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千金翼方校释最新章节!

    疮痈下

    痈疽发背第一方九首

    凡发背及痈疽肿已溃未溃方 取香豉三升,少与水和,熟捣成强泥,可肿作饼子,厚三分,已有孔勿覆孔,可肿上布豉饼,以艾列其上灸之,使温温热而已,勿令破肉也,其热痛急易之,痈疽当便减决得安,或一日二日灸之,若先有疮孔,孔中汁出即瘥。

    痈肿发背肿并诸毒肿方

    榆白皮 栝楼各五两 妇人月布洗取汁 胡燕窠土 鼢鼠土〔1〕各十两

    〔1〕鼢(fén 坟)鼠土 原作“鼠土”,据《外台秘要》卷二十四•发背方改。按“鼢鼠”,鼠类。《尔雅•释兽》:“鼢鼠。”郭璞注:“地中行者。”郝懿行义疏:“《类聚》引《广志》云:鼢鼠深目而短尾。按此鼠今呼地老鼠,产自田间,体肥而匾,尾仅寸许,潜行地中,起土如耕。”

    上五味捣和作泥,封之,一日渐消,五日全瘥,若坏,封四畔〔2〕,瘥。

    〔2〕四畔 四边。按“畔”,边,旁侧。《楚辞•屈原•渔父》:“游于江潭,行吟泽畔。”

    诸痈肿无聊赖,发背及痈疖〔3〕已疼痛方 蒸糜谷,更递〔4〕熨之,即愈。一云蔷薇壳更炙熨之。

    〔3〕痈疖 “疖”原作“节”,据《外台秘要》卷二十四•痈疽发背杂疗方改。

    〔4〕更递 交替。按“递”,交替,更替。《说文解字•辵部》:“递,更易也。”

    痈疽发腹背阴隐处,通身有数十痈方 取牛粪干者烧末,以鸡子白和涂,干则易,瘥止。

    又方 以牡蛎粉大醋和涂,即愈。

    占斯散〔1〕

    主消肿痈疽,消脓方。

    〔1〕占斯散 原作“占期散”,据《外台秘要》卷二十四•痈肿方改。

    木占斯 人参 干姜一云干地黄 桂心 细辛 厚朴炙 败酱 防风 桔梗 栝楼 甘草炙,各一两

    上一十一味捣筛为散,酒服方寸匕,药入咽觉药流入疮中。若痈疽灸之不能发,坏者可服之,疮未坏者去败酱,已发脓者内败酱,服药日七夜二,以多为善。若病在下,当脓血出,此为肠痈也。诸病在里,惟服此药即觉其力,痛者即不痛。长服治诸疮及疽痔,疮已溃便早愈,医人不知用此药。发背无有不治者,惟服此耳,若始觉背上有不好而渴者,即勤服之,若药力行觉渴止便消散。若虽已坏,但日夜服之勿住也,服之肿自消散,不觉去时。欲长服者当去败酱,妇人乳痈宜速服之。一方无桂心。

    痈疽溃漏,男发背,女发乳及五痔方

    猬皮烧 蜂房烧,各一具 蜀椒汗 干姜各一两 厚朴一两半 附子炮,去皮 桂心 当归 续断 藁本 地榆皮各五分

    上十一味捣筛为散,酒服方寸匕,日三,加斑猫七枚益良。

    治骨疽百方治不瘥方 可于疮上以次灸之〔2〕三日三夜,无不愈。

    〔2〕以次灸之 《外台秘要》卷二十四•附骨疽方“次”作“艾”。

    又方 久疮不愈,瘥而复发,骨从孔出者,名为骨疽,取一死乌雌鸡,净去肉,取骨熬令成灰,取三家牛拘木刮取屑,三家炊单各一两,皆别熬成灰,合导疮中,碎骨当出数十片,愈。

    鼠瘘第二论一首 方二十一首 灸法三首

    论曰:一切痈疽皆是疮瘘根本所患,痈之后脓汁不止,得冷即是鼠瘘,是以漏方次之,大须急救之。

    治鼠漏方

    马齿草五升,切 槲白皮〔1〕一斤,水煮五升,取一升,澄清 麝香半脐,干之研末 杏仁半升,曲煎令黑,捣如粉

    〔1〕檞白皮 原作“檞白皮”,据文义改。

    上四味以瓷器贮之,合和以三四重帛密系口。病已成疮者,以泔清煎减半,洗,作贴子涂药,贴著疮上,日三易之。若未作疮如瘰疬子者,以艾一升、熏黄如枣大、干漆如枣大,三味末之,和艾作炷,灸之三七壮,止。

    治诸漏方 取新生儿屎,一百日以来皆收,置密器中五六日,取取涂孔中。

    又方 取鲤鱼肠切作五段〔2〕,火上暖〔3〕之,先洗疮拭干,以肠贴之,冷即易之,从旦至夜,干止,觉痒开看,虫出即瘥。

    〔2〕段 原作“叚”,据文义改。

    〔3〕暖 原作“煖”,今改。按“煖”,同“暖”。《说文解字•火部》:“煖,温也。”朱骏声通训定声:“煖,字亦作暖。”

    又方 取鸡子三颗,米下蒸半日出,取黄熬令黑,先拭疮汁令干,以药内疮孔中,不过三度。

    又方 以腊月猪脂以纸纴沾取,纳疮孔中,日五度,夜三度。

    风漏及鼠漏方

    赤小豆 白敛 牡蛎熬 黄芪

    上四味等分,捣筛为散,酒服方寸匕,日三。

    蚁漏方 取鲮鲤甲〔4〕二七枚烧为末,猪膏和敷之。

    〔4〕鲮鲤甲 原作“陵鲤甲”,据《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三•九漏改。

    又方 取半夏一枚屑之,以鸭膏和敷之。

    漏方

    锻铁屑 狗颊连齿骨 虎屎 鹿角甲半取毛各二两,《千金》云鹿皮合毛

    上四味捣筛为散,以猪膏和,纳疮孔中,须臾易之,日五六。

    治鼠漏方

    死鼠一枚,中形者 乱发一鸡子大

    上二味以腊月猪膏才得没之,微火煎之,鼠发消尽膏成,以涂疮上,又以酒服半分许,鼠从疮中出。

    寒热瘰疬方

    连翘 黄连 苦参 栝楼 土瓜根 芍药 恒山各一两 龙胆二两 狸头骨一枚,炙

    上九味捣筛为散,酒服五分匕,日三。

    治身体瘰疬及常有细疮,又口中有疮,蔷薇丸方〔1〕

    〔1〕蔷薇丸方 《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三•九漏无黄檗,为一十二味。

    蔷薇根 黄檗〔2〕 黄芪 黄芩 芍药 苦参 白敛 栝楼 防风 栀子 龙胆 鼠李根皮各一两 石龙芮二两

    〔2〕黄檗 原作“黄蘖”,据本卷•湿热疮•乌头膏方改。

    上一十三味捣筛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饮服十丸,日三。《千金》无黄檗。

    颈漏 捣生商陆根,作饼子如大钱,厚三分,贴漏上,以艾灸之,饼干热则易之,可灸三四升艾,便瘥。

    一法 葶苈子二合 豉一升

    上二味合捣大烂熟,作饼子如上,以一饼子当孔上贴,以艾炷如小指大灸上,三壮一易,三饼九炷,日三,隔三日一灸。

    一法 凡是一名瘰疬,有结核欲作痈疖〔3〕者,以独头蒜〔4〕去两头,灸之如前法,日灸三度,瘥。

    〔3〕痈疖  “疖”原作“节”,据《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三•九漏改。

    〔4〕独头蒜 原作“独颗蒜”,据《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三•九漏、《外台秘要》卷二十三•灸瘰疬法改。

    一法 七月七日日未出时采麻花,五月五日取艾,等分合作炷,灸漏上百壮。

    治瘘方

    马齿草阴干 腊月淳麻烛烬

    上二味等分,细筛,以腊月猪脂和之,先以暖泔清洗疮,拭干涂之。

    又方 槲木皮一尺,阔六寸,去黑皮,细切,以水二斗煮取五升,去滓,纳白糖十挺,煎取一升,分三服,以铜器中贮之。若吐,吐著器中看之。

    又方 五月五日午时取马齿草一石,以水一石煮取三斗,去滓,纳白糖十挺,煎取九升,分三服,以铜器贮之。若吐,吐著器中看之。

    人参散

    主寒热瘰疬在颈脉如如杏李方。

    人参 干姜 白芷 甘草各一两

    上四味捣筛为散,先食饮服方寸匕,日三,少小半匕,以意增加。

    又方 狸骨五分,炙 乌头七分,炮,去皮 黄檗〔1〕一两

    〔1〕黄檗 原作“黄蘖”,据本卷•湿热疮•乌头膏方改。又,《外台秘要》卷二十三•寒热瘰疬方作“黄连”。

    上三味捣筛为散,先食酒服一钱匕,日三。

    又方 连翘 黄连 芍药 苦参 土瓜根 龙胆 当归各半两

    上七味捣筛为散,先食以温酒服钱五匕,日三,稍加至方寸匕。《千金》无当归,有栝楼恒山,为八味。

    又方 取桃枝上不落子捣末,以大醋和敷之。

    鼠乳方 常思根〔2〕拭去土,勿洗,以附本系之,一日一夜便断消。

    〔2〕常思根 即苍耳根,为菊科植物苍耳的根。

    瘭疽第三方八首

    瘭疽秘方〔3〕 世所不传,神良无比。

    〔3〕瘭疽秘方 《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二•瘭疽有黄芩,为十味。“瘭疽”也作“熛疽”,病证名。多发于手足肩背,尤常生于十指,初起有实核,或如粟豆,或如梅李,疼痛甚剧,容易复发。详参《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三•熛疽候。

    升麻 干地黄 枳实炙,各二两 大黄二两半 前胡三分 犀角一两半 麝香 射干 甘草炙,各半两

    上九味以水九升煮三升,分三服,以瘥为度,不限剂数。

    猪蹄汤

    主瘭疽诸疽,十指头焮赤痛痒已溃方。

    猪蹄一具,治如食法 大黄 白芷 芎 黄芩 黄连 细辛 当归 藁本 藜芦炙,一本无 莽草 甘草各一两

    上一十二味,以水三斗煮猪蹄,取一斗,煮药取五升,洗渍疮。

    搨汤

    主瘭疽浸淫,欲作未成,或如桃李核,或如鸡子,赤焮方。

    黄芩 黄连 大黄 当归 芒消 甘草各一两

    上六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还铛中,纳芒消一沸,贴布帛中,以搨 〔1〕肿上数百遍。

    〔1〕搨(dá 答) 贴。《本草纲目•土部•蚁蛭土》:“又死胎在腹及胞衣不下,炒三升,囊盛,搨心下,自出也。”

    瘭疽浸淫多日渐大方

    胡粉一分,熬 黄连茹 甘草各二两

    上四味捣筛为散,以粉上,日三。

    瘭疽著手足肩背,累累〔2〕如米起,色白,刮之汁出,愈而复发方

    〔2〕累累 不绝貌。《汉书•五行志下之下》:“明年中国诸侯果累累从楚而围蔡。”颜师古注:“累,读曰纍纍,不绝之貌。”

    黄芪一两半 款冬花 升麻各一两 赤小豆 附子炮,去皮苦参各一分

    上六味捣筛为散,酒服半钱匕,稍增至一钱匕,日三服。

    又方 取虎屎白者,以马屎和之,曝干烧灰,以粉之。

    又方 龙骨 胡粉烧 滑石各半两 青木香二两

    上四味捣筛为散,以米粉一升和之,稍稍粉之,日四五。

    瘭疽方

    灶室尘 灶突中墨 灶釜下土各一升

    上三味以水九升煮三沸,取汁以洗疮,日三四度。

    恶核第四论一首 方一十三首

    论曰:凡恶核〔1〕似射工〔2〕,初得无定处,多恻恻然〔3〕痛,时有不痛者,不痛便不忧,不忧则救迟,救迟则杀人,是以宜早防之,此尤忌牛肉鸡猪鱼驴马等肉。初如粟或如麻子,在肉里而坚似皰,长甚速,初得多恶寒,须臾即短气,取茱萸五合作末,水一升和之,绞取汁,顿服之,以滓敷之,须臾更服此汁,令毒气散,不入腹,入腹则致祸,切慎之。

    〔1〕恶核 病证名。因风邪挟毒而致,症见皮肉之中忽然生核,累累相连,大如梅李,或小如豆粒,伴皮肉燥痛及烦闷恶寒等。详参《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一•恶核肿候。

    〔2〕射工 病证名。旧时以为江南水中有射工毒虫,又名短狐,亦即蜮,能在水中含沙射人,或射人影而使人患病发疮。《诗经•小雅•何人斯》:“为鬼为蜮。”毛传:“蜮,短狐也。”陆德明释文:“蜮,状如鳖,三足。一名射工,俗呼之水弩,在水中含沙射人。一云射人影。”详参《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五•射工候及《抱朴子•登涉篇》。

    〔3〕恻恻然 疼痛貌。《欧阳建临终诗》:“下顾所怜女,恻恻心中酸。”注:“酸痛也。”

    江南毒气,恶核射工,暴肿生疮,五香散方〔4〕

    〔4〕五香散方 《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五•蛇毒有沉香牡蛎,为十六味;《外台秘要》卷四十•射工方有沉香牡蛎,无青木香,为十五味。

    甲香 薰陆香 青木香 羚羊角 丁香 犀角 鳖甲炙 升麻 乌翣 〔5〕 黄芩 黄檗〔6〕 黄连 甘草各四两 吴茱萸三分

    〔5〕乌翣 原作“乌鷽”,据《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五•蛇毒改。《外台秘要》卷四十•射工方作“乌翣根”三字。按“乌翣”,又名乌扇,即射干。

    〔6〕黄檗 原作“黄蘖”,据《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五•蛇毒、《外台秘要》卷四十•射工方改。

    上一十四味捣筛为末,中射工毒及诸毒,皆水服方寸匕,日三,以鸡子白和涂肿上,干则易之,兼以水和少许,洗肿上。疑少一香。

    野葛膏

    主射工恶核,卒中恶毒方。

    野葛二升 巴豆去皮 乌头 蜀椒各五合 附子 丹砂 茵芋各一两 雄黄 大黄 踯躅各二两

    上一十味捣筛为散,以不中水猪膏十斤煎,三上三下,去滓,纳丹砂雄黄末,搅至凝,以枣核大摩病上,勿近眼。凡合名膏,皆不用六畜妇人小儿见之。

    麻子汤

    主遍身流肿〔1〕方。

    〔1〕流肿 病证名。因风邪结搏于气血而致,有冷肿与热肿两候,冷者其痛隐然或急痛;热者身热如火,烦躁口干。因其肿游移无常处,故称。详参《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一•流肿候。

    麻子五升,炊 赤小豆三升 防风三两 附子炮 当归各一两

    上五味,先捣麻子令熟,以水三斗煮麻子,取一斗三升,去滓,纳药及豆,合煮取四升,去滓,食豆饮汁。

    治恶毒肿,或著阴卵,或偏著一边〔2〕,疼急挛痛,牵小腹不可忍,一宿杀人方 取茴香草捣取汁,饮一升,日三四服,滓薄肿上。此外国方,神验,从永嘉〔3〕以来用之,起死人,神效无比。

    〔2〕偏著一边 “边”原作“遍”,据《外台秘要》卷三十•恶肿一切毒疮肿方改。

    〔3〕永嘉 晋怀帝司马炽年号,公元307——312年。

    凡风劳毒肿疼挛痛,或牵引小腹及腰胯痛方 取桃仁一升,去尖皮两仁者,熬令黑烟出,热研如脂,以好酒三升搅令相和,一服,覆取汗,不过两三度作之,瘥。

    若从脚肿向上,稍进入腹杀人方 取赤小豆一斗,以水三斗煮烂,出豆,以汁渍膝以下,日一,数日则愈矣。若已入腹者,不须渍膝,但煮豆食之,断一切盐菜饮食米面,惟只食豆一物,渴饮豆汁,瘥乃止。

    大麻子赤小豆汤

    主毒肿无定处,或敕恶寒,或心腹刺痛,烦闷者,此由毒气深重也。

    大麻子熬 赤小豆各五升 生商陆二升,薄切之 升麻四两 附子炮 射干各三两

    上六味,以水四斗煮诸药,取二斗五升,去滓,研麻子令破,以麻子汁煮豆令极熟,去滓,可得六七升,一服一升,一日一夜令尽,小便当利,即毒除肿减,食兼此豆益佳,如汤沃雪。凡用麻子皆不得用郁恑 〔1〕者,可拣择用之。

    〔1〕郁恑 原作“郁”,今改。按“郁”,腐臭。《广雅•释器》:“郁,臭也。”《广韵•物韵》:“郁,腐臭也。”“”,字书未见。当作“恑”。变异。《说文解字•心部》:“恑,变也。”“郁恑”,谓腐臭变质。

    疔肿方 狗尿珠一名龙葵取汁敷之,拔出根。冬用干者,汤渍取汁用之。

    又方 取苍耳烧灰,和醋泔淀作泥封之,干即涂勿住,取拔根出乃止。

    又方 取黑牛垢封之。

    又方 刮竹箭〔2〕上取茹,作炷,灸上二七壮,即消矣。

    〔2〕竹箭 竹名。柳宗元《与崔连州论石钟乳书》:“必若土之出无不可者,则东南之竹箭,虽旁歧揉曲,皆可以贯犀革。”

    又方 末附子,醋和敷上,燥即涂。

    又方 取生荠苨根汁一合,去滓涂,不过三度。

    丹疹第五方二十八首

    治丹毒肿,升麻搨汤方

    升麻 漏芦 芒消各二两 蒴藋根五两 黄芩三两 栀子二十枚

    上六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七升,冷,分用渍搨,常令湿为佳。

    丹毒方 一名天火也,肉中忽有赤如朱涂之色〔3〕,大者如掌,剧者遍身,亦有痛痒微肿者方。赤小豆二升绢下筛,鸡子白和涂之,小干即涂,逐手消也。复合漏芦汤以防其内,其方如下

    〔3〕赤如朱涂之色 “之”原作“赤”,据《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二•丹毒、《外台秘要》卷三十•丹毒方改。

    漏芦 白敛 黄芩 白薇 枳实灸 升麻 芍药 麻黄去节 甘草炙,各二两 大黄二两

    上一十味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

    治五色丹〔1〕,俗名油肿,若犯者多致死,不可轻之方 缚母猪枕头卧,即瘥。

    〔1〕五色丹 《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二•丹毒作“五色油丹”四字。

    又方 牛屎涂,干则易之。

    又方 鸡子白蒲席灰涂之。

    又方 捣麻子,水和涂之。

    又方 煎羊脂摩之,青羊尤佳。

    又方 赤小豆五合末,水和,取汁一合服,滓涂五心。

    又方 以芸台菜末,鸡子和涂之。一云芸台叶汁服三合,滓涂丹上。

    又方 榆根皮末,鸡子和敷之。

    又方 烧苦竹叶,筛灰,和腊月猪脂涂之。亦治油肿。

    又方 捣芸台菜封,即瘥止。

    又方 捣慎火草封之,神良。

    又方 鲫鱼五枚五寸以上者去鳞,熟研朱砂一合,捣如泥,封病上,厚三分,干易之。

    瘤病方 取獐鹿二肉治如厚脯,火炙令热,搨掩瘤上,冷更炙搨,可四炙四易,痛脓便愈,不除,更炙新肉用之。

    白瘤方 先极搔刮,以绳缚之,即愈。又取东向木孔〔2〕中水热,刮疮〔3〕上,洗之二三遍,即愈。

    〔2〕孔 原作“空”,今改。按“空”,同“孔”。《说文解字•穴部》:“空,窍也。”段玉裁注:“今俗语所谓孔也。”《集韵•董韵》:“空,窍也。通作孔。”

    〔3〕疮 《外台秘要》卷二十三•白瘤及二三十年瘤方作“瘤”。

    又方 硫黄 矾石烧

    上二味等分末,以醋和敷上。

    麻游肿方 以生布一片揾 〔4〕油中,布入油出,以火燃之,持照病上,咒曰:日出游游不知羞,脂火燎你头。七遍瘥。

    〔4〕揾(wèn 问) 浸入。《说文解字•手部》:“揾,没也。”段玉裁注:“没者,湛也,谓湛浸于中也。”

    白游肿方 熟捣生羊脾塗之。

    青白赤游,手近微痛者方

    大黄 蒲黄 伏龙肝各二两

    上三味以水和如薄粥,塗之。

    治赤游方 以鹰屎水和塗之,二三瘥。

    又方 胡燕巢灰醋和敷之,日二三。

    又方 冷水射注之。

    又方 大黄一两 紫檀一两 豉一合两

    上三味捣,细筛为末,大醋和敷之。

    又方 捣慎火草如泥,塗之,此最大效。

    火游肿方 大黄慎火草和为末,塗之。

    又方 胡粉一两和醋一合煎,涂之。

    火游肿流,遍身赤色者,入腹即死方 以生猪肉敷上。其肉虫鸟不食,臭恶故也。

    甘湿第六论二首 方三十八首

    论曰:夫甘湿之为病也,或热或寒,如病疟状〔1〕,或时下痢,或痢则断,或常痢不止,无有时节,或时睡眠,有时思食,而气力渐弱,日日羸瘦,腹背挛急,头项无力,嗜卧食少。试法:先指琢其脊上两边,若逐指即起如粟者即是甘病,若不起者非是甘也。若起者可渐向上琢之,若起至颈骨两边者,即是虫已入脑矣,病难愈矣,疗十得二,终须多灸。若未入脑,医之可瘥。

    〔1〕如病疟状 “疟”原作“虎”,据文义改。

    先以绳拘项,向心压头,令当齐骨下尖处,即插著转绳向背,背上当脊骨插头,横量病人口两吻头,作定于捉绳头,脊骨上点两处灸,必须细意,点处齐平即灸。初旦灸二壮,满一七日至第二七日灸二七壮,第三七日旦暮灸七壮,第四七日日只三壮〔1〕,第五七日日二壮。看初灸二三日,若灸疮发脓者易瘥,五六日乃发者难瘥。惟得食白饭苜蓿苦苣蔓菁菜香浆少许烧盐,瘥后百日乃可得依常食。又须灌药三遍,相去五日一灌。

    〔1〕日只三壮 “日”原作“目”,据文义改。

    葱白一握 豉〔2〕一升 蜀椒三合 盐二合

    〔2〕豉 原作“豉豉”二字,据文义删。

    上四味以水一斗煮取七升,去滓,暖灌之,取一升乃灌也。

    疗甘湿〔3〕蚀口齿及下部方

    〔3〕甘湿 原作“廿湿”,据文义改。

    飞廉蒿蜀名

    上一味烧作灰,捣筛,以两钱匕著病处,甚痛忍之,若不痛则非甘也。特忌油腻蜜鱼。有人患甘食口刺痛穿,着此得瘥,著下部中,虫如马尾大,相续出无数,十日后瘥,二十日平复。

    又方 取五叶紫花草末,和杏仁苇花灰相和,吹下部中,瘥。

    甘湿方 捣五叶紫花草熟,先病上拭干,纳著病上,瘥为限,所中甘者 绞取汁五合服之,日三夜一。

    下部痒如虫行方

    真朱砂一铢 矾石二分,烧 芎一两

    上三味捣末,绵裹,纳下部中。

    又方 取虾蟆末兔屎末,用之如上法。

    又方 以纸裹莨菪根,煻火烧熟,以蜜涂,纳下部中,一切虫痔皆愈。

    又方 黄连二两 蛇床子半两 黄檗 栀子各一两

    上四味捣筛为散,以腊月猪脂和,涂纳下部中,日再。

    又方 大黄 黄芩 黄芪 玄参各一两 丹参三分 芍药半两 吴茱萸五分,炒

    上七味捣筛为散,酒服方寸匕,日三。

    治甘湿,久下痢赤白,百疗不瘥方

    兔头炙 狐骨皆腊日采,炙 葶苈子熬 百草五月五日收 蛇头炙 虾蟆炙 蜣螂皆五月五日采,炙 石黛 晚蚕蛾熬 青矾熬 黄矾熬 丁香 麝香 菥灰 故绯灰 苦参 蘗皮 干姜 角蒿灰 丹砂 芒消 铁衣 印成盐 救月木 蝎虫屎 桂心 床中桄木

    上二十七味等分,细研如粉,以筒子吹下部,日三,良。《千金》有倒挂草。

    甘湿下虫方《千金》云下黑

    熏黄 朱砂 石黛 石盐 麝香 丁香 矾石熬 栀子 铁衣 莨菪子熬 细辛熬 土瓜熬 干姜熬 蜀椒汗 葶苈子熬 昌蒲熬 虾蟆干者,熬 故靴底炙 髑髅骨炙之,枯腐者佳,新者不任用

    上一十九味等分,捣筛为散,以筒子吹药杏仁大下部中,所有患甘疮悉敷之。其丁香麝香皆别细研,纳药中合之。一方有芥子。若病大重者,用灌法如下

    丁香 麝香 甘草各三分 犀角五分

    上四味细末如粉,别以盐三合、蜀椒三合、豉二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纳诸药合和,分再灌之,旦一酉一。

    月蚀恶疮瘜肉方

    硫黄一云雄黄茹 斑猫去足翅,熬,各一两

    上三味捣筛为散,以粉疮上,干者以猪膏和涂,日三夜二。

    治甘蚀人诸处,凡是赤白痢久不瘥,秘之方

    五月五日虾蟆一枚,半熬半生,作末 金银土堝五分 麝香一分 人屎灰五分 银末小豆大

    上五味细研如粉,敷病上,即瘥,三七日慎食甜物,痢者吹下部中。

    凡人口中生疮久不瘥,下至咽喉胸中,有三年不瘥者,此亦是甘蚀病,宜涂角蒿灰于病上,有汁咽之,不过一宿瘥。

    又方 蔷薇根浓煮汁,含咽,三宿瘥。

    又方 大麻子 胡麻各一升半,并熬令焦赤

    上二味,以三升瓦瓶泥裹上厚一寸,待干纳麻子等令满,以四五枚苇管插口中,密泥之,掘地作灶,立瓶灶口中,灶底著瓦器承之,密填灶孔与地平,聚炭瓶四面以击垒之,日没放火烧之,至明旦开取脂,适寒温,灌下部中一合,寻觉咽中有药气为佳,亦不得过多,多则伤人,隔日一灌,重者再三灌止,旦起灌,至日夕极觉体中乏劳,勿怪也。非惟治甘湿,凡百异同疮疥癣并洗涂之,无不瘥。一云口含一丸。

    甘蚀下部生疮及日月蚀方

    麝香 干姜 蠹虫屎 葵茎灰 矾石各三分,烧 五月五日虾蟆一枚,炙

    上六味捣筛为粉,以竹管吹下部,入纳三寸,日再。

    又方 雚芦一两 狼牙三两 橘皮 萹蓄 青葙各半两

    上五味准前法用之。

    甘湿方 取干羊屎一升,以暧水三升渍之一宿,绞取屎汁,和末石黛一颗,纳汁中温之,灌下部,令药停腹一食久,病乃瘥。

    又急甘蚀鼻口,数日尽,欲死方 蓝淀涂所食上令遍,日十度,夜四,瘥止。

    又方 细末没石子,吹下部,立瘥。

    又方 烧文蛤灰,腊月猪脂和涂。

    又方 灌白马尿一升。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