵涉很广,也很深。我们总要自己生活得有味。由此可知,人生主要,应该是高出于物质人生之上的内部人生,应该是心灵的。其他动物,乃是以身体物质生活为目标,以心灵精神生活为手段的一种“心为形役”的低级生命。高级生命则“形为心役”,以身体物质生活为手段,以心灵精神生活为目标。我们定要认清楚,在人类生活中,心的价值意义,远胜过了身的价值意义。我们试看全世界人类,那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能特别看准了这一点来加以提倡的,则只有我们中国人。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看重心灵人生。这并不如我们今天所说,只是某些人所提倡的一种道德教训,这乃是天地间生命顺序之自然发展。我们中国人只是根据了这个自然实况而来加以发挥而已。

    二

    其次要讲到物质身体生活与心灵精神生活之不同处。物质身体生活,大家都一样。饿了要吃,冷了要穿,倦了要休息。但从另一面讲,此种人生,乃是个别不相通的。我喝一杯水,与你不相干。吃饭各饱了各自的肚子,你吃饱了,别人并不饱。你穿暖了,别人并不暖。因此,在这些上,就必然会引起人类间相互的争夺。但是精神生活便大不同,这是一体相通的。如今天在座诸位,若大家是来聚餐,该得准备多少吃的东西。但今天是来听一次讲演,一人讲,大家听,这是心与心之相通,是精神的。一人心中话,可说给人人听。但一人手中食,不能拿供人人吃。中国人有句话说:“一人向隅,举座为之不欢。”满堂饮酒,有一人向隅悲泣,则一堂皆为之不乐。这是心灵精神方面的事。人生必到了心灵精神人生,才有这样一个共通的境界。《老子》书里说:“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假使我今天是一个厨司,做菜请大家吃,大家吃饱后走了,菜亦没有了,所以来吃的也必得出钱买。但今天我是来讲演的,将我心中话讲给大家听,不仅诸位听到,我自己也会对我自己话有增添,有生发。这不是我讲给诸位听后,而我自己反而更多了吗?吃的、穿的、住的,一切物质方面的东西,不能把给人。我把给了你,我自己就没有,或者减少。至于心灵精神方面的,给予了人,自己一点也不减少,只有兴起他人心灵上之共鸣。所以老师教学生,定会“教学相长”。歌星唱歌,定要有人听。西方有些电影明星,不愿意拍电影,而愿意在舞台上表演。因为在舞台上表演,下面有观众,心与心当下交感相通,他会感到更快乐。我们人都抱有一种意志,我的意志,得你赞成,我的意志会更坚强。我的智慧也不能老放在脑子里,会枯槁窒塞,要得向人传播,和人讨论,智慧会更发展。这是精神生活。物质生活主要是钞票、珠宝或者是权力。有了权力可以拿到财富,但财富权力都不能给予人;给予了人,自己就没有。这是我们内在的心灵精神人生与外在的身体物质人生所不同之处。

    加以物质生活为时甚短。早晨六时进早餐,中午十二时仍得进中餐,下午六时又得进晚餐。饱吃一顿,只能维持一段时间肚子不饿。又且物质生活必是有限的,水喝够了就不要喝,饭吃饱了又不要吃。但过了一段时间,又要喝,又要吃。疲倦了要休息,但睡久了便不能再睡,定要起身。所以这些都是一种有限度的满足,距离一段时间就没有,下面要再来求满足。老是如此重复,吃了还要吃,睡了还要睡。天天这样,年年如此,而也没有多大进步。我们不要认为今天的物质人生是进步,今天我们吃一顿早餐,各色食品可以来自美国、非洲、欧洲或南洋,在以前是帝王所吃不到的,现在平民都可以吃到;但是吃下去了只是一个饱,在饱与饱之间,则并没有进步。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诸位在大旅馆住下,在大餐厅里吃一顿,不一定比乡下穷人住茅舍、吃粗饭会快乐些。物质生活只是单调重复,一时容易满足,但却永远不满足。

    且不讲吃与穿,再来讲人的整个身体。将来科学更发达,或许可以活到二百岁。但还是要分幼年、青年、壮年、老年。若只延长了老年阶段,多活几十年,天天在家里吃,在床上睡,那又有什么意思?若延长了壮年工作时期,尽工作,尽无休止,尽不满足,又所为何来?人有生老病死,这种物质人生,总是有限度的。精神人生却可永久存在。每一人都能有所回想与记忆。回想幼年、回想父母、回想一切,我们所能回想的,却都是心灵生活方面的。我们想到的是喜怒哀乐,感情方面的多。在那一个场合里,我吃得最开心?我父亲八十大寿,大家都来道贺,这件事永记不忘。在我心灵上,这是快乐的一天。或是有某种悲伤事,也永记不忘,这是在我心灵上最不快乐的一天。天天吃饭穿衣,都能记得吗?这些是记不得的。真的人生,才能留在记忆里。天天吃饭穿衣,有什么好记的呢?也许在某一天吃了泻肚,这会记得,平常吃就记不得。所以吃的人生,实是一番空虚的人生。我们不把它留在记忆里,不再去回想。记得想到,就算有这件事。不记得,不想到,就如没有了这件事。人生固然要一些记不得想不起的饱暖物质的人生,但我们却不该不去看重那些可以记得想起的东西。

    世界上各大宗教,尤其如佛教,几可说都要把一切现实人生全不重视、全忘掉,来另外寄情于天堂乐土。这不是一件太容易的事,而且也是一件不必要的事。主要是在宗教精神与现实人生之外另有一个文化精神。教人能追想回忆永不忘的,就如我们中国文化与孔 孟思想所理想的人生。

    且从我们文化中来讲我们的文学与艺术,重要精神也在此。中国文学艺术的重要性,主要便在叫人能不忘。即如音乐,也必希望有“余音绕梁,三日不忘”之感。这些都要能深入我们心灵里去,变成了我们生命的一部分,生命之永恒即由此见。孔子在齐国听到《韶》乐,“三月不知肉味”。物质人生,遇到这样的心情下,便全不足道。每一人,逢到喜怒哀乐真激动了此心,都会如此。关于这点,我想不必多讲。只要诸位各自反省,便见是愈想愈明白,愈想愈真实。

    也许诸位会说,物质生活是生活的基础,这话并不错。如建造房屋要先打好基础,再在地基上来动工建造。但人只住房屋中,不住在地基上。如我们今天在此讲演,也是在房子里,不在平地基础上。栽一盆花,没有根,当然不成;然须能从根上开花,更要能结果才是。心灵人生乃是后期高级的人生,物质身体人生只是早期低级的人生。中国人并不是不懂得物质人生之重要,只认为心灵人生更重要。在人生大道上,打好基础,就应该开始建造。原始人自有了群体生活,心的需要与物的需要便该轻重倒置,便该有家庭,有社会,有民族,有历史,便该开始跑上精神人生的大道上去。

    三

    在这里,有两条路。一条是正路,一条是崎路。人有了群,便走上了正路,一切吃的穿的物质生活易解决,不像以前要走崎路。但我们不要说条条大路可以通罗马,尽多路可以走不通。你莫说任何手段都可得快乐,有些南辕北辙,不仅走不通,而且更远了。今天的世界,是一个快乐还是痛苦的世界呢?今天的世界,是一个安定还是危险的世界呢?大家都像过了今天不晓得明天,人生如此般的不安,快乐又在那里呢?无怪大家都感到烦躁苦闷。看一场电影,喝一杯咖啡,到馆子吃一顿小吃,尽排遣也没有用,痛苦暂去又生。但我们真认为人生是该痛苦的吗?该是永远在一个危险不安的状态下向前吗?我们面前明明摆着几条路,我们也该在这许多条路上有一何去何从之选择。

    我试举个例:第一,如说创造与养育。现在只听年轻人讲创造,好像什么东西都要创造,甚至主张要创造新的人生。但从前中国人不多讲创造,而多讲了养育。“创造”是从没有创造出有,如没有杯子,造出杯子。现在的科学,不知道创造了多少新东西新花样。但中国人讲“养”,讲“育”,则是另一条路。一个小孩子,父母生下,已是一人,但不养,又怎办?诸位试想,父母养育孩子成长,真不容易。花草树木,凡有生命皆须养。不管科学如何发达,也造不出一个生命。据说国外已发明了人工射精受孕。但究到何日,人类可以不用人生人?人工射精受孕,距离不用人生人目标尚远。总之科学不能创造生命。如果能,这生命和我们今天的生命将完全是另外一件事。我们人现在的生命,必由父母所生。一胎一个,或两或三,甚至一胎生了五个,全世界报纸都会登载。人不能像造杯子一样,到工厂里去生产,一造就是一千一万。果是这样,人还有什么意义价值?造是造没有生命的,养是养有生命的,两者绝不同。但我们今天只看重“造”,没有看重“养”。这在我们现代人的观念里,可说是一个很严重的缺点。而且造出来的物,本是无生命的,只造来给人用,而其结果反会来支配妨害人。如这讲堂,许多椅子,来听讲的每人坐一张。如将这礼堂作为结婚等别的用途,一切就得重新布置。今天,造出了许多无生命的物来压在我们有生命人的上面,转使人生受支配,受压迫,受妨害。历史上,早已不乏其例。如埃及金字塔、罗马斗兽场,都是人造的大建筑物。但埃及造金字塔,便送掉了埃及民族的生命。罗马造斗兽场,也断送了罗马帝国的生命。这是千真万确的。今天我们又快到这个阶段了。

    我且讲一件事,现在掌握全世界人类生命大权的,却像要转到阿拉伯人手里去。他们石油不卖给谁,谁就遭困,全世界都在发生能源问题,变成了石油来支配人。人类文化进步到今天,却使...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