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脉经校注最新章节!

    手檢圖三〔1〕十一部

    朝散大夫守光禄卿直秘閣判登聞檢院上護軍臣林億等類次

    提要:

    本篇首論從氣口九道診十二經脈、奇經八脈形證,次論五臟之脈,後補述十四脈之主病。

    經言:肺者,人之五臟華蓋也,上以應天,解理萬物,主行精氣,法五行、四時,知五味。寸口之中,陰陽交會,中有五部。前、後、左、右,各有所主,上、下、中央,分爲九道〔2〕。 浮、沉、結、散,知邪所在,其道奈何? 岐伯曰:脈大而弱者,氣實血虚也;脈大而長者,病在下候;浮直上下交通者,陽脈也。堅在腎,急在肝,實在肺。前如外者〔3〕足太陽也;中央如外者,足陽明也;後如外者,足少陽也。中央直前者〔4〕,手少陰也;中央直中者,手心主也;中央直後者,手太陰也。前如内者,足厥陰也;中央如内者,足太陰也;後如内者,足少陰也。前部左右彈〔5〕者,陽蹻也;中部左右彈者,帶脈也;後部左右彈者,陰蹻也。從少陽之厥陰者〔6〕,陰維也;從少陰之太陽者,陽維也。來大時小者,陰絡也;來小時大者,陽絡也。

    〔1〕三 錢本、周本等俱作“二”,可參。

    〔2〕九道 此指切脈部位。寸、關、尺三部各有左、中、右,合計九道,即前如外、中如外、後如外,前如内、中如内、後如内,前部中央直、中部中央直、後部中央直。

    〔3〕前如外者 指寸部往拇指側處。前,指寸部。如,往也。

    〔4〕中央直前者 指寸口脈中間部位正當寸部處。中央,此指寸口脈中間部位。直,正也,當也。前,指寸部。

    〔5〕前部左右彈 謂寸部左右處彈擊手指的脈象,即寸部左右脈緊之象。前部,指寸部。彈,《字彙·弓部》:“擊也。”《醫宗必讀·新著四言脈訣》:“左右彈,緊脈之象也。”

    〔6〕從少陽之厥陰者 指從尺部外側處(後如外者)的足少陽斜往至寸部内側處(前如内者)的足厥陰。之,往也。

    前如外者,足太陽也。 動〔1〕,苦頭、項、腰痛。 浮爲風,濇爲寒熱,緊爲宿食。

    前如外者,足太陽也。動,苦目眩,頭、頸、項、腰、背强痛也。男子陰下濕,女子月水不利,少腹痛,引命門、陰中痛,子臟閉。浮爲風,濇爲寒血,滑爲勞熱,緊爲宿食。針入九分,却至六分。

    中央如外者,足陽明也。動,苦頭痛,面赤。微滑,苦大便不利,腸鳴,不能食,足脛痺。

    中央如外者,足陽明也。動,苦頭痛,面赤熱。浮微滑,苦大便不利,喜氣滿。滑者爲飲,濇爲嗜卧,腸鳴不能食,足胻痺。針入九分,却至六分。

    後如外者,足少陽也。動,若腰、背、胻、股、肢節痛。

    後如外者,足少陽也。浮爲氣濇,濇爲風血,急爲轉筋,弦爲勞。針入九分,却至六分。

    右足三陽脈

    〔1〕動 此指經脈由於外因或内因使經氣變動而産生疾病。《類經》十四卷十二經病:“動,言變也,變則變常而爲病也。”

    前如内者,足厥陰也。動,苦少腹痛,月經不利,子臟閉。

    前如内者,足厥陰也。動,苦少腹痛,與腰相連,大便不利,小便難,莖中痛,女子月水不利,陰中寒,子門〔1〕壅絶内,少腹急;男子疝氣,兩丸上入,淋也。針入六分,却至三分。

    中央如内者,足太陰也。動,苦胃中痛,食不下,欬唾有血,足脛寒,少氣,身重,從腰上狀如居水中。

    中央如内者,足太陰也。動,苦腹滿,上管有寒,食不下,病以飲食得之。沉濇者,苦身重,四肢不動,食不化,煩滿,不能卧,足脛痛,苦寒,時欬血,泄利黄。針入六分,却至三分。

    後如内者,足少陰也。動,苦少腹痛,與心相引背痛,淋。從高墮下,傷於内,小便血。

    後如内者,足少陰也。動,苦小腹痛、與心相引背痛,淋。從高墮下,傷於尻内,便血裏急,月水來,上搶心,胸脇滿拘急,股裏急也。針入六分,却至三分。

    右足三陰脈。

    〔1〕子門 錢本、黄本、周本等俱作“子户”,可參。

    前部左右彈者,陽蹻也。動,苦腰背痛,微濇爲風癎。取陽蹻。

    前部左右彈者,陽蹻也。動,苦腰痛,癲癎,惡風,偏枯,僵仆羊鳴,〔1〕痺,皮膚身體强一作淫。 痺。 直取陽蹻,在外踝上三寸,直絶骨是。

    中部左右彈者,帶脈也。動,苦少腹痛引命門,女子月水不來,絶繼復下止,陰辟寒〔2〕,令人無子,男子苦少腹拘急或失精也。

    後部左右彈者,陰蹻也。動,苦癲癎,寒熱,皮膚强一作淫。痺。

    後部左右彈者,陰蹻也。動,苦少腹痛,裏急,腰及髖窌〔3〕下相連陰中痛,男子陰疝,女子漏下不止。

    右陽蹻、陰蹻、帶脈。

    〔1〕(wán頑) 手足麻痺也。 《字彙》:“,手足麻痺也。”

    〔2〕陰辟寒 謂下陰痛如被擊拍而又寒冷。辟,通“擗”,拍擊也。

    〔3〕髖(kuān 寬)窌(liáo 繚) 此泛指骨盆部位。 窌,原作“窌”,誤字,據廣本、錢本等改。髖,髖骨。窌同髎,骨節空隙處,即骶後孔中之八髎穴處。

    中央直前者,手少陰也。動,苦心痛,微堅,腹脇急。實堅者,爲感忤;絶虚者,爲下利,腸鳴;滑者,爲有娠,女子陰中癢痛;痛出玉門上一分前。

    中央直中者,手心主也。動,苦心痛,面赤,食苦,咽多,喜怒。微浮者,苦悲傷,恍惚不樂也。濇爲心下寒。沉爲恐怖,如人捕之狀也。時寒熱,有血氣。

    中央直後者,手太陰也。動,苦欬逆,氣不得息。浮爲内風。緊濇者,胸中有積熱,時欬血也,有沉熱。

    右手三陰脈。

    從少陰斜至太陽,是陽維也。動,苦肌肉痺癢。

    從少陰斜至太陽,是陽維也。動,苦顛,僵仆羊〔1〕鳴,手足相引,甚者失音〔2〕不能言。癲疾,直取客主人,兩陽維脈,在外踝絶骨下二寸。

    從少陽斜至厥陰,是陰維也。動,苦癲癎,僵仆羊鳴。

    從少陽斜至厥陰,是陰維也。動,苦僵仆,失音,肌肉淫〔3〕癢痺,汗出惡風。

    脈來暫大暫小,是陰絡也。一作結。動,苦肉痺,應時自發,身洗洗〔4〕也。

    脈來暫小暫大者,是陽絡也。一作結。動,苦皮膚痛,下部不仁,汗出而寒也。

    〔1〕羊 原作“年”,文義不屬,據廣本、錢本、周本等改。

    〔2〕失音 原作“夫者”,文義不屬,據宛本、廣本、錢本等改。

    〔3〕淫 原作“”,誤字。據廣本、黄本等改。

    〔4〕洗洗 寒慄貌。《本草·白薇》:“温瘧洗洗,發作有時。”

    肺脈之來也,如循榆葉,曰平。如風吹毛,曰病。狀如連珠者死。期丙丁日,禺中、日中。

    心脈之來也,如反笋莞大〔1〕,曰平。如連珠,曰病。前曲後居如帶鈎者,死。期壬癸日,人定、夜半。

    肝脈之來也,搏而弱,曰平。如張新弓弦,曰病。如雞踐地者,死。期庚辛日,晡時、日入。

    脾脈之來也,阿阿如緩〔2〕,曰平。來如雞舉足,曰病。如鳥之啄,如水之漏者,死。期甲乙日,平旦、日出。

    腎脈之來也,微細以長,曰平。來如彈石,曰病。去如解索〔3〕者,死。 期戊己日,食時、日映、黄昏、雞鳴。

    〔1〕如反笋莞(guān關)大 謂脈來浮大而柔和均匀。反笋,倒置之竹笋,上大下小。莞,蒲草,莖圓而中空。

    〔2〕阿阿如緩 謂脈來柔軟和緩。阿阿,柔美貌。

    〔3〕去如解索 謂脈去散亂無序,忽疏忽密,如解亂繩。

    寸口中脈躁竟尺,關中無脈應〔1〕,陽干陰也。動,苦腰、背、腹痛,陰中若傷,足寒。刺足太陽,少陰直絶骨,入九分,灸太陰五壯。

    尺中脈堅實竟關〔2〕,寸口無脈應,陰干陽也。動,苦兩脛腰重,少腹痛,癲疾。刺足太陰踝上三寸,針入五分,又灸太陽、陽蹻,在足外踝上三寸直絶骨是也。

    寸口脈緊,直至魚際下,小按之如持維干〔3〕一作雞毛。狀,其病腸鳴,足痺痛酸,腹滿,不能食。得之寒濕。刺陽維,在外踝上三寸間也,入五分。此脈出魚一作原。際。

    寸口脈沉著骨,反仰其手〔4〕乃得之,此腎脈也。動,苦少腹痛,腰體酸,癲疾。刺腎俞,入七分,又刺陰維,入五分。

    〔1〕寸口中脈躁竟尺,關中無脈應 錢本“應”作“躁”。朱本有小字注:“柏按,尺關二字,恐是顛倒。”疑是。此句當是指寸口脈浮疾,僅至關部,尺部脈極沉細,幾不應指。躁,此指脈浮疾。《診家正眼》:“曰躁者,目浮目疾也。”應,謂脈來應指。

    〔2〕關 原作“尺”,義不協,據周本改。

    〔3〕如持維干 謂脈來繃急有力,端直而長,如握繩索、竹竿般。即緊長脈。維,大繩也。干通“竿”。

    〔4〕反仰其手 謂仰醫者之手,即反診法。《四診抉微,反診脈》:“反仰其手,謂仰醫者之手,非仰病人之手也。古人診...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