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苏门四学士词最新章节!

    傳記

    秦觀字少游,一字太虚,揚州高郵人。少豪雋,慷慨溢於文詞。舉進士,不中。强志盛氣,好大而見奇。讀兵家書,與己意合。  見蘇軾於徐,爲賦《黄樓》。軾以爲有屈、宋才。又介其詩於王安石,安石亦謂清新似鮑、謝。軾勉以應舉爲親養,始登第,調定海主簿,蔡州教授。元祐初,軾以“賢良方正”薦於朝,除太學博士,校正秘書省書籍,遷正字,而復爲兼國史院編修官。上日有硯、墨、器、幣之賜。  紹聖初,坐黨籍,出,通判杭州。以御史劉拯論其增損實録,貶監處州酒税。使者承風望指,候伺過失。既而無所得,則以謁告寫佛書爲罪,削秩,徙郴州,繼編管横(原作“黄”,依殿本改)州,又徙雷州。  徽宗立,復宣德郎,放還。至藤州,出游華光亭,爲客道夢中長短句,索水欲飲,水至,笑視之而卒。先自作挽詞,其語哀甚,讀者悲傷之。年五十三。有《文集》四十卷。觀長於議論,文麗而思深。及死,軾聞之,歎曰:“少游不幸死道路,哀哉!世豈復有斯人乎?”弟覿字少章,覯字少儀,皆能文。

    右録自商務印書館影元刊元脱脱《宋史》卷四百四十四《文苑》六。

    淮海先生年譜簡編

    先生姓秦氏,名觀,字太虚,改字少游,别號邗溝居士,學者稱淮海先生。先世居江南,中徙揚州,爲高郵州武寧鄉左廂里人。大父承議公諱某。父元化公諱某,師事胡安定先生瑗,有聲太學。母戚氏。

    宋仁宗皇祐元年己丑

    承議公赴官南康,道出九江,先生生。

    至和元年甲午

    先生六歲,始入小學。父元化公游太學,歸覲,言太學人物之盛,數稱海陵王君觀高才力學,遂以其名名先生。

    嘉祐八年癸卯

    先生十五歲。父元化公卒。

    英宗治平四年丁未

    先生十九歲。娶潭州寧鄉主簿徐成甫女,名文美。

    神宗熙寧三年庚戌

    先生二十二歲。叔父定登葉祖洽榜進士第,授會稽尉。

    熙寧七年甲寅

    先生二十六歲。聞蘇公軾爲時文宗,欲往游其門,未果。會蘇公自杭倅移知密州,道經揚州。先生預作公筆語,題於一寺中。公見之,大驚。及晤孫莘老,出先生詩詞數百篇,讀之,乃歎曰:“向書壁者必此郎也。”遂結神交。

    熙寧九年丙辰

    先生二十八歲。同孫莘老、參寥子訪漳南老人於歷陽之惠濟院,浴湯泉,游龍洞,謁項羽廟,得詩三十首,《湯泉賦》一篇。

    熙寧十年丁巳

    先生二十九歲。謁蘇公軾於彭城,贈以詩。

    元豐元年戊午

    先生三十歲。舉鄉貢,報罷,退居高郵,作《黄樓賦》。

    元豐二年己未

    先生三十一歲。將如越,省大父承議公及叔父定於會稽。會蘇公軾自徐州徙知湖州,遂與偕行,過無錫,游惠山。又會於松江。至吴興,泊西觀音院。别蘇公,至德清,道中作詩還寄。遂如越。聞軾下詔獄,渡江至吴興問訊。復過杭州,同參寥子月夜游風篁嶺,謁辨才於潮音堂,作《龍井題名記》及《龍井記》。東游鑑湖,謁禹廟,憇蓬萊閣,與領越州程公闢相得歡甚。作《會稽唱和詩序》、《會稽懷古》諸詞。歲暮還高郵,除夕抵家。

    元豐三年庚申

    先生三十二歲。蘇公弟轍將赴高安,過高郵。先生相從兩日,送至邵伯埭,贈詩而還。時黄魯直爲先生寫《龍井》、《雪齋》兩記,先生寓書參寥子,寄錢唐僧勒石。

    元豐四年辛酉

    先生三十三歲。叔父定自會稽得替,便道取疾入京改官。先生侍承議公還高郵,與弟覿、覯習制科之文。秋應省試,西行赴京師。

    元豐五年壬戌

    先生三十四歲。應禮部試,罷歸。太父承議公卒。

    元豐七年甲子

    先生三十六歲。蘇公軾書薦先生於王荆公安石。先生自次詩文爲十卷,號《淮海閒居集》。

    元豐八年乙丑

    先生三十七歲。登焦蹈榜進士第。  先生慕馬少游之爲人,改字少游,陳無己師道爲作《字序》。  除定海主簿,調蔡州教授。奉母夫人赴蔡州。

    哲宗元祐元年丙寅

    先生三十八歲。在蔡州。蘇公軾與鮮于公侁以“賢良方正”薦先生於朝。

    元祐二年丁卯

    先生三十九歲。自汝南被召至京師,爲忌者所中,復引疾歸汝南。  范公純仁薦先生堪備著述之科。檄至,先生作書以謝。

    元祐三年戊辰

    先生四十歲。被召至京師,應制科,進策論。除宣教郎,太學博士,校正秘書省書籍。

    元祐四年己巳

    先生四十一歲。在京師,由博士遷正字。

    元祐五年庚午

    先生四十二歲。在京師。  子處度湛在都下應秋試。

    元祐六年辛未

    先生四十三歲。在京師。  弟少章登馬涓榜進士第,調仁和主簿。先生作詩送之。

    元祐七年壬申

    先生四十四歲。作《西池宴集》詩、《金明池》詞。

    元祐八年癸酉

    先生四十五歲。在京師。由正字遷國史院編修官。

    紹聖元年甲戌

    先生四十六歲。坐黨籍,改館閣校勘,出爲杭州通判。  又坐御史劉拯言:先生增損實録,道貶監處州酒税。到處州,有《題務中壁》詩。

    紹聖二年乙亥

    先生四十七歲。在處州。游府治南園,作《千秋歲》詞。後范成大愛其“花影鶯聲”之句,即其地建鶯花亭。

    紹聖三年丙子

    先生四十八歲。在處州。坐謁告寫佛書,削秩,徙郴州。  歲暮抵郴州,作《阮郎歸》詞。(原譜以此詞繫之次年。揆諸詞意,似係歲暮初至郴州之作,故改書於此。)

    紹聖四年丁丑

    先生四十九歲。在郴州。作《踏莎行》詞。  奉詔編管横州。

    元符元年戊寅

    先生五十歲。自郴州赴横州,寓浮槎館。  城西有海棠橋。橋南北皆海棠,書生祝姓者居之。先生嘗醉宿其家,明日,作《醉鄉春》詞題柱。

    元符二年己卯

    先生五十一歲。自横州徙雷州。  時蘇公尚在瓊州,先生復得與通書問。

    元符三年庚辰

    先生五十二歲。在雷州,自作挽詞,自序曰:“昔鮑照、陶潛皆自作哀詞,其詞哀。讀余此章,乃知前作之未哀也。”五月,赦令下,遷臣多内徙。蘇公量移廉州,與先生相會於海康。先生出挽詞呈蘇公,相與嘯詠而别。  先生被命復宣德郎,放還,作《和歸去來兮辭》。遂以七月啓行,踰月至藤州。因醉臥光化亭,忽索水飲,家人以一盂注水進,先生笑視之而卒,實八月十二日也。  處度自旅次來奔喪,扶櫬北還。

    徽宗建中靖國元年辛巳

    處度奉先生靈櫬停殯於潭州。

    崇寧元年壬午

    詔立黨人碑於端禮門,先生與焉。

    崇寧四年乙酉

    詔除黨人父兄子弟之禁。于是處度奉先生喪歸葬於廣陵。  政和間,遷葬於無錫惠山西三里之璨山。

    清道光間,高郵王氏重刊《淮海集》,有少游二十八代孫秦瀛《重編淮海先生年譜節要》,載於卷首《宋史文苑傳》後。兹再加删汰,題曰《淮海先生年譜簡編》,聊備研習秦詞者之參證云。一九五五年十二月二十日,龍榆生記。

    詞話

    秦少游寓京師,有貴官延飲,出寵姬碧桃侑觴,勸酒惓惓。少游領其意,復舉觴勸碧桃。貴官云:“碧桃素不善飲。”意不欲少游强之。碧桃曰:“今日爲學士拚了一醉!”引巨觴長飲。少游即席贈《虞美人》詞曰:“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數。亂山深處水縈迴,借問一枝如玉爲誰開? 輕寒細雨情何限,不道春難管。爲君沈醉又(原作“一”,依本集改。) 何妨,只怕酒醒時候斷人(原作“逝水”,依本集改。) 腸。”闔座悉恨。貴官云:“今後永不令此姬出來。”滿座大笑。(《緑窗新話》上。)

    秦少游在揚州劉太尉家,出姬侑觴。中有一姝,善擘箜篌。此樂既古,近時罕有其傳,以爲絶藝。姝又傾慕少游之才名,偏屬意。少游借箜篌觀之。既而主人入宅更衣,適值狂風滅燭,姝來且親,有倉卒之歡,且云:“今日爲學士瘦了一半。”少游因作《御街行》以道一時之景曰:“銀燭生花如紅豆,這好事,如今有。夜闌人静曲屏深,借寶瑟輕輕招手。可憐一陣白蘋風,故滅燭,教相就。  花帶雨,冰肌香透。恨啼鳥,轆轤聲曉。岸柳微風吹殘酒。斷腸時,至今依舊,鏡中消瘦。那人知後,怕你來僝僽。”(《緑窗新話》上引《古今詞話》。榆生案:此首見《山谷詞》,字句稍有出入。)

    右録自近人趙萬里輯本宋楊偍《古今詞話》。

    唐錢起《湘靈鼓瑟》詩末句:“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峯青。”秦少游嘗用以填詞云:“千里瀟湘挼(原作“按”,誤,依宋本《淮海居士長短句》改。) 藍浦,蘭橈昔日曾經。日高風定露華清。微波澄不動,冷浸一天星。  獨倚危檣情悄悄,遥聞妃瑟泠泠。新聲含盡古今情。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峯青。”滕子京亦嘗在巴陵,以前兩句填詞云:“湖水連天天連水,秋來分外澄清。君山自是小蓬瀛。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  帝子有靈能鼓瑟,淒然依舊傷情。微聞蘭芷動芳馨。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峯青。”

    右録自武英殿聚珍本宋吴曾《能改齋漫録》卷十六《用“江上數峯青”之句填詞》條。

    杭之西湖有一倅,閒唱少游《滿庭芳》,偶然誤舉一韻云:“畫角聲斷斜陽。”妓琴操在側,云:“‘畫角聲斷譙門’,非‘斜陽’也。”倅因戲之曰:“爾可改韻否?”琴即改作“陽”字韻云:“山抹微雲,天連衰草,畫角聲斷斜陽。暫停征轡,聊共飲離觴。多少蓬萊舊侣,頻回首煙靄茫茫。孤村裏,寒鴉萬點,流水遶低牆。  魂傷,當此際,輕分羅帶,暗解香囊。漫贏得青樓,薄倖名狂。此去何時見也?襟袖上空有餘香。傷心處,長城望斷,燈火已昏黄。”東坡聞而稱賞之。  後因東坡在西湖,戲琴曰:“我作長老,爾試來問。”琴云:“何謂湖中景?”東坡答云:“秋水共長天一色,落霞與孤鶩齊飛。”又云:“何謂景中人?”東坡云:“裙拖六幅瀟湘水,鬢嚲巫山一段雲。”又云:“何謂人中意。”東坡云:“惜他楊學士,憋殺鮑參軍。”琴又云:“如此究竟如何?”東坡云:“門前冷落車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琴大悟,即削髮爲尼。

    右録自《能改齋漫録》卷十六《杭妓琴操》條。

    秦少游所作《千秋歲》詞,予嘗見諸公唱和親筆,乃知在衡陽時作也。少游云:“至衡陽,呈孔毅甫使君。”其詞云云,今更不載。毅甫本云:“次韻少游見贈。”其詞云:“春風湖外,紅杏花初退。孤館静,愁腸碎。淚餘痕在枕,别久香銷帶。新睡起,小園戲蝶飛成對。  惆悵誰人會?隨處聊傾蓋。情暫遣,心何在?錦書消息斷,玉漏花陰改。遲日暮,仙山杳杳空雲海。”  其後東坡在儋耳,姪孫蘇元老,因趙秀才還自京師,以少游、毅甫所贈酬者寄之。東坡乃次韻,録示元老,且云:“便見其超然自得、不改其度之意。”其詞云:“島邊天外,未老身先退。珠淚濺,丹衷碎。聲摇蒼玉佩,色重黄金帶。一萬里,斜陽正與長安對。  道遠誰云會?罪大天能蓋。君命重,臣節在。新恩猶可覬,舊學終難改。吾已矣!乘桴且恁浮于海。”豫章題云:“少游得謫,嘗夢中作詞云:‘醉臥古藤陰下,了不知南北。’竟以元符庚辰死於藤州光華亭上。崇寧甲申,庭堅竄宜州,道過衡陽,覽其遺墨,始追和其《千秋歲詞》”云:“苑邊花外,記得同朝退。飛騎軋,鳴珂碎。齊歌雲遶扇,趙舞風回帶。嚴鼓斷,杯盤狼籍猶相對。  灑淚誰能會?醉臥藤陰蓋。人已去,詞空在。兔園高宴悄,虎觀英游改。重感慨,波濤萬頃珠沈海!”晁無咎集中嘗載此詞而非是也。  少游詞云:“憶昔西池會,鴛鷺同飛蓋。”亦爲在京師,與毅甫同在於朝,敍其爲金明池之游耳。今越州、處州皆指西池在彼,蓋未知其本源而云也。

    右録自《能改齋漫録》卷十七《秦少游唱和千秋歲詞》條。

    《王直方詩話》云:東坡嘗以所作小詞示無咎、文潛曰:“何如少游?”二人皆對云:“少游詩似小詞,先生小詞似詩。”陳無己云:“荆公晚年詩傷工,魯直晚年詩傷奇。”余戲之曰:“子欲居‘工’、‘奇’之間耶?”

    右録自清康熙間耘經樓覆宋本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四十二《東坡五》。

    《高齋詩話》云:少游在蔡州,與營妓婁婉字東玉者甚密,贈之詞云:“小樓連苑横空。”又云“玉佩丁東别後”者是也。又贈陶心兒詞云“天外一鉤横月帶三星”,謂“心”字也。葉致遠屢對荆公稱少游詩。公嘗有别紙云:“秦君之詩,清新婉麗,鮑、謝似之。”又云:“公愛秦君,數口之。今得其詩,手之而不释。然聞秦君嘗學至言妙道,無乃笑吾二人嗜好異乎?”蓋少游嘗爲道士書符咒水,故公有是語。  苕溪漁隱曰:東坡嘗有書薦少游於荆公云:“向屢言高郵進士秦觀太虚,公亦粗知其人。今得其詩文數十首,拜呈。詞格高下,固已無逃於左右。此外博綜史傳,通曉佛書,若此類,未易一一數也。”荆公答書云:“示及秦君詩,適葉致遠一見,亦以謂清新嫵麗,鮑、謝似之。公奇秦君,口之而不置;我得其詩,手之而不釋。又聞秦君嘗學至言妙道,無乃笑我與公嗜好異乎?”二書所云如此。高齋以謂“葉致遠屢對荆公稱秦少游詩,嘗有别紙”,真誤也。東坡謂少游“通曉佛書”,故荆公有“秦君嘗學至言妙道”之語。高齋以謂少游“嘗爲道士書符咒水”,又誣也。

    《冷齋夜話》云:少游到郴州,作長短句云:“霧失樓臺,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裏斜陽暮。  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郴江幸自遶郴山,爲誰流下瀟湘去?”東坡絶愛其尾兩句,自書於扇曰:“少游已矣!雖萬人何贖。”

    《詩眼》云:或問余:“東坡有言:‘詩至於杜子美,天下之能事畢矣!’老杜之前,人固未有如老杜,後世安知無過老杜者?”余曰:如“一片花飛減卻春。”若詠落花,則語意皆盡。所以古人既未到,決知後人更無好語。如《畫馬》詩云:“玉花卻在御榻上,榻上庭前屹相向。”則曹將軍能事與造化之功,皆不可以有加矣。至其他吟詠人情,模寫景物,皆如是也。老杜《謝嚴武》詩云:“雨映行宫辱贈詩。”山谷云:“只此雨映兩字,寫出一時景物,此句便雅健。”余然後曉句中當無虚字。  後誦淮海小詞云:“杜鵑聲裏斜陽暮。”公曰:“此詞高絶!但既云‘斜陽’,又云‘暮’,則重出也。”欲改“斜陽”作“簾櫳”。余曰:“既言‘孤館閉春寒’,似無簾櫳。”公曰:“亭傳雖未必有簾櫳,有亦無害。”余曰:“此詞本模寫牢落之狀。若曰‘簾櫳’,恐損初意。”先生曰:“極難得好字,當徐思之。”然余因此曉句法不當重疊。

    《冷齋夜話》云:東坡初未識少游。少游知其將復過維陽,作坡筆語,題壁於一山寺中。東坡果不能辨,大驚。及見孫莘老,出少游詩詞數十篇,讀之,乃歎曰:“向書壁者定此郎也。”後與少游維陽飲别,作《虞美人》曰:“波聲拍枕長淮曉,隙月窺人小。無情汴水自東流,只載一船離恨向西州。  竹陰花圃曾同醉,酒未多於淚。誰教風鑒在塵埃,醖造一場煩惱送人來。”世傳此詞是賀方回所作,雖山谷亦云。大觀中,於金陵見其親筆,醉墨超放,氣壓王子敬,蓋東坡詞也。

    《冷齋夜話》云:少游在横(原作“黄”,依《山堂肆考》改。) 州,飲於海棠橋。(原無“棠”字,依《山堂肆考》補。) 橋南北多海棠,有老書生家於海棠叢間。少游醉宿於此,明日題其柱云:“唤起一聲人悄,衾暖夢寒窗曉。瘴雨過,海棠開,(原作“晴”,誤。) 春色又添多少? 社甕(《山堂肆考》作“酒”)釀成微笑,半破癭瓢共舀。覺顛(原作“健”,誤。) 倒,急投牀,醉鄉廣大人間小。”東坡愛其句,恨不得其腔,當有知者。(萬曆刊本明彭大翼《山堂肆考》宫集卷二十七:“海棠橋在南寧府横州。橋南北皆植海棠,有書生祝姓者家此。宋秦觀嘗醉宿其家,明日題一詞。”云云。附録備考。)

    《冷齋夜話》云:少游小詞奇麗,想見其神情(原作“清”,誤。) 在絳闕、道山之間。詞曰:“柳邊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亂,鶯聲碎。飄零疏酒醆,離别寬衣帶。人不見,碧雪暮(原脱“暮”字。) 合空相對。  憶昔西池會,鴛鷺(原作“鴦”,誤。) 同飛蓋。攜手處,今誰在?日邊清夢斷,鏡裏朱顔改。春去也!落紅萬點愁如海。”余兄思禹使余賦《崔徽頭子》詞,因次韻曰:“半身屏外,睡覺脣紅退。春思亂,芳心碎。空餘簪髻玉,不見流蘇帶。試與問:今人秀韻誰宜對? 湘浦曾同會,手弭青羅蓋。疑是夢,巾(原作“中”,誤。) 猶在。十分春易盡,一點情難改。多少事,都隨恨遠連雲海。”

    《後山詩話》云:王斿,平甫之子。嘗云:“今語例襲陳言,但能轉移耳。”世稱秦詞“愁如海”爲新奇,不知李國主已云:“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但以“江”爲“海”耳。

    《冷齋夜話》云:少游元豐初夢中作長短句曰:“指點虚無征路,醉乘班虬,遠訪西極。見(原作“正”) 天風吹落(原作“露”,誤。) ,滿空寒白。織(一作“玉”。) 女明星迎笑,何苦自淹塵域?正火輪飛上,霧卷煙開,洞觀金碧。  重重觀閣,横枕鰲峯,水面倒銜蒼石。隨處有奇香幽吹,窅然難測。好是蟠桃熟後,阿鬟偷報消息。任青天(原無“任”字,“青”誤作“在”,依況周頤校改。) 碧海,一枝難遇,占取春色。”既覺,使侍兒歌之,蓋《雨中花》也。

    《漫叟詩話》云:高唐事乃楚懷王,非襄王也。若古人云:“莫道無心便無事,也應愁殺楚襄王。”少游詞云:“不應容易下巫陽,只恐翰林前世是襄王。”皆誤用也。濠州西有高唐館,俗以爲楚之高唐也。御史閻欽愛題詩云:“借問襄王安在哉?山川此地勝陽臺。”有李和風者,亦題詩云:“若向此中求薦枕,參差笑殺楚襄王。”前人既誤指其人,後人又誤指其地,可笑。

    苕溪漁隱曰:《文選·高唐賦》云:昔者楚襄王與宋玉游雲夢之臺,望高唐之觀,其上獨有雲氣。王問玉曰:“此何氣也?”玉對曰:“所謂朝雲者也。昔者先王嘗遊高唐,怠而晝寢,夢見一婦人,曰:‘妾,巫山之女也。’”李善注云:“楚懷王遊於高唐,夢與神遇。”則《漫叟詩話》之言是也。然《神女賦》復云:“楚襄王與宋玉游於雲夢之浦,使玉賦高唐之事。其後王寢,夢與神女遇,其狀甚麗。”以此考之,則楚襄王亦夢與神女遇。但楚懷王是遊高唐,楚襄王是游雲夢,以此不可雷同用事耳。

    《冷齋夜話》云:秦少游在處州,夢中作長短句曰:“山路雨添花,花動一山春色。行到小溪深處,有黄鸝千百。  飛雲當面化龍蛇,夭矯轉空碧。醉臥古藤陰下,杳不知南北。”後南遷,久之,北歸,逗留於藤州,遂終於瘴江之上光華亭。時方醉,起,以玉盂汲泉,欲飲,笑視之而化。

    右録自《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五十《秦少游》。

    《藝苑雌黄》云:朝雲者,東坡侍妾也。嘗令就秦少游乞詞。少游作《南歌子》贈之云:“靄靄迷春態,溶溶媚曉光。不應容易下巫陽,祇恐翰林前世是襄王。  暫爲清歌住,還因暮雨忙。瞥然歸去斷人腸,(原疊“斷人腸”三字,疑衍。) 空使蘭臺公子赋高唐。”何其婉媚也! 《復齋漫録》云:“《洛陽伽藍記》言:河間王有婢,名曰朝雲,善吹篪。諸羌叛。王令朝雲假爲老嫗吹箎,羌人無不流涕後降。(“後”字疑“歸”字之訛。) 語曰:‘快馬健兒,不如老嫗吹篪’。”然則名婢曰朝雲,不始於東坡也。

    右録自《苕溪漁隱叢話》後集卷二十九《東坡四》。

    《藝苑雌黄》云:程公闢守會稽,少游客焉,館之蓬萊閣。一日,席上有所悦,自爾眷眷,不能忘情,因賦長短句,所謂:“多少蓬萊舊事,空回首煙靄紛紛”也。其詞極爲東坡所稱道,取其首句,呼之爲“山抹微雲君”。中間有“寒鴉萬點,流水遶孤村”之句,人皆以爲少游自造此語,殊不知亦有所本。予在臨安,見平江梅知録云:“隋煬帝詩云:‘寒鴉千萬點,流水遶孤村。’少游用此語也。”予又嘗讀李義山《效徐陵體贈更衣》云:“輕寒衣省夜,金斗熨沈香。”乃知少游詞:“玉籠金斗,時熨沈香。”與夫“睡起熨沈香,玉腕不勝金斗。”其語亦有來歷處;乃知名人必無杜撰語。  苕溪漁隱曰:晁無咎云:“少游如寒景詞云:‘斜陽外,寒鴉萬點,流水遶孤村。’雖不識字人,亦知是天生好言語。”其褒之如此!蓋不曾見煬帝詩耳。

    《復齋漫録》云:少游爲《千秋歲》,世尤稱之。秦既没藤州,晁無咎嘗和其韻以弔之云:“江頭苑外,常記春朝退。飛騎軋,鳴珂碎。齊謳雲遶扇,趙舞風回帶。嚴鼓斷,杯盤藉草猶相對。  灑涕誰能會?醉臥藤陰蓋。人已去,詞空在。兔園高宴悄,虎觀英游改。重感慨,驚濤自卷珠沈海。”中云:“醉臥藤陰蓋”者,少游臨終作詞,所謂:“醉臥古藤陰下,了不知南北。”故無咎用之。  山谷守當塗日,郭功甫寓焉,日過山谷論文。一日,山谷云:“少游《千秋歲》詞,歎其句意之善,欲和之而‘海’字難押。”功甫連舉數“海”字,若孔北海之類。山谷頗厭,未有以卻之。次日,功甫又過山谷,問焉。山谷答曰:“昨晩偶尋得一‘海’字韻。”功甫問其所以。山谷云:“羞殺人也爺娘海。”自是功甫不論文於山谷矣。蓋山谷用俚語以卻之。

    苕溪漁隱曰:少游小詞云:“落紅鋪徑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園憔悴杜鵑啼,無柰春歸!”用小杜詩:“莫怪杏園憔悴去,滿城多少插花人。”

    右録自《苕溪漁隱叢話》後集卷三十三《秦太虚》。

    苕溪漁隱曰:《古今詞話》以古人好詞、世所共知者,易甲爲乙,稱其所作,仍隨其詞牽合爲説,殊無根蒂,皆不足信也。如秦少游《千秋歲》:“水邊沙外,城郭春寒退。”末云:“春去也!飛紅萬點愁如海”者,山谷嘗歎其句意之善,欲和之而以“海”字難押。陳無己言:“此詞用李後主:‘問君那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但以‘江’爲‘海’耳。”洪覺範嘗和此詞題《崔徽真子》云:“多少事,都隨恨遠連雲海。”晁無咎亦和此詞弔少游云:“重感慨,驚濤自卷珠沈海。”觀諸公所云,則此詞少游作明甚;乃以爲任世德所作。又《八六子》:“倚危亭,恨如芳草,萋萋剗盡還生”者,《浣溪沙》:“脚上鞋兒四寸羅”者,二詞皆見《淮海集》;乃以《八六子》爲賀方回作,以《浣溪沙》爲涪翁作。晁無咎《鹽角兒》:“開時似雪,謝時似雪,花中奇絶”者爲晁次膺作,汪彦章《點絳脣》:“新月娟娟,夜寒江静山啣斗”者爲蘇叔黨作,皆非也。

    右録自《苕溪漁隱叢話》後集卷三十九《長短句》。

    秦少游、賀方回相繼以歌詞知名。少游有詞云:“醉臥古藤陰下,了不知南北。”其後遷謫,卒於藤州光華亭上。方回亦有詞云:“當年曾到王陵鋪,鼓角秋風,千歲遼東,回首人間萬事空。”後卒於北門,門外有王陵鋪云。

    無咎云:比來作者,皆不及秦少游。如:“斜陽外,寒鴉數點,流水遶孤村。”雖不識字人,亦知是天生好言語也。

    右録自《知不足齋叢書》本宋趙令畤《侯鯖録》卷七及卷八。

    秦觀少游亦善爲樂府,語工而入律,知樂者謂之作家歌,元豐間盛行於淮、楚。“寒鴉千萬點,流水繞孤邨。”本隋煬帝詩也。少游取以爲《滿庭芳》詞,而首言:“山抹微雲,天黏衰草。”尤爲當時所傳。蘇子瞻於四學士中最善少游,故他文未嘗不極口稱善,豈特樂府。然猶以氣格爲病。故常戲云:“山抹微雲秦學士,露華倒影柳屯田。”“露華倒影”,柳永《破陣子》語也。

    右録自涵芬樓校印本宋葉夢得《避暑録話》卷三。

    秦少游發郴州,反顧有所屬。其詞曰:“霧失樓臺,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裏斜陽暮。  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郴江幸自繞郴山,爲誰流下瀟湘去?”山谷云:“語意極似劉夢得楚、蜀間語。”“淚溼闌干花著露,愁到眉峯碧聚。(注:闌干,淚臉也,見《鄴侯家傳》。“愁到眉峯碧聚”,乃張泌《思越人》詞:“黛眉愁聚春碧。”) 此恨平分取,更無言語空相覷。  斷雨殘雲無意緖,寂寞朝朝暮暮。今夜山深處,斷魂分付潮回去。”毛澤民元祐間罷杭州法曹,至富陽所作贈别詞也。因是受知東坡。語盡而意不盡,意盡而情不盡,何酷似少游也?乾道間,舅氏張仁仲宰武康。煇往見,留三日,徧覽東堂之勝。蓋澤民嘗宰是邑。於彼老士人家見别語墨蹟。

    右録自《四部叢刊續編》影宋本宋周煇《清波雜志》卷九。

    前輩謂:伊川嘗見秦少游詞:“天還知道,和天也瘦”之句,乃曰:“高高在上,豈可以此瀆上帝?”又見晏叔原詞:“夢魂慣得無拘檢(一作“束”), 又踏楊花過謝橋。”乃曰:“此鬼語也!”蓋少游乃本李長吉:“天若有情天亦老”之意,過於媟瀆。少游竟死於貶所,叔原壽亦不永,雖曰有數,亦口舌勸淫之過。

    右録自《知不足齋叢書》本宋陳鵠《西塘集耆舊續聞》卷八。

    秦少游詞云:“春去也!落紅萬點愁如海。”今人多能歌此詞。方少游作此詞時,傳至余家丞相。丞相曰:“秦七必不久於世,豈有‘愁如海’而可存乎?”已而少游果下世。少游第七,故云秦七。

    少游詞:“高城望斷,燈火已黄昏。”用歐陽詹詩云:“高城已不見,況復城中人。”

    少游詞:“小樓連苑横空”,爲都下一妓姓樓,名琬,字東玉,詞中欲藏“樓琬”二字。然少游亦自用出處。張籍詩云:“妾家高樓連苑起。”

    少游:“水邊沙外,城郭春寒退”詞,爲張芸叟作。有簡與芸叟云:“古者以代勞歌,此真所謂勞歌。”

    章質夫家子弟有注少游詞者。

    少游揚州詞云:“寧論爵馬魚龍。”“爵馬魚龍”四字,出鮑昭《蕪城賦》。

    右録自《琳琅祕室叢書》本宋曾季貍《艇齋詩話》。

    范内翰祖禹作《唐鑑》,名重天下,坐黨錮事久之。其幼子温,字元實,與吾善。温嘗預貴人家會。貴人有侍兒,善歌秦少游長短句,坐間略不顧温;温亦謹,不敢吐一語,及酒酣歡洽,侍兒者始問:“此郎何人耶?”温遽起,叉手而對曰:“某乃‘山抹微雲’女壻也。”聞者多絶倒。

    右録自《知不足齋叢書》本宋蔡絛《鐵圍山叢談》卷四。

    秦少游在蔡州,與營妓婁婉字東玉者甚密,贈之詞云:“小樓連苑横空。”又云:“玉佩丁東别後”者,是也。又贈妓陶心兒云:“天外一鉤斜月帶三星。”謂“心”字也。

    少游自會稽入都,見東坡。東坡曰:“不意别後,公卻學柳七作詞!”少游曰:“某雖無學,亦不如是。”東坡曰:“銷魂,當此際,非柳七語乎?”東坡又問:“别作何詞?”少游舉“小樓連苑横空,下窺繡轂雕鞍驟”。東坡曰:“十三個字,只説得一個人騎馬樓前過。”少游問公近作,乃舉“燕子樓空,佳人何在?空鎖樓中燕!”晁無咎曰:“只三句便説盡張建封事。”

    右録自武英殿本《御選歷代詩餘》卷一百十五引《高齋詩話》。

    長沙義妓者,不知其姓氏,善謳,尤喜秦少游樂府,得一篇,輒手筆口哦不置。久之,少游坐鉤黨南遷,道經長沙,訪潭土風俗妓籍中可與言者。或舉妓,遂往訪。少游初以潭去京師數千里,其俗山獠陋劣,雖聞妓名,意甚易之。及觀其姿容既美,而所居復瀟灑可人,即京、洛間,亦未易得,咄咄稱異。坐語間,見几上文一編,就視之,目曰《秦學士詞》。因取閲,皆己平日所作者,環視無它文。少游竊怪之,故問曰:“秦學士何人也?”妓不知即少游,具道其才品。少游曰:“能歌乎?”曰:“素所習也。”少游益怪之,曰:“樂府名家,無慮數百,若何獨愛此?不唯愛之,而又習之、歌之,似情有獨鍾者。彼秦學士亦嘗遇若乎?”曰:“妾僻陋在此。彼秦學士京師貴人,焉得至此?即至此,豈顧妾乎?”少游乃戲曰:“若愛秦學士,徒悦其詞耳。使親見其貌,未必然也。”妓歎曰:“嗟乎!使得見秦學士,雖爲之妾御,死復何恨?”少游察其誠,因謂曰:“若果欲見之,即我是也。以貶黜,道經於此。”妓大驚,色若不懌者,稍稍引退,入告母媪。媪出設位,坐少游於堂。妓冠帔立堂下,北面拜。少游起且避,媪掖之坐以受拜。已,乃張筵飲,虚左席,示不敢抗。母子左右侍。觴酒一行,率歌少游詞一闋以侑之。飲卒甚歡,比夜乃罷。止少游宿,衾枕席褥必躬設,夜分寢定,妓乃寢。平明先起,飾冠帔,奉沃匜,立帳外以俟。少游感其意,爲留數日。妓不敢以燕惰見,愈加敬禮。將别,屬曰:“妾不肖之身,幸侍左右。今學士以王命不可久留。妾懼貽累,又不敢從行,唯誓潔身以報。他日北歸,幸一過妾,妾願畢矣。”少游許之。一别數年,少游竟死於藤。妓自與少游别,閉門謝客,獨與媪處。官府有召,辭不獲,然後往,誓不失身以負少游。一日,晝寢,寤,驚曰:“吾與秦學士别,未嘗見夢;今夢來别,非吉兆也。”亟遣僕沿途覘之,數日得報,乃謂媪曰:“吾昔以此身許秦學士,今不可以死故背之。”遂衰服以赴。行數百里,遇於旅館。將入,門者禦焉,告之故而後入,臨其喪,拊棺,繞之三周,舉聲哀號而絶。左右驚,救之,已死矣。

    右録自涵芬樓校印本宋洪...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