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经学六变记最新章节!

    一

    孔以言立教,《頤卦》早有明文,後世傳「文王作《易》」、「蒼頡造字」等邪説,不知《頤卦》一見聖諱,兩見「經」字,孔子作《易》、造字,確不可移,故《内經·九卷》《素問》詳哉言之,作《頤卦解》。

    象口形。 頤貞吉,觀頤,自求口實。  《孝經》。

    孔子以言立教,垂空文變成實事,故曰口實。

    初九 剥 舍爾靈龜,觀我朵頤,凶。  《春秋》。

    卦内柔外剛,象龜形,故曰「舍爾靈龜,觀我朵頤」。「爾」、「我」二字對文,我,孔子自稱。「舍爾靈龜」,謂不用古史字母書;「觀我朵頤」,謂子所雅言。

    六二 損 顛頤,拂經於丘頤, 句。 征凶。  《尚書》。

    「拂」字亦作「覆」,顛拂義,猶顛倒。丘,孔聖諱。

    六三 賁 拂頤,貞凶。十年勿用,無攸利。  《儀禮》。 以上「人學」。凶。

    卦上下各五畫,二五合十,故曰十年。

    六四 噬嗑 顛頤,吉。虎視眈眈,其欲逐逐,无咎。  《詩》。

    視思明,視占一數,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欲占七數。

    六五 益 拂經,居貞,不可涉大川。  《樂》。

    上九 復 由頤,厲,吉。利涉大川。  《易》。 以上「天學」。吉。 《論語》:「子曰:『乘桴浮於海,從我者其由與?』子路聞之喜。子曰:『由也好勇過我,無所取材。』」即謂此「海」,象大川,由頤,聖賢同等。

    二

    《史記·孔子世家》:孔子適鄭,與弟子相失,獨立鄭東門外。鄭人謂子貢曰:「東門有人,其顙似堯,其項類皋陶,其肩類子産,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喪家之狗。」子貢以實告,孔子欣然笑曰:「形狀,末也;而謂似喪家之狗,然哉!然哉!」

    按「人學」三經:《春秋》、《禮》、《尚書》;「天學」三經:《詩》、《樂》、《易》。《孝經》統括六經,《頤卦·彖辭》屬焉。《尚書》托始堯、禹、皋陶,鄭人謂其顙似堯、其項類皋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堯、禹、皋陶,謂孔子作《尚書》所托始也。其肩類子産,子産鄭大夫。春秋人物,舉子産以包之也。「人學」三經舉堯、禹、皋陶、子産,以包《春秋》、《尚書》。孔子作經皆托古翻譯而成,累累然喪家之狗,謂經典之主人已死,孔子作「人學」三經,若喪家之狗,豈不然哉!

    《管晏列傳》:管、晏皆有書行世。實則孔子乃造六書行世,群弟子從後推求,亦如《尚書》。鄭有子産,子産一見例,統春秋十二公、二百四十年。

    《尚書大傳》略説子夏讀《書》畢,孔子問曰:「吾子何爲於書?」子夏曰:「《書》之論事,昭昭若日月焉,所受於夫子者弗敢忘。退而窮居河濟之間,深山之中,壤室蓬户,彈琴瑟以歌先王之風,有人亦樂之,無人亦樂之。上見堯舜之道,下見三王之義,可以忘死生矣。」孔子愀然變容曰:「嘻,子殆可與言《書》矣!雖然,見其表,未見其裏,闞其門,未入其中。」顔回曰:「何謂也?」孔子曰:「丘常悉心盡志以入其中,則前有高岸,後有大溪,填填正立而已。六《誓》可以觀義,五《誥》可以觀仁,《甫刑》可以觀誡,《洪範》可以觀度,《禹貢》可以觀事,《皋陶謨》可以觀治,《堯典》可以觀美。」 宗澤案:據《古經解匯函》陳壽祺輯校本補。

    三

    《韓詩外傳》:子夏問曰:「《關雎》何以爲《國風》始也?」孔子:「《關雎》至矣乎!夫《關雎》之人仰則天,俯則地。幽幽冥冥,德之所藏;紛紛沸沸,道之所行,雖 一作「如」。 神龍變化 注 ,斐斐文章,大哉《關雎》之道也,萬物之所係,群生之所懸命也。河洛出書圖,麟鳳翔乎郊,不由《關雎》之至, 一作道。 則《關雎》之事將奚由至矣哉!夫六經之策,皆歸論汲汲,蓋取乎《關雎》,《關雎》之事大矣哉!馮馮翊翊,自東自西,自南自北,無思不服,子其勉强之,思服之,天地之間,生民之屬,王道之原,不外此矣。」子夏喟然嘆曰:「大哉《關雎》,乃天地之基也。《詩》曰:『鐘鼓樂之。』」

    舊有《論詩序》文,刊入《四益館雜著》,極論毛本之謬,下同朱、焦之誤。蓋《書序》可存,《詩序》不可存,詳矣。《齊》八大節,《鄭》十六小節,《唐》一年一周,《邶》一年一周,蓋「天學」陰陽傳之文,全爲《月令》、《夏小正》之類,以爲諸國人事,豈非南轅北轍哉!

    四

    《王制》、《周禮》。 宗澤案:原稿闕,説詳《五變記》。

    五

    黄帝六相:僦貸李、鬼臾區、岐伯、伯高、少師、少俞。

    雷公七篇。

    《内經》主人,全歸六相,雖多少不同,理無優劣。黄帝承六相之教,傳學雷公,教者、受教者皆孔氏之代言人,當時絶無六相、雷公其人者,亦《尚書》之堯、舜、禹、湯、文、武之類,皆孔門之傳經立教者,當時實無其人。如《頤卦》孔子作六經,經文一見聖諱,於二、五爻兩見「經」字,皆孔子空言立教。「文王作《易》」、「蒼頡造字」,皆屬謡言。

    後世學者,誤以雷公與六相混同之,余嘗撰一聯:「黄帝六相説《詩》《易》,雷公七篇配《春秋》。」《内經》在先,早有成書,然後《詩》文就陰陽傳依次排定,所以班氏謂就人事説《詩》,咸非其本義。諸儒説《内經》乃戰國時文字,不知孔子作六書,戰國時然後大行,故戰國文字,「文王作《易》」、「蒼頡造字」,皆謡言也。《内經》泄天地之秘,非至聖不能作。《内經》在黄帝時,何以歷代傳授絶無影響。蓋孔子作經,諸弟子同時作《内經》,道一風同,全爲「天學」。王啓玄《次注》補七篇,尤爲玄中之玄,秘中之秘,非但醫人之疾,直爲《詩》、《易》二經傳説。後世《銅人圖經》偶爾一穴失傳,絶不能補,誠《易·繫》曰:「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日本丹波氏不信運氣之説,不誠千慮一失哉!

    王啓玄所補七篇,合《六節藏象論》一篇,所補八篇,不惟《素問》,《易》、《詩》師説幾過其半。《靈樞》舊名「九卷」,《本輸篇》爲《詩經》五運十篇、六氣七十二篇之師説,《陰陽二十五人篇》爲《鄘》、《衛》、《王》、《秦》、《陳》之師説,苟能通曉義例,所見字字珠玉。總之,《内經》一百數十篇,所言莫非《易》、《詩》師説。《素問》首數篇詳「天學」,其人分數等:首真人,次化人,次至人,以上三等屬「天學」,神遊飛行,與《楚辭》爲一類。「人學」聖人爲上,其次賢人。

    全元起,隋人,著《素問注》。王冰,字啓玄,唐人,著《素問次注》。二書皆有鬼神呵護,所以尚存, 醫書賴日本人保存。 偶有脱亡,百般探尋,終不能補。宋林億等新校正有《素問》、《肘後》、《千金》、《外臺》數種,至今亦惟《素問新校正》獨存。《易》、《詩》二經師説,苟非諸書尚存,無所取信。《易》、《詩》經説發明,歸功鬼神呵護,豈過語哉!

    六

    《論語》: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

    《素問·六節藏象論》:三而成天,三而成地,三而成人,三而三之,合則爲九,九分爲九野,九野爲九藏,故形藏四、神藏五,合爲九藏,以應之也。

    《素問·氣交變大論·上經》曰:「夫道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長久。」

    「久」與「九」同音,上經者《乾》、《坤》十卦,雙卦二,作十二卦用,六氣是也。《泰》、《否》十卦作五卦用,五行是也。《坎》、《離》一卦作九卦用,形藏四、神藏五,四五合爲九也。

    四雙卦爲形藏逆行:

    坎 子 聽思聰     頤 酉 言思忠

    離 午 視思明     大過 卯 貌思恭

    六單卦爲神藏:

    无妄 丑未       剥 亥子 疑思問

    大畜 辰戌  色思温  申酉 事思敬

    賁 寅卯 忿思難

    噬嗑 巳午 見得思義

    七

    《論語》:「《雅》、《頌》各得其所。」

    詳「各得其所」之義,既有大、小《雅》,亦有大、小《頌》,其篇數如下:

    《大雅》三十五篇。 由《文王》至《常武》二十八篇,加《雲漢》、《瞻卬》、《召旻》三大天,《節南山》、《正月》、《十月》、《雨無正》四時,爲三十五篇。

    《小雅》三十七篇。 由《鹿鳴》至《無羊》三十篇,加《小旻》、《小宛》、《小弁》三小天,《鹿斯之奔》分《小弁》,《鹿斯之奔》爲一篇,附《青蠅》、《巧言》、《何人斯》、《巷伯》四讒合爲三十七篇。

    大《頌》十五篇。 《周頌》三十一篇合爲六篇。《魯頌》四篇,《商頌》五篇,合十五篇。

    小《頌》三十三篇。 分毛本《小雅·谷風》以下至《何草不黄》三十三篇爲三小《頌》,與三大《頌》相對。是「各得其所」之義。小《頌》配三京,每京十一篇,分上、中、下。於《易》應《巽》、《震》、《艮》、《兑》、兩《濟》。

    八

    《周頌》六篇。

    《周頌》本六篇,毛本仿《大雅》析爲三十一篇,每章爲一篇,三十一章爲三十一篇,十八字爲一篇,何足以爲頌體?今據《左傳》「武王作《武》」,其分章六,引《詩》文相證。 《左傳》宣十二年:武王克商,作頌曰:「載戢干戈,載橐弓矢,我求懿德,肆於時夏,允王保之。」又作《武》,其卒章曰:「耆定爾功。」其三曰:「鋪時繹思,我徂維求定。」其六曰:「綏萬邦屢豐年。」

    《武》 《時邁》、《執競》、《賚》、《酌》、《般》、《桓》。〇《樂記》:「且夫《武》,始而北出,再成而滅商,三成而南,四成而南國是疆,五成而分周公左、召公右,六成復綴以崇。」

    《清廟》 《維天之命》、《維清》、《天作》、《旻天有成命》、《我將》。

    《思文》 《良耜》、《臣工》、《載芟》、《噫嘻》、《豐年》。

    《有客》 《振鷺》、《潜》、《有瞽》。

    《雍》 《烈文》、《載見》、《絲衣》。

    《閔予小子》 《訪落》、《敬之》、《小毖》。

    上知天文,天以六爲節。

    《商頌》五篇。

    《那》

    《烈祖》

    《玄鳥》

    《長發》

    《殷武》

    下知地理,地以五爲制。

    《魯頌》四篇。

    《駉》

    《有駜》

    《泮水》

    《閟宫》

    中知人事,人以四爲度。

    九

    上經 首六氣,次五行,次九思。

    《乾》、《坤》十二卦: 六氣,順行。

    《乾》   《屯》 《蒙》  《需》 《訟》

    《坤》  《師》  《比》   《小畜》 《履》

    《泰》、《否》十卦 五行,順行。

    《泰》   《同人》  《大有》   《謙》  《豫》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