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哲学的安慰最新章节!

务必定不是借用其他某些方式的力量,而是使用自身的力量。”

    诗 四

    柱廊 (21) 给这个世界带来了

    好几位非常晦涩陈腐的哲学家,

    诸如,他们认为感觉性的图像

    来自他们自身之外的物体,

    它们被压印在了人类的心灵上,

    就像有时候,人类过去习惯于使用飞快移动的铁笔,

    在纸张的空白处写字,

    而那纸张起先是没有记号的,

    后来就加上了压印的字母。

    然而,如果心灵,带着它固有的诸多运动的力量,

    显露出一片空白,

    只是被动地

    留下从属于其他物体的印迹,

    就像一面镜子只能反射

    事物空洞的影像,

    那么这个居于人类心灵的,辨识一切普遍概念的力量,

    又从何而来?

    什么力量感知了单独个体?

    什么力量划分了所知万物?

    它将如此被划分的万物再次集中,

    它让心灵选择以下任一方式,

    一时抬头朝向至高之物,

    一时低头朝向至低之物,

    而后又朝向自身回归,

    并且它用真理反驳谬误,它是什么?

    这是一个直接原因,

    比刚才所说的,那个只是被动接受

    质料性事物压印的原因

    更加有力。

    然而,之前,

    搅动与刺激心灵各种力量的,

    是活着的身体里面的情感运动,

    就如,光芒打到眼睛上,

    或者一个叫喊在耳朵里回响。

    然后心灵的力量苏醒,

    唤起那些它把握在心里的诸形式,

    作出类似的运动,

    然后将它们运用到从外部接受的印迹,

    并且将那些图像与

    隐藏于内心的诸形式联结在一起。

    文 五

    现在假设,在感知物质性事物的时候,从外而来呈现的诸多特质影响了感觉的器官,并且身体的情感运动先于能动心灵的活动,这种情感运动,它唤起了心灵的行动,使其作用于自身,并且激发起预先潜伏休憩于内心的各种形式;并且我假设说,在感知物质性事物的时候,心灵不为那个情感运动打上印迹,而是依靠它自身的力量判断该运动,因为该情感运动是身体的一种特质,那么,在这个判断的动作里面,这些与身体的所有作用完全分离的事物,只是被它们所属的心灵的行动所使动,它们多么地不遵循从外而来呈现的事物啊! (22) 因此,按照这个法则,许多种类的知识属于不同种类的实体。不带任何其他种类知识的,单独的感觉,属于那些活着的、不会动的东西,例如海贝和诸如此类附着于岩石上生长的东西;想象,属于会动的兽类,它们自身显然已经有一些逃跑或者寻找东西的意向了。而理性只属于人类,就如理智只属于神性事物一样。它是那种比其他种类的知识更优越的知识,依靠其本性,它不仅知道自己面对的对象(object),而且也知道其他种类知识的诸主体(subjects)。

    如果感觉和想象否认理性,说理性以为自身感知到的普遍性其实什么都不是,那便会怎么样呢?因为,它们会说,感觉和想象的对象不可能是共性的、普遍的;所以,要么理性的判断是真的,并且不存在可感觉的东西,要么,理性的概念是空洞的,因为它们知道感觉和想象的对象是杂多的,而理性她把感觉性和个体性的事物当做某种普遍性去思考了。再有,如果理性回答说,她自己确实在它们的普遍性之下看到了感觉和想象双方的对象,而它们却不能高升到普遍性的知识,因为它们的知识不能超越物质性的形状,并且我们必须给予更加牢靠和完美的判断以信任,这些判断关涉到事物的知识:在这样子的论述里面,因为我们自身拥有理性的力量,也拥有想象和感觉的力量,那么我们不是应该恰当地支持理性的主张吗?类似地,人类的理性也会认为神圣理智看不到未来的事物,除非神圣理智所用的方法与理性自身认识未来事物的方法一样。你就是这么争论的:如果任何事物的发生看起来不具有确定性和必然性,那么确定地预知那些事物是否将要发生也是不可能的。所以,对于这些事物来说,不存在预知,而且如果我们认为对这些事物有预知,那么除了必然性规定的事物之外,任何其他事物都不会发生。就像我们分享了理性,所以我们能够拥有属于神圣思想的判断那样,既然我们已经判断形象和感觉应该为理性让路,那么我们应该认为人类理性服从于神圣思想是公正的。因此,让我们被抬升到最高理智的高度吧,如果我们做得到的话;因为在那里,理性将会看到她依靠自身不能看到的事物,那就是,以什么样的方式,甚至那些没有确定性的事物的发生都被一种确定明白的知识所预见到了,并且那可不是一种意见,而是没有边界限制的,单纯的最高知识。

    诗 五

    横贯诸大陆,该有多少种生物形体啊!

    有的身体修长,扫掠尘土,

    画出绵延沟壑,依靠肚腹之力而行;

    还有一些,有着轻盈摆动的双翼,拍打清风,

    漂浮在或远或近的天空,飞翔得如此平稳;

    另外一些喜欢把自己的足迹压印在大地,用它们的步伐

    越过绿色田野,穿行丛林之下。

    所有这些,虽然你看他们在各种各样的形体上有差异,

    但是,它们下翻的脸面让他们的诸多感觉变得沉重而迟钝。

    只有人类能够举起他们高贵的头颅,

    用笔直的身体灵巧站立,如此地俯瞰大地。

    除非你因为自己世俗化而愚蠢地出错,这个形体在诉说:

    用上抬的脸焦渴地搜寻天空,猛然昂首的你,

    也应该支撑心灵在上,以免它负重而降,

    心灵坠落得比上升的肉体还要低。

    文 六

    “就如不久前所示,每一个被认识的事物都不是根据它自身的本性,而是根据认识者的本性而被领会,现在,只要允许,就让我们检验一下,神圣实体的本性是什么,以便我们能够辨认出他所拥有的是什么种类的知识。既然‘上帝是永恒的’,这是所有遵照理性生活的人作出的共同判断。那么,让我们考虑一下,什么是‘永恒’;因为,这将让我们清楚神圣本性和神圣知识。永恒,就是对无限生命的整个的、同时的和完美的占有,把它与时间性的事物作对比,将让人更加容易理解。因为,在时间里生活的任何事物,在‘现在’中行进,从‘过去’而来,往‘未来’而去 (23) ,并且,平等地,在时间中产生的东西,没有一个能够拥抱它生命的整个时空(space) (24) ,‘明天’它当然还未抓住,而‘昨天’它已经失去。在这种一天又一天的生命中,你只不过是在移动变化、转瞬即逝的瞬间里面生活。时间就如亚里士多德对于这个世界的思考那样,它不曾开始,也不会停止,所以,无论什么事物在时间的境遇里面延续,即使它的生命被拉长到与无限的时间一样,我们也还不能正确地认为它是永恒的。因为,它没有能够同时地领会和拥抱它生命的全部时空,虽然它是无限的,但是它还未拥有未来,不再拥有过去。因此,无论什么事物,只要它立即领会和拥有了全部的完满、没有界限的生命,并且它不缺少任何未来的东西,也不遗漏任何过去的东西,那么,它就能被正确地认为是永恒的,并且,它必然一直都向其自身呈现,在‘现在’中拥有自身,把无限的流动的时间都当做‘现在’一样。”

    “所以,当有些人听说柏拉图认为这个世界在时间上既没有一个开始也没有一个终结,他们就以为这个被造的世界与创造者同为永恒,他们是不对的。因为,它只是一件贯穿没有边界的生命而被拉伸的东西,是柏拉图加于这个世界的属性,但是它不同于同时拥抱无边生命全部的‘现在’,而那很明显是神圣思想的特性。上帝并不是因为某段时间上的差距,所以看起来要比受造物更古老,其实是他自身本性的单纯性使然。这个不动生命的‘现在’本性,正是时间性事物的无限运动所模仿的对象;该运动由于不能完全地重现和等同于‘现在’本性,所以它从‘不动’堕落到‘动’;因为它不能同时拥有整个完满的生命,所以依靠把自己与某种转瞬即逝的‘现在’绑定在一起,在某种程度上它看起来仿效了它无法完全表达的东西,从这个角度看来,它可以说是永不停止变化;它从那个单纯的现在性萎缩成无限量的‘未来’,‘过去’,和一个穿着‘永久现在’仿制外衣的‘现在’;以这种方式,这个‘现在’本性给与它触到的任何东西它们所模仿的外貌。但是,它既然不能够成为永远,它就捉住了时间并随其无限旅行 (25) ,虽然它不能依靠永久存在而拥有生命的完满,但是以这种方式,它仿佛依靠维持这种生命而得以延续。所以,如果我们希望给事物起适合它们的名字,那么遵循柏拉图,我们应该说上帝确是永恒的(eternal),但世界是永久的(perpetual)。 (26) ”

    “因为每一个判断,根据判断自身的本性,都领会了那些附属于判断的东西,而上帝有一个始终永恒和‘现在’的本性,所以他的知识超越所有时间的运动,在他单纯的‘现在’中是永久不变的,并且在拥有全部未来和过去无限时空的同时,在他知识的一个单纯动作中,他思考所有这些时空,仿佛它们目前正在进行一样。所以,如果你想要思考他赖以洞悉万物的预知,你就会更加正确地断定,他的预知不是关于未来的,而是关于永远不会过去的当下。所以,人们不叫它先见(英文prevision,拉丁文praevidentia),也就是‘预先看见’,而是叫它天意(英文providence,拉丁文providentia) (27) ,也就是‘向前展望’,因为它远离至低的万物,它向前展望,就像从世界之巅俯瞰万物。那么,既然人不因为看到某些东西而使其成为必然,为什么你要求那些被上帝视野之光所扫视的万事万物成为必然呢?总之,你看见它们这个动作,并不给予这些你现在看到的事物任何的必然性,难道不是吗?”

    “我一点都不能否认。”

    “如果神性的‘现在’和人类的‘现在’合适作对比的话,那么,就如你在转瞬即逝的‘现在’中看到了某些东西,他在永恒的‘现在’中感知到万事万物。所以,这个神性的预知并不代替万物的本性,而是看着它们在‘现在’呈现给他的,例如呈现出它们在未来某个点会变成的样子。他也不是弄乱了判断事物的方法,而是用他思想的一瞥,分辨出了那些必然地变化的事物,和那些不必然地变化的事物,就像当你在同一个时间看到了一个人正在地面上散步,而太阳正在天上冉冉上升,虽然两样东西是同时被看到,但是你分辨了它们,并且断定前一个是自动自发的,而第二个是必然如此的。所以,俯视万物的神性感知完全不干扰任何对他来说实际上是‘现在’的事物的特质,而是干预在时间的限定条件下所说的‘未来’。这也就是说,假如某个事情缺乏任何发生的必然性,而上帝也知道它的发生没有必然性,但是,只要上帝知道这件事情即将要发生,这个‘知道’就不是一个意见,而是一个基于真理的知识。如果在这一点上你想要说,上帝所看到的将会出现,不能不出现,并且你要说不能不出现的事物它的发生正是从必然性而来,你要这样子用‘必然性’这个词来束缚我的话,我会承认这确实是一个出自最稳固真理的难题,而且除了神学家之外,简直没有任何人能够应付了。因为,我不得不回答说,同样一个未来事件,当它与神性知识关联起来,它就是必然的,但是,当它在它自身的本性里面被思考的时候,它看起来是完全、绝对自由的。因为,事实上存在两种必然性,第一种是单纯无条件的,例如‘人皆有死’是必然的;另一种是有条件的,譬如说,如果你知道‘某人在散步’,那么他在散步就是必然的。人所知道的任何事物,都不可能与它被人知道的不同 (28) ,但是这个有条件的必然性所带来的东西,绝对不可能与另一种单纯无条件的一样。因为这种必然性不是由事物的固有本性引起,而是由条件的叠加引起;虽然在某人正在散步的那个时间点上,他必然在走动,但是没有必然性强迫一个依自己意志散步的人走动。那么,以同样的方式,如果天意把任何一个事物看做现在的,那么该事物就必然发生,即使依其本性它并不拥有必然性。但是,上帝把那些因为意志自由而发生的未来事件看做现在的;所以,它们与神性的感知相关联,通过神性知识这个条件而成为必然,但是在它们自身看来,并没有丧失它们本性的绝对自由。所以,所有那些上帝预知将要发生的事物,无疑都会发生,但是它们中有些是出于自由意志而进行的,虽然它们确实要发生,但是在发生的时候它们并没有丧失它们固有的本性,因为根据那个本性,在它们发生之前,它们也有不发生的可能性。既然是出于神性知识这个条件,而神性知识从所有方面看来都会被证明与必然性一样,那么,它们不是必然的,又有什么关系呢?当然,就像我刚才摆在你面前的那两件事情一样,上升的太阳和散步的人:当这些事情发生了,它们不可能不发生;但是前者,甚至在它发生之前,它就已经注定要发生,然而对于另一个来说却不尽然。所以,上帝当做现在而占有的那些事物,毫无疑问地将会发生,但是它们中的一种是事物必然性的结果,另一种是做它们的人的力量的结果。因此,我们这么说并没有错,如果联系到神性知识,这些事物就是必然的,如果是在它们自身看来,就是摆脱了必然性的束缚而是自由的,就如每一个向感觉开放的事物,如果你将其关联到理性,就是共性的、普遍的,如果你从它们自身来看,就是一个个的个体。但是,如果你想说,如果改变我的意图依靠的是我的力量,那么我会使得天意失效,因为天意所预知的,我可能会将其改变。我不得不回答你说,你确实可以变换你的意图,但是因为天意的真理在它的‘现在’中看到了你能这么做,你是否会这么做,还有你会往哪个方向改变,所以,即使出于你本身的自由意志,你往不同的行动路线转变了,你也不能避免天意的预知,就如在一个当下的眼睛前面你不能逃出它的视野。那么你还要说什么吗?会否因为我的计划而改变了神性知识,所以当我想要一会儿做这,一会做那的时候,神性知识也从这种变到那种?完全不会。因为神性感知超过每一个未来事件而跑在前头,回过头来,回忆起对于现在的自身的知识,而它没有变换;就如你建议的,一会儿预知这个,一会儿预知那个,但是它仍然保持自身,它在一瞥中预料和包含了你的所有改变。而上帝拥有这个理解‘现在’的瞬间,还有万物的景象,都不是从未来事件的流溢而来,而是从他自身的单纯性而来。以这种方式,你不久前提议的问题也得到解决:要是说我们的未来行动为上帝的知识提供了原因,那是不对的。因为他的知识的本性就如我们已经描述的那样,在一个‘现在的’认识动作里面它就包含了万事万物,为每一件事物建立起了一个标准,而不亏欠以后发生的时间任何东西。即使这些事物是如此,但是凡人的自由意志仍然得到保留,未受干扰,对于人们意志的赏罚律法也不会不公正地失去必然性。仍然有一个在高处预知万物的观察者————上帝,在他眼里始终是‘现在’的‘永恒’,与我们行动的未来特质两者并行运作,将奖赏赐予善人,而把惩罚赐予恶人。我们对于上帝的希望、祷告并没有落空,当它们是正确的时候,就不可能无效。远离邪恶,培养美德,向正当合理的希望高举你的心灵,向天堂奉献虔诚的祈祷。上帝郑重地赋予了你一个伟大的约束 (29) ,而且你正在一个照见万事万物的法官眼前行事,如果你不想欺骗自己的话,行善吧!

    ————————————————————————————————————————

    (1) 即这个观念不适用于第一者(本原)。

    (2) 见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Physics ),ii.4——5。

    (3) 亚克梅尼斯(Achaemenes)是波斯王居鲁士(Cyrus)的祖父。而形容词“亚克梅尼斯的”(Achaemenius)被贺拉斯(Horace)和奥维德(Ovid)单纯用来表示“波斯的”(Persian)。对于底格里斯河(Tigris)和幼发拉底河(Euphrates)起源于同一个源头这个说法(希罗多德和斯特拉波(Strabo)and普林尼(Pliny)都知道这是错误的)参考伊西多尔(Isidore)Etym. XII.xxi.10:Sallustius autem,auctor certissimus,asserit Tigrim et Euphraten uno fonte manure in Armenia 。

    (4) 帕提亚人撤退时的“回马箭”让敌人措手不及,甚至有“帕提亚人的箭(Parthian arrow)”这样的俗语,用来表示“临走时的尖刻话”。例子说明,在追击者看来好像偶然中箭,但实际上是有诸多原因的,不是偶然的。

    (5) “will”作为动词有“意欲,想要做某事”的意思。词组“free will”通常翻译为“自由意志”。

    (6) 伊利亚特.iii.277 et alibi 。

    (7) 此处指“戈尔迪安的绳结(Gordian knot)”,传说为佛里吉亚王国一个难解的绳结,神谕说,如果谁能解开,即可成为亚洲之王,随后为亚历山大大帝一剑斩断。作者在此比喻有些人把这个难解的问题一刀两断,进行非此即彼的论证。

    (8) 预知,foreknowledge,在这里作名词解释,表示“对未来将要发生的事情的知识”。

    (9) 争论在于“上帝确实预见一切,所以……”

    (10) 可以意译为“对某物的真知识不可能与该物不同”。

    (11) 可以意译为“每一个单独的事物必然与知识对它的把握完全一样”。

    (12) Hor.Sat. ii.5.59;参考.Cic.N.D. i.70。

    (13) 据推测,波埃修斯在这里使用“祈祷”(deprecari)的通常含义,即“祈祷不要发生”(to pray against),而不是简单的“祈祷”(to pray)或者“祈祷得到什么”(to pray for),而当他使用“祈求”(optanda)的时候,他的意思是:被欲求的东西,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

    (14) 参考第四卷诗六。

    (15) 并存不悖,yoked,“yoke”是套在一起干活的一对牲口脖子上的轭;这里用它的动词形式,形容把两个论证紧密约束起来,平行而不矛盾。

    (16) 参考De Divin .ii.8 ff。

    (17) 这个原则,随后还会被再次表述,被发现事实上是出自————虽然不是以这种表述方式————阿莫尼乌(Ammonius)对亚里士多德的《解释篇》(De Interpretatione )所作的注释(参考Comm.Arist.Graeca ,iv.5,12ff.,在那里,阿莫尼乌声称他遵循了杨布里科(Iamblichus)的说法),波埃修斯本书的这个章节大部分应该归功于该注释。

    (18) 质料,matter,此处为了与形式相对,翻译成“质料”;如果是与思想相对,则翻译为“物质”。

    (19) 指上帝的理智,参考第四卷文六的注释。

    (20) 怀有,conceive,原义是“把……拿来放在一起”,有“构思,考虑,设想”的意思。这里翻译为“怀有”,表示思想、精神、感官等“接受到了”、“心中怀有了”等。

    (21) 柱廊(Porch)指斯多亚哲学学派(Stoa Poikilê )或者雅典的画廊(Painted Porch),斯多亚哲学学派的创始人芝诺(Zeno)将之作为演讲大厅使用。

    (22) 本段大意:身体接受刺激,产生情感运动,而后唤醒心灵的力量,心灵用自己早已有之的形式对这些情感运动作出判断,所以心灵并不是被质料的事物从外而内打上印记。心灵作出判断的时候,形式是潜藏在心灵里面的,它们受到心灵的驱使而运动,所以心灵里面的形式与外界质料的事物无关。

    (23) 加上引号的“现在、过去、未来”表示该词是抽象名词,下文同。

    (24) 英语“space”,拉丁语“spatium”,一般指与时间相对的“空间”,但这里指的是生命的全部范围、广度,所有时刻加总起来的那个整体。举个不恰当的例子,生命就好比由一格一格组成的连续的电影胶卷,时间中延续的事物只能一格一格前进,而永恒则是一瞬间拥有整体。

    (25) 这句话直译为,“它抓住了时间的无限‘旅行’”,旅行这个动作由时间发出。

    (26) 表示时间上无限继续,持续不断,不同于“永恒”。

    (27) 拉丁文的前缀“prae”,表示时间上在先,而前缀“pro”,则主要表示方向上向前(forward)的意思。两个词共同词根“videntia”是“看”的意思。

    (28) 关于知识与它认识的对象,参考本卷文三。

    (29) 英语“necessity”,拉丁语“necessitas”,一般翻译为“必然性”,它也包含“义务”,“约束”的意思。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