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续集古今佛道论衡最新章节!

    (西域天竺国事)

    大唐西崇福寺沙门释智升撰

    出后汉书列传七十八

    案汉法本内传云。明帝永平年中。夜梦见丈六金人。光明特异色相无比。明帝寤不自安。至旦大集群臣。以占所梦。通人傅毅奉答曰。臣闻西域有神。号之为佛。陛下所梦将必是之。国子博士王遵谨对曰。臣案周书异记云。周昭王时有圣人出在西方。太史苏由对曰。所记一千年时声教被及此土。陛下所梦必当是之。明帝信以为然即遣中郎蔡愔与中郎将秦景博士王遵等十八人。寻访佛法。至天竺国见沙门迦叶摩腾竺法兰二人。秦景等乃求请之。摩腾二人誓志弘通。不辞疲苦。即共景等乃冒涉流沙。至于洛阳。明帝大悦。甚尊重之。即于洛阳西立精舍。即今白马寺是也。本白马负经来。因以为名。摩腾二人既至翻译众经。二人为汉地僧之始。经是汉地法之初。又释迦像是优填王像师第四作之。明帝即令图画模写如法供养。即是汉地佛之初。

    永平十二年十二月十一日。明帝在白马寺设斋行道。帝问法师摩腾曰。佛处生化世灭度日月可知不。法师对曰。佛癸丑之年七月十五日。夜托阴摩耶夫人。甲寅之年四月八日。在迦毗罗卫蓝毗尼园。从母右胁而生。案周书异记云。周昭王即位二十四年甲寅岁四月八日。江河泉池忽然泛涨。井水并皆溢出。宫殿人舍山川大地咸悉震动。其夜五色光气入贯太微遍于四方。尽作青红色。周昭王问大史苏由曰。是何祥也。苏由对曰。有圣人生在西方。故现此瑞。昭王曰。于天下何如。苏由曰。即时无他。一千年外声教被及此土。昭王即遣镌石记之。埋在南郊天祠前。当此之时。佛生王宫。壬申之年十九出家。

    汉统师云。佛十九出家。当周昭王四十二年壬申之岁。三十成道。汉统师云。佛三十成道。周穆王二年癸未之岁。当阳化世四十九年。汉统师云。佛出世化物四十九岁。案周书异记云。周穆王即位三十二年。见西方所有光气。先问苏由所记。知西方有圣人处化。穆王不达其理。恐非周道所宜。令相国吕侯西入会诸侯于涂山。以禳光变。当此之时。佛法久已处世。壬申之年二月十五日。临般涅槃。汉统师云。佛入涅槃。当周穆王五十二年壬申之岁。

    案周书异记云。周穆王即位五十二年壬申岁二月十五日。平旦暴风忽起。废损人舍伤折树木。山川大地皆悉震动。午后天阴黑。西方有白虹。作十二道南北通过。连夜不灭。穆王问太史扈多曰。是何征也。扈多对曰。西方有圣人灭度。衰相现也。穆王大悦曰。朕常惧于彼。今将灭度。朕何忧也。当此之时。佛入涅槃。计佛入涅槃至今合有一千二十二年。明帝大悦曰。弟子此土周书异记法师所说。恰然与同。帝复问法师曰。佛是大慈王。当时出世。何不化及此土。法师对曰。迦毗罗卫国者。是三千大千世界百亿日月之中。三世诸佛皆从彼生。不同天龙鬼神有愿行力者。并生于彼受佛正法。咸得悟道。余处众生无缘感佛。佛不往也。当时不往处光明皆悉及之。光明及者。佛涅槃后或五百年。或一千年之外。皆有圣人传佛声教而教化之。明帝曰。法师言一千年外有声教者。亦与周书异记同。案齐国大统法师达摩郁多罗答高黎国诸法师云。佛当周昭王二十四年四月八日生。当周孝王五年二月十五日入般涅槃。

    案帝王世记云。周昭王即位五十一年崩。周穆王即位五十五年崩。周恭王即位十二年崩。懿王二十五年崩。从昭王二十四年计至孝王五年。合一百二十四年。从佛初生计入涅槃。合七十九年。今言孝王五年者。何太谬乎。未知统师出何书典。

    案世传记云。正法五百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经云。息用名灭。非死灭也。一本无像法有正末二法记。从佛入涅槃计汉明帝永平十年。凡一千二十年。从汉明帝永平十年计至大业十年甲戌岁。凡五百四十八年。合一千五百六十八年。从大业十年至贞观十年岁次丙申二十二年。通前一千五百九十年。

    汉法本内传第三 道士度脱品

    明帝永平十四年正月一日。五岳诸山观道士朝正之次。先承京师向西域天竺国。取得佛本。言是修多罗教。复请胡师迦叶摩腾竺法兰二人等翻译佛本。一从汉言。又立白马兴圣二寺。

    敕度王公子女令作沙门。承事胡师遵用其法。京师贵贱奉敬者众。诸道士怪焉。递互相命曰。至尊弃我道法远求胡教。我等今日朝次。各将太上天尊所制经书。各尽己之所能。共上一表乞与胡师比校。令至尊意悟使有所归。尔时南岳道士褚善信等七十人。将灵宝真文一部 太上灵宝玉诀一部 空洞灵章一部 中玄步虚章一部 太上左仙公请问一部 自然五称一部 诸天内音一部 合一百三卷。

    华岳道士刘正念等七十人。将智慧定志一部 智惠上品戒一部 仙人请问本行因缘一部 明真科一部 合六十二卷。

    恒岳道士桓文度等七十人。将本业上品一部 法科罪福一部 明真科斋仪一部 太上说洞玄真文一部 合八十卷。

    岱岳道士焦德心七十人。将诸天灵书度命一部 太上说太极太虚自然一部 灭度五练生尸一部 度自然处仪一部 合八十五卷。

    嵩岳道士吕惠通等一百四十人。将太上安志上品一部 三元诫品一部 太极左公神仙本起内传一部 服御五牙立成一部 朝夕朝仪一部 合九十五卷。

    霍山天目山五日云山白鹿山宫山合八山诸山观道士。祁文信等二百七十人。将太极真人敷灵宝文一部 太上洞玄灵宝大文五符经一部 步虚文一部 神仙药法一部 尸解品一部 上天符录敕禁一部 合八十四卷 并茅成子一部 许成子一部 列成子一部 惠子一部 合二十七家诸子经书。总二百四十五卷。

    正月九日。杨州界豫章郡吴丘县南岳道士褚善信。以为表头。五岳十八山观太上三洞弟子道士褚善信等六百九十人死罪上言。臣闻。太上无形无名无极无上。无虚自然大道元首。自从造化道教从生无为之尊自然之父。上古同尊百王不易。今陛下道迈羲皇德过尧舜。光泽四海八表归仁。臣等窃承陛下弃本追末。求教西域。臣观西域所事者。既是胡师。所说者不参华夏。复请得胡道人令翻其语说同似汉。臣等思忖。陛下虽翻得此语。恐非大道。如不依信。愿陛下恕臣等罪。听与验试。臣等五岳诸山道士多有聪明智慧。博通经典。从元皇已来。太上经行悉能晓了。太虚符咒并皆明达。或有吞符饵气。或有策使鬼神。或有入火不烧。或有履水不溺。或有白日升天。或有隐形于地。至于方药法术。无有不能者。愿陛下许臣等得与比校。一则圣上意安。二则得辨真伪。三则大道有归。四则不乱华俗。臣若比对不如。任上重决。若臣等比对有胜。乞除虚诈。臣等诚惶诚恐。死罪死罪。以闻。明帝又得沙门迦叶摩腾竺法兰等二人说法。善明法相心大信敬。既得道士表闻。即遣尚书令宋庠引诸道士至长乐宫前。帝谓道士曰。诸大德。莫自误也。

    大德所言太上无形无上为尊自然之父者。今日西域所将来。是修多罗之教。其教难遇。今始东传。大德比来所学者影响耳。非其真法。大德今既见真法。仍不舍本从末。何异古人叶公之龙也。

    褚信奉问曰。若佛道是真应无形色。云何图画其像。以此验之。定非虚无自然之宗。

    帝曰。摩腾法师曾为朕说法言。佛有四种法身。所谓法报应化。一者法身。无为无相无主无宗。荡寂空无自然澹泊。二者报身。独立无侣朗然无匹。光耀世界自在隐显。三者应身。备诸形色言行无端。任物千图神应万变。四者化身。开演正法导以三乘。利润苍生随机化寤。诸大德须知。佛有四种法身。出没自在不可思议。其用也则万像俱应。其息也则托入幽玄。此是智惠之大山。涅槃之巨海。必须敬信得福无量。

    褚信问曰。不审。帝设涅槃。是何句义。帝曰。涅槃无为淡泊自然。此四者一味耳。如似眼目异名焉。

    褚信问。涅槃之义有几种。

    帝曰。摩腾法师曾与朕说法云。涅槃义乃有多种。言入圣位中者。涅槃有五种。一者随分涅槃。二者有余涅槃。三者觉灭涅槃。四者方便涅槃。五者究竟涅槃。

    褚信问曰。未审。五者其义云何。帝曰。一者小乘初果。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各受人天报尽得生初禅。或生二禅。或生三禅。是名随分涅槃。二者小乘极果阿罗汉。善蔽六根证七识空智。得生四禅。或生空处。是名有余涅槃。三者中乘辟支佛果。观十二因缘证灭尽乐。得生识处乃至非想非非想处。是名觉灭涅槃。四者大乘。初地已上菩萨常居六道。出入生死不舍众生。随类受形而教化之。清净愿行不退菩提。是名方便涅槃。五者菩萨。于无量劫世常在生死海中。历诸勤苦修行善本。成就万行得证无上正真正道。是名究竟涅槃。

    褚信奉答曰。若佛是究竟涅槃。愿听与试。

    帝曰。卿若为比试。

    褚信对曰。臣以太上天尊所说经典。设坛。置经坛上。以火焚之。其法若真。愿火不烧。其法若虚妄。愿从火化。西域之教愿与臣同于此试。

    帝曰。卿无自辱焉。朕恐卿等萤火之光明。滥同日月之显。弹丸之土。窃价隋国之珠。实非其类。如欲相比卿既不相信。可此月十五日平旦总集白马寺与卿比校。道士即得 敕许。欢忻而去。诸道士在京师聚众。或在洛水上。履水而行水不能溺。或在园苑。积薪自烧火不能损。或在京师市巷作种种咒禁呼策鬼神。京师观者咸言大圣。正月十一日 帝诣白马寺。至佛殿前烧香行道礼拜讫。问二法师。启首具说。诸山道士功能。欲来与师比校。弟子辄不自量。口以许之。克此月十五日大集白马寺。愿师垂恩开示法药。摩腾法师对曰。如来灭度一千余年。正教东流法不虚设。道士欲来比校。今正是时。贫道虽处缁服戒行无取。今仰凭正法诸佛威力。得与开悟。

    帝闻此言。心大欢喜。摩腾法师复语曰。陛下往修福业得为天下主。既遇正法。复能信心奉敬。方欲引导群生指于归处。此是开基之功恩加万叶。菩萨之行功德难量。

    帝即整容礼摩腾法师足。启法师曰。弟子往蒙法师光相。喜满交怀。又屈法师持法宣化。弟子一生再幸。不胜慈泽。法师大悦。令帝复坐。问竺法兰法师曰。西域有道士以不。法师对曰。西域梵志者同此间道士。

    帝曰。道有几种。以何为宗。法师对曰。道有九十五种。并宗正法。其行有差。欲可观者八种梵行。一者常修梵行。博通外典。事摩醯首罗天王以为天尊。求生空处识处非想非非想处。二者常修梵行博通外典。事大梵天王以为天尊。求生初禅二禅三禅四禅。三者常修梵行博通外典。事天尊求生炎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四者常修梵行博通外典。辩于论答。事六师弟子等以为师尊。求凭空灭绝有无。五者常修梵行志在仙学。善禁咒。事阿私陀仙以为仙尊。求五神丹服之。若得仙道会假风鸟力得升霄汉。六者常修梵行志在医学。善于符术。事阿私陀仙以为尊。求五芝草服之。若得仙道会假商劣得匿形影。七者常修梵行。事波头大仙以为仙尊。求入火聚火不能损。八者常修梵行。事夷制叔罗水仙以为仙尊。求入江海水不能溺。此八种道。以梵行力得生天上。以不发正信回向心故。天上寿尽还堕三恶道中。

    帝曰。此八种道。常修梵行博通外典。即是世间聪惠上人。当时值佛应得悟正。云何不舍诸见仍有此。法兰法师对曰。佛生难遇。百一小劫一佛出世。佛未出已前造化之始。或有大力诸天。或有自在圣人。恐世无训降生此俗。或作帝王。或作师儒。各举已一。或教梵行。或可教礼敬行。或教事佛。或教事日月神。或教事江海神。或教事诸山神。或教事水火神。或教事社稷神。或教事先师神。如是等种种神明悉教事之众生。从劫初已来学习久远。虽值佛出世。有钝根者咸言。我之事从元皇已来尊仰。佛虽神异其教近耳。何能舍本从今。尔时执见者在其道不灭。

    帝曰。佛道之中亦有仙号以不。法师对曰。仙者并传梵行。多诸伎术。是以为世所上。佛初成道时。坐于菩提树下。世人未识是佛光明显照。咸言摩诃大仙生。未曾有也。舍利弗目连等。坐卧空中神化自在。各相谓言。此是大弟子天仙也。佛以随机应显佛号生焉。

    帝曰。弟子蒙师说法心想朗然。未审法师。预设何法欲调伏道士。

    法师。对曰。龙吟云起。非蚯蚓之所能。虎啸风生。非跛驴之所及。雷门无施布鼓。电曜岂惧萤光。敌对即施何用预搔持痒。

    帝乃大笑。弟子知师有证达之理。无畏惧焉。法师对曰。贫道未得过人法。又不敢增上慢。譬如弟子爵位封王。帝命将敕巡省革易风俗。其王见到郡县官人岂有不惧以不。

    帝曰。使者既是朕子。又行朕命。至于州郡县岂敢不惧 法师又问曰。王巡省之次。郡县令长敢在王前行自在以不。

    帝曰。承朕威命所在。官人惩肃畏法。宁敢自在 法师曰。如是如是。诚如帝说。贫道出家人。亦名法王子。所持正法亦是法王金口所说。所在教化亦无畏惧。若法行处。一切诸天魔鬼莫不奉敬。道士小惠何足消伏。

    帝闻法师一言。转加意大。即辞法师入城 敕有司令办供设斋。并敕五品已上文武内外官人。仰十五日平旦悉集白马寺。十三日道士在白马寺南门外。道东里东西置三坛。坛别开二十四门。西坛置太上灵宝天尊经合三百六十九卷。中坛置诸子黄老等二十七家书合有二百三十五卷。东坛置馔食奠祀百灵。十四日帝设七宝行殿。在白马寺南门道西步。置佛舍利及佛经像。十五日平旦。大众普集。已时斋讫。

    帝谓道士曰。诸...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