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贝思福考察记最新章节!

    贸易、条约和关税

    迄今为止,在中国条约赋予外国商人的权利得不到保证;缴纳过关税和港口税费的货物,还要被非法征收税费。两者给外国贸易造成的障碍,大于政治变革造成的障碍。

    英国能在中国获得如此多的商业利益,原因有三:一是英国签订的那些条约和关税协定;二是英国商人的勤奋努力;三是英国商人竞争力强,无论与中国商人相比,还是与外国商人相比,在竞争中都处于优势。但是,现在的情况却不利于我们了。外国人的努力和我们一样,中国又不严格遵守条约规定,签订过的条约发挥不了作用,这些开始影响我们的贸易。中国人的竞争,轮船的引进,改变了以前的商业环境,深深地影响了英国经济。中国人勤劳节俭、心灵手巧,是可怕的商业对手。为了保持英国贸易的优势地位,英国商人和国内的官员,必须对这些变化有清楚的认识。

    我们必须开拓新的市场。中国本地产品已经抢占了部分市场,英国商人就应该发挥潜能,为自己的生意和英国贸易,寻找新的利益增长点。必须开发新的领域。我请商会注意中国的玻璃生产行业,因为中国现在只有一家玻璃工厂。另外,中国工厂与英国工厂竞争得越激烈,他们需要的机器就越多,那么,只要我们国内的机器制造工厂足够努力,订单就都属于英国。我们应该特别注意商品买卖市场,其中,有些生意是长期的买卖,有些则是暂时的生意。例如,棉产品和茶叶是长久的生意;但是,中国只是暂时需要军火和铁路器材,并且,一旦他们自己开始生产,我们的产品就卖不动了。不过,现在中国的铁路正在开发之中。我们已经接到一些铁路器材的订单,但是,订单的大部分却被美国人拿去了。我认为,英国的工厂现在首先要做的事是研究中国市场的特殊需求。关于这点,我在“唐山”那一章里,提了一些建议。

    列强之间的政事纠纷,对贸易的影响要比预期中的小。整体上来说,中国的外贸在稳步增长。1898年的海关统计数据,至今还没有公布,但是据行内人士说,数据是这样的:

    进口总额是关平银209000000两,出口总额是153000000两,合计362000000两。

    这个数据表明,相比于1897年,进口总额增加了7000000两,出口总额减少了10000000两。这也就证实了我在报告中强调的观点————没有安全保障,缺少信心,妨碍了贸易的发展。俄国占领北中国,德国占领胶州,法国占领越南东京,暂时还没有影响我们的贸易,因为以前开放的市场,现在还没有关闭。

    相反,这些地方外国商人并不看重,主要是中国人在那里经营进口生意。因此,这些列强的行动,并没有影响那里的进口贸易;但是,要想促进这些地区的进口贸易,需要改善各国之间的沟通方式,完善运输设备。我们可以想到,在进口贸易方面,肯定会有危险,因为协议得不到落实,英国商人在关税方面经常受限制,极大地妨碍了贸易在未来的稳步发展。而出口贸易则完全不同,出口贸易几乎都由英国人掌握。不过,中国社会的动荡不安,阻碍了出口贸易自然增长的态势。我们预期1898年的出口贸易会增长,但是,内地的货物运不出来,致使1898年的对外贸易,虽然比前年多,但比1897年少了10000000两。从中国的财富和我在报告中引用的数据来看,自1888年以来,外国贸易增长了一倍。在我看来,如果在外部,一些强国能真诚地帮助中国;在内部,中国自己也进行改革;那么,未来十年,外国贸易的增长不仅仅是两倍。

    把政治和经济混在一起,不是明智之举,但是在中国,这两个问题却不会截然分开。中国政府强大的政治影响,必定会有益于商业;一个强大和友好的中国,是贸易发展的保证。

    然而,如果在中国实施门户开放政策,有两个重要的负面因素,我们不能忽视。所有条约,都签订了最惠国待遇条款,这就意味着,每个国家不能独自与中国谈判,获取利益或者获取赔偿。假如其他国家不通过威胁的手段,那么,他们与中国的私自协定不可能存在,对某个领域的垄断也会遭到大家的反对。

    因此,假如东北还属于中国,也没有实施优惠铁路关税政策,那么,俄国的铁路就为各国贸易的增长,提供了方便设施,自己也从中受益。这是一个政治和经济问题交织在一起的例子。我们现在知道,俄国正在和中国海关谈判,要在俄国铁路沿线设立海关。德国也一样,准备在胶州设立海关。

    中英两国签订各种条约,是为了促进贸易发展。但是,中国地方官员或多或少都有自主行事的权力,所以,在很多时候,他们就无视条约规定,非法征税,既耽误了货物的运输,也损害了贸易。由赫德先生掌管的中国海关总署,向进口中国的货物征收从价税,税率是5%。但是,由于中英两国的关税条约即将到期,所以,中国宣布要提高税率。

    在中国的英国商人,不反对提高从价税。因为他们可以借此机会,提出关于外贸税收的所有问题,也可以借此机会纠正现在的乱收税问题。正如他们所说,在货物进港时多交点税,对贸易造成的伤害,要小于地方官员的乱收税、扣留货物对贸易造成的伤害。

    中英之间的贸易,主要遵循以下几个条约:

    1.《南京条约》————1842年

    2.《天津条约》————1858年

    3.《烟台条约》————1876年

    此外,还有一些关税协议,中英两国也是缔约者。从理论上来说,条约赋予我们的特权,在某些情况下有三十年没有兑现了。我们应当拥有的特权是下面这些。

    《1842年南京条约》

    1842年的南京条约规定:“英国货物,一旦在通商口岸缴纳过固定的、合适的税费以后,就可以由中国商人运送到中国内陆各地。在途中,这些货物只需缴纳小部分子口税,且不能超过从价税的百分之几。”————《南京条约》第十条。

    条约讲得很清楚:英国商品在通商口岸完税以后,只用再交一些子口税,就可以由中国人运输到内地,而子口税的百分比,已实施了好多年。

    这些条约的筹划者最初目的是:英国的商品能自由进入条约第二条所规定的开放口岸;再多交一些费用,就可以进入那些未开放地区。然而,终于有一天,中国人开始利用这两个条款,在其他地方多设税关。1858年,中英又讨论了这个问题,签订了一个新的条约。这个条约,被称为是在中国的英国商人的“大宪章”。这个条约就是:

    《1858年天津条约》

    这个条约,涉及外贸特权的方方面面,但是,我们最关注的是第二十八条。

    这条协议开头就写道:“鉴于《南京条约》第十条,缴纳过关税的英国货物,运进内地时,除了需要缴纳子口税以外,不用再交任何费税。”接下来描述了英国商人的抱怨:货物所缴子口税没有定则,地方官员任意收税,因此,“现在英国商人要求,在内地到口岸之间,无论是进口货物还是出口货物,只用缴纳一次子口税。”

    这条协议表示:出口货物只用在第一个税关缴纳子口税;进口货物只需在所到口岸缴税。协议还说明:子口税不能超过货物价值的2.5%,并且:

    “货物交过子口税以后,政府应该颁发完税证明————在其他任何地方,都不用再缴纳任何税费。”

    这就解释得很清楚:在中国,外国商人所缴纳的合法税费,只有两种。一是一般的关税,二是子口税————涵盖了所有的进出口货物。

    然而,《天津条约》的制定者额尔金勋爵,就这个无可挑剔的协议,在1858年11月,给英国外交部去函,我将部分内容摘录如下:

    自今以后,无论是进口货物还是出口货物,交过子口税以后,在中国各地就无须再缴纳通行费、入市税等各项税费。我认为,这点对外国贸易非常重要。我到中国以后,听到了许多商团和商人的抱怨,因此,我致力于寻求一种方法,把子口税费固定下来,以代替现在的乱收费。……要想不干扰经济秩序,而设定一个好的子口交易制度,确实非常难,但是,这种子口贸易制度,对进出口贸易是一种非常有益的保护。

    尽管如此,许多年来,中国官员却一直以各种名义和借口,向外国商人强征各种税费,主要是厘金税。这种税不但不合法,而且数目不固定,官员们随意勒索,因此它极大地妨害了贸易。并且,最大的困难是:在运输过程中,如果货物在外国人手里,还比较好;但是如果由中国买办来运输,他们则更难抵制这种税收。

    1868年,英国驻华大使阿礼国先生着手处理这件事情。他在给外交部的公函中讲:

    按照条约规定,无论是进口还是出口货物,中国不应该额外多征税费。厘金税违反了条约规定。……中国政府能随意向外国贸易征税,是问题的主要原因,它对贸易利益至关重要。但是,这件事情,一个大使无权处理违背条约问题。

    1868年,大使还起草了一份公约,打算处理整个问题。他在文中谈道:按照《天津条约》,外国商人可以选择,缴纳一次子口税。但是协议有一个缺点:它规定,商人需要向领事申请子口单;为了所有商人的利益,各地子口税要用中英两种文字公示。换句话说,只要中国官员向领事呈交税单,他们还能向途中货物征税。留给商人们的只有一种选择,承担子口税,或者出示完税证明。

    大使的公约打算解决这个问题,使所有货物在到达口岸以后,可以一次性缴纳所有费税,以后在各个通商口岸不用再缴税。很不幸,这份公约没有被认可。但是,它确实能解决问题。因为如果允许地方官员征收厘金税,他们就会像现在一样,不管货物是否交过子口税,一律征收厘金税。那些已交过子口税的商人,如果拒绝缴纳这种不合法的厘金税,那么,他们的货物就会被扣留或耽误,造成的损失比缴纳的厘金税还多。现在的税务总司赫德先生,和我谈过这个问题。他认为,阿礼国的建议很好:“如果中国官员能遵守这个协议,那么子口单制度,将会发挥很好的作用。”

    事实证明,阿礼国先生的努力失败了,收税乱象,层出不穷。贸易受到侵害,商人们抱怨不止。最常见的抱怨是:中国地方官员忽视条约规定,一直拒绝承认中国商人有运输子口单货物的权利。这就限制了贸易在开放口岸以外地区的发展。因此,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英又签订了《烟台条约》。

    《烟台条约》

    第三条第四款规定:

    “中国政府同意下列内容:按照一个原则统一制定子口税证明,所有口岸都一样;任何国籍的人,都可以购买和运输进口商品。内地商品运输到口岸,如果真正是为了出口到外国港口,按照条约规定,经英国公民证实后,途中只需缴纳一半子口税;否则,这些货物的子口税就不能被减免,这一点,可以通过子口税证明来查证。英国大使准备与总理衙门商讨这些协议,以防滋生弊端。附属关税协议第七条中的‘内地’,是指那些没有对外通商的沿江沿海以及内陆地区,在这些地区运输进口商品,或者从这些地方购买本地商品,中国政府应提供保障,使些商品免遭勒索。”

    第七款协议,把海关税则讲得同样清楚:进口货物,只要有子口税证明,不管运到那里,都不需另外缴税。然而,这条协议对出口贸易的规定,直接与《天津条约》相矛盾。《天津条约》规定,货物在通过第一个关口时缴纳子口税;而《烟台条约》却规定,货物在第一个关口只接受检查,到最后一个关口才缴税。这就为地方官员在途中的敲诈勒索,开了一扇方便之门,他们会说:这些商品没有缴税。这个协议还带来了一件麻烦事:商品如果没有在子口单规定的地方销售,容易被政府没收。

    这条协议造成了这样的弊端:货物在运送途中,即使有销售机会,商人也不敢销货;运送途中,如果出现意外或遗失部分货物,就给了地方官一个绝佳的机会,去重罚那些商人。例如,大约在一年前,一位在梧州的美国商人按子口单贸易方式,运2000桶煤油到桂林。但是,当到达桂林附近的一个关口时,却被发现,货物比子口单上的数量少了二十桶。这可能是地方厘金税官设计的诡计,安排人从船上偷了二十箱货物。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在这个关口扣留货物,监禁中国押货员。他的根据是:按照第七条协议,货物少了二十桶,全部都应该被没收。拖了几个月后,事情才得到解决。由于这般耽误,那位美国商人失去了一个120000桶煤油的订单,还赔付给内地船主一大笔滞留费。

    为了这件事,以及类似事件,1898年,也就是在我考察之行前不久,总理衙门、海关税务总司和各驻华大使联名公示了新的《子口规则》。为了给联合商会提供信息,也为了便利那些关注中国市场的商人,我把这些新规则转录如下:

    规则

    1.持有子口单的进口货物,从口岸运到单上注明的地方,其间只用缴纳一半子口税,不用再缴纳任何税费。

    2.当货物运到目的地时,注销子口单。

    3.全部货物,如果在到达目的地之前已销售完毕,那么,就在货物销售地注销子口单。

    4.如果货物在途中只是销售了一部分,那么到下一个关口,商人就必须向厘金官说明,货物销售在那里,卖了多少,都是什么样的商品。于是,当值的厘金税官就在子口单上盖印,随即放行,不得延误。

    5.距口岸最近的关口的官员,应严格按照规定去查验,决不允许用注...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