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生活的谣曲最新章节!

    一

    卢沟桥!卢沟桥!

    你是大地的龙蛇,

    你是活在人民心里的

    一道灿烂的彩虹。

    像一条明丽的天河,

    横卧在永定河上。

    好花开在两岸,

    绿草镶着河边,

    原野伸出丰盈的手臂

    拥抱着巍峨的桥梁。

    那迤逦的山岗、树林,

    密集的村镇,

    像辉耀的繁星

    偎倚在你的身边。

    北中国的子民

    传说着奇异的神话:

    在数不清的年代,

    一个月明风清的夜晚,

    几个浪游仙人

    行经永定河湾,

    那位背葫芦的铁老,

    举起金钩拐杖,

    向着淙淙的波流

    划了一条弧线,

    第二天,变成一座大桥,

    高拱的桥洞,

    弯弯的桥身。

    青玉色的石板,

    镶嵌着美丽的栏杆。

    远远近近的村民,

    携起酒馔、香火

    奠祭这大地的精灵……

    北中国的神桥。

    人从桥上过,

    水在桥下流

    百样的雀鸟、虫蝶,

    翩跚地飞来

    愉快的唱起颂歌。

    绿色的原野上,

    丰收了大豆、谷米、

    野菊、向日葵,

    绽放着金黄的花朵。

    年青的牧童、少女

    赶着羊,摇曳着裙裾,

    把爱情的种籽

    埋植在芦花荡荡的河边。

    谁不爱这座神桥?

    爱弹筝琴的歌人,

    在风冷霜寒的深夜,

    对一弯残月

    漫唱悲怆的谣曲;

    诗人,以火热的

    喷吐着光彩的语言,

    把自己的心声,

    刻上瑰丽的栏杆;

    那挑担的商旅,荷锄的农夫,

    也都在这桥头

    流连过清醒的早晨,

    静美的黄昏。

    而今天,这一九三七年

    七月七日的夜呵!

    北中国的原野

    像受了冰雹的洗劫,

    凸露着旷凉的景色,

    花草、流水、山岩

    在暗惨的晚照下

    褪失了庄严的光彩。

    青青的河湾,起伏的垄畔,

    看不见荷锄人

    采摘着王瓜、青豆;

    看不见牧童的羊群,

    在明细的黄土路上

    荡卷起一溜尘烟。

    只留下,初现的流星

    照射着大野;

    静静的溪流,

    默对着高远的云天。

    卢沟桥上,三天了

    没有走过一辆车马。

    戒严了,戒严了!

    人民的心灵里

    怀着恐怖的预感。

    不能抑止,带着羽翅的

    一串串的谣言,

    在人民的耳边

    在古老而沉闷的村舍,

    飞翔着,涨大着,

    仿佛有天大的灾害

    要毁灭这静美的田园。

    于是,我们奉了命令

    来守卫这贯通南北

    威震平原的大桥。

    我的瘦硬的肩膀,

    像压住千斤重载,

    我把枪擦的明明亮,

    我整整衣容,

    睁大有热有光的眼睛,

    遥望着苍茫的远方。

    雀鸟的翅影,

    羽虫的飞扬,

    都不能骗过我的视线。

    看我呀!

    活似一枝秃硬的树干,

    孤峭地

    屹立在万丈高山。

    而我的好伙伴

    矮胖子赵青龙,

    用滑稽而轻快的声调,

    低唱自己编造的谣歌:

    地上有花草,

    天上有凤凰,

    十八岁的姑娘

    想情郎哟……

    他漫不经心地

    倚着光滑的栏杆,

    用他的粗手指

    轻敲着自己的枪膛。

    我真实的羡慕他,

    临难不着急,

    海阔天空的肚量。

    他爱唱,爱说笑,

    一是一,二是二,

    像墙头上的花,

    一点也不能隐蔽。

    他的枪法最好,

    打靶的日子,十分开心,

    他能信手一击,

    射落树上的飞鸟。

    他爱骑一匹战马

    在旷野里奔驰,

    望着无尽的天海,

    迎风呼啸着

    从来不知道疲倦。

    但在站岗的时候,

    他爱哼着山歌小调,

    等到歌声一止,

    他就扶着枪,

    恍惚地走进梦乡。

    在这里,我们最亲近,

    他的绰号————弥弥陀

    因为他生一副弥陀貌,

    有菩萨的慈悲心,

    同志们病倒了,

    他烧汤煮药,

    像情人对情人,

    默默的守候在床边。

    有时拉开话匣子,

    悠悠地讲述着故事。

    而,对于仇敌,

    决不能断掉一根毫毛,

    如果老鼠咬破他的草鞋,

    他就有勇气把墙根挖倒。

    他瞧不起日本人,

    短腿猪,

    敢在雄狮的面前挺腰?

    一面说,哈哈地发着狂笑。

    二

    静美的田野呵!

    晚风轻摇着禾叶,

    发出悉索的声响,

    就像荒谷里的水泉,

    滴打着层叠的山岩。

    漫长的河滩,

    映着微弱的星火,

    星星草,大碗花,

    吐散着醉人的芳香。

    然而,这一切哟!

    在我忧郁的心灵里

    唤不起美丽的感念。

    美丽的田野,

    灿朗的星空,

    在它们的幕后

    正燃烧起罪恶的火焰。

    我知道,北平、丰台,

    那些中国的天堂,

    日本兵,鬼嵬子,

    以魔鬼的恶行,

    踏成了黑暗的地狱。

    难道中国人

    不懂得侮辱仇恨?

    这埋在枪筒里的子弹,

    都愁闷地狂叫了!

    突然,从暮色暗淡的道上,

    一辆吱吱呀呀的土车,

    车后几个浮动的人影,

    走过来了,顺着河湾。

    赵青龙拔出枪栓,

    向他们咆哮着,————

    口令!站住!

    人影推着车轮,

    继续地向前行进,

    这些被饥饿兵荒

    所搥击鞭打着的

    避难的人群,

    他们的两只耳朵,

    仿佛听不进外面的声音。

    我仔细的看见

    小车已推到桥下,

    流着汗浆的老人,

    露着枯瘦的手臂,

    他喘息的嘴唇,

    摇着惨白的胡须。

    后面踬跌着一个妇人,

    悠长的道路,

    困惑了她的心神。

    两个泪眼模糊的儿女,

    像倦饿了的小燕

    悃惫地偎倚在一起。

    这一幅鬼子亲手写成的画图,

    悲惨的现在我的眼前。

    而暴跳的赵青龙,

    正把闪亮的枪口

    抵住抖颤的老人。

    快说:从哪里来?

    汉奸敌人派来的侦探!

    恐怖塞住老人的喉管,

    他掀动着下巴,

    胆怯的垂下头,

    两条可怜的泪线,

    淌过凹现的双颊。

    我推开那骇人的枪口,

    这是避难的老百姓,

    老赵,我们要好好的盘问他。

    把老人扶上石桥,

    用温和的语言

    先安慰他的心慌,

    再盘问他被难的情景。

    他想说,又闭起嘴唇,

    像有千万种哀伤

    爬进他的记忆:

    “我,我从丰台来,

    那繁华的小天津,

    变成了鬼子的世界。

    日本鬼子的马,

    一只凶玩的战马,

    是这次事变的导火线。

    日本的马队,

    小号吹得答答响,

    蜂拥的骑兵,

    撞过车站、大操场,

    枪,啪啪地乱打,

    射死人,射死牲口,

    马,踏倒了谷田、高粱,

    我们的军队,有命令,

    不给他们抵抗。

    丢了一只战马,

    鬼子给我们栽误,

    说中国兵藏起那匹战马。

    排开了马队,步兵,

    像破堤的浪潮,

    几分钟的时间,

    强占了丰台的车站。

    人逃,我也逃,

    家当全毁了,

    只剩下这一点破烂。

    丰台改变喽!

    站台的闸楼上,

    高悬起鬼子的膏药旗。”

    老人随着一声慨叹,

    结束了他的话语。

    浮动的星影,

    在柔静的水面

    漂漾着鬼谲的光辉。

    夜深了,夜的黑幕

    遮盖了溟蒙的河山,

    几点豆大的萤火,

    在郁闷的河堤

    飞闪着生命的火焰。

    天上,妖媚的星斗,

    拥绕着斜长的银河,

    那微弱的光芒,

    照射着稀疏的村庄。

    北中国的夜呵,我爱你!

    我爱那村庄里的主人!

    他们忠实的心,健康的灵魂,

    人类最高的美德,

    汇集在他们的身上。

    他们用血汗的浆液,

    喂养这丰饶的土地,

    为了子孙的幸福、自由,

    他们风天里开荒,

    雨天里下种,

    丰收了成垛的棉花、

    大豆、谷米,储满了囤仓。

    我虽然扛起枪杆,

    当兵,来保卫国家,

    而十二年前,

    我还跟着父亲、母亲,

    到田亩,呵牛翻土,

    夏天收小麦,

    秋日摘谷豆,

    在柔软的黄沙路上,

    驱着辘辘的车马,

    高唱人民的歌曲,

    心坎里的快乐,

    像七月的流霞。

    而今,糊涂岁月

    掩葬了青春的活力,

    枪杆,磨硬了手掌,

    也磨碎了我的希望。

    我走过大江黄河,

    子弹像生着眼睛,

    在战斗中,保存了这条生命。

    但我的臂膀、腿弯,

    残留下可耻的伤疤,

    如今日本的腥鼻子

    又卷进北中国的大门,

    老百姓的运命,

    像飘零的黄叶

    忍受着风霜的拷打。

    好吧!老伯伯,我扶你,

    把车子掩护在桥下,

    夜宴了,歇息吧!

    和你的夫人、儿女。

    这弯曲的河滩,

    都是我们的防线,

    你放心的睡觉,

    鬼子不敢来冒险。

    安置下老人的家小,

    转身,看见我的伙伴,

    他苦闷的拖着枪,

    呆望着黑漠漠的远方。

    老赵,这样办,

    也许不称你的心意,

    但那老人的脸色,说话,

    决不是巧扮的奸敌。

    老赵的心情,

    像没有星光的夜,

    他冷冷的回答,含着锐利的讽刺:

    狐腹隔毛羽,

    你没钻进他的肚皮,

    天知道他是不是侦探,

    假如出了岔子,

    老哥,请你承担?

    三

    夜,抬着迅速的脚步,

    走进恐怖的险境。

    我目送着老赵的

    木椿样的背影,

    慢慢的移近桥边。

    河湾里的秋虫,

    躺在花草的叶荫,

    拉着凄凉的琴声。

    我低头,望着田野,

    田野呵!一片朦胧,

    看不见阔别的家乡,

    门前的几株杨柳,

    或已长成大树?

    在树阴下,轻摇着,

    纺车的母亲,她也许,

    对着离离的星斗,

    慨叹她晚年的荒凉。

    母亲,也许用疲倦的手,

    抹着弱的胸心,

    拨苦痛的记忆,

    向烽火连天的北方,

    投一个天大的希望,

    儿啊!回来!回来!

    回到土崩瓦破的小房!

    然而,我不能离开,

    我热爱着枪杆,

    它将要替国家打仗。

    军队的命令,

    胜过母亲的叮咛,

    这弯弯的石桥,

    是我守卫的哨岗。

    向灿烂的星,

    向永定河的波流,

    向密集的村庄人民,

    我宣誓以不渝的忠贞

    抵御黑夜的敌人。

    魔鬼似的夜,

    从旷凉的墓头,

    拨弄着怕人的磷火,

    西面,有灯烛的河滩,

    靠山坡的屋舍,

    分住着我们的队伍。

    从那曲回的

    卢沟桥的小路上,

    悄悄地走来了,

    查哨的第一排排长。

    试着路径,

    戴着雾珠的花草,

    滑湿了他的衣衫。

    萧萧的芦苇,

    飘拂的树枝,

    像魔鬼的舞蹈,

    向暗夜伸出脚爪。

    敏捷行进的排长,

    绕过绿草芬芬的河湾,

    借着星火的焰光,

    跨上石桥的栏杆。

    清爽的夜风,

    扑打着他的军装,

    扑打着他的脸,

    来一个舒快的呼吸

    他的心房

    充满了英雄的意念。

    可怕的沉默啊!

    岗卫到哪里去了?

    该死的家伙!

    我向夜天眺望,

    繁星,拥抱着银河,

    万点闪颤的星火,

    像隐伏的精灵

    窥伺着人间的秘密。

    我盯住最大最亮的一颗,

    它好像我的星相,

    荣耀的站在天海。

    我的心,挟着

    梦幻似的想象,

    穿过黑空,飞上星河的堤岸,

    我仿佛离开哨岗,

    忘记了前面的风险。

    而被郁闷困惑的

    赵青龙,搂住来福枪,

    斜靠着平滑的栏杆,

    他仿佛倦于黑暗的包围,

    倦于大野的沉寂,

    困睡征服了他,

    在甜美的梦乡,

    展开一幅动人的图画。

    他怀着火热的心情,

    踱进静悄悄的桃林,

    幽清的气息,

    混合了花草的芳香,

    一齐冲进心肺。

    青枝挑着绿叶,

    簇簇的果实

    悬结在茂密的叶荫。

    那桃子的肤色,

    像少女的脸蛋儿,

    透露着青春的红润,

    醉人的三月呵!

    娇声滴啭的流莺,

    以它哀怨的歌曲,

    唱碎了思春的男女。

    他踏过柔软的嫩草,

    穿一个树荫又一个树荫,

    心在滴零的跃跳,

    向机智的尖兵,

    探近敌军的防地。

    眼睛没有错呀!

    在桃树的浓荫下,

    小三姐,正缝缀她的活计。

    竹布衫,青丝裙,

    遮着妩媚的身躯。

    柔润的发辫,

    显出青春的优美。

    赵青龙提起脚尖,

    从后面搂抱她的腰肢,

    少女们独有的芳香,

    沁进他周身的血液。

    哥哥!放手!她娇嗔地,

    逃脱他有力的手臂,

    你追我,我逗你,

    像一双活泼的小鸟,

    绕转在桃树的清荫。

    一棵弯弯的树枝,

    挂住了三姐的发丝,

    她的上身倾斜,

    像倦飞的小鸟,

    睡倒在他的怀里。

    突然,一只粗硬的手掌,

    拍击在赵青龙的肩上。

    他激愤的跳起来,

    夜风吹醒了甜梦,

    凭依着星斗的光亮,

    他看见站在面前的,

    一个庄严到冷酷的面孔,

    ————查哨的排长。

    该死的,猪猡!

    咆哮着的排长,

    有不能抑止的愤怒,

    上颚的整齐牙齿,

    咬啮着厚重的嘴唇。

    军令,我命令你!

    守卫在桥上,

    不许转一转身,

    偷闭你的眼睛,

    我罚你站到天亮,

    再来给你换岗。

    我听得斥责的声音,

    也走来向排长敬礼。

    无限的愧恧,挽着我的心,

    在夜荒露重的哨岗,

    不应该放松了自己,

    假如敌人摸上石桥,

    将造成千年的悔恨,

    卧马不离槽,

    在此大难临头的阵前,

    竟使思想的野马,

    徘徊在天河的岸边。

    精干的排长随手答礼,

    看着两个可爱的弟兄,

    (十年征战,分担过患难)

    他叮咛着,放低了声音:

    弟兄们,夜里放哨,

    一星点儿疏忽,

    会造成天大的错误。

    团部里有密令,

    说不定敌人先发制人,

    在这河岸的大小渡口,

    车站附近的道路,

    都有警戒的哨岗。

    这通贯南北的石桥,

    像高高的关山,

    有兵家必争的险要。

    你们当心,一千个当心!

    有么消息快去报告,

    不得命令,不准开枪。

    四

    像突然涨起的海潮,

    我那忠实的伙伴,

    他的心里,装满了疑问,

    一只被鞭打的牛马,

    挣扎,忍不住痛苦,

    它也会尥起蹶子,

    抵抗那执鞭的毒手。

    如今鬼子的枪口,

    抵住我们的头颅,

    我不懂,我不懂呀!

    中国人不是绵羊,

    为什么不准开枪?

    老赵,像囚笼中的小鸟,

    叫着,跳着,两只手,

    拧撕着自己的胸膛。

    只有我,懂得他,

    天真烂漫的脾气。

    一句话,可以使他哭,

    使他笑,性子像海潮,

    来了,————一阵汹涌;

    落了,————一片平静。

    我以老大哥的口气,

    挨近他,安慰他:

    老赵,你活像一个跳蚤,

    你说,谁不爱自己的国家?

    山里出矿产,地下有宝藏,

    谷子、高粱、棉花,

    在田野里生长。

    谁不爱家乡,父老?

    这生活的摇篮,

    祖先发祥的地方?

    就是一棵树,一茎草,一朵花,

    也不该让敌人损伤。

    若果敌人不量力地

    侵犯我们的防线,

    我相信,有眼光

    有长期计划的军事领袖,

    下命令————抵抗!

    老赵,在冲杀的阵前,

    但愿从你枪膛里,

    射出第一颗抗战的子弹。

    王凤林!————他厌恶的,

    吐一口唾沫,向我,

    摇动着肥肫肫的拳头:

    “你不要同我唠叨那,

    比狗屎还臭的理论。

    我是兵,是中国人,

    我能向乌龟磕头,

    决不吃鬼子的污辱。

    军令大如山,屁话!

    敌人一来,我就打。

    如果不许抵抗,

    我甘心回家扛锄头,

    不吃这黑心粮。”

    “老赵!————”我气愤的说,

    “你像出轨的列车,

    全不想服从军令,

    就是服从自己的生命。

    作战,就比下象棋,

    不能乱放炮,乱跑马,

    掌握了整个棋局,

    才能有最后的胜利。

    战争不是儿童的枪戏,

    怎么攻?怎么守?

    预先有周密的计划,

    只要是中国的人民,

    就该在一个目标下,

    一齐动员,一齐抗战。

    你自己打一枪,

    中什么屁用?

    假如真的抗战了,

    纵然你回家种田,

    也难逃抽壮丁,

    第二次派到火线。”

    两颗不同的心,

    像隔在天南地北,

    越说越不能接近。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