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群经凡例最新章节!

    孔子修述六藝,其道則一。六藝皆孔子新訂之制,迥非四代舊典。自七十子後,此説失傳,今雖力復微言,聞者疑信參半。以素王之制,舊皆屬之四代,必創立今學,欲張明此義,非備言四代軼聞與六藝不同者,不足以取信於人。今故撰爲此例,務搜求四代事實,實與六藝不同者,彙爲書,然後人乃悟六藝果素王之教,非四代舊制矣。

    人讀《春秋》,皆欲得孔子未修之底本,以見筆削之義。今除《公羊》所引「星不及地尺而復」一條,别無明證,今輯此書,即欲見未修《春秋》之意,知古制之不同六藝,則修《春秋》之意見,讀此書即如讀未修《春秋》之原文也。必明著底本,而後筆削之功可見。

    《論語》云「杞宋不足徵」,是二代文獻殘缺矣,而唐虞可知。孔子時周禮尚有可考,然藏之秘府,非民間所有。孔子定禮作樂,用周處固多,餘者皆以意起。故《詩》、《書》所言,皆孔子新制,全與《王制》同,則當時實事不如此可知。則但考《書》、《詩》無沿革,全與《春秋》、《王制》同,而六藝之爲素王無疑矣。

    先師傳記,四代異制,舊彙輯爲一表,曰《四代異禮表》。然表中禮制有確爲中古所無,六藝皆出素王,何得有此詳備文雅之事?不知三代即三統,謂將來之夏、殷、周,非既往之夏、殷、周也。董子云: 《三代改制》篇文。 「主天而王,法地而王」,「主天法商而王,主地法夏而王」云云,皆後王之事也。蓋素王定制以傳百世,異姓而興,不能不改異。若制度拘滯,定於一律,則易代改革,莫之適從,既不能不改,又不可以輕變,於是撰爲三統之説,取已定之制,分擬三品。如明堂非夏殷所有,而立三品明堂通變,以備後王之用。三代不用學校,《孟子》言學校之名目有三品是也。故三代制有實事,有託名,學者所當實考者也。

    四代原文,舊制不惟不傳,所傳人亦不道。史公曰:「百家言黄帝,其文不雅馴,薦紳先生難言之。」然而《尚書》獨載堯以來,是未經孔子潤色,文皆不雅馴,學者多不傳,傳者皆孔子弟子所述,故舉素王一人,以包四代,而四代原文,則人不能疑之。如《山海經》真禹制也,而《禹貢》爲孔子之書;《穆天子傳》真周事也,而本紀多弟子所傳。今當博考群書,凡其隻文孤證,彙而集之,以爲六藝之印證。

    四代禮制,仍以周制爲主。周既無之,則以上可知。如周喪期,夏三月,殷九月,信矣。周世卿,無學校,則二代皆世卿,可知矣。周人不親迎,居喪不釋位,娶妻不避同姓,則二代可知也。故周以上可詳者詳之,不能詳者舉周以包之,可也。後儒説孔子功績,不過託之空言,遠不及管、晏,而子貢稱其生榮死哀,其傳後事實,不過删訂六經,如今選詩編文之比,則司馬公、真西山優爲之,而宰我以爲「賢於堯舜」,孟子以爲不阿,誠實有所見。但如舊説,則堯舜至聖,孔子纂輯其書耳。作者爲聖,述者爲賢,豈得比堯舜?至「遠過」之言,更爲誣妄矣。此皆不知其實之言也。堯舜去孔子千餘年,由質而文,中古實多簡陋,至於文王、周公,猶有未備。孔子乃斟酌損益,定爲一王之制,踵事增華,去弊除害,文質彬彬,而後爲萬世可行之政。堯舜有禮樂,孔子亦有禮樂。以堯舜禮樂較孔子禮樂,孔子實賢之遠矣,故云見其禮樂,而知政德也。孔子一人之事業也,分之於堯舜,則堯舜直與孔子無所優劣。其云賢者,就事實之堯舜言,不就《尚書》之堯舜言。《尚書》之堯舜即孔子,禹、湯、文、武亦即孔子,同爲一事,不能强分優劣也。

    《春秋》言復古之例,所謂古者,指文王而言。《春秋》託其制於文王,古即所謂文王也。蓋孔子所新定之制,渺思微慮,多出胸中,但無徵不信,不信民弗從。非天子不制度,孔子有德無位,如何可作?又實受命制作,故變其局,託之於文王。蓋周公制禮,在成康之時。孔子改周制,在當時必有執簡而争,以爲周制實不如此,孔子則託之以爲文、武之政,故...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