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道光重庆府志最新章节!

    經部《周易注》十卷

    晉蜀才撰。顏之推曰:“《易》有蜀才注,江南學士遂不知是何人。王儉《四部目錄》不言姓名,題雲 ‘王弼後人’。謝炅、夏侯該並讀數千卷書,皆疑是譙周。而《李蜀書》一名《漢人書》雲:‘姓范名長生,自稱蜀才,而方以晉渡江後,北間傳記皆名為偽書,不貴省讀,故不見也。’”《華陽國志》:“李雄克成都,迎范賢為丞相,尊為天地大師,封西山侯,賢名長生,一名延久,又名九重。一曰友,字元,涪陵丹(輿)[興]人。”

    《易傳》無卷數

    譙定撰。程迥曰:“定,字天授,涪州人,嘗受《易》于羌中郭載,載告以 ‘見乃謂之象 ’與 ‘擬議以成變化 ’之義。郭本蜀人,其學傳自嚴君平。定嘗過武侯廟,觀八陣圖,謂必本于《易》。見伊川先生于涪,伊川欲與同修《易書》。後和國許公薦於朝,授通直郎。”

    《易解》無卷數

    羅志沖撰。《姓譜志》:“沖,合州人,精于《易》,作《解》,發明程氏為多。”

    《易論》三卷

    馮時行撰。程迥曰:“蜀人馮時行,字當可,嘗言‘《易》之象在畫,《易》之道在用’。號縉雲先生,其學傳之李舜臣。”王應麟曰:“‘趾所以行,輔所以言。艮其趾,雖行猶不行也;艮其輔,雖言猶不言也。故能時行時止,動靜不失其時,其道光明。’馮當可雲。”

    《存齋易說》無卷數

    陽枋撰。枋,字宗驥,初名昌期,巴川人,居字溪小龍譚之上,因以自號。端平元年,冠鄉選。淳祐四年,以蜀難免,入封,賜同進士出身。

    帥交辟,於昌州監酒稅,於大寧為理掾,于紹慶為學官。晚以子炎卯貴,加朝奉大夫。致仕,年八十一卒。

    《字溪易說》無卷數

    陽岊撰。巴川人,朱彝尊《經義考》雲:“按二陽《易說》,其學本于朱子門人

    氏,黃晉卿所謂大陽先生枋、小陽先生岊也。其後裔又有《玉井易說》。而楊用修《全蜀藝文志》、曹能始《蜀中著作記》均未雲及何與。”

    《校正周易古經》十二卷

    稅與權撰。與權,字巽甫,魏鶴山之門人,巴川人。俞琰曰:“稅氏《周易古經》分為二篇,彖上傳一,彖下傳二,象上傳三,象下傳四,繫辭上傳五,繫辭下傳六,文言傳七,說卦傳八,序卦傳九,雜卦傳十。其經卦如乾坤不可反,則畫兩卦;如屯蒙可反,止畫一卦。從邵氏本刻石而反復互觀,此古竹書體也。是書借陳笑間寫本,抄錄其正經二篇,並十翼與晦庵,無異其注

    十翼,即晦庵本。”

    《易學啟蒙小傳》一卷

    稅與權撰。朱子作《易學啟蒙》,多發明邵子《先天圖》義。至於《後天之易》,則以為不得文王所以安排之意。與權研求邵子之說,知《易》有不易之八卦為幹,有互易之五十六卦為用。反復觀之,上、下經皆十八卦,羲、文《易》似異而同,因作此書,以補朱子之所遺。史子翬《跋》雲:“予質顓蒙,固嘗讀《易》,實未始有得也。友人稅與權巽甫,別十二年而會於京。一日,出所著《易學啟蒙小傳》‘序’及‘圖’舉示餘,曰:‘非吾臆說,此邵子

    學精義,前人偶未之思,吾故發明之爾。’餘手其書,不能釋者,累日蓋犁,然有會於心也。巽甫謂《先圖》皆雨卦,相對合為二九之數。而《後天上下經》皆為十八卦者,始終不出九數而已。予玩而樂之,因悟乾坤納甲之義。乾自甲而壬,坤自乙而癸,其數皆九也。巽甫以後,天以震兌為用,故孔子謂歸妹天地之大義。予因謂艮巽者,震兌之反也,震東兌西,乃天地生成之方,日月出沒之位,實備乾坤坎離而為下經之用也。故‘泰之六五 ’亦曰 ‘帝乙歸妹’,亦以互體,有震兌焉爾。然則巽甫有得于邵子者固深,予因巽甫之書而有發焉。雖然巽甫謂乾九能兼坤六,坤陰不能包乾陽,予謂六之中有一三五焉,則九數固藏於六也。乾坤二卦,陰中包陽,陽中包陰,巽甫以為如何?”

    《玉井易說》二卷

    巴川楊氏撰,逸其名。

    《易注》無卷數

    藺希夔著。

    《大易統要》無卷數

    劉時俊撰,榮昌人。

    《周易辨疑》無卷數

    李開先撰。開先,字傳一,長壽人。其易學受於來知德,故其書詮解象數,多推闡其師。錯綜之例,惟卦變之說與知德不合,其中駁本義者頗多,而不盡愜當。

    《易經啟義》無卷數

    楊紹會撰,長壽人。

    《昌州石刻六十四卦象碑》

    不知作者姓氏。

    《禹貢指掌圖》

    稅安禮撰。

    《春秋列國圖說》一卷

    稅安禮撰。陛元輔曰:“世所傳《春秋列國指掌圖說》刊本,以為蘇軾撰,誤也。蓋稅安禮作。”

    《春秋集義》五十卷

    王夢應撰。巴川人,嘉定進士。

    《春秋夏時考正》二卷

    陽恪撰。程端學曰:“陽恪,巴川人,號以齋。”張以寧曰:“以齋陽氏恪,有《春秋夏時考正》一編,凡三十四條。其說謂是《堯典》定時成歲之後,四時十二月之序,一定不移,虞、夏、商、周皆因之。春秋時皆夏正之時,月皆夏正之月,謂夏時冠周月之說非是。陽氏蜀人,理宗

    三十九年為蜀舉首,其父存齋之學得之朱子高弟涪陵

    氏淵。”《六經圖》六卷楊甲撰,毛邦翰補,以《五經》並《周禮》為六也,凡三百二十二圖。《諸經講義》五卷吳之巽撰。魏了翁志墓雲:“中江吳君先之諱之巽,受小戴氏書於厥,考良弼教授于廣漢。逆曦嘗欲以季春聘士,豫令就聘者詣縣,書行義年,君叱吏曰:‘此何時耶?’義形於色,無所撓奪。賊平,始應聘。君于歷代國朝故實、天文、地理、字書,罔不精治。有《諸經講義》五卷、《中庸口義》三卷藏於家。”《五經注》無卷數郭明鬱撰。明郁,長壽人,官國子監學錄,又著有《北山文集》。《五經文字》無卷數長壽黃之玖著。玖,雍正乙未進士,有《恒言家訓》等書。《五經輯要》無卷數潘治撰。治,字子政,江津人,雍正癸卯舉人,官咸陽知縣。《周禮輯要》無卷數長壽餘光著。光,乾隆丙子舉人。《昌州石刻古文孝經》一卷王象之曰:“碑在昌州北山,原二十二章,與今文十八章小異。”《孟子注》無卷數淵撰。曹學佺曰:“淵,字亞夫,號蓮蕩,晉中郎將

    靖之後。世居襄陽,後徙居蜀,家涪

    坪山,受學於晦庵。”《四書啟蒙》無卷數夏銘撰。涪州人,官禦史。《四書講語》無卷數曆圖龔懋熙著。《四書集旨》六卷袁鳳彩撰。鳳彩,號蓼齋,江津人,諸生。《四書匯解》無卷數簡上撰。上,字謙居,號石潭,巴縣人,順治辛卯舉人,官至廣西江右道。《本韻一得》二十卷龍為霖撰。為霖,巴縣人,由進士官至湖州府知府。按:是書稱本韻者,言韻必有本末樂

    律也。樂有五聲,故取郝氏四聲加一轉音、馬氏四聲加一全音及林氏改為開承轉縱,合五音之說,以分為五。其有不可當者,以變征當之,而為七聲。樂有十二律,故立十二字為韻,而併合諸韻以屬之。

    史類《華陽國志》十二卷、《附錄》一卷常璩撰。世所行本十卷,中缺二子卷,今以影寫宋本補足,並附以張佳允所補一卷。其書

    述巴蜀之事始於開闢,終於永和三年,文詞典雅,具有史裁。

    《靜南志》十二卷《宋志》

    黎伯巽撰。

    《墊江志》無卷數

    王象之曰:“郡守任逢編。”

    《古涪志》十七卷《宋志》

    王寬夫撰。

    《龜陵志》舊《通志》

    楊興序。

    《新志》舊《通志》

    鄭鑒序。

    《江州圖經》一卷《宋志》

    《南平圖經》一卷《宋志》

    不知作者。

    《周子年譜》一卷

    度正撰。正,字周卿,合州人,紹熙元年進士,官至禮部侍郎,事蹟具《宋史》本傳。是編乃嘉定十四年正官于蜀時所作。自雲于周子入蜀本末為最詳,其他亦不能保其無所遺誤。此本前有像贊,後附行、錄、志、銘及《宋史》本傳。蓋後人又有所增入,非正原本矣。明張元禎嘗與《朱子年譜》合刻之。

    《涪陵紀書錄》《碑目考》《紀伊川和清諸賢語錄》

    《出使錄》一卷(一名《使北錄》)

    明李實撰。實,字孟誠,合州人,正統壬戌進士,官至右都禦使,事蹟附見《明史 ·楊善傳》。景泰初,額森議和,朝議遣使報之。實時為禮科給事中,自請行。乃權為禮部右侍郎,偕少卿羅綺往使,頗得額森要領。及楊善再往,遂奉英宗南還。此乃所紀在漠北見英宗及與額森辯論之語。史稱實謁上皇,請還京引咎自責,失上皇意。而錄中乃雲實以上昔任用非人,當謙遜避位之理,懇切應對,上喜,從之。與史不合,蓋英宗急於求返,陽諾而陰憾之,實未之覺也。

    《重慶郡志》無卷數

    明江朝宗撰。

    《奏議》無卷數

    劉茝撰。茝,字秋佩,涪州人,弘治進士,正德初任戶科都給事中。劉瑾用事,茝首劾其奸,廷杖幾斃,遣戍。後瑾敗,世宗複召用茝,因杖傷足,未就。卒,賜葬,諭祭。諡忠湣,蔭一子。

    《奏議》無卷數

    李純樸撰。純樸,字文伯,號懷野,定遠人,嘉靖乙丑進士,官禦史,謫監利知縣。

    《奏議》二十二卷

    張佳允撰。

    《棗強邑略》無卷數

    羅廷唯撰。永川人,嘉靖進士,官棗強知縣,曆禦史。

    《涪州志》無卷數

    夏國孝撰。涪州人,嘉靖進士,官戶部員外。

    《淮關志》八卷

    馬麟撰。巴縣人,嘉靖戊戌進士,官南京戶部員外郎。是書凡分八門,其建置不敘淮關之始末,而泛引歷代征商典故,綴為一卷,殊為汗漫。又《地志》列《藝文》一門,原為風土而設。此志不過征榷之條路,一關之外,皆非所屬,而亦濫載藝文,尤非體例矣。

    《劉氏科第志》無卷數

    劉春撰。王應熊《序略》:巴郡劉氏,其先本家于興國之烏崖,自元末遷此,獨衣服與世殊,故以大袖別之。雲至侍禦省齋公始貴,一傳為文簡公,官至尚書學士,兄弟省元,一時尤稱盛事。自後簪纓累世至今,雙山給諫為僉事。了庵,公之子,蓋侍禦以下凡八傳矣。當前朝成、弘、嘉、隆之際,國脈強固,仕路恬熙。若靈寶之許、余姚之孫,其群從競顯,津豔人口,然卒未有及劉氏之聚而久者,則劉氏必有以致此矣。況全蜀遭獻賊之酷堙,刊屠滅從,古所未有。山川遞易,城郭皆非,其故家遺俗,委諸溝壑,蕩為煙灰者,固不知凡幾。獨是劉氏之子孫不絕如帶,而僉事公脫虎狼之吻,轉徙於箐莽,猶得抱祭器,守家學,即宗支爵里時流連胸臆之間。今以授之給諫君者,噫是則尤可紀也已。余與給諫為同年生,獲眎《科第志》,而卒業之,因以歎劉氏鳩宗之方為不可及也。先王之制,上治下治旁治,合族之有禮。卿大夫之家,苟有崇敦睦紹箕裘者,無不著于宗祊,采于國乘,獨怪譜牒之誣也。專尚氏族而氏族之闕也,專尚科名則是錄朝典以為重輕,而宗譜幾不可複問。今劉氏之為此志也,凡祖禰名德之大者,以及旁支之出系,先賢之紀述,無不犂然具其於禮也,最合矣。

    《閱史載筆》無卷數

    胡世賞撰。世賞,字存蓼,合州人,萬曆辛醜進士,官工部尚書。

    《永明縣誌》無卷數

    胥從化撰。巴縣人,進士,萬曆二十二年知永明縣,加意學校,憫恤里甲,創修邑志,以備文獻。

    《居官水鏡》無卷數

    劉時俊撰。

    《仕途懸鏡》無卷數

    劉時俊撰。

    《治安文獻》無卷數

    劉時俊撰。

    《治譜》無卷數

    李養德撰。

    《雪程記》十二卷

    王應熊撰。

    《六政億言》無卷數

    陳計長撰。涪州人,天啟丁卯舉人。

    《蜀省全圖》無卷數

    劉泌撰。泌,字晉仲,榮昌人。時俊于崇禎丙子解元,官南京兵部職方司主事,旋加光祿

    卿,總督五省軍務並理糧餉,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禦史。《讀史摭異》無卷數龔三級撰。三級,字堯階,江津人,崇禎貢生,官遵義訓導。《蜀人物志記》無卷數江朝宗著。《蜀中人物志》四卷劉道開撰。《滇行日記》無卷數劉慈撰。慈,字康成,號鷺溪,巴縣人,康熙壬午舉人,官將樂知縣。《湘潭縣誌》十二卷呂正音撰。正音,字彌節,號咸五,長壽人,雍正乙卯舉人,官永豐州知州。《讀史管見》一卷龍為霖撰。《琉球國志略》十六卷周煌撰。《江津縣誌》九卷王家駒撰。家駒,字子昂,江津人,乾隆庚辰進士,夔州府教授。《襄垣縣誌》八卷李廷芳撰。廷芳,字彤華,號鶴亭,長壽人,乾隆丙戌進士,官襄垣知縣。《海塘挈要》十二卷楊鑠撰,合州人,官浙江東防同知。

    子部

    《師友雅言》無卷數稅與權撰。《圜中圖說》一卷

    劉啟宗撰。啟宗,字宗之,巴縣人,嘉靖戊戌進士,曆湖廣提學,致仕。性至孝。潛心理

    學,嘗著《圜中圖說》,發明太極之蘊。《存奇錄》四卷劉時俊撰。即奢酋據重慶始末。《克己編》無卷數何朝宗著。《困學錄》無卷數傅良辰撰。良辰,字慎全,號潛齋,巴縣人。少游周至李二曲之門,後受業射洪楊愧庵,得

    聞道,尤邃于《易》。與同郡蔣馝、鄧應宿,瀘州林中麟,峨眉張天衢群相講學,推辰為祭酒,出

    所著《困學錄》與朱子共切劘。年八十四,無疾而逝。《學一圖說》無卷數定遠李繼東著刊。湖廣武岡州學齋。

    《楞嚴說通》十卷劉道開撰。《永言隨筆》無卷數何鎧撰。鎧,字元章,涪州人,康熙乙酉舉人,官夏津知縣。《語錄》無卷數釋實性撰。實性,字天然,巴縣人。《海華語錄》無卷數釋蒼桐撰。法名海華,綦江人。

    別集《徐氏花蕊夫人詩》一卷《輟耕錄》:“蜀主孟昶納徐匡璋女,拜貴妃,別號花蕊夫人,意似花蕊之翾輕也。或以為

    姓費氏,誤矣。”《湘山野錄》:“王氏安國奉詔定蜀氏、楚氏、秦氏三家所獻書可入三館者,令令史李希顏料理之。其書多剝落,得一敝紙所書花蕊夫人詩,乃花蕊手寫,而其詞甚奇,與王建《宮詞》無異。建之詞,自唐至今,誦者不絕口,而此獨遺棄不見取。受詔定三家書者,又斥去之,甚為可惜也。遂令令使郭詳繕寫入三館。既歸,口誦數篇與荊公,荊公明日在中書語及之,而禹玉相公當時參政,願傳其本,於是盛行。

    《丹淵集》四十卷、《拾遺》二卷、《年譜》一卷、《附錄》二卷文同撰《丹淵集》,同曾孫鼇編《拾遺》,《年譜》《附錄》皆慶元中家誡之編。同以畫竹著

    名,文章遂為畫所掩。核其全集,馳驅于黃、秦、晁、張之間,如驂之靳也。《棣華館小集》一卷楊甲撰。曹庭棟《宋百家詩存》雲:“甲,字鼎卿,昌州人。大觀時游京師,頗有聲望。嘗

    仕於蜀,旋以事去官,寓居靈泉山中,故其詩有 ‘微官也謫居 ’之句。有《棣華館小集》一卷,多遊覽吊古之作。其詩天矯脫俗,孤光冷豔,不著色相。如遊長松寺,雲‘青山有矯色,斯人不能句’;宿安靜院,雲‘石泉瀉幽潔,意寂不肯喧’。俱不食人間煙火語也。”

    《杜起華文集》無卷數

    馬端臨曰:“殿中侍御史杜莘老起莘撰。後溪劉氏《序略》曰:公學術之正,文辭之典,氣節之剛,與王公龜齡大略相似,而公奮起孤遠,為尤難。餘嘗得公奏疏而讀之,其言五穀藥石也。公卒四十餘年,余守眉陽,又得公他文閱之,歎曰:善哉,窮之言,達之行也。今年又得公經論十餘篇,信乎!公之學,得於孟子者。歟世益降,士之為文益浮。噫!無複斯文也已。”

    《縉雲文集》四卷馮時行撰。原本四十三卷,歲久散佚。此本乃明嘉靖中李璽以殘本重編也。時行與朱

    松、曾開等以爭論和議忤秦檜,坐貶,故其詩文往往含忠奮之氣。《性善堂稿》十五卷度正撰。正雖講學之家,而以經世為志。文章多切實用,不徒作心性虛談。詩格頗類朱

    子,則其漸摩者然也。《字溪集》十一卷、《附錄》一卷陽枋撰。《文淵閣書目》載有《陽字溪集》之名,而不著卷數;黃虞稷《千頃堂書目》則稱其

    集為十二卷。枋嘗從朱子門人度正、

    淵游,故集中與人往復書簡大都講學之語,所謂皆明白、篤實,不涉元虛。其《易象圖說》一篇,多參以卦氣納甲之法,乃不盡與朱子本義合。案:李性傳《朱於語錄序》稱諸書答問之際,多所異同,而《易》為甚。

    淵所錄一編,與本義異者十之三四。枋殆述

    淵之所授,故持論不同歟。又有與稅與權論《啟蒙小傳》一篇,乃暮年所作,尤見其孳孳力學,至老不衰,于紫陽學派之中猶不離其宗者矣。

    《歸全集》無卷數

    母夢牛撰。巴縣人,咸淳進士,初授樂源尉,以博洽屢主試院,所拔多有用才,終承直郎。

    《保全集》《知命集》無卷數

    鄒公敢著。

    《雲山翁詩集》無卷數

    陳德榮撰。璧山人,篤志儒術,英邁雄辨。明氏據重慶,三聘,不屈。結廬五峰山,以文墨自娛,號曰雲山翁。

    《世德補拙集》無卷數

    楊應春撰。長壽人,永樂三年舉人,正統時官太僕寺卿。土木之變,扈蹕于巴延特穆爾營。英宗復辟,晉太子少保。按:巴延特穆爾,舊作伯顏帖木兒,今改正。

    《觀光集》《錦榮集》無卷數

    江淵撰。淵,字時用,號定庵,江津人,宣德庚戌進士,曆工部尚書加太子少師。

    《紫軒集》無卷數

    江朝宗撰。

    《約齋詩文集》無卷數

    費廣撰。合州人,由進士拜禦史,上疏劾石亨擅權,謫知永寧,改貴池卒。

    《絅庵集》無卷數

    戴錦撰。長壽人,成化乙未進士,官主事。弘治中,抗疏請除壅蔽,中傷落職,貧不能歸,寓淮徐間,授徒自給,久乃歸里。

    《梅庵集》無卷數

    江孟綸撰。孟綸,字廷緒,成化進士,官河南副使。

    《鳳山集》無卷數

    劉春撰。

    《是間集》無卷數

    劉台撰。台,號是間,與兄春同胞兩解元,並有文名,壽九十餘。

    《鄒立齋遺文》五卷

    鄒智撰。智抨擊權奸,坐遘危禍,奏疏為天下傳誦。沒時年僅二十六,雖文章骨格尚未成就,而纏綿悱惻,無一語之怨,尤亦難及也。朱彝尊《詩話》:“立齋以吉士建言,請黜萬安、劉吉、尹直三小人,而進用王恕、王竑、彭韶三君子。泰陵初政,不報。既而萬、尹被彈事去,獨劉銜撼刺骨,嗾其党攻吉中書人、湯禦史鼐,辭連立齋及劉壽州概、李主事文祥、董沔陽傑,謂數人以詩酒相結納,互相標榜,詆毀朝政。概遺鼐書雲,夜夢一人騎牛將墜,鼐手挽之,不僕,又見鼐執五色石引牛就正道。人騎牛者,朱也,以為鼐將有扶持社稷之力。法司周內坐以妖言惑眾,律罪當死,賴王瑞毅、何文肅、徐文靖諸公力持之,得生。而立齋遠謫化州千戶所吏目。既逾嶺,從陳文恭講學,未幾,夭折。惜夫其獄中詩雲:‘人到白頭終是盡,事垂青史定誰真。

    夢中不識身猶系,又逐東風入紫宸。’誦者傷之。至《辭朝詩》雲‘望見衣裳只此時’,放臣逐客

    讀之,尤為淒斷。”

    《秋佩先生文集》無卷數

    劉茝撰。

    《滸溪文集》五卷

    羅洪載撰。永川人,正德辛巳進士,曆官南京戶部員外郎。疏劾蕭敬及東廠不法狀,後以監督通儲事左謫湖州州判,尋遷常州府。

    《正庵詩稿》《瓊琚集》俱無卷數

    定遠李永寧著。

    《懷野文集》《山居錄》俱無卷數

    李純樸著。

    《縉峰內外集》無卷數

    王春撰。巴縣人,少負才學,頗淹博,尤精于《易》。嘉靖中,以歲薦任安化訓導,檄修《楚志》,才名大著。楊慎過巴時,造其廬考問奇字,為時所重如此。

    《貫溪文集》無卷數

    羅廷唯撰。

    《少素文集》無卷數

    夏子雲撰。涪州人,嘉靖舉人,仕至衡州府同知。

    《居來山房集》六十五卷

    張佳允撰。《靜志居詩話》雲:“穆敬甫雲:‘肖甫詩律精嚴,高視千古。’李時遠雲:‘肖甫詩閎博雄肆,淩駕前人。’陳臥子雲:‘銅梁莊雅,亦稱李王後勁。’”

    《鳳山草堂集》無卷數

    蹇達撰。

    《何偉詩文集》無卷數

    偉,涪州人,萬曆進士,官貴州貴築道。

    《海嶠集》無卷數

    蹇宗伊撰。費經虞曰:“宗伊,字海嶠。達子幼學于江左,與諸大家往還,不通世務,家散萬金,老而益貧,吟詠益工。有贈錢帛者,盡付酒家,或以周故舊之急,不為朝夕計。有《海嶠集》數十卷。”

    《涵園集》二十卷、《春石集》無卷數

    王應熊撰。

    《文集》一卷

    任相著。

    《灩石集》無卷數

    吳嘉賓撰。嘉賓,號灩石,巴縣人,萬曆丙辰進士。由司李遷南京吏部主事,再遷潼關道,行至荊州卒。

    《月文憲詩集》無卷數

    文憲,巴縣人,高才博學,逸氣遒上,遇名山古跡,輒有題詠。

    《秋英墅詩》十三卷李養德撰。《萬竹園集》無卷數鄧璜撰。磺,字佐之,巴縣人,崇禎戊辰會試副榜。《知非集》無卷數江津李昌著。昌,崇禎己卯舉人。潛心博約之旨,起居言動,隨處體認,年七十六猶吟詠

    不絕。《劉子長庵集》《旅嘯集》俱無卷數劉泌撰。《斷香集》無卷數尹紉蘭撰。尹伸子求之女,少而能詩,適劉解元泌,與其妹文玉相酬和,年十九卒。泌拾

    其遺稿,號《斷香集》。《天布齋》《鐸音盎中鳴集》無卷數潘紱撰。紱,字來朱,大足人,崇禎丙子舉人,仕詹事府主簿,年五十卒于遵義。寓貴州

    時,有欲強之仕者,紱笑而不答,作《老女吟》以見志。《梧竹居草》無卷數龔懋熙撰。《各夢草》《自怡軒詩文集》《擬寒山詩》無卷數劉道開撰。《雞肋集》無卷數朱耀先撰。耀先,字友銅,合州人,崇禎癸未進士,官侯官知縣,卒于蘇州。《紡授堂集》二十七卷曾異撰撰。榮昌人,崇禎壬午舉人,官永寧知州。孫可望陷貴州,城破,闔署自焚。詳《明

    史·忠義傳》。《鳴鶴堂稿》無卷數陳計長撰。《嘯堂集》二卷釋本皙撰。費密曰:“本皙,字山曉,長壽人。舊與錢唐胡介友,卒時,以女未嫁,屬之。後

    皙走淮安,請介友得金錢為奩具適人,儒者以是益高之。有《嘯堂集》二卷,《煤山詩》為一時

    絕唱。沒於天童山,年七十許。”《釋道潛集》無卷數道潛,字問石,江津人,住君山禪寺。《思過堂稿》無卷數釋本堅撰。費密雲:“本堅,字損喦,巴縣人。沙門道忞法嗣,住錫溫州延福寺。《困學錄》無卷數傅良辰撰。《鷺溪集》無卷數劉慈撰。

    《綏山草堂集》無卷數

    李以寧撰。

    《書空錄》無卷數

    夏珙撰。

    《森王堂文集》無卷數

    高繼光撰。

    《岳峰集》《中巴紀聞》無卷數

    羅醇仁撰。

    《寓庸堂文稿》《二酉山房雜著》無卷數

    冉廣燏撰。

    《歷代統系紀元考》無卷數

    朱稑撰。

    《四書體認錄》《菜羹記》《一得錄》《婚喪禮說》無卷數

    潘治撰。

    《劍閣芳華集》無卷數

    鄧子儀撰。巴縣人,貢生,康熙初為丹陵、宜賓訓導。

    《亦蘭居詩集》無卷數

    王名必撰。名必,字時可,江津人。

    《質可詩集》無卷數

    袁州鎏撰。江津人,康熙甲子舉人,官光山知縣。

    《燹餘詩集》無卷數

    長壽李瑞鶴撰。瑞鶴,崇禎舉人。孫可望欲官之,逃去為僧,後就黔撫楊懋勳,訓其子,卒乃歸葬焉。

    《天臺山房集》無卷數

    長壽李開先撰。

    《芝田詩稿》無卷數

    何鉽撰。鉽,字元鼎,號厚溪,涪州人,康熙己卯舉人,官鄞縣知縣。

    《知山詩集》無卷數

    李專撰。《錦里新編》:“專,字知山,號白雲,江津人,貢生。學極淵博,曾與修《四川通志》。少以詩自豪,放蕩不羈,與巴縣劉康成友善,晚交崇甯蔡雪南,自謂平生得此二友。有《贈湘潭進士劉暐續娶詩》雲:‘不用將縑來比素,須知有鳳必求凰’,人多傳誦。又《吊驢》雲: ‘茹草何曾耗秫田,主人情薄尚加鞭。化為鳥道一抔土,愁對蠶叢萬壑煙。野店斜陽山下路,小橋流水雪中天。祗今行役將誰恃,懶向孤村問釣船。’又《昭君村》雲:‘空舲峽里近花晨,一線天低不見春。肯信山川如此險,鐘為窈窕竟無倫。紅顏兔穎描難肖,青家龍沙怨未伸。世代屢移遺跡在,琵琶休撥暮江濱。’皆雋永可詠。”

    《松蔭堂文集》二卷、《詩集》八卷

    龍為霖撰。

    《橐駝集》二卷

    龍為霖撰。

    《見山堂詩文集》無卷數覃為穀撰。為穀,字罄宜,號穎長,巴縣人,康熙癸巳舉人,官修仁知縣。《詩影》無卷數周開豐撰。開豐,字梅岩,巴縣人,康熙庚子舉人,官龍岩州州同。開豐《自序》雲:“倚梅

    成屋,作窗其側,每春冬之交,片葉盡脫,閉窗晏坐,泊如也。少焉,月出東山,窗間有畫,錯綜往復,文理衰然,風恬鳥寂,其況彌淡。吾訝焉,起而視之,則梅影雲洎。夫月移窗暗,欲執筆摹之而畫,又無有矣。嗟夫!予之於詩其猶是乎,情偶觸而有聲,筆偶寄而成韻,雖不無可觀,而於詩,影也。又況道之不我與也,則月之不梅竚也。真詩何在?真梅何往乎?故師友見之而笑曰:是詩影。”

    《詩鑠》無卷數

    周開豐撰。開豐《自序》雲:“五都之市,金精錯出,客持而欲合之,未由也。遇良治以鑠進,則箕踞而鍛,渾成無跡,客歎其工。今胡鑠乎詩,鑠句也。鑠句也者,詩有題驅古就範句,靡躍而遂成。成古乎,成我也,神乎技矣,而匠心之工,鎔合之妙,有鑠道焉。雖然天地萬物之爐錘也,消息變化不可端倪,顧出其鑠而忘之者眾也。今鑠詩,睇其鑠而忘其鑠昧,其所以鑠也,是技也,而進乎道矣。然則讀《詩鑠》者,其猶有鑠之心也夫。”

    《樓山詩集》六卷

    王恕撰。恕,字仲安,號樓山,銅梁人,康熙辛醜進士,授庶吉士,官至福建巡撫。沈大成《序略》雲:“公之為治,原本經術,廉靜劼毖,屏去世俗一切之好。退食,餘暇則專意於詩,其鄉舉出高文良之門,擩染有自。然文良雅尚中晚,而公宗盛唐,抑亦善變矣。蓋公之詩,自寫其性情之真,而兼資載籍之博,出之自然,動中律呂,故宜涵蓄泓演,雄厚俊邁,獨立萬物之表,能攬一世之奇,憂乎其不可及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