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词曲概论最新章节!

    詞和曲都是所謂“倚聲之學”。它的字句,全要依照曲調的抑揚高下,予以妥善安排。漢民族語言,照着每個單字的發音次第,都可讀出四種不同的音調。但這四聲,因爲時代和地域的關係,並不是一成不變的。一般把《唐韻》系統的平、上、去、入和《中原音韻》系統的陰平、陽平、上、去都叫做四聲;又簡化爲平、仄兩類,作爲審音綴辭的標準。詞和曲就是遵照這個標準,適應各個不同曲調的節奏,來作安排的。

    字調有剛柔、長短、輕重之分。把每個不同性質的單字連綴成爲一個句子,用來表達起伏變化的思想情感而恰如其分,便能使聽者發生美感而引起共鳴。這便是平仄四聲在“倚聲填詞”方面的主要作用。

    這平仄四聲的錯綜使用,爲了表達喜、怒、哀、樂的不同情感,該作不同樣的安排,也就是要取得和諧和拗怒的矛盾的統一。在漢民族詩歌形式的發展中,只有詞和曲,才達到了這種境地。

    詞、曲的聲韻組織,是從唐人近體詩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近體詩的平仄安排,是兩平兩仄相間而以雙字爲準則的。有如下列四式:

    (甲)五言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乙)五言平起式: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丙)七言仄起式: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丁)七言平起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如果第一句就押韻,那末,甲式該改作仄仄仄平平,乙式該改作平平仄仄平,丙式該改作仄仄平平仄仄平,丁式該改作平平仄仄仄平平。我們看了這四個方式,它的平仄安排,是兩兩相間,各占半數的。這就是“剛柔迭用”,取得整個聲調的和諧。和諧是美聽的主要條件,所以照上面四種格式來寫詩歌,不管它的内容怎樣,吟誦起來,總會發生高低抑揚的節奏美的。

    詞和曲都用長短參差的句子,韻位的疏密也不一致。它的組織形式,要比近體詩複雜而又進步得多。但在每個句子的平仄安排上,仍是以和諧爲原則的。除了《楊柳枝》、《浪淘沙》、《竹枝詞》等原用七言四句,與七言近體詩幾乎完全一樣外,有的只是加減近體詩的句數,或者把長短不齊的句子錯綜使用着;而在句子中的平仄安排,原則是不變的。例如皇甫松的《夢江南》:

    蘭燼落,屏上暗紅蕉。閒夢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蕭蕭,人語驛邊橋。

    這是雜用三、五、七言組成的形式。除句脚字的平仄不能隨便變動外,五言句只第一字,七言句只第一、三兩字可平可仄,這還是遵照近體詩逢雙必論的原則來安排的。又如韋莊的《浣溪沙》:

    夜夜相思更漏殘,傷心明月憑闌干,想君思我錦衾寒。  咫尺畫堂深似海,憶來惟把舊書看,幾時携手入長安。

    這完全是兩首七言絶句的形式,不過減四句爲三句而已。又如歐陽修的《浪淘沙》:

    把酒祝東風,且共從容。垂楊紫陌洛城東。總是當年携手處,游遍芳叢。  聚散苦匆匆,此恨無窮。今年花勝去年紅。可惜明年花更好,知與誰同。

    這是雜用四、五、七言組成的形式。它的情調比較迫促而帶有感傷氣氛,是由於韻密的原故;而每個句子中的平仄安排,仍然是十分和諧的。這是平韻小令,它那和諧的音節和不盡的餘韻,是與近體律、絶相仿的。

    唐、宋詞的仄韻小令,雖然在每個句子中的平仄安排,也和平韻小令相仿,是兩平兩仄錯綜互用;但由於句脚字的多用仄聲,往往構成一種拗怒的情調,吟唱起來,就要發生一種激越淒壯的感覺。且看范仲淹的《御街行》:

    紛紛墜葉飄香砌。夜寂静,寒聲碎。真珠簾卷玉樓空,天淡銀河垂地。年年今夜,月華如練,長是人千里。  愁腸已斷無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殘燈明滅枕頭敧,諳盡孤眠滋味。都來此事,眉間心上,無計相回避。

    這是雜用三、四、五、六、七言組成的形式。在每個句子中的平仄安排,除了“夜寂静”和“酒未到”兩句全用仄聲,感到生硬外,其餘也都是平仄相間,音節和諧的。但從整個的結構來看,除了“真珠簾卷玉樓空”和“殘燈明滅枕頭敧”兩句都是平收,與下一句的仄收連起來,仍然感到高低抑揚的諧婉音節外,其餘的句子全用仄收。這就構成一種拗怒的音節,適宜表達悲涼怨慕的柔情。再看李清照的《一剪梅》: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這最末的三個句子,和范仲淹的“都來此事,眉間心上,無計相回避”,不但内容相仿,連字面也差不多;但在音節上説來,兩者是截然殊致的。這内容和形式的關係,是與字調的安排分不開的。

    要想構成每個句子中的和諧音節,必得兩平兩仄交互使用,這是一個原則性的問題。但在整體中,又常是應用“奇偶相生”的法則,每一個曲調,總得用上一些對稱的句子。在這一類構成對稱的形式中,如果它的相當地位不是平仄交互使用,就會構成拗怒的音節。這對表達起伏變化的不同情感,有着非常重大的關係。不論在小令或長調中,都隨手可以找出許多例證來。凡是適宜表達激昂豪壯的思想感情的曲調,它的平仄安排,就得注意和諧與拗怒的矛盾的統一。例如辛棄疾的《破陣子》:

    醉裏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

    這個調子的上、下闋,完全是相同的。兩個六言句和兩個七言句都構成了對稱的形式。但六言偶句的平仄安排是和諧的,七言偶句的平仄安排卻是拗怒的。前者構成舒緩的情調,後者構成激越的情調。這就與它所表達的激壯慷慨的思想感情,恰如其分地緊密結合起來,使人感到作者的英雄氣概,躍然紙上。這種拗怒音節,是表現在句子中間的。長調中的《水調歌頭》,所以適宜表達豪放悲壯的思想感情,也是屬於這一類的。例如蘇軾作: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宫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惟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户,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别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這上半闋的四個五言句和下半闋的兩個五言句,拗怒都在句中,上、下闋的四個六言句,拗怒兼及句脚。這是就對稱句來説的。在單獨一個句子中,有如“明月幾時有”的“幾”字,“起舞弄清影”的“弄”字,都用仄聲;“不知天上宫闕”的“上”字、“闕”字,“何事長向别時圓”的“事”字、“向”字,都在偶數上連用仄聲,也都具有拗怒的感覺,能够把語調振作起來,特别顯得有力。在這一個調子中,有了這許多音節拗怒的句子,該要感到不够和諧;但從整個的句脚字來看,卻都是一仄一平交替着使用,這就使拗怒中有和諧,也就是矛盾的統一。所以這個調子的聲情,能有清壯之美,顯出剛柔相濟的妙用。

    還有拗怒音節表現在句脚的。一般適宜表達激壯感情的詞調,大多數是如此。例如岳飛的《滿江紅》:

    怒髮冲冠,憑闌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耻,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在這整個調子中,只有“冠”、“頭”、“河”三字是安排在句脚的平聲,其它的句脚字全是仄聲;尤其是偶句用仄聲收脚,就好像是硬碰硬,没有調和的餘地。但在每個句子中間的平仄安排,卻是兩兩相間,顯得和諧美聽的。還有《桂枝香》、《賀新郎》、《念奴嬌》、《永遇樂》、《水龍吟》這些詞調,也是適宜表達這類感情的。所以蘇、辛一派豪放詞人都樂於選用。且看辛棄疾寫的《賀新郎》:

    把酒長亭説:看淵明、風流酷似,卧龍諸葛。何處飛來林間鵲。蹙踏松梢微雪。要破帽、多添華髮。剩水殘山無態度,被疏梅料理成風月。兩三雁,也蕭瑟。  佳人重約還輕别。悵清江、天寒不渡,水深冰合。路斷車輪生四角,此地行人銷骨。問誰使、君來愁絶。鑄就而今相思錯,料當初費盡人間鐵。長夜笛,莫吹裂。

    在這整個調子中,句脚全部用仄聲字,就自然構成拗怒的音節。還有許多着重在頭一字的句法,這種奇數字由於句法的變化,必得選用仄聲,最好是去聲,才能够提挈下文,振起有力。例如“看”、“要”、“被”、“悵”、“問”、“料”等六字,是絶對不能改用平聲的。又如辛作《念奴嬌》:

    野棠花落,又匆匆過了,清明時節。剗地東風欺客夢,一枕銀屏寒怯。曲岸持觴,垂楊係馬,此地曾輕别。樓空人去,舊游飛燕能説。  聞道綺陌東頭,行人長見,簾底纖纖月。舊恨春江流不盡,新恨雲山千叠。料得明朝,尊前重見,鏡裏花難折。也應驚問,近來多少華髮。

    這上、下闋只兩個四言對稱句是用的和諧音節;其餘的句脚字,除下片第一句外,全是仄聲。這也就是它的所以激壯的主要原因。又如辛作《永遇樂》: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讀上聲)。 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平) 老矣,尚能飯否。

    這裏的句脚,只有“山”、“臺”、“年”三字是平聲,此外全收仄聲字。上、下闋都是由緩轉急,由和諧轉拗怒。“氣吞萬里如虎”的“里”、“虎”兩字在偶數上連用仄,也與《念奴嬌》上、下闋結句用的拗法相同;不過這裏押的是上、去聲韻,使悲壯中帶沉鬱,與用入聲韻的盡情發泄有所不同而已。又如辛作《水龍吟》:

    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遥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樓頭,斷鴻聲裏,江南游子。把吴鈎看了,闌干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休説鱸魚堪鲙,盡西風、季鷹歸未。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倩何人唤取,紅巾翠袖,揾英雄泪。

    這裏除發端句的“秋”字、“落日樓頭”的“頭”字和“可惜流年”的“年”字,是用的平聲落脚,與緊接着的下一句選起來,音節比較和婉外,其餘全是仄聲落脚,而且多數是三句或四句才押一韻,顯現出它那危苦急迫的神情。由於用的是上、去聲韻,所以也只適宜於表達悲壯抑塞的情感。其中着重頭一字的句子,如“把”、“盡”、“倩”、“揾”四字都有領起下文的作用,是絶對不能改用平聲的。

    這上面幾個調子都是比較適宜表達豪情壯采或抑塞不平的感情的。所以它那平仄四聲的安排,該以拗怒多於和諧爲原則。

    至於抒寫纏綿哀婉的思想感情,那就該選用和諧或低抑的曲調。小令的例子,上面已經提到過了。長調最和婉的,莫過於《滿庭芳》。例如秦觀作:

    碧水驚秋,黄雲凝暮,敗葉(入作平) 零亂空階。洞房人静,斜月照徘徊。又是重陽近也,幾處處、砧杵聲催。西窗下,風摇翠竹,疑是故人來。  傷懷,增悵望,新歡易失,往事難猜。問籬邊黄菊,知爲誰開。漫道愁須殢酒,酒未醒、愁已先回。憑闌久,金波漸轉,白露點蒼苔。

    這裏,不但“碧水驚秋,黄雲凝暮”和“新歡易失,往事難猜”,以及“籬邊黄菊,知爲誰開”三處的對偶句式,都是以平對仄,音節十分和諧;所有相連的句子,在相當地位,也是平仄互换,尤其是句脚,都是前仄後平,構成通體和諧的音節。所以,這一曲調特别適宜於表達舒徐和婉或温柔悱惻的思想感情。這裏面還有一個“問”字領起下面兩個四言句子,必得用仄聲;“幾處處、砧杵聲催”和“酒未醒、愁已先回”是上三、下四句法,它的平仄安排,是該第五、第七兩字平仄互用的。還有《風流子》和《望海潮》、《木蘭花慢》等也都是異常和婉的調子,因爲它在結構上是奇偶相生、音節上是平仄和諧的。例如周邦彦的《風流子》:

    楓林凋晚葉,關河迥、楚客慘將歸。望一川暝靄,雁聲哀怨,半規涼月,人影參差。酒醒後,泪花消鳳蠟,風幕卷金泥。砧杵韻高,唤回殘夢,綺羅香減,牽起余悲。  亭皋分襟地,難堪處、偏是掩面牽衣。何況怨懷長結,重見無期。想寄恨書中,銀鈎空滿,斷腸聲裏,玉筋還垂。多少暗愁密意,惟有天知。

    上半闋以一個“望”字領下四個四言偶句,下半闋以一個“想”字領下四個四言偶句;還有上半闋的後半段,又是兩個五言偶句,四個四言偶句。它的平仄安排都是合乎一般規律的。這“望一川暝靄”的仄仄平仄仄,在周作另一首是“羨金屋去來”,還有張耒作是“奈愁入庾腸”,都用仄平仄仄平,那音節就更加諧婉。换頭句五字連用四個平聲,就顯得聲情低抑,影響整個格調,絶不適宜於表達豪情壯采。柳永作《望海潮》:

    東南形勝,三吴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烟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雲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市列珠璣,户盈羅綺競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烟霞。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夸。

    這上面除了“沙”、“牙”兩韻外,每個句子的落脚字幾乎全是平仄遞用,構成整體的和諧音節,適宜表現富麗繁華景象或雍容悦豫情態。又柳作《木蘭花慢》:

    拆桐花爛漫,乍疏雨,洗清明。正艷杏燒林,緗桃綉野,芳景如屏。傾城,盡尋勝去,驟雕鞍紺幰出郊坰。風暖繁弦脆管,萬家競奏新聲。  盈盈,鬥草踏青。人艷冶,遞逢迎。向路傍往往,遺簪墜珥,珠翠縱横。歡情,對佳麗地,信金罍罄竭玉山傾。拚卻明朝永日,畫堂一枕春醒。

    這裏面除了“城”、“盈”、“情”三個短韻,表現繁音促節,可以增加歡樂氣氛外,也幾乎全是以平仄聲遞用爲句脚,構成異常和美的情調。不過有些特殊的句法,如“拆桐花爛漫”是上一下四,“正”、“向”兩字都是領下三個四言句,“驟”、“信”兩字都是領下七言句,“盡尋勝去”和“對佳麗地”都是上一下三。這些句子都着重在第一個字,非用仄聲不可,最好是去聲字,才能振挈得起來。這個調子的聲情,也是適宜表現壯麗歡娱情態的。

    在音節諧婉的調子裏,如果每個句子中用得平聲字過多,或者句脚接着用兩三個平聲字,那它的音調就會趨向低沉,只合表達悱惻哀傷的情感,如上面所舉李清照的《一剪梅》,即其一例。長調中如周邦彦的《憶舊游》:

    記愁横淺黛,泪洗紅鉛,門掩秋宵。墜葉驚離思,聽寒蛩夜泣,亂雨蕭蕭。鳳釵半脱雲鬢,窗影燭花摇。漸暗竹敲涼,疏螢照曉,兩地魂銷。  迢迢。問音信,道徑底花陰,時認鳴鑣。也擬臨朱户,嘆因郎憔悴,羞見郎招。舊巢更有新燕,楊柳拂河橋。但滿目京塵,東風竟日吹露桃。

    這“鉛”、“宵”、“陰”、“鑣”、“塵”、“桃”等六個平聲字,都是連續用在句脚,顯出低抑的情調。“聽”字、“道”字、“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