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铁流最新章节!

    绥拉菲摩维支

    《铁流》的主旨是什么?

    我常常这样想:主要的、唯一无二的原动的和组织的革命力量是无产阶级,可是十月革命不是它一手所完成的————它曾推动广大的农民群众去参加斗争。

    如果工人阶级在革命斗争里只是它一个,那它定会被敌人击败了的,这一点我们在过去的革命里曾经看见过的。在十月革命里,农民帮助了无产阶级,因此十月革命就得到胜利了。

    农民按自己的倾向说,是和工人阶级完全不同的。工人是从生产锻炼出来的,他用全生命去准备为革命而斗争,他没有任何私产。

    农民是一个私有者:他有牛、马、土地、房屋。农民是一个有家产的人,虽说常常是很小而且是很贫穷的家产,但总是一个有家产的人,这就根本和工人不同了,这就完全使他对于革命发生另一种关系。他的生活是很苦的,可是他大概这样想:最好把地主打倒,把土地弄到自己手里来;最好把地主的用具,两头牛、两匹马和犁弄到自己手里来,其余什么也不要,我过活着,发着财,光景慢慢就好起来了。这是小私有者的思想结构。因此,当革命一爆发的时候,农民为着很快把地主打倒,把他的财产夺来,为着这就都起来了,至于关于革命前途的发展,他们连想都不曾想到,也不曾想到将来还要前进呢。

    农民有着这样的思想结构,怎么会终于投入到革命斗争里,怎么会终于组织到极庞大、极惊人、给无产阶级革命带来了胜利的红军里呢?

    我怎样搜集和研究材料的?

    我常常想,怎么才能用艺术手法把这表现出来呢?我就常常找材料,找关于农民群众的革命力量表现得最鲜明的材料,并且表现出无产阶级怎样把这力量领导到自己的道路上来。

    我有很多关于国内战争的材料。从西伯利亚来的同志们告诉我很多动人的场面,有好多比《铁流》里写得还要鲜明、还要悲惨的场面。可是,我仔细一想,终于把那些材料放下了,原因是这样的:在现在,如果你要写文艺作品,那么在所写的作品里,就要包含一种共通的思想,在个别场面里,包含一种共通的理想,一个理想贯串着一切场面,这理想赋予这些个别场面以意义。于是我就注意到一件事实上————注意到广大的贫苦群众从古班撤退的事实,那里的富裕阶层起来反对革命了。农民的和哥萨克的贫苦群众同一部分被击破的苏维埃军队,从古班向南方撤退,去同苏维埃主力军会合。这广大的农民群众不得已要撤退:因为富裕的哥萨克们对同情苏维埃的贫农开始屠杀了。可是这些群众都很不愿意走,因此抱怨苏维埃政府不能给他们办事,不能保护他们。这些群众当时是混乱而无组织的;他们不愿服从不久以前他们所选的长官。这些撤退的人在行军里受尽了千辛万苦,这些辛苦就是他们的大学,使他们在行军完结的时候完全改变了:赤身露体的、光脚的、憔悴的、受饿的人们,都组织成了极惊人的力量,这力量扫荡了自己道路上的一切障碍,到达了目的地。于是当他们从这辛苦里、血泊里、绝望里、酸泪里经历出来以后,他们的眼睛就睁开了,他们这时就觉到:是的,唯一的救星是————苏维埃政权。这不是像无产阶级一样,是自觉地了解,而是一种本能的内心的感觉。因此我取了这材料。我觉得在这一个片断里,表现着我们的全体农民和他们对于革命的关系。

    我所以取这材料的,还因为:我觉得如果你要写什么东西,那么你应该彻底了解它。可是我对于那地带是非常清楚的。我自己是南方人,是顿州哥萨克人,不断地而且长期地在高加索、古班,在黑海一带住过,因此那一带的居民,那一带的风土,总之,那一带的一切,我都是很熟悉的。当我正写东西的时候,为着使那一带的情况在记忆里恢复起来,我就又到那里走了一次。

    其次,选这次运动的材料,我就遇到了率领这群众的领袖。他自己出身农民,不识字长大的,曾转战于土耳其战线上,在那里得到了军官的头衔,他对那些嘲弄过他的、对那些不愿把他和自己平等看待的以及在军官会议上不愿同他握手的军官们都非常憎恨。本地的农民都知道这个人,于是就把他举作自己的领袖。他极详尽地把这事情的经过告诉了我。

    可是,同志们,当你取材的时候,时时刻刻要记着那述说自己生活的人,不可免地是从自己的特殊观点出发的。我又找了那些同他一块参加行军的同志们,我仿佛法官对质似的,反问了一番。听一个人说了以后,就反问第二个、第三个,以至于第十个。后来我又得到一本日记————这是一个工人在这次行军期间所记的日记。————于是,这么一来,参考了亲身参加过这次行军者的陈述,我创造了一幅这次运动的真实的画面。可是要声明一句,这些群众不是仅仅走到我所写完的地方就停止了,他们又往前行进了。这一支军队到了阿斯特拉汗,可是我提前把我的小说结束了。为什么呢?因为我的任务已经完成了。我取了陷于无政府状态的、不服从自己长官的、时时刻刻都预备着要把自己的领袖杀害了的群众,经过了艰难,经过了痛苦,率领着他们一直到了他们觉得自己是组织的力量的时候为止。对于我,这已经足够了。

    关于郭如鹤

    关于我作品中的主要人物————郭如鹤,给我提了好多问题。我详细答复这些问题。

    一位同志问道:郭如鹤是一个真人呢,还是我自己虚构的呢?我答道:郭如鹤是一位真人,是我从实际生活里取来的。他姓郭甫久鹤。现在他在军事学院毕了业,在南方担任军长。

    又一位同志问道:郭如鹤算不算一个英雄,或者《铁流》是没有英雄的小说,或者是那里边没有英雄呢?

    郭如鹤是英雄,也不是英雄。他不是英雄,因为如果群众不把他当成自己的领袖,如果群众不把自己的意志装到他心里,那么,郭如鹤是一个最平常的人。可是,同时他也是一个英雄,因为群众不但把自己的意志装到他心里,而且追随着他,把他当作领袖服从他。比方,请你回想一下吧,就是在那时候,他手下的长官都穿着衣服,他身上的衣服都破烂得不成样子,就那样他都不容许自己去取人一根断线。他常常觉着自己的一举一动,都是被群众所注目。如果你要从他手里把群众夺过来,他就完全成了最平常的人了。

    另外一个字条问我道:

    “为什么郭如鹤的个性表现得不多?”

    在一定程度上或许是我不知不觉地这样做的,可是有时是有分寸的:我不愿写一个印版式的、陈腐的英雄————他骑在马上、率领着群众前进————我想写的是他在实际上是怎么样,我就怎么样去写他。

    而在另一个字条上问道:

    “为什么给郭如鹤这样大的意义呢?”

    不,同志们,如果我给郭如鹤过分大的意义,那么,我一定做了一个很大的艺术上的错误。这是不对的。我以为并没有给郭如鹤很大的意义。并且恰恰相反,我极力去表现群众把自己的意志装入郭如鹤的心里。

    一个同志问道:

    “为什么要取旧时的军官做领袖?为什么要取一个军官,这样仿佛是找不到一个平常的农民做领袖吗?”

    当然能够的,而且这样的例子在实际生活中是有的。普通士兵、农民,在西伯利亚做了惊天动地的事业。同志们,可是,我终于来写郭如鹤,写了这个军官,因为我觉得他的运命是很特别的。因为就是这军官职位的本身,才把郭如鹤锻炼成一个极冷酷的地主、军官和他们的代表者的敌人。因此,我终于注意到这一特别的、有趣的人物上。

    一位同志说:

    “在《铁流》里有这样的矛盾:把郭如鹤描写得他完全把自己牺牲了,完全牺牲了自己不...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