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关于我们崇高与美观念之根源的哲学探讨最新章节!

    第一节 论崇高与美的直接原因

    本书伊始,我宣称要探究崇高和美的直接原因,关于这一点,希望读者们不要认为我在说自己能够找到最终原因。我认为自己从未有此能力来解释,何以感官上的触动就会使人们的心灵产生某种特定的情感而非其他?何以肉体可以受到心灵的影响,而反过来也成立?稍加思索就可知道,完成这样的任务是不可能的。但我认为,如果可以发现是什么样的内心情感导致了感官上的反应,以及是什么特定的感官和特质促发了内心的那些激情而不是其他的东西,我们就可以做很多事情;比如,我们可以从中获得那些并非无用的、关乎我们内心激情的专门知识,即便不能获得,我们至少也是在思考它们。我认为,这些就是我们所能做的一切。即便能走得更远一些,困难依然在前面等着我们,此时可能我们连最初的原因都很难找到了。最初,牛顿发现了引力这一特质并且确定了其定律,他认为这一定律可以用来解释自然界的一些最为显著的现象;不过在当时,考虑到事物的一般规律,他只是把引力视为某种结果,而并未追究它的原因所在。但是,当他后来开始用某种稀薄、有弹性的以太 [1] 来解释引力时,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却似乎放弃了他在哲学探讨中的一贯谨慎(在一位伟大人物身上发现缺点,应该不算是什么不恭吧?);这是因为,即使我们能够证明就此一问题提出的所有解释,同样多的困难依然横亘于我们面前。原因的巨大链条,一环紧扣一环,甚至直接掌握在上帝手中,它是非人力所能及的。当我们跨出事物的直接感性特质这一领域时,就已经不能为我们所掌控。此后所做的一切,不过是软弱无力的挣扎而已,这仅仅证明此一领地根本不属于我们。因此,当我谈到原因以及直接原因的时候,我不过是在说某些能够导致感官反应的内心情感,或者事物之中能够促发我们内心激情的那些力量和特质。假如我要解释某一物体落到地面这一过程,我会说这是引力所致,而且我也会尽力尝试着说明这一力量是以何种方式起作用的,但我绝对不会去探究为何它以此种方式起作用而非别的方式;或者如果要根据碰撞的一般原理去解释事物彼此撞击的影响,我也不会尝试着去解释运动本身是如何传递的。

    第二节 联想

    探究人的各种激情的原因必然会面临很大的困难,这是因为,许多的激情都是在特定的时刻产生的,它们所决定的运动在我们未及反思时就已出现,而且所有关于它的记忆也很快消失在脑海之中。这是因为,除了那些根据其自然力量以不同方式影响我们的事物之外,在这一早期阶段还出现了联想,在事后我们才发现,很难将联想与事物作用的自然效果分辨清楚。我们每个人都知道,要想回忆起何时悬崖峭壁要比一马平川更为可怖,或者在何时火和水比一堆泥土更为令人畏惧,都是不可能的,更别提那些在很多人身上发现的那种无法形容的、令人反感的东西了;尽管我们也知道,这些事例要么是自己经验到的,要么是别人预先告诫的,而且其中一些东西在很久之后会对我们发生深刻的影响。但是,既然我们已经承认,许多事物并非以其固有的自然力量,而是以某种方式通过联想来打动我们;那么,如果从相反方面认为一切事物都仅仅通过联想来打动人,那也无疑是荒谬的。既然某些事物必定天然具有某些令人愉悦或者反感的特质,也正是在此基础上,其他事物才能在它们身上获得联想的力量,那么,如果我们不能在事物的自然特质里面找到激情的原因,而仅仅诉诸对联想的考察,就显然是舍本逐末的行为。

    第三节 痛苦与恐惧的原因

    在前面我曾论述过, (1) [2] 任何能够促发恐惧感的东西,都可以作为崇高的基础;除了这类事物之外,很多我们看不出其存在什么危险之处的东西,也具有类似的效果,这是因为它们以类似的方式作用于人类心智。我还说过, (2) 那些能够令人愉悦,令人感觉到实在的、原初的愉悦的东西,非常适合于产生美感。因此,为了辨明这些崇高和美的本性,就有必要阐释它们建基于其上的痛苦和愉悦的本性。 [3] 想象一个忍受剧烈身体痛苦的人;(设想最为剧烈的痛苦,因为其效果是最为明显的)在这种巨大的痛苦之中,他牙关紧闭,眉毛紧蹙,前额紧皱,眼睛深陷并且激烈地转动,头发直竖,伴随着不断的尖叫和呻吟,整个身子摇摇欲坠。恐惧或者骇怕,是对痛苦和死亡的反应,它们通过那些恐怖的事物和人们心智上的虚弱而展示着与痛苦相同的效果。这一现象不仅表现于人类身上,而且还表现在某些动物身上;我曾不止一次地观察过狗,当意识到惩罚的时候,它们往往在地上打滚,狂吠、嚎叫不止,就好像它们已经真的被打了似的。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痛苦和恐惧,是以同种方式作用于身体的相同部分,只是在程度上稍稍有所不同而已。痛苦和恐惧都包含在某种不自然的神经紧张之中,有些时候,这种神经紧张还伴随着一种不自然的力量,能够令人在一瞬间虚弱不堪;这些影响经常交替出现,在某些时候还混杂在一起。这就是所有那些痉挛或者焦虑不安的本质所在,特别是在那些非常虚弱、非常胆小的人身上,这一点更为明显,他们是最易受到痛苦和恐惧的剧烈压迫的。痛苦和恐惧之间的唯一区别就是,使人痛苦的事物通过身体感觉作用于人类心智,而令人感觉恐怖的事物则一般通过给人一种危险的观念,而作用于人类身体器官;不过,不管是第一位的还是第二位的,二者都倾向于使人紧张不已、缩成一团,或者剧烈的神经兴奋; (3) 在其他方面,二者也是非常类似的。此一例子和其他的许多例子都清楚地说明,当人们的身体————不论以何种方式————感受到特定激情所带来的情感作用时,它自身也会发生某些类似于那种激情的现象。

    第四节 上一节主题的继续

    关于这一主题,史邦先生(Mr.Spon) [4] 在其《古代研究》(Recherches d'Antiquite )中为我们讲述了著名面相学家康帕奈拉(Campanella) [5] 的稀奇事;这位面相学家似乎不仅对人类的“脸面”颇有研究,在模仿方面也是一流高手。当他想要研究他必须打交道的人的倾向、爱好时,他就把自己的面容、姿势和整个身体尽可能地模仿成那位被研究者;接下来,他就认真地研究,通过这种身体上的改变,在心智上会有什么相应的变化。因此史邦先生称,这位面相学家能够极为有效地探知别人的性情和思想,就好像他已经变成那位被研究者一样。我也经常注意到,通过模仿愤怒的、平静的、惊恐的或者勇敢的人的面容和姿势,不知不觉之间你就会发现,你的内心也感受到了被模仿者所具有的激情;除此之外我还相信,即使你努力把激情与相关的外在姿势分开,也很难避免上述现象的出现。我们的身体和心智是如此亲密相连,以至于没有人可以做到有着痛苦或愉悦的激情,但却没有任何外在表现。我们正在谈论的康帕奈拉,他能够把其注意力从其身体的痛苦中抽取出来,因此他就可以做到忍受折磨而不那么感到痛苦;我们也注意到,在较小的痛苦中,如果我们把注意力转向其他的事物,这种痛苦就会暂时中止。另一方面,如果身体状况不适合表现出此种姿势,或者不适合于感受那些一般说来激情都会带来的情感,那么即便其原因最为强烈地发挥作用,即便其仅仅是精神性的,而且并不直接作用于所有感官,激情本身也还是不能产生出来。这就如同一剂鸦片或者一杯酒,它们可以暂时中止悲痛、恐惧或者愤怒,尽管很多情况下,我们本身应该表现出这些激情来;这些麻醉性的东西在我们身体之中,引发了一些完全与我们的激情相悖的反应。

    第五节 崇高是如何产生的

    既然我们已经承认,恐惧能够引发不自然的紧张和神经的某种剧烈触动;那么接下来就可以很容易得出,那些适合于引发此类紧张的东西,都肯定可以产生类似于恐惧 (4) 的激情,当然也肯定就是崇高的原因之一,尽管它并不带有任何的危险观念。所以,对于崇高的原因,我们已经讨论得够多了;不过,在第二部分所举的有关例子中,对于那些适合于通过心灵或者肉体的作用而引发这种紧张的事物,我们还必须做出一定的说明。对于这些通过联想危险观念而发挥作用的事物而言,毋庸置疑的是,它们能够导致恐惧,并且通过激情的某些变化来发生作用;而当足够剧烈时,这种恐惧也能唤起我们刚才提到的那些身体反应,这一点也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如果说崇高建基于恐惧或者类似激情————因为其对象而感到痛苦————之上,那么,研究一种与之明显相反的原因是如何促发欣喜之情的,将是极有先见之明的表现。我使用“欣喜”这一词语,乃是因为正如我常说的,它与那些实际的、积极的愉悦在原因和本质上都明显不同。

    第六节 痛苦何以可能促发欣喜

    造物主已然命定,当身体处于休息、放松的状态时,虽然可以满足我们的懒惰倾向,但却会带来很多不便;这种状态会导致身体机能的紊乱,如此一来,我们就不得不从事某些劳作,后者是我们想要度过一个还算满意的人生所绝对必需的;这是因为,休息本质上就是让身体各部分进入一种松弛的状态,这不仅使得各器官不能发挥其功能,还令机体的纤维组织丧失了维持自然的、必需的分泌活动所必需的有力弹性。与此同时,在那种无精打采的状态之下,比之于它们足够紧张有力,神经更易于发生极为可怕的痉挛。忧郁、沮丧、绝望,常常还包括自杀,都是在这种委靡不振的状态下我们悲观看待事物的结果。对于此类弊端的最好补救办法,就是锻炼或者劳作;劳作就是对困难的克服,在这种情况下,肌肉就会有力地紧缩;这也类似于痛苦,因为痛苦就是包含于紧张或者收缩状态之中的,在任何状态下都是如此,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劳作不仅对于维持身体较为粗糙的器官的功能而言是必需的,而且,对于那些想象力以及其他精神力量作用于其上或者通过其发挥作用的精致器官,也是同样必要的。这或许是因为,不仅灵魂的低等部分(即所谓激情),而且人的知性能力本身也要在其活动中利用那些精致的器官;虽然这些器官有哪些、它们在什么位置,都是难以确定的,不过,它们肯定要利用这些器官,所以长时间地使用脑力,会令人感觉到疲倦不堪;另外一方面,身体的过度劳作或者痛苦,也会削弱甚至有时候会损坏人的大脑功能。那么,既然适当的锻炼对于身体的比较粗糙的肌肉组织而言是必需的,而且,如果缺少这种锻炼,它们就会失去活力、委靡不振,这一原理也当然同样适用于前面所提到的精致器官;因此,要使它们处于良好的状态,就必须适当程度地刺激它们、锻炼它们。

    第七节 精致器官所必需的锻炼

    正如一般的劳作作为某种痛苦,是可以锻炼比较粗糙的身体器官一样,特定种类的恐怖也是可以锻炼身体系统的那些精致器官的;如果某种痛苦具有能够对眼睛和耳朵起作用的性质,而它们又都是人体最为精致的器官,那么这种情感就会接近于某种心理原因所引起的情感。在所有这些情形下,如果痛苦和恐惧得到某种缓和而不至于那么有害,如果一种痛苦尚未达到激烈的程度,而且某种恐怖也不至于危及人的生命,那么,由于这些情感从人体中————不管是粗糙的还是精致的器官————清除了某种危险的、讨厌的累赘物质,它们就能激发欣喜之情;不是愉悦,而是某种令人欣喜的恐惧,某种带着害怕的平静;欣喜从属于自保的激情,后者是所有激情中最为强烈的。这一激情的对象,就是崇高的事物。 (5) 当它达到最高程度之时,我就称之为惊惧;次等程度的,乃是敬畏、敬重、尊敬等等,从这些词的词源本身,就可以看出其来源,以及它们与实在的愉悦之间的区别。

    第八节 为何一些并不危险的事物有时会使人恐惧

    (6) 某种形式的恐惧或者痛苦,一般而言都是崇高的原因。我认为,前面对于恐惧或者联想到的危险的阐述,是相当充分的。或许有些困难的是,如何证明类似于我在第二部分中给出的崇高的例子,它们能够带来痛苦,因此也就类似于恐惧,可以根据同样的原理来思考它们。这些事物的第一类,就是尺寸上的巨大。我谈论的是那些视觉对象。

    第九节 为何巨大的视觉对象是崇高的

    视觉的作用原理是这样的:从对象上反射过来的光线形成了一个画面,这个画面立即在视网膜也即眼睛的神经末梢部分完整地反映了出来。或者如其他人所说,任何对象的一点以这种方式反映在眼睛中,以便可以感知得到;但是,通过转动眼睛,我们可以非常快速地把这一对象的其他部分集合起来,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如果大家同意前面我的观点,那么, (7) 尽管所有那些从一个巨大事物上反射过来的光线,可以直接触动眼睛,我们还是必须记住,事物本身是由无数独立的点组合而成的,每一点,或者说每一反射而来的光线,都刺激了视网膜。因此,尽管每一点的图像都只能使视网膜有一点点的紧张,但若是经过一点、又一点的累积,就会形成一个非常大的刺激,最终达到最高的刺激程度;整个眼睛所感受到的全部刺激,就非常类似于那种痛苦的动因,并且自然而然也会产生崇高感。现在,如果我们认为一次只能接受事物某一点的刺激,那么通过累加,效果也还是相同的,或者说,它通过巨大物体的更为清晰的图像而促发崇高感。这是因为,如果我们一次只能看到事物的一点,那么为了看清这一巨大的物体,眼睛必定转动得特别快,结果导致此一部分的精细神经和肌肉非常紧张;这些神经和肌肉的巨大感官能力,也必然能够感受得到这种紧张的高度影响。除此之外,至于到底是事物作为整体一下子让人震撼,还是一次仅仅看到事物的一点,而通过相似作用或者其他作用的延续,使它们迅速连接起来,这都是无所谓的;我们可以从快速旋转的一支火把或者一截燃木中清晰地看出这一点来;在这些情形之下,只要做到足够快速,看起来就像一个火圈。 [6]

    第十节 巨大何以需要连贯一致

    可能有人会提出反对意见,认为我们的眼睛在任何时候都会接收相同数量的光线,因此一个巨大的物体并不会比平时眼睛睁开时看到的多种事物,更能通过光线来影响人们。对此我的回答是,即便我们承认,在任何时间内,同样数目的光线或者同等数量的发光粒子都对眼睛进行刺激,但如果这些光线频繁变换其性质————此一刻是蓝、下一刻为红,如此等等————或者不断变化其终止的方式,比如其每一次变化的终止都是某种四方形、三角形或者其他类似的图形,而且不论颜色和形态都是如此,那么眼睛还是处于一种闲适、放松的状态;不过,由于这种放松和劳作是经常中断的,所以它不可能产生真正的闲适之情;因此,它也就不可能产生类似于有力的、一致的劳作那样的效果。 [7] 只要大家看到某些强烈刺激和某些重大动作所产生的不同效果,就会理解,何以那种一阵一阵的厌烦情绪————它会使人疲倦不堪甚至损害健康————根本不具有强烈的效果;这种类型的刺激比痛苦本身更为令人厌恶,因为它不断突然变换其内容和方向,而且也不完全令人紧张;只有那些一以贯之的劳作才会导致强烈的痛苦,促发崇高感,而在温吞水般的厌烦情绪中,是不可能见到这些的。不同事物加起来,可能在数量上等于一个统一的整体所拥有的光线,但绝不会拥有同样的刺激效果。除了上述原因之外,还有一个非常好的理由可以解释这种差异。实际上,人们的心智很难在同一时间内对两种以上的事物投以细致的关注。如果面前的这一事物是小的,那么其影响也必然是小的,其他小的事物显然无法同时再吸引我们的注意力;我们的心智也就局限于事物的狭窄边界之内;那些无法顾及的以及根本不存在的事物,都具有同样的效果;但是,眼睛或心智(在这种情形之下,二者没什么区别)在面对巨大的、统一的事物的时候,却难以立即达到它们的边界;在凝视它们的时候,眼睛一刻也没有休息,所有接受到的图像,在这个事物上面都是一以贯之的。因此,任何一种因为巨大而崇高的事物,在其量上必然是统一、简单而且纯粹的。

    第十一节 人为的无限

    前面我们曾论述道,一系列的崇高感可以源自人为的无限性,而这种无限包含在部分的统一、一贯的连续之中;我们也曾注意到,在声音之中,同样的统一的连续性也会有类似的力量。但是,由于许多事物的影响在这一感官之中,很可能会比在其他感官之中更清晰一些,而且所有的感官之间彼此类似,可以互相阐释;那么我将在听觉之中开始我对这种影响的阐释,认为它的一贯性比其他感官之中更能明显地促发崇高感。在此我将论证(希望能够毕其功于一役),某种对于我们激情————除了我们的新奇感之外————的自然、机械原因的考察,如果能够发现这些原因的话,是否能够更有力、更鲜明地证明我们此前所给出的原则。当耳朵听到任何单一的声音时,它就会被单纯的空气震动所刺激,由于这种刺激的本性和种类,它就会使得耳鼓膜和其他膜状部分震动不已。如果刺激非常强烈,耳朵就会非常紧张。如果这种刺激很快又出现在耳朵之中,那么我们就会期待下一次的刺激。而且我们必然也发现,这种期待本身就引发某种紧张。这在许多动物中间都是很明显的,当它们期待听到某种声音时,就会非常警觉,支起耳朵;所以,通过这种新的、附属的期待,声音的效果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加强。但是,在很多次刺激之后,我们仍然会期待更多,而且不能确定下一次刺激到底于何时来临;这样,每当刺激来临的时候,我们都会惊奇不已,由此也就更大程度地紧张。我曾经专门注意过,每次当我警觉地期待某种间断来临的声音(比如时断时续的炮声)时,尽管我时刻期待着声音的再次来临,当它真的到来时,我还是会惊惧不已;在这种情况之下,耳鼓膜受到某种刺激,整个身体也随之震动。由此,通过刺激本身、期待和惊奇的联合作用,每次刺激都会加剧耳朵的紧张,最终就会达到可以引发崇高感的程度;它肯定会带来痛苦。甚至当刺激停止之后,由于听觉器官已经完全习惯了以类似的方式受到刺激,在一定时间内它还是会以那种方式震动不已;这也会有助于加强那种崇高感的效果。

    第十二节 震动必须是相似的

    但是,如果这种震动在每次刺激时并非类似的,它就完全不可能带来上述实际的效果;这是因为,如果以同一种方式驱动某种事物,比如钟摆,那么只要动力不消失,它就会以同一圆弧持续摆动。但是,在让它向一个方向移动之后,你又让它移向另一方向,它就不可能再重复第一次的方向;这是因为,它不可能自己移动自己,所以它只能受到最后一次动力的影响。然而,如果我们让它往同一方向摆动数次之后,它就可以摆出一个更大的圆弧,并且持续更长的时间。

    第十三节 视觉对象中连续性的作用

    如果我们能够清楚地解释事物如何在某种感官上打动我们,那么,解释它们以何种方式触动其他的感官,也必然是极为容易的了。因此,在每一感官的情感方面都说上一大通,恐怕会因为无用的重复而使我们疲惫不堪,对此我的建议是,不如用一种新的思考方式对待这一主题,深入、全面地考察某一感官;然而,由于在此书之中,我们主要考察的是崇高的事物,后者通过眼睛来影响我们,为此我们必须特别思考,何以统一的各部分以一条直线连续起来时能够带来崇高感, (8) 以及到底根据什么原理,使得这种安排能够以很小的量促发如此之高的崇高感,而那些较多的量在另外一种安排下却做不到这一点。为了避免一般术语的复杂性,且设想在我们面前有一条呈直线性的柱廊;让我们找一个位置,以便可以使眼睛来直视这条柱廊,这样会取得最好的效果。在这种情形之下,我们会经常发现,第一根圆柱反射而来的光线使得视网膜因为受到了刺激而震动,我们获得了这一圆柱本身的图像。这种刺激马上得到了增强,因为后面的圆柱的刺激再次来临,加强了这种感觉;每一圆柱都在这条直线之中,秩序井然,不断重复着兴奋和刺激,眼睛长久地重复这种刺激而不能片刻离开这条直线;因为被这种持续的兴奋所鼓动,它就带给人某种崇高感。假如我们看到的不是某种统一、连贯的圆柱体,而是一根圆柱体、一根四方体,如此在一条队列中变换不已,那么在此情形之下,第一根圆柱体所引起的震动一旦形成即告消失;另外一种类型的刺激(四方体)迅速取代了前者的位置,后一种刺激也像前者一样迅速消失;这样,当我们顺着这条柱廊的方向看过去时,我们先是接收一幅圆柱体的图像,而后再接收一幅四方体的图像,如此循环往复。显然,最后一根柱体的刺激远非第一根柱体的持续;因为,实际上视觉只能收到最后一根柱体的独特图像,它本身也不可能重复制造另外一个相异的刺激出来;除此之外,对象的每一次转换,对于视觉而言都是一次休息,这些不断的休息,使得那种促发崇高感的强烈情感至于不可能的境地。因此,正如前述,要想在这些事物之中创造某种完美的崇高感,在秩序安排、形体和色彩上,必须保持一种绝对的简单和纯粹。依据连续性和统一性的原理,或许有人会问,既然可以满足持续不被打断,既然眼睛没有任何的阻碍,既然再也不可能更为纯粹了,何以一面长长的、赤裸的墙还没有一条柱廊更具有崇高感?显然,一条长长的、赤裸的墙并不具有同样长度、同样高度的柱廊所能给人的崇高感。我们很容易解释这一差异的原因所在。当我们看到一面赤裸的墙时,由于对象的过于纯粹,我们的眼睛一下子就将其内容尽收眼底,并且很快停了下来;眼睛在其观察活动之中,没有受到任何东西的阻碍;但是正因为此种原因,它也就不可能暂停下来去接受任何巨大的、持续的影响。一面赤裸的墙,只要它足够高、足够长,当然可以会令人感觉非常雄伟;但是,这仅仅是一个单纯的感觉,而不是类似感觉的某种重复,所以,它的崇高感来自巨大,而非依据无限性的原理。但是,我们不太可能受到某单一刺激的强烈作用,除非实际上它是某种巨大力量的一环,就像上述连续不断的相似刺激一样;这是因为,除非动因还在持续,感觉神经本身并不会以这种方式习惯性地重复着某种感觉直至更长时间;另外,前面第二节所述的期待和惊奇的作用,在一面赤裸的墙上是看不到的。

    第十四节 考察洛克关于黑暗的观点

    在洛克先生(Mr.Locke)看来,黑暗并不会天然引起恐惧;尽管超强的光令人感觉痛苦,但最大程度的黑暗却并不会令人生厌。 [8] 事实上,他在另外一处却写道,一位护士、老年妇女在黑暗之中联想到了鬼魂和妖怪,在这一联想之后,夜晚便显得痛苦不堪、极为恐怖。 [9] 伟大的洛克,就像其他任何人一样,其权威也是可疑的;他的理论似乎仅仅符合一般流行的原则。我们曾经论述过,黑暗是崇高的一个来源, (9) 而且,自始至终我们都把崇高建基于某种程度不同的痛苦或恐惧之上;因此,如果黑暗对任何不迷信的人来说都不是那么痛苦和恐怖,那么他们就不会感到崇高。但是,即便带着对洛克先生的最大尊重,我还是坚持认为,所有人天性具有的联想能力,会使得黑暗非常恐怖。因为,在全然黑暗之中,我们无法知道自身处于什么样的境地、安全与否;我们看不到周围的事物;可能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和某些危险的障碍物作斗争;当我们往前跨出一步时,就有可能坠入悬崖;而且,当敌人来临时,我们不知道该如何保护自己。在这种情形之下,力量并不足以保证安全,智慧仅限于猜想;最勇敢的人也会踌躇无助,那些从未祈祷要求帮助的人,也会祈求光明的到来。

    父宙斯啊,给阿开奥斯人拨开这迷雾,

    让晴空显现,让我们的双眼能够看见。

    如果你想杀死我们,也请在阳光下。 [10]

    至于鬼魂和妖怪,我们肯定会更为自然地想到,黑暗作为产生恐惧感的来源,是这些恐怖事物的最合适的活动舞台,而不是说,正是这些恐怖事物使得黑暗变得恐怖。我知道,一般而言人的思维非常容易倾向于后面这种错误结论;但是,很难想象,像黑暗这种在所有时间、所有地方都会令人感觉恐怖的事物,其影响怎么可能来源于一些虚幻的故事?换言之,其来源怎么可能如此微不足道、其活动又怎么会如此不稳定?

    第十五节 黑暗依其本性就是恐怖的

    可能有人已经注意到,黑色和黑暗依其本性就具有某种程度的恐怖作用,而非依赖于任何形式的联想。在此我必须说,黑色和黑暗二者极为类似;二者仅在这一点上有差异,即黑色是一个更为狭窄的概念。切塞尔登先生(Mr.Cheselden)曾经讲述了一个小男孩的稀奇故事:这个小男孩天生看不见,一直持续到大约十三四岁时才做了白内障切除手术,从此以后得见光明。当他第一次看到事物、判断事物的时候,发生了很多令人记忆深刻的事情,切塞尔登先生告诉我们的其中一件事情是,小男孩第一次看到一个黑色的物体,他感觉很不舒服;当一段时间之后,他偶然见到一位黑人妇女,在那一瞬间,他感觉非常之恐怖。 [11] 这一事例中的恐怖,不应当视为来自任何联想。依据这一报告,这个小男孩表现出了他那个年龄所特有的敏锐观察力和判断力;因此极有可能的是,他第一眼看到黑色时不舒服的感觉,如果真的来自其他令人讨厌的观念,他应该会意识得到并且说出来。因为,仅仅源自联想的不舒服感觉,其在第一次出现时就应当非常明显地粗暴影响我们的激情;而在一般情况下,这种影响事实上并不多见,但这是因为原初的联想出现得非常早,而且接下来刺激会经常重复出现的缘故。在我们的这个事例中,根本没有时间来形成这种习惯;所以,根本没有理由相信,令人愉悦的色彩的良好效果乃是因为联想到令人愉悦的观念,而黑色对于想象力的消极影响更多地是因为它联系到其他令人生厌的观念。事实上,不管是愉悦还是不舒服,二者都来自色彩本身的作用。

    第十六节 为何黑暗是恐怖的

    或许值得研究的是,何以黑暗能以上述方式令人痛苦。众所周知,当我们从光亮走进黑暗之中,依据造物主的设计,相应于我们的休息,虹膜也进入休息状态,而此时瞳孔就会放大。现在让我们设想,不是从光亮之中撤出一点点,而是进入完全的黑暗之中;有理由相信,虹膜的视觉纤维也会更大程度地紧缩。如果这种因为巨大黑暗带来的紧缩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就会使神经完全脱离它日常的承受能力;通过这种方式,黑暗就带来了痛苦的感觉。看起来,当我们被包裹在黑暗之中时,就肯定会有此种紧张;因为,即便在这种情形之下,眼睛仍然是睁开的,它依旧努力想要寻找光线。如果在这时候,一道光闪过或者明亮的物体出现在眼前(这是经常有的经历),我们就会很明显地发现上述论点的正确性。由于一直在寻找可见事物,所以当光亮突现时,就会出现一阵痉挛;正如我们在很多情况下见到的那样,除了发光的物体之外,其他的强烈刺激也会让人联想到光的观念。有一些人承认黑暗是崇高的一个原因,不过他们在看到瞳孔扩张时,却会从中得出结论说,放松或许可以像震动那样促发崇高感;我相信,他们尚不会想到,尽管说虹膜的圆环部分在某种意义上属于括约肌,在休息的时候或许会扩张,但实际上它却区别于身体的其他括约肌,它上面还有一部分对抗肌,可以作为虹膜的视觉纤维;圆环肌一旦休息,这些视觉纤维因为缺少平衡,就立即被强迫拉回,极力使瞳孔扩张。 [12] 但是,尽管对身体机理所知甚少,我还是认为,任何人只要睁开眼睛、在黑暗中极力去观看,他就会感到非常之大的痛苦。一些女士曾经如此对我说,在黑暗之中工作很长一段时间之后,她们的眼睛会非常痛、非常疲惫,以至于难以看清东西。有人或许会反对下面这种关于黑暗的机械作用的原理,即,黑暗或黑色的消极影响更多是精神性的而非物理性的;我认为这一原理是正确的,实际情况确实如此;我们身体系统的精致器官所感受到的情感,其作用原理都更多是精神性的。糟糕天气的消极影响正是经常作用于那些忧郁、沮丧的人身上,尽管毋庸置疑首先是身体感官,其次才是心灵通过这些感官而感知这种坏天气。

    第十七节 黑色的作用

    黑色是局部的黑暗;因此,当它与其他有色事物混杂、包围起来时,就会获得它的一部分力量。依其本性,它根本不应视为一种色彩。黑色的事物要么不反射光线,要么仅...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