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日本与日本人最新章节!

    引言

    “争战的各社会,”《社会学要旨》(Principles of Sociology)的著者(斯宾塞(Herbert Spencer,1820——1903))说,“必须要有一种爱国心,将他们社会的得胜,当作最高行为的结果;他们必须要有忠义,由那里流出向上的服从来,————而且他们要服从,他们必须要有丰富的信仰。”日本民族的历史,将这些真理扩张得非常的有力。从来没有别的民族,他们的忠义会有那样更含刺激,更为非常的形式的;从来没有别的民族,他们的服从会有那格外丰富的信仰来鼓舞着的,————那是发源于祖先敬拜的信仰。

    读者可以明白,孝心————家庭中服从的宗教————在社会的进化中,扩张得何等大,究竟则分成了两枝,一枝成了社会所需要的政治服从,一种则成了军阀所逼成的军事服从,————服从的意义,不单是依顺,更是热烈的依顺,不单是强迫的感觉,更是本份的热情。这种本份的服从,它的来源大概是属于宗教的;就像在忠义中所表现出来的,它保持着宗教的性格,————成功了一种自己牺牲的宗教时常的显明。在一个好战的民族中,忠义早就有了;因此我们可以在日本的早期史记中,找得若干动人的例证。我们可以找得若干可怖的例证,————自己牺牲的故事。

    侍臣对于天潢贵胄的主人,每一样东西都不能作为他自己的————事实上理论上都是如此:货物,家当,自由,和生命。他所有的一样或全部,只要是必要的,为了他的主人,他就可以不发一声的尽量贡献出来。而这种对于主人的本份,正像对于祖先的本份一样,不以死亡而停止。既然父母的灵魂,必须要由活着的子女供给祭享,所以主人的灵魂,也必须由那些应该直接服从他的人,终身敬拜奉祀着。主人的灵魂而且不能在黄泉之下没有侍从:伏侍他的诸人中,至少总有几个人,必须要随着他同死。因此在早期的社会中,就发生了殉葬的风俗,————起先是强逼的,后来便成为自愿的。在日本,曾在前一章中说过,大出丧的事情现在还盛行一时,有许多烘干的泥像(埴轮)替代了应有的殉葬活人。强逼的殉死取消之后,自愿的殉死继续到了十六世纪,成了军界的习尚,这些情形,我已经提起过了。那时如有一个侯王死了,十五个或二十个的侍臣,自愿切腹以殉,那是很普通的。家康决意将这种自杀的风俗取消,在他著名的遗嘱第七十六条中,有这样的话:————

    切腹自杀的仪式场面

    穿着传统白色服装的是切腹人,站在其后的是介错人(在切腹者没有立即死去时执行砍头的人)。

    “虽然殉葬之事,自古已然,然而绝无理由,人所共知。孔子诽及作俑之人,尤为明显。此类事实,均须严禁,无论直接之侍臣,侍臣之侍臣,以及最低级诸侍臣,一应在内。违者即非忠信之士。财产入官,子孙听其贫乏,以为犯法者戒。”

    家康的命令,果然将殉死之风,在他自己的陪臣中取消了;可是在他死后,此风依然继续着,复兴着。一六六四年,幕府将军发布了一个法令,凡是殉死的人的家属,必须严办;幕府对于此事,非常热心。那时有一个右卫门兵卫,自己切腹,殉了他主人奥平忠政的死,违背了法令,政府立刻就没收了那自杀者全家的土地,将他的两个儿子处了死刑,又将全家其余诸人都发往边远充了军。虽然殉死的事情,就在明治时代还是有得发见,而德川政府的坚决态度,的确得了很好的成绩,因此后来即使是最热烈的忠义之心,大概也只好在宗教上作他的牺牲。侍臣当它的主人死时,不切腹而只削发为僧了。

    殉死的风俗,只能够代表日本忠义的一方面;此外还有若干同等显著的风俗,————例如军人自杀的风俗,不是殉死,乃是历来武士训练所传下来的自惩方法。对于这种自惩的切腹,为了显然的理由,还没有什么禁止的法令制定出来。这种自毁的方法,早期的日本人似乎是不知道的;它也许和别的军人风俗一同是由中国传进来的。古日本人的自杀,照《日本记》中所有的证明,大概只有缢死。以切腹为风俗,为特权的,只有军界最通行。从前的败军之将,或者破城的守将,为了免得落入敌人的手里去,就往往这样的结果自己,————是一个直传到现在的风俗。大约在十五世纪之末,允许一个武士切腹自尽,免得他受着正法的羞辱,这样的军界习俗,早已是风行一时了。后来一个武士的受命自杀,竟成了他公认的本份。所有的武士,都服从这个教训式的法律的,甚至各省区的长官也如此;在武士的家庭中,男女儿童,都受过教训,知道不论何时,为了自己的尊严,或者家主的志愿,有所要求,应该怎样的自杀。……妇女,我也应该注意到,伊们则不切腹而抹颈,————那就是说,将刀子刺入喉间,轻轻的一拨,割断了大动脉。关于切腹仪节的种种情形,看了密福(Mitford)译自日本书籍的记载,大家都已知道,所以我也不必再多说什么了。应该记得的要点,乃是尊严和忠义要求那武士的男妇,准备在任何时间,以兵刃自毁,至于战士,任何不信任(自动的或非自动的),任何困难使命的失败,一件愚笨的错误,和甚至是主人一些不快意的眼色,都是切腹的充分理由。在最高等的侍臣中,因为主人失德,无法使之向善,以切腹来死谏,也是一种本份,————有好几出剧本的事实,就是以这种英雄的风俗来作为题材的。至于武士阶级中已结婚的妇女,————直接向伊们丈夫,而不向主人负责,————抹颈的事,时常当作战时保持尊严的手段,虽然有些时候,为了丈夫的猝死,也作为向丈夫的灵魂表示忠义的一种牺牲。(日本道德家益轩写着说:“妇女是没有封建之主的;伊必须尊敬服从伊的丈夫。”)至于未结婚的少女,为别种理由而死的,也不是少见的,————武士的少女,时常算作全家荣辱有关的重要份子,因此有什么阴谋诡计,很容易弄得一个少女自杀,或者为了对于女主人的忠义所激发,也会有舍弃性命之事。因为武士的少女,在服务上必须忠于伊的女主人,正和战士对于他的男主人一样;日本封建时代的女英雄,为数甚多。

    “军国烈妇”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一个名叫井上千代子的妇女的自杀轰动全日本。二十一岁的丼上千代子是侵华日军大阪步兵第三十七连队井上清一的新婚妻子,为了激励参加侵华战争的丈夫,使之无后顾之忧地在中国东北“效忠天皇”、“为国奉献”,在丈夫出征前夜,她在丈夫身边刎颈自杀。

    在古代,定了死罪的官太太,可以自杀,早就相习成风了;古代的史记中,充满着许多的例证。不过这种风俗,或者一半也是为了古代法律和现在两样的原故,那时一个人犯了罪,全家都要受罚的,不管事实的究竟如何。然而一个丈夫已死的妻子,不因为失望,而因为希望随着伊的丈夫往另一世界去,在那里和生前一般的侍奉他,因之而自杀的,的确也是极其普通的事情。女子自杀,代表着古时对于已死的丈夫的旧观念的,在最近代也还有得发生。这些自杀平常总是照着封建时代的规例而实行的,————妇人死时,身上都穿了白衣服。最近和中国战争的时候,在东京就发生了这样一件无名的自杀;死者是战死的浅田中尉的妻子。伊那时不过二十一岁。伊一听见伊丈夫的死信,伊便立刻准备伊自己的死路,————写信和伊的亲族辞别,整理伊的一切事务;仔细的收拾清楚了伊的家室,都照着古时的规例。然后伊穿上了伊的死服;在客室中,壁龛的对面,铺下了席;将伊丈夫的画像放入了壁龛,在它的面上摆好了祭物。等到各样事情都已安排好了,伊就坐在画像之前,取起了短剑,轻轻的很熟练的一刺,就将伊喉间的大动脉分了开来。

    武士妇女自杀的本份,除了保持尊严以外,还可以当作道德的诤议。我已经说过,在最高等的侍臣中,往往因为主人有了过失,苦谏不从,不惜切腹而死以为尸谏,也是一种道德的本份。在武士的妇女中,————以封建的意义说来,伊们是认伊们的丈夫为伊们的主人的————丈夫有了不端的行为,妻子苦劝不听,也就只好以抹颈为道德的诤议。按着妻道,逼得只好走上这条道儿的理想,到现在还仍旧存在着:这样好好的生命,为了要改正错误的道德,就此弃之如鸿毛的事实,要引证起来,在眼前便不止一件。或者最动人的一件例证,就要算一八九二年长野地方选举县长时那一会事了。有一个名叫石岛的富选举人,起先曾对人家说,他将帮助某候补者得到被选的地位,不久却就改变了宗旨,反去帮助了那个竞争的候补者。他的妻子一听见了这个消息,就穿上了白衣服,按着古时武士的仪节,自己抹颈而死。这位勇敢妇人的坟墓,现在还为本县人民用鲜花装饰着;在伊的墓前焚着馨香。

    奉了命令自杀————任何忠义的武士所不敢梦想发生怀疑的本份————在我们看来,比了别种也是完全听从的本份,觉得要少困难些:所谓别种本份,便是为主人之故,而发生的儿童、妻子,以及全家的牺牲。有许多日本著名的悲剧都是讲的这样牺牲之事,为侯王的侍臣或倚赖者所造成的,————男子者或妇女,将他们的子女,来替代他们主人的子女的死。(极好的例证,可以参看东京长谷川出版,上有精妙画图的剧本《寺子屋》的译文。)我们不能说,在这些剧本中的事实,未免言过其实,其中大都是以封建史为根据的。当然所有的情节都已重新安排过,扩大过以便适合剧场之用;可是用这种方法将古社会的一般影像反映出来的,大概比了真正的事实却还要近情些呢。人民还是爱着这些悲剧;外国的戏剧批评家,往往所注意的,只是那些流血之事,以为大众别有喜欢看着流血的嗜好的,————作了民族天性残忍的见证。我想起来却不然,我则以为对于旧式悲剧的爱好,恰正是外国批评家常常不明白的证据,————那是极深刻的民族的宗教性格。这些剧本继续着给人以愉快,————不是为了它们的凶暴可怖,只是为了它们道德的教训,为了他们将牺牲和勇敢,忠义的宗教,有所表扬之故。它们代表着封建社会的种种杀身成仁,作为它最高尚的理想。

    “神风”敢死队的队员

    在武士道“杀身成仁”思想的鼓吹下,这些年轻的日本飞行员在起飞执行自杀命令之前合影,他们佩带着武士剑,穿着带有姓名标签的军装。

    由那个社会一直下来,在种种不同的形式中,同样的忠义精神,都已有了它的显明。就像武士对于他的爵主一样,学徒对于师父,伙计对于老板,也都是那样的。不论何处都是诚实可靠,因为不论何处,在主仆之间,...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