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对德意志民族的演讲最新章节!

    1.费希特在《现时代的根本特点》里把人类历史的逻辑进程划分为五个先后必经的时期:1.无须进行强制,不必付出辛劳,人与人的关系只依靠合理本能加以安排的时期;2.合理本能已经变弱,只表现于少数出类拔萃的人身上,被他们变为一种对大家有强制作用的外在权威的时期;3.直接摆脱专断的权威,间接摆脱合理本能和任何形态的理性的统治的时期,叫做恶贯满盈的状态;4.采取科学形态的理性逐渐传遍于人类,理性及其规律在清晰的意识中得到把握的时期;5.通过完善的技艺,按照理性的规律,人类的一切关系得到调整和安排的时期。他在这个演讲系列里认为,当时的世界历史处于第三个时期。过了三年以后,根据拿破仑不断征服欧洲其他主要国家的现实,尤其是普鲁士国家的惨败,费希特认为,这个发展阶段已经在德国完全结束。因此,他把考察德国如何进入第四个发展阶段的《对德意志民族的演讲》称为《现时代的根本特点》的续篇。

    2.《对德意志民族的演讲》的排印方式是:讲完一讲就立即送审一讲,获准一讲就立即排印一讲。由于书刊检查官扣压第一讲的讲稿,费希特在开排第二讲时不得不暂且假定第一讲将占48个页码;但在后来第一讲获准付印时,他发现它占不了这么多页码;于是,他不得不再从其他论著中摘录一些段落,把现在出现的空当填补起来,而这些段落分别出自《论马基雅维里》(载柯尼斯堡《维斯塔·科学与艺术之友杂志》,第1卷,1807年6月)和《关于爱国主义与其对立面》(未发表的两次谈话录,第一次谈话脱稿于柏林1806年7月,第二次谈话脱稿于柯尼斯堡1807年7月),都以争取写作自由和出版自由为目的。

    3.这里摘录的两段文字出自《维斯塔》第1卷,第80——81页;见《费希特全集》,第I辑第9卷,第274——275页。

    4.这里摘录的四段文字出自《维斯塔》第1卷,第29——35页;见《费希特全集》,第I辑第9卷,第232——234页。

    5.这里摘录的一段文字出自费希特给打算出版的《关于爱国主义与其对立面》所写的前言,见《费希特全集》,第Ⅱ辑第9卷,第396页。他在这里加的顺序号Ⅲ是多余的,因为这部谈话录并不是《论马基雅维里》的一个部分。

    6.费希特在12月13日作过第一讲以后,立即将讲稿交柏林高等宗教监理会审查。该会成员诺尔特教授当日通读了全文,在他认为有问题的地方画了红线,并摘抄出一些打算要求修改的段落。他在审查报告中说,“书商赖默尔先生————我可以认为这是得到舍费主席先生阁下的批准的————将费希特教授先生今天所作的以‘绪论’为题的第一讲送我审查。我本人参加了这一讲的报告会,并再次不带任何偏见地通读了这一讲。我坦率地承认,尽管作者先生是从一种哲学立场考察他的研究对象的,但他无论在涉及普鲁士政府的地方,还是在暗指法国政府的地方,两者都讲得很明了、很醒目,使我当然不无理由地担心,无条件地签发印刷许可证,将会带来令人不快的麻烦。我这么承认以后,就可以不太担心自己匆忙作出评论了。为了证明我的主张,我摘抄了一些用红笔在边上标出的段落,并且同时呈交出来,看是否可以要求作者先生现在还不必逐讲付印,而是在演讲结束以后,将全书呈交审查,这样就可以更全面地评价全书的倾向,也可以从前后论断的关联中对一些论断作出温和的解释。”(入柏林《普鲁士国家秘密文化档案》;见《同时代人谈论中的费希特》,第4卷,第80——81页。)该会另外三个成员也审查了第一讲。弗·萨克和汉斯坦认为这一讲是谈政治的,不属于应审的神学书籍的范围。黑克尔表示同意诺尔特的意见。该会主席舍费据此决定给第一讲拒发印刷许可证,并于12月16日将拒发的理由通知费希特。1808年2月14日第九讲通过了审查,费希特认为全书的倾向已经讲明,因而要求赖默尔再次送审第一讲。舍费接受赖默尔的送审,让诺尔特、黑克尔与弗·萨克重审第一讲。诺尔特的意见是:或者敦促作者对所提到的段落加以修改,以缓和措辞,或者不发印刷许可证。黑克尔与弗·萨克仍坚持初审的意见。舍费于2月26日答复费希特,说明不能签发印刷许可证的理由。费希特写信求助于普鲁士王国大臣拜梅,这位大臣要他等到普鲁士政府从柯尼斯堡返回柏林以后。(《费希特全集》,第Ⅲ辑第6卷,第233页)在这种情况下,他对所提到的段落作了修改。诺尔特在3月31日的鉴定意见中说,“费希特教授先生的第一讲现在已经有若干修改,它们表明作者的努力不会被误解,因此,我认为现在可以给它签发印刷许可证。”(《同时代人谈论中的费希特》,第4卷,第134——135页)舍费最后于4月1日在鉴定意见上签了字。

    7.费希特原来写的和说的都不是“在某个地方”,而是在“普鲁士国家”。见《同时代人谈论中的费希特》,第4卷,第118页与121页以下;《费希特著作评论集》,第4卷,第283页。

    8.暗指拿破仑帝国对德意志民族的侵略。

    9.当时的状况是:十六个南部和西部德意志君主公开背叛帝国,在1806年7月12日接受拿破仑的指使,成立莱茵同盟;在拿破仑的压力下,弗兰茨二世皇帝于1806年8月6日宣布“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结束;耶拿大战后,普鲁士宫廷逃往柯尼斯堡,普鲁士王国丧失了易北河以西的全部领土和原先在波兰占有的地盘,普鲁士军队被限定到四万二千人,同时普鲁士还必须按时向法国交付高额战争赔款。

    10.例如,费希特在1807年7月29日写给他的妻子的信里说:“我们这次未走上帝指明的道路;我曾相信,德意志民族必定会 保存下来;但是你瞧,它现在已经被遗忘了。”(《费希特全集》,第Ⅲ辑第6卷,第154页。)

    11.从这句话开始往下,诺尔特摘抄了三段打算要求修改的文字。摘抄的文字入柏林《普鲁士国家秘密文化档案》,见《同时代人谈论中的费希特》,第4卷,第122页。

    12.在诺尔特摘抄的段落中,这里的原文是语义明确的“国家”(der Staat),而不是语义含糊的“共同体”(das gemeine Wesen)。

    13.诺尔特摘抄的第三段文字至此结束。

    14.从这句话开始往下,诺尔特又摘抄了两个段落,它们同样入柏林《普鲁士国家秘密文化档案》;见《同时代人谈论中的费希特》,第4卷,第122页。

    15.在诺尔特摘抄的第四段里,最后一句话的原文为:“正是由于这些纽带被切断,国家就崩溃了。”

    16.诺尔特摘抄的第五段,即最后一段文字到此结束。

    17.费希特的这个改造德意志民族的思想,早在他1799年所写的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弗兰茨二世的书信草稿中就已经形成。这个草稿发表于《作为体系的先验哲学》(汉堡1989年)第313——320页。

    18.费希特把他在12月20日作过的第二讲同样于当日送交柏林高等宗教监理会。诺尔特在当天写出上报的审查意见,其中说,“我在所附的费希特阐述民族教育的一般原理的第二讲里,没有发现什么可以拒绝给它签发印刷许可证的东西”。(见《同时代人谈论中的费希特》,第4卷,第86页)该会主席舍费于12月23日在审查报告上签了字,于是第二讲的印刷就未再遇到阻碍。

    19.这个看法可能是受了雅可比的影响,因为雅可比在其《关于斯宾诺莎的学说》(布雷斯劳1785年)第183页上说过:“施皮尔茨亚人与布利斯人较之波斯人,并不想更加轻而易举地得到什么思维与推理的娴熟技巧。他们也未曾诉诸他们的理智、他们的精密判断,而是仅仅诉诸各种物,诉诸他们对这些物的偏爱。他们在这里也不炫耀他们的美德;他们只了解他们的心仪、他们的情感。他们没有任何哲学,或者说,他们的哲学只是历史知识。”

    20.裴斯泰洛齐批评了这种机械地问答、死背硬记的教学方式,见《格特鲁德是如何教育她的孩子们的》(伯尔尼与苏黎世1810年)第73页以下。费希特在此发挥了他的教育思想。

    21.这里说的是拉丁文。

    22.这里说的是希腊文。

    23.费希特在12月27日所作的第三讲又在书刊检查官那里遇到了麻烦,不过这一次是由于他们难以理解它的内容。诺尔特在写给舍费的报告中说,“我已经尽我的所能,钻研过所附的费希特这篇整个来说含糊不清的第三讲的意思,我认为让它付印不会令人生疑,何况我考虑到,关于以前就宗教问题发表过类似言论的著作,已经给这位作者签发了印刷许可证。我现在只能指望,再请我们监理会中一位神职人员先生对这一讲发表意见,这在尊敬的主席先生看来会觉得是适当的,因为我自己在对这件事情的看法上可能出错”。(《同时代人谈论中的费希特》,第4卷,第98页)于是,根据舍费的要求,萨克与黑克尔又对第三讲进行复审。萨克的鉴定意见是:“对我来说,费希特先生的哲理太高深,完全无法让人领会。我不理解他,所以无法对他作出评论。但我以为,可以给这一讲签发印刷许可证,因为对于很多其他令人生厌的,但每个人都比较易于理解的奇谈怪论,过去并未拒绝签发印刷许可证。”(同上)黑克尔也说,“我同样认为,无疑可以给费希特的这篇著作签发印刷许可证,因为它难以让人理解,完全不可能对它的读者的宗教情感和道德信念产生什么有害的影响。”(同上书,第99页)舍费于12月29日据此作出了准予付印的决定。

    24.暗指谢林《哲学与宗教》(图宾根1804年)第58页:“绝对者是唯一实在者,有限事物则不是实在的,因此,它的根据不可能在于它或它的基质对实在性的分有,这种分有应该出自绝对者;它的根据只能在于与绝对者的分离、脱离。”

    25.即《现时代的根本特点》。关于人类在尘世的真正使命,参看《费希特全集》,第I辑第8卷,第201页;关于自由发展的第二个主要阶段取代不自由发展的第一个主要阶段,参看该书第198——201页和第206——207页。

    26.这一段文字是费希特对《纯粹理性批判》1781年问世以来批判哲学的成就与不足所作的一个评论。

    27.《旧约全书》,“以西结书”,第37章第1——10段。

    28.对于费希特1808年1月3日所作的第四讲,诺尔特在当日写的鉴定意见是:“我在第四讲里没有发现什么可以拒绝给它签发印刷许可证的东西。”舍费于1月5日在鉴定意见书上签了字。(见《同时代人谈论中的费希特》,第4卷,第103页)

    29.在耶拿时期,费希特就研究过语言学问题,见《费希特全集》第I辑第3卷第91——127页,第Ⅱ辑第4卷第158——181页;在柏林时期,他又研究了语言学问题,见第Ⅱ辑第10卷第371——430页与第431——448页。

    30.Idee来源于古希腊文eidos,就像德语中的Gesicht一样,最初表示由感官把握的感性东西,后来经过演变,表示由心灵把握的超感性东西。

    31.《圣经全书》,马丁·路德德文译本,经萨克森选帝侯恩准,由维滕堡汉斯·卢夫特(Hans Luffte,1495——1584)刊印于1534年;这类说法出自该书“但以理书”第1章第17段以下。

    32.费希特在半年前就已经在其《论马基雅维里》中说:一向盛行的“时代哲学变得非常平庸、病态和贫乏,它所提供的最大财富是某种博爱、自由和平等”;“自法国革命以来,关于人权、关于人人自由和生而平等的学说虽然是一切社会制度的永恒的和不可动摇的基础,但是,人们仅仅依靠对这些学说的理解,既不能建立也不能管理一个国家。”(《费希特全集》,第Ⅰ辑第9卷,第245页。)

    33.对于费希特1月10日所作的第五讲,诺尔特虽然在审查意见中说“决不能给它拒发印刷许可证”,但仍然指出,“就像在原稿第8页、第13页与第26页用铅笔画出来的那些地方表明的,它有对于法国语言和文学的激烈诋毁。”(《同时代人谈论中的费希特》,第4卷,第104页)萨克的意见是:“就我读过和理解的这篇手稿而言,我没有发现其中有什么根据书报检查敕令不得付梓的东西”;黑克尔也表示,“我无疑同意这个鉴定意见。”(同上)舍费于1月12日据此签发了印刷许可证。

    34.费希特的这一论述,是针对谢林在其《关于科学研究方法的演讲》(图宾根1803年,第8页以下)中提出的质问而发的。

    35.从上下文看,诺尔特在原稿第8页用铅笔画过的地方大致是从这里开始的。

    36.这里涉及的是赫尔德的《知性与经验·对纯粹理性批判所作的元批判》(莱比锡1799年)。费希特在他于《文汇报》(1801年1月24日)上发表的通报里,已经对这本书作出了反应,批评了赫尔德对康德哲学的攻击。见《六年以来》,入《费希特全集》,第I辑第7卷,第157页以下。

    37.这里说的是让·巴·波·莫里哀的著名代表作《伪君子》。

    38.从上下文看,诺尔特在原稿第13页用铅笔画过的地方大致是从这里开始的。

    39.这里是原书第83页与第84页交界处,费希特在本讲结束后,给此处插入一个说明。

    40.从上下文看,诺尔特在原稿第26页用铅笔画过的地方大致是从这里开始的。

    41.提坦(Titanen),希腊神话中天神和地神的子女们及其后裔,共12名;大多反对主神宙斯,战败后被囚禁于冥界。

    42.贺拉斯《歌集》,第3卷,第4首,第53——58段。

    43.提福俄斯(Typhoeus),希腊神话中一个有一百个蛇头喷火的怪物,地震被认为是他造成的。

    44.弥玛斯(Mimas),希腊神话中的巨人之一,为宙斯所杀。

    45.波耳费里翁(Porphyrion),希腊神话中的巨人之一,为宙斯和赫剌克勒斯所杀。

    46.洛托斯(Rhoetus),希腊神话中的马人,在庇里托俄斯婚筵中为底玛斯所杀。

    47.恩刻拉多斯(Enceladus),希腊神话中的巨人之一,被雅典娜用西西里岛压住。

    48.帕拉斯(Pallas),希腊神话中的巨人之一,被雅典娜打死。

    49.费希特1月16日所作的第六讲在送审时没有遇到问题。

    50.这里说的是路德于1520年8月在维滕堡发表其《致信奉基督教的德意志贵族书》。

    51.萨克森选帝侯智者弗利德里希三世(Friedrich Ⅲ,der Weise 1463——1525)致力于改革,1502年建立维滕堡大学;虽对路德的学说...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