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尊经阁记最新章节!

者先用了一个鲜明的比喻:古代圣人为了树立做人的最高道德标准,虑及后世,而著述了六经。这正象有钱人积蓄了财产担心后代子孙遗亡散失,不能自保而登记在帐簿上传给子孙一样。这一形象的比喻说明,六经是古代圣人传给后世的精神财富,并非仅仅是单纯形式上的六经.如何对待这笔精神财富呢?作者接着前喻又一次设喻说明应该继承六经的精神实质,把它牢记在心,正象把财富积蓄在家里一样,而帐簿上记载的只是名称、数量等形式罢了。作者跟着又设一喻:有些人不从自己内心探求六经的实质,而只是对六经进行毫无根据的猜测、考订,或只在文字词义的细节上纠缠,这正象有钱人家的子孙不尽力看守、享用先辈留下的财富,直到它遗亡散失殆尽,变成穷人、乞丐,却还指着帐簿说:“斯吾产业库藏之积也”一样。这个比喻也是根据前两个比喻而设,三个比喻层层深入,形象而鲜明地说明学习六经应采取的方法,纠正了当时一些学经者不正确的倾向。

    在第六段中,作者进一步深入分析批判了在儒家经典学习研究中的不良倾向。其中,看重功利、崇尚邪说的是“乱经”。只学习注解、死记硬背,沉溺在浅薄的见识里的是“侮经”。大放厥词,争相诡辩,掩饰奸邪的思想和丑恶的行径,追随世俗,垄断利益,却还以为精通经典的是“贼经”。正因为社会上有这种“乱经、侮经、贼经”的现象,所以六经的学问在世上不能发扬光大。作者在这里指出这些不良倾向,一方面是对之批判、讽刺,使之丑态暴露无遗。另一方面也是与前面所说的尊经对比,对比之下,孰是孰非,读者便一目了然了。在段末,作者又一次设喻:“若是者,是并其所谓记籍者,而割裂弃毁之矣,宁复知所以为尊经也乎?”这结合上段的比喻而设的比喻,再加一态度明确的反诘,更深一步说明这种人的作为尤不可取。

    最后一段,作者说明自己写这篇文章的缘由及目的,希望世上研习儒家经典的人,读过这篇文章后认真进行反思,以求有所悟解,这样也许就能够知道该怎样做才算是尊经了。真是满怀希望、语重心长,可谓用心良苦。

    全文的主旨是号召人们尊崇儒家六经。在论述中,作者将自己“天下无心外之物”(《传习录》)的哲学观点应用在学习、尊崇儒家的经典上,让人们以儒经为本,反求内心,加强个人的内心修养。不过作者只注重内心的省察却忽视了客观外界对人思想的影响,因此论述也只能是主观唯心主义的盲目空谈,有很大的局限性。但是作者在论述中,强调了从自己内心探求六经的实质,否定了在学习六经时只重视字句的考证、探索,毫无根据地猜测和崇尚邪说的做法,认为这样做只是舍本求末,是“乱经、侮经、贼经”。这种论述对当时盛行的、死守教条的程朱理学是有一定的冲击作用的,对打破传统、解放思想也有一定的作用。

    本文在写作方法上有很多可资借鉴处,特别是排比、比喻的使用尤为突出。如文章在第一、二、三段的末尾都写道:“心也,性也,命也,一也。通人物,达四海,塞天地,亘古今,无有乎弗具,无有乎弗同,无有乎或变者也,是常道也!”它作为提挈语把三段连成排比段,层层深入地说明儒家经典无所不在的作用。再如第四段,它几乎就是由两个大排比句构成,第一个排比句从不同角度写六经记载着人们心里的一切活动,第二个排比句又从不同角度写人们应该以六经为准则、规范,反求自己的心灵,尊崇六经。在第五、六段,作者以一个比喻为基础,层层设比、层层深入,以回环往复的句式强调了学习六经的正确方法,批判了一些读书人在学习六经中只求其表、不反求其心,甚至“乱经、侮经、贼经”的不良倾向。这些修辞方法的使用,使文章层次井然、逐层推进,并使抽象的道理得以明白易懂。这些都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