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词曲概论最新章节!

    大曲就是整套的舞曲,唐人又叫作大遍。元稹《連昌宫詞》就有“逡巡大遍《涼州》徹”的説法。據沈括説:“所謂大遍者,有序、引、歌、?、嗺、哨、催、攧、衮、破、行、中腔、踏歌之類,凡數十解,每解有數叠者。裁截用之,則謂之摘遍。今人大曲,皆是裁用,悉非大遍也。”(《夢溪筆談》卷五《樂律》一) 又王灼説:“凡大曲有散序、靸、排遍、攧、正攧、入破、虚催、實催、衮、遍、歇指、殺衮,始成一曲,此謂大遍。”(《碧鷄漫志》卷三) 象這序、引、歌、?、嗺、哨等都是音樂上的術語,現在很難全部了解它的意義。白居易在《霓裳羽衣歌》裏,有這樣一些自注:“凡法曲之初,衆樂不齊,唯金、石、絲、竹次第發聲。《霓裳》序初,亦復如此。”又:“散序六遍無拍,故不舞也。”又:“中序始有拍,亦名拍序。”又:“《霓裳》破凡十二遍而終。”又:“凡曲將畢,皆聲拍促速;唯《霓裳》之末,長引一聲也。”這都可以作爲我們探討唐大曲體制的寶貴資料。

    至於大曲的名稱,卻是由來已久。沈約《宋書》卷十一《樂志》三,於清商三調歌詩後,列有大曲《東門行》、《折楊柳行》、《艷歌羅敷行》、《西門行》、《折楊柳行》、《煌煌京洛行》、《艷歌何嘗》、《步出夏門行》、《艷歌何嘗行》、《野田黄雀行》、《滿歌行》、《步出夏門行》、《棹歌行》、《雁門太守行》、《白頭吟》(與《棹歌》同調) 、《明月》等十六曲,每曲自二解至八解不等。這些清樂裏面,雖然也有抒情、紀事的各種不同,卻已開闢了後來所謂套曲的先河;但與燕樂中的大曲必定是舞曲,是有本質上的區别的。舉古詞《東門行》一曲爲例:

    出東門,不顧歸。來入門,悵欲悲。盎中充斗儲,還視桁上無懸衣。(一解)   拔劍出門去,兒女牽衣啼。他家但願富貴,賤妾與君共餔糜。(二解)   共餔糜。上用倉浪天故,下爲黄口小兒。今時清廉,難犯教言,君復自愛莫爲非。(三解)   今時清廉,難犯教言,君復自愛莫爲非。行!吾去爲遲。平慎行,望吾歸。(四解)

    這四段歌詞,描述一對貧困夫妻的對話情況,反映出一個善良的小官吏在貪污成風的統治階級的圈子裏,受到欺侮壓抑的苦痛心情,是具有現實主義精神的好作品。它用的是長短句式,已具唐、宋大曲和金、元套曲的雛型。

    據王國維説:“唐時雅樂、俗樂,均有大曲。”(《唐宋大曲考》) 他引《唐六典》卷十四“協律郎”條注:“大樂署掌教雅樂,大曲三十日成,小曲二十日;清樂,大曲六十日,大文曲三十日,小曲十日;燕樂:《西涼》、《龜兹》、《安國》、《天竺》、《疏勒》、《高昌》,大曲各三十日,次曲各二十日,小曲各十日。”這裏所謂雅樂,當指廟堂所用,如《破陣樂》、《慶善樂》等緣飾周、漢古樂的舞曲;清樂就是沈約《宋書》所舉清商三調(清調、平調、瑟調) 的遺制;燕樂則多是來自少數民族的樂曲和應用“胡夷里巷之曲”創作的新聲。在大曲中,又把隸屬法曲部而不隸屬教坊的叫作“法曲”。如《霓裳羽衣》是十二遍的大曲,原本西涼節度使楊敬述從邊地採進的《婆羅門》舞曲,經過唐玄宗加工潤飾,隸入法部,就把它歸入法曲一類。唐代盛行的大曲,實際多是從西域進來的舞曲,如《涼州》(一作《梁州》)、 《劍器》、《伊州》、《胡渭州》、《六幺》、《熙州》、《柘枝》等都是。這些大曲的舞蹈動作,據陳旸説:“優伶常舞大曲,惟一工獨進,但以手袖爲容,踏足爲節。其妙串者,雖風騫鳥旋,不逾其速矣。然大曲前緩叠不舞,至入破則羯鼓、襄鼓、大鼓與絲竹合作,句拍益急,舞者入場,投節制容,故有催拍、歇拍,姿制俯仰,變態百出。”(《樂書》卷一百八十五) 這些舞蹈動作的變化,唐、宋詩人也有很多描寫。如白居易的《霓裳羽衣歌》:“虹裳霞帔步摇冠,鈿瓔累累佩珊珊。娉婷似不任羅綺,顧聽樂懸行復止。磬簫筝笛遞相攙,擊擫彈吹聲邐迤。散序六奏未動衣,陽臺宿雲慵不飛。中序擘騞初入拍,秋竹竿裂春冰坼。飄然轉旋(去聲)回雪輕,嫣然縱送游龍驚。《小垂手》後柳無力,斜曳裾時雲欲生。烟蛾斂畧不勝態,風袖低昂如有情。上元點鬟招萼緑,王母揮袂别飛瓊。繁音急節十二遍,跳珠撼玉何鏗錚!翔鸞舞了卻收翅,唳鶴曲終長引聲。”這是刻劃《霓裳羽衣歌》的舞態。他還有形容《柘枝舞》的詩句:“帶垂鈿胯花腰重,帽轉金鈴雪面迴。”(《柘枝妓》) 這些大曲,在演奏時本來需要很大的場面。但也可由一兩個舞妓隨時表演,大概是可以節取其中的若干遍來演出的。北宋時,這些唐燕樂舞曲,還很流行。在歐陽修的《玉樓春》詞中,也有“貪看《六幺·花十八》”的句子。(據《碧鷄漫志》記述,《六幺》“曲内叠名《花十八》,前後十八拍,又四花拍,共二十二拍”。) 晏殊的《玉樓春》詞又説“重頭歌韻響琤琮,入破舞腰紅亂旋”(《珠玉詞》) ,於形容舞態外,兼及歌韻和伴奏齊樂,可見這些舞曲,也有歌詞。王灼曾經説過:“後世就大曲制詞者,類從簡省,而管弦家又不肯從首至尾吹彈,甚者學不能盡。”又説:“凡大曲,就本宫調制引、序、慢、近、令,蓋度曲者常態。”(《碧鷄漫志》卷三) 前一段話,説明大曲歌詞所以創作和流傳絶少的原因;後一段話,説明整套大曲,也可以把一兩段抽出來,就其音節的急慢,單獨配上歌詞來演唱。

    唐大曲常採當時詩家的創作,割取四句,配入曲中,摻雜一些虚聲,以求吻合音拍。這在第一章内,已經談過了。至於改用長短句式作爲整套大曲歌詞的,現在找不出唐、五代人的作品。也許民間或樂工們會有的,因文詞不够“雅”,没被保存下來。宋人作品則有《道宫薄媚》十遍,董潁用作《西子詞》;《水調歌頭》七遍,曾布用來詠馮燕事。此外又有《採蓮》大曲的《壽卿詞》八遍及相傳爲無錫南禪寺所請“巫山神女”寫的《惜奴嬌》大曲九遍(《唐宋大曲考》引洪邁《夷堅志》) 。這四套大曲中,前兩套是用來歌唱歷史故事和當時豪俠的,和諸宫調的内容有些近似,也是後來戲曲文學和説唱文學的先聲。

    董穎爲北宋末期的窮愁潦倒的詩人,跟江西詩派作家韓駒、徐俯都有來往。他的《道宫薄媚》大曲,曾慥把它收在《樂府雅詞》的上卷,排在“轉踏”之後,“雅詞”之前,大概在南宋時,還有人演唱。全録如下:

    薄媚 西子詞

    排遍第八

    怒潮卷雪,巍岫布雲,越襟吴帶如斯。有客經游,月伴風隨。值盛世,觀此江山美。合放懷、何事卻興悲。不爲回頭,舊谷天涯。爲想前君事。越王嫁禍獻西施,吴即中深機。  闔廬死,有遺誓,勾踐必誅夷。吴未干戈出境,倉卒越兵,投怒夫差,鼎沸鯨鯢。越遭勁敵,可憐無計脱重圍。歸路茫然,城郭丘墟,飄泊稽山裏。旅魂暗逐戰塵飛,天日慘無輝。

    排遍第九

    自笑平生,英氣凌雲,德然萬里宣威。那知此際,熊虎途窮,來伴麋鹿卑栖。既甘臣妾,猶不許,何爲計。争若都燔寶器,盡誅吾妻子,徑將死戰決雄雌。天意恐憐之。  偶聞太宰(伯嚭) ,正擅權,貪賂市恩私。因將寶玩獻誠,雖脱霜戈,石室囚繫。憂嗟又經時,恨不如巢燕自由歸。殘月朦朧,寒雨蕭蕭,有血都成泪。備嘗險厄返邦畿,冤憤刻肝脾。

    第十攧

    種(文種) 陳謀,謂吴兵正熾,越勇難施。破吴策,惟妖姬。有傾城妙麗,名稱西子,歲方笄。算夫差惑此,須致顛危。范蠡微行,珠貝爲香餌,苧蘿不釣釣深閨。吞餌果殊姿。  素肌纖弱,不勝羅綺。鸞鏡畔、粉面淡匀,梨花一朵瓊壺裏。嫣然意態嬌春,寸眸剪水,斜鬟松翠。人無雙、宜名動君王,綉履容易,來登玉陛。

    入破第一

    窣湘裙,摇漢珮,步步香風起。斂雙蛾,論時事,蘭心巧會君意。殊珍異寶,猶自朝臣未與。妾何人,被此降恩,雖令效死,奉嚴旨。  隱約龍姿忻悦,重把甘言説。辭俊雅,質娉婷,天教汝、衆美兼備。聞吴重色,憑汝和親,應爲靖邊陲。將别金門,俄揮粉泪,靚妝洗。

    第二虚催

    飛雲駛香車,故國難回睇。芳心漸摇,迤邐吴都繁麗。忠臣子胥,預知道爲邦祟。諫言先啓,願勿容其至。周亡褒姒,商傾妲己。  吴王卻嫌胥逆耳,才經眼、便深恩愛。東風暗綻嬌蕊,彩鸞翻妒伊。得取次、于飛共戲。金屋看承,他宫盡廢。

    第三衮遍

    華宴夕,燈摇醉。粉菡萏,籠蟾桂。揚翠袖,含風舞,輕妙處,驚鴻態。分明是,瑶臺瓊榭,閬苑蓬壺,景盡移此地。花繞僊步,鶯隨管吹。  寶帳暖留春,百和馥郁融鴛被。銀漏水,楚雲濃,三竿日、猶褪霞衣。宿酲輕腕,嗅宫花,雙帶係合同心...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