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唐五代宋词选最新章节!

    曹貞吉

    〔小傳〕  曹貞吉字升六,號實庵,山東安丘人。明崇禎七年(一六三四)生。清康熙三年(一六六四)進士,官禮部郎中。詩格遒鍊,宋犖極推許之。著有《珂雪詩詞集》。其論詞謂:“離而得合,乃爲大家。若優孟衣冠,天壤間只生古人已足,何用有我?”故其詞寧爲創,不爲述,寧失之粗豪,不甘爲描寫。(石蓮庵本《珂雪詞話》)朱孝臧題其詞集云:“留客住,絶調鷓鴣篇。脱盡詞流薌澤習,相高秋氣對南山,駸度衍波前。”(《彊邨語業》卷三)其魄力固在王士禛之上也。

    蝶戀花

    讀《六一集》十二月鼓子詞,嫌其過於富麗。吾輩爲之,正不妨作酸餡語耳。閑中試筆,即以故鄉風物譜之。(十二首録一)

    五月黄雲全覆地 。打麥場中 ,咿軋聲齊起 。野老謳歌天籟耳 ,那能略辨宫商字 ?  屋角槐陰耽美睡 ,夢到華胥 ,蝴蝶翩翩矣 。客至夕陽留薄醉 ,冷淘飥餺窮家計 。

    留客住 鷓鴣

    瘴雲苦 !遍五溪 沙明水碧 ,聲聲不斷 ,只勸行人休去 。行人今古如織 ,正復何事關卿 ?頻寄語 。空祠廢驛 ,便征衫濕盡 ,馬蹄難駐 。  風更雨 ,一髮中原 ,杳無望處 。萬里炎荒 ,遮莫摧殘毛羽 。記否越王春殿 ,宫女如花 ,只今惟賸汝 ?子規聲續 ,想江深月黑 ,低頭臣甫 。

    【評】

    譚獻曰:投荒念亂之感。(《篋中詞》一)

    掃花游

    春雪,用宋人韻。

    元宵過也 ,看春色蘼蕪 ,澹煙平楚 。濕雲萬縷 ,又輕陰作暈 ,蜂兒亂舞 。一夜梅花 ,暗落西窗似雨 。飄摇去 ,試問逐風 ,歸到何處 ?  燈事纔幾許 ,記流水鈿車 ,畫橋争路 。蘭房列俎 ,嘆蕣華易擲 ,鬢絲堆素 。擁斷關山 ,知有離人獨苦 。漫憑佇 ,聽寒城 數聲譙鼓 。

    【評】

    陳廷焯曰:綿雅幽細,斟酌於美成、梅溪、碧山、公謹而出之者。(《白雨齋詞話》卷三)

    滿庭芳 和人潼關

    太華垂旒 ,黄河噴雪 ,咸秦百二重城 。危樓千尺 ,刁斗静無聲 。落日紅旗半卷 ,秋風急 牧馬悲鳴 。閑憑弔 ,興亡滿眼 ,衰草漢諸陵 。  泥丸封未得 ,漁陽鼙鼓 ,響入華清 。早平安烽火 ,不到西京 。自古王公設險 ,終難恃 帶礪之形 。何年月 ,剷平斥堠 ,如掌看春耕 ?

    賀新涼 再贈柳敬亭

    咄汝青衫叟 !閲浮生 繁華蕭瑟 ,白衣蒼狗 。六代風流歸抵掌 ,舌下濤飛山走 。似易水 歌聲聽久 。試問於今真姓字 ,但回頭笑指蕪城柳 。休暫住 ,譚天口 。  當年處仲東來後 ,斷江流 樓船鐵鎖 ,落星如斗 。七十九年塵土夢 ,纔向青門沽酒 。更誰是 嘉榮舊友 ?天寶琵琶宫監在 ,訴江潭憔悴人知否 ?今昔恨 ,一搔首 !

    右曹貞吉詞五首,録自《石蓮庵刻山左人詞》本《珂雪詞》。

    〔集評〕

    王煒曰:珂雪詞骯臟磊落,雄渾蒼茫,是其本色,而語多奇氣,惝恍傲睨,有不可一世之意。至其珠圓玉潤,迷離哀怨,於纏綿款至中自具蕭灑出塵之致,絢爛極而平澹生,不事雕鎪,俱成妙詣。(《珂雪詞序》) 陳廷焯曰:珂雪詞在國初諸老中,最爲大雅,才力不逮朱、陳,而取徑較正。國朝不乏詞家,四庫獨收珂雪,良有以也。(《白雨齋詞話》卷三)

    李良年

    〔小傳〕  李良年字武曾,浙江秀水人。明崇禎八年(一六三五)生。少與朱彝尊齊名。康熙中,以國子生召試鴻博。徐乾學開《一統志》局於洞庭西山,聘任分修。康熙三十三年(一六九四)卒。著有《秋錦山房集》。曹貞吉曰:“秋錦論詞,必盡掃蹊徑,獨露本色。嘗謂南宋詞人,如夢窗之密,玉田之疏,必兼之,乃工。”(《秋錦山房詞序》)於此,足見其所宗尚,亦浙派初期之大家也。

    柳梢青

    懷友人,在白下。

    春事閑探 ,月斜風細 ,葉葉輕帆 。燕子來時 ,梅花落盡 ,人在江南 。  晚來何處停驂 ?擕手處 王孫舊諳 。白下殘鐘 ,青溪遠笛 ,今夜難堪 。

    暗香 緑萼梅

    春纔幾日 ?蚤數枝開遍 ,笑他紅白 。仙徑曾逢 ,萼緑華來記相識 。修竹天寒翠倚 ,翻認了 暗侵苔色 。縱一片 月底難尋 ,微暈怎消得 ?  脈脈 ,清露濕 ,便静掩簾衣 ,夜香難隔 。吴根舊宅 ,籬角無言照溪側 。只有樓邊易墮 ,又何處 短亭風笛 ?歸路杳 ,但夢繞 銅阬斷碧 。

    【評】

    譚獻曰:白石故以幽勝。(《篋中詞》二)

    右李良年詞二首,録自《秋錦山房詞》。

    顧貞觀

    〔小傳〕  顧貞觀字華峰,號梁汾,江蘇無錫人。康熙丙午(一六六六)順天舉人,擢秘書院典籍。戊申(一六六八)丁外艱歸。丙辰(一六七六)復入京,館納蘭相國家,與相國子性德交契。甲子(一六八四)還里,構積書巖,讀書終老。善填詞,與吴江吴兆騫交尤篤。兆騫以順治丁酉(一六五七)科場案謫戍寧古塔,貞觀爲求援於性德,未即許,貞觀作《金縷曲》二闋以寄兆騫,性德見之泣下,爲言於其父明珠,兆騫遂得生還云。貞觀生於明崇禎十年(一六三七),至康熙五十三年(一七一四)卒。著有《積書巖集》及《彈指詞》等書。貞觀嘗云:“吾詞獨不落宋人圈䙡,可信必傳。”嘗見謝康樂春草池塘夢中句,曰:“吾於詞曾至此境。”昔彌勒彈指,樓閣門開,善才即見百千萬億彌勒化身。貞觀以斯名集,殆自示其苦心孤詣,超神入化處。同時有擕其新詞至朝鮮者,館人竊誦焉。翼日儒服者八人來謁,同聲乞詞,盡以畀之。後日必一至,備致款曲禮儀,堅懇將來片語單辭,必爲郵寄。(《諸洛彈指詞序》)朱孝臧題其詞集云:“雲海約,明鏡已秋霜。但願生還吴季子,何曾形穢漢田郎?歸老有纑塘。”(《彊邨語業》卷三)竹垞、迦陵而外,貞觀固亦當日一大作手也。

    青玉案

    天然一 荆關畫 ,誰打稿 ,斜陽下 ?歷歷水殘山剩也 !亂鴉千點 ,落鴻孤咽 ,中有漁樵話 。  登臨我亦悲秋者 ,向蔓草平原淚盈把 。自古有情終不化 。青娥塚上 ,東風野火 ,燒出鴛鴦瓦 。

    石州慢 御河爲漕艘所阻

    一月長河 ,奈阻崎嶇 ,玉京猶隔 。滿身風露 ,夜寒誰問 ,扣舷孤客 ?不如歸去 ,從教錦纜牙檣 ,釣絲莫負秋江碧 。何事訪支機 ?悔乘槎蹤迹 。  淒絶 !無端閲遍 ,戰壘遺屯 ,郵亭敗壁 。只得幾行宫柳 ,似曾相識 。琵琶響斷 ,那須月落回船 ,曲終始下青衫滴 。曉鏡待重看 ,有霜華堪織 。

    【評】

    譚獻曰:貧士失職。(《篋中詞》一)

    南鄉子 擣衣

    嘹唳夜鴻驚 , (一作“鳴”)葉滿階除欲二更 。一派西風吹不斷 ,秋聲 ,中有深閨萬里情 。  片石冷於冰 ,兩袖霜華旋欲凝 。 (一作“廊上月華明,廊下霜華結漸成。”)今夜戍樓歸夢裏 ,分明 ,纖手頻呵帶月迎 。 (一作“人在回廊曲處迎”。)

    【評】

    譚獻曰:清空若拭。(《篋中詞》一)

    夜行船 鬱孤臺

    爲問鬱然孤峙者 ,有誰來 雪天月夜 ?五嶺南横 ,七閩東距 ,終古江山如畫 。  百感茫茫交集也 !憺忘歸 夕陽西掛 。爾許雄心 ,無端客淚 ,一十八灘流下 。

    金縷曲 二首

    寄吴漢槎寧古塔,以詞代書,丙辰冬寓京師千佛寺冰雪中作。

    季子平安否 ?便歸來 ,平生萬事 ,那堪回首 ?行路悠悠誰慰藉 ?母老家貧子幼 。記不起 從前杯酒 。魑魅搏人應見慣 ,總輸他覆雨翻雲手 。冰與雪 ,周旋久 。  淚痕莫滴牛衣透 。數天涯 依然骨肉 ,幾家能彀 ?比似紅顔多命薄 ,更不如今還有 。只絶塞 苦寒難受 。廿載包胥承一諾 ,盼烏頭馬角終相救 。置此札 ,君懷袖 。

    我亦飄零久 。十年來 ,深恩負盡 ,死生師友 。宿昔齊名非忝竊 ,試看杜陵消瘦 ,曾不減 夜郎僝僽 。薄命長辭知己别 ,問人生到此淒涼否 ?千萬恨 ,從君剖 。  兄生辛未吾丁丑 。共些時 冰霜摧折 ,早衰蒲柳 。詞賦從今須少作 ,留取心魂相守 。但願得 河清人壽 。歸日急翻行戍稿 ,把空名料理傳身後 。言不盡 ,觀頓首 。

    二詞容若見之,爲泣下數行,曰:“河梁生别之詩,山陽死友之傳,得此而三。此事三千六百日中,弟當以身任之,不俟兄再囑也。”余曰:“人壽幾何?請以五載爲期。”懇之太傅,亦蒙見許,而漢槎果以辛酉入關矣。附書志感,兼志痛云。

    〔本事〕

    康熙初,吴漢槎兆騫謫戍寧古塔,其友顧貞觀華峰館於納蘭太傅家,寄吴《金縷曲》云云,太傅之子成容若見之,泣曰:“河梁生别之詩,山陽死友之傳,得此而三。此事三千六百日中,我當以身任之。”華峰曰:“人壽幾何?公子乃以十載爲期耶?”太傅聞之,竟爲道地,而漢槎生入玉門關矣。顧生名永者咏其事云:“金蘭儻使無良友,關塞終當老健兒。”説華峰之救吴季子也,太傅方宴客,手巨觥謂曰:“若飲滿,爲救漢槎。”華峰素不飲,至是一吸而盡。太傅笑曰:“余直戲耳。即不飲,余豈不救漢槎耶?雖然,何其壯也!”嗚呼!公子能文,良朋愛友,太傅憐才,真一時佳話。(袁枚《隨園詩話》) 容若寄梁汾《金縷曲》,有云:“絶塞生還吴子,算眼前此外皆閒事。”蓋指此也。漢槎既入關,過容若所,見齋壁大書:“顧梁汾爲吴漢槎屈膝處”,不禁大慟云。昔人交誼之重如此!(梁令嫻《藝蘅館詞選》)

    【評】

    譚獻曰:使人增朋友之重,可以興矣!(《篋中詞》一) 陳廷焯曰:華峰《賀新郎》兩闋,只如家常説話,而痛快淋漓,宛轉反覆,兩人心迹,一一如見,雖非正聲,亦千秋絶調也!又曰:二詞純以性情結撰而成,悲之深,慰之至,丁寧告戒,無一字不從肺腑流出,可以泣鬼神矣!(《白雨齋詞話》卷三)

    右顧貞觀詞六首,録自《彈指詞》。

    〔集評〕

    杜詔曰:彈指與竹垞、迦陵埒名。迦陵之詞,横放傑出,大都出自蘇、辛,卒非詞家本色。竹垞神明乎姜、史,刻削隽永,本朝作者雖多,莫有過焉者。若彈指則極情之致,出入南北兩宋,而奄有衆長,詞之集大成者也。(《彈指詞序》) 陳廷焯曰:顧華峰詞,全以情勝,是高人一著處。至其用筆,亦甚圓朗,然不悟沉鬱之妙,終非上乘。(《白雨齋詞話》卷三)

    李符

    〔小傳〕  李符字分虎,號耕客,浙江嘉興人。崇禎十二年(一六三九)生。少與兄繩遠、良年齊名,號“三李”。曾受知於曹溶,又與朱彝尊等結詩社。康熙二十八年(一六八九)卒。著有《香草居集》及《耒邊詞》。彝尊稱其“精研於南宋諸名家,而分虎之詞,愈變而極工,方之武會,無異塤篪之迭和也。”(《耒邊詞序》)朱孝臧題云:“長水畔,二隱比龜溪。不分詩名叨一饌,居然詞派有連枝,人道好壎篪。”(《彊邨語業》卷三)兄弟並以詞名,亦一時所罕也。

    釣船笛 (即《好事近》)

    曾去釣江湖 ,腥浪黏天無際 。淺岸平沙自好 ,算無如鄉里 。  從今只住鴨兒邊 ,遠或泛苕水 。三十六陂秋到 ,宿萬荷花裏 。

    右李符詞一首,録自《耒邊詞》。

    〔集評〕

    陳廷焯曰:二李詞絶相類,大約皆規模南宋,羽翼竹垞者。武曾較雅正,而才氣則分虎爲勝。(《白雨齋詞話》卷三)

    納蘭性德

    〔小傳〕  納蘭性德字容若,初名成德,後避東宫嫌名,改曰性德,爲太傅明珠長子。年十七補諸生,明年舉順天鄉試,康熙丙辰(一六七六)應殿試,賜進士出身,選授三等侍衛,尋晉一等。自幼聰敏,讀書一再過即不忘。尤喜爲詞,自唐、五代以來諸名家詞,皆有選本。以洪武韻改并聯屬,名《詞韻正略》。所著《側帽集》後更名《飲水集》者皆詞也。好觀北宋之作,不喜南渡諸家,而清新秀隽,自然超逸,海内名爲詞者皆歸之。數歲即善騎射,自在環衛,益便習,發無不中。其扈蹕時,雕弓書卷,錯雜左右,日則校獵,夜必讀書。不肯輕爲人謀,謀必竭其肺腑。所交遊皆一時儁異,於世所稱落落難合者,若無錫嚴繩孫、顧貞觀、秦松齡、宜興陳維崧、慈溪姜宸英,尤所契厚。吴江吴兆騫,久徙絶塞,性德聞其才名,贖而還之。坎軻失職之士,走京師,生館死殯,於貲財無所計惜。生於順治十一年(一六五四),卒於康熙二十四年(一六八五),年三十一。(節録徐乾學:《納蘭君墓誌銘》)曾刊《通誌堂經解》,自著有《通誌堂集》後附《通誌堂詞》,爲顧貞觀所定。清季許增復爲匯集諸家刊本,爲《納蘭詞》五卷,附補遺一卷,刊入《榆園叢刻》中。朱孝臧題云:“蘭錡貴,肯作稱家兒?解道紅羅亭上語,人間寧獨小山詞?冷暖自家知。”(《彊邨語業》卷三)清代令詞,蓋未有過於性德者矣。

    江城子 咏史

    濕雲全壓數峰低 ,影淒迷 ,望中疑 。非霧非煙神女欲來時 。若問生涯原是夢 ,除夢裏 ,没人知 。

    臺城路 塞外七夕

    白狼河北秋偏早 ,星橋又迎河鼓 。清漏頻移 ,微雲欲濕 ,正是金風玉露 。兩眉愁聚 。待歸踏榆花 ,那時纔訴 。只恐重逢 ,明明相視更無語 。  人間别離無數 。向瓜果筵前 ,碧天凝佇 。連理千花 ,相思一葉 ,畢竟隨風何處 ?羈棲良苦 !算未抵空房 ,冷香啼曙 。今夜天孫,笑人愁似許 !

    【評】

    譚獻曰:逼真北宋慢詞。(《篋中詞》一)

    浣溪沙 六首

    消息誰傳到拒霜 ?兩行斜雁碧天長 ,晚秋風景倍淒涼 。  銀蒜押簾人寂寂 ,玉釵敲竹信茫茫 ,黄花開也近重陽 。

    睡起惺忪强自支 ,緑傾蟬鬢下簾時 ,夜來愁損小腰肢 。  遠信不歸空佇望 ,幽期細數却參差 ,更兼何事耐尋思 ?

    誰道飄零不可憐 ?舊游時節好花天 ,斷腸人去自今年 !  一片暈紅纔著雨 ,幾絲柔柳乍和煙 ,倩魂銷盡夕陽前 ! (《榆園叢書》本别有題云:“西郊馮氏園看海棠,因憶香嚴詞有感”。“纔”作“疑”,“幾絲”句作“晚風吹掠鬢雲偏”。)

    記綰長條欲别難 ,盈盈自此隔銀灣 ,便無風雪也摧殘 。  青雀幾時裁錦字 ?玉蟲連夜翦春旛 ,不禁辛苦況相關 ?

    誰念西風獨自涼 ?蕭蕭黄葉閉疏窗 ,沉思往事立殘陽 。  被酒莫驚春睡重 ,賭書消得潑茶香 ,當時祗道是尋常 。

    腸斷斑騅去未還 ,繡屏深鎖鳳簫寒 ,一春幽夢有無間 。  逗雨疏花濃澹改 ,關心芳草淺深難 ,不成風月轉摧殘 。

    蝶戀花 四首

    辛苦最憐天上月 ,一昔如環 ,昔昔都成玦 。若似月輪終皎潔 ,不辭冰雪爲卿熱 。  無那塵緣容易絶 ,燕子依然 ,軟踏簾鈎説 。唱罷秋墳愁未歇 ,春叢認取雙棲蝶 。

    眼底風光留不住 ,和暖和香 ,又上雕鞍去 。欲倩煙絲遮别路 ,垂楊那是相思樹 !  惆悵玉顔成間阻 ,何事東風 ,不作繁華主 ?斷帶依然留乞句 ,斑騅一繫無尋處 。

    又到緑楊曾折處 ,不語垂鞭 ,踏遍清秋路 。衰草連天無意緒 ,雁聲遠向蕭關去 。  不恨天涯行役苦 ,只恨西風 ,吹夢成今古 。明日客程還幾許 ?霑衣況是新寒雨 。

    蕭瑟蘭成看老去 ,爲怕多情 ,不作憐花句 。閣淚倚花愁不語 ,暗香飄盡知何處 !  重到舊時明月路 ,袖口香寒 ,心比秋蓮苦 。休説生生花裏住 ,惜花人去花無主 。

    【評】

    譚獻曰:勢縱語咽,淒澹無聊,延巳、六一而後,僅見湘真。(《篋中詞》一)

    又 出塞

    今古河山無定據 ,畫角聲中 ,牧馬頻來去 。滿目荒涼誰可語 ?西風吹老丹楓樹 。  從前幽怨應無數 ,鐵馬金戈 ,青塚黄昏路 。一往情深深幾許 ?深山夕照深秋雨 。 (榆園本“據”作“數”,下闋首句作“幽怨從前何處訴?”)

    河傳

    春淺 ,紅怨 ,掩雙環 。微雨花間 ,晝閑 ,無言闇將紅淚彈 。闌珊 ,香銷輕夢還 。  斜倚畫屏思往事 ,皆不是 ,空作相思字 。記當時 ,垂柳絲 ,花枝 ,滿庭胡蝶兒 。

    金縷曲 贈梁汾

    德也狂生耳 !偶然間 緇塵京國 ,烏衣門第 。有酒惟澆趙州土 ,誰會成生此意 ?不信道 遂成知己 。青眼高歌俱未老 ,向尊前 拭盡英雄淚 。君不見 ,月如水 。  共君此夜須沉醉 。且由他 蛾眉謡諑 ,古今同忌 。身世悠悠何足問 ,冷笑置之而已 !尋思起 從頭翻悔 。一日心期千劫在 ,後身緣 恐結他生裏 。然諾重 ,君須記 !

    【評】

    徐釚曰:詞旨嶔 磊落,不啻坡老、稼軒,都下競相傳寫。(《詞苑叢談》)

    又

    亡婦忌日,有感。

    此恨何時已 ?滴空階 寒更雨歇 ,葬花天氣 。三載悠悠魂夢杳 ,是夢久應醒矣 !料也覺 人間無味 。不及夜臺塵土隔 ,冷清清 一片埋愁地 。釵鈿約 ,竟抛棄 !  重泉若有雙魚寄 ,好知他 年來苦樂 ,與誰相倚 ?我自終宵成轉側 ,忍聽湘弦重理 ?待結個 他生知己 ,還怕兩人俱薄命 ,再緣慳 賸月零風裏 。清淚盡 ,紙灰起 。

    秋千索 渌水亭春望

    藥蘭擕手銷魂侣 ,争不記 看承人處 ?除向東風訴此情 ,奈竟日 ,春無語 !  悠揚撲盡風前絮 ,又百五 韶光難住 。滿地梨花似去年 ,却多了 廉纖雨 。

    菩薩蠻 四首

    問君何事輕離别 ?一年能幾團圓月 ?楊柳乍如絲 ,故園春盡時 。  春歸歸不得 ,兩槳松花隔 。舊夢逐寒潮 ,啼鵑恨未消 。

    催花未歇花奴鼓 ,酒醒已見殘紅舞 。不忍覆餘觴 ,臨風淚數行 。  粉香看欲别 ,空賸當時月 。月也異當時 ,淒清照鬢絲 。

    晶簾一片傷心白 ,雲鬟香霧成遥隔 。無語問添衣 ,桐陰月已西 。  西風鳴絡緯 ,不許愁人睡 。只是去年秋 ,如何淚欲流 ?

    烏絲畫作迴紋紙 ,香煤闇蝕藏頭字 。筝雁十三雙 ,輸他作一行 。  相看仍似客 ,但道休相憶 。索性不還家 ,落殘紅杏花 。

    清平樂

    風鬟雨鬢 ,偏是來無準 。倦倚玉闌看月暈 ,容易語低香近 。  軟風吹遍窗紗 ,心期便隔天涯 。從此傷春傷别 ,黄昏只對梨花 !

    臨江仙 寒柳

    飛絮飛花何處是 ?層冰積雪催殘 。疏疏一樹五更寒 。愛他明月好 ,憔悴也相關 。  最是繁絲摇落後 ,轉教人憶春山 。湔裙夢斷續應難 。西風多少恨 ?吹不散眉彎 。

    南鄉子 爲亡婦題照

    淚咽却無聲 ,祗向從前悔薄情 。憑仗丹青重省識 ,盈盈 ,一片傷心畫不成 !  别語忒分明 ,午夜鶼鶼夢早醒 。卿自早醒儂自夢 ,更更 ,泣盡風檐夜雨鈴 。

    沁園春

    丁巳重陽前三日,夢亡婦澹妝素服,執手哽咽,語多不復能記,但臨别有云:“銜恨願爲天上月,年年猶得向郎圓。”婦素未工詩,不知何以得此也?覺後感賦。

    瞬息浮生 ,薄命如斯 ,低徊怎忘 ?記繡榻閑時 ,並吹紅雨 ;雕闌曲處 ,同倚斜陽 。夢好難留 ,詩殘莫續 ,贏得更深哭一場 。遺容在 ,只靈飆一轉 ,未許端詳 。  重尋碧落茫茫 ,料短髮朝來定有霜 。便人間天上 ,塵緣未斷 ;春花秋葉 ,觸緒還傷 。欲結綢繆 ,翻驚摇落 ,減盡荀衣昨日香 。真無奈 !倚聲聲鄰笛 ,譜出迴腸 。

    右納蘭性德詞二十五首,録自《通誌堂詞》。

    〔集評〕

    顧貞觀曰:容若天資超逸,翛然塵外,所爲樂府小令,婉麗清淒,使讀者哀樂不知所主,如聽中宵梵唄,先淒惋而後喜悦。(《通誌堂詞序》) 又曰:容若詞一種淒惋處,令人不能卒讀,人言愁,我始欲愁。(榆園本《納蘭詞評》) 陳維崧曰:飲水詞哀感頑艷,得南唐二主之遺。(《詞評》) 周之琦曰:或言:納蘭容若,南唐李重光後身也。予謂重光天籟也,恐非人力所能及。容若長調多不協律,小令則格高韻遠,極纏綿婉約之致,能使殘唐墜緒,絶而復續,第其品格,殆叔原、方回之亞乎?(《篋中詞》一引) 況周頤曰:容若承平少年,烏衣公子,天分絶高。適承元、明詞敝,甚欲推尊斯道,一洗雕蟲篆刻之譏。獨惜享年不永,力量未充,未能勝起衰之任。其所爲詞,純任性靈,纖塵不染,甘受和,白受採,進於沉著渾至何難矣。(《蕙風詞話》卷五) 王國維曰:納蘭容若以自然之眼觀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漢人風氣,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來,一人而已!(《人間詞話》上)

    沈雄

    〔小傳〕  沈雄字偶僧,江蘇吴江人。著有《古今詞話》、《柳塘詞》。

    金明池 秣陵懷古

    山上圍棋 ,渡頭麾扇 ,那怯寒潮夜雨 ?重借問 繁華六代 ,又荒堞斷碑如許 !願官家 世世生來 ,莫應似 衰草斜陽垂暮 。嘆幕府頻移 ,鑾輿潛幸 ,一任晚風吹去 。  江左夷吾在何處 ?便星散雲馳 ,此身無主 。問滿目 虎旅鴛行 ,還講得 舊時門户 ?最傷心 ,煙柳臺城 ,儘巷口烏衣 ,興亡難訴 。但萬里長江 ,未銷離恨 ,一派濤聲猶怒 。

    【評】

    葉恭綽曰:亦興亡之感。(《廣篋中詞》一)

    右沈雄詞一首,録自《柳塘詞》。

    陳崿

    〔小傳〕  陳崿字咸京,號岞嵐,晚號慧香,江蘇華亭人。貢生,以薦充纂修《詩經》館分校,議叙知縣。遽乞歸,杜門著述。著有《祖硯堂集》、《呵壁詞》。

    大酺 王府基懷古

    記白駒兵 ,齊雲火 ,一晌繁華何處 ?宫基春草緑 ,任鶯歌花笑 ,更無人妒 。石馬苔纏 ,銅仙淚滴 ,麋鹿也曾游否 ?英雄消沉盡 ,問當年割據 ,霸圖誰誤 ?但贏得淒涼 ,五更霜角 ,滿城風絮 。  乾坤真逆旅 !看濠泗樓櫓横江渡 。又轉眼 灰飛玉座 ,雨冷金溝 ,嘆神京 不堪重顧 。萬朵愁雲涌 ,還悄把 蔣陵遮住 。接直北 煤山路 。興亡彈指 ,何況張王非故 ?江南庾郎一賦 。

    右陳崿詞一首,録自《呵壁詞》。

    厲鶚

    〔小傳〕  厲鶚字太鴻,號樊榭,浙江錢塘人。康熙庚子(一七二〇)舉於鄉。將入都,道經天津,查蓮坡(爲仁)留之水西莊,同撰周密《絶妙好詞箋》。乾隆初舉鴻博,報罷。客揚州,有馬氏藏書最富,延主其家,盡探其秘牒。大江南北,主盟壇坫,凡數十年。性耽閒静,愛山水,尤工詩餘,擅南宋諸家之勝。(《國朝先正事略》卷四十一《文苑傳》)生於康熙三十一年(一六九二),乾隆十七年(一七五二)卒。著有《宋詩紀事》、《樊榭山房集》等。朱孝臧題其《樊榭山房詞》云:“南湖隱,心折小長蘆。拈出空中傳恨語,不知探得頷珠無?神悟亦區區!”(《彊邨語業》卷三)厲氏固浙西詞派之中堅人物也。

    齊天樂 吴山望隔江霽雪

    瘦筇如唤登臨去 ,江平雪晴風小 。濕粉樓臺 ,釅寒城闕 ,不見春紅吹到 。微茫越嶠 ,但半沍雲根 ,半銷沙草 。爲問鷗邊 ,而今可有晉時櫂 ?  清愁幾番自遣 ,故人稀笑語,相憶多少 ?寂寂寥寥 ,朝朝暮暮 ,吟得梅花俱惱 。將花插帽 ,向第一峰頭 ,倚空長嘯 。忽展斜陽 ,玉龍天際繞 。

    【評】

    譚獻曰:頓挫跌宕。(《篋中詞》二)

    百字令 丁酉清明

    春光老去 ,恨年年心事 ,春能拘管 。永日空園雙燕語 ,折盡柳條長短 。白眼看天 ,青袍似草 ,最覺當歌懶 。愔愔門巷 ,落花早又吹滿 。  凝想煙月當時 ,餳簫舊市 ,慣逐嬉春伴 。一自笑桃人去後 ,幾葉碧雲深淺 。亂擲榆錢 ,細垂桐乳 ,尚惹遊絲轉 。望中何處 ?那堪天遠山遠 !

    【評】

    譚獻曰:忍俊不禁。(《篋中詞》二)

    疏影

    湖上見柳影,因賦此闋。

    輕陰冉冉 ,正嫩苔弄碧 ,庭宇深掩 。千縷柔魂 ,摇蕩如煙 ,無端忽度闌檻 。章臺路闇人歸處 ,看足了 斜陽濃淡 。又幾痕 水際低窺 ,近日楚腰全減 。  依約匀梳月底 ,亂雲鋪滿徑 ,籠住文簟 。欲結同心 ,空試荑苗 ,作就三分銷黯 。寒添白袷清明後 ,掃不盡 隨風微斂 。最鏡中 再寫秋疏 ,記得踏枝鴉點 。

    眼兒媚

    一寸横波惹春留 ,何止最宜秋 。妝殘粉薄 ,矜嚴消盡 ,只有温柔 。  當時底事匆匆去 ?悔不載扁舟 。分明記得 ,吹花小徑 ,聽雨高樓 。

    玉漏遲

    永康病中,夜雨感懷。

    薄游成小倦 。驚風夢雨 ,意長箋短 。病與秋争 ,葉葉碧梧聲顫 。濕鼓山城暗數 ,更穿入 溪雲千片 。燈暈翦 ,似曾認我 ,茂陵心眼 。  少年不負吟邊 ,幾熨帛光陰 ,試香池館 。歡境消磨 ,盡付砌蟲微嘆 。客子關情藥裏 ,覓何地 煙林疏散 ?懷正遠 ,胥濤曉喧楓岸 。

    【評】

    陳廷焯曰:此詞似周草窗,而騷情雅意,更覺過之。(《白雨齋詞話》卷四) 譚獻曰:柔厚幽淼。(《篋中詞》二)

    百字令

    月夜過七里灘,光景奇絶。歌此調,幾令衆山皆響。

    秋光今夜 ,向桐江 ,爲寫當年高躅 。風露皆非人世有 ,自坐船頭吹竹 。萬籟生山 ,一星在水 ,鶴夢疑重續 。拿音遥去 ,西巖漁父初宿 。  心憶汐社沉埋 ,清狂不見 ,使我形容獨 。寂寂冷螢三四點 ,穿過前灣茅屋 。林浄藏煙 ,峰危限月 ,帆影摇空緑 。隨風飄蕩 ,白雲還臥深谷 。

    【評】

    陳廷焯曰:無一字不清俊。又曰:煉字煉句,歸於純雅,此境亦未易到。(《白雨齋詞話》卷四) 譚獻曰:與于湖:《洞庭詞》,壯浪幽奇,各極其勝。(《篋中詞》二)

    憶舊游

    辛丑九月既望,風日清霽,唤艇自西堰橋,沿秦亭、法華,灣洄以達於河渚。時秋蘆作花,遠近縞目。回望諸峰,蒼然如出晴雪之上。庵以“秋雪”名,不虚也。乃假僧榻,偃仰終日,唯聞棹聲掠波往來,使人絶去世俗營競所在。向晚宿西溪田舍,以長短句紀之。

    遡溪流雲去,樹約風來 ,山翦秋眉 。一片尋秋意 ,是涼花載雪 ,人在蘆碕 。楚天舊愁多少 ,飄作鬢邊絲 。正浦溆蒼茫 ,閑隨野色 ,行到禪扉 。  忘機 ,悄無語 ,坐雁底焚香 ,蛩外弦詩 。又送蕭蕭響 ,盡平沙霜信 ,吹上僧衣 。憑高一聲彈指 ,天地入斜暉 。已隔斷塵喧 ,門前弄月漁艇歸 。

    【評】

    譚獻曰:白石却步。(《篋中詞》二)

    齊天樂 秋聲館賦秋聲

    簟淒燈暗眠還起 ,清商幾處催發 ?碎竹虚廊 ,枯蓮淺渚 ,不辨聲來何葉 ?桐飆又接 。盡吹入潘郎 ,一簪愁髮 。已是難聽 ,中宵無用怨離别 。  陰蟲還更切切 。玉窗挑錦倦 ,驚響檐鐵 。漏斷高城 ,鐘疏野寺 ,遥送涼潮嗚咽 。微吟漸怯 。訝籬豆花開 ,雨篩時節 。獨自開門 ,滿庭都是月 。

    【評】

    譚獻曰:詞禪。(《篋中詞》二)

    八歸 隱几山樓賦夕陽

    初翻雁背 ,旋催鴉翼 ,高樹半掛微暈 。銷凝最是登樓意 ,常對亂波紅蘸 ,遠山青襯 。不管長亭歌欲斷,漸照去鞭痕將隱 。想故苑燕麥離離 ,滿地弄金粉 。  何況春游乍歇 ,花愁多少 ,只惱黄昏偏近 。冷和帆落 ,慘連笳起 ,更帶孤煙斜引 。誤雕闌倚遍 ,霽色明朝也應準 。無言處 ,望中容易 ,下却西墻 ,相思人老盡 。

    【評】

    譚獻曰:無垂不縮。(《篋中詞》二)

    摸魚兒 蕪城清明

    杏餳香 鬧花門巷 ,家家風外晴穩 。來時猶道江程短 ,定不短如愁鬢 。飛絮近 ,作酒惡寒輕 ,只是無人問 。紅絲硯潤 。便杜老傷春 ,江郎賦别 ,難寫此時恨 。西湖路 ,最愛山聯眉暈 。遊船曾記歸盡 。緑楊闌角聽鶯坐 ,知我平生疏俊 。情一寸 ,回首處 ,雲容水態還相引 。天涯自哂 。繞九里街中 ,三分月底 ,誰與寄芳信 ?

    掃花游

    乙巳三月二十三日,客揚州,空齋積雨,孤愁特甚,問人,始知是春盡日也。黯然於懷,賦寄尺鳧。

    折花泛舸 ,又夜淺燈孤 ,緑陰如許 !舊游間阻 。聽檐聲壓酒 ,醉醒無據 。落魄多愁 ,尚記羅裙雁柱 。向南浦 ,訝楊柳今朝 ,腰瘦慵舞 。  行遍深院宇 ,已負了春來 ,忍教春去 ?笑人易誤 ,似山中枕石 ,頓忘時序 。小榼櫻桃 ,更憶西園勝聚 。寄情處 ,畫當年 滿湖煙雨 。

    謁金門

    七月既望,湖上雨後作。

    憑畫檻 ,雨洗秋濃人淡 。隔水殘霞明冉冉 ,小山三四點 。  艇子幾時同泛 ?待折荷花臨鑒 。日日緑盤疏粉艷 ,西風無處減 。

    【評】

    陳廷焯曰:中有怨情,意味便厚,否則無病呻吟,亦可不必。(《白雨齋詞話》卷四)

    右厲鶚詞十二首,録自《樊榭山房詞》。

    〔集評〕

    徐紫珊曰:樊榭詞生香異色,無半點煙火氣,如入空山,如聞流泉,真沐浴於白石、梅溪而出之者。 陳玉幾曰:樊榭詞清真雅正,超然神解;如金石之有聲,而玉之聲清越;如草木之有花,而蘭之味芬芳。 趙意田曰:《琴雅》(樊榭詞一題《秋林琴雅》)一編,節奏精微,輒多弦外之響,是謂以無累之神,合有道之器者。(以上並見《藝蘅館詞選》) 譚獻曰:填詞至太鴻,真可分中仙、夢窗之席。世人争賞其餖飣窳弱之作,所謂“微之識碔砆”也。《樂府補題》,别有懷抱。後來巧構形似之言,漸忘古意,竹垞、樊榭,不得辭其過。浙派爲人詬病,由其以姜、張爲止境,而又不能如白石之澀,玉田之潤。録乾隆以來詞慎取之。(《篋中詞》二) 陳廷焯曰:厲樊榭詞,幽香冷艷,如萬花谷中,雜以芳蘭,在國朝詞人中,可謂超然獨絶者矣!論者謂其沐浴於白石、梅溪,(徐紫珊語)此亦皮相之見。大抵其年、錫鬯、太鴻三人,負其...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